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新階段
本土確診大增,雙北進入第三級防疫。疫情發生以來,台灣面臨最嚴峻的時刻。
在今天之前,我相信很多人(包括我)還抱著一種希望是,盼確診高峰快快過去,社區病毒清零、回防境外,我們可以恢復燈紅酒綠的生活。
提到燈紅酒綠,這幾天看到一些聚餐實況,都讓我緊張。內心其實是期待政府能升高防疫措施,大家忍耐一時,能換到之後的海闊天空。現在就是一個決斷點,如果此刻不壓制下來,我很害怕我們會變得像日本一樣,在防疫與經濟活動之間拉扯,最後首鼠兩端。
今天公布的第三級防疫措施,有關餐飲場所,只宣布:
* 實聯制
* 保持社交距離
* 安裝隔板
如果餐飲場所能做到以上三樣,就能繼續內用營業,否則就要改成外帶或暫停營業。
我原本很納悶,政府為什麼不參考新加坡,直接禁止餐廳內用?這週新加坡也疫情緊張,升高管制措施。
陳時中部長有以下解釋:
「所謂社區抗疫的強度管制措施,大家都會認為『愈強愈好』,大家心裡都這樣想:『那就把所有場域關掉,疫情就會停下來』,但事實上,把它關起來,疫情也不會完全停下來。任何國家經驗都一樣,抗疫是一個要有相對時間的、有時間的抗疫。強度沒拿捏好,不到那時期就過強,反而會產生抗疫疲乏,導致人民反彈。
比方在國外,一開始就連要求戴口罩會有人反彈,所以如果沒辦法形成全民抗疫,任何方法都會失敗,抗疫不是很強就好,要拿捏社會配合度,要站在不讓社會造成大損害下,適度規範。並看發生效果,要看狀況做滾動式調整。」
的確合情合理,並且充分掌握國民的心理狀態。謝謝部長的領導。
於是又領悟到,台灣與日本、新加坡國情就是不同。我們許多人,內建了「超前部署」,政府把球發給我們,我們就是會接住。我們會在政府加強管制前,自己先約束自己,政府決策要善用這點。
我會這麼說,是因為我已經陸續看到身邊經營餐廳、酒吧的朋友們,#自主宣布暫停營業或全面外帶。這是多麽堅定的信念。
這時候的團結,展現在不約而同的自律。
聚餐可以再約,派對可以再辦。我們要有這樣的韌性與彈性。餐飲業蒙受的損失,也許需要政府再度出手救濟,業者也需要研究其他商業模式的可能性,去年戛然而止的困境,今年要更認真面對。
大家加油。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