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語錄.人生拚圖》
* 成熟不是為了走向複雜,而是為了抵達天真。 —陳文茜
* * 如果妳的眼𥚃只有愛情,沒有其它,當失去愛情時,妳將一無所有,就連自己也成為愛情的祭品。 如果你的眼𥚃只有名利,當失去名利時,你將痛苦萬分,就連自己也成為名利的陪葬品。—陳文茜
* 剎那間,是人生的意外,也是宿命。我們往往以為日子還長得很,直到死亡前我們才能感受生命的急迫。多數時刻,我們揮霍著時間,好像它是一個無窮無盡的寶盒。總在等待人生,那麼眷戀,又那麼懼怕。往往一步路都跨不出去,每一次的動念之間,我們都要和靈魂交換一點猶豫。
直到剎那間,事件發生了! —陳文茜《終於,還是愛了》
* 人為什麼懷舊?不只是因為老了,不只是因為現在和那個年代有點距離,才看起來特別有美感。
我認為很大的原因是我們在經歷某些人生經驗或歷史時,當下往往不理解它的意涵,往往要過了許久許久,才赫然驚覺自己走過的足跡。
當時的痛、當年的苦、昔日的徬徨、年輕時的揮霍、特傻的日子……
過了幾十年,猛烈的心疼才油然而生,於是,開始了想念過去,開始了懷舊。
那一刻我們才驚覺:原來當年的我們,日子是這樣爬出來的;所有的歡樂,是這樣自我欺騙才換得的。
所以,有時候我們懷的舊,有一點像長大或者老去的我們對年輕脆弱的自己來一點點回盼,給一點點安慰。
把往事包裝起來,像對一個已然被摧毀的玩具,重新修補、裝扮,給點美的顏色,給件美的衣裳……那些遺憾、慚愧或者回不去的,通過重新的編織,讓仍要活下去的我們有了幻想,有了陶醉。
懷舊,看起來很美,其實是對失去的、消逝的、荒唐的、遺憾的過去,一種溫柔的抗爭。
它像止痛劑。—陳文茜
* 這不是我第一次看見你,
也許
就像上蒼有一天必將愛上你。
那些曾經被摧毀的,被時間虛構的, 已重回岸邊。
河水不識時間,不守故人。
可是夢中之夢,水中之水,
我們仍然在此發現了波瀾。
雨滴中有你,
燈火也照亮了你
河岸的人啊,等太久,等到了上天的熱淚。
天頂的月娘於水中,柔情奔湧。
愛與情,
在此都不必淡薄。
沒有誰在闌珊處
因為愛河的水
永不收回。
—陳文茜
* 人有的時候,得狠心把自己丟在另一個城市「流浪」,才能體會自己生命真正的模樣;才能找到自己下一個階段人生的出口。
狠心的,一個人流浪。
—陳文茜《終於,還是愛了》
* 你以為什麼都空了:結果另一個新的事件,再度,沒有句點,沒有遲疑地流入我們的生命。只要活著,這個世界沒有「空」這個字。
—陳文茜
* 一個人的生命,或許長、或許短; 一個人的成就,或許高、或許低; 一個人對社會底層人物的愛呢?—陳文茜
* * 人的兩隻眼睛,全是平行的,但卻不平等看人。人的兩只耳朵是分在兩邊,卻總好偏聽一面之詞。人只有一張嘴,卻總能說出兩面話。——甘地
* * 我想,當愛情以另外一種方式展現鋪陳時,也並非被撕去,而是翻譯成了一種更好的語言。上帝派來的那幾個譯者,名叫機緣,名叫責任,名叫藴釀,名叫沈默。還有一位,名叫懷念。——海蓮·漢芙《查令十字街84號》
* 三樣東西有助於緩解生命的辛勞:希望,睡眠和微笑。——康德
* 《最後的愛情》
當我們臨近垂暮之年時,
有些人愛得更加溫柔,有些人愛的更加虔誠……有些人已然冷漠。
驚訝他的淡忘嗎?
黃昏的彩霞,看似閃耀,正如最後的愛情,它本來就是最後的告別。
沒多會兒,大半個天空,即將籠罩陰影。
只有那兒,在遠方,還飄浮著些許霞光,
那正是妳遙遠的記憶,
妳喊停一下,停一下,
妳想停一下,停一下。
但天與地,時間與空間,都如冷漠的他,淡淡的往前走,沈默的持續移動。
你以為溫馨的傍晚是永恆。
沒有人告訴妳嗎?
所有的晚霞,都只是銷魂的幻象。
霞光終將漸漸枯竭,
儘管你心中的柔情尚未消亡……
可愛也可憐的你,那最後的愛情,
既是幸福,更是絕望。—陳文茜
* 二十世紀才剛剛開始,包括他們的青春歲月。
英國作曲家威廉·丹尼斯·布朗(William Denis Browne 1888.11.3–1915.6.4),與英國詩人布魯克(Rupert Brooke)偶遇後,建立了親密友誼。
一次世界大戰時他們一起成為海軍志願隊,1915年前往土耳其加里波利。
「沒有人可以希望還有比這個可愛海灣,更寧靜,也更平靜的結局……大氣中充滿鼠尾草和百里香的芳香。」 年輕的音樂家布朗寫道。
他的文字如此之好,如此渴望平靜的生活。
之後布朗抵達了加里波利,但數周後一次軍事行動中,他被槍擊中,先是肩膀受傷,接下來是胃部受傷,而當時的戰爭狀況,並不允許將他帶到後方……他死在戰場的一個擔架上,甚至無法提筆為自己短暫的生命寫下悼詞或是任何音符。
只活了27歳的布朗死後,他大部分的音樂作品,被一位朋友毀之一炬。
青年詩人布魯克走得更早,也在同一年1915年,因為敗血症,死於相同名字戰役,當時還活著的布朗,親自埋葬了自己世上最重要的朋友,屍體葬於斯基羅斯島。
德國雷馬克描述一次世界大戰的《西線無戰事》中,也反映了發動戰爭的國家德國青年參戰的情況。戰爭同樣帶給德國年輕人,深刻的創傷與迷惘。過去的生活悉數被毀,他們就像斷了線的風箏,飄蕩於戰場的最前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荷德林的贊美詩被放在士兵的背包中,與換洗衣服擱在一起;人生那麼苦,一本小小的美好詩集,是繼續往前走的惟一寄託。貝多芬的四重奏音樂唱片,被放在軍中的庫房裡,就像馬鈴薯放在地窖中一樣,每天夜晚播放。
摘錄其中荷爾德林的《命運之歌》贊美詩:「沒有命運的撥弄,天神們呼吸如酣睡的嬰兒,淳樸的花蕾蘊藏著天真,他們的精神卻永遠開花,幸福的目光望著寧靜,永恆明朗。」
這些孩子什麼都沒有,包括明天的太陽或月亮,於是貝多芬晚年的《升c小調第14號弦樂四重奏,作品131》成為戰地最熟悉的音符,日日夜夜,濠溝泥地,安撫著所有不得不早逝也毫無理由早逝的生命。
* 什麼令你迷茫?你可以很快列出一串清單。
什麼令你憤怒?名單更長。
什麼令你快樂?答案可能猶豫不決。
伊壁鳩魯曾經列出他的快樂清單:品嘗美食,聆聽美妙的音樂,看見美麗的事物,性的歡愉,還有哲學的思索。
哲學通常與禁慾苦修連結,伊壁鳩魯則毫不猶豫地將「快樂」加入哲學的行列,在兩千多年前的那個年代,當然引人側目。
沒有誰是「生命高手」,快樂是一輩子的學習。遇著逆境,換個角度思考,換個方式度過,為自己或所愛的人插一盆花,寫一首詩,與家人合煮一桌菜快樂的功課,是一條既長又彎曲的道路。它不教你成為終身笑匠,那只存在於卓別林劇場,而是教你如何面對人生,面對自己,面對人生一路走來不可避免的挫折、創傷、心碎、困頓、恐懼,面對親人逝去,以及冷靜地面對自己的死亡。
快樂的條件,伊比鳩魯曾列出一個簡易表格,我大致翻譯整理如下:
1.自然且必要的:朋友、自由、思想、食物、庇護、衣服。
2.自然卻不必要的:豪宅、私人大浴室、盛宴、僕人。
3.不自然也不必要的:名望與權力。
根據這份快樂表格,我們很快地發現現代人不快樂的理由。
現代人相信金錢等同快樂,奢華則等同快樂的極致。昂貴的物品,以一種商業廣告宣傳模式滲入我們的腦海,讓我們相信物質的擁有,代表宣傳上所象徵的古典、高人一等、時髦、微笑及幸福。
奢華物質的憧憬,取代了現代人的心靈重整,模糊了人與知識、自省之間的關係。
而精神醫學報告證明,自殺率與貧富幾乎沒有關聯:在非洲只有他殺,或餓死,鮮少自殺;歐洲多的是在美輪美奐的古堡中自殺的例子。奢華只是假象,無法使人免於傷害。
—陳文茜《給逆境中的你》
—圖片:攝影於57歲,漸漸知道老了,真的老了。
自我證明表格是什麼 在 徐巧芯 Facebook 八卦
我是徐巧芯,我正在參選台北市松山信義區的市議員!
(剛才已到台北市黨部登記,成為第一個正式登記參與初選的候選人囉)
從22歲的黨部基層小幹部到政治人物發言人,經過了六年政治工作的風雨,親身經歷國民黨由盛轉衰的點點滴滴,在度過一項又一項挑戰的過程中,我常在思考,「到底要怎麼做,才能貢獻自我於更大的公共事務價值。」
於是在我28歲生日;去年的11月18日,我下定決心,投入參選台北市議員。這段期間,任何能夠與民眾更多互動的場合只要我知道一定去(或許有些人從媒體報導得知,我在結婚的前一天還跑了18個行程,不過不只是那一天,我每天都是如此)。
但一直還沒有跟各位正式的報告。一方面是,我這喜歡自然而然的開始,也覺得若在尚未投入一段時間之前就自稱了解地方的需求,只不過是不切實際的空談,而現下的時代已經厭惡過往這種敷衍的承諾。我想先傾聽民眾的聲音。
對松山信義區的居民們來說,是不是真的感受到需要一位年輕的議員替他們服務?又有哪一些公共政策是民眾真正在意的?我要先走入基層、了解民意,才算是真正做好參選準備。也就是說,直到登記初選的這一天,才算是真正的宣布參選。
我每週走訪松山信義區菜市場的時候,有時碰上冷冷的下雨天,會一直有攤商叔叔阿姨們用心疼的眼神看我,有的想送我一把雨傘,有的想送我雨衣,多跑了幾次之後,甚至有攤販高興的對我說:「妳擱來呀喔?」還有位攤商伯伯送上一碗甜美的杏仁茶替我打氣!當然也有買菜民眾熱情挽著、抱著我,鼓勵我國民黨必須努力再起、必須給年輕人機會,更有些支持者告訴我們他們期待中的台北市政應該如何改進。
傾聽民眾的聲音、成為大家的朋友、共同實現對台北這座城市的期待,這不就是我在找尋的公共事務價值嗎?這幾個月以來,民眾的加油打氣,讓我知道自己選擇了一條可以為大家承擔更多責任的道路。
這一股溫暖能量讓我鼓起勇氣向大家宣佈,「我要努力成為大家所期待的新生代市議員!」
就在今天,我正式登記黨內初選,開始爭取國民黨台北市松山/信義區市議員提名。所以我也決定在這一天,跟所有愛護我的朋友們報告我投入松山信義區市議員選舉的原因,以及我對台北市、松山信義區的願景。
#為什麼要參選
我的背景跟許多從政者不同。我家三代從沒有人從政,家裡經營台式的美而美早餐店二十年,從幼兒園開始在家幫忙工作,幫媽媽做個端早餐的小妹,是真正出身基層的年輕人。將我養大的,就是父母的辛勞,以及那些30塊 50塊的買早餐銅板。
這樣的背景,對於投入選舉而言,並不容易。因為選舉需要「資源」,無論是人脈或金脈,我的家庭都無法支撐,只能靠自己以及支持者的共同努力。可是這正是我要參選的原因之一。
大學時在校園中就開始參與公共事務,年輕人若要選擇投身公共事務,大多會選擇去國民黨以外的政黨。有時候倒不是因為意識形態,而是年輕人普遍認為「在國民黨內要有發展,必須是政二代或富二代」。這樣的觀點,使得許多優秀的年輕人不願為國民黨所用,這個黨自然逐漸失了人才。失去黨產,可以靠群眾的理念與熱情一同渡過難關;可是失去人才,則關乎到本黨的存亡。我希望由我個人的參選,證明即便在國民黨,沒有背景的年輕人也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得到肯定。此外,這不僅是我個人的參選,如若能夠順利當選,我會持續培訓跟我一樣沒有背景的青年朋友,讓他們成為黨的下一批戰鬥部隊。
我是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畢業的。還在唸書時,就到國民黨開始工作了,由基層做起。這六年來,擔任過洪秀柱、朱立倫、郝龍斌、馬英九的發言人,在國民黨最低潮的2014-2016年,我上遍各大政論節目,從不怯戰。我雖然是28歲的年輕人,但是我有專業、經驗。我已經準備好接受民眾的檢驗,踏入第一線為民服務。
來自平凡的庶民家庭固然有諸多現實壓力,但這並不是阻止自己為民服務的藉口,而應該成為政治上的思想養分,讓我蛻變成為一個來自平民百姓、理解平民百姓、尊敬平民百姓、服務平民百姓、樂意為平民和青年創造人生希望的政治工作者。
#為什麼在松山信義區選
既然要服務,當然選擇自己的故鄉。
我從出生開始就住在台北市松山信義區。五歲以前,住在信義區新仁里;五歲以後至今,住在松山區吉祥里(家中的早餐店就開在這兒)。我的就學軌跡,也清楚載明了松山信義就是我的家鄉——我曾就讀光復國小、中崙高中。信義和松山,都是我熟悉的所在。
我敢說,我比其他初次參選者都更了解松山信義區。因為,我從出生到現在,都是此處的居民,與大家生活在一起。我相信這個「在地女孩」的身份,對於未來的問政能夠有很大的幫助,能夠提供民眾們更貼心的服務。
#我要成為什麼樣的議員
議員的職責是「監督」。我認為,「監督」絕對不是「為反對而反對」,而是要透過眾人的力量,使得台北市政推動得更好。
如果市政府的施政有理,身為議員應不分黨派全力支持;但遇到施政有瑕疵,甚至站在民眾對立面之處,絕不能妥協,必須成為民眾和市府的溝通橋樑,提出具體的建議或修正方案,使得公共政策的推行能夠更貼近民眾的需求。
「以台北為主」、「以市民為主」,就是我當選以後的問政主軸。你一定很好奇,我關注哪些議題,巧芯先在此提出幾項政見,未來還會持續增加,向各位報告我對台北的願景。
・都市更新:民眾最基本的需求是「安居樂業」,但台北市現在連「安全」都給不起。都市更新、違建拆除,絕對是台北人最急迫關心的議題。台北市平均屋齡31年,且多集中於松山信義區,本區更有部分土地部分位於斷層帶,推動防災建築與都市更新刻不容緩。此外,都市更新不只是平地起高樓這麼單純而已。都市更新時,必須把「空間」和「人」連結,從「社區」的角度出發。比方說,我們在替孩子們規劃公園中的遊樂場時,能不能以孩子的角度出發?邀請社區的孩子們共同繪畫自己夢想中的遊樂場,再從中選出合適的項目或圖像,讓孩子們參與社區的規劃。我認為,建立出彼此相互理解的「社區」,才能打造有特色、有溫度的台北。
・動物保護:國人近年來飼養寵物的比率大幅增加,台北市每18人就有1人飼養犬貓。因此,我們應該因應時代的背景更積極地規劃動物保護政策。包括飼主責任的教育、動物虐待的通報與查緝、動物友善空間的提升、TNVR的持續推動、零安樂死的推動與配套等,都是未來動保政策持續推動的重點。我希望台北能成為市民與流浪動物和平共存的城市。
・城市行銷:松山信義區有許多重要的觀光景點,談到傳統文化,我們有慈祐宮、奉天宮、慈惠堂等知名宮廟;談到庶民娛樂,我們有饒河街夜市、五分埔;談到年輕人聚集的潮流區域,也少不了提到松菸文創、信義計畫區(101、華納威秀)。我們當然希望透過政策的推動,使得這些重要景點發展得越來越好,讓它們在國際的舞台上被更多的看見,並進促進週邊經濟發展的提升。首先是市府應輔導這些觀光區域發展;再來,行銷台北時,應整合相關的資訊,提升便利性,吸引讓旅客來此觀光。我們不應該只是追求旅客數量而已,還要打造讓觀光客能夠留有美好印象,願意一來再來,甚至回國後推薦給親朋好友的一座城市。
・教育與社會福利:少子化與高齡化的問題必須被妥善解決。我就讀光復國小時,一個年級有22班,但經過了16年,如今一個年級剩下12班,可見少子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這些國小仍使用舊有校舍,也就代表一定會多出空閒的教室,這些閒置的空間最適合作為為公共托嬰、托育使用。台北市應該大幅增設託嬰、托育中心,並讓父母們能夠就近在社區托育嬰幼兒,替年輕爸媽們分憂。
#電話民調唯一支持徐巧芯
要代表國民黨參加台北市議員的選舉,必須通過初選。根據國民黨本次的初選規則,現任的五名議員都能夠直接被提名,我要爭取的是多出來的一個席次。
本次的初選是以電話民調的方式進行,時間應該會落在四月中旬。巧芯懇請您,接到電話時被問到「希望誰做我們的議員」或者詢問「有沒有其他支持人選」時,都能夠回答「唯一支持徐巧芯」!拜託大家!謝謝!
#懇請分享本篇貼文讓更多人知道
#巧芯感謝你
======
如果您能夠協助巧芯提供物資或擔任志工,麻煩您填寫以下表格,我們會有專人與您聯絡唷!謝謝您對巧芯的支持!
物資募集:https://goo.gl/gPcGLg
志工募集:https://goo.gl/eDiQsE
自我證明表格是什麼 在 杰宇的法文邂逅 Facebook 八卦
【有意思的杰論🇫🇷🇨🇭|面對未見起色的瑞士疫情,德語區和法語區卻有著相當不一樣的立場?!】
從疫情爆發至今,台灣的防疫措施,受到不少國際媒體的讚許,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台灣在疫情初期就積極採取防疫措施。而在歐洲的狀況,卻是疫情已開始在當地爆發後,政府才開始思考防疫問題。
除了政府「超前佈署」的防疫策略,我自己也觀察一項可貴的因素,促使台灣的防疫工作如此成功。這兩週,我收到好多學生的私訊消息,大家擔心自己身邊的人剛從國外回台,擔心有傳染的風險,決定先自主隔離兩週,或許對台灣人來說,這件事再正常不過了,然而並不是每個國家的人都有公德心,也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有保護別人的意識。政府積極的防疫措施,加上「人民的高素質」,或許就是台灣的疫情得以控制得如此穩定的原因吧?
¶ 百年來最嚴重的疫情,瑞士政府的防疫措施「是在哈囉」?
其實,瑞士已經停課兩個多禮拜了......然後呢?
然後,學校、餐廳、咖啡店,以及許多的商店都無法營業;政府、媒體天天宣導民眾不要出門。但瑞士卻早已陷入疫情擴散的困境,未來的確診案例也只會越來越多。最近我還是聽到父母和朋友抱怨,還是有許多人出去玩、做運動、朋友聚會等。
昨日瑞士政府宣布確診的數據,總共有近1.5萬個感染案例,不過這些數據可信度極低,因為瑞士並沒有進行大規模的篩檢。就在上週跟高中同學通電話時得知,他有嚴重的咳嗽、全身肌肉痠痛,加上身邊已有同事確診的案例,因此擔心自己疑似以感染肺炎了,然而目前同學沒有發燒症狀,加上屬於年輕族群(可能抵抗力較好?),醫生說還不能做檢測,只叫他乖乖在家裡自我管理兩週。我同學,就是一個真實案例,有相關的症狀,不能做檢測,而未被列入數據中,而這樣的例子,在瑞士早已數不清。
如果我們細看這1.5萬個確診案例,也許聽起來沒那麼多,但瑞士人口也才800多萬人,以人口比例來看,瑞士的確診病例已高於法國、西班牙甚至是義大利(也就是在瑞士,每一百萬人就有1713個病例)。雖然情況已經這麼嚴重,瑞士政府卻還沒有決定要封城。
¶ 面對政府的危機處理,「馬鈴薯鴻溝」又再度出現了嗎?
當國家面對百年來最嚴重的疫情,我也觀察到瑞士的法語區、德語區,對於防疫、政府的應對、個人的責任,還有限制個人遷徙自由有很不一樣的看法。
瑞士聯邦委員會成員Alain Berset表示,還沒決定要封城有許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瑞士政府認為可以依靠「瑞士人的公民責任感」, 來打擊肺炎病毒。瑞士政府不願進行像法國、義大利一樣嚴格的封城和罰單制度。
對於目前政府處理危機的方式,瑞士法語區跟義大利語區,也就是所謂的「拉丁語系區」 ,有多數的人表達不贊成。根據上週的最新調查顯示:國內有49%的人,認為政府應對危機的速度太慢了。但如果細看不同語區,對於「不滿政府應對方式」的看法,卻又有很大的差異:法語區不滿意的人高達64%,義大利語區有68%,但在德語區,反而只有42%的人表達不滿的看法。
如今聯邦政府提出的應對方式,是「禁止5人以上的群體聚會」,但出外散步、找朋友還是被允許的,大家出門不需要像義大利或法國,填表格說明外出原因,從這點我們可以看出來,政府不想要限制人民遷徙的自由。如今疫情擴散,許多人預期政府會實施封城制度,然而瑞士並未被封城,政府更說明理由:「我們希望人們遵守維持社交距離、少出門和自我管理。」
¶ 法國政府的防疫措施:我們在打戰!
3月20日,瑞士聯邦委員會表示:「我們的文化不一樣,瑞士政府不會演戲。」瑞士政治人物通常說話很委婉,也不會批評國外的政策,所以這一句引起了媒體的討論。聯邦委員會部長的言論很直接批評法國政府應對疫情方式很混亂,同時更批評馬克宏在電視上所宣布的矛盾措施。比如說,「一天說要出門投票,隔一天說要待在家裡」。法國政府的防疫標語,也用比較極端的話來呼籲民眾防疫:« nous sommes en guerre »(我們在打戰的狀態中)。
法國的處理方式都和瑞士政府的想法背道而馳。瑞士政府認為,法國政府很臨時地決定一件事,且不管人民的意見而強制執行,會有反效果,因為人們會想要違背禁令。瑞士政府認為大眾的理解與配合,才是最關鍵處理方式,需要先得到大家的同意,才能有效率的進行工作,所以面對疫情,也只能一步一步「慢慢反應」。
¶ 瑞士政府的防疫態度,瑞士「陳時中」怎麼做?!
法國政府的言論之所以極端,主要是想藉由營造的危機感,進而使人民積極配合防疫,因為法國人在肺炎初期,已經低估了病毒的風險。而在瑞士,則是相反的狀況,瑞士版的「陳時中」 — 瑞士衛生署部長Daniel Koch,負責協調全國防疫,天天上新聞跟大眾報導現況,提出最新的防疫。他表現得非常沈穩,講話很有催眠的效果,他的態度呈現了瑞士政府的態度代表性:「不慌張、不極端、保守。」這讓德語區的媒體經常表揚他。前幾天琉森州最大的報社這樣描述他:「不管情況有多嚴重,他總是冷靜、理性的處理情況。像他這種人,絕對不會像法國總統一樣,把病毒跟戰爭拿來比較。」
相較於德語區的正面報導,法語區和義大利語區的媒體以及人民,對於衛生署部長的作為則持有不同的看法。起初,我以為只有我爸在跟我通電話時,會大罵衛生署部長,不過現在大多數的法語區的人民,對於他的措施感到不滿意,甚至已有人開始連署,要求衛生署宣布封城。
法語區也有政治人物公開批評聯邦政府,指出他們的政策很矛盾。當上週五瑞士政府開記者會說:「朋友聚會還是允許的,不要超過五個人就好了。」這也讓一些法語區跟義大利語區的區政府站出來說:「如果不是去工作、採購或看醫生,你們就不要出門!」
¶ 瑞士政府的掙扎:封城是專制的表現?民主退化的象徵?
3月25日,一份調查顯示59%法語區的人支持封城,不過德語區只有38%的人支持封城。
這項數據又再次驗證了,就算是同一個國家的人民,人與人之間仍然有的文化的隔閡。大多數的法語區跟義大利語區主張封國,但是德語區的人相信只要大家遵守現有的規則,就可以打擊疫情,不需要限制個人自由。德語區的文化認為,個體的責任會影響群體的責任感。這個思想在北歐國家很普遍,而法語區的文化,人民習慣由政府提出大方向,由上對下的施政方式,才會促使人民行動。
面對國家裡少數語言區的批評,衛生署部長還表示:「我們的政策會再嚴格一點,不過我們不想要封城,我們相信瑞士人的紀律,採取的政策來應對疫情,都符合我們的文化和民主價值。我們不是中國,我們不想要變成一個專制的國家。」
政府發言後,隨後就有一項有趣的數據調查被公布,此調查研究人民對於政府處理疫情的信任度。參與調查的德語區,有70%的人相信或很相信政府所做出的決策,法語區跟義大利語區的則驟降到45%。
¶ 面對「防疫戰」與「民主」的拉扯?台灣成為最佳的學習教材!
瑞士是一個直接民主社會,政府的決策,永遠透過人民進行公投來表達支持或反對,因此政府的態度儘管對此已習慣了,但仍是謹慎又緩慢地做出決定。當政府要提出政策時,一定有許多需要妥協的事,有時不能顧及大全,但也不能太極端,因為還是必須討好多數人的正反意見。這個制度會創造很穩定的國家,對於人民、商人、投資者帶來非常大的安全感。不過,在面臨緊急情況,比方說這次疫情,這個制度無法做出積極的防疫政策。
我可以理解政府在緊急情況下採取的措施,需要顧慮到對民主和自由會帶來的衝擊,不過在選擇保護人民的健康,和某些人的遷徙自由,還需要妥協這麼久,我始終無法理解。衛生署在討論封城時表示,怕我們變成像中國一樣,我到現在也還無法理解,究竟「封城」跟「專制」有什麼關係,越想越覺得衛生署部長的言論實在太奇妙了。
最近歐美政府以及媒體似乎認為,只有中國或義跟大利可以學習來應對疫情。我想請瑞士政府跟衛生署張開眼界,尋找正確的學習榜樣,而「台灣」便是一個最佳例子。台灣沒有把防疫跟民主對立起來,證明民主制度在面臨積極的防疫措施時,並不會因此退步。為了保護人民的健康,限制人民的遷徙自由,並非專制主義的表現,而是「有責任的政府」應有的表現。保護個人權利是一回事,然而面對疫情失控的狀況,卻仍然保護那些硬要出門的人,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昨天我父母還說:「我們原本還很擔心讓妹妹去台灣找你,結果現在你們比我們還要安全。」
現在很希望他們也可以在台灣,一個為我們撐開完整保護傘的國家 ❤
#杰宇的法文邂逅
#有意思杰論
#瑞士疫情
#向台灣學習
#要順時中
自我證明表格是什麼 在 謹慎填寫CRS自我證明表- 稅務 - KSP凱博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的相關結果
自我證明表格 要求納稅義務人聲明其稅務居民身分及實際營運地點,目的在於辨識該帳戶資訊將交換到哪一個國家或地區。因此,自我證明表格填寫的內容,關乎納稅義務人將如何被 ... ... <看更多>
自我證明表格是什麼 在 FATCA及CRS自我證明表格(實體) - 中國信託 的相關結果
是本實體屬美國實體(即符合下述(一)~(三)款定義),且願意提供美國W-9 稅務表格以茲證明FATCA 身分. (FATCA 身分:01-U.S. Person ... FATCA及CRS自我證明表格(實體) ... ... <看更多>
自我證明表格是什麼 在 自我證明表格- 實體(CRS-E) 的相關結果
實體客戶包括所有公司、信託及合夥須填寫本表格。 若您是個人客戶,請填寫「自我證明表格- 個人(CRS-I)」。另,若您是實體具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