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備忘錄
唐湘龍
(中國到底何時才崩潰)
後天是台灣光復節。
不重要了。
身在台灣,從事新聞,
但我其實不太深入到
台灣新聞的細細瑣瑣裡頭。
那非常八卦,
而且,幾無營養。
我比較花時間關注國際新聞。
因為關注國際新聞,
所以,特別為台灣擔心。
而且,不只擔心,
現在,是悲觀。
不管從國際政治或是經濟,
台灣幾乎沒有
深邃的戰略縱深可言,
台灣最好的時代已經過了。
四個核心政策。
台灣已經困住了。
兩岸。能源。經貿。教育。
台灣的洗腦教育和民粹政治
不只完成,接近文革。
除了時間,
沒有任何解藥。
但台灣現在最缺的,
就是時間。
時不我與。
這種感觸不是一天一夜。
但2015,特深。
看看正在進行選舉,更深。
看看主要的政黨、政治人物
在談這四個有巨大路線爭議的
核心政策,
近乎詐騙。
除了標語化、空洞化的言辭,
毫無可行性。
台灣政治的核心矛盾就是:
政客都想過右派的生活,
但喜歡唱左派的調子。
不只政客,
連一些
所謂「公民團體」也一樣。
但選民並不清楚:
那種天馬行空,
不負責任的左派論述,
沒有一點落實的可能。
看看習近平到英國。
習近平結束了
在英國的國是訪問。
中國的屈辱也結束了。
中國近代的屈辱
從鴉片戰爭開始。
1840年。
英國在工業革命後壯大,
羞辱了中國。
之後,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壯大,
羞辱了中國。
不管是英國或是日本,
從大歷史的角度,
這些屈辱,
在2015年,
都象徵性結束了。
習近平到英國,
英國媒體稱之為「超級訪問」。
簽不完的計劃,換不完的場景。
最後,
看「中英關於建構
面向21世紀
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聯合宣言」,
29項。
看完,
你就知道為什麼左派
只能罵卡麥隆「叩頭」,
而美國總統歐巴馬氣急敗壞
指責英國不斷遷就中國,
大大削弱了整個西方。
從西雅圖,到曼徹斯特,
身在台灣,我為自己,
為台灣感到哀傷。
從李登輝時代,到陳水扁時代,
一廂情願,
先是「戒急用忍」,
後是用章家敦那套
「中國即將崩潰」的政治預言
在治理台灣,
安撫台灣錯失歷史發展機遇
的精神救贖。
李扁時代20年,
台灣從盛而衰,
而富而貧,從實而虛。
我總結台灣這20年:
「有錢,不可一世;
沒錢,胡言亂語。」
本來想偏安。
當大陸弱,勉強可以喘息。
但當大陸強、富而且自信,
台灣終究要體認:
「偏」是不能「安」的。
「偏安」只是過一天,
算一天。
一直到沒有明天。
別急著叫我滾回大陸。
我不會。
我去大陸的機會遠遠比不上
一些絡繹於途,
擁敵自重的紅頂商人和政客。
我不是要你注意、
歌誦習近平的風光。
我只是要你想想,
英國為什麼要讓
習近平這麼風光?
從「亞投行」開始,英國;
從「九三閱兵」,韓國。
這都是美國全球戰略的核心同盟,
這個同盟的軍事意涵短期不會改變,
但軍事以外的關係,
全變了。
以冷戰思維、集體防衛
所布建的軍事同盟,
是落後指標。
全世界,
只有日本自民黨和台灣民進黨,
這兩個以「反中」為主軸的政黨,
選擇和美國做更簡單的結盟。
雖然,在非軍事層面,
日本和台灣也和中國密不可分。
不必屈服大陸。
但起碼不該是墨守成規,
自我催眠的敵對。
英國是老牌民主國家。
這個國家已經不再擺出
華盛頓那種盛氣凌人的教訓口吻,
用教條化的「人權」理由,
修理中國,
証明自己沒有出賣靈魂。
中國沒有「人權問題」了?
當然有。當然有。
不用媒體故做姿態的質問,
不用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聯合呼籲,
大家都知道。
但大家也都知道,
中國不是朝鮮,
中國正走在人權改革的路上,
當下的中國社會現況,
政治框架和意識型態雖然存在,
但已經不是
完全繞不過去的障礙物。
如果往後看十年、二十年,
這些「普世價值」的西方標準,
只會更舒緩,
不會更嚴厲。
就算我到了北京,
也喜歡戳戳共產黨的痛點,
製造一點逗弄效果,
廉價証明自己的存在感。
但我不會讓
這種有點優越感的調子,
誤導我對大勢的判斷。
英國是個現實主義,
古典現實主義的國家。
英國非常清楚自己沒有獨強的機會,
因此被國際政治的大氣候
保持高度敏感的嗅覺。
英國不是背棄美國,
英國只是不想錯失中國。
十年前,
中國的GDP還沒有英國大,
十年後,
中國的GDP已經是
英國的三倍有餘了。
英國對歐洲和美國的疏離,
要和對中國的親密對比下
才會看出來。
英國媒體講:
中國崛起是擋不住的。
太平洋的勢頭超過大西洋了,
亞洲勢頭超過歐洲了。
習近平訪英,
不是中英「兩國」關係而已,
卡麥隆說:
中英要在廣泛的國際政治、
經濟和區域事務上全面合作。
中英陷入熱戀。
全面放閃。曬恩愛。
英國正努力成為
一個太平洋國家,
亞洲國家。
這才是戰略。
2015年,
中國的核能、航太、高鐵
都走向國際了。
20年前,
這都曾經是台灣的夢想和努力。
但都被意識型態的手,
活活扼殺。
對我這樣的世代來說,
2015是很唏噓黯淡的一年。
而且,
越來越黯淡了。
自民黨 右派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本周政治類期刊重點摘要
Time(時代雜誌)
封面故事:中國的試煉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 恐讓習近平要創造「中國世紀」的大夢因此脫軌
"不信任"也是會傳染的 武漢疫情昭示著習近平集中政治權力反讓中國社會變的更加脆弱
早期檢測 是對抗新型冠狀病毒散播的關鍵
中國如今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新型冠狀病毒恐怕將攪亂全球經濟
我們可以從伊波拉上面學到什麼控制病毒的方法 國際衛生條例非黑即白的規範必須改革
忘了愛荷華州 民主黨2020大選有更大的問題 初選沒有明顯贏家更讓人擔心
Foreign Policy(外交政策)
封面故事:社會主義的回歸和意義
共產主義和民主社會主義都無法修補今日的政治分裂 但社會民主主義可以
無罪! 川普歷史性彈劾案一如預料的落幕 但對美國政治的不良影響將縈繞不去
美國選舉季起跑之際 川普的彈劾審判也來到了終點
中國政府不能幫著隱瞞新型冠狀病毒疫情 外界呼籲透明化但輿論打壓再現
中國經濟比起SARS期間規模更大但也更脆弱 供應鏈和商品市場都已經感受到連鎖效應
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桑德斯選情看漲 恐長期改變美國外交政策 特別是貿易政策
川普對奈及利亞頒布旅行禁令 原因是種族不是安全
以眼還眼不會讓美國更安全 川普政府把"報仇"當做外交戰略 置美國與盟邦於危險之中
庫許納中東計劃中缺了一大塊就是"水" 巴勒斯坦斷然拒絕正是因為該計劃缺少他們最需要的用水權
Foreign Affairs(外交事務)
新型冠狀病毒的最糟狀況並非不能避免 但也絕對不容輕忽
川普不公平的中東計劃沒留下任何談判空間 一個片面且不切實際的方案很難維持下去
一個沒有猶太人的法國不再是不可想像 反猶太主義對族群和意識形態形成巨大壓力
數位化的獨裁者 科技反倒加強了獨裁政權的實力
莫斯科與明斯克間逐漸沸騰的衝突是壞消息 白俄羅斯恐成下一個烏克蘭
印度民主體制基礎不牢靠 印度憲法能否全力阻擋獨裁政權的輪迴
Der Spiegel(德國明鏡)
封面故事:中國製造
新型冠狀病毒擴散 全球化成為一個致命威脅
一個"小鼻塞" 會不會演變成影響全球經濟的"感冒"
九個月後美國將決定川普是否連任 這恐怕是數十年來最重要的一次選舉
歐洲和德國與川普在許多議題上多有交手 迫切希望民主黨能提出可以擊敗川普的人選
歐盟對英國的強硬和挑釁也是英國要脫歐的原因之一 但歐盟其實經不起疏遠英國
"自由民主黨背叛了我們" 自民黨候選人在極右派AfD支持下當選圖林根邦首長
AfD(德國另類選擇黨)在圖林根的領袖是極端派 反猶太且傾向法西斯主義
自民黨 右派 在 蔡正元 Facebook 八卦
國民黨要引以為戒!
日本國會大選
執政的民主黨慘敗!
眾議院席次由230席跌到只剩62席!
民主黨黨魁、日本首相野田佳彥
承認敗選,並宣布辭去黨魁,為敗選負責
多位民主黨要角也落選,
包括前首相菅直人和田中真紀子。
右派在野黨大勝!
自民黨拿下299席
公明黨拿下29席
日本維新會50席
58歲的自民黨黨魁安倍晉三
將出任首相組閣
安倍曾在2006年9月26日出任首相,
2007年9月12日突然因健康因素請辭。
自民黨 右派 在 保守派領袖獲極右派支持成新首相瑞典將組3黨聯合政府 的八卦
瑞典保守派溫和黨領袖克里斯特森,17日在國會當選瑞典新任首相,成為第1位獲得極右派政黨民主黨支持的國家領導人。他強調上任首要任務就是打擊犯罪,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