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再次證明:相對論「自由落體普遍性」是對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Marc Yam,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Section II Force and Motion 2.2 Force and Motion Mass and Weight...
自由落體質量 在 徐國峰 HSU KUO FENG Facebook 八卦
【移動是怎麼發生的?肌肉的功能?】
剛才 山姆伯伯工作坊傳來一段影片講解我很熟悉的概念,他說這段影片的說明很棒,有翻譯成中文嗎?我說還沒。而且對我來說因為太熟悉了反而沒想到這段影片可以對很多人有幫助。山姆的來訊提醒了我這一點。仔細重看後才發現影片中的確很詳細地解釋了移動的力學邏輯與肌肉的功能,對運動愛好者很有幫助。YouTube的影片出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_2TZodjKr8
下面簡單詮釋一下這部短片所要說明的概念(部分文字轉譯自Pose Method of Triathlon Techniques, Chapter 3):
當地心引力把你的身體質量往下拉,而且支撐在地面上時,身體才會形成體重。體重成形的同時,下肢的肌肉才必須開始用力。接著支撐的平衡被破壞,身體落下,加速度就此產生。
當我們向上追溯移動的原理時,就會發現所有物體「移動」的力量源頭是重力。不只是自由落體,還包括水平移動。在下面的階層中,「移動」在最後一層,上述只要抽掉任何一個元素,移動就不會發生。
重力
(Gravity)
⇩
質量
(Mass)
⇩
支撐
(Support)
⇩
體重
(Body Weight)
⇩
肌肉力量
(Muscle’s Effort)
⇩
轉換支撐
(Change of Support)
⇩
移動
(Movement)
換句話說,當地面開始支撐身體時,重力創造了體重,也只有在這種情況下肌肉才能發揮功能。如果沒有重力,我們將無法進行跑步。而跑步這項運動正是透過肌肉運用體重(質量×重力)的能力。但在某些情況下會沒有體重,例如騰空時。
影片中以持續下落的蘋果為例,蘋果有質量,也在重力場下,但自由落下中的蘋果沒有「支撐」,所以「體重」=零。直到它了支撐之後,體重才會形成。例如把頻果放在桌上。
影片接著解釋「支撐」跟「移動」之間的關係:當左腳支撐在地面上時,體重主要壓在左腳掌上,肌肉主要的功能就是在支撐體重,接著身體倒向我們要移動的方向,這是一種「失重」的過程,失重就是失衡,而失衡就是移動。因此,我們可以對移動的本質下一個結論:「有了體重之後我們才能運用它來移動」。
失重/失衡之後,動物的本能是「轉換支撐」,也就是動用其他腿來支撐落下的體重(植物沒有轉換支撐的能力,所以倒下就直接橫躺在地了);以影片中的跑者來說,他用右腳來支撐體重,準備進入下一次平衡……與下一次的落下,為了讓下一次的平衡與落下更快發生,所以左腿必須快速「拉起」。這就是為什麼「拉」比「推」更重要的原因了。
就像是影片中舉的例子,當有人忽然推你時,你在失去平衡時會做的是:趕快把腳移動到支撐體重的位置,而非想著「著地」。所以跑步時也不該想著腳掌的著地(因為很多人會想著腳跟、前腳掌還是中足著地)。也不應想著推蹬,因為推蹬會延緩後腿回到臀部下方的時間。想要加速失衡就必須加速回到平衡姿勢,所以跑者應該做的是快速使騰空腳回到臀部下方(平衡的POSE),接著才能失衡。
移動是失衡。失衡就是失重。失重就是失去體重。而體重就是由肌肉承擔。肌肉最主要的功能就在支撐體重,而非向後推蹬。
羅曼諾夫博士每次上課都會請學員上台做一個簡單的測試,藉此體驗體重與肌肉間的關係。他會把左手的食指放在學員的手掌上,接著請他用力推,此時博士一隻手的食指當然抵擋不住學員整隻手臂的力量。但是當博士用另一隻手的兩根手指把學員的胸口往後推時,他原本能推動博士手指的肌肉將變得毫無用武之地。想一想,為什麼?
因為博士放在他胸口上的手阻止他破壞平衡與運用體重的機制。無法利用重力與體重時,手臂的肌肉再大也沒用。你不可能在平衡狀態有效地運用肌肉。這項測試可以幫助我們瞭解重力、支撐與平衡之間的關係。它們之間是一個環環相扣的系統,而重力在這個力學系統中扮演著最關鍵的角色。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拳擊手要揮拳時必須以左腳為支點「向前失重」才能運用他的體重揮出最有力的右拳,如果拳擊手在「重心向後倒」的同時揮拳,這種拳根本沒有力量,不管拳擊手的肌肉再大也會無法把人擊倒。同樣的道理,當跑者在向前跑時,體重已經「往前失重」了,「向後也會推不到東西」。所謂的三關節伸展向後用力,只是假象,因為體重已經在前面了,無法向後推蹬用力。跑者應該做的是盡快「拉起」後腳。
當我們從失重的觀點來看運動時,就會看清許多運動項目的技術本質,也會瞭解我們所能用的「力量」原來就是「體重」!肌肉的功能只是用來「支撐體重」與「轉換支撐」(以跑步來說肌肉最主要的工作是:腳掌著地時必須支撐1.5~3倍的體重,以及在失衡後快速拉起後腳)。
自由落體質量 在 元毓 Facebook 八卦
關於自私的假設:
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簡單說我的看法是:
經濟學「自私的假設」跟物理學「引力」假設一樣只是一種科學性的想像說法,引力到底是什麼我們不清楚,但在理論中放入引力概念,可以清楚地解釋慢速運動下我們看到的「物體自由落體時速度變化」。而在天體大質量運動時,我們又引入了「場」的觀念才能更正確的解釋觀察到的現象。
同樣的,自私的假設真實經濟學內涵應該是「一條向右下傾斜的需求曲線,說穿了就是人類行為傾向在侷限條件下以更小代價換取更大收益」。只要符合這個行為模式,都可稱之為「自私」。
而行為者主觀上有無認知到「自私」並不重要,猶如物體不需要「認知到引力」就受到這個自然定律作用。
至於為什麼人會有自私的行為模式,我認為最好的解釋是:一切生物均有,因為不採取此策略的DNA早就被競爭淘汰。
因此嚴格說來,驅動人們採取自私行為模式的主因來自於「生存的競爭」。
補充:
任何制度下人的行為都會符合自私假設。(向右下傾斜的需求曲線 -\-\ 傾向以更少代價換取更大回報)
自私並非行為的動力甚至某種制度的運作原理,自私只是一種人類行為必然的模式。
而不同制度存在不同費用,競爭之下,低費用者勝出而已。
進一步可以參考Milton Friedman這段訪談:
https://youtu.be/RWsx1X8PV_A
自由落體質量 在 Marc Yam Youtube 的評價
Section II Force and Motion
2.2 Force and Motion
Mass and We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