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峰會中國是唯一目標
1
日本首相菅義偉在宣佈要把核污水排入海之後兩天,揮揮衣袖,揚長而去。
到了華盛頓,參加美日領導人峰會。
這是拜登上任後,第一次面對面見另一國領導人。
這類似網戀奔現的場景,可見其火熱與意義非凡。
2
峰會舉行的目的,日本媒體早已經爆料。
簡單講,就是針對中國。
說要談的是臺灣、南海、半導體、印太戰略版一帶一路。
其實,就是要360度對付中國,大家密會,談個仔細。
因為中國,所以如何。
面對中國,所以如何。
即使有的議題,沒有直接講到中國,但還是為了壓制中國。
3
所以美日聯合聲明,出現“臺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這種字眼,一點都不奇怪。
只是可見其無恥。
現在全球最驚慌的,是日本不負責任地傾倒125萬噸核污水的事件。
美國跟日本在這當口,居然可以一字不提。
完全當作沒這回事。
美國日本怎麼說,就是聖旨,全球賤民,哪容你異議?
可如果是中國倒核污水入海,那能不被抽筋剝皮?
4
中國因內戰,台海兩岸,尚未統一。
台海統一是兩岸中國人的事,美國日本卻時刻掛懷,竭力阻擋。
可知美日多麼看重,利用臺灣這個禁臠,對中國的傷害。
美日兩國領導人,上一次在聯合聲明中提到臺灣,已經是1969年,52年前了。
5
中國不是會議的首要議題。
中國是唯一議題。
拜登重申“對美日同盟和共同安全的堅定支持”,還說要“致力於共同應對來自中國的各種挑戰”。
中國既沒有對他國發動戰爭,也沒有搞垮核電廠。
中國只是埋頭苦幹,服從聯合國跟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定,讓自己掙上一口飯吃。
但這樣的聰明跟努力,就對美國日本構成挑戰了。
因為人家需要的,是一個衰弱分裂,愚昧窮困的中國。
中國實在太不配合了。
6
拜登說,美日會緊密合作,“來確保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的未來”。
印太,印太。
把印度跟太平洋這兩個東西連結起來,完全是美國視角,依照美國利益來量身定做。
而印度放在前,也可見美國在抬高什麼,壓低什麼。
可是,怪異的是,印度洋與太平洋,本來就是自由開放的。
唯一的不自由,是日本在二戰期間四處侵略,佔領鄰太平洋的諸國。
是英國侵略印度,是法國侵略越南,是美國殖民菲律賓。
除了美日英法德,誰讓太平洋不自由過?
你們只要管好自己,印太就自由開放了。
7
菅義偉說,“日本和美國,已經就臺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達成一致,並在此次會談上重申了這一點。”
這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美日已經擬定了具體的戰術,要全力以威嚇力,阻擋中國統一。
而這個威嚇力,指的不只是軍事,而是綜合了科技、文化、情報、貿易與軍事甚至戰爭的總體壓迫。
美日統一了戰線。
他們一致的,不但是堅決不讓臺灣脫離掌控,與大陸統一。
更是要加強臺灣仇中反中的力道。
用臺灣人反對中國強盛,以華制華,不亦美哉。
何況,臺灣在洗腦之下,還是自願獻身的。
8
美日也一致了,要在科技上聯合“去中國”,且“禁中國”。
“去中國”,是要在科技產業鏈上,建立跟中國完全無關的產業鏈。
“禁中國”,則是任何對中國科技有幫助的技術與科技,絕不准中國取得,要堅壁清野。
最好讓中國回到穴居人時代。
9
美日模仿中國,要做一個印太版的一帶一路。
美國要制定一套遊戲規則,沿中國邊界,精耕各國。
各國經貿政治教育媒體軍事,都必須唯美日是從。
美日認為你該做的,你可不能不做。
美日不准你做的,你敢做,試試看!
耕不了,可以打爛,細節可以參考阿富汗、伊拉克、伊朗、敘利亞。
就問你怕不怕?
9
為什麼美國把日本抱緊緊?
因為日本在中國家門口。
日本人是亞洲人,是受到中國文化千年浸潤的國家。
又不但擅長搜集情報,而且在19世紀與20世紀的侵略行動中,累積了大量關於中國與東亞各國與地區的資訊。
你就問問哪個國家沒被日本侵犯過吧!
所以,要對付中國,非拉緊日本不可。
10
而日本對中國的輕蔑,對中國資源的無法忘懷,殖民過臺灣,佔領過半個中國。
日本菁英堅持,日本若要成為一流大國,不拿下中國,是無法達陣的。
日本堅信,只有裂解中國,才能複製過去如何蠶食鯨吞中國的舊夢。
11
美國日本的峰會,不是走過場。
是對中國全面壓制的戰略,已經開步走。
21世紀的制華戰爭,已經開打。
我們當警醒,冷靜,自強。
中國,必須强。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捷克參議院議長9月初帶團來台灣6天參訪引起不少國際關注,也等於是告訴中國,你有你的「一中原則」,我有我自己的「一中政策」彈性。被中國外長王毅威脅的議長也得到像是斯洛伐克、德國、法國還有歐盟的支持。看起來除了美國之外,歐洲也逐漸對於中國這種戰狼外交失去耐性,歐盟理事會主席國,德國,更著手調整對中國的政...
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 在 Facebook 八卦
1
日本首相菅義偉在宣佈要把核污水排入海之後兩天,揮揮衣袖,揚長而去。
到了華盛頓,參加美日領導人峰會。
這是拜登上任後,第一次面對面見另一國領導人。
這類似網戀奔現的場景,可見其火熱與意義非凡。
2
峰會舉行的目的,日本媒體早已經爆料。
簡單講,就是針對中國。
說要談的是臺灣、南海、半導體、印太戰略版一帶一路。
其實,就是要360度對付中國,大家密會,談個仔細。
因為中國,所以如何。
面對中國,所以如何。
即使有的議題,沒有直接講到中國,但還是為了壓制中國。
3
所以美日聯合聲明,出現“臺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這種字眼,一點都不奇怪。
只是可見其無恥。
現在全球最驚慌的,是日本不負責任地傾倒125萬噸核污水的事件。
美國跟日本在這當口,居然可以一字不提。
完全當作沒這回事。
美國日本怎麼說,就是聖旨,全球賤民,哪容你異議?
可如果是中國倒核污水入海,那能不被抽筋剝皮?
4
中國因內戰,台海兩岸,尚未統一。
台海統一是兩岸中國人的事,美國日本卻時刻掛懷,竭力阻擋。
可知美日多麼看重,利用臺灣這個禁臠,對中國的傷害。
美日兩國領導人,上一次在聯合聲明中提到臺灣,已經是1969年,52年前了。
5
中國不是會議的首要議題。
中國是唯一議題。
拜登重申“對美日同盟和共同安全的堅定支持”,還說要“致力於共同應對來自中國的各種挑戰”。
中國既沒有對他國發動戰爭,也沒有搞垮核電廠。
中國只是埋頭苦幹,服從聯合國跟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定,讓自己掙上一口飯吃。
但這樣的聰明跟努力,就對美國日本構成挑戰了。
因為人家需要的,是一個衰弱分裂,愚昧窮困的中國。
中國實在太不配合了。
6
拜登說,美日會緊密合作,“來確保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的未來”。
印太,印太。
把印度跟太平洋這兩個東西連結起來,完全是美國視角,依照美國利益來量身定做。
而印度放在前,也可見美國在抬高什麼,壓低什麼。
可是,怪異的是,印度洋與太平洋,本來就是自由開放的。
唯一的不自由,是日本在二戰期間四處侵略,佔領鄰太平洋的諸國。
是英國侵略印度,是法國侵略越南,是美國殖民菲律賓。
除了美日英法德,誰讓太平洋不自由過?
你們只要管好自己,印太就自由開放了。
7
菅義偉說,“日本和美國,已經就臺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達成一致,並在此次會談上重申了這一點。”
這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美日已經擬定了具體的戰術,要全力以威嚇力,阻擋中國統一。
而這個威嚇力,指的不只是軍事,而是綜合了科技、文化、情報、貿易與軍事甚至戰爭的總體壓迫。
美日統一了戰線。
他們一致的,不但是堅決不讓臺灣脫離掌控,與大陸統一。
更是要加強臺灣仇中反中的力道。
用臺灣人反對中國強盛,以華制華,不亦美哉。
何況,臺灣在洗腦之下,還是自願獻身的。
8
美日也一致了,要在科技上聯合“去中國”,且“禁中國”。
“去中國”,是要在科技產業鏈上,建立跟中國完全無關的產業鏈。
“禁中國”,則是任何對中國科技有幫助的技術與科技,絕不准中國取得,要堅壁清野。
最好讓中國回到穴居人時代。
9
美日模仿中國,要做一個印太版的一帶一路。
美國要制定一套遊戲規則,沿中國邊界,精耕各國。
各國經貿政治教育媒體軍事,都必須唯美日是從。
美日認為你該做的,你可不能不做。
美日不准你做的,你敢做,試試看!
耕不了,可以打爛,細節可以參考阿富汗、伊拉克、伊朗、敘利亞。
就問你怕不怕?
9
為什麼美國把日本抱緊緊?
因為日本在中國家門口。
日本人是亞洲人,是受到中國文化千年浸潤的國家。
又不但擅長搜集情報,而且在19世紀與28世紀的侵略行動中,累積了大量關於中國與東亞各國與地區的資訊。
你就問問哪個國家沒被日本侵犯過吧!
所以,要對付中國,非拉緊日本不可。
10
而日本對中國的輕蔑,對中國資源的無法忘懷,殖民過臺灣,佔領過半個中國。
日本菁英堅持,日本若要成為一流大國,不拿下中國,是無法達陣的。
日本堅信,只有裂解中國,才能複製過去如何蠶食鯨吞中國的舊夢。
11
美國日本的峰會,不是走過場。
是對中國全面壓制的戰略,已經開步走。
21世紀的制華戰爭,已經開打。
我們當警醒,冷靜,自強。
中國,必須强。
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 在 沃草 Watchout Facebook 八卦
#13萬港人反送中
#台商返鄉投資創新高
#不顧北京反對 #美法軍艦過台海
今(29)中國國民黨在立院排審「自經區」引發關注,而在上週,國際上也發生了不少大事。在關心台灣未來的同時,也和 #阿草國際新聞 一起來看看這些對台灣影響甚巨的國際大事吧!
1. 13萬香港人上街抗議《送中條例》
週日(28)多達13萬名香港人集結銅鑼灣,遊行抗議即將進行的《逃犯條例》修法。一旦修法完成,香港人和在港外國人(包括台灣人)都有被逮捕後移送中國受審的危險。由於中國司法無獨立性,因此香港民眾人人自危,擔心會被任意送中定罪。受到佔中四子入獄的影響,遊行人數是2014年雨傘革命以來的新高,港人高喊特首林鄭月娥下台。多名台灣人計畫赴港參加遊行,但在入境時遭到強制遣返。
👉Quartz報導:http://bit.ly/2DCLs3T (英文)
👉美國之音報導:http://bit.ly/2UODxX8 (中文)
2. 《彭博》:中美貿易戰成台商返鄉契機
隨著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的打擊和美國對中國產品提高達25%的關稅,加上蔡英文政府從去年開始積極鼓勵台商返台投資並提供協助,截至上週五(26),返鄉台商總計已承諾將在台投資67億美金、創造21200個工作機會。返鄉台商的投資金額加上海外對台投資,可望打破陳水扁前總統在2007年創下的154億美金投資紀錄,再創新高。
👉彭博社報導:https://bloom.bg/2PCBXq9
3. 不只法國軍艦 美國艦隊再次航行台灣海峽
法國軍艦「葡月號」(Vendemiaire)在4月6日通過台灣海峽,當時美國表示或將跟進,而被惹怒的中國政府則表示不再邀請法方參加慶祝中國海軍建軍70年的閱艦式。就在昨(29)日,美軍2艘作戰艦執行印太戰略任務,航經台灣海峽。這是去年7月迄今,美軍艦第7度航經台灣海峽。美國太平洋艦隊發出聲明:「軍艦通過台灣海峽,是展現美國對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承諾。」
👉中央社報導:http://bit.ly/2GRuv87
---
🌱 定期定額支持沃草,製作更多專題:https://watchout.backme.tw/checkout/332/2688
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評價
捷克參議院議長9月初帶團來台灣6天參訪引起不少國際關注,也等於是告訴中國,你有你的「一中原則」,我有我自己的「一中政策」彈性。被中國外長王毅威脅的議長也得到像是斯洛伐克、德國、法國還有歐盟的支持。看起來除了美國之外,歐洲也逐漸對於中國這種戰狼外交失去耐性,歐盟理事會主席國,德國,更著手調整對中國的政策,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在中美逐漸走向兩極化的情況下,歐洲會怎麼做?
我們可以先觀察一下捷克訪台的後續效應。首先在中國外長王毅歐洲行引起批評之後,中國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箎後腳跟著就到了跟中國友好的希臘跟西班牙,要趕在習近平參加歐中峰會之前打好關係。相較於王毅,他比較低調,而且都在強調一帶一路的合作,接受新華社採訪時,也只說「個別大國唯我獨尊,強權霸凌,毒化國際關係」。
中國在跟美國關係持續惡化下,是很希望可以拉攏歐洲的。但是王毅這次歐洲行之後,彭博的分析最好笑,用了一個新聞標題叫做,「歐洲剛剛從中國宣布獨立」,說歐洲在日益兩極化的世界裡,選擇團結對抗北京。所以王毅在記者會上威脅捷克參議院議長維特齊,德國外交部長馬斯才迅速回應說,「歐洲人會密切合作,而且要求中國尊重,說這樣威脅在歐洲是不合適的。他還說歐盟不會成為中美競爭中的「玩物」。要知道外交界是行禮如儀,馬斯直接打臉王毅其實象徵歐洲面對中國有新的基調和方向。
不過這是真的嗎?這些年來,很多歐洲國家,尤其是德國,在中國侵犯人權、利用歐洲的開放市場和欺負鄰國時,出於商業上的原因,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我想這次不是說說而已。就在王毅離開不久之後,德國政府在9月2日首次推出「印太戰略」,有沒有覺得這個詞很熟悉,印太戰略我們比較常聽到是美國的說法,過去德國會談亞洲政策或是對中國的戰略,但是用印度太平洋的概念去參與或是打造未來國際秩序的決心,真的是滿罕見的。
想當然這就是衝著中國來的,不管是宣稱有南海九段線主權跟中印邊界和巴基斯坦的分進合擊,還有對於民主台灣的侵略,甚至對於歐美國家在新疆、西藏、香港問題上的威脅,德國的「印太戰略」是強調跟亞洲國家,像是日本、印度以及以印尼為首的東南亞國協一起合作。而且不只是本國,也要在歐盟層面推動架構21世紀國際秩序。裡面關心的議題當然就包括加強多邊主義,增進和平、安全和穩定,公平的自由貿易,和對抗氣候變遷,促進人權和法治。
在這個印太戰略裡,德國強調的是要逐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中國在這4年成為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但是到了2018年,德國國內逐漸對於經濟依賴中國有所警覺。德國工業聯合會還站出來警告不要過多依賴中國市場。2019年開始,針對新疆還有香港議題,德國政府和德國大公司受到來自公眾更大的壓力和批評,要求他們不要為保護商業利益而忘記人權價值。
德國總理梅克爾就一直強調對話,因為她擔心如果政策太強硬會導致中國對德國企業在當地的投資以及德國對中國出口採取報復性措施。德國在電動汽車電池領域還有醫療物資對中國的依賴性等等也突顯了德國的弱點。這些都是她知道,但要小心處理的。
中國《環球時報》在德國推出印太戰略的隔天就登了上海外國語大學歐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忻華的評論文章強調,德國跟美國之間的分歧不斷擴大。德國強調的多邊主義跟川普政府推動單邊主義、民族主義和國家重商主義不同。還說川普點燃的美歐貿易戰,也不理會歐洲和德國的安全要求,說這個新的印太戰略實際影響力不大。其實他說的還是有一點有道理啦,川普繼續執政,我想美歐是很難有什麼新的局面,但中國別忘了拜登現在的民調也不低,他的路線跟德國就是一致的。
我想接續觀察的重點就是習近平在9月14日要在線上跟歐盟領導人舉行的峰會,習近平的首要目標是防止歐盟和美國拉幫結派對付中國,而且透過相互投資關係牽制歐盟。但是歐盟在德國主導新的印太戰略下,只會對於中國投資限制越來越多,並且把人權議題納入討論。不過實際狀況有待觀察。
以現在的美國來說,歐盟要施力還是有困難,比起美國現在逐漸讓本國經濟與中國經濟脫鉤,歐盟聽起來只是想更多元化,而且還要在兩個不可靠的超級大國所主導的世界中保留一點自主權。不管下一任美國總統是誰,這個目標都不會變。無論是哪種方式,中國的外交官們最好在未來的訪問中改變自己的態度,不要太囂張。你覺得歐洲能夠成功減少對中國依賴嗎?歡迎跟我們分享你的想法。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O0hJrAiTPE/hqdefault.jpg)
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評價
今(24)日立法委員林佳龍在外交及國防委員會針對「中日韓三國簽屬自由貿易協定(FTA)對台灣的影響,以及我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及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之進度」專案報告中質詢外交部次長董國猷及經濟部次長梁國新。
馬總統在就職演說中提到「加速與新加坡、紐西蘭等重要經濟貿易夥伴洽簽經濟貿易合作協議」,台灣和新加坡洽簽FTA在時程上有所延宕,林佳龍委員質問真正的原因是什麼?當時跟中國簽ECFA時不但沒有跟新加坡併著簽FTA,反而還驅動了中國去跟日本韓國簽FTA,致使我國的總產值因此減少159億美元,出口貿易將減少4個百分點,造成重大衝擊,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這就是當初政府沒有策略規劃好。林佳龍委員指出,所以現在亡羊補牢,應盡速與東南亞國家洽簽FTA,林佳龍委員詢問經濟部: 「次長,與新加坡簽FTA還需要一年還是十年?」梁次長回答,盡量朝一年之內洽簽。
林佳龍委員提出最該簽的是台印FTA,目前已有50多家台商在印度投資,總金額超過12億美元。林佳龍委員認為,印度在戰略上不但跟台灣沒有衝突,而且還是可以創造雙贏,因為印度不可能與中國簽訂類似協定,而且印度政府已經表達高度意願與台灣簽訂FTA,認為促進與台灣貿易可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梁次長回答,目前印度國內貿易自由化及開放程度較低,還在做簽定FTA的可行性評估。林佳龍委員要求外交部、經濟部「將印度列為洽簽FTA優先國家群,有沒有問題?」梁次長點頭表示願意將印度列為優先洽簽考量。
林佳龍委員問梁次長,中國已跟紐西蘭簽訂FTA,裡面有沒有涉及到一國兩制? 梁次長回答:沒有,一國兩制不是貿易協定的內容。林佳龍委員繼續追問紐西蘭及香港的FTA合約中有沒有提到一國兩制 ? 梁次長回答,原則上不應該有,但香港模式是以單獨關稅領域名義WTO的會員去簽定,不確定有沒有。林佳龍委員提醒外交部及經濟部,中國與香港跟紐西蘭簽訂FTA的內容不一樣,台灣在洽簽時一定要注意不要出現一國兩制的內容,被港澳化,去國家化,自失國格。
FTA好像又回到十年前,台灣跟新加坡FTA還沒簽,現在又把新加坡、紐西蘭列為洽簽經濟合作協議(ECA)的中型經濟體。為什麼中日韓簽的是FTA,我們台灣跟別國簽的就是ECA?,從FTA(Free Trade Agreement)到ECA(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 )同樣都是Agreement,中文卻從協定到協議,分明是魚目混珠,有偷天換日的嫌疑,到底有甚麼居心在裡面?林佳龍要求經濟部改回經濟合作協定,最好是回到FTA。經濟部同意林委員會將協議改回協定。
林佳龍委員質詢董次長,駐美代表袁健生前天宴請美方代表團吃澳洲牛排,為推銷美牛,袁健生竟說,台灣都是澳洲牛,「又硬又難切,美方代表團吃不慣也不好意思說」,在國際場合發表消遣澳洲牛肉的言論,實在很失禮,「董次長,你認為這樣符合外交禮儀?很妥適?有一點妥適?還好?有一點不妥適?很不妥適?是屬於哪一個?」 董次長不敢回答,直說若是他,他不會如此發言。林佳龍委員提出,蘇起認為馬政府之所以狀況百出政績差癥結就是政務官文官化,用了文官當政務官,以服從為主的事務官,又缺乏替政策辯護的勇氣。林佳龍委員認為其實關鍵在領導者,是將帥無能累死三軍,台語說「不會駛船嫌溪窄」,本來想為事務官抱不平,但從事務官升任政務官的董次長不敢評論自己外交部內屬下的言論,又坐實蘇起所說的,用了文官當政務官,沒有擔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lU4yajYejs/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