《文茜的世界周報》免疫細胞療法特別專輯系列
為大家做一個調查,在這次採訪調查裡頭,什麼是合理的免疫療法的價格
{內文}
外頭是溫暖冬陽的周休假日,北醫綜合大樓的演講廳卻幾近滿座,就在特管辦法公布施行後後兩個月,衛福部委託 台灣細胞醫療協會 台灣幹細胞協會及台灣再生醫學會,共同舉辦的假期訓練課程已經是班班客滿,其中還不乏前台大醫院副院長孫瑞昇,國內肝臟移植權威 前台大外科主任李伯皇,也隱身其中,對於全球最新的免疫療法 躍躍欲試。
(黃彥華/北醫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中心主任)
免疫(藥物)療法現在已經是非常popular(普遍)在癌症的治療上面了,包括免疫檢查點等等的藥物,因為它的售價也下降,所以在醫界上面,他們已經非常有效地把它(免疫藥物療法)結合在傳統的治療裡頭,(但)免疫細胞的治療部分,現在還沒有這麼popular(普遍) 正在起步,希望這個特管辦法的施行,讓我們特管辦法的送案 能夠很蓬勃,這樣子民眾接受免疫細胞治療的比例 就會增高
負責規畫課程的北醫再生醫學中心主任黃彥華說,台灣目前投入免疫療法的多半是設有GTP實驗室的大型教學醫院,除了免疫藥物部分,已普遍採自費形式建議病患使用,免疫細胞療法多以「臨床試驗」為癌末病患,選擇免疫藥物和免疫細胞進行治療,過去費用多半由醫院或藥廠負擔,但受限於病患只能「被選擇」
,無法「主動地」接受最先進的醫療方式,於是衛福部公布施行所謂「特管辦法」,某種程度打開了市場,不過所有欲參與的醫院及醫師得全數納管,這16小時的訓練課程,為了就是讓先前沒參與過臨床試驗,卻想加入施行細胞治療技術的醫師,能具備相關的醫療與法規知識,接下來檢附合格場所 進行流程和公開售價
,就算是正式鳴槍起跑 展開競爭。
(黃彥華/北醫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中心主任)
因為特管辦法它是(針對)一個自體細胞 個體操作的一個細胞,所以呢 它就必須包含 每一個病人的sample(樣本)都要單獨操作,所以它的價位相對於要包括GTP實驗室的價位,然後再回到醫院管理的價錢,所以大家都還在衡量這個價錢應該是如何訂,但是這個價錢,它必須是設在特管辦法的計畫書裡面的,所以當計畫書送出去的時候,它勢必就有一個價位訂在那個地方,而這個價位是要被公開的 要被互相比較的,包括它一次的劑量,比如說我一劑,假設是20-25萬好了,那麼它總共的臨床試驗案,是要做四劑 還是六劑 還是八劑,所以不同的醫療端, 他們針對不同的病人的一個使用方法,就是它臨床試驗的(協議可能是不一樣
根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周德陽院長的說法,目前在市場上,免疫藥物療法使用最多的是默沙東(藥廠)Anti-PD1的Keytruda或是小野藥廠的Opdivo,每次治療打一針收費20萬台幣,一個療程上限兩百萬,羅氏藥廠的癌自癒(Tecentriq),每劑價格也是這個水準,至於其它正在申請進入台灣市場的藥廠,更不是漫天喊價
,因為衛生主管機關一直在核價機制上嚴格把關。
(柴佳翔/藥廠代表)
第一個你要獲得主管機關藥證的核准,不管是細胞藥物治療 免疫藥物治療或免疫細胞治療,大致上就是會參考先進國家他們的價格,我們有責任要負責任地提供證據 臨床試驗的資料,最終才會讓病人或者是醫生在使用上面就會獲得一個最後的您提到的價格
最新公布的2018全球癌症趨勢報告稱,近年免疫藥物在治療癌症上的使用已越來越普及,光是當前五種,在美國已核准販售的免疫藥物,2014到2018年病患的使用總量就已達180萬劑,但病患所能接受的價格卻多半集中在左下角的5萬到20萬美元以內,超過50萬美元的時候就幾乎乏人問津,於是亞洲國家近期多半將免疫藥物療法納入健保給付,惟台灣自2015年先後批准免疫藥物進入,
迄今仍無任何一款獲准成為健保一二線用藥,此番以特管辦法,有限度開放免疫細胞治療,主管機關在價格部分更是忖度再三。
(石崇良/衛福部醫事司長)
我們希望這次採取的,我們稱之為value base(價值基礎)的pricing(定價)或者叫outcome base(結果基礎)的pricing(定價),就是以價值或結果導向的收費方式,為什麼這麼提呢? 因為這個是一個新興的技術,在現在的所有的科學證據裡面,它被證實有效的證據是比較有限制的 (比較有限的證據),所以我們除了要滿足病人對於這一種治療的需求之外,一方面我們也要保障民眾的權益,但是也提供給我們這些產業,這些新的科技發展的空間
收費的方式,我們希望至少要分成三段,第一段就是說,因為你一開始 一旦符合條件之後,它當然需要做一些準備,所以收出一個基本 前面的 像工本材料費 少少的費用,讓它去進行一些細胞的檢驗 細胞試劑的培養,到底能不能夠長到足夠的數量跟細胞的活性 品質,這邊是需要花費的,這個部分我們同意它可以先收取,但是如果它沒有辦法完成,產出這個足夠的細胞產品的話,那後端就不再收費,之後它可能一個course有好幾劑,所以它必須要把一個course打完之後,才能夠再收取第二級的費用,那麼完了之後,等到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到那個endpoint(結案)的時候,才能夠再去收取剩餘的費用
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說,三段收費是為了避免免疫療法被濫用,也排除無效醫療讓癌末病患蒙受無謂損失,但就算暫時排除致死風險較高的CART,選擇NK等國際上已累積足夠案例,安全性高的非基改免疫細胞療法先做,還是得加裝「安全栓」,保障病患權益。
(石崇良/衛福部醫事司長)
現在我們都有所謂的藥害救濟,所有的藥廠都必須對賣出的藥,撥一定的費用到我們的藥害救濟基金會,一個基金裡頭,一旦發生藥害的時候,這個基金會給他一個補償,那細胞治療沒有,所以我們會要求,你的這個產品必須要投保,萬一如果產生有這個嚴重的不良反應的時候,病人也能夠得到救濟
石崇良說 特管辦法要求對價格公開透明,並不代表要對免疫細胞療法的定價設上限,更不可能有所謂公定價格,因為每家醫院的技術製程大不同,應該開放讓市場機制決定,但絕不是打了就要收費,更不可以預收整個療程的費用,分段機制可以證明你的價值,等到隔年 整個治療結果,公告在衛福部資訊網頁,更能促成業界的良性競爭。
(石崇良/衛福部醫事司長)
目前我們看到的當然都是以自體,已經有自體的免疫細胞,另外也有自體軟骨細胞,這兩個部分已經都有了(申請案) 都有人提出來了,(適應症的部分呢), 適應症大部分都是在實體癌,有第四期的,也有一到三期 標準治療無效的 都有
至於開放後最大的挑戰仍然是商品廣告,怎麼樣能避免民眾受騙或被誤導,真正透過政府把關,讓病患接觸到最先進的醫療,將是台灣免疫療法能否成熟發展的重要關鍵。
自體幹細胞移植風險 在 觀念座標 Facebook 八卦
※ 2016.06.20 醫學—《泰晤士報》科學版 Katie Gibbons、Tom Whipple ※
多發性硬化症新療法:病人近乎「根治」
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簡寫 MS)經過一種開創性的新治療法醫療後,科學家宣稱不但可以阻止它繼續殘害中樞神經系統,甚至可以逆轉症狀。
在實驗中,所有接受實驗療法的病人,疾病都不再進一步惡化。四分之一的患者甚至不再出現相關癥狀。這個結果被科學界譽為相當驚人。
在加拿大沃太華大學(U of Ottawa)的實驗中,病人不但接受侵略性的化學療法,也接受自己的細胞移植。MS 標準的療法是以化療抑制免疫系統,但是這個療法卻是用化療「摧毀」免疫系統,再用造血的幹細胞加以「重設」(reset)。
然而此一新技術並非沒有風險。二十四位接受新療法的病人中,有一人死亡,而且此項研究的規模太小,不足以評估新療法的真正風險。即使如此,這種療法還是被認為是一種突破,科學界認為它已「幾近根治」。
多發性硬化症是中樞神經系統經常性發炎的一種慢性疾病。原因是免疫系統攻擊人體,導致視力受損、失去記憶、暈昡、疲勞、抽筋等等。嚴重的話甚至會導致四肢完全癱瘓。
這種疾病通常在 20 歲到 40 歲之間被診斷出來,幾乎少有治療的方法,許多病人必須長年忍受各種影響他們正常生活的症狀。
在沃太華接受實驗療法的一位病人,名為珍妮弗‧莫爾森(Jennifer Molson),她在 1996 年 21 歲時被診斷出罹患了 MS,且屬於侵略型的 MS,當她在 2002 年接受新療法時,已經不良於行。
她表示:「在我移植之前,我不能走路,不能上班,必須住在沃太華醫院的復健中心,接受護理人員的照顧。現在我不但可以自行走路,住在自己家裡,也可以全天上班。我可以結婚,握著我父親的手,一起走進教堂,還可以跟我丈夫跳舞。我甚至還可以滑雪。因為這個研究計畫,我可以過正常的人生,獲得了第二次機會。」
本研究找來了 24 位志願者,年齡在 18 歲到 50 歲不等,全都罹患侵略型的 MS,並且對於免疫抑制療法沒有反應。 他們接受了化學療法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autologous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HSCT)的療法後,由研究人員追踪了六年半,以測試其效果。
經過治療後,70% 的病人發現疾病不再惡化、漸進,40% 的病人甚至見到病症長期性的逆轉。多位病人可以恢復上班上學,甚至生小孩。沒有人需要藥物治療。
倫敦帝國學院的穆拉羅(Paolo Muraro)表示:「本研究清楚顯示,在 aHSCT 治療好幾年後,MS 幾乎完全受到抑止。目前受到批准的藥物,或者已經在臨床實驗末期的藥物,對於控制 MS 疾病的能力,完全比不上這種新療法。」
幹細胞生物學家閔爾(Stephen Minger)表示:「這個實驗的最後結果非常好,某些病人幾近根治,但我們還是需要長期的追踪才能知道這些病人是否繼續保持好的結果,還是有復發的可能性。像 MS 這種終身型的漸進式疾病,治療法本來就有限,此研究不啻是很令人興奮的消息。」
在實驗中,有一位病人因為化療導致肝壞死與敗血症,因而過世,因此醫生對於此實驗的結果仍然保持謹慎的態度。
本研究的作者之一,沃太華醫院的幹細胞移植醫生,艾特金斯(Harold Atkins)表示:「我們的實驗是第一個顯示我們可以長期、完全地抑制 MS 患者身上的發炎性反應。然而,我們也必須注意,這種療法可能帶來很嚴重的副作用與風險,因此只適合少數罹患 MS 重症的病人。 」
http://www.thetimes.co.uk/…/scientists-close-to-a-cure-for-…
自體幹細胞移植風險 在 卡夫卡的血癌日記 Facebook 八卦
註:可能適用對象為化療、放療後還未治癒,再把細胞治療當另個選擇之血癌患者。
癌症、嚴重燒傷等病人福音!
💡六項細胞治療技術於9/6上路!
衛福部發布「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修正條文,開放「六項」風險性較低,安全性可確定的細胞治療技術。
💡其中包括:
✏️自體免疫細胞治療 (包括CIK、NK、DC、DC-CIK、TIL、gamma-delta T 之adoptive T 細胞輸入療法):用於經過癌症標準治療無效的1-3期癌症病人與實體癌末期病人等
✏️自體CD34+ selection周邊血幹細胞移植:用於白血病、淋巴瘤等
✏️自體脂肪幹細胞移植:用於大面積燒傷及困難癒合傷口等
✏️自體纖維母細胞移植:用於皮膚缺陷修復填補等
✏️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移植:用於退化性關節炎及膝關節軟骨缺損等
✏️自體軟骨細胞移植:用於膝關節軟骨缺損
💪衛福部希望細胞治療能早日運用於有需要的病人,並透過有效管理,保障病人安全與醫療品質!
--
新聞傳送門:http://bit.ly/2oI1ceo
完整條文請見行政院公報網:https://goo.gl/t1HfcQ
自體幹細胞移植風險 在 【造血幹細胞移植,早期移植成功機率高】李欣學醫師-成大e學堂 的八卦
... 例、 自體 移植241例;尤其最近2年就完成超過100例的造血 幹細胞移植 ,是南台灣最重要的#造血 幹細胞移植 中心。今日就由成大醫院造血 幹細胞移植 團隊跟 ...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