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
【美國耶魯大學開了一門課程
{內文}
在滿場期待快樂的與會者掌聲中,9月27號,Professor Laurie Santos來到台灣。
(桑托斯/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
她因教授代號Psyc 157的"快樂課"而聲名大噪
<紐約時報>稱她,創下耶魯317年校史上,單一課程最多人選修的紀錄,<華盛頓郵報>形容她幽默迷人而溫暖,"但她有種能力","用堅實的科學數據和讓你大笑的圖片","單刀直入切開人們的疑惑"。
(桑托斯\耶魯心理學教授)
第一個快樂要訣是我們能掌握快樂的程度,其實超過我們認知心理學家柳波莫斯基(Sonja Lyubomirsky)就曾研究,想探知是否有所謂的"快樂基因",是否"快樂"建立於人類的基因裡,結果研究顯示,"快樂和人類的先天基因有關"完全錯誤,這是個好消息,代表我們能自由的增添快樂,快樂和遺傳或基因無關,我們能採取行動 讓自己更快樂
"快樂是可以透過學習而獲得的",這恐怕是桑托斯帶來最令人興奮,也最具影響力的訊息。
(CBS主播)
桑托斯的課"心理學與美好生活"於(2018年)一月開始,吸引了1/4的耶魯大學生(1182人)修課,成為耶魯300年校史最受歡迎的課程,全球至少有13.8萬人加入了線上課程
(CBS主播vs.桑托斯\耶魯心理學教授)
快樂時刻開始,請教您,快樂的第一步是什麼?我們以為怎麼做就會快樂的直覺,是錯的,因為研究顯示,如果你想快樂,只要"改變心態"
桑托斯特別接受<文茜世界周報>的獨家專訪。我們請教她一個不容易有答案的問題,"快樂"是什麼?
(桑托斯\耶魯心理學教授)
我希望我們能有一個直接的"快樂量表",像溫度計一樣,可以立刻量出人們的快樂程度,但測量"快樂"需要親自問人們的感受,在我的課堂上,快樂的定義以科學為本,大概分兩部分,一是"你應該快樂,想要快樂"的情感層面,這部分稱為"情緒快樂感",二是所謂的認知層面,像是"你認為你的生活過得如何",據心理學家柳波莫斯基的定義,"快樂"是生活中覺得快樂,這是情緒面,再加上你實際的生活過的愉悅與否
桑托斯定義快樂是人在情感和認知兩方面都感覺愉悅,但若依此延伸下來,"快樂"恐怕絕非,這個社交網路世代的產物。2017年全美高等教育健康調查顯示,高達61%學生表示他們正經歷"不堪負荷的憂鬱感",創下高等教育學生憂鬱程度的最高紀錄。富比世雜誌報導,"一個朋友都沒有,朋友數零"的美國人數是30年前的3倍。太驚人了嗎?以為這是個在社交媒体上敲敲鍵盤,就快樂的擁有數百個好友的時代嗎?
(桑托斯\耶魯心理學教授)
"寂寞感"正在上升,據調查,2/3年輕人表示"多數時候非常寂寞",這令人憂心,因為社交連結(social connection)影響快樂也影響健康,研究指出,寂寞感造成的壞處,和一天抽15支菸的壞處一樣,目前並沒有年輕人寂寞的確切原因,但在美國相關數據卻是越來越糟,我認為在全球也是如此,一項非常驚人的數據是美國目前憂鬱症人數,比10年前多出1倍
<華盛頓郵報>評論,桑托斯的快樂理論結合了"正向心理學"和"行為改變",於是"快樂課"的第一階段,桑托斯先從<認知>上著手,她以科學調查和統計為本,讓學生看見"其實不會讓我們快樂"的因素。
(耶魯學生)
課程一開始,我們就討論什麼不會讓我們開心,有個好工作嗎?有好薪資或是學業成績好嗎?還是長得好看呢?各種類似這種想法
(桑托斯\耶魯心理學教授)
好了,我們要結束這個回合了,究竟什麼能帶來快樂呢
(桑托斯\耶魯心理學教授)
改變從你開始清楚,"其實不會讓你快樂的事"是什麼,"你的感覺哪裡出了錯",問題不是人們不努力讓自己快樂,其實人們很努力,我看到我的學生,課業上非常非常用功,非常在意未來工作如何,但研究顯示,"努力"不會讓自己更快樂,因為時間沒有花在刀口上,例如花在友誼,在睡眠這些事上,因此一旦你了解有科學根據的快樂,你可以立刻改變努力的方向,把時間用在刀口上
而桑托斯的"快樂"第二階段,從<實踐>著手,桑托斯最特別的是,她認為快樂"不能光說不練",必須更注重"行為的改變"。專訪中桑托斯特別從科學臨床的實驗數據提出五點"非常快樂的人會做的事",強調人們若依此實踐,將訓練大腦"除舊佈新"放掉舊有(會讓自己會走向憂慮)的壞習慣,改為培養新的習慣。
(桑托斯\耶魯心理學教授)
我建議去實踐五件事,一花更多時間在社交上試著去和人談話,即使是和陌生人,二花些時間關心其他的人,例如奉獻給慈善機構 幫助別人,試著別只注意自己多注意別人,三花時間"感恩",例如你寫下一天裡三件感恩的事會讓你非常快樂,四有規律的健康操練,例如運動 睡眠,五有"時間上的富足",你需要一些"空白"的時間,你不能總是行程塞得滿滿的
換句話說,快樂就是改變大腦的評估和選擇能力,是一種"Rewirement"扭轉過程。
(桑托斯\耶魯心理學教授)
其實這些實踐並不花太多時間,你只需要去"做",例如多操練"學習感恩",只需要你睡前的三分鐘就好,或多"增加社交",只需要你站著等咖啡時,和站在你身旁的人聊天,而非只是低頭滑手機,據調查,有宗教信仰的人也會較快樂,很大的原因是 他們常操練這些事,例如禱告或默想,有空白的時間,多想到別人花時間於慈善,所以我想這些古老的思想家,這麼做是有道理的
其中桑托斯特別強調,"接觸人群面對面社交的言談",在快樂養成的過程中格外重要,因為這個世代正反向而行的走向,越藏身於社交網絡 卻越形仇恨的死巷,於是不只是關係個人狀態而已,桑托斯憂心地認為,"一個人快樂與否"更將決定,是否將製造出一個只有自我,處處是高牆的國家和社會。
(桑托斯\耶魯心理學教授)
據報導,許多美國人現在甚至不和,不同政黨的人說話,民主黨的人說,他們不認識任何共和黨的人,反之亦然,我想這造成一個現象,社交孤立益發嚴重,我們失去跨黨派對話的能力,因為我們已經不再習於對話,因此有研究顯示,投票行為其實能從人們的快樂感來預測,我認為,若我們處在一個不快樂的社會將無助於改變政治環境,只會產生越來越糟的政治環境
"快樂"的價值與代價高出我們想像,這是一個能進入人群,把靈魂放低放廣的操練是個人快樂的關鍵能力,也是能否形塑一個快樂社會的關鍵能力。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萬的網紅Spark Liang 张开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不喜歡自己的工作?不滿意現在的生活?我來教你靠長期投資來改變生活!】 你喜歡自己現在的生活嗎? 你滿意自己的工作嗎? 你是不是在勉強自己做不喜歡的事? 而自己喜歡的工作薪水卻又很少呢? 你是不是很想脫離枯燥又沒錢的生活 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做自己喜歡的事呢? 我曾經也和你們一樣 是一個普通的打工族...
自我決定理論量表 在 海苔熊 Facebook 八卦
大家好、打給Ho、胎嘎齁、各位鄉親父老晚安,前天的直播我有一個地方說錯(而且還說錯很多次,真的很抱歉),然後加上前天非常忙碌,可能沒有仔細說明控制和勒索的差別,剛好今天也做了資料分析,一併將結果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這本書跟情緒勒索的異同
前天在直播的時候,有人說看起來跟情緒勒索很像,其實我讀起來的感覺比較是,操控的概念比較大,勒索的概念比較小。
換句話說,你可能在夫妻或者是家人的關係當中是容易被勒索的,但整體上來說你並不是一個容易受到控制的人、也不會想要取悅所有的人。相反地,如果你在 #所有的人際關係當中,都希望自己能夠扮演好人,不管這個人跟沒關係是親密還是疏遠,那麼你很可能就是受控者。
作者在書裡面也有提到情緒勒索(Susan Forward 1998就提出了這個理論),我在讀的時候也有這種「好像很像」的感覺,於是去找同是本書推薦人的慕姿討論。
慕姿認為,很多東西本來就是「萬法歸一」的,例如跳針回應不論是在原版Susan 的情緒勒索、慕姿的情緒勒索、甚至其他類似的心理治療書籍上面,都有提到「跳針回應」這個方法,因為它真的很有效,而且真的可以被使用出來。不過,《看穿無形的心理操控》這本書比起「停、看、應」更進一步地描述了細節,而且老實說我覺得最特別的地方,是在於指出 #幾種不同的操控者/ #被操控者 類型,以及提供許多的檢核表(除了貼文底下測驗之外,幾乎每一種都有一個自己的檢核表)。換句話說,控制百百款,但第一步就要看清自己是為何被控制。
#我已經買了情緒勒索還要買這本嗎
施主,這個問題要問你自己啊!老實說我無法幫你決定要買或不要買的問題,不過倒是可以稍微小小的說明一下這本書相對於情緒勒索的長處。
—條理分明,幾乎每個章節都有列點、分類
—自我檢核量表:包含操控者、被操控者、甚至每一種被操控者都有專屬的量表和檢核(如有的人可能是贊同症、有的人可能是自我感消失)。
—提供案例的改變過程:這本書和《姿勢決定你是誰》的共同點是用很生動的案例來說明這個控制的過程,不過更明確的用了「前後呼應」的方法,在第一章就交代了五個案例,並在最後一個章節說明他們是如何擺脫掌控和改變,有種注入希望的fu。
— 立論有心理學根據:例如自我效能、習得無助感、內外控信念等等。
總之,我覺得這本書是比較著重在「自尊」的建立,以及覺察這段關係為何會勾著你(第八章),惟有等到你自己慢慢長好了,才比較有可能去面對受控制的關係。
#這本書何時出版
昨天直播有一個地方說錯,這本書並不是一九叉叉年出版(對不起我記成情緒勒索原版的時間),其實英文原出版年是2004年10月,在此致歉和更正[1]。台灣版本原本的書名是《拿回你的人生主導權:看穿無形的心理操控術》[2],由於是2014年6月出版,博客來上面還有賣,但是千萬不要買錯,請認明紅色封面的才是新的(我看了一下目錄,內容應該是一樣的,不過舊的反而比較貴,因為現在有新書七九折的活動)。
先前的舊版賣得非常好,所以換了封面之後又重新出版,封面重新設計過後,也更為吸睛。
有人問說,相隔至少10年以上的書,現在看還符合現況嗎?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思考的觀點,畢竟心理學研究是會與時俱進的,不過,至少在這次收集的樣本和分析上面,並沒有發現所謂的「退流行」、或者「不符合現況」的狀態。相反地,至少在我們的分析當中發現,它很精確的描述低自尊者如何受他人擺布、被操控而不自知。
另外一個思考的觀點也不錯,雖然是2004年原版的書籍,卻歷經兩次的重新出版,就可以知道這本書有多重要、多受到歡迎。
不過,本來就沒有什麼書或者是方法是可以一勞永逸、適用於全部的人的,如果有疑慮的人,還是可以去翻翻看再來決定是否要購買這本書囉。
#這個量表可信嗎
這是一個很棒的量表,沒有但是!
謝謝大家的協助,我們使用所有願意參與研究的回應(n=3256),進行初步的信效度以及因素分析。
這個量表有非常好的信效度,內部一致性信度alpha =.97(實在是驚人的高),也沒有不良的題項。
在效度方面,根據作者的說法,說控制屬於高的人,越不知道自己是誰、也需要仰賴別人、心理適應也會越差,實際上在這次的分析當中,也獲得了初步的支持,受控指數越高的人,在親密關係當中焦慮依戀(r=.43**)與逃避依戀(r=.29**)也越高。
而這些人在生活方面,也有較高的憂鬱(r=.49**),自尊(r=-.56**)、生活滿意度(r=-.33**)、安全感(r=-.48**)也越低。如作者所說,將所有條件都考慮進去之後,#自尊(self-esteem)果然是預測「受控程度」的強力因子(標準化回歸係數beta=-.39**)。可見得如果你是一個容易被控制的人,第一步要做的事情,是先找回自己的自尊[3]。
這點也跟前面提到的幾本書描述的相呼應,不論你是容易被勒索或被控制的人,最重要的的一個步驟還是回到自己身上、不要看輕自己。
#自尊是一切的答案
可是「不要看輕自己」這五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超難,這本書花了整整3個章節來說明(第11章、第13章、第14章),要翻轉操控的關係,重點在於要相信自己、以及具體要如何去做。如果你是低自尊、討厭自己、沒有辦法做決定的人,建議可以參考書裡面的方法。
不論是這次《看穿無形的心理操控》或者是之前《情緒勒索》的直播,蠻多人都留言很難、做不到,我相信真的是很不容易、尤其操控你的人如果又掌握住你的一些把柄,能更難脫身。可是作者也說了,其實這也是一種上癮,當你持續需要別人的認同、別人的稱讚、別人替你做決定,你才能夠覺得自己是好的、值得被愛的時候,那麼你的自尊仍然會起起伏伏,對方也就更能夠掌控你。
所以,我認為這本書提供的另外一種新的出路是,假設你還沒有辦法去面對被控制的關係,那麼不如就回過頭來 #先面對自己吧。根據前面的分析資料,你會發現受控制的人和低自尊有很高程度的相關,所以當你把自己長得比較穩固後,也比較有力量去對抗對方。
畢竟,就像大家常說的那句話:「如果你都不願意為自己勇敢,那麼也不會有人要替你堅強。」
#註解
[1]https://www.amazon.com/Whos-Pulling-Your-Strings-Manipulation/dp/0071446729
[2]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40505
[3]我們的分析也發現,生理女性相較於男性(p=.02)、疑性戀或者是不確定(有201人)相較於同性戀(p=.001)和異性戀(p=.003)的的受控指數更高。但這並不表示這些人有問題,我們應該要更進步的考量的,是什麼樣的社會脈絡和架構,影響了生理女性及性別認同的少數族群?
----
/看穿無形的心理操控
本集內容:
1.容易被操控的七種情緒按鈕
2.不再被操控的七個方法
——
#測試傳送門
https://inner.tw/questionnaire/manipulation/
#購書傳送門
https://goo.gl/qWnBAS
自我決定理論量表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八卦
{{ 伍. 談談樂手教練實務經驗 }}_03
『那…我怎麼知道我準備好了沒……?』
前文提到:『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所以,你也就一直宅在家裡,用盡了一切你想像得出來的方式,努力鍛鍊著與音樂相關的一切技能,然後等待著機會來敲門。我知道你一定早就躍躍欲試,可是同時,你又總是覺得忐忑不安,因為你知道:往往都是要事情發生了,才會知道自己還沒有準備好 --- 誰會喜歡『千金難買早知道』這種懊惱的感覺呢?那麼『我努力的方向、努力的力度,到底算不算是準備好了呢』?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釐清、界定一個討論的範圍:如果你是一位原創性極高的創作人才,『音樂』只是你用來表達想法、概念的一種『工具』,而不是偏向一種『學問』的話,接下來的一篇文字,可能對你不會有太大的功用,因為、畢竟~這個世界上的確存在著只是用很簡單的和絃、配器,就能建構出非常具有煽動力或感人至深的作品;不過,因為『音樂只是工具的角色』,所以那些感動人心的元素,應該會更多來自於你所創作的文字內涵,或是你詮釋這個作品時整體的身、心、靈的狀態。我在想,你應該一定會同樣孜孜不倦地不斷鍛鍊著這些『性靈』方面的能力,等待著你的伯樂翩然出現的。
而如果,『音樂』對你而言,是你心智的延伸、情感的寄託,以致於是你整個生命的一個探索過程的話,我們也許可以用一些『理性』的角度,去分析一下這個『感性』的問題:『我怎麼知道我準備好了沒有』。
[一. 漫談樂手教練的心裡話]_03 『準備』的度量衡_01
從任何角度來說,表現音樂,應該都是一個『創作』的意涵;而『創作』,應該會是來自於大量的『習作』之後所焠鍊出來的成果。對於如何看待『我是否已經準備好可以表現音樂,而能夠掌握機會』的議題,我想先將這個千頭萬緒的疑問,整理成三個不同的階段,來建立一個相對客觀的度量衡:
A. 第一階段 --- 人與樂器的關係:
在這個階段,『樂器』會是你進入『音樂』最重要的工具,而且,有極高的比例,它指的是你對於操作樂器的能力 (即使你是一位歌手,你的聲帶、你的身體,也應該被視為是一個樂器來對待)。而『操作樂器』的能力,就有比較物理性的、可建立量表的方式來檢測。
1. 速度的穩定度:那當然是指你與 Click 之間的關聯性!但你可能不是很明白,我指的還包括了『續航力』。如果你任意設定了一個速度、決定了一種拍分,你是不是能夠在五到十分鐘的時間長度,以極小的誤差,維持著同樣的拍分彈奏?如果可以了,試試看設定兩種或以上不同的拍分、交錯使用!如果可以了,試試看設定兩種 (或以上) 不同的速度,規律地交錯出現!如果可以了,試試看設定不同的速度變化與拍分切換,而關鍵是:要求夠長的操作時間。
2. 節奏 (Groove) 的理解與掌握:在第一個量表題目裡,加入刻意設定的重音位置 (當然!那就代表第一個量表題目裡我們需要均一的力度,而第二個量表題目裡,力度開始需要有輕重的區別) 以及『休止符』,以同樣的『續航力』來要求自己的彈奏。這個基本練習取得了成效之後,請開始學習與研究各類型不同音樂風格的 Groove,是怎麼藉由輕重音、休止符 (那當然意味著你應該也可以熟悉地使用連結線) 來組成,同樣的,你應該要能夠在夠長的時間上、以極微小的誤差來持續這種規律性的 Pattern 組合。
3. 音色:『音色』應該是表達情感所最需要鍛鍊的技巧!以木吉他來說,如何去平衡大拇指撥弦時,指肉與指甲的觸弦時間差,以及如何去控制食指、中指與無名指的觸弦力度,來取得較為明亮或較為溫潤的音色,又或者撥指的位置距離音孔的遠近、與琴橋的距離,甚至於每一個指頭觸弦的角度,在在都影響了使用這個樂器所能夠傳遞的情感。而電吉他所能探討的音色變化,或鋼琴、鍵盤類的音色、觸弦選擇,弦、管樂器各種聲音表情與特徵,幾乎是所有音樂家每天都不敢怠慢的練習!而你必須非常熟練在自己的樂器上各種不同音色呈現的手法,因為,這會牽涉到後面另外一個重要的基本命題。
4. 音階與和絃以及相關基礎樂理:終於來了!這些構成音樂最基礎的元素與知識,卻剛好是大多數人最望之卻步的領域。好消息是:誰能耐著性子把這些知識基礎轉換為樂器上的操作,誰就比其他的多數人更多了一種武器!千萬別忘了,我們為什麼會需要『機會』?因為,這個音樂市場是一種競爭的態勢,如果你能比別人多一項武器,我想不出你為何不要去擁有它。讓我們看一下 Bass巨擘 Victor Woote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ictor_Wooten )在一次訪談中提到關於『音樂理論』的一些有趣的論述,希望能讓你知道,對於『樂理』的切入角度,可以有多麼不一樣的想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3vYVGMgZYY
當然,這些各個不同調的音階與和絃的彈奏,還是必須同時搭配第一、第二量表來執行,才真的能有務實的效果。
5. 樂譜的熟悉與應用:我在2017/11/27的貼文強調過樂譜之於樂手溝通的重要性 (https://www.facebook.com/rayhuang.guitar/posts/163152814292271 ) 。在我所接觸過的年輕、熱血音樂人之中,真的很少比例的人會願意將這個功課當成自己的必修;但我真的可以保證,當機會來敲門之後,你會接觸到的其他音樂工作者,很少不用樂譜來做為執行音樂的工具的。我所能建議的是:其實我們不是光會看別人寫出來的譜面就夠了,確認你是否真的能掌握樂譜的方式,就是你能夠將自己正在進行的音樂內容,也以市場上大家能夠理解的方式採寫下來,而其他樂手能夠正確彈奏出你的音樂內容,才是這項量表的完成。
6. 頻率的理解:Baby老師解釋音樂的構成,用語非常簡明扼要:『一切都是頻率』!而當我們開始在思考、理解頻率的意涵時,它往往代表著你正在思考著自己這項樂器與其他樂器的『人我關係』,而第三量表的『音色』,恰恰正緊密關聯著頻率的總合: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F%B3%E8%89%B2
https://bideyuanli.com/%E5%A3%B0%E4%B9%90%E5%9F%BA%E7%A1%80%E7%90%86%E8%AE%BA/%E9%A2%91%E8%B0%B1%E5%9B%BE
為了讓所有的音樂配器都能有被聽見、但不是來自於音量增加,你必須適度地去調整你正在處理的和絃聲響的把位 (轉位),而如果你希望自己能在很快的時間內就反應、彈奏出『有效』的和絃聲響 (把位),你就必須很認真、努力地把第四量表的相關內容都非常熟練地在你的樂器上操作出來。我可以確定的是:如果你真的正確地因為頻率而操作著第四量表,任何內行的伯樂都一定可以明確地辨識出來。
7. 聽見其他人:當我們因為思考著音樂的頻率總合而一定會開始分析配器之間的『人我關係』時,意味著在執行音樂的同時,你不是只聽見自己,反而會是有更大的『空間』是在聽別人在做什麼;而別人正在進行的內容,在量表五『樂譜』的依據下,你又知道量表六『頻率』的分佈 (或分部),在熟練操作量表一~四的基本功之下,我想,當機會來敲門時,你至少不會是一個拖累其他合作夥伴的角色!至於『聽見其他人』的重要鍛鍊,其實又會牽涉到你對於身處的環境空間以及音響器材都有足夠的磨鍊,相關的操作建議,我在專頁從2017/10/09到2017/12/11的十篇文字『肆. 談談現場演出實務經驗』有一些粗淺的意見與想法,也許你會願意回去查閱一下。
8. 足夠分量的拷貝學習:如果你想看到比你身高限制所能、更遠的風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絕對是一個聰明的選擇!而流行音樂的發展歷程中,巨人的身影所在多有。如果你能靜心用一比一的方式拷貝這些巨人的思考路徑,就如同學習書法時的『臨摹』工夫一樣,我覺得,這對於突破自己想像力的限制,會是非常有效的大補帖。當然,如果僅止於『拷貝』,這對於你要在未來建立自己的風格,會是一種潛在的危機;但因為我們現在還只是在第一個準備階段,這種『遙遠的危機』,我們實在還不需要過度擔心。
以上。
即便我們非常有毅力地完成了這第一階段的量表,我都還不能騙你說:『你大致有所準備了』。在下一週,我會寫出第二階段的量表,也許到那個階段也完成了,我們才可以期待『機會知不知道我的門牌』。
『媽呀!這得要花多少時間啊!?』
…………
請容我用多年前『訓勉』我自家的樂團,以及後來在北藝大課堂中一定會反覆重述的一個論點來回答這個問題:『如果你想要在這個行業出頭,先問問自己有沒有像其他選擇了相對正規工作的同學們一樣,每天至少要在他的工作崗位上打卡上班八個小時』。
八個小時、每天,也只不過是一個最起碼的『工作守則』,我猜想~你應該認識過那些每天工作遠遠超過這樣時數的工作者吧!
至於怎麼每天能夠找出這八個小時?
這只有你能回答了。
--------------------------------------------------------------------
後記1. 文中提到的 Victor Wooten 著有一本中文譯名為『音樂課:音樂大師的心靈成長之旅』的書,我想,會是一本值得你去閱讀的大師智慧結晶之作: https://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1910166135
後記2. 每一屆加入北藝大IMPACT學程『製作概論』的同學,都會被指定要去閱讀至少一本以上的諾貝爾文學獎德國文學家『赫曼赫塞』(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5%AB%E5%B0%94%E6%9B%BC%C2%B7%E9%BB%91%E5%A1%9E ) 的作品,這其中是有我刻意導引同學們去建立的一些價值觀的暗示;如果你有興趣,不妨也請試著閱讀。
後記3. 上一週的鼓手甄選訊息貼文之後,在專頁的私訊果然陸續收到好些位『機會忘了他的門牌』的鼓手來自我推薦;我非常感謝這些年輕朋友對於這個事件的回應,而我在能力範圍內也都盡力地進行了初步瞭解與應做的回應。這兩天我會與 Penny 進行相關的會議討論,關於整個甄選活動的日期、地點與後續執行過程細節,也將會在這個專頁裡做出實際的紀錄與報告。
祝有心人玩耍音樂開心!
自我決定理論量表 在 Spark Liang 张开亮 Youtube 的評價
【不喜歡自己的工作?不滿意現在的生活?我來教你靠長期投資來改變生活!】
你喜歡自己現在的生活嗎?
你滿意自己的工作嗎?
你是不是在勉強自己做不喜歡的事?
而自己喜歡的工作薪水卻又很少呢?
你是不是很想脫離枯燥又沒錢的生活
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做自己喜歡的事呢?
我曾經也和你們一樣
是一個普通的打工族
每天重複同樣的工作
每個月領著固定的薪水
但是我現在的生活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而且我在坐著自己喜歡的事
想知道我改變生活的秘訣嗎?
其實很簡單
就是「穩定的長期投資」
我說的長期投資除了有資產投資
如股神巴菲特所說的
買入生產性資產讓它複利
還有更重要的是「投資自己」
提升自己的價值
增加自己的購買力
在實踐長期投資之前
只要你懂得自我決定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那你離自己的理想生活不遠了
想知道怎麼可以脫離枯燥有沒錢的生活嗎?
那就點擊影片我來教你怎麼做!
影片概括:
0:00 Start
0:15 改變生活的定義是什麼?
1:08 如何達到幸福快樂的生活?
6:55 怎樣提升自己的能力透過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來賺錢的境界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7:55 怎樣投資自己來提升能力?
9:42 什麼是生產性資產?
13:58 如何買入生產性資產最好的作法?
15:20 總結
.
獲取我的獨家理財貼士
http://bit.ly/get-spark-financial-tips
.
【免費】股票投資工作坊 - 從0開始學股票
http://bit.ly/join-free-webinar-now
.
🔥點擊連結瞭解更多詳情或購買🔥
https://valueinmind.co/zh/sparks/
.
我們需要人才
我們需要你
向我們展現你不可多得的能力與實力
數不盡的各種公司福利就等你
點擊鏈接提交求職申請:https://valueinmind.co/join-us/
.
🔥【Etoro】Spark 投資組合和表現 🔥
http://bit.ly/31FPXEz
.
全世界都可以用
eToro申请链接
简体
https://bit.ly/2KxUBBB
繁體
https://bit.ly/3aCRH9c
英文
https://bit.ly/2KTa4Mg
.
免責聲明:
高波動性投資產品,您的交易存在風險。過往表現不能作為將來業績指標。
視頻中談及的內容僅作為教學目的,而非是一種投資建議。
.
👇更多相關影片👇
2020年最新避稅貼士,懂得合法避稅能省下很多錢!
https://bit.ly/38w5Cvl
.
打工就是在用時間換錢,為什麼大家都說不值?
https://bit.ly/388yvgW
.
想要穩定、沒風險的投資?黃金 、股票 、房地產 、儲蓄保險,哪一個最保值?
https://bit.ly/3adl6a5
.
⚡ Spark 的 Facebook 很熱閙
http://bit.ly/2X3Cgwr
.
⚡Spark 的 YouTube 很多教學
http://bit.ly/2KMqMvR
.
⚡Spark 的 Instagram 很多八卦
http://bit.ly/31YMLon
.
⚡理财交流站
http://bit.ly/finspark-group
.
⚡美股交易交流区
http://bit.ly/finspark-foreign-stocks
#長期投資 #投資自己 #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自我決定理論量表 在 自我決定理論量表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八卦
提供自我決定理論量表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自我決定理論ppt、自我決定理論量表、self-determination theory有關電玩與手遊文章或書籍, ... ... <看更多>
自我決定理論量表 在 自我決定理論量表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八卦
提供自我決定理論量表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自我決定理論ppt、自我決定理論量表、self-determination theory有關電玩與手遊文章或書籍, ... ... <看更多>
自我決定理論量表 在 國小高年級學童知覺社會自主性支持、 閱讀自我決定動機與 ... 的八卦
其閱讀動. 機量表包含三個類別十一向度,並透過動機文獻中的理論依據及因素分析的結果將閱. 讀動機劃分為兩個因素,其一,內在動機(Intrinsic Composite),該因素測量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