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犯罪者用著完美形象包裝自我,受害者反而遭受質疑。
翁立友,今天這場故事中的另外一位主角。既然會在開頭就直接點名,也意味著我們決定直面這件事情,一樣做好完整的背景介紹,事件發生的經過,以及最終家純的心境轉變與震撼,還請大家耐心閱讀這一切。
首先,家純是這場活動的唯一主持,最早她向公關公司詢問是否有搭配主持時,公關公司表示因預算考量,請她獨挑大樑,但因歌手翁立友是老闆的朋友,所以當中會需要介紹他上台唱歌,之後就沒她的事情了。
彩排過程中家純也特別詢問是否有需要與翁串場,因為一開始他是坐在主桌的,得到消息接下來他會上台直接演唱六首歌曲,約莫半個小時左右,這段時間她也可以在外頭待在一個用屏風遮住的臨時空間,稍作休息。
等到正式上台時,一如彩排中的流程,決定邀請翁立友上台,但當她已經走到外頭準備休息時,突然被翁立友用麥克風Cue,請她回到舞台上,當時家純一臉疑惑,但還是礙於對工作的尊重回到了舞台上。
翁:「哇我們兩個顏色這麼搭啊 (家純穿著紅色旗袍,翁穿著紅色西裝)你就美美的站在我旁邊就好」
△家純就尷尬地站在舞台上
翁: 「今天第一首歌是堅持,我要特別感謝老闆在疫情期間願意堅持舉辦尾牙。」
翁: 「那你會唱我的歌嗎? 」
純: 「不好意思翁大哥不會耶」
翁: 「那沒關係,你會唱甚麼歌我們來唱啊」
純: 「…我之前是有唱過廣島之戀啦,可是…音控那邊好像沒有卡拉帶耶 」
翁: 「那沒關係,我們用清唱的就好」
△家純心想你都逼我到這個程度了,如果能夠趕快下台就趕快應付了事
△台下工作人員立即用手機查了歌詞遞了上來
△兩人看著歌詞唱了副歌
翁開始唱:「不夠時間好好來想你。」
純: 「翁大哥,那句歌詞是不夠時間好好來恨你,不是想你。」
翁: 「我就是要唱想你」
原本以為這只是尾牙的現場要講求喜氣,卻沒發現這是他騷擾的開端。
之後更是用家純穿著紅色的旗袍,與他身上的紅色西裝很搭為由,希望家純能夠靠他近一點,結果卻在一個不注意時,家純明確的感受到自己的腿部到臀部有受到了觸碰,那時的台上是沒有人的,而且兩人靠得很近,當時翁的助理在台下,時不時有錄片段,但當時家純的身體也擋住了這一切,主桌的角度也看不出來。
最後還有一串很莫名的對話。
翁: 「妳真的是位太棒的主持了,我也想要開一間公司」
純: 「為什麼要開一間公司」
翁: 「不管,我就是要為了妳開一間公司」
遇到這樣的事情,外表鎮定的家純其實內心早已如驚弓之鳥,卻沒想到的是後面還有更多糟糕的事情,也就是公司老闆的一連串言語與行為上的騷擾。
本以為尾牙熬到最後,事情就能趕快糟糕的結束,沒想到快結束時翁立友要離開前還特地跑來舞台前方,硬要找當時正在舞台上主持的家純要聯繫方式,嘴巴上講說是將來有工作要找她,但當家純回應說可以找經紀人時,翁馬上又說沒看到經紀人,直到家純再回說,那可以請你助理問公關公司。
家純回到家時重新回想這一切,從一剛開始的言語、之後的肢體碰觸,到更進一步的邀約,反而會去懷疑自己,合唱的歌詞被改成想你那段沒有拒絕,造就了這一切順理成章的進展,是不是其實就是一種測試,測試家純夠不夠上道,願意主動將自己的私人聯絡給這一位「前輩」,她始終在想「為了她開公司」這件事情,是暗示甚麼?還是希望每年都能如同今年把同樣的事情再度上演?
一直以來,家純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得來不易,她也明白演藝圈許多前輩的示好是一種暗示,但她並不喜歡也不願意踏入這個大染缸,寧可選擇孤單一人,將自己的事情給完成即可。
今天翁立友的事件,其實就像發生在你我周遭那些不被信任的事件一樣,一個平常形象包裝很完美的長輩,被一個新來的菜鳥指控有性騷擾的事件後,人資卻用一種他形象這麼好怎麼可能,甚至懷疑這個菜鳥是不是別有所圖,想要藉此上位或是賺取金錢。
還記得事件發生當時,家純不斷的被質疑這是假事件時,她將現場的手卡PO出來時,許多人看到歌曲的內容就在猜測是翁立友本人,唱片公司的人聯絡家純的經紀人康姊時,很兇地說:「康姊你現在是想怎樣,之前沒有指名道姓就算了,我們這邊看影片就是沒有,要不要我們把影片發上來。」但當時康姊只很心平氣和的表示,一個藝人沒有必要賭上所有的名譽來去誣賴你們家的歌手,更重要的是,況且你們也沒有全程錄影,況且你們也無法保證將影片公布後,不會再有下一個受害者出來講話。
所以最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避重就輕的聲明稿,當中甚至連歌手的名字都不敢寫出,我不明白這是甚麼意思。
台灣長年以來的父權結構,已經讓社會在集體意識中,習慣讓男性認為女性是可以支配的附屬品,可以任其掌控,有許多傳統女性習慣於服從與崇拜男性威權,甚至會告訴你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很理所當然,你不該大驚小怪,更不應該將事情給聲張,否則影響的是妳的前途,是妳的未來。
家純很幸福,能夠有著大家做她的後盾,這也是為什麼她最後選擇將一切給公佈出來,因為她明白她還有選擇,如果最後整個演藝圈整個娛樂產業為了姑息這種事件的發生,為了包庇翁立友而封殺她,大不了她就回去想別的方法來維生,飯少吃一口餓不死,現在一味隱忍的年代該過去了,也希望透過這一次事件的發酵,能夠讓曾在職場上騷擾別人的,有所警惕。
我很沉重,我承受著家純所有的壓力透過文字來與大家對話,我明白當我介入其中的那一刻,我也成為了矛頭鎖定的對象,但我知道我不能為此而退縮,當受害者鼓足勇氣願意回憶那令人厭惡的一切,甚至願意化為文字說明時,我們都該成為她們後援,告訴她們這一切並不是她的錯。
謝謝你們願意陪著我們,黑暗過去黎明總會到來。
自我厭惡測試 在 Facebook 八卦
面臨片荒的羅伯.派汀森(Robert Pattinson)在走投無路之際,獲得了與大導諾蘭(Christopher Nolan)面談的一次良機。但在過程中,他卻偷偷覬覦諾蘭手邊的一塊巧克力。在面試時要東西吃,究竟會不會讓自己顯得不專業?
.
「我為參加這部片的試鏡感到很尷尬,因為我根本不知道怎麼演這個角色。試鏡本身也是無意義的,因為他們要的根本只是一個模特兒。」回到《暮光之城 Twilight》(2008)當時的試鏡經驗,羅伯.派汀森(Robert Pattinson)如是說。
.
羅伯.派汀森可不是吃了誠實豆沙包,而是他出道以來的「人設」似乎就是如此。或許可以讓他如此放得開,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很大原因是他起先根本沒打算要成為一個職業演員,所以根本毫無包袱可言。即便已經以《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 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2005)成名,他還是考慮轉而去讀大學、走上從政之路。
.
出生倫敦的他,家人的工作與演藝事業毫無關係。許多他的同輩演員在12歲時已經有過無數劇場演出經驗,他卻在12歲那年穿著校服去偷色情雜誌被逮個正著。學校更發現他早是慣犯,偷完之後還帶回學校轉賣牟利,因此將派汀森退學處分。當時大家都認為這個孩子沒救了。
.
但在13歲那年,一部《飛越杜鵑窩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1975)改變了他的命運。傑克.尼克遜(Jack Nicholson)的精彩詮釋成為派汀森的楷模,他花了很多時間嘗試模仿他的口音。後來在爸爸鼓勵之下,派汀森開始參加劇團,逐漸走上表演之路。而且極其幸運的是,他第一部擔綱主演的電影就是《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在劇中飾演要角西追.迪哥里。
.
不過真的讓羅伯.派汀森成為國民偶像的作品,當然還是《暮光之城》系列。但對於他來說,一夕之間成為眾人追逐的偶像根本是一場噩夢,他在當紅階段便公開表示自己不喜歡被拍照、厭惡接觸人群、痛恨自己成為關注的焦點。他甚至公開批評自己演出的角色,他說:「我越看劇本就越討厭這個角色,所以我就是這樣演他的──自我仇視的躁鬱症患者。另外,他是一個108歲的處男,他肯定有毛病。」
.
但顯然片方也沒考慮叫他閉上嘴,因為這些真性情、憤世忌俗的言論,反而使得他看起來更像「吸血鬼」愛德華.庫倫本人,少女對他的迷戀只是有增無減。
.
直到《暮光之城》完結之後,派汀森有感自己終於得以卸下重擔,能去演一些自己真正想演的作品。不過天不從人願,他有機會參演的作品以獨立製片為主。許多媒體盛傳,羅伯.派汀森之所以去接觸像《夢遊大都會 Cosmopolis》(2012)、《燈塔 The Lighthouse》(2019)這樣奇特的獨立電影、藝術電影,是因為他錢已經賺夠多了,因此想要刻意向好萊塢唱反調,卸下自己的名人光環。
.
但在2019年接受《衛報》專訪時,羅伯.派汀森親口破除了這項關於他的神話。他不諱言地說,自己從來沒有想要刻意「躲」進某個類型的作品之中,而單純只是沒有大片要用他。他自爆自己曾參與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和柯恩兄弟(Coen brothers)等導演的作品試鏡,卻全沒被選中。
.
在接受《GQ》採訪時,羅伯.派汀森更直截了當地怨道:「我發現無論我多麼喜歡我拍的電影,都沒人看到。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因為我不知道在這行,有多少人願意在你沒有『商業潛力』的情況下還能支持你。」
.
2018年是羅伯.派汀森演藝生涯最低潮的一年,當年他有兩部主演作品問世,分別是《Damsel》與《黑洞迷情 High Life》,反響卻皆不如預期。小眾電影專業戶演員的標籤一時也難以撕下,而且也沒有新的工作機會找上門。就在此時,諾蘭找上了他,兩人暢聊了三小時之久。
.
也許在此之前,派汀森沒想到一聊會聊這麼長,他發現自己血糖急速下降,幾乎快昏倒,難以集中注意力。於是他最後鼓起勇氣跟諾蘭說:「可不可以分給我一塊你的巧克力。」沒想到諾蘭給了他巧克力之後說道:「那今天就先到這邊。」
.
羅伯.派汀森立刻驚醒,心想:「喔!我的老天鵝,我搞砸了!」他咬定自己貪吃的行為而被諾蘭討厭了,他恍然大悟,那個巧克力的誘惑原來是一個測試。
.
然而一切都是他想太多,諾蘭不僅不介意分巧克力給他,還起用他主演《TENET天能》(2020)。
.
派汀森曾經埋怨自己之前拍的作品沒人看見,殊不知諾蘭其實都看見了。諾蘭後來承認自己找上他來主演的關鍵原因,就是因為看了他主演的《失落之城 The Lost City of Z》(2016)與《失速夜狂奔 Good Time》(2017),對他的轉變印象深刻。
.
在劇中,羅伯.派汀森飾演「主角」約翰.大衛.華盛頓(John David Washington)的神秘幫手尼爾。他對足以逆向時間狀態能使物體的熵反轉的原理相當清楚,與主角發動一連攻勢,試圖阻止一起足以毀滅文明的陰謀。雖然不是第一主角,但派汀森的演出為角色添上了極富魅力的神秘感,為電影增色不少,在片末戲份亦令人難忘。
.
在《TENET天能》之中,順行的時間與逆行的時間共同存在,是一個典型由諾蘭打造出來的國際諜報時空,原創性構想延續《全面啟動 Inception》(2010)、《星際效應 Interstellar》(2014)等作。上映之後雖然受到好評,但與諾蘭過去作品相似,觀眾如果不二刷、三刷,很難理解究竟自己看了什麼,燒腦到了極點。
.
被問到自己身為要角,對整個故事到底了解多深?
.
羅伯.派汀森一如以往坦白:「說實話,我根本不知道發生什麼事。」
.
各位影迷,你最愛哪一部由羅伯.派汀森主演的電影呢?
.
《TENET天能》已於 CATCHPLAY+上架:https://bit.ly/3wSwuRb
文中提到的《失落之城》、《失速夜狂奔》及其他羅伯派汀森的作品皆可於CATCHPLAY+ 觀看,你也和諾蘭一樣賞識 #羅伯派汀森 的演出嗎?
自我厭惡測試 在 唐綺陽占星幫 Facebook 八卦
這一篇「心理師觀點:無法言喻的夢魘─青少女誘姦」,將女作家之冤,完全寫到點上。
當我慨嘆「女孩們要平安成長多麼不易」,憶起當年險遭狼手之遇、回顧留下陰影,引起大眾迴響,紛紛將自己的夢靨說出來。但,我們所受的傷害,跟女作家的遭遇卻不是同一種,我們的受害是「明顯的」,對方一望而知是「有問題的」,不適感強烈,能馬上控訴,對於對錯的糾結往往在能否突破羞恥、罪惡感,而非判別...
但女作家不同,她遭遇的是「誘姦」,是包裝在「好像是愛情」的引誘下,是對情竇初開少女的惡意。少女遇到崇拜的人對自己示好、以為是愛情的情況下,根本難以判別,等到發現受害,往往是很久以後,而悔恨莫及......
這個問題早就存在在我們社會中,因為我們從小被教導老師是對的,要「尊師重道」,所以這樣的大人與這樣的少女絕對從沒少過,只是沒人有這樣的勇氣把它描寫出來,以如此優美的文筆、剛烈的方式......她已為此獻出生命,她的控訴,我們能不重視嗎???!!!
雖然沈重,但水星仍逆行的此刻,往下深掘是必要的。
這篇文章寫得非常好,也提到了解決之道,請大家好好讀,並且牢記
---------------------------------------------------
心理師觀點:無法言喻的夢魘─青少女誘姦
黃雅羚/執業諮商心理師、元品心理諮商所所長
一位台灣文學才女的自殺身亡,震驚全台。因為他曾經學測滿級分、漂亮、家世背景豐厚,不該與自殺、性侵、精神疾病有所關聯,所以喚起大家的關注。而我想針對青少女被「誘姦」談一些長期諮商性侵害少女所發現的現象。
一、少女的年少發展,成為有意者的操弄剝削。幾乎每一個曾經經歷過青少女階段的女性,都記得年少時對於愛情的朦朧憧憬,尤其欣賞有才華、聰明、樣貌帥氣的師長,無論師長有沒有注意到少女,少女的心情與師長的舉動牽縈著。
當師長有意或無意但良善地對少女的關注、都使得少女心動不已,更何況是當師長有意或無意但帶有「意圖」的對少女關懷、親近或追求,我想能夠拒絕的少女非常少,這攸關少女成長階段自我認同(我想多知道我喜歡的人眼中的我、我也想知道自己的影響力)、對於愛情的憧憬、及台灣孩子對性教育的啟蒙太晚且不足有關,所以讓有意圖操弄少女的成人,有非常多的機會可以下手,所以文學才女的經驗不是少數發生,是少數說出。
二、誘姦就是溫水煮青蛙的犯罪過程,所以知覺性侵是在痛苦很久之後。師長享受在學生的崇拜之中,如果沒有足夠的道德要求、對自我的了解和可能造成傷害的同理之心,師長容易讓自己「享受」在少女的崇拜之中,甚至浸淫在掌有性奴的得意與驕傲之中,而我想說的是,這樣的誘姦是「溫水煮青蛙」的犯罪過程,從操弄少女在發展中對愛是一知半解,進而利用少女仰慕的情懷,都是一整個「意圖圖利自我的成人」所發展的劇本,但本文無意多談這樣的師長。
三、少女被誘姦後內心充滿矛盾和困惑,這是難以言說的痛。當少女被誘姦之後,內在夾雜對師長的愛慕、對性的困惑、對愛的矛盾、對身體的骯髒感,在強烈的矛盾與困惑之下,又經過時間的翻騰,形成厭惡自己、感受滿身的罪惡,但卻又離不開想像中愛的感覺和滿是傷痕的自己。
這樣的少女,如何享受快樂、如何享受家人與朋友的關懷,因為,這些感受很少有人懂,很少有人可以接納,如果沒有適時進行諮商,只能孤獨任由痛苦侵蝕。尤其,這些強烈的矛盾與困惑難容於我們的社會價值觀,所以有文學才能的孩子也只能夠透過單向書寫才能夠完整陳述,身為心理師的我,在諮商室中要通過少女對我的信任測試,我才有機會聽他們不安地娓娓道出受創經驗,而我能給的是陪伴、不批判、慢慢交流這些感受,讓這些少女知道他不孤單,我們一起奮戰這些感受,慢慢釐清,慢慢療傷。
四、社會的價值觀將誘姦責任堆疊在少女身上。當少女開始對「誘姦」感覺不對勁時,害怕被成人指責,害怕不被相信,甚至被質疑,這樣的心境形成是我們一貫教育孩子要自我保護,而當傷害發生時,就是孩子沒有保護好自己,就是孩子的責任。
而且社會對於沒有「符合典型受害人形象」的受害者是高度質疑,尤其是少女在走司法流程時,因為沒有符合典型受害者的受傷經過和受傷感受,在司法攻防上基本上就是被定位成愛慕、追求不成等簡要的概念,而且這樣的誘姦對於意願的違反更是一大論戰(因為這樣的案件發生當下沒有太多掙扎,更是難以說不),案件的審理判定常常審酌性行為當下有無「違反意願」,事後有無「純粹符合期待」的痛苦,因此不能出現所謂的掙扎和矛盾感受,誘姦在司法上只能讓少女飽受質疑,片體鱗傷之後等不到正義。
以我因為案件出庭的經驗,我最常被問如果少女被性侵害,何以事後要寫情書給老師?何以事後還繼續上課?何以還跟老師通訊?何以沒有立即求助?(這樣的反應不符合典型受害者),如果你閱讀至此,仍有以上疑問,請你再重新靜下心來,打開你的心閱讀此文,我想再重申一次,誘姦是「溫水煮青蛙」的犯罪過程,是一個成人運用未成年少女發展上的未成熟,並利用少女對成人的愛慕、景仰、畏懼、想像為操控的手段進行侵害行為,這是關係、權力不對等的侵害,這樣的自制責任在成人身上(因為很關鍵,所以我想說三遍)。
最後,我想建議關心此事件及自己孩子的家長四件事。
第一件事是誘姦就是利用少女的未成熟,而運用少女的景仰與畏懼而加以侵害,整個責任在成人身上,成人有責任拒絕及不利用,歡迎大家分享此觀念;
第二件事是所有性侵害受害者內在非常複雜,不要只期待看到典型的反應,這讓少女的痛苦只能透過單向匿名書寫才能夠完整抒發;
第三件事是性教育要提早,且允許孩子探索和發問,如果你願意開始關注性教育,我要恭喜你的孩子,有了探索自己的空間;
第四件事是當你在教孩子自我保護時,請最後要告訴你的孩子,無論他發生什麼,都希望孩子告訴你,你不會責備他,這才是孩子矛盾和困惑時,可以提早求助的關鍵。
自我厭惡測試 在 壓力指數量表 - Meetype 的相關結果
現在就花五分鐘關照自己,測試最近的壓力指數跟壓力源,是否在理想範圍內吧! 壓力測試. 尋求心理諮商或免費資源,請看這裡. ♩♫ ... ... <看更多>
自我厭惡測試 在 自我厭惡測試 的相關結果
自我厭惡測試 ... 如果你懷疑自己,家人或朋友患上抑鬱癥,可以試用這貝氏抑鬱癥測驗表做初步的測試。這表可以用來評估13-80 歲人的抑鬱程度,作為診斷及處理的參考。這抑鬱 ... ... <看更多>
自我厭惡測試 在 社交焦慮症自我測試 - 香港健康情緒中心 的相關結果
社交焦慮症自我測試.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初步自我測試. 請根據你的經驗回答下列問題:. 過去十二個月,你是否害怕社交場合,或者因為將出席社交場合,而幾乎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