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夢想」,得加上「行動力」,才有機會實現。
Words without "ACTION" is nothing.
SMG 2016 Collection Campaign
行動力-ACTION
「Still Moving UnDer GunfirE」為SMG品牌的中心概念,
將軍事風格元素與品牌概念揉合,秉持著與自我競賽的基礎信念,
以及各種對現代服裝的描寫及想像,勾勒出SMG不畏槍林彈雨的品牌中心思想。
2016春夏主題以「ACTION」做為核心概念
擴散到SMG的產品設計風格及整體視覺形象創造,
「ACTION」所代表的就是帶著不畏懼挑戰而勇往直前的行動力,
在這充滿口號的世界裡以實際的身體力行來面對世界,面對自我。
Photographer_Sih Wei Chen
Hair Stylist_HEADLINE / Peter Wu
Make Up_Pretty Cool Studio / Hsiu Wen Kao
Creative Director_JJ Lin
Art Director_Ming Yu
Apparel Deisgner & Stylist_Jamo Chen
Graphic Designer_En Liao
Assistant_Beryl Liao
Consultant_Yvonne See
Designed by SMG Still Moving Under Gunfire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www.smglife.com
*引用照片請詳註照片來源!(SMG:Still Moving Under Gunfire)*
同時也有2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ERIK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線上聽:https://erikatw.lnk.to/DareToAY 🛒 實體專輯購買:https://erikatw.lnk.to/BuyitnowAY ▶ 天鵝說 鈴聲下載資訊: 中華電信用戶: 手機直撥760→按1→輸入117329 遠傳電信用戶: 手機直撥900→按4→輸入880...
自我概念自我形象 在 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 Facebook 八卦
在總統大選的日子,我們今天不讀書,我想以一個保守主義者的身分來談談政治,特別談談KMT。
第一,我認為蔡英文的拿下817萬票這樣的空前勝利來自於,她把保守主義的位置完全踩住,KMT在原本自己最擅長的領域根本無從施力。
這事情其實很有趣,因為就政策來看,蔡英文完全是改革派,但是在國家主權這件事情上,她反而變成保守派。只能說,KMT的親中路線過度激進,帶來反效果。
那麼,KMT為什麼要走這麼激烈的親中路線?表面上是來自於2年前地方首長選舉,讓KMT認為自己勝券在握;但如果更深入來看,這是因為蔡英文從上任之前就樹立了菁英形象,上任之後更是不斷堅持走穩健的改革模式,這迫使國民黨不得不尋找其他的路線。挑戰者如果想走跟衛冕者一樣的路線,那就得強上許多倍,但目前的KMT並沒有這種類型的人物。
蔡英文這四年來的形象,其實非常接近過去的KMT──菁英、冷靜、穩健,基本上就是保守主義者理想中的領袖樣貌──而且她還堅決反中。因此,KMT在兩年前的勝選以為找到了正確路線、卻在這次大選大敗之後,我認為接下來KMT會陷入更大的路線之爭。
第二,KMT接下來的路線之爭,勢必會圍繞著韓國瑜。韓國瑜雖然敗選,但他個人拿了550萬票,比KMT+親民黨的520萬票還要更多,這一定會讓KMT非常頭大。韓國瑜這種反菁英、反智的形象,根本不是KMT擅長的戰場,這就像是芭蕾舞者硬跳嘻哈一樣尷尬──但他現在卻是KMT最有票房的人物。之後到底該讓韓國瑜扮演怎樣角色呢?這是非常困難的議題。
由於高雄大輸,未來半年的最大政治議題之一,必然是高雄市長韓國瑜的罷免案。KMT幾乎是在沒太多時間考慮的情況下,就得選擇要不要全力保韓國瑜?保,雖然是守住高雄,但韓國瑜在黨內的權力勢必更加擴張,要走回保守主義路線會更難;不保,KMT等於自我放棄高雄執政權,未來要贏回高雄只會更困難。
第三,KMT未來到底要怎麼處理跟中國的關係?這事情我想真的沒人說得準,我個人也很好奇KMT要怎麼做。KMT這次一方面打中華民國牌,但另一方面又過度傾中,導致於這個主論述難以自圓其說。如果真的要強調中華民國主體,那就得堅持李登輝時代的堅持反中路線才有用,現在還在喊28年前的92共識,根本不切國際現實。
KMT以及其支持者相信,一國兩制這事情仍存在可能性,但如今的中國不是當初的中國、美國不是當初的美國、台灣不是當初的台灣。特別是中國在違反97年香港回歸中國時的「五十年不變」承諾之後,一國兩制這個雙方默認的曖昧說法,馬上變得不切實際。
九二共識,就是個保守主義最愛的概念──你不要惹我、我不要惹你,大家不要把話說清楚,維持現況就好。1992年的「現況」跟2020年的「現況」顯然不同,KMT以為喊92共識就能拿到中間選民的票,但這個論述的說服力實在是不夠強。未來KMT勢必得重新擬定一套新的論述──但更根本的問題是,KMT是否還有保有期從蔣經國時代以來的保守主義的本質與信念?
第四,蔡英文這四年所進行的改革,將會變成DPP長期的優勢。同婚、年金改革這些困難的改革,將會變成未來社會的基本基石,30幾歲的我這個世代以下,基本上會越來越接受這個由DPP構畫的社會樣貌。這件事情要怎麼看呢?就像李登輝、陳水扁擔任總統時做的教育改革,非常徹底的改變了下一個世代的價值觀與思想。
我要強調,這些價值觀跟思想,不是沒有底氣的想法,而是落實在生活中的各種細節。這些細節,包含制度與現象在內,都如此真切、真實、理所當然,幾乎不可能逆轉。
許多人會誤以為保守主義就是守舊,但這是錯誤的思想。保守主義者的目標是「在穩健中追求進步」,每一次的一點點進步都會變成下個世代整個社會大眾共同認定的穩固基石。DPP過去幾十年推動的改革,從20、30年前呼喊這些目標時必須要用激進態度,到如今已經可以氣定神閒,就可以看出這些改革早就從「不可思議的想像」轉移為「常識」,這才是DPP真正的、最大的政治資產。蔡英文的改革,未來還會持續在轉化成DPP的政治資產,會持續讓DPP能抓住保守主義者的心。
KMT的訴求只剩下守舊,基本上就是在消耗過去的政治資產,而且這些無形的政治資產恐怕越來越難生效。直到2020年的選舉,KMT仍只能提蔣經國的經濟改革,老實說這個政治資產是有效的,但如今效用已經遞減到只對60歲以上的老人有用了。
總統開放民選之後,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四任總統有兩位是KMT、兩位是DPP,而KMT的李登輝後期也離開KMT,所以說KMT真正有機會累積政治資產的總統,只有馬英九。但我也必須說,這四任總統中,馬英九是唯一沒有累積任何這種長期政治資產的總統,他在所有困難的政治議題上都選擇逃避、他在自己訴求最大聲的經濟成長上表現極差、他在各項社會議題上毫無進展。
KMT仍是台灣第二大政黨,有相當強大的影響力,但如果未來KMT還有機會執政,一定得要好好處理這些困難的問題,不能再逃避、或者拿10幾20年前的老方式解決。目前KMT雖然沒能拿下總統、在國會也未過半,但畢竟地方首長仍有許多KMT的領袖。這些領袖未來是否能擺脫守舊的態度,拿出比DPP更具遠瞻性的政策以及執行力,才是真正是否能重回其擅場、站穩保守主義的關鍵。
自我概念自我形象 在 吳崢 Facebook 八卦
【時代力量的問題】
我知道,和時代力量的諸多委員、黨公職比起來,我對於社會以及這個黨的貢獻是遠遠所不及,但,黨裡一直有些問題,也一直都存在,很久了,既然沒有人要撕破臉攤開來講,那就我來吧。
這些話,是我從2015年加入時代力量參與選戰,歡欣鼓舞進入國會到現在,一路以來目睹的黨內矛盾,寫出來,一來是我對黨還有最後的感情,二來是希望黨內所有人必須正視這些問題。
要處理,現在吃力不討好,或許還會掉票,但我認為如果這個黨還自詡理念型政黨的話,這是必須承擔的重量、必須跨越的關卡。
本文總共9632個字,總共分五個段落,覺得太長我下面會附上連結,可以直接選子題閱讀。
------------
【時代力量的權力結構】 https://reurl.cc/7go91
【立法委員黃國昌與時代力量】 https://reurl.cc/AQ818
【時代力量的小綠魔咒】 https://reurl.cc/bLR6l
【時代力量與柯文哲】 https://reurl.cc/Mad7W
【時代力量總路線檢討】 https://reurl.cc/kR05K
-------------
以下全文
前言:
許多朋友曾在私下聊天時,半調侃半認真的問,「時代力量」是什麼意思?它代表什麼?一般政黨都會以所要表彰的價值融入黨名,中國國民黨、民主進步黨、社會民主黨、綠黨、建國黨,都可以很清晰地在自我取名中看見該黨的意識形態,那麼時代力量呢?時代力量四個字本身沒有與任何價值連結,你們的自我定錨究竟是?
殊不知,「時代力量」恰恰精準反映了這個黨的內涵,名實相副。
時代力量,就是在這個「時代(當下)」,有「力量(聲量)」的人,合起來組了一個黨,就叫做時代力量,這正是時代力量的生辰八字,也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
【時代力量的權力結構】
近來時代力量的路線問題再次受到外界激烈的質疑與批判,過去同樣的情形已發生數次,一次比一次激烈,日前我就已對黨公開呼籲過,時代力量過去四年動輒面臨是不是「小綠」、「與柯文哲合作」等質疑,就是因為時代力量沒有路線,即便有,本身也從未被明確定義與說明過,不要說外界,包含時代力量內部都常有人對路線提出疑問,但從未被解決,根本原因在於時代力量的權力結構與組織問題。
過去時代力量屢次流出內部分歧的消息,媒體常以「分裂」、「派系鬥爭」下標解讀,事實上並不正確,因為時力內部從未有真正嚴格意義上的政治鬥爭,頂多「不和」,這代表黨本身沒有堅硬的外部框架,主要成員間缺乏明確的共同利益約束,致使各方都不願花費撕破臉翻桌的成本在內部收攏意見。黨內部無法透過衝突解決問題,導致當核心政治判斷出現分歧時,往往流於議而不決,甚至不議讓問題擱置,或索性各幹各的,多頭馬車。
外人或許覺得殊難想像,但這確實是時代力量一直以來的問題,或至少在勞基法二修,時代力量至凱道前抗議後,路線問題就成為黨內房間中的大象,無人觸碰,或是被認定無法解決,不知從何解決起,只能讓問題靜靜地躺在空氣中擱置,等待時間自然淘洗出結果。
這並不是黨中央同仁或黨主席個人問題,而是整個時代力量要面對的結構困境,時代力量黨中央從未有過凌駕幾位立法委員,特別是三位區域立委的權力,因此無法以中央決策強力主導黨的方向,就算真的想這樣做,恐怕也要面臨如何執行的問題。
檯面上主流政黨的權力結構,國民黨是早年接受俄羅斯共產國際扶植的政黨,黨組織完全繼承共產黨,也就是所謂權力集中的「列寧式政黨」,民進黨在成立時高度參考國民黨的組織架構,而時代力量的黨組織架構再同樣高度參考民進黨黨組織架構,三者殊途同歸。列寧式政黨或許聽來陌生,其實台灣人非常熟悉,因為幾乎每個人所認知的政黨樣貌,就是列寧式政黨,它的特色是類似政府或軍隊的科層化組織,由上而下,中央到地方一條鞭領導 ( Chain of command ),我們以為政黨就是長這樣,其實列寧式政黨是一種特殊模式,在世界上並非常態。
時代力量雖然引進若干網路參與的機制,但本質上仍然是傳統的封閉式政黨,在黨內部產生決策後由上而下,一層一層傳達,這在包括提名程序等各項黨務運作方面都可以很清楚看出來。對缺乏經驗的後進者而言,模仿既有制度是最快速也最低成本的方法,國民黨的全代會、中央委員會、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民進黨的全代會、中執會、中常會;時代力量的黨代表大會、決策委員會,基本上是同一套運作邏輯,當指揮中心無法有效決策時,黨就會陷入癱瘓。
要能夠揮動軍旗、號令部隊,背後當然要有權力支撐,國民黨過去有槍桿子和黨產,無須多說。民進黨則以共同利益為基礎:「給予即是支配」,這分兩個層面,一是民進黨自黨外至今的多年發展中累積了穩固的群眾基礎,在地方公職選舉中,被黨提名即有相當高機率能夠當選,「民主進步黨」這個招牌就是黨紀約束力的來源;另一部分是能夠匯集社會公信與資源的頭人,透過自己的分配管道建立系統,頭人在系統內部亦有相當大的影響力,這後來也發展出民進黨獨特的派系文化。
回到時代力量,時力黨中央的權力基礎呢?時力財務本身相當吃緊,候選人基本上都要自己想辦法募款打仗,而在社會支持方面,時代力量的政黨認同度大約都在10%上下,對於當選門檻和這個數字差不多的縣市議員來說,黨的招牌的確有相當的價值,因此必須尊重黨的決策,但對於當選門檻是過半的單一選區立法委員來說,狀況就不盡然相同,更何況是對2016年時力首戰告捷的三巨頭來說,更是如此。
當年號稱理念型的政黨,除了時代力量之外,還有其他小黨,例如社民黨與綠黨合作的綠社盟。時力與綠社盟在意識形態、政策方向上均差別不大,為何最後時代力量贏下三席區域立委,外加政黨票74萬票,斬獲兩席不分區立委,突破政黨補助款門檻,而綠社盟鎩羽而歸?除了社會的期待,當然也和洪林黃三人當年的社會光環與背景資源脫不了關係。
權力只向它的來源負責,對時代力量這樣原本沒有基礎的政黨來說,是因為有了黨,才有這三名立委;還是有了這三個人,才有後來的時代力量?這是一個很難釐清的問題,但也因此注定了黨組織無法凌駕開國功臣的命運。試想,如果今天黨強制要求區域立委某事而得不到配合,那麼黨有什麼後續手段嗎?黨能夠承擔得起損失這三位立法委員其中一位嗎?有任何一位黨主席擔得起這個政治責任嗎?
這舉例雖然極端,但只要一想就能明白黨的癥結何在,決策參與機制可以擴大,但至今仍未突破這個權力結構的硬傷。與其說黨中央向外下達命令,不如說從進入國會開始,諸侯共治才是它的真實樣貌,顯智主席雖貴為黨主席,但在幾位委員之間權力不會超過民間的調解委員會。
時力雖有剛性政黨的制度設計,但從未備齊運作這套機制所需的權力集中,也不曾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內部鬥爭,來凝聚黨的路線以及釐清政治責任歸屬。沒有共同利益、也沒有更高的權力作為桶箍,一旦這三人無法互相退讓合作,也不試圖以強制手段逼迫對方妥協,那就注定黨陷入失能的分歧狀態,大家各走各的路,美其名為柔性政黨,其實黨不像黨,這幾年時力各種狀似精神分裂的內部邏輯矛盾,其根本源於此。
------------------
【立法委員黃國昌與時代力量】
本文目的不在聚焦個人,而是釐清時力作為一個新生政黨,過去四年運作有哪些弊病,然而黃國昌這個名字之於時代力量,連結實在太強,談時代力量如果完全繞過國昌,也就失缺了一部分,因此這個段落必須談黃國昌和時代力量的關係。
*
國昌最近因私菸案,引爆台灣社會對時力定位的強烈質疑,我不認為這是他的刻意操作,今天換作藍營執政他依然會是戰神,廉能和行政墮落間的二元抗戰,本就是他一直來的主軸,但私菸案不是本文重點,這裡就不多談,國昌的路線後面會再提到。
國昌作為政治明星,一言一行最終仍會回到社會如何看待,但對時力來說,目前受到的強烈批判並不是國昌的問題,而是這個黨的問題。
國昌在非常早的時候,幾乎是甫進入國會不久就跟民進黨發生大大小小的衝突,關係很早就已經決裂,他也持續在言談中釋放對與「綠」合作的高度排斥,以一個政治工作者的角度,在執行層面我非常尊敬黃國昌,他是工作狂,對公共事務懷抱高昂鬥志,他的專業知識與揭弊能力不要說在時代力量,在整個立法院都是數一數二。
從黨的角度來說,國昌這幾年的工作成果更是時代力量聲量得以維持不墜的關鍵,他雖然一直自己走自己的路,但既然黨未曾明確定義黨的方向,那麼自然也沒有衝突問題,在工作上,他將他的工作發揮到淋漓盡致,何錯之有?
對黨內來說國昌最大的問題大概是他鮮少談及他對政治的遠程想像,使人無從捕捉他的藍圖,也無從跟隨或討論利弊,這或許是他的謹慎性格使然,然而綜觀他這幾年的路徑,國昌可以說是一個政治上的實證主義者,他不常直接談論純政治的觀點,特別是卸下黨主席的職務毋需代表黨後更是如此,他只在持續的行動中實踐自己的路線,但我們仍可從他累積的行為中,包括他偶而使用的隻字片語,例如「藍綠不過半」等,描繪出一個大致的輪廓,這個路線我在第五段會另外專門討論。
國昌的實證主義性格,也反映在他與黨內的溝通上,國昌不太和黨內同仁爭辯政治路線與對錯層次的問題,除了第一段提及的時代黨內衝突沒有檯面化之外,背後隱含的態度是「說那麼多沒有用,打出個成績再說」。時代力量的民選公職們,面對自己的工作無不戰戰競競、戮力奉公,但對「新政治」「素人參政」「各行各業來從政」來說,本就鮮有人能與中研院研究員出身、早在社會運動征戰多年的國昌的戰力旗鼓相當。
所以,時代力量的問題不在於國昌路線凌駕黨,而是黨在這幾年間並沒有在國昌路線之外另立出黨自己的路線,也沒有透過路線之爭來處理黨內蘊含的兩種本質上截然不同的政治想像,致使國昌個人完全代表也詮釋了這個黨。
年輕的面孔、良好的形象可以得到選民一時的喜愛,但一個黨若要長期發展,一定要有自己清晰的定位,明確的路線來爭取選民長期的信任。試問,如果今天國昌離開了時代力量,那麼這個黨的招牌是什麼?還剩什麼?時力還能夠吸引、抓住諸多對新政治高度期待的中間選民嗎?
請各位同仁嚴肅思考這個問題。
-----------------
【時代力量的小綠魔咒】
時代力量的內部分歧,最大程度體現在對民進黨的態度上,我在第一段中已經說明過這是因為時力內部從未統合的緣故,政治上同陣營不同勢力各執己見時,就都去打,看結果誰的群眾多,這是簡單又實際的方法。但僅限於大家都處在同一個政治框架內時,如果連基本的大方向都各搞各的,那麼黨就會呈現高度精神分裂的詭異狀態,當前的2020大選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時代力量在選舉中與民進黨的競合關係,不論是以時間軸橫切或縱切,都呈現高度的不一致,以橫切來說,目前時代力量在區域立委的提名,有選區明顯需要和民進黨合作,卻又有選區直接挑戰民進黨現任立委,和民進黨究竟是要合作還是不合作?
以縱向時間來看,更是無比矛盾,各位還記得2015年時代力量中和立委候選人胡博硯老師為何退黨退選嗎?不就是因為在專訪中說了「如果民進黨不協調,不排除不支持蔡英文」,引起輿論譁然後迅速被黨部切割,翌日自己退黨退選為時代力量切割止血?
當時是2015年5月底,如今已是2019年8月,時代力量至今仍對是否支持蔡英文總統連任曖昧不明,在當年蔡英文對國民黨有壓倒性優勢時,時力早早就內部定調支持蔡英文,2019面對韓國瑜與蔡英文,時力這樣高舉理念的政黨,竟遲遲無法在兩人間作出自己的價值判斷?無非是怕被扣上小綠的帽子,但不論如何對外說明,恐怕都很難不給人2016害怕得罪泛綠選民,2020害怕被執政包袱拖累的觀感。
再以新北市第一選區為例,同樣的選區、同樣的呂孫綾、同樣的時代力量,兩次卻有截然不同的策略,上次面對國民黨的資深立委吳育昇,代表時代力量出戰的馮光遠最後和呂孫綾整合,退出選舉。當時黨內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去勸馮老師,甚至因此被他怨懟,埋下日後退黨種子?難道不是因為怕選到底馮呂分票讓國民黨撿了便宜嗎?現在卻又主動再次走回這條路,既然如此,何必當初?
「小綠」這兩個字的陰影是如此壟罩在眾多時力黨人心頭,但究竟什麼是小綠?怎樣才算是小綠?這樣的定義卻從沒有被談清楚過,似乎小綠是一個外界與媒體貼上的標籤,只要一但貼上就要使勁把它甩掉,這個黨是不是小綠竟處於被動狀態,小綠成了故事中的惡龍,人人都知道山谷的背後有條惡龍,卻從沒有人真正看過。
這樣的焦慮,來自於時代力量本身和民進黨的關係一直渾沌不明。時代力量成立之初的政黨定位非常單純,就是時代力量吸引中間、理念派選民,整合傳統綠營群眾的支持,來扳倒國民黨連霸選區。在國會裡民進黨加上時代力量區域與不分區的少數關鍵席次突破半數,促成立法院史上第一次政黨輪替,這是2016的主軸。
但這樣的想像迅速在時力成功進入國會後破滅了,因為民進黨單獨取得了過半席次,時力戰略想定中的關鍵少數高地不存在,自此後黨內再無成功凝聚共識去定義時代力量的政黨定位,將詮釋權拱手交出,也就注定了在第九屆國會剩下的時間不斷面臨大綠小綠的困擾。
時代力量在這四年與民進黨關係惡化是一個必然的結果,台灣的選制本身就對小黨極為不利,在時代力量成長為第二大黨之前,永遠在單一選區:總統、縣市首長、立委都必須面對是否支持民進黨和合作與否的問題,也就產生小綠陰影;而堅硬的執政邊界也使時力無法參與治理過程,無從分享執政紅利,白話講就是雖然時力本身也喊要和民進黨一起打倒國民黨,但民進黨做得好那選民自然集中支持民進黨,時力反而必須在民進黨的缺陷中證成自己的價值,制度本身的框架註定了時力與民進黨的衝突。
在國會內,當黨的戰略定位消失,就變成必須單純在戰術層次取勝來鞏固黨存在的意義,也就是沒有定位上的不同,只有誰比較優秀,「更左更獨」是為代表。因此除了國昌個人強力的揭弊表現之外,時力黨團自然走向激進化的道路,在各個重大議題上必須踩得比民進黨更前緣,使民進黨人抨擊時力不務實、加蔥等指控。兩黨難以合作,因為給民進黨比讚就是在掏空自己地基,這都是黨沒有處理路線問題的後遺症。
坦白說,在我的觀點,所謂大綠小綠事實上是史觀的問題,一個黨要建立長期穩固基礎,必須要在歷史中刻劃國家的方向,在這個方向中鑲嵌自己的價值,這樣黨才有核心,才有穩定的方向;對外而言,黨的核心論述必須要能夠回答選民三個問題:
1. 我們從哪裡來
2. 我們該往哪去
3. 所以我們現在要做什麼
這樣的論述給予了人在共同體中、以及台灣在世界地景中的定錨,才有渲染力跟說服力。國民黨的中華民國史觀和民進黨的台灣史觀便是兩黨的群眾來源,即便是黨內最如日中天的政治明星也無法違背這個框架。對時力來說,如果順著國民黨228屠殺台灣人、白色恐怖、黨外運動、民主制度成熟這條歷史軸線走,那最終必然導向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的終點;也就必然面對應該跟民進黨合作共抗國民黨的道德結論。
這是大綠小綠之爭真正的源頭,也是我認為時代力量目前應該和民進黨採取的戰略位置,但倘若時力真正想走出一條長久、穩固、與台灣土地相連的第三條路,那麼應該回頭在既有史料中重新爬梳,尋找並建立一條全新的歷史切入面,在這個軌跡之上闡釋台灣的發展。
我認為長遠來看,這是時力真正應該去發掘的路線,最近也跟一些黨內朋友討論了想來著手進行這個論述工作,可惜不論時間與我的能力皆太不足,未能在時力遭逢當前危機前將這個工作產出一點初步成果,力有未逮,非常、非常遺憾。
-----------------------
【時代力量與柯文哲】
時代力量作為一個高舉價值和理念的政黨,且批判性如此之強,還是一個旗幟鮮明的台獨政黨,理論上理當對柯文哲市長的種種親中言行作出反應,但很奇怪,時代力量遇到柯文哲似乎就變了一個人,要馬避而不談,要馬雙重標準輕聲細語,這實在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舉例:今年三月韓國瑜市長訪香港中聯辦,時力在官方粉專以「主權零分」嚴詞批判,到了七月柯文哲訪問上海與國台辦主任劉結一會面,時力粉專的措辭就變成了「我們支持柯市長所謂的對等公開透明,更希望一旦對等公開透明不被中國接受時,柯市長能夠堅守立場,拿出態度。」一來一往之間,為何轉變如此之大?
事實上也不用答案,路人皆知當然是因為柯市長的支持者,所謂柯粉,與時代力量支持者高度重疊的關係,一旦抨擊柯文哲,便會引來柯粉憤怒的回擊,流失選票。
一個政黨,面對有風險的政治後果不可能完全迴避,就算如此久了也會被人看破手腳,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但真要決策時就有個問題跑出來:誰來負政治責任?
我在第一段說過,時力內部本質上更接近諸侯共治的狀態,因此在2018的選舉採取分區負責的做法,也就是台北主委操盤台北選舉,新北主委操盤新北選舉,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可說是時力裡的西伐利亞原則。
在去年的選舉中,時代力量在台北市提名了包括我在內五位市議員候選人。當時在內部大家對於支持柯文哲與否各有判斷,林昶佐做為台北市主委因不欲強勢主導方向影響大家各自最後選舉結果,於是發表了兩篇文章談論柯文哲,希望從中拉開空間,後果並不成功,而候選人也於選舉末段各自表態,台北在柯文哲這一題於是沒有統一的立場。選舉過後,對黨來說,柯文哲問題就變成誰要來扛政治責任的問題。
許多人批評為何時代的標誌性人物,國昌鮮少談及台北市政或柯文哲?一來是基於對上述原則的尊重,二來,站在國昌的角度,為何他要來為黨扛這個擔子?比起時粉跟柯粉,昌粉與柯粉更是高度重疊,這在各個政治網路社群都能明顯觀察出來這個趨勢。以去年來說,如果說時代力量支持者中有七成支持柯文哲,那麼至少八成支持黃國昌,而在支持者外,兩人的政治路線除了主權方面以外,也有許多重疊之處,例如柯的「藍綠一樣爛」與國昌的「藍綠不過半」。既然台北沒有處理這一題,那麼他何須耗損自己的政治能量來接這個燙手山芋?這是人之常情。
既然時代力量檯面上的政治明星都沒有為黨承擔這個站在理念上理當批判柯文哲的責任,那麼這個問題就變成時代力量這個招牌的集體責任,所有人共同承擔。既然共同承擔,那麼似乎又好像沒有人需要承擔,且黨內凝聚共識成本如此之高,這個問題就被持續拖延到現在。
許多時代力量的成員對民進黨抱持高度敵意,認為時力與民進黨有選票競爭壓力,泛民進黨支持者又常在網路上嘲諷、攻擊時代力量,因此民進黨是時力的最主要競爭者,這一部分來自於上屆政黨票被民進黨招喚流失的陰影,一部分也是前線戰士在戰壕中的視野。
但我認為,柯文哲才是在政治上,時代力量當前的最大競爭者。
道理很簡單,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才會互相搶業績,而舒跑與可口可樂則否。這是經濟學替代品的概念,時力與柯就是互為替代品,所以柯文哲一直以來也對時力相當客氣,甚至將時力黨主席與時力切割,就是這個原因,因為現階段雙方駁火對彼此的政治發展都不是最理性的選擇。
以台灣社會來看,藍綠各自有其政治軌跡與社會基礎,國民黨以黨國意識形態、侍從分配體系和軍公教打造自己的群眾板塊,民進黨則以台灣主體意識、台灣本土社群、和農、勞工階級為基礎出發,但隨著時間發展和大環境變化,雙方都面臨越來越多群眾傳統網路接不住,例如被經濟成長遺落的小生意、大公司裡的社畜,一但你照顧不到這些人,也無法為他們發聲,人民自然會尋找新的政治代言人,這是第三勢力的群眾來源,這個群體我認為還在持續擴大中。
廣義上來看、時代力量、柯文哲、黃國昌、館長等人都是這個社群中的聲量品牌,彼此間擁有重疊但不完全相同的支持者。第三勢力群眾還沒有明確的意識形態邊界,最大的共通點大概就是素樸的正義感與對傳統體制的不信任、被背棄感。
如同去年我在選舉中對柯的批判,我認為柯文哲市長利用他廉能、親民的形象,吸引了許多對新政治有期待的第三勢力支持者,卻因為自己的政治利益,屢屢用民粹的手段發起鬥爭,破壞民眾對社會體制的信任,甚至弱化台灣與中國之間的政治邊界,倘若有朝一日柯徹底掌握了第三勢力群眾,勢必會對台灣的民主造成巨大的危害。
因此,不只是時代力量自身的存續,這個黨能否成為第三勢力裡的中流砥柱,建構出理性、建設性而非破壞性的第三勢力道路,這是我對時代力量現下最深的期待,也是我之所以還留在這個黨的原因,可惜目前為止看來,選舉太近、理想太遠。
-----------------------
【時代力量總路線檢討】
「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這是時代力量在2016標榜的口號,也是這個黨最原始的目標:打倒國民黨。然而,在洪慈庸、林昶佐、黃國昌三人分別拉下楊瓊瓔、林郁方、李慶華後,四年過去,這個目標是失敗的,因為顯然國民黨並沒有被打倒,反而絕地大反攻。而究竟在進入國會後,具體要怎麼實踐打倒國民黨這個目標,政治上的進程如何規劃,黨也沒有藍圖來執行。
這是所有時代力量成員要捫心自問的問題:「到底『打倒國民黨』還是不是我們政治上第一優先的目標?」
是的話,怎麼做?現階段最重要的任務是什麼?
目前,黨內明顯蘊含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政治性格,根本的差別就是時代力量與藍綠兩黨間的距離。一種,是認為時力應該與民進黨合作,共同對抗國民黨復辟;第二種,則是在藍綠兩黨間保持等距,就個案與政策監督批判。
這是時代力量真正的路線問題,長久以來被埋在檯面下、隱而不鬥的衝突。
不論是柯文哲的「藍綠一樣爛」,或是國昌在立法院拉出的「清廉 vs 弊端」都是一種在藍綠兩黨之間中立的形式。「藍綠一樣爛」,任何對台灣民主歷史以及政治現實稍有理解的人,都會知道這是一句去脈絡帶風向,與事實違背的話。即便站在最嚴格檢視的立場,馬英九執政與蔡英文執政,何者實現比較多時代力量支持的價值與政策方向,難道我們分不出來?
而以監督對抗權貴結構,創造一個新的政治分野,這樣的路線,或許有機會能夠突破既有的藍綠板塊,讓時力繼續穩定成長,但這個路線本身是由不斷不斷的戰鬥串連起來的,無法預測事件,政治上也沒有明確的遠程方向。我認為,政黨的功能,終究還是要給支持者指引一個方向,告訴大家,我們究竟希望把這個國家開往什麼方向?更何況,以時代力量如此重視台灣獨立這四個字的政黨,主權議題、中國威脅,我們怎麼能夠不視為優先問題?
如果將視角拉出立法院、拉出台灣政府部門之外,拉出台北市、拉出台灣,我們會看到,中國正在殘忍的壓迫周邊民族的生存空間,上個禮拜,香港23個公部門發表聯合聲明,嚴詞批判港府,港人已經幾乎要走到了武裝抗暴的前線。我們能獨善其身嗎?台灣能置身事外嗎?
反紅媒,多少人在雨中走上街頭,不就是因為真切感受到這是正在發生的威脅?國民黨與共產黨勢力結合,加上韓國瑜捲起的民粹風暴,眼看就要對台灣民主構成最強烈的威脅,時代力量這時候難道還要猶豫嗎?還能不採取行動嗎?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Elie Wiesel 曾說:「我們必須選邊,中立只會幫助壓迫者,而從非受害人。」
在美國與中國之間中立,就是選擇站在威權,在藍綠間中立,我認為同樣亦相去不遠。
赤裸地講,我至今仍打從心底相信「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以我所學習的台灣的歷史發展,以我這幾年在政治圈工作的所見所聞,我依然認為國民黨是阻礙台灣進步,邁向下一階段的最大障礙。
過去國民黨阻擋台灣民主化,民主化後阻擋轉型正義,阻擋各項社會改革,現在要阻擋台灣在美國幫助下真正脫離中國勢力影響,阻擋台灣建構成一個更成熟更穩固的自決共同體,國民黨永遠都為了自己的利益站在危害台灣的那一端,這就是這個1949年來到台灣的殖民政權和台灣本土社會間永恆的衝突。
這樣的政黨,如果時代力量如果不能夠讓時力的支持者們明白:台灣必須先面對這些歷史的沉痾,花費更多時間解決檯面下根深蒂固的結構問題後,才有可能向真正公平、效率的社會更邁向一步,那麼這個黨,我認為有愧於諸多對時代力量推動台灣寄予厚望的人,也辜負了當年時代力量創黨的精神。
如果時代力量怯於小綠的心魔,怯於將國民黨與民進黨之間的差異說出來,怯於指出台灣應該要走的方向,那麼即便時代力量本身成長了,但國民黨執政完換民進黨,民進黨執政完再換國民黨讓它復活,這樣台灣社會會變得更好嗎?容我提醒大家,台灣打從有總統和國會直選以來,歷史上只有一次真正政黨輪替就是2016年,這是一個多麼艱難不容易才走到的下一階段,難道我們要讓它倒退,所有努力都變成白費嗎?
這不是什麼用大局綁架、或是某些人口中嘲諷的芒果乾吃太多,真實處境就是如此,大家知道台灣在世界上其實是相對富裕、安全、穩定的地方,那麼也應該要了解,這樣的狀態有多麼不容易,它需要這個社會付出力氣、付出汗水維護,即便過程發生一些問題,也不該因此中斷。我們現在之所以能夠生活在相對安定的環境裡,就是因為有國家的壁壘幫我們擋下中國的入侵,如果讓國民黨重新上台自毀長城,那麼不知道會有多少勢力因此滲透進台灣。用積木堆起城堡要很久,推倒它只要一瞬間,時代力量在這個關頭還有模糊的空間嗎?
這不是時代力量哪個人,或是黨主席要獨自處理的問題,而是時代力量所有人必須共同面對。
我在此向所有時代力量的夥伴沉重的提問:
時代力量到底有沒有勇氣說出:「對,我認為現階段民進黨繼續執政,時代力量作在野黨監督,這才是對台灣有幫助的。」?
時代力量能不能夠和民進黨合作,讓台灣歷史開向我們期待的方向?
自2015年入黨至今,儘管一路上諸多質疑,基於政黨倫理,此前從未公開批判,今天到了這一步,實非我所願。如果時代力量還是無法面對自身的矛盾,還在困於選票計算,迴避應該承擔起的社會責任,那麼我對這個黨的期待、在這個黨的路,或許也走到了盡頭。
自我概念自我形象 在 ERIKA Youtube 的評價
🎵 線上聽:https://erikatw.lnk.to/DareToAY
🛒 實體專輯購買:https://erikatw.lnk.to/BuyitnowAY
▶ 天鵝說 鈴聲下載資訊:
中華電信用戶: 手機直撥760→按1→輸入117329
遠傳電信用戶: 手機直撥900→按4→輸入880382
在練習之後,在成為之前
用時間蛻變成最美的等待
備受矚目金曲新星★創作力爆發新女聲
懂得愛自己,還要做更好的自己
Dare to Love, Dare to Cry,
Dare to Let Go, Dare to…
Dare to be “Erika”
『新世代水系女生』Erika劉艾立
第2張全新專輯【天鵝說 Dare To】
11.30 正式發行
--
✨ 天鵝說〔Dare To Be Brave〕 ✨
專輯同名主打歌,由Erika譜曲,新銳作詞人邱雅姿寫詞,創造了一個新的名詞「天鵝說」,作詞人邱雅姿從Erika隨筆記下的生活文字裡,找出屬於Erika的文字亮點,寫出最貼近Erika的詞句。成長是一段和自己奮戰的過程,要懂得愛自己才能做更好的自己,失敗的青春才是值得紀念的人生,不要害怕失敗。歌詞「我就是愛這樣的我」以充滿叛逆態度的全新自我,Erika用時間的等待蛻變成最美的期待,活出自己的輪廓。
本次MV影像概念以全新自我蛻變、尋找內心最強大的純真自我為出發點,由近期為孫燕姿、鄧紫棋、吳青峰、徐佳瑩等歌手拍攝音樂錄影帶,作品橫跨廣告、多媒體的創意鬼才導演邱柏昶執導,而為了與歌曲的大氣遼闊感相呼應,導演特別將場景拉到台灣最南端恆春取景,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寬闊景色下,Erika突破以往清新可愛形象,跨越岩石抵抗強風,以全新姿態展現自信與魅力,象徵就算沒有翅膀依舊渴望飛翔的全新『Erika』。
--
■ 天鵝說
詞:邱雅姿
曲:Erika 劉艾立
十字路口 思緒閃爍 看住自己 不要走丟 No~
與眾不同 有什麼錯 旁人何必 忙著攪和 拜託~
他們愛說 瞎說 胡說 道聽而塗說
我的生活 是我在過 誰又能夠 任意剝奪 Oh~
不需要誰來打勾
將勇氣升空 標籤全部撕破
不甘示弱 是我的輪廓
就要揚起頭 翅膀藏在身後
努力跳出 我的天鵝說
我就是愛這樣的我
迷惑終究 成為收穫 歷經風波 成就了我 Oh~
與眾不同 沒什麼錯 反而成為 美麗傳說 是我~
這次換我 好說 歹說 請你聽我說
我的生活 是我在過 誰又能夠 任意剝奪 Oh~
只為自己承諾
將勇氣升空 標籤全部撕破
不甘示弱 是我的輪廓
就要揚起頭 翅膀藏在身後
努力跳出 我的天鵝說
美好藏在醜陋 希望就在盡頭
故事看到最後會有好結果
將勇氣升空 標籤全部撕破
不甘示弱 是我的輪廓
就要揚起頭 翅膀藏在身後
努力跳出 我的天鵝說
就要揚起頭 翅膀藏在身後
童話降落 我的天鵝說
編曲 Arrangement:黃少雍 Huang Shao Yong
和聲編寫 Background Vocal Arrangement:黃韻玲、Erika 劉艾立
和聲 Background Vocal:Erika 劉艾立
錄音師 Recording Engineer:劉品賢 Jimmy Liu @Jam Studio
混音師 Mixing Engineer:黃少雍 Huang Shao Yong
--
■ 更多ERIKA相關消息:
ERIKA官方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rika.Liuaili
ERIKA 官方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rikaliu0314
ERIKA官方Twitter:https://twitter.com/erikaliu0314
ERIKA官方微博:http://t.sina.com.cn/erikaliu
喜鵲娛樂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chinafun
華納音樂官網:http://www.warnermusic.com.tw
華納音樂 (華語部)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WarnerMusicTaiwan

自我概念自我形象 在 黃韋綸Alan Youtube 的評價
訂閱黃韋綸Youtube頻道 : https://ppt.cc/fW20gx
「記憶中的那片純白,多麼希望我們不曾走散。」
Alan 黃韋綸 白色戀人單曲[純白]
願用全世界,交換你的愛。
直到,我們再也回不去那一刻。
終於,明白心中最珍貴的存在。
------------------
▶︎ 數位收聽 純白 White
https://futureseed.ffm.to/alanwhite
------------------
原來,錯過是為了教會我們如何想念一個人,
是為了讓我能永遠記得你笑容裡的無瑕純白。
Alan 黃韋綸,沈澱一年潛心創作,與鋼琴對話寫下數十首歌,經過時間的洗鍊益發成熟。繼首張EP[你還想他]誠懇暖心感動歌迷,再次邀請生命樹_小王子,製作最新單曲[純白],將滿懷遺憾的情感溫柔包覆,讓韋綸富含溫暖的聲線,成為雪地中融化冰雪的最暖擁抱。韋綸期許自己能不斷突破自我,邀請新銳作詞人蕭尚侑、吳易緯攜手創作,深掘情感寫下「我願用全世界,交換你的愛。」為戀人們唱出心中的至真摯愛。
[純白] MV由導演蘇聖執導,影像概念思索眼見為憑的存在所代表的含義:「白不是真的白,而是因為先有了黑。」兩個空間中黑色與白色的韋綸相互共生,當韋綸按下黑鍵的那一瞬間,黑色空間有了白色光線照下,呼應韋綸堅持創作的信念:「如果我們的未來,就像鋼琴的黑鍵白鍵,永遠分隔一線,我會繼續不停地彈奏下去。」
純白
詞 / 蕭尚侑 吳易緯
曲 / 黃韋綸
照片停格那年 追逐的白雪
記憶只剩空白 時間
天臺懸掛 那雙白色球鞋
雨淹沒 夏天
白紙畫過黑線 暈染成灰階
現在依舊清晰 可見
黑鍵白鍵 永遠分隔一線
彈奏才 交會
我願用全世界 交換你的愛
怎麼現在才明白
好想陪你 看滿山純白
可惜黑夜 推著落葉 飛散到未來
我願用全世界 交換你回來
別放棄對我期待
把手放開 以為那是愛
直到眼淚停不下來
直到想念才明白
輕聲耳邊呼喚 我名字的臉
為什麼會消失 不見
黑鍵白鍵 永遠分隔一線
彈奏才 交會
我願用全世界 交換你的愛
怎麼現在才明白
再次盛開 記憶的純白
卻等不到 流星再次 墜落那片海
我願用全世界 交換你回來
別放棄對我期待
把手放開 以為那是愛
直到眼淚停不下來
你的無瑕純白
直到想念才明白
直到想念才明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錄音著作編號ISRC Code:TW-Z75-21-07091
作詞Lyricist | 蕭尚侑 Chris Xiao / 吳易緯 Wu I-Wei
作曲Composer | 黃韋綸 Alan
製作人Producer | 生命樹_小王子 TOL_The Little Prince
編曲Arrangement | 生命樹_小王子 TOL_The Little Prince / 鄭聿 Yu Cheng@植光土壤音創
和聲編寫Background Vocal Arrangement | 林正 Jan Lin
和聲Background Vocal | 林正 Jan Lin
木吉他Acoustic Guitar | 鄭聿 Yu Cheng@植光土壤音創
弦樂編寫Strings Arrangement | 生命樹_小王子 TOL_The Little Prince / 愛啟動@小N Let's Love@n
小提琴Violin | 愛啟動@小N Let's Love@n
錄音師Recording Engineer | 生命樹_小王子 TOL_The Little Prince
錄音室Recording Studio | 植光土壤音創 Light 2 Run Music Creation
混音師Mixing Engineer | 生命樹_小王子 TOL_The Little Prince
混音室Mixing Studio | 植光土壤音創 Light 2 Run Music Creation
母帶後期處理製作人Mastering Producer | 生命樹_小王子 TOL_The Little Prince
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Mastering Engineer | 陳陸泰(A-Tai)LuTai Chen (A-Tai)
母帶後期處理錄音室Mastering Studio | 原艾母帶工程錄音室 Mugwort Mastering
OP | 植光土壤音創 Light 2 Run Music CreationSP | Universal Ms. Publ Ltd Taiwan
音樂統籌Production Supervisor / A&R監製A&R Director | 生命樹_小王子 TOL_The Little Prince
製作助理Production Assistant | 鄭聿 Yu Cheng@植光土壤音創
企劃統籌Marketing Supervisor | 吳易緯 Wu I-Wei @植光土壤音創
企劃協力Marketing Assistant | 王韻茹 Sophie Wang @植光土壤音創
媒體宣傳Media Promotion | 林佳芬 aiine Lin @植光土壤音創
視覺設計Visual Design | 吳颿 Van
形象攝影Photographer | 楊世全 Yang Shih Chuan
數位發行Published by | 星火眏画有限公司 Fiery Star Entertainment Ltd.
音樂錄影帶導演 Music Video Director | 蘇聖
導演助理 | Hami
製片 Producer | 李婷婷
攝影師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 劉威廷
攝大助 First Assistant Camera | 黃偉根
攝影器材 Camera Equipment | 用力拍
燈光師 Graffer | 楊景浩
燈光助理 Electrician | 宋志威 陳育民
燈光器材 Lighting Equipment |貞寶影業
藝人造型 Artist Stylist | 林羿伶 Doris
藝人彩妝 Artist Make Up | 平平
藝人髮型 Artist Hairstylist | UNDER hair (Tim Liu) UNDER hair (Sean)
平面側拍 Still Photographer | Yang shih Chuan 楊世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黃韋綸 Alan Music | https://futureseed.ffm.to/alanh
黃韋綸 Alan Face 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Alan0709
黃韋綸 Alan Youtube | https://ppt.cc/fW20gx
黃韋綸 Alan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alanh0709/
黃韋綸 Alan E-mail | azero6215@gmail.com

自我概念自我形象 在 RickyKAZAF Youtube 的評價
早前去日本的時候有店員向我推薦了一個名為ALBION的品牌
覺得當中品牌的護膚概念「先乳後水」挺新奇
平常我們認知的護膚步驟都是先水後乳
而「先乳後水」到底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因此想要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次在日本學習到的護膚理論
還親自為大家示範了其中幾款產品的用法和成份哦!
-IG有Giveaway送禮比大家
-先乳後水嘅概念真係好少聽
-個薏仁成份健康水成日差啲講錯左做薏米水
-----------------------------------
구독 Subscribe My Channel - http://goo.gl/4ZM2rW
Follow me 팔로우미
☛Instagram: RickyKAZAF
https://www.instagram.com/rickykazaf
☛Facebook: RickyKAZAF
https://www.facebook.com/rickykazaf
-------
【 KAZAF Academy 】
http://www.kazaf.com.hk
-----------------------------------
【 男士大改造服務 】
「改造提昇自信,發掘不同自我。」
立即預約體驗→ http://www.kazaf.com.hk/m08
《個人形象改造計劃》
→ http://www.kazaf.com.hk/m01
-----------------------------------
【 化妝師課程 】
《專業男士化妝及髮型証書課程》
課程查詢→ http://www.kazaf.com.hk/k800
《專業男士改造師課程》
課程查詢→ http://www.kazaf.com.hk/k801
--------------------------
【 Product Information 】
ALBION eclafutur d
ALBION Skin Conditioner Essential
ALBION Herbal Oil Gold
ALBION 美容護膚專櫃
銅鑼灣SOGO新翼G/F - Tel: 2831 8467
尖沙咀SOGO LG/F - Tel: 3911 1638
=====================================
此影片由 ALBION 贊助。
This video is sponsored by ALBION .
=====================================
【 Other Videos 】
▶身份證造型妝容髮型 | 陳年身份證照大公開?!
https://youtu.be/4C3UMThJDjA
▶1200尺只需6000港幣?! | 馬來西亞1層只有3單位的安居好地方?! (ft. Musang King Channel )
https://youtu.be/W9K4pN1cGc4
▶3款紅色男士穿搭分享 | 新年不敗造型!別再穿得像紅包一樣!
https://youtu.be/ZWBUwj8ySis
▶3種日系造型穿搭分享 | 日韓穿搭大不同?
https://youtu.be/eIriIS4lMSc
▶[VietSub][街頭改造] 15歲熱愛韓風男孩 | 越南胡志明市(EP27)
https://youtu.be/Kpx_jCzoccs
▶ 尷尬癌發作?!?!? 原來越南傳統服長這樣?! 外國人「自拍挑戰」
https://youtu.be/dlxUa5OcoL4
▶ [街頭改造] 黑白風變身清爽系少年 | 越南胡志明市(EP26)
https://youtu.be/K6AOM5vFdeM
▶ 超驚嚇整容級試用分享??! 網紅大熱假鼻開箱??
https://youtu.be/WKW7h0iMjmc
▶【2019重要宣佈】拜託大家幫幫忙??!! (留言送您從未公開絕密教學片段)
https://youtu.be/SmpnGc0UZUI

自我概念自我形象 在 CH11-3 青少年的性格發展4之2:Harter的自我概念理論 的八卦
版權聲明:本著作除版權聲明頁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 版授權釋出.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