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產業》機器人來了,勞工怎麼辦?
開發機器人是各國不斷投入努力的市場,它可以取代在高風險環境工作的勞工,還有無限的可能性,都將為我們的社會帶來福祉。
我最近在閱讀《未來產業》這本書,裡面提到了機器人產業為何可以持續蓬勃發展:
「受自動化衝擊和遭機器人取代的首批勞動力,多半從事危險性高、骯臟、枯燥、缺乏人際互動的工作,但如今機器人逐漸蠶食需要人際技巧的服務業工作。
在上一波全球化浪潮中,大部分的服務業工作都倖免於難,不至於流失,如今卻岌发可危。因為近年來不但機器人技術出現突破,資訊管理、電腦運算和高端工程技術也不斷進步,加速了機器人的發展。在過去,需要具備情境察覺、空間推理、靈巧敏捷,脈絡化理解,以及人為判斷能力的工作一向是人類的專利,如今也被機器人敲開大門。
這一切要拜兩項重要發展之賜:人類模擬信仰空間(beliefspace)的能力大有長進,以及機器人開始連上雲端。
信仰空間是一種數學架構,讓我們能透過統計方式模擬特定環境,並推估出概率性的結果。基本上,也就是運用演算法來解讀新環境或雜亂脈絡。機器人懂得模擬信仰空間之後,情境察覺能力也隨之大增,因此得以突破難關,做到以往力有未逮之事,例如抓取物體。不久之前,對機器人而言,充分計算信仰空間仍然是過度複雜的工作,由於可供分析的機器人經驗非常有限,更增加了這件事的困難度。但由於數據分析技術的躍進(我們將在第五章中說明),加上機器人的經驗數據呈指數增長,今日程式設計師開發的機器人已經能和環境聰明互動。
最近機器人數據之所以呈指數增長,主要歸功於雲端機器人的發展,「雲端機器人」這個名詞最初乃是由谷歌研發大將科夫納(James Kuffner)於2010年提出。機器人連結上雲端後,便能接觸龐大數據,分享彼此的經驗,提升對自身信仰空間的理解。在連上雲端之前,機器人只能接觸到極有限的資料,如果不是自身累積的經驗,便只能參考其他少數機器人的經驗。
每個機器人都是獨立的電子機具,能力受限於其內部安裝的軟硬體。但是一旦透過網路相連,並固定連結上雲端,機器人就能融合其他機器人的經驗,加快「學習」的腳步。不妨想像一下,假如我們突然有辦法直接連結到地球上每個人的經驗和知識——假如我們做任何決策之前,除了根據自己有限的知識和經驗,也能參考其他數十億人的知識和經驗的話——人類文化將出現何等的量子躍變。拜大數據之賜,機器人的認知發展將出現這樣的量子躍變。」(亞歷克·羅斯,《未來產業》,機器人來了)
但如果未來「雇用」機器人的公司越來越多,國家和社會卻沒能將原本的勞動力導向就業機會持續增長的領域,這樣註定對我們的社會造成嚴重衝擊。
除了投資於機器人等成長領域,同時也必須確保失業的人能勉強撐下去,讓他們有時間投入新的產業或職位,並創造新的工作機會。
雖然在機器人身上投下資本支出,卻不意味著就能因此擺脫掉使用人力必須付出的營運費用。
為了讓現有人力在未來經濟中仍保有競爭力,必須把持續投入的人員培訓費用納入成本考量。
我們的社會究竟有沒有競爭力,能不能穩定發展,我們的調整適應能力將扮演關鍵角色。面對新科技,最大的贏家將不是加倍複製過去,而是能成功引導人民轉向成長產業的社會和企業。
#未來產業 #機器人
#阿輝的讀書筆記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99的網紅耳朵書籤 Earduo Podcas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天討論美國2020總統大選討論度漸高的話題:全民基本收入 【 掌握最新消息 】 IG:https://www.instagram.com/earduo.podcast/ 臉書:http://bit.ly/2BVu5KF 【 收聽Podcast 】 Spotify:https://ope...
自動化衝擊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英國金融時報》好文選讀
「西方政客們忽視了什麼?」
〜〜庫柏:大多數政客們喋喋不休地談論著身份認同,卻忽視了自動化、氣候變遷以及醫學領域即將到來的革命。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 西蒙•庫柏
今秋的美國電視新聞中,大火和颶風取代了恐怖主義、甚至大規模槍擊事件,成為了黃金時段內容。氣候變遷導致自然災害更加頻繁,更多的美國人如今生活於危險地區。但與此同時,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正在Twitter上就他與一名士兵遺孀的通話內容為自己辯護。目前而言,說川普危險,不是因為他說了什麼(鬼話連篇)或做了什麼(幾乎毫無作為),而在於他忽視了哪些問題。
他並不是個例:許多西方國家的政治都已變為無意義的活動,不幹什麼正事。大多數政客喋喋不休地談論著身份,卻忽視了自動化、氣候變遷以及醫學領域即將到來的革命。他們喜歡大談上世紀50年代,而非21世紀20年代。這部分是因為他們希望分散選民對現實問題的注意力,還有部分原因是如今的政客多出身律師、藝人和記者,對科技的瞭解還不如14歲青少年的平均水準。(川普2007年在宣誓過的證詞中說自己沒有電腦;秘書幫他發電子郵件。)但新的力量已經在改變政治。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否認氣候變遷聲音最大的美國,似乎正在成為第一個受到氣候變遷衝擊的西方國家。每一場新的自然災害都將引發政治爭論,即華盛頓是否應該救助受災地區。邁阿密、紐奧爾良等高危城市將逐漸失去吸引力,因為這些風險正大到無法上保險。如果你現在到邁阿密海灘買一套公寓,你能保證它在30年後完好無損嗎?2047年誰將願意接你的盤?邁阿密可能會像底特律一樣衰落。
隨著科技企業取代大型石油公司成為國內主要遊說力量,美國否認氣候變遷的聲音可能也會偃旗息鼓。今年上半年,亞馬遜(Amazon)在遊說方面的支出超過了埃克森(Exxon)和沃爾瑪(Walmart)。如今因假新聞問題遭受打擊的Facebook,也將通過遊說恢復原先的地位。與此同時,至少未來若干年,歐洲北部將獲益於其傳統的獨特賣點:溫和多雨的氣候。該地區面臨的問題將是,無數非洲人將想方設法移居過去。
從樂觀方面看,許多非洲人將很快——有史以來第一次——獲得能源(多虧太陽能電池板)和醫療護理(因為各種應用可以監測從血壓到血糖水準的所有健康指標,並馬上開出治療處方)。但聯合國大學(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表示,隨著非洲變得越來越炎熱、越來越乾旱且人口過多,那裡的人們將很難養活自己。因此,他們將向北遷徙(數量比北遷的敘利亞人多得多),成為歐洲民粹主義者眼中的“新妖魔”。巡邏機器人(可能具備攻擊能力)將負責保衛“歐洲堡壘”(Fortress Europe)。
在世界各地,自動化都將繼續蠶食低技能工作機會。這將讓人們的怒氣有增無減。牛津大學(Oxford)馬丁學院(Martin School)的卡爾•貝內迪克特•弗雷(Carl Benedikt Frey)回憶起工人在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砸毀機器的情形,稱:“去年發生了一場針對機器的暴動,那就是美國總統大選。”被自動化衝擊的美國工人壓倒性地投票支持川普,即便川普未談起過機器人。
很快,自動駕駛汽車將讓勞動階層男性失去駕駛員工作。他們可以找到服務富人的新工作,如清潔工(一種居然很難被自動化替代的職業)、護理人員或瑜伽老師。年輕男士將形成關於男性身份的新概念,並接納這種傳統上由女性承擔的工作。但年齡較大的勞動階層男士很可能將大力支持像川普這樣的政客。
最令人渴望的好處——壽命增長——的分配將會變得更加不公平。繼上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範圍肥胖人數激增之後,貧窮西方人的壽命也將繼續停滯不前或縮短。許多較窮的民眾將工作到70多歲,然後去世,無法享受如今常見的退休時光。與此同時,從21世紀20年代開始,隨著富人開始購買精准醫療,他們的壽命將變得更長。科技思想家維維克•瓦德瓦(Vivek Wadhwa)預測,他們將修復自己的DNA缺陷和編輯自己的胚胎。(不久前我在馬來西亞舉辦的國庫控股大趨勢論壇(Khazanah Megatrends Forum)上聽過他和弗雷的演講,這是個很棒的活動。)即便政府希望彌合這種不平等,他們也無法做到,因為對跨國公司而言,納稅已經幾近變成全靠自覺。
受自動化衝擊最大的國家可能是中國(儘管德國也可能受到重創,尤其是如果德國汽車製造商未能實現轉型的話)。瓦德瓦表示,中國在沒有環境法規的情況下剝削廉價工廠勞動力的模式已經走到盡頭。“我認為我們不需要中國機器人。”即便中國經濟保持增長,低技能男性將找不到有吸引力的職業,他們甚至沒有機會選舉出一個川普那樣的“體制碾壓者”(雖然僅僅是徒有其表的體制碾壓者)。最有可能的結果是:中國政府加入民粹主義大潮,高舉咄咄逼人的民族主義。
陷入困境的政府還將加大監控民眾的力度。現在,他們只是知道你說了什麼。10年後,你的各種設備會讓他們得以在你行動之前知道你下一步要幹什麼。衛星已然開始監測埃及的麥田,以便預測收成,而收成好壞預示著爆發社會衝突可能性的大小。與此同時,西方政客可能將繼續沉迷於話題性身份問題。我預測21世紀20年代的熱門話題是:圍繞虛擬實境性愛的道德恐慌。
更多內容請上連結點閱,網址: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75031?page=1
畫面來源:AP (英國首相梅伊正為脫歐談判與保守黨倒戈而奮戰)
自動化衝擊 在 陶傑 Facebook 八卦
西方的工業革命,到今日可分為三期。第一期工業革命是 18 世紀末,消耗煤礦;第二期工業革命由 1870 年開始,用電則耗費石油。第三期工業革命由 1970 年代開始,不需耗費地球化石燃料資源,但不斷更換的蘋果智能手機和電腦,製造大量電子工業垃圾。
20 年來,西方第三期工業革命已經完成,而且正在深化,引起巨大的爭論。例如高科技的發展,自動化和人工智能,取代了雙手的勞工,是美國失業主要原因。
科技與收入不平等的爭論在數年前已展開戰幕,The Second Machine Age 作者提出,科技是近年經濟不平等的主因。他們表示,電腦與網絡發展以指數式增長,促進 GDP 持續增長,但「餅大了」,卻不是每個人都同等受惠。一方面頂尖人才和公司的能力得以倍大;但另一方面,有人則因自動化等技術失去優等的工作機會,即使科技整體還是帶來更多工作。
他們預料下一波的自動化將衝擊中產階層,如銀行出納員、保險從業員、借貸經理等等,只要工作是跟從指示及不用作太多決策,都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
詳細全文:
https://goo.gl/JhqKev
延伸專題:
【Chester Ho:人工智能持續突破,但為何要恐懼?】
https://goo.gl/Ho5FK9
【搶人類飯碗?那機械人請交稅】
https://goo.gl/OMw2bo
【加拿大全民派錢 迎自動化衝擊】
https://goo.gl/HYVVqQ
==========================
【 CUP 媒體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的日誌。
自動化衝擊 在 耳朵書籤 Earduo Podcast Youtube 的評價
今天討論美國2020總統大選討論度漸高的話題:全民基本收入
【 掌握最新消息 】
IG:https://www.instagram.com/earduo.podcast/
臉書:http://bit.ly/2BVu5KF
【 收聽Podcast 】
Spotify:https://open.spotify.com/show/08Tpzmrszi8XUfbGUMONuq
Apple Podcat:
https://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耳朵書籤/id1480630599
Soundclound:https://soundcloud.com/earduo-566291432
【 其他高分書籍 】
荒誕醫學史 Quackery:古代有過哪些奇葩治療?http://bit.ly/2JFJLWG
信任革命 Who can you trust:這個時代的信任變遷 http://bit.ly/2q3F7e1
惡魔的背影 I'll be gone in the dark:42年的懸案如何破解?http://bit.ly/2N0kLeF
參考資料:
1. The War on Normal People: The Truth About America's Disappearing Jobs and Why Universal Basic Income Is Our Future
2. 寫給每個人的基本收入讀本,作者Guy Standing,臉譜出版社
3. UBI Taiwan 的UBI政策提案
臉書搜尋:耳朵書籤
#全民基本收入
#UBI
#自動化衝擊
#AndrewYang
自動化衝擊 在 自動化機器人、AI應用廣衝擊職場人力20180718公視中晝新聞 的八卦
自動化 機器人、AI應用廣 衝擊 職場人力20180718公視中晝新聞. 346 views · 5 years ago ...more. 公視新聞網. 264K. Subscribe. 264K subscribers. ... <看更多>
自動化衝擊 在 供應鏈.人力短缺衝擊陸建自動化「關燈工廠」 - YouTube 的八卦
中國#人力短缺# 自動化 #關燈工廠○TVBS新聞直播搬新家囉! ... 人力短缺 衝擊 陸建 自動化 「關燈工廠」|FOCUS午間新聞20211228. ... <看更多>
自動化衝擊 在 疫情、人力短缺衝擊產業自動化、機器人需求增加|#鏡新聞 的八卦
在新冠肺炎疫情 衝擊 下,加上人口結構變化,讓人力短缺的問題漸漸浮現,因此工廠生產線,使用機械手臂的需求明顯增加,同樣面臨請不到人的服務業,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