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國安局專案報告「中國內部矛盾外部轉移之情勢判斷」,我想來聊聊最近的國際情勢,與觀察台灣內部的狀況。
近來中國內部的矛盾衝突,急遽升高中。根據《香港經濟日報》4月27日報導,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師李迅雷團隊於報告顯示,中國失業人口達到了7000萬,失業率應為20%,該數據遠遠高於中共官方所發布的數據。再加上,武漢肺炎導致的各國對中共的追責求償,中共面對極大的國內外壓力。
對照中共過去的歷史,只要內部有問題,就會在外部找事情。比如1958年,中共跟蘇聯鬧翻,發起八二三炮戰。比如1962年的時候,大躍進失敗,於是跟印度起衝突。1969年文革的高峰時期,發生中蘇珍寶島之戰。而1979年鄧小平為奪華國鋒的軍權,發動中越戰爭,儘管藉口是越南入侵柬埔寨這個中共支持的紅色高棉政權,以及領土爭議。
而最近,中共不尋常的動作頻頻,包括軍機繞台、中共軍艦在南海、東海到處航行挑釁等等,例如:
(1) 3月底中共搶購了全球5000萬公噸的稻米,囤積大量的糧食,而且這一陣子還把解放軍軍官從下士到師級大幅度加薪。
(2) 此外,香港也開始重新提出香港基本法23條的國安立法等等。
(3) 4月15號,美國福斯新聞報導提及美國國務院有一份報告揭露,發現中國新疆羅布泊那邊從2019年開始活躍,還在偷偷進行小當量的核試爆實驗。
我要提醒的是,不只中國在現實世界中動作頻頻,在虛擬網路世界更是,可以說網路空間早已開戰。這次武漢肺炎,假訊息散布模式亦發生「變異」。
日前紐約時報報導,美國出現反隔離抗議,而幕後推手竟然疑似是中國特工!
根據自由時報報載,《紐時》驚爆幕後推手疑是「中國特工」:
『武漢肺炎疫情全球爆發,美國近期至少7州突爆發民眾要求復工、反居家隔離的抗議示威遊行,而《紐約時報》驚爆這背後可能涉及「中國特工」操作,透過網路散播虛假消息,激起美國民眾的反政府、恐懼心理。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早在3月中旬時,數百萬美國民眾透過手機簡訊和社交媒體收到1則令人震驚的消息,稱「川普政府即將封鎖整個國家」。內容開頭寫道「大家快轉發」,宣稱消息來自一名國土安全部人員,說「他昨晚接到電話指示打包準備好待命接受調遣。」、「等防暴部隊一就位,政府就會立即宣布這個消息」。這個消息引起美國民眾恐慌,訊息在48小時內被瘋狂轉發,最終迫使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在Twitter上發文闢謠。
事後,美國情報機構評估,認為在將假消息傳播到不同平台的過程中有「中國特工」的參與,而美國官員感到擔憂,因利用「手機簡訊」散布假訊息是從未見過的新手法,而長期研究需假消息散播的官員表示,中國特工疑似採用過去俄羅斯網軍常用的手法,包括開設假的社群帳號、利用WhatsApp等加密通訊軟體散播訊息。而效果在Facebook上尤其顯著,因平台性質能快速吸引多人注意,特工只需將訊息推送給易受消息內容打動的美國民眾,訊息便會自行傳播。』
上面報導所說的中國介入美國假訊息傳播,很類似台灣上個月有一批偽造假公文說「桃園群聚感染很嚴重要封城」、「台南有破千確診」、甚至「國安局密報說李登輝過世已經封鎖消息」這類訊息。
還有一種,是「裡應外合」的地方模式所帶來的威脅最為嚴峻。通常會結合具知名度的國內網路名人、政治人物或媒體,由於他們具有一定的話語權,因此具備帶風向的能力。可能常常故意講說:「中國會打台灣」,或故意扭曲、反駁疾病防治傳染中心的專業意見,企圖要求進口不符標準的快篩,甚至是想要對醫護做全面普篩,這些或許是公眾人物的片面之詞,但也有可能被中國網軍、訊息戰,拿來做風向輿論的帶領。
現在中國假訊息有四個模式:資本模式、地方模式、境外模式、自產模式。其中地方模式,就是由在台灣的中國人、或者是台灣在地的協力者,來幫助中國做這些事情。我們必須清查這些人,到底有沒有相關危害國安的背景。國安局的情資掌握不應該只限於明顯是假新聞的敘事方式及相關案例的破解,假新聞的起源不是從中國,不少是於台灣在地協力者先發動,再大量散播到中國和台灣的網路空間。為因應新型態網路戰,我也請國安局要掌握在地協力者的行為,進一步釐清他們受中共資助、委託、或指示的關係!
斷絕專制國家滲透台灣的養分!
#守護民主自由的台灣
#我們早已在戰爭之中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十八後,成為你想成為的大人」介紹 訪問作者: 陳毅 內容簡介: 我們漸漸長大,容易忘記小時候的自己…… 現實迫使大人忘記,忘記小時候的自己、忘記夢想、忘記純真, 最後把自己都遺失了…… 非是歎息,非是厭世,恣意的青春一點也不得意順遂, 反而充滿跌跌撞撞的生命勳...
自由時報桃園地方新聞 在 Facebook 八卦
台灣何時才能不要再獵巫式的防疫?到底高速公路上塞的車是通勤還是返鄉?ptt網友已經給了答案。
網友分析6/月11日eTag資料公開資料,畫出了一張圖,橫軸是車子開了幾公里,縱軸是旅次數量,在20公里以下的通勤佔70%,超過100公里的長程旅次大約2%。
相關分析: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23466954.A.59D.html
這個結論很清楚,所謂的返鄉人潮在這幾天大家的呼籲下,已經降到最低,而在此前提下交通部想出的閘道35秒紅燈、10秒綠燈的餿主意,受害最深的就是通勤族。
就如同蘋果日報這篇報導,「史上最嚴匝道儀控!國道一片綠原來車全塞在這裡 驚人畫面曝光」,所有車塞的地點不是在高速公路上,高速公路車流顯示是一片綠,塞的地點是在「台65線銜接國3土城交流道的高架橋」。
相關新聞:
https://tw.appledaily.com/life/20210612/WAMNCVXKBFGZBG6WDPWE7AYUAY/
就算拿昨晚的自由時報的報導,所有大排長龍的地方都不是高速公路,而三重、五股、林口、桃園交流道,以及台64、65銜接國道的路段。
相關新聞:
https://www.google.com.tw/amp/s/news.ltn.com.tw/amp/news/life/breakingnews/3567216
我想請問,既然最後eTag分析6月11日上國道的人70%是20公里以內的通勤族,只有2%是長距離的返鄉族,那昨晚看到大排長龍的車潮卡到到的是返鄉的人,還是通勤的人?
防疫大家都支持,但無腦防疫跟中古世紀遇到瘟疫就抓女巫來燒有什麼不同?
請交通部在剩餘兩天半假期不要繼續堅持已經被證明是錯誤的閘道管制行為,饒了還有用路需求的用路人。
自由時報桃園地方新聞 在 呂捷歷史-朕即天下! Facebook 八卦
青年之處 希望之處
我們不能用過去的方式,教育現在的孩子,面對未來的世界!
翻轉教育 需要年輕人的參與~~
未來的希望 立足於現在的教育
將教育的希望 播種在這片土地上
翻轉教育的深耕 需要大家來共同努力
以 音樂、電影串場、學生的參與多元對話的過程
我們將得到更多的收穫及迴響
希望的開始由桃園起飛
#2020桃園國際青年節讓我們看到桃園青年真的不一樣
「國際青年節 是一個由聯合國發起並設立的節日,訂於每年的8月12日,世界各地在這天會舉辦音樂會、演唱會、研討會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提高青年議題的關注。」
#2020桃園國際青年節
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響應國際青年節並鼓勵青年發聲,與桃園已成立三年的青年諮詢委員歷經無數次討論會議,最終決議以「翻轉教育」為主題,規畫3大系列活動!不僅希望大眾關心青年議題,同時也號召青年來關注公共議題!
三大系列活動:
愛表達的青年 👉 #國際青年論壇
邀請關心教育公共議題的青年及校園社團
一起從地方到國際,探討 #翻轉教育 議題
愛傾聽的青年 👉 #聞青演唱會
邀請青年音樂人一起談談國際學習
關懷台灣土地人文、斜槓跨領域等課題
以及與自身生命的連結
愛思考的青年 👉 #翻轉青戲院
由桃園高中職及大學社團發起串聯
在多元的場所播放翻轉教育議題的電影
並於影片後進行討論與分享
透過多元的形式
提供青年對話、傾聽、反思的機會和平台
即使身處邊緣
還是能用自己的方式參與和發聲📣📣📣
擁抱青年時代
創造多元的平台🌐、衍伸對話的空間👄
鼓勵所有青年參與公共事務
時代需要熱切注視的青年👀
#2020桃園國際青年節
#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
桃園市青年事務局
#相關參考訊息資料
聯合新聞網:https://reurl.cc/X619xM
自由時報電子報:https://reurl.cc/pyWkya
國際青年論壇回顧影片:https://reurl.cc/gm8enR
聞青演唱會&翻轉青戲院活動回顧影片:https://reurl.cc/k0VMjn
自由時報桃園地方新聞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十八後,成為你想成為的大人」介紹
訪問作者: 陳毅
內容簡介:
我們漸漸長大,容易忘記小時候的自己……
現實迫使大人忘記,忘記小時候的自己、忘記夢想、忘記純真,
最後把自己都遺失了……
非是歎息,非是厭世,恣意的青春一點也不得意順遂,
反而充滿跌跌撞撞的生命勳章,
一切只為期待成長為一個不一樣的大人。
十八歲後,作者陳毅依然形塑著自己,
為了理想跳脫框架限制而挑戰衝撞體制,
同時擁有沉穩的老靈魂和創意無限活力的他,
實踐著青春,青春就該當如此啊!
作者介紹:陳毅
2000年出生於桃園蘆竹,出生時沒有特別的故事,長大後故事特別多。
15歲以前當過各式各樣模範生,拿過各種「很會讀書」的獎項。國中三年級寫書送給心儀的馬尾女孩,高中時創辦文學社、舉辦全國青年文學營,擔任地方媒體記者、創辦獨立媒體「草根青年發聲網」,也在《蘋果日報》撰寫評論。
曾擔任桃園電影節青少年評審團團長,曾獲多項文學獎、影像獎肯定。18歲下半年開始拍紀錄片,生命裡有過非常多次變動與挫折,才逐漸找到自己真實的追求與模樣。最喜愛的書籍是《小王子》,認識他的人都知道他心裡住著一個老人跟一位小男孩,偶爾他會回到故鄉走走看看,透過創作理解自己且任性的活著,帶著純粹的心、有絲幼稚的行為,努力成為一位不一樣的大人。
多次受邀各界演講分享,接受民視、自由時報、聯合新聞網等媒體採訪,著有書籍《情書,當純情男孩遇上馬尾女孩》、執導紀錄片作品有《山會帶恩轉屋》、《美鳳的日子》,現仍持續創作,就讀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
作者粉絲頁: 陳毅 Chen Yi
出版社: 布克文化
粉絲頁: 城邦讀書花園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自由時報桃園地方新聞 在 《即時說新聞》首都湧現脫北潮新北、桃園成年輕人新家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