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評論】《#她們》(Little Women)
#以下有雷斟酌閱讀 #今年第一部二刷的電影
葛瑞塔潔薇揮別《淑女鳥》的初試啼聲後,獨立執導的第二部劇情長片的《她們》更顯自信,全片散發著迷人、雋永的古典魅力,葛瑞塔潔薇精雕細琢、巧奪天工的將馬區家四姊妹的成長歷程,裝訂成一本乘載著回憶的手工精裝書,精致、細微地幽幽道出愛情、家庭、女性、抱負、婚姻等等面向,雖然極富沈甸的厚重之感,卻溫暖地包裹人心。
葛瑞塔潔薇最大膽同時也是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剪接」。對比 94 年的版本,葛瑞塔潔薇捨棄了常見的線性敘事,以自由度極高的非線性敘事,將今日與往昔七年時光的差距重新拼貼組合,靈動地交錯對比,揮灑出前後對照的「雙時空」,此作法使得《她們》極具創造性,對比舊版的平鋪直敘,葛瑞塔潔薇在此注入一股鮮活的生命力,情緒更為飽滿,深富渲染性。
在今昔交錯的「雙時空」敘事下,葛瑞塔潔薇刻意將攝影機運動方向左右變換,精準地以好幾組工整的對稱剪輯,不斷明示這群小婦人遭遇的困境與心境,映襯出苦澀與美好。諸如喬初回老家,獨自在街上行走的沈重感(行李掛身的包袱),下一顆鏡頭馬上切換四姐妹在街上的歡笑,並呈現輕盈感;喬與病重的貝絲在海灘上談心,對比的是四姐妹與四公子的戲水;劇場俱樂部的嬉鬧收到羅禮的鑰匙,換來的是人去樓空獨自打開信箱的蒼涼。
更值得一提的是「生與死」的對比,貝絲兩次重病的結果,都是以喬熟睡時的臉龐特寫開展,喬夢醒、下樓,這兩場戲幾乎是同樣的分鏡與鏡位,不同的是喬的腳步從倉促化為沈穩,可看做角色成長的轉變,更能讀出貝絲生與死的結果,葛瑞塔潔薇細膩地呈現死亡降臨時的感受,蘿拉鄧恩飾演的母親一轉身,身後的貝絲已然缺席。
除此之外,葛瑞塔潔薇也對比了四姐妹在「選擇」後的生活樣貌,喬選擇獨自在紐約教書、梅格選擇與老師結婚後的貧窮、艾美選擇前往歐洲修習藝術活躍社交圈、貝絲因良善選擇照顧弱勢染上猩紅熱而後身體每況愈下,四姐妹都在自身特質的選擇下走向彼端的未來,沒有對錯,只有選擇,葛瑞塔潔薇做的只是交互剪輯,將「選擇」與「結果」的概念強而有力地具象化。
這些對比,都是葛瑞塔潔薇身為導演,更擅於利用影像說故事的醒覺,不過此等剪接方式,在一開始觀眾尚未入戲的狀況下,或許會將距離拉遠,使得需要耗費心神解讀時序,但葛瑞塔潔薇這次的大破大立,仍舊值得肯定。
除了剪接,葛瑞塔潔薇同樣懂得利用「色調」做出對比,七年後的現在是冷冽、灰色調,七年前則是溫順、暖色調,拆開檢視,葛瑞塔潔薇刻意為之的結果,便緩緩述說了韶光荏苒,成長的苦澀滋味,此種滋味,更是本片藏在女性主義大旗下的另一道鮮明主題,而喬的這句獨白:「我想念過往的一切。」,舉重若輕地點題,餘韻繚繞。
縱看《淑女鳥》和《她們》,即使年代不同,但主題核心都不脫青春少女的成長紀事。電影藝術往往是真實經驗的再造與複製,導出《淑女鳥》的半自傳作品後,不難發現葛瑞塔潔薇將自我投射進《她們》,不管是 19 世紀還是 21 世紀,加州、麻州還是紐約州,葛瑞塔潔薇都透過手中的筆,肩上的鏡頭,超越時空,直指當代,雜揉了女性的理性與感性、迷惘且自信、柔軟而堅毅的百種姿態。
這群小婦人也同樣活在潔薇編劇的《紐約哈哈哈》、《紐約新鮮人》中,宏觀地提煉出女性的真實樣貌。這正是幾百年來人們的共同經驗,葛瑞塔潔薇的《她們》也映照出處於成長階段與成熟時期的眾生相,極富普世性。
此外,葛瑞塔潔薇也透過蘿拉鄧恩與黑人女性的對話,進一步點出南北戰爭對美國感到羞恥的自省,外表是男性的戰爭,內在卻由女性承接,進一步寫出男女於戰爭中的位置,畫龍點睛般的論述,這是 94 年版本未見的。葛瑞塔潔薇也懂得嘲諷與幽默,在創作者與評論者間做出詼諧的互動關係(喬與教授的爭執),似乎大聲疾呼地「警告」這些自以為是的書(影)評人,更拿勃朗特三姐妹下手(知名英國文學三姐妹),這些都是葛瑞塔潔薇在沈重之餘的輕鬆之筆。
最後,當 94 年版和原著小說的結尾都是喬與教授結婚,在傘下相擁、熱吻的互訂終生作為圓滿結局,葛瑞塔潔薇的《她們》顯然不同意此走向,特地將這段結局做出巧妙改編,以虛構小說(Fiction)的意象與現實做出區隔,標新立異地讓喬在書中互許終身,自己則持續於現實生活獨走,此更動既滿足了書迷,同時充滿喬的人設風骨,更以原著作著露易莎・梅・奧爾科特終生未婚呼應喬的狀態。
而喬重返出版社,與主編攻防,這時的喬已無生澀與稚嫩,游刃有餘的在出版社將馬區家的故事完整收束,而片頭男性的權力支配,片尾女性的拍板叫陣,遙相呼應男女地位從絕對的「上與下」逐漸轉換成「平等周旋」,此時此刻的喬,在生命的積累中,已然長成屬於她的特有樣貌。
不管喬是否為了銷量同意主編將結尾修改成符合時代的「完美結局」(結婚),喬都已做出溫柔的妥協,當時喬在貝絲死亡後感受「渴望被愛」的那份「寂寞」,正是影片最後的反思,葛瑞塔潔薇並非一味執拗地否定「婚姻」(也利用姑姑、梅格的價值觀平衡了喬),經歷過「寂寞」、「被愛」、「愛人」的洗滌,反而能精確地知道箇中差異(正如同媽媽問喬是否愛羅禮),並做出選擇。可以想見喬的未來,對於愛情有了主見,不再只是附屬男性或隨波逐流於時代底下。
對於葛瑞塔潔薇而言,或許生活並非永遠只有愛情與婚姻、家庭和孩子,葛瑞塔潔薇橫跨幾世紀譜寫出心中的小婦人,不卑不亢地告訴女性能害怕、能退縮,但也請保持果敢與溫柔,抓住榮光與財富,無論童年或成年,不斷與自我對話、她人共處,希冀最終能走出一條屬於「她們」的康莊大道。
‼️感謝『Sony Pictures 索尼影業』試片邀約,今天正式上映。
#過年檔期首推她們
「自傳結尾感謝」的推薦目錄:
- 關於自傳結尾感謝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 關於自傳結尾感謝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 關於自傳結尾感謝 在 おしゃれキリ教室 Facebook
- 關於自傳結尾感謝 在 [心得] 履歷、自傳撰寫小提示- 看板Salar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自傳結尾感謝 在 自傳結尾感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自傳結尾感謝 在 自傳結尾感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自傳結尾感謝 在 文章結尾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評價
- 關於自傳結尾感謝 在 文章結尾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評價
- 關於自傳結尾感謝 在 [履歷] 不新鮮的求職自傳求批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自傳結尾感謝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八卦
【#地下評論】《#她們》(Little Women)
#以下有雷斟酌閱讀 #今年第一部二刷的電影
葛瑞塔潔薇揮別《淑女鳥》的初試啼聲後,獨立執導的第二部劇情長片的《她們》更顯自信,全片散發著迷人、雋永的古典魅力,葛瑞塔潔薇精雕細琢、巧奪天工的將馬區家四姊妹的成長歷程,裝訂成一本乘載著回憶的手工精裝書,精致、細微地幽幽道出愛情、家庭、女性、抱負、婚姻等等面向,雖然極富沈甸的厚重之感,卻溫暖地包裹人心。
葛瑞塔潔薇最大膽同時也是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剪接」。對比 94 年的版本,葛瑞塔潔薇捨棄了常見的線性敘事,以自由度極高的非線性敘事,將今日與往昔七年時光的差距重新拼貼組合,靈動地交錯對比,揮灑出前後對照的「雙時空」,此作法使得《她們》極具創造性,對比舊版的平鋪直敘,葛瑞塔潔薇在此注入一股鮮活的生命力,情緒更為飽滿,深富渲染性。
在今昔交錯的「雙時空」敘事下,葛瑞塔潔薇刻意將攝影機運動方向左右變換,精準地以好幾組工整的對稱剪輯,不斷明示這群小婦人遭遇的困境與心境,映襯出苦澀與美好。諸如喬初回老家,獨自在街上行走的沈重感(行李掛身的包袱),下一顆鏡頭馬上切換四姐妹在街上的歡笑,並呈現輕盈感;喬與病重的貝絲在海灘上談心,對比的是四姐妹與四公子的戲水;劇場俱樂部的嬉鬧收到羅禮的鑰匙,換來的是人去樓空獨自打開信箱的蒼涼。
更值得一提的是「生與死」的對比,貝絲兩次重病的結果,都是以喬熟睡時的臉龐特寫開展,喬夢醒、下樓,這兩場戲幾乎是同樣的分鏡與鏡位,不同的是喬的腳步從倉促化為沈穩,可看做角色成長的轉變,更能讀出貝絲生與死的結果,葛瑞塔潔薇細膩地呈現死亡降臨時的感受,蘿拉鄧恩飾演的母親一轉身,身後的貝絲已然缺席。
除此之外,葛瑞塔潔薇也對比了四姐妹在「選擇」後的生活樣貌,喬選擇獨自在紐約教書、梅格選擇與老師結婚後的貧窮、艾美選擇前往歐洲修習藝術活躍社交圈、貝絲因良善選擇照顧弱勢染上猩紅熱而後身體每況愈下,四姐妹都在自身特質的選擇下走向彼端的未來,沒有對錯,只有選擇,葛瑞塔潔薇做的只是交互剪輯,將「選擇」與「結果」的概念強而有力地具象化。
這些對比,都是葛瑞塔潔薇身為導演,更擅於利用影像說故事的醒覺,不過此等剪接方式,在一開始觀眾尚未入戲的狀況下,或許會將距離拉遠,使得需要耗費心神解讀時序,但葛瑞塔潔薇這次的大破大立,仍舊值得肯定。
除了剪接,葛瑞塔潔薇同樣懂得利用「色調」做出對比,七年後的現在是冷冽、灰色調,七年前則是溫順、暖色調,拆開檢視,葛瑞塔潔薇刻意為之的結果,便緩緩述說了韶光荏苒,成長的苦澀滋味,此種滋味,更是本片藏在女性主義大旗下的另一道鮮明主題,而喬的這句獨白:「我想念過往的一切。」,舉重若輕地點題,餘韻繚繞。
縱看《淑女鳥》和《她們》,即使年代不同,但主題核心都不脫青春少女的成長紀事。電影藝術往往是真實經驗的再造與複製,導出《淑女鳥》的半自傳作品後,不難發現葛瑞塔潔薇將自我投射進《她們》,不管是 19 世紀還是 21 世紀,加州、麻州還是紐約州,葛瑞塔潔薇都透過手中的筆,肩上的鏡頭,超越時空,直指當代,雜揉了女性的理性與感性、迷惘且自信、柔軟而堅毅的百種姿態。
這群小婦人也同樣活在潔薇編劇的《紐約哈哈哈》、《紐約新鮮人》中,宏觀地提煉出女性的真實樣貌。這正是幾百年來人們的共同經驗,葛瑞塔潔薇的《她們》也映照出處於成長階段與成熟時期的眾生相,極富普世性。
此外,葛瑞塔潔薇也透過蘿拉鄧恩與黑人女性的對話,進一步點出南北戰爭對美國感到羞恥的自省,外表是男性的戰爭,內在卻由女性承接,進一步寫出男女於戰爭中的位置,畫龍點睛般的論述,這是 94 年版本未見的。葛瑞塔潔薇也懂得嘲諷與幽默,在創作者與評論者間做出詼諧的互動關係(喬與教授的爭執),似乎大聲疾呼地「警告」這些自以為是的書(影)評人,更拿勃朗特三姐妹下手(知名英國文學三姐妹),這些都是葛瑞塔潔薇在沈重之餘的輕鬆之筆。
最後,當 94 年版和原著小說的結尾都是喬與教授結婚,在傘下相擁、熱吻的互訂終生作為圓滿結局,葛瑞塔潔薇的《她們》顯然不同意此走向,特地將這段結局做出巧妙改編,以虛構小說(Fiction)的意象與現實做出區隔,標新立異地讓喬在書中互許終身,自己則持續於現實生活獨走,此更動既滿足了書迷,同時充滿喬的人設風骨,更以原著作著露易莎・梅・奧爾科特終生未婚呼應喬的狀態。
而喬重返出版社,與主編攻防,這時的喬已無生澀與稚嫩,游刃有餘的在出版社將馬區家的故事完整收束,而片頭男性的權力支配,片尾女性的拍板叫陣,遙相呼應男女地位從絕對的「上與下」逐漸轉換成「平等周旋」,此時此刻的喬,在生命的積累中,已然長成屬於她的特有樣貌。
不管喬是否為了銷量同意主編將結尾修改成符合時代的「完美結局」(結婚),喬都已做出溫柔的妥協,當時喬在貝絲死亡後感受「渴望被愛」的那份「寂寞」,正是影片最後的反思,葛瑞塔潔薇並非一味執拗地否定「婚姻」(也利用姑姑、梅格的價值觀平衡了喬),經歷過「寂寞」、「被愛」、「愛人」的洗滌,反而能精確地知道箇中差異(正如同媽媽問喬是否愛羅禮),並做出選擇。可以想見喬的未來,對於愛情有了主見,不再只是附屬男性或隨波逐流於時代底下。
對於葛瑞塔潔薇而言,或許生活並非永遠只有愛情與婚姻、家庭和孩子,葛瑞塔潔薇橫跨幾世紀譜寫出心中的小婦人,不卑不亢地告訴女性能害怕、能退縮,但也請保持果敢與溫柔,抓住榮光與財富,無論童年或成年,不斷與自我對話、她人共處,希冀最終能走出一條屬於「她們」的康莊大道。
‼️感謝『Sony Pictures 索尼影業』試片邀約,今天正式上映。
#過年檔期首推她們
自傳結尾感謝 在 おしゃれキリ教室 Facebook 八卦
【人生是一場冒險:我的2019年】
前言:
12月31日人人都會寫一年記錄,我當然提早寫飲頭啖湯啦(吓?)
2017年我第一本書出版的時候任教於慈幼的小學同學劉Sir邀請我去學校做一場講座,題目就是「人生是一場冒險」。
內容:
我絕對不是一個很勤力的人,要做學術研究比我強的人俯拾皆是。
但是突如其來的熱情卻往往讓我有股傻勁去挑戰,所以我的人生每一刻都有各種奇怪的事情等着我去發掘去探險。當中有成功有失敗,而且失敗的比數總是不低。
2019年的第一個月我就在東京有一個星期每天跟着香港歷史博物館館長去不同的美術館博物館科學館做訪問交流。想當年大學畢業我考古物古蹟辦事處名落孫山, 但這次經驗對於我以後參觀博物館、了解博物館管理有很大的幫助。
2018年的12月跟隨着以丁新豹教授為首、幾位德高望重的專業人士以及歷史愛好者去京都奈良的旅程讓我開始對 ①香港歷史和日本歷史的交接點尤其英殖香港以及明治日本、以及 ② 日本佛教特別是大日如來產生興趣。
由於這兩個新的興趣春天的時候跑了幾次關西,終於叫做搞清楚2018年參加的侯清儀老師的講座有關大阪造幣廠以及香港早年製造貨幣兩者的關係、又在京都大覺寺欣賞日本第一個人工湖及貞觀年間的寺廟建築的時候認識了兩對很有趣的夫婦。
2019年的上半年,我關心的是日本佛教入門的書籍,同時也看了幾本日本美術入門不過差不多全軍覆沒。大覺寺認識的夫婦後來在夏天的時候再次見面,並且意外地和真田家家臣的後人扯上了關係來了一「真田家之旅」。
2019年3月的時候我出版了第二本書籍,內容圍繞一個人去日本旅行。作為一個獨行俠我早就習慣了一個人出發,因為人生的旅程就算有父母伴侶兒女,真正能夠和你由頭走到尾的從來都是你自己一個人。
出版這本書的時候剛剛好我的第一篇個人專訪出街了,這本雜誌名叫HONGKONGLEI,是一本在香港出版給日本人看的免費刊物。
因為這篇專訪,居住在香港一直非常關心福島復興的福島縣人會會長找到了我,一直以來希望能夠幫福島做一點事情的我很快和他見面並且去了食品節福島食品攤位去打氣。
平常不是有太多機會有贊助去日本採訪的我三月在某間公司推薦下到了熊本八代業務旅程。接待單位有一位廣西的女孩子和我一見如故,後來的半年裏我們分別在香港見過兩次、熊本再見過一次。最後一次的熊本旅行認識到她以前的老師,讓我初次接觸到「和平學」這一門學問,對理解香港當時情況有莫大啟發作用。
年中的時候一如以往我又去了倫敦短住一段時間,並且開始明查暗訪找尋我父母以前認識日藉夫婦的足跡。
在倫敦的期間我鼓起了最大的勇氣聯絡上我非常欣賞的夏目漱石研究學者,最初被拒絕但最後以誠意及以往我寫下的文章打動了他終於參觀到倫敦的夏目漱石紀念館。
教授是一位真正的人生冒險家,他的人生早就寫成自傳出版成書。這位當年並不富有用盡方法都要去倫敦生活最後選擇離開日本住在英國的日本青年,自然是一位很有趣又有個人想法的人。對於時間的運用以及終生的目標這兩個課題它有很獨特的見解,而且完全不符合世俗禮節。
透過教授我首次知道原來夏目漱石曾經在1900年到過英國殖民地香港。這和我年初的興趣不謀而合,於是我就從那一刻起關心起他的旅程,為了追隨他的足跡我又飛到了東京再去了熊本拜訪夏目漱石以前居住過的家。
大學研究院的同學想找人幫忙翻譯廣島原爆倖存者留下來的文章,我自告奮勇去做義工。因為這個機會認識到住在小金井的一位女士。
本來幫父母找尋30年前的舊朋友這件事一直處於膠着狀態,卻因為這位女士得到突破性的發展:這位女士找到該對夫婦公司的聯絡電郵。我順利聯絡他們可是原來丈夫已經過身。八月尾的時候跟這對夫婦的下一代見面,夫婦女兒和我在小學的時候曾經有過一面之緣並且拍過照片。我們都唏噓不已。
失散了30年的兩個家庭就這樣重新連結起來,我覺得這近乎是神蹟。
話說今年7月21日書展有些平常在粉絲專頁都會談天的網友們讀者們親自過來打招呼,我好感動。在這個出書等同自殺行為的21世紀香港社會,你們的幾十元絕對可以幫助出版社渡過難關、以及讓我這個長舌婦有藉口繼續長氣下去。就是出版社的連儂牆引起了某些綠色物體的注意,這一點是甚為氣憤的。
等到夏天結尾的9月初我決定再次踏足東北,買機票訂酒店集中去山形以及福島親自找尋合適的主題去推廣給香港的各位。山形方面我主動聯絡當地有心推廣旅遊的居民、福島縣人會會長則發揮了人際網得到當地觀光課職員的幫助帶路及說明。
雖然人微言輕沒有幾十萬粉絲但看到的總有幾千人吧?能夠有多點人去支持這兩個我最喜歡的東北地區我自己會欣慰。
另外在倫敦開始的夏目漱石與香港研究亦在福島縣人會會長文獻提供、以及多位居住在香港的歷史愛好者各施各法下有我超乎想像的進展,這是我始料不及的。
以往我們喜歡說日本和中國的古代有很多淵源,以後可以理直氣壯地說就算是英國殖民地香港都和日本的近代發展有緣份我覺得是很美好的事情。
暑去寒來春復秋,成年之後的日子過得特別快。寫着寫着終於來到2019年的12月。
斷斷續續去學習穿和服也有一段日子,心中燃燒起了一個會被當成瘋子的念頭:帶着和服去旅行。每天早上起床化妝做頭髮穿和服,行程要盤算自己的體力是否能夠支持、還有總共20公斤的行李⋯⋯
這一年來我的收入最少減了一半以上,一來是自己出門多、二來是社會運動總有一些影響。面對這個情況我更加貫徹了山下英子斷捨離的觀念—化妝品衣服等等比以前更加克制、至於美容院髮型屋這些就向來都不去。
當我知道我的目標是留錢買機票酒店,我不介意用Daiso的化妝品300円的眼影還有二手的衣服。我非常清楚對我來說去日本的意義是去我想去的歷史文化旅行、支持東北、不是去大吃大喝的。
在香港的日子我改變了飲食習慣不外出吃飯盡量自己做飯,但對於食材我堅決不使用中國出品,連衛生紙都買台灣製品。美圖秀秀刪除了,大家樂美心東海堂永不錄用。
學生方面我的臭脾氣表現在挑剔方面,可以不教的都沒教。現在還留在身邊的與其說對待他們是學生不如說是朋友。
我很清楚這些朋友為什麼要學日文,也清楚他們的優點缺點。大部份時間我還以為自己成為了他們的人生導師長氣又囉嗦,但看到他們每天的進步我可能比他們更加興奮。
有朋友好奇我是不是真的那麼喜歡織田信長所以要去名古屋?當然不是!如果我那麼喜歡日本戰國歷史就不會經常寫錯被人攻擊啦!
其實是兩年前我在名古屋大須觀音求神拜佛一定要醫好我一位好朋友的病,因為靈驗了所以我去還神。當年求神拜佛支持我吃了這個下午茶,所以今次還神之後我再去吃同一個下午茶。
因此我選了這幅圖片作為2019年的紀念,其實在你們給我按讚的期間我已經把頭髮染黑了。
2019年是黑頭髮的Kiri,不知道還是不是老師。
結語:
回顧這一年,我的成長比以往10年加起上來的都要多。那些今年提攜過我幫助過我在痛苦的時候曾經伸出援手的每一位,我衷心感謝你們。
香港這個扭曲畸形的社會善良的人未必會有好報,但是對於他們我一定會感恩圖報。
*提醒各位寫2019年記錄的時候千萬不要提夢中的事情,夢境不是拿來放上Facebook宣傳的。
🛫Kiri出沒注意🛬
https://www.instagram.com/kirita/
https://www.instagram.com/lomore_kiri/
https://mobile.twitter.com/wongkiri
https://www.kiri-san.com
支持作者筆耕請買書!各大書局及博客來有售:
《Kiri的東瀛文化觀察手帳》(2017)
《日本一人旅》(2019)
自傳結尾感謝 在 自傳結尾感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八卦
日文感謝信範例- 日本打工度假最佳解答-202009062020年9月6日· 為... 求職信主旨中文求職信標題求職信自傳自薦信格式英文英文老師求職信求職 ...中文信件結尾- 自助 ... ... <看更多>
自傳結尾感謝 在 自傳結尾感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八卦
日文感謝信範例- 日本打工度假最佳解答-202009062020年9月6日· 為... 求職信主旨中文求職信標題求職信自傳自薦信格式英文英文老師求職信求職 ...中文信件結尾- 自助 ... ... <看更多>
自傳結尾感謝 在 [心得] 履歷、自傳撰寫小提示- 看板Salar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小妹找工作以來都還算順利,也曾通過圓神出版社第一關審核進入面試階段,
不過當時小妹真的還太菜,所以未能獲選進入圓神(哭)
現在我依舊進入了很棒的公司,擁有超棒的薪水、老闆跟夥伴。
會想分享這篇文章,是因為所有的面試官都有特別針對我的履歷及自傳讚賞一番,
像圓神的企劃主管與我現在的老闆都有特別提到:
「從你的自傳看來,文字能力非常優良,而且邏輯清晰。」
我想他們會特別提到這點,就代表這點對他們來說是吸睛的,
當然版上神人雲集,對神人來說我這篇文可能根本垃圾哈哈
不過我相信還是有許多人還是感到相當困擾的,起碼我有接到幾封詢問信,
所以小妹希望在此分享一些我自己寫履歷的小撇步,希望能幫助到一些人XD
一、撰寫方向
1.履歷≠自傳
我當時投了圓神的職缺,被「問補自傳」,才赫然發現這是兩樣相當不同的東西,
履歷,指的是你的學歷經歷;自傳,指的是你對自己的陳述。
2.撰寫前準備
.了解自己即將投履歷的產業、公司、職缺,並思考他們「憑什麼需要你」
.了解自己過去的學經歷對於這家公司、這個職缺、這項產業「有什麼幫助」
.了解自己的學、經歷有什麼「亮點」
3.履歷撰寫
.清單式條列自己的學、經歷
.清單式條列自己的「經歷」內容
.力求簡潔易懂
.不要流水帳似的什麼都想寫,「寫你的優勢」
.內容「務必」具體化、量化
4.自傳撰寫
.內容從頭到尾「緊扣你鎖定的領域」
.每一段敘述都要呈現出「自己學習了什麼、成長了什麼」
.不要流水帳似的寫「我的家庭和樂、我的個性溫和好相處」
.每一段加上「重點式標題」會讓自傳易讀性更強
.內容力求具體化、量化
5.作品集
.一定要有,沒有也要想辦法生
.無論哪個領域,「簡單、乾淨、清楚」都是第一要素
.內容力求具體化、量化
6.自我推薦
.絕對不可用人力銀行制式自我推薦
.說明「公司為何吸引你前去應徵」
.說明「公司的優點」
.說明「公司可以更好的地方」
.說明「你可以如何幫助公司更好」
.內容力求具體化、量化
7.其他
.照片要附上,無論哪種照片,記得臉部要清楚、神情有精神
.自傳寫得越好,越能碰上用心的老闆與公司
.透過面試時的問答,你也能挑選公司
二、範例
1.自我推薦:簡短、具體、亮點
自我推薦基本上是人資或老闆第一眼看到的部分,
字太多、太囉嗦、沒重點就會讓人家想直接跳過,所以這部分務必要「精要」,
並寫出你個人的「亮點」。
我自己會先把校系擺前面,除了含有自我介紹的意涵之外,
因為本人其實是學運系畢業,所以也可率先篩選掉較古板或理念不合的老闆;
此外,我個人相較突出的亮點是思維能力及喜愛挑戰的性格,
所以我會特別強調這一點,經歷反而是其次。
無論如何,一定要先思考「自己的亮點」,及「公司需要什麼特質」,
再進一步安排你的「自我推薦」。
基本上我會這樣寫:
您好,我是kickyjump,畢業於某某大學某某系。我對於貴公司的某某理念相當認同,
基於某某理由;但現在台灣正面臨了某某情況,所以這個產業未來可能面對某某困境。
但我認為這不是問題,因為某某做法其實可能改善甚至解決這樣的問題,而這也是我
個人最自豪的特質,我並不害怕甚至喜愛挑戰,別人認為不可能的我更愛思索它的可
能,並且我也擁有某某經歷,我相信足以支撐我的理念,希望有機會至貴公司一談,
謝謝。
2.履歷:強調能力
以小妹而言,我找的工作基本上就是編輯、企劃兩類工作,
而這兩類工作重視的除了「文字能力」以外就是「創新」與「不怕挑戰的性格」,
所以在履歷方面,我除了條列經歷與內容之外,會特別點出1-2點亮點。
.某某出版社(年資N年):工作內容條列1、2、3
※ 出版某書,銷量第一、讀者回饋良好
.某某公司(年資N年):工作內容條列1、2、3、4、5
※ 籌辦某活動滿意度達N,參與人數突破公司創立以來的紀錄
.某某公司(年資N年):工作內容條列1、2、3、4
※ 業績第一,唯一達成主管要求某某任務
小提醒:每一項學歷或經歷一定都會有亮點,仔細思考、審慎撰寫。
3.自傳:強調特質
自傳是雙面刃,可以讓雇主清楚看見你的個人特質,
所以如果沒有好好寫,用心的雇主不會想多看,吸引到慣老闆的機率就大大提高了。
承前所述,因為我的目標領域重視「文字能力」、「創新」與「不怕挑戰的性格」,
所以我會在自傳內「依時序」、「重點」敘述經歷與我的心路歷程。
【某某大學的啟蒙】
【創意的起點:某某公司】
【勇氣的訓練:某某公司】
【創意的延續:某某公司】
【關於我自己】
【工作成就】
【作品】
以上是我的自傳段落標題。
「文字能力」我透過自傳即可清楚展現,另外附加作品附件及連結。
「創意」是我整個文章緊扣的主軸。
「勇氣的訓練」是我的轉捩點,一旦跨過,勇氣就是我的,所以僅一段強調,無贅述。
【關於我自己】放在後面,內容依舊與前文互相扣合,算是呼應與總結,
強調我的個人特質(文字能力、不怕挑戰、喜歡思考及創新),
並帶出自己正在尋找怎樣的公司(符合勞基法、珍惜員工、團隊氣氛良好)。
【工作成就】是將前文提及的成就再一次簡單條列,強調經歷上的「亮點」
【作品】除了人力銀行的既有系統之外,我另外放上了我在網路上撰寫的文章,
這不但讓自己的文字能力有充足的佐證,更可進一步篩選掉較古板的老闆。
我看過一些版上求批的履歷,都會在開頭寫「我讀什麼大學什麼系、修過什麼課」,
但卻完全沒辦法將這堂課「給你的幫助」或你的「表現」給具體化、量化,
而這樣的「流水帳」式敘述就是無力甚至無用的。
另外,像「我個性溫和好相處」這種敘述就太過籠統了,
而對於「追求成長」的公司更不可能對這種看似正面其實「毫無個性」的人有興趣。
老話一句,「公司在選你,你也在選公司」,以我個人經驗為例,
我前公司的人資兼總務打電話來,第一句就說「你好像沒有相關經驗耶」,
實際面試時老闆開頭也說「你相關經驗好像不足」,
直到我簡單敘述我的經歷之後,他才當面把我的履歷翻來翻去並修改說詞:
「恩,你的經驗好像蠻豐富的。」
但實際上我的履歷及自傳把我的經歷寫得清清楚楚的,只是他們根本沒仔細看。
(關於我的前公司,我前陣子有發文表揚,有興趣者可以看一下)
而我現在的老闆,他跟我面試了近3個小時,過程雖然都像聊天,
但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他把我的履歷及自傳摸得透徹,所有問題緊扣我寫的細節,
甚至連我沒寫出的事情他都能夠看出來並提問,清楚感受得到老闆真的有用心在篩選。
(關於我現在的公司,我表揚前公司的末段有大概寫,有興趣也可以看一下XD)
而事實證明前公司確實就是慣老闆,現在的老闆根本就是寵員工(對員工之好..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1.23.19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lary/M.1463367694.A.073.html
修改細部用字。
謝謝:)
我現在是做婚禮產業的行銷編輯兼企劃喔,我們公司很歡樂整天吃吃喝喝工作氣氛又好,
實際上做起事來大家都是積極又認真,我真是愛死這裏了哈哈
不過相對來說老闆挑人就很注重個人特質了,除了人品之外還有自己個人的強項,
像我現在跟我趴呢唯一的共同點就是意見都超多,但基本上思維模式完全是兩條路線,
可以說是南轅北轍也能說是互補,所以我們每次開會都能碰撞出很多火花,
覺得能有人可以理性討論、看到不一樣的東西真的是太好了XD
應該說,真的想「用心找人」的老闆一定會「用心看」;
只是想找個人進來填補位置的,鐵定就是亂看亂發邀約。
我還碰過給我約早上7點面試,結果公司根本9點上班的,到了現場警報器還響,
警衛衝過來之後幫我聯絡公司,公司還有臉叫我9點再來,我直接跟他說我不會再來了,
乾!
謝謝大家~如果這篇文章對大家是有幫助的我也會非常開心:)
p.s.剛才問了我老闆,我的履歷1-10分可以拿幾分,他回答我「9分」,
但扣掉那分不能算在我頭上,因為是他主動邀約我的。
如果是一般求職者,更應該要針對公司的現況進行分析,並告知公司為什麼該選你。
關於「自我推薦」的部分已經在兩大項內都補上了,
有問題歡迎來信討論:)
或者說,其實很多人想努力卻找不到方向,畢竟台灣的教育方式不鼓勵獨立思考,
一切都要依課本,沒有了課本就一片茫然...
一直到最近都還是有朋友寄信來,覺得能幫助到大家很開心:)
※ 編輯: kickyjump (36.227.40.94), 10/12/2016 14:36:2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