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還記得,之前「#PTT之亂」在PTT上面有一則帥到離譜的教授被貼出來嗎?沒錯,他就是最讓人想要轉系的成大土木工程學系副教授 #洪瀞!最近他也出了新書,我大概10月就讀完了這本書,如果要推薦給年輕學子們閱讀的年度好書,我想這本應該可以列進去。
覺得不管以下我說甚麼你都沒有要認真看,只想看帥氣照的人可以掏出信用卡買書了,各種連結請參考。
博客來 https://bit.ly/04400284-B
誠品 https://bit.ly/37iGwPQ
金石堂 https://bit.ly/04400284-K
圓神書活網 https://bit.ly/04400284
單純從書名來看,《自己的力學:找到喜歡又做得好的事》,「自己的力學」其實並不是好懂的概念,但「帶你找到喜歡又做得好的事」這就是一個很吸引閱讀的起點。
老實說這樣的標題很容易淪為某種朝會或是心靈演講上「言不及義」的直銷雞湯話術。但閱讀洪瀞教授寫的本書之後,你就很難不想到那部電影《#三個傻瓜》。
《三個傻瓜》對很多台灣觀眾來說是非常特殊的觀影經驗,也許你要說這片過於天真樂觀也可以,或是過於說教刻板也沒問題。但這片確實激起了很多人在求學之途從來沒有思考過的一件事情,那就是,「為何你要學習?」
台灣的觀眾對於故事裡的三個角色非常有認同感,其實是兩個。主角就是阿米爾·汗飾演的藍丘,他象徵理想熱情突破窠臼,勇敢挑戰威權制度。這是多數我們都辦不到的美好想像。
馬德哈萬飾演的法罕比較接近《自己的力學:找到喜歡又做得好的事》推崇的方向,你應該找到自己喜歡的,也許現實不足以支撐你的理想,但你仍然要嘗試看看。
法罕後來去當野生動物攝影師,這需要很高的理念才能支撐現實。多數人只追求穩定現金流的日子當目標的話,無疑是緣木求魚。
另一個角色是沙曼·喬希飾演的拉加,他念書充滿了各種「旁門左道」,他念書很沒有信心,只好求神拜佛,加上家務很多讓他分心的問題,導致他學習充滿了家人壓力期待,他根本不適合這樣的高壓競爭。
也許考上名校對他來說,就是光榮使命,但對於更多人來說,唸名校是學習的起點,只是對於拉加來說,已經是一個階段的終點。這麼說來很喪氣,但我們是否看過太多天才保送生,國中高中一路跳,到了大學就遜掉?
《三個傻瓜》是一個倒敘法,最後兩個好朋友加上一個討厭鬼,展開三人尋找藍丘的旅程。可以說這段旅程,其實就是找回學習最初的熱情,為何你要學習?
學習到底帶來甚麼?這電影不就也是我們從離開學校之後,才重拾真正學習的態度?因為我們都離開了那些「被迫學習」的時光之後,才明白甚麼是你心裡追求的疑問、好奇心。
受限於國人科舉制度底下培養出來的陳年學習史觀,其實我們只懂得被迫念書與死背,那些答案背後所連動的史觀、邏輯,卻是大家長期缺乏的訓練。
洪博士這本書對我來說,他運用了自身所學的高專業知識,結合通俗白話語言,變成一篇篇能讓初階,或是正值學習起點的朋友們,成為很好的一道「力學」,進而變成「勵學」,你才懂為何成人世界說的「鼓勵學習」,如此空泛蒼白的口號,其實是很值得思考。
如何「跨界學習」?成為你專業上的思考王者只是起點,能切換到不同學科、領域,才剛好是我們這個世代必要具備的「斜槓」態度。
書中另外提到的「懂王」,其實更是訓練我們多元思考的「三人行,必有我師」態度,其實你我身邊都有懂王,懂王可能真的是「略懂略懂」,但他們都會說得一副非常有自信,就算錯了你也覺得好像不該糾正他們。
然而,懂王的存在,不就是對我們各門學科的絕佳隨堂抽考嗎?
過去嬰兒潮之後信奉的單一職場,能在同一個戰場上,以專情專心的武士道奉獻精神,對初始職業真愛不死,早就是千禧世代的童話故事了。
新世代需要具備的三頭六臂本領何其多?如同洪博士提到的,其實哲學就是科學之母,對多們學科都需要具備思辨力,進而產生聯想力、理解力。
兩千年後出生的新新人類們如今都需要面對知識、資訊載體大幅爆炸的同時,還能夠找出屬於自己的溫柔熱情視野,無疑更是困難。
《#自己的力學:找到喜歡又做得好的事》除了讓我們看到洪教授到底有多帥之外(笑),也能窺探他從小留學生時期,如何克服生存與生活上的壓力,最終能激勵大家找回學習的初心。
#自己的力學
#自己的力學找到喜歡又做得好的事
#洪瀞
#圓神出版
#哥倫比亞大學周瑜民
#成功大學福山雅治
#帥到轉系
#為何我不是念成大土木
#我知道你只有看書封面就買了
#明明可以靠顏值偏偏要靠實力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00的網紅生鮮時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洪瀞 #自己的力學 #Podcast 「沒有特別規劃自己的人生,機會來就做到最好!」——洪瀞 22歲以非美國人身份獲得美國國家太空總署NASA獎學金、28歲獲紐約名校博士,這些在旁人眼裡的黃金稱號,洪瀞只輕描淡寫地說出:做好當下該做的,就變成現在的樣子了。 找到喜歡又做得好的事是最理想,但找到...
自己的力學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八卦
最近在讀賈樟柯的早期著作,其中包括早期他為《南方周末》寫的一些電影專文。結果被下面這篇震撼了,內容談到他在2000年與2001年間,對楊德昌《一一》、王家衛《花樣年華》與李安《臥虎藏龍》三部2000年出品之作的感想,其反思現在看來依然擲地有聲。
.
這篇文章刊出於2001年,當時賈樟柯的太太仍是北京電影學院的同學朱炯,不過兩人聚少離多。他在文中也透露了自己陪著趙濤看電影的過程,還爆料她最愛的電影是《獅子王》,兩人的關係似乎也頗值得玩味。
.
附上賈樟柯全文,已進行繁體化,並將內容改為台灣習慣使用的譯名,並搭配英文原名與年份。僅供學術交流分享,如果涉及版權問題,隨時下架。推薦大家網購《賈想1996—2008:賈樟柯電影手記》,內容相當精彩。
.
標題:〈誰在開創華語電影的新世紀〉
.
去年威尼斯電影節結束後,我和《站台》(2000)的女主角趙濤一起輾轉法國,準備去多倫多影展做宣傳。在巴黎逗留時,我從《解放報》上看到了楊德昌新片《一一》(2000)公映的廣告,畫面上是一個小孩兒的背影,他正在拾階而上,攀登紅色的高高樓梯。
.
單從廣告上看,我以為楊導又在重覆以前電影中的毛病。他從前的作品不太敢恭維,即使是最出色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1)也多意氣而少控制。楊導喜歡弄理念,我不喜歡這種氣味。
.
趙濤聽說是華語片便想去看,我陪她坐地鐵一路擁擠去龐畢度藝術中心附近的影院買票。沒想到電影院外排著長隊,細雨中等待入場的觀眾極其安靜。我被這種觀影氣氛感動,頓時覺得電影聖潔,有歐.亨利(O. Henry)小說中流浪漢路過教堂時聽到風琴聲的意境。
.
但我還是暗自在笑。小趙曾經說過,她最喜歡的電影是《獅子王 The Lion King》(1994),便想她肯定無法接受老楊這部長達兩小時四十分鐘的「哲學電影」。想想自己也不是楊迷,便有了中途退場的心理準備。
.
但電影開演後,我一下跌進了楊德昌細心安排的世俗生活中。這是一部關於家庭、關於中年人、關於人類處境的電影。故事從吳念真飾演的中產階級擴展開去,展示了一個「幸福」的華人標準家庭背後的真相。我無法將這部電影的故事一一道出,因為整部影片彌漫著的「幸福」真相讓人緊張而心碎。結尾小孩一句「我才七歲,但我覺得我老了」更讓我黯然神傷。楊德昌的這部傑作平實地寫出了生之壓力,甚至讓我感覺到了疲憊的喘息。我無法將《一一》與他從前的電影相聯繫,因為楊德昌真的超越了自己。他可貴的生命經驗終於沒有被喧賓奪主的理念打斷,在緩慢而痛苦的剝落中,裸露了五十歲的真情。而我自己也在巴黎這個落雨的下午看到了2000年最精彩的電影。
.
影院的燈亮以後,我發現趙濤眼圈微紅。我沒想到像她這樣喜歡卡通片的女孩會看完這麽長的電影,也沒想到滿場的法國觀眾幾乎無一人退場。大家鼓起了掌。面對銀幕,面對剛剛消逝的影像,我們都看到了自己。做舞蹈教師的趙濤問我大陸為什麽看不到這樣的電影,我無法回答。我們的電影不尋找真相,幸福就可以了,幸福沒有真相。
.
轉眼到了9月,《站台》要在釜山影展做亞洲首映,我和攝影師余力為前往參加。《花樣年華》是這次影展的閉幕電影,余力為也是《花樣年華》(2000)的第二攝影,但還沒有看過成片,等待閉幕的時候一睹為快。
.
在酒店碰到王家衛,墨鏡後一臉壞笑,說要去北京一起喝酒。談下去才知道他非常得意,《花樣年華》在大陸已經獲准通過,我知道這是他真心的喜悅,想想自己的電影公映遙遙無期,多少有點惆悵。釜山到處彌漫著「花樣年華」的氣氛,年輕人手裡握著一個紙筒,十有八九是《花樣年華》的海報。我沒有參加閉幕式便回國。據說閉幕那天突然降溫,《花樣年華》露天放映,幾千個觀眾在寒風中享受流行。
.
流行的力量是無窮的,我中午一到北京,下午便買到了《花樣年華》的VCD。當王家衛的敘事中斷,張曼玉和梁朝偉在高速攝影和音樂的雙重作用下舞蹈般行走時,我突然想起了古代章回小說中承接上下篇的詩歌。原來王導演熟諳古代流行,一張一弛都露出國學底子。不能說是旗袍和偷情故事吸引了中年觀眾,但王家衛拍出了一種氣息,這種氣息使中年觀眾也接受流行。
.
再次回到巴黎已經到了10月底,巴黎地鐵站都換上了《臥虎藏龍》(2000)的海報。市政廳的廣場上立著一面電視牆,電視裡周潤發和章子怡在竹林中飛來飛去,看呆了過路的行人。我猜他們正在回憶自己的力學知識,琢磨著中國人怎麽會擺脫地心引力。這是《臥虎藏龍》的電影廣告,精明的法國片商將片名精簡為了「龍和虎」。我從初二開始看港台武打片,這些意境早在胡金銓的《空山靈雨》(1979)和《俠女》(1971)中有所見識,但神秘的東方色彩還是迷住了觀眾。因為美國還沒有上片,便有紐約的朋友來電話,讓我寄去盜版「龍和虎」。
.
幾天後在倫敦見到李安,全球的成功讓他疲憊不堪。大家在一家掛滿安迪.沃荷(Andy Warhol)作品的酒吧聊天,我懷疑空調都會把他吹倒。談到《臥虎藏龍》時他說了一句:不要想觀眾愛看什麽,要想他們沒看過什麽。我把這句話看做李安的生意經,並記在了心中。
.
楊德昌、王家衛、李安的電影正好代表了三種創作方向:楊德昌描繪生命經驗,王家衛制造時尚流行,李安生產大眾消費。而這三種不同的創作方向,顯現了華語電影在不同模式的生產中都蘊藏著巨大的創作能量,呈現了良好的電影生態和結構。今天我們已經無需再描述這三部電影所獲得的成功,在法國,《一一》的觀眾超過了三十萬人次,《花樣年華》超過了六十萬人次,而《臥虎藏龍》更高達一百八十萬人次。了解電影的人都應該知道,這基本上是一個奇蹟。而這個奇蹟使華語電影重新受到人們的關注。日漸低落的華語電影聲譽被他們挽回。我自己也在得益於他們三位開拓的局面,《站台》賣得不錯,也就是說會有觀眾緣。
.
然而我們會發現,這三位導演兩位來自台灣,一位來自香港。電影作為一種文化,廣闊的大陸似乎已經沉沒,而拯救華語電影的英雄卻都來自潮濕的小島。從90年代中期開始,我們的國產電影就失去了創作活力和國際市場信譽。那些國際大導演其實早在幾年前就幾乎沒有了國際發行,靠著媒體炒作裝點門面。而那些以為自己有觀眾的導演也只能操著京腔模仿阿Q。巨大的影像空白呈現在我們面前。我看?我們能看什麽?
.
我們看到楊德昌、王家衛、李安三個導演在開創華語電影的新世紀,而其中大陸導演的缺失似乎並未引起從業人員的不安。他們的這種「從容」,讓我確信一個新的時代必須馬上開始。
.
《南方周末》(2001年2月16日)
自己的力學 在 JC 財經觀點 Facebook 八卦
剛過完新年假期
收到了很多新書
其實很多都很適合在這段時間閱讀
到了農曆新年,吃完圍爐 過完元宵
好像才是我們一年真正的開始XD
總之,每天都值得我們做好準備
迎接任何生活中的意外與驚喜
像是《拿鐵因子》這本書
裡面提到一個問題就蠻值得大家思考
你有想過你賺的錢裡面
有多少是為了自己?投資自己,享受生活
很多人賺了很多錢,卻沒有為自己留下些什麼
是因為沒有想過”只有把自己放在第一,才能夠服務他人”這件事
這也是存錢、投資的重要性
找出拿鐵因子,分辨需要與必要
把存錢與投資變成一種習慣
買入資產,擁有掌控權,便能逐步實現財富目標
也唯有走過這段旅程的人
才懂得享受真正的富足人生
《自己的力學》這本書也讓我相當驚艷,收穫良多
作者洪瀞教授的背景,不論是外在或內在都超級優秀
但是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將力學結合人生
充實力、發現力、準備力、抗壓力、轉換力與影響力
彼此之間如何應用與連結
可以創造出怎樣超乎想像的影響
更是洪教授在現今台灣這塊土地上扮演的重要角色
《為什麼我們總是想得太多,卻做得太少》
討論了我們面對拖延、惰性與完美主義的Why, What and How
整本書基本上把人性的通病都挑出來給大家對號入座
針對這些病徵找到對應的處理辦法
不知道大家是否足夠了解自己?
可以用這本書來激勵自己在新的一年有所作為
《社畜的財務自由計畫》
其實我之前不知道"社畜"是什麼
後來才發現原來是上班族的自潮用語
書中的內容是作者操作短線投資的心法
將過去的紀錄進行分享
結合消息面與技術面
遵照設定的紀律進出市場
達成財務目標
作者在最後的衷心提醒蠻重要
也是在投資上跌倒過的人才能體會的事
認真對待你的投資,不滿倉,不超出自己的能力,不要被迫做出選擇
《決勝籌碼》這本書拿到一陣子了
之前看過簡體版,內容相當精實的書
除了許多理論建構的歷史描述
我自己看完最深刻的體悟是對於投資
每個人都一直在尋找最佳解
高知識份子對於完美的追求近乎瘋狂
但反觀大多數處於市場中的投資人
我們需要的是一套單純、可依循、能夠掌握的方法
並且堅持!
《摩根家族》則是撰寫這個在近百年扮演重大角色的金融財團
是如何在政經變局中主導資本市場
一步步建立起他的金融帝國
之前看了The Men Who Built America影片之後
就有找了相關的書來看 最喜歡看傳記類的書
這次又重看了一次還是覺得相當精采
最後跟大家分享樂金這兩天在博客來也有專屬折扣
除了原本的79折外,結帳點選單品折價券@GOLD20
每一本將會再折20元
活動期間不限使用次數,同商品於單筆訂單中限折抵一次
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
https://pse.is/3a8j49
自己的力學 在 生鮮時書 Youtube 的評價
#洪瀞 #自己的力學 #Podcast
「沒有特別規劃自己的人生,機會來就做到最好!」——洪瀞
22歲以非美國人身份獲得美國國家太空總署NASA獎學金、28歲獲紐約名校博士,這些在旁人眼裡的黃金稱號,洪瀞只輕描淡寫地說出:做好當下該做的,就變成現在的樣子了。
找到喜歡又做得好的事是最理想,但找到喜歡又不擅長的事可以花時間去鑽研,不自我設限
才能等到機會來臨。
【TIMECODE】
03:44 洪瀞過去在美國或台灣在做什麼研究?
04:49 目前正在做的研究?
07:14 在PTT爆紅後的改變?
09:37 洪瀞跨界進入科普大眾領域的過程轉變
10:46 對自己設定的目標有做什麼準備?
11:49 最近接觸了不同的宣傳活動在心境上做的轉變?
15:22 將力學與書籍結合的想法從何而來
18:05 現在成大土木系的學生最需要書中提及的何種力學?
24:08 出書後意料之外的收穫?
22:34 下一本書會以什麼樣的類型為走向
24:50 洪瀞教授的智囊團是怎麼建立的
27:40 在出書後想達成的3個目的是如何確立的?
29:41 洪瀞的終極目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購買《自己的力學:找到喜歡又做得好的事》
http://bit.ly/3bxeuna
▶來喔~訂閱生鮮時書 YouTube
https://bit.ly/31g4NTM
▶再,按讚生鮮時書的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newsvegs
▶想,聽Podcast的部分這裡請
Spotify : https://spoti.fi/3keI2Z3
Pressplay: https://bit.ly/2DHeket
Apple : https://apple.co/31pizna
SoundOn : https://bit.ly/3gLIyuz
▶合作,授權寄信寄這裡:infos@newsveg.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_PAL2oAUTo/hqdefault.jpg)
自己的力學 在 自己的力學:找到喜歡又做得好的事- 洪瀞|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的相關結果
《自己的力學》電子書- ☆「又帥又強!」「跪求出書!」「根本人生勝利組!」「有頭腦又有外表。」「當年的哥大周瑜民!」「我重新投胎考土木系還 ... ... <看更多>
自己的力學 在 自己的力學: 找到喜歡又做得好的事| 誠品線上 的相關結果
自己的力學 : 找到喜歡又做得好的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成功大學教授,將力學轉化為你的人生助力!☆人生七大力學快速學習法──.充實力:加速提升學習速度, ... ... <看更多>
自己的力學 在 自己的力學:找到喜歡又做得好的事 - 博客來 的相關結果
書名:自己的力學:找到喜歡又做得好的事,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1337357,頁數:224,出版社:圓神,作者:洪瀞,出版日期:2020/12/01,類別:心理勵志.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