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救星》ViuTV周一至周五收視三連霸 】
_
無綫電視公布的最新一期收視報告,已於周一(6/9)出爐,縱觀傳媒、網媒或KOL的討論焦點都落在上周六(4/9)TVB以「食老本」的《兒歌金曲Summer Fest》大戰ViuTV「食正奧運餘溫」的《力圖打排球》,兩個節目同樣於晚上八點半播出,結果前者只得11.7點慘勝,而後者則獲得5.1點成為全台收視冠軍。
_
其實還有甚麼好講呢?要不是大台勉強來說還有「慣性收視」(或固執地不肯轉台)這條「三斤釘」,無論節目包裝和演出陣容考量,《兒歌金曲Summer Fest》根本不應製作。雖說橋唔怕舊,最緊要受,問題在於,本地「兒歌」幾已「絕種」起碼十年,那夜歐倩怡唱的《問題天天都多》或者滕麗名唱的《魔法咕嚕咕嚕》,都是八、九十後的集體回憶,而這班人,今天都已經三十幾四十歲,但這個節目卻用上90年代《兒歌金曲頒獎典禮》的花紙包裝,今天的細路仔怎會有共鳴?反而製作團隊有勇氣以《流行經典50年 ─ 兒歌之夜》(2017年9月《流行經典50年唱爆周末》已試過,那集極受歡迎,網上討論度高),(https://bit.ly/3jXYUVC )說不定收視會比現在多一倍。
_
做人跟做電視台一樣,最緊要知道自己定位,誠如近日人氣急升的「七師傅」七仙羽一樣,憑其超級神秘背景,加上強烈的個人風格(半鹹淡廣東話、說話方式時而呆滯時而直接),配合「風水師傅」這個身份,令她成為ViuTV主持的《七救星》最難以抗拒的賣點。最初看《七救星》,的確不太掌握得到節目的定位,再多看幾集,才知道那是一個頗為踩界,結合玄學、惡搞、爆笑、真人騷於一身的時尚心靈輔導綜藝節目,每位應邀出席的藝人,都有自己的孽障需要解決,可以是爛桃花,可以是妹仔命,可以是冇發達,只要七師傅出手,問題自然迎刃而解,但關鍵不在於師傅用上哪些招式,而是嘉賓有沒有認真看待自身問題,解開自己的心結,令觀眾有所領悟。
_
參考電視史上較相近例子,《七救星》算是《軟硬製造》(1993)的N代進化版,但今天《七》剛好繼承了《ERROR自肥企画》那種「觀眾硬係覺得呢個節目有啲嘢想講」的感覺,才會令到節目播出後大受歡迎(七師傅的IG粉絲暴升至7.2萬),單單「七連閃電鞭」已經不停洗板,甚至推出後續歌曲《OM7G》(P1X3L featuring 七師傅)(https://bit.ly/3A14vQN ),只有ViuTV能夠做得到,那是觀眾賦予給Sound Bear的特殊地位,大台無法複製,難怪節目於8月16日播出以來,收視愈升愈有:3.8、3.9及4.2,連續三個星期成為99台周一至周五黃金時段收視冠軍,頭兩周更是一星期最高收視節目,第三周僅僅輸給《力圖打排球》排第二。
_
對於節目播出後收視稱霸99台,「七師傅」透過WhatsApp語音短訊回覆查詢時指,《七救星》拍攝期長達兩個月,正值盛夏,拍外景需要上山下海,長時間曝曬,抵受高溫,加上跟支付寶和譚仔雲南米線的廣告拍攝期重疊,休息不足,相當疲倦,「今日拍完第二日又再拍,係冇時間休息㗎,所以好多時見到我個樣呢,可能有時靚啲,有時殘啲,有時可能肥啲,有時可能瘦啲,次次個樣都唔同,因為有時係捱到病晒,我本身有好多活動,加上每日有好多客嚟搵我,所以係非常之辛苦,但係咁辛苦我都要堅持去做好呢個節目,主要係想帶畀大家多啲歡樂,呢個係主要嘅原因,因為拍呢啲節目係冇錢賺㗎,好少錢,太濕碎,非常濕碎,主要都係為咗帶一啲嘅歡喜、快樂畀香港人,呢個係主要目的,係電視台導演同埋監製嘅共同願望。」
_
「七師傅」直言,台前幕後都視這個願望為一種布施,只想幫助別人,「我哋就冇諗自己個人嘅得失,冇諗過話我拍完呢套嘢會點樣紅,只係希望呢個節目能夠畀到正能量大家,令到大家歡喜,輕輕鬆鬆咁睇一套戲(節目),開開心心忘記唔開心嘅嘢,減低啲壓力,呢個都係我哋工作人員共同期待㗎,(節目)出咗嚟之後呢,見到大家真係好開心,真係每晚都喺度追睇呢個節目,大家睇完都面帶微笑去瞓覺,都真係改變咗好多人嘅思想,有啲人本身諗唔通呀,或者想自殘嘅,都發咗好多訊息過嚟,話多謝你呀師傅,睇完呢個節目之後呢,睇嘢正面咗,諗嘢開心咗,所以見到呢樣嘢,我哋都係好開心。」
_
不過,當很多觀眾大叫「師傅愛你」的時候,亦會有人不喜歡,「七師傅」承認有負評,但她不會介意:「都好多人鬧我騎呢,鬧我另類,鬧我神棍,其實呢樣嘢冇問題㗎,我寫咗嗰首歌詞都係咁講:『網民令我成熟』(面對網民會令佢哋更加成熟),大家睇問題嘅角度都唔同,所以大家都覺得我騎呢,我都覺得自己係有少少騎呢,因為你做呢啲綜藝節目,有少少搞笑嘅節目呢,有少少騎呢其實係冇問題㗎,總之大家開心就得,唔使睇呢個節目睇得咁沉重,將佢睇到咁深仇大恨,何必呢?」
緊貼「游大東影視筆記」最新資訊:
▇ facebook專頁: 游大東【鴻鵠志-影視筆記】
▇ instagram: instagram.com/yautaitung
▇ MeWe專頁: mewe.com/p/yautaitung
▇ Telegram:https://t.me/yautaitung
▇ Medium:https://yautaitung.medium.com
_
(10092021)
_
#游大東影視筆記 #游大東 #七救星 #七師傅 #ViuTV #陳安立 #王頌茵 #力圖打排球 #師傅愛你 #TVB 七仙羽 譚仔雲南米線 AlipayHK Brian 陳安立 Kathy仔 ViuTV 做乜膠睇電視 港人講電視 #P1X3L William on the way 浪遊旅人 Pazu 薯伯伯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2萬的網紅超直白Chaozhib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對不起這是我第一次拍這麼沉重的影片 對於講這件事我做了很多反覆的練習 畢竟要對大家承認這件事也是需要頗多勇氣 但希望大家都能好好愛惜自己的身體 也希望大家可以理解這樣的行為 我們都要從成長中慢慢學會如何面對自己不好的情緒 :)...
自殘的勇氣 在 陳佩琪Peggy Facebook 八卦
先生從醫轉政後,生活上最大的改變就是和他一起出席活動的機會增加了, 也因這些活動而受到較多的媒體關注。
他常說「帶佩琪出去,就沒時間寫臉書了」,其實不是這樣, 有時沒和他一起出門, 我也會很盡責、無償的幫北市府做些行銷活動,從早期的寄養家庭招募、疫苗推廣、癌症防治等等,還有出席市府例行的一些節慶活動,剛開始還要拉著先生一起出席, 後來習慣也不必靠他了。
至於外縣市的參訪, 通常是行程緊湊,也比較耗體力, 但只花幾千元就可學到許多東西,還是會跟他一起出席;至於國外的訪問,則是不敢隨行,因為他每出一趟都跑很多國家,我要是跟著,光旅宿開銷就要數十萬之譜,再加上私人行頭,搞不好要花天文數字,想想一般首長夫人大概也沒人有那個財力。
前些日子拍攝的南門市場採買記,對我而言算是比較簡單的, 因平日就有上市場採買的習慣, 地點又在家附近 ,假期花個兩小時拍攝這種不需腳本的影片, 還算容易;最近還曾上陽明山拍攝繡球花季的廣告,這類活動只要體力好, 爬得上高高的鞦韆,擺擺pose,當個漂亮的網美就行了。
最近疫情來襲,觀光慘澹,找機會想找個好梗行銷北市觀光,正好大媽老司機來邀,於是選擇了復古風味的大稻埕,不過出發前是有點擔心,想說要是自己喜歡的花色旗袍穿不下去,呵呵, 那就糗大了, 還好仕女也不是每個都像趙飛燕一樣,旗袍有大大小小size,那天選的那件還好能順利套上,打扮妥貼小心翼翼地走到二樓專給網美拍攝的大小姐閨房,拍下一張張美美的沙龍照,這是我過去從未有的風格,明天就拿這些照片考考老公的眼力和辨識力。
至於談話內容,想必很多人跟我一樣, 常是講了什麼,自己都不敢回過頭去看,哪天有勇氣看完了, 再來寫些感想吧!
今天無意間看到一則媒體新聞,內容是引述我很早以前曾在臉書上講過的「小明」問題, 我要聲明我只是按國際公約和小兒科醫師的立場提出一些個人的意見而已,最近疫情趨緩,外籍移工都可入境了,但小明還是不行,我是認為疫情控制好之下, 儘可能讓大家回復過去的生活作息,不是很好嗎,真不知道我們是在防病毒, 還是在防什麼?
(我聲明我和先生沒在做生意,也沒任何投資事業在對岸,和「小明」或「小明的家人們」沒任何利害關係,以前曾有的掛「中」字名稱的基金也都賣掉了, 講「小明」是就事論事,請別再扣人「舔中賣台」的大帽子了 。
從這件事我也學到以後不論講到什麼,都要學我喜歡的「柯南」卡通一樣,只要畫面出現抽菸、喝酒、自殘,就附上這麼一段警語。)
自殘的勇氣 在 神老師&神媽咪 Facebook 八卦
在一次朋友轉發的文章中認識楊醫師,追了一陣子發現這個醫生超狂,怎麼會有勇氣帶一群病人和家人去吃牛排?怎麼會願意整理一整個貨櫃的二手衣送到西藏去?
長期收送二手衣的經驗告訴我,楊醫師要整理收到的二手衣一定非常辛苦。捐贈衣物給我的網友都很清楚我對二手衣的要求,一定要乾淨、沒有破損,自己都還願意給自己或小孩穿的衣服,清洗好整理好才能寄給我。但是寄給楊醫師的衣服來自四面八方,我可以想像收到的衣服有多可怕,不適合的可能比可以寄出去的還多。
所以從去年開始,只要楊醫師要送衣服到西藏,我就在臉書上替楊醫師募集,就這樣每次幾十箱的衣服直接寄到楊醫師家,楊醫師再利用中午休息時間一件一件挑選折疊後裝箱,寄送到遠在西藏的高山上,這工作非常辛苦,但是楊醫師寄完一個貨櫃,就又開始整理下一個貨櫃,從來不說苦。
對於「思覺失調症」我們好像很熟悉也很陌生,新聞媒體上看到失控的病患總是害怕,可是透過楊醫師筆下一個又一個的個案,我看到的是很多家庭的辛苦和無奈,家裡有一個「思覺失調症」病患,得花好多心力去照顧。
很多年前帶過一個孩子,沉默寡言,該繳的費用遲遲沒有交,我找他來關心爸爸媽媽的工作,他只說媽媽生病了、爸爸在家裡照顧她,爸爸沒辦法外出工作沒有收入,整個家陷入困境。除了生活困苦,媽媽每天在家裡尖叫、自殘,讓這孩子飽受精神壓力,只要放學就拖著沉重的腳步不願意回家,我常在她回家的路上看見她慢慢地晃著走著,不知道要去哪裡,但也不想踏入那個媽媽失控的家,深怕別人知道這件事,所以總是低著頭,非常自卑。
直到媽媽又發作的那個晚上,在刺耳的尖叫聲中,孩子試圖自殺,我才知道孩子心裡承受了極大的壓力,才十歲多的孩子,在最天真無邪的童年,對於生活沒有一絲希望,絕望的想要放棄生命。除了思覺失調症患者,同住的家屬也亟需要關懷和協助。
這本書的每一個故事都觸動內心,看到其中一篇故事,「關於那百分之一的機率」,很多時候我們覺得書裡的、電視上那些失控的場景跟我們距離遙遠,甚至看著他們的故事覺得荒謬,但是當那微小的1%發生在我們的生活周遭,甚至是我們自己身上時,那確切的感受不再只是個數字,而是生命的翻轉,世界的崩壞。
覺得自己跟楊醫師有很多共同點,在幫助特殊孩子和貧困家庭時常覺得力不從心,遭遇挫折時沮喪萬分,感受到自己能力的渺小和不足,只能透過一篇又一篇的文章來抒發情緒,我們不厭其煩的用文字把這些辛苦的孩子和家庭的遭遇記錄下來,只希望大家能看到故事後,站在這些故事主角的立場去思考,我們不在這渺小的機率裡,是多麼幸運的一件事。
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楊醫師筆下的每一位思覺失調者,都值得讓我們深思,幸運的我們,能為身旁辛苦生活的人做些什麼。
{診療室的人生練習}
作者:楊重源醫師
博客來|http://bit.ly/2pZDDBt
讀 冊|http://bit.ly/2pWkmB5
金石堂|http://bit.ly/2BRuaih
誠 品|http://bit.ly/2BT0zFj
自殘的勇氣 在 超直白Chaozhibai Youtube 的評價
對不起這是我第一次拍這麼沉重的影片
對於講這件事我做了很多反覆的練習
畢竟要對大家承認這件事也是需要頗多勇氣
但希望大家都能好好愛惜自己的身體
也希望大家可以理解這樣的行為
我們都要從成長中慢慢學會如何面對自己不好的情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