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有不輕的 ADHD 症狀(注意力不足與過動),只要課程很普通或是不知所云,我就會開始分神、坐不住、玩手機、頻上廁所或乾脆落跑,所以我很同理不喜歡上學的學生,但開始今天的課程後,我的症狀都消失了,可以從早上九點聚精會神到結束,可見吸引人程度之高,就像是對於 ADHD 的非藥物治療,強調提高 ADHD 個案的動機一樣。」
🎍 新的一年,給自己一個新的開始吧。
➠ 2019 / 4 / 14(日)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
➠ https://pati2015.innovarad.tw/p/event.html
🔸 大規模競爭中求生存
資訊爆炸時代來臨,一切都可以被快速複製與取代,那身為專業臨床心理師的我,究竟可以用什麼樣與眾不同的專業,讓自己生存下來?
臨床心理師的職缺面臨飽和,每年大概有 80-100 位臨床心理師新領照。根據 2015 年的非正式統計,在醫院內的臨床心理師需求大約為 1300-1400 位,其中正在執業的臨床心理師已有一千兩百多位。
在這個情況下,較好的正職位置幾乎都有人了,再不然就是好的職缺出現,動輒 20-30 個人競爭面試,甚至不乏資深前輩前來卡位,更別說之後的心理師,可能面臨無醫院缺額可應徵的情形。
🔸 走入自費市場?
既然如此,臨床心理師便想嘗試往自費市場發展。心理諮商的自費市場,每小時鐘點費大約落在 1200-1600 元之間,但熱門的心理師,每小時收費高達 3000-5000 元也大有人在,那就可以放心了吧!But,人生最重要的就是這個 but,要怎麼讓別人心甘情願來付費?
因此打造個人品牌與形象經營,是一條必須的路。心理學知識很有意義,不只是生硬的統計或理論,更可以讓世界更美好。在我們圈子裡,有優秀的同輩及晚輩,都曾接受過新思惟國際的訓練,開拓了一片自己的天地、甚至對社會大眾有影響力。
當新世界的動盪來臨時,我選擇站上浪潮、突破自我、力求改變,在這個公司壽命比個人還短暫的年代,這門工作坊像是深度導覽一樣,告訴我什麼應該做、什麼不該做,我打算建立自己在這個世界的不可取代性。那你呢?
▍2019 / 4 / 14(日)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
▍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我也做得到!
▍立刻報名 ➠ https://pati2015.innovarad.tw/p/event.html
#個人品牌的經營秘技
✓ 如何使用網路讓專業更有加乘效果?
✓ 各式各樣的網路平台要怎麼選擇?
✓ 架設部落格之後,還能怎麼應用?
✓ 視覺排版都搞定,從無到有做出來!
✓ 酸民、著作權等,網路眉角怎麼處理?
✓ 內容寫什麼?影音圖文哪種 CP 值高?
✓ 各種業務型態的應用與成功關鍵!
「臨床心理師飽和」的推薦目錄:
- 關於臨床心理師飽和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 關於臨床心理師飽和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 關於臨床心理師飽和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 關於臨床心理師飽和 在 [Talk] 心理師,你覺得市場飽和了嗎? - 看板PSY 的評價
- 關於臨床心理師飽和 在 該選與不該選心理諮商科系的十個理由 - 新生季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臨床心理師飽和 在 [問題] 心諮系畢業都在做什麼工作? | WomenTalk 看板 - My PTT 的評價
- 關於臨床心理師飽和 在 [疑問] 諮商臨床心理系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臨床心理師飽和 在 台積電心理師薪水ptt - 法律貼文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臨床心理師飽和 在 諮商師薪水ptt [Talk] 心理師,你覺得市場飽和了嗎? | 藥師+ 的評價
- 關於臨床心理師飽和 在 [問題] 心諮系畢業都在做什麼工作? - WomenTalk 的評價
- 關於臨床心理師飽和 在 [Talk] 現在的行情是怎麼樣? - PTT趣聞記 的評價
- 關於臨床心理師飽和 在 [問題] 心諮系畢業都在做什麼工作? - WomenTalk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臨床心理師飽和 在 Re: [問題]心裡方面的職業- careerplan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臨床心理師飽和 在 「臨床心理師薪水ptt」情報資訊整理 的評價
- 關於臨床心理師飽和 在 [問題] 請問一下彰師大諮商輔導學系 的評價
- 關於臨床心理師飽和 在 請問曾經是護士的魔女們,轉了甚麼行業? (第4頁)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臨床心理師飽和 在 心理師很好賺嗎?心理師薪水& 不為人知的隱形成本? 的評價
臨床心理師飽和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八卦
⭐ 醫療崩壞中,你是否曾想過離開醫院體系,走自己的路?
⠀⠀
蔡百祥臨床心理師有多種關鍵字,長期經營後,在 Google 搜尋獲得第一名,歡迎點擊連結閱讀。
https://bit.ly/30tovvc
⠀⠀
#Google搜尋獲得第一名
#課後三年_離開醫院_走自己的路
⠀⠀
⠀
🔸 課程內容|5/29 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
🔸 立刻報名|https://pati2015.innovarad.tw/p/event.html
⠀
⠀⠀
最初蔡百祥臨床心理師來上《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時,在醫院內感受到執照的價值不如以往,健保給付變少,專業無法發揮,每年還有近百位新領照的臨床心理師,進到人力趨近飽和的醫療體系。由於就業機會減少,好的位置不是競爭激烈,就是被前輩搶先卡位,在醫院內共體時艱已成常態。
⠀⠀
身為臨床心理師的他,想改變自身的職涯困境,嘗試從自費市場找到出路,然而苦於沒有知名度,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道自己的專業能力,恐怕在市場上難以生存。於是,他來到工作坊進修學習,並按照課程中所學,從低成本、高效益的個人部落格開始,配合粉絲專頁作推廣,趁早在網路上經營個人品牌。
⠀⠀
耕耘沒多久,他的粉絲專頁就有顯著成長,並呈現逐年攀升的趨勢,至今追蹤及按讚數都已突破 1.5 萬!
⠀⠀
⠀⠀
⭐ 課後三年:離開醫院,走自己的路!
⠀⠀
2019 年,他向醫院遞出辭呈,正式邁入自費心理諮商與講師的生涯。因為個人品牌的經營與累積,許多機會也就此上門,像是跟國外的諮商教具密集合作、廣獲各方的演講邀約、受到雜誌媒體的採訪並出版電子書等,都為他帶來寬廣的職涯發展。2020 年,他推出自己設計的情緒圖卡《我的心情,我決定》更是熱銷,首次發售就搶購一空。
⠀⠀
如同許多校友一開始耕耘個人品牌,蔡百祥臨床心理師也只是用一個部落格和臉書專頁,加上正確的方式經營,持之以恆做下去,就讓自己的專業被看見了!
⠀⠀
如今工時減半、薪水翻倍的生活,不僅讓他對人生有更多主控權,也全心全意熱愛著自己的工作,以自身專業幫助更多個案與家庭,對這個社會產生正向影響力。
⠀⠀
穩定長期的網路耕耘,為他的人生帶來深遠的長尾效應,也引導他走入嚮往的自費市場,以與眾不同的專業活得更好,成功開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
再次恭喜蔡百祥臨床心理師經營個人品牌有成!
⠀⠀
⠀⠀
⭐ 7 種網路應用,一天就能學會!
⠀⠀
✓ 網路效益:全新與世界直接連結的方式
✓ 平台解析:數據分析與實戰歸納
✓ 進階應用:辦活動、教小孩、新領域實例與拆解
✓ 互動實作:從無到有做出自己的部落格
✓ 遊戲規則:酸民、法律、著作權等艱難狀況應對
✓ 內容形式:該寫什麼?效益分析及實用建議
✓ 專業強化:不同業務型態的實際應用與成功關鍵
⠀⠀
🔸 課程內容|5/29 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
🔸 立刻報名|https://pati2015.innovarad.tw/p/event.html
⠀⠀
這堂課,我們將分析許多實際校友的案例,說明他們作了哪些一般人沒注意到的耕耘,在哪些別人想都沒想到的細節成功,然後獲得生涯上的關鍵突破。
⠀⠀
同時我們也將歸納相關經驗,做成適合初學者與進階者的建議,讓各位方便依循。
⠀⠀
敏感但重要的議題,包括:#機會是如何出現的?#收入暴增的關鍵要素?#人生改變的重要契機?都將在課堂中據實以告,協助各位更快、更好地,讓自己的職業或創業生涯,進入全新層次。
臨床心理師飽和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八卦
臨床心理師若在醫院工作的月薪,目前約在 4 萬 - 5 萬之間。然而臨床心理師證照需要研究所畢業、實習一年才能考照,也就是說,高中畢業後,至少還要念七年的書才能拿到專業執照。註冊、學雜費不便宜,其中的時間成本更是昂貴,人生中最精華的歲月(22-26 歲)都在努力唸書與考試,實在無法確定為了追求一張執照,這樣的投資是否是一件好事?
臨床心理師的職缺面臨飽和,每年大概有 80-100 位臨床心理師新領照。根據 2015 年的非正式統計,在醫院內的臨床心理師需求大約為 1300-1400 位,其中正在執業的臨床心理師已有一千兩百多位。在這個情況下,較好的正職位置幾乎都有人了,再不然就是好的職缺出現,動輒 20-30 個人競爭面試,甚至不乏資深前輩前來卡位,更別說之後的心理師,可能面臨無醫院缺額可應徵的情形。
試問自己如果是醫院人事或高層,遇到這種情況可能會採取什麼應變措施?一來有更多優秀人才可遴選,再不然就是 cost down,台灣人的擅長嘛。再加上許多臨床心理師都希望待在北部,所以在缺額稀少的地區,陸續從新生代的臨床心理師口中聽聞一些匪夷所思的薪資。
當然,臨床心理師的薪資結構無法提升也包含大環境因素,例如:經濟不景氣,或心理治療給付不高。單次的心理治療費用,健保給付醫院大約 280 元(而且最好兩週一次,我曾每週做一次,還被寫公文要我解釋原因)、全套心理衡鑑(評估),健保給付醫院大約 1100 元。臨床心理師的工作,屬於精緻化、高成本、高耗時的業務,醫院也難替臨床心理師大幅提高薪資,待在醫院中,好像只能繼續共體時艱。
#⃣ 想生存?先建立自己的不可取代性!
既然如此,臨床心理師便想嘗試往自費市場發展。心理諮商的自費市場,每小時鐘點費大約落在 1200-1600 元之間,但熱門的心理師,每小時收費高達 3000-5000 元也大有人在,那就可以放心了吧!But,人生最重要的就是這個 but,要怎麼讓別人心甘情願來付費?
1600 元可以吃一頓高級牛排、買一件洋裝、繳一個月的網路費用、看六場首輪的電影、帶 25 包 100 抽的衛生紙回家,或給小學生吃 40 次的營養午餐,為什麼要付給這一位臨床心理師呢?
因此,打造個人品牌與形象經營是一條必須的路。心理學知識很有意義,不只是生硬的統計或理論,更可以讓世界更美好。在我們圈子裡,有優秀的同輩及晚輩,都曾接受過新思惟國際的訓練,開拓了一片自己的天地、甚至對社會大眾有影響力,我也期待自己有一天能如此。
🔥 我們堅持,讓您的人生更好。
🔹 【課程報名倒數】2019 / 11 / 30(六)
🔹 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
🔹 https://pati2015.innovarad.tw/p/event.html
🔹 部落格是個好東西,人人應該都要有一個。
⭐ 7 種網路應用,一天就能學會!
✓ 網路效益:全新與世界直接連結的方式
✓ 平台解析:數據分析與實戰歸納
✓ 進階應用:辦活動、教小孩、新領域實例與拆解
✓ 互動實作:從無到有做出自己的部落格
✓ 遊戲規則:酸民、法律、著作權等艱難狀況應對
✓ 內容形式:該寫什麼?效益分析及實用建議
✓ 專業強化:不同業務型態的實際應用與成功關鍵
🔥 【課程報名倒數】
立刻報名|https://pati2015.innovarad.tw/p/event.html
網路改變世界,是個超級巨大的浪潮,你可以選擇慌張滅頂,也可以選擇站在浪頂。
這堂課,將與你分享大浪特性、生存與繁榮之道,帶你打造衝浪板,帶你一起玩,建構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網路時代」精彩專業生涯!
臨床心理師飽和 在 該選與不該選心理諮商科系的十個理由 - 新生季板 | Dcard 的八卦
往往正式成為一個諮商心理師開始工作要接近26~30歲的高齡,這時候你高中同學可能 ... B7 真的很多時候覺得臨床更慘= = 而且是從大學開始一路慘下去. ... <看更多>
臨床心理師飽和 在 [問題] 心諮系畢業都在做什麼工作? | WomenTalk 看板 - My PTT 的八卦
53樓 → chuchushoe75: 但是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這個行業好在它是越老越 07/18 02:25 ... 78樓 噓dsting: 台灣還沒這麼尊重心理師這個專業,業界工作已趨近飽和,工 ... ... <看更多>
臨床心理師飽和 在 [Talk] 心理師,你覺得市場飽和了嗎? - 看板PSY 的八卦
一直是潛水板友,上週看到有人詢問心理師生涯
忍不住回文分享,後來乾脆延伸寫了篇文章放自己粉專
因收到板主來信邀請,所以我把內容貼過來
(會刪掉最後的講座資訊)
原文完整版:https://goo.gl/beyGdi
「在台灣,心理師的市場已經飽和」
這是諮商圈廣為流傳的一句話,
在我碩班實習、寫論文時就曾聽過(已經是七八年前的事了),
剛成為新手心理師時也因此焦慮滿滿。
往好處想,對生涯的擔心讓我們發展出「未雨綢繆」、「防範未然」觀念,
瞭解進修的重要且願意花費大量時間學習、成長。
然而讓我們氣餒的是,投入這麼多心血來加強專業,
心理師的就業市場與待遇似乎依然艱困。
近五年國中小專輔開缺有些微舒緩效果,
但隨著名額已逐漸補滿,這個窘境再次浮現。
再者,大學專任心理師的薪水約在36K~45K之間,但以自身觀察來看呈現正偏態;
意即多數大專心理師(或資源教室輔導老師)的薪水集中在36~40K左右,
然後每年加個幾百元…有些學校甚至薪水不動如山。
身邊在學輔中心工作的朋友們,起薪則在39~40K,
調薪則視各縣市狀況而定(旁人經驗通常加薪會比大學多)。
至於社區機構,一些擔任專任職務的朋友,薪水也差不多甚至更低。
40K左右的薪水乍看不低,但從投入的
1. 時間(碩班三至四年含實習,投入職場往往已超過27歲)、
2. 花費的金錢(專業進修、換照所需時數)、
3. 消耗的精力(諮商工作的疲勞耗損)這三點來看,
相信很多伙伴跟我一樣,覺得這樣的薪資並不平衡。
從前當我對此感到失望時,
卻總會聽到「沒辦法,心理師市場已經飽和」、「因為台灣的市場很小」等解釋。
這些安慰話語讓人感到無奈,卻也似乎有道理,於是我一度被說服這種情況無法改變。
然而,這三年多來與諮商、非諮商機構的眾多合作,
讓我開始思考:市場真的飽和了嗎?以及,環境是無法改變的嗎?
要探討這些問題,我從兩部分來看。一是環境(市場),二是個人(諮商室外的能力)。
首先,請思考「市場已經飽和」的「市場」是指什麼?
在我碩班時期,總認為心理師就是提供專業諮商服務;
但我發現,若將心理師「能做什麼」只定位在「諮商」,
那市場的確是飽和的:在台灣主動求助的自費個案實在太難得。
大眾對心理諮商的認識不夠多、錯誤刻板印象、覺得有距離感,
都是影響付費諮商的因素。
於是,諮商市場受到「命理」、「心靈課程」等其他市場的壓縮,
大眾選擇花同樣甚至更高的金錢求助,而不願付費諮商。
這個狀況讓我有個疑惑:為什麼這些服務有較大的市場?
以命理來說,我認為主因是它已經夠深入我們的生活中,
報章雜誌、電視媒體、網路社群隨處可見各種命理相關資訊,大眾的熟悉感很高。
而心靈課程呢?它們花了非常多的心思在包裝、廣告,塑造出有效果的形象讓大眾相信。
對於這種情況,我曾經質疑這些服務的效果,
認為「我們諮商才是如何如何」;
然而我發現,過去我停留在批評或爭論「誰較正派」、「何者專業」,
其實只是陷入了「非我族類」的意氣之爭。
於是,我開始試著思考為什麼它們能取得大眾的信任。
很久以前我對於「商業那套玩意兒」,
包括行銷、品牌建立、形象經營有種莫名的排斥,
覺得這些東西是吹牛皮、浮誇、不真誠。
這種狹隘的刻板印象阻礙了我的視野,
讓我看著心理師市場被壓縮且飽和,卻不知如何透過行動來改變。
幾年下來因為接觸過幾位優秀前輩,加上自己與「圈外人」的合作,
我開始理解到,
所謂行銷、品牌建立、形象經營,就是
「讓大眾更認識且信任你(與心理諮商),
瞭解你(或諮商)能提供什麼協助,
然後願意尋求你(或諮商)的支援」。
我們要做的是,找方法將好的東西推廣出去,
而不是像過去的我那樣,只守在晤談室中等個案,
甚至埋怨「為什麼大眾不選擇專業有效果的諮商?」
大眾不重視諮商,一大原因是我們沒有建立、經營潛在客群,
空有專業卻無法吸引、幫助到更多人,非常可惜。
這不只影響獨自接案的行動心理師,
也影響社區機構的經營(以及他們聘任心理師的薪資),
當然也影響了公私立學校願意支付給心理師的薪水。
反過來說,我體認到心理師不能只有諮商專業,
還需要另一種能力:發展品牌。
最白話的說法,就是「讓別人更看見我們」!
問題來了,諮商歷程是保密的,怎麼能拿來「廣告」呢?
沒錯,所以品牌建立是從更前端的間接服務切入:
寫文、圖畫、影片、直播、演講、參與公眾事務討論、
經營部落格或網路社群、媒體曝光等,
都是可選擇的方法,也是我已經實行或計畫嘗試的策略。
透過品牌經營,讓愈來愈多人知道我是誰,且因此接觸到心理諮商;
我們要讓大眾看到,原來諮商專業可以很生活化且用多元形式展現,
讓他們更瞭解、信任這個領域。
所以,我認為心理師以及尚在學習階段的準心理師,
不只培養諮商專業,還可以從興趣中發展出其他專長,來建立屬於自己的品牌。
過去我將自己侷限在「只做諮商」的框架中其實是危險的,
原因如上面所述,大眾並不瞭解我的專業、無法確認我的能力,
自然無法主動走入諮商室、付費接受我的協助;
這狀況同樣適用於演講或其他工作邀約。
我在成為心理師不久後開始做調整與改變,且我認為愈早準備愈好,
如果時光倒流,我會選擇在碩班就開始學習&經營。
更重要的是,當我們透過經營品牌,
為自己開展更多工作機會的同時,也正在擴大整個諮商領域的能見度。
市場飽和對許多心理師來說,是真,也是爭。
我們容易因為覺得市場小,
擔心工作機會、個案、學生「被別人搶走」,所以充滿了競爭的氛圍。
但我認為,除了著手建立個人品牌,合作也是關鍵元素。
不只與社會上各種單位、族群合作,更重要的是心理師之間的合作。
有愈來愈多心理師找尋志同道合的伙伴組成團隊,這是一個好的趨勢,
但我認為除了團隊內部合作,更要與其他團隊、心理師、圈外單位合作,
這才可能讓整個諮商環境更好。
過去我也曾短暫因擔心市場太小而陷入競爭搶食,
現在我想的是,為何不乾脆彼此合作,以 壯大市場呢?
這幾年我走的路是:
從個人品牌經營開始,透過努力以及內外合作,幫助自己增加收入,
也為心理諮商領域的推廣盡一份心力。
自己的生涯自己救,這是段幫助個人、提升群體、有益大眾的冒險之旅,
我很認真邀請更多心理師、準心理師一起出發。
這也是我辦活動的目的,
透過分析&分享,討論&交流,讓更多人開始發展心理師生涯藍圖,
找出適合自己的品牌建立模式。
當大家逐漸獨當一面的同時,我們一起改變這個環境。
最後,不論你目前在那個階段,都別忘了keep walking!
作者瑪那熊,現為諮商心理師、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公關組員、
GQ百萬人氣部落客、30+網路專欄作家、春天會館婚戀公司合作講師、
To Love愛抵達工作室共同創辦人、男性形象顧問。
本身亦為行動講師,合作單位遍及各級學校、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
台北律師公會、張老師月刊、Lamigo婚宴會館、Womany女人迷、
愛浪漫婚戀網、GQ、VOGUE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9.68.5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SY/M.1478494738.A.CDF.html
這個比較吃人脈跟背景...
但市場真的誇張得大,不用台灣證照也能闖出一片天(前提是有人幫忙)
另外我還是比較希望能留在故鄉,讓台灣環境更好
是的,前端(推廣)要做,後端(諮商)也要維持品質
雙管齊下的概念。
我反而是在murmur有些心理師不走出諮商室呢。
一個東西賣不好,當然是回頭思考產品跟行銷出什麼問題啊
怎麼可能去怪消費者不買單呢?
※ 編輯: ManaBear (140.119.68.56), 11/09/2016 16:48:21
※ 編輯: ManaBear (140.119.68.56), 11/09/2016 16:49:41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