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許多中外媒體朋友應外交部的邀請,搭機前往我國南疆領土—太平島參訪,在島上享用當地食材所作成的午餐、並生飲純度直追Evian礦泉水的5號井水。
這趟旅程的目的,是希望登島的國際媒體可以當我們的見證人,「眼見為憑」(To see is to believe),告訴全世界「太平島是島嶼(Island),不是「岩礁(Rock)」。太平島是個足以維持人類居住與經濟生活的島嶼,依照《聯合國海洋公約法》第121條規定,應該享有200海里專屬經濟區與大陸礁層的權利。
去年菲律賓在荷蘭海牙常設仲裁法庭挑戰太平島法律地位,質疑太平島是一個岩礁,島上物資都由外地運來,無法自給自足;島上土壤全是珊瑚礁風化而成、無法耕作的岩沙,因此不能享有領海以外的海洋權利。以上的說法完全是沒有根據的無稽之談。
《聯合國海洋公約法》第121條對於「島嶼」的定義為:「自然形成、四面環海、高潮時露出海面而又能維持人類居住及其自身經濟生活的陸地區域」,而「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太平島完全符合這些條件。島上不僅產有豐沛天然淡水,其中五號井井水還可以直接飲用;有肥沃的千年育成土壤供給豐富養份,原生植物(椰子、木瓜、芭蕉樹等)多達108種,20餘種人工種植蔬果(如地瓜、南瓜、高麗菜、蘆筍等);飼養雞、羊及警衛犬;另設有醫院、郵局等,以上例證在在顯示太平島是個足以維持人類基本生活的島嶼。菲律賓一再發表昧於事實的談話,可見菲方對太平島完全缺乏瞭解。在此,我要以中華民國總統身分向菲律賓表示,我們非常歡迎菲律賓政府派遣代表或律師到太平島參觀,以建立對太平島的正確認識,不要再信口開河,繼續傷害臺灣人民感情。
目前,我國的國際法學會南海小組已經完成一份就太平島法律地位所提出的「法庭之友」(Amicus Curiae)意見書,針對菲律賓挑戰太平島法律地位的謬論,逐一具體舉證駁正,並附上太平島現況照片。這份文件已經寄送給荷蘭海牙的常設仲裁法院,希望五位仲裁員對太平島有正確的認識。我們也十分歡迎仲裁員親自前來太平島進行實地訪問,親眼見證太平島是個有淡水、可種植農作物、可飼養雞羊、可維持人類居住的「島嶼」。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一件襯衫:你揮灑的城市日常風景,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地變老。」屏東這對務農的老夫老妻,在第一次見面時就認定彼此。從事農耕雖然苦,卻讓他們的愛更堅固,從相遇到相知相惜,攜手走過50年婚姻。 50年前,陳媽媽為愛嫁作農婦,跟著陳爸爸一起種田。陳爸爸日出耕作、摘採果樹;陳媽媽就整理田地、照料孩子三餐。即使農事辛苦,還...
自耕農定義 在 侯漢廷 Facebook 八卦
正因長在台灣,所以我為中國的文化、歷史感到驕傲,堂堂正正、光明磊落。
歐陽娜娜說「身為中國人驕傲」,被批滾去大陸、放棄健保。不談論蔡總統說沒有人應為認同道歉等政治語言,批評者將中國定義為中共政權,實在狹隘。
為中國驕傲,因為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而歷史文明綿延不絕。
為中國驕傲,因為中文是唯一保有象形文字,且我們仍能讀清兩千年前的文字。
為中國驕傲,因為儒墨道法思想璀璨,究天人通古今、重民本格物理,流傳至今。
為中國驕傲,因為美麗的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書畫傳奇,建構了富麗堂皇的文學聖殿與精神文明世界。
為中國驕傲,因為當東方已有無數燦爛藝術成就與思想華廈,西方還陷在蒙昧與戰亂的黑暗時代。
為中國驕傲,因為古代科技昌明、農耕天文水利機械建築醫學及四大發明,領先當時歐洲三百餘年。
為中國驕傲,因為張騫通西域、鄭和下西洋,沒有殖民任何國家、沒有奴隸任何人民、沒有掠奪毀滅當地任何資產文化,中國,愛好和平。
為中國驕傲,因為中國在歷史上長期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是世界文明中心、是世界爭相學習、貿易、羨慕的對象。
為中國驕傲,因為她是世界最大的單一市場、為全球脫貧做出巨大貢獻、在不侵略其他國家,跬步千里,風雨滄桑,從貧窮破敗走向富庶繁華。
當世界上越來越多人使用中文,好萊塢引用論語句子,川普的孫女背誦唐詩,中文為母語的我們,生長於台灣,逃過文革浩劫、保留故宮文物、學習繁體中文,當然更應該感到驕傲。
中國,是歷史的、民族的、文化的、血緣的,中華民國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一如魏蜀吳及南北朝,皆只是漫長中國的一部分。任憑秦宮漢闕化做衰草牛羊野,縱使天安門與台北總統府皆已倒塌風化,中國依然存在。
台灣人擁有選舉制度、健保,完全無礙於台灣人擁有中國認同。戰國七雄各有建樹,而成中國瑰寶;兩岸各自為民謀福,百年後亦中國佳話。
台灣是家園,中華民國是當今政府,而中國是悠久沈澱的文化歷史血緣認同。
身為中國人,並非狹隘地僅指當今中華人民共和國或者中華民國的人民,而是不分地域、不分朝代、不分當家是哪個政權,只要共享中華文化,哪怕遠在美國的唐人街,都能抬頭挺胸說一句自己是中華兒女、是中國人。
鄉親吶,生長在台灣,為中國文化驕傲,沒毛病。
(圖為波士頓中國城)
自耕農定義 在 侯漢廷 Facebook 八卦
正因長在台灣,所以我為中國的文化、歷史感到驕傲,堂堂正正、光明磊落。
歐陽娜娜說「身為中國人驕傲」,被批滾去大陸、放棄健保。不談論蔡總統說沒有人應為認同道歉等政治語言,批評者將中國定義為中共政權,實在狹隘。
為中國驕傲,因為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而歷史文明綿延不絕。
為中國驕傲,因為中文是唯一保有象形文字,且我們仍能讀清兩千年前的文字。
為中國驕傲,因為儒墨道法思想璀璨,究天人通古今、重民本格物理,流傳至今。
為中國驕傲,因為美麗的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書畫傳奇,建構了富麗堂皇的文學聖殿與精神文明世界。
為中國驕傲,因為當東方已有無數燦爛藝術成就與思想華廈,西方還陷在蒙昧與戰亂的黑暗時代。
為中國驕傲,因為古代科技昌明、農耕天文水利機械建築醫學及四大發明,領先當時歐洲三百餘年。
為中國驕傲,因為張騫通西域、鄭和下西洋,沒有殖民任何國家、沒有奴隸任何人民、沒有掠奪毀滅當地任何資產文化,中國,愛好和平。
為中國驕傲,因為中國在歷史上長期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是世界文明中心、是世界爭相學習、貿易、羨慕的對象。
為中國驕傲,因為她是世界最大的單一市場、為全球脫貧做出巨大貢獻、在不侵略其他國家,跬步千里,風雨滄桑,從貧窮破敗走向富庶繁華。
當世界上越來越多人使用中文,好萊塢引用論語句子,川普的孫女背誦唐詩,中文為母語的我們,生長於台灣,逃過文革浩劫、保留故宮文物、學習繁體中文,當然更應該感到驕傲。
中國,是歷史的、民族的、文化的、血緣的,中華民國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一如魏蜀吳及南北朝,皆只是漫長中國的一部分。任憑秦宮漢闕化做衰草牛羊野,縱使天安門與台北總統府皆已倒塌風化,中國依然存在。
台灣人擁有選舉制度、健保,完全無礙於台灣人擁有中國認同。戰國七雄各有建樹,而成中國瑰寶;兩岸各自為民謀福,百年後亦中國佳話。
台灣是家園,中華民國是當今政府,而中國是悠久沈澱的文化歷史血緣認同。
身為中國人,並非狹隘地僅指當今中華人民共和國或者中華民國的人民,而是不分地域、不分朝代、不分當家是哪個政權,只要共享中華文化,哪怕遠在美國的唐人街,都能抬頭挺胸說一句自己是中華兒女、是中國人。
鄉親吶,生長在台灣,為中國文化驕傲,沒毛病。
(圖為波士頓中國城)
自耕農定義 在 一件襯衫:你揮灑的城市日常風景 Youtube 的評價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地變老。」屏東這對務農的老夫老妻,在第一次見面時就認定彼此。從事農耕雖然苦,卻讓他們的愛更堅固,從相遇到相知相惜,攜手走過50年婚姻。
50年前,陳媽媽為愛嫁作農婦,跟著陳爸爸一起種田。陳爸爸日出耕作、摘採果樹;陳媽媽就整理田地、照料孩子三餐。即使農事辛苦,還得靠天吃飯,夫妻倆也甘願一同努力,不求回報地付出,如同天下的父母一般,只願孩子能平安長大。
互相奉獻滋養兩人的關係,
細心照料收成幸福的果實。
隨著時間流逝,孩子們漸漸長大離家,夫妻倆已經沒有足夠的體力負擔沈重的工作,他們選擇將一半的土地交給太陽能公司,用新的方式,和土地產生連結,減少孩子的擔憂,讓自己的退休生活多一份保障。
一起走過樸實的日常,
是兩老幸福最純粹的模樣。
喜歡一個人很容易,堅持愛一個人很難,陳爸爸陳媽媽卻用50年的婚姻告訴我們——「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扶持」是能讓愛情綿延的方式。少來夫妻老來伴,在有限的時間裡溫柔相守,原來幸福的定義不是大富大貴,而是只要有你在身邊,陪伴就是最長情的告白。
-
一件襯衫 x 力暘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出 品 方 一件襯衫
出 品 人 黃山料
企劃統籌 周凱隆
企劃執行 江承益
社群企劃 王語晞
動態攝影 蘇柏豪
攝影助理 何幸祐
後期製作 蘇柏豪
工作人員 王怡文 何三希 張成晞 朱婉寧 王竣弘 陳柔均 黃鈺涵
By 一件襯衫:你揮灑的城市日常風景
每週給你一則,能溫暖你的人物故事
IG:the.shirts.tv

自耕農定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垃圾與它們的產地:為什麼99%的東西半年後都被丟棄?
」新書介紹
專訪企劃:林進韋
內容簡介:
本書影片《東西的故事》在YouTube上超過500萬人次點閱!6000名網友熱烈回應!
環保暢銷書《東西的故事》在台破萬經典改版,
再一次感受消費與環境間密不可分的關係!
以前手機能用10年,但現在手機平均使用1年後就GG?!
家電和電子產品的維修費過高,直接買新的還比較便宜?!
流行時尚每季主題大不相同,沒穿當季款就遜掉了?!
我們生產東西、汰換物品,看起來是再平常也不過的事,但為何現在的產品壽命越來越短?我們也越買越多?不知不覺間還造成環境汙染?!
本書作者安妮.雷納德在親眼目睹垃圾掩埋場的驚人景象之後,便開始追蹤垃圾的身世來歷,描繪出東西變成垃圾的完整過程。她發現商人刻意製造壽命短、易毀損的商品,甚至還製造過時就不適用或落伍的印象,大力鼓吹我們花錢購買不需要的垃圾,以提高企業獲利。但同時,地球環境卻因此每下愈況。即便我們努力做好環保,若不能減低購買物品和製造垃圾的頻率,地球的資源與生態仍會持續耗竭。
安妮並不是鼓勵大家不要購物,而是不喜歡現今「肥了大企業,卻沒有讓消費者跟地球更好」的模式。與其讓錢流入財團手中,不如聰明消費,讓地球跟自己都過得更快樂。
透過本書,安妮除了跟我們討論「東西的故事」以外,也提供了四個愛護地球的消費提案。如何邊滿足自己的購物欲同時邊做環保?就從安妮的方法開始實驗吧!
安妮的4個消費提案:
✔ 購買在地生產製造或農會的商品。
✔ 選擇對環境友善、符合公平交易認證的商品。
✔ 購物前先到二手市集或網拍上找找有無類似的東西。
✔ 調整自己的花錢模式,不拿購物來滿足社交、情感需求,或定義自己身分地位。
*初版書名為《東西的故事》。
作者簡介:安妮.雷納德(Annie Leonard)
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康乃爾大學城市及區域規劃碩士。現為綠色和平組織美國執行董事。曾被《時代》雜誌選為環保英雄,耕耘環境健康與社會公益議題長達二十餘年,也是網路上熱門動畫短片《東西的故事》的製作人。她曾跑遍全球四十個國家,拜訪數百家工廠和垃圾場,親眼見證了世界各地過度消費與低度消費所帶來的可怕影響,因此投身於改造及轉變我們的工業與經濟體系,讓它不再破壞生態永續與社會公平。

自耕農定義 在 物價飆! 在屋頂當「自耕農」 省菜錢1年回本|TVBS新聞 的八卦
物價飆漲,民眾有感,不少人為了省錢,開始嘗試自己種菜煮來吃,種苗行業者也發現,菜苗跟種子的買氣增加不少。另外也有社區在屋頂打造開心農場,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