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常跟學生說,不能盡信新聞媒體就是這樣...
這類文章沒有說的是,大眾對心理學的需求的確是存在,但要怎麼找到合適的切入點、轉換成商業模式,目前還沒有個譜。就以目前最成熟的臨床/諮商心理師而言,離開了制度化的醫院/學校,要獨立運作心理治療所也不是那麼容易啊。
所以說,心理人才需求夯,是需要很多人去開疆闢土的意思,不是有很多職缺等著人來啊~~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95的網紅Melody的心理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心理測驗| Meetype:https://meetype.com/ 🔖IG@Meetype.tw:https://www.instagram.com/meetype.tw/ 📍個人網站:https://melodyliao.cc 心理師的平均薪水高嗎?心理諮商不便宜,心理師是不是很...
臨床心理師職缺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八卦
「我算有不輕的 ADHD 症狀(注意力不足與過動),只要課程很普通或是不知所云,我就會開始分神、坐不住、玩手機、頻上廁所或乾脆落跑,所以我很同理不喜歡上學的學生,但開始今天的課程後,我的症狀都消失了,可以從早上九點聚精會神到結束,可見吸引人程度之高,就像是對於 ADHD 的非藥物治療,強調提高 ADHD 個案的動機一樣。」
🎍 新的一年,給自己一個新的開始吧。
➠ 2019 / 4 / 14(日)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
➠ https://pati2015.innovarad.tw/p/event.html
🔸 大規模競爭中求生存
資訊爆炸時代來臨,一切都可以被快速複製與取代,那身為專業臨床心理師的我,究竟可以用什麼樣與眾不同的專業,讓自己生存下來?
臨床心理師的職缺面臨飽和,每年大概有 80-100 位臨床心理師新領照。根據 2015 年的非正式統計,在醫院內的臨床心理師需求大約為 1300-1400 位,其中正在執業的臨床心理師已有一千兩百多位。
在這個情況下,較好的正職位置幾乎都有人了,再不然就是好的職缺出現,動輒 20-30 個人競爭面試,甚至不乏資深前輩前來卡位,更別說之後的心理師,可能面臨無醫院缺額可應徵的情形。
🔸 走入自費市場?
既然如此,臨床心理師便想嘗試往自費市場發展。心理諮商的自費市場,每小時鐘點費大約落在 1200-1600 元之間,但熱門的心理師,每小時收費高達 3000-5000 元也大有人在,那就可以放心了吧!But,人生最重要的就是這個 but,要怎麼讓別人心甘情願來付費?
因此打造個人品牌與形象經營,是一條必須的路。心理學知識很有意義,不只是生硬的統計或理論,更可以讓世界更美好。在我們圈子裡,有優秀的同輩及晚輩,都曾接受過新思惟國際的訓練,開拓了一片自己的天地、甚至對社會大眾有影響力。
當新世界的動盪來臨時,我選擇站上浪潮、突破自我、力求改變,在這個公司壽命比個人還短暫的年代,這門工作坊像是深度導覽一樣,告訴我什麼應該做、什麼不該做,我打算建立自己在這個世界的不可取代性。那你呢?
▍2019 / 4 / 14(日)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
▍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我也做得到!
▍立刻報名 ➠ https://pati2015.innovarad.tw/p/event.html
#個人品牌的經營秘技
✓ 如何使用網路讓專業更有加乘效果?
✓ 各式各樣的網路平台要怎麼選擇?
✓ 架設部落格之後,還能怎麼應用?
✓ 視覺排版都搞定,從無到有做出來!
✓ 酸民、著作權等,網路眉角怎麼處理?
✓ 內容寫什麼?影音圖文哪種 CP 值高?
✓ 各種業務型態的應用與成功關鍵!
臨床心理師職缺 在 方格正 Facebook 八卦
【心理師自己的事】臨床心理師的隱憂
◆我的臨床心理師之路
在談這些敏感的議題之前我想先交代一下我的背景,我從大學到博士班唸的都是「心理all the way」,起初就讀的是中正大學心理系,心理學雖然是一門非常廣泛的學問,但具體直接的出路在當時只有臨床心理師這個選項,大學時曾到醫院見習過,坦白說並不覺得心理師是一份體面的工作,給我的印象是必須關在一間間的小房間裡與一箱箱的心理測驗為伍,總有點「技師」的感覺(實際上早期某些醫院的確使用心理技師這個貶稱),儘管如此我對於人性與變態行為(不是日本那種變態你知道的)還是很有興趣,成績兩光的我爆氣考到成大以訓練臨床心理師為主的行為醫學所(咳,小聲地說好像還是榜首)。
在行醫所我們接受了許多關於心理病理與鑑別診斷的訓練,在研究上也是採取量化的實證主義思維,或許是處於醫學院裡,那種科學或醫學的氣氛濃烈且自然。心理病理博大精深,涉及了精神、神經與復健醫學等範疇,三、四年的訓練並不長,相較於病理與衡鑑的比重,心理治療的訓練顯得淺嚐即止。在成大精神科實習時,精神科主任陸汝斌教授同時接任行醫所所長,磨刀霍霍地我們當成住院醫師來操(實習一年都可以養出一個R1了,他說),我們幾個也就跟著住病房、半夜跑急診,分配到的扣機雖然有點些沉重,但卻也像榮耀的徽章,感覺自己成為醫院重要的一份子。還記得有次在護理站硬背各種藥的學名與副作用,有位護理師跑來問我能否下order來約束一位躁動的病人,我困惑地理解到,在階級分明的白色巨塔裡我畢竟不是醫師,難道我們的訓練等同於半桶水的精神科醫師?
心理衡鑑(評估)是我們實習的主要工作,由於評估耗時耗力,病人往往得排上數周,即使是對我們這些小毛頭也多畢恭畢敬。值班與熬夜開研究會議造成我長期睡眠剝奪,以至於脾氣暴躁,記得有一次幫一位自閉症的小朋友進行評估,媽媽怯怯地告訴我評估時她需要在場,不然小朋友無法接受,當時我面無表情地指示媽媽先離開房間,門才一關上孩子立刻大哭,用頭大力地撞牆,我嚇到馬上請媽媽進來安撫。我像是被這孩子的頭撞醒一般,看到了自己的傲慢與無知,披著白袍的我怎麼反而離人更遠了?
畢業後我在家裡附近的醫院待了兩年,很快就知道在醫院工作不是我要的,除了無止盡的評估外(才短短幾年智力測驗可能就做了幾百遍),心理師的發展也因健保給付而受限,更重要的是我不喜歡醫院的階級氛圍,以及與人較為遙遠的距離,畢竟醫院是看病而非看人。當時我迫切需要一位心靈導師的指引,而Yalom是我的偶像,我也開始接觸佛洛姆、阿德勒、荷妮等人的思想,後來決定轉換跑道到諮商心理學,在台師大完成了我的博士學位。
就如同所有學校,師大的課程並不如想像完美,但已補充我許多不足,例如失落與悲傷、家族治療等課程都開啟了不同的視域,我也更為細膩地學習到心理諮商中治療師與案主的人際歷程。坦白說更深刻的學習是身教,這是課本中學不到的。
◆臨床與諮商心理師的戰爭
有太多的新仇舊恨讓臨床與諮商心理師的關係緊張,當年臨床界辛苦耕耘才使得心理師法三讀通過,諮商界則撿便宜搭了個順風車,後來諮商心理師又努力地想打入醫院,被搶地盤的臨床界當然很不高興。互相對抗下不免開始詆毀彼此,例如聽到諮商說臨床心理師只會做心理測驗,而臨床說諮商根本不懂診斷和病理。我常戲稱自己是蝙蝠,兩邊都沒把我當成自己人,坦白說我對這樣的對抗感到厭煩,這些對彼此的貶低都隱含著偏見,即便都是臨床心理師,當中也有很大的個別差異,不能以一概全,我也漸漸體會到在校的訓練只是起點,好的心理師應該根據所處的工作場域與對象自我學習。
這場戰爭一開始臨床略佔上風,掛著醫院的招牌總是多了分優越感,但談到打仗,人數才是硬道理,諮商心理師人數增加速度是臨床的好幾倍,雖然有良莠不齊的問題,但是優秀的人才肯定也不少,尤其是因為研究所考試門檻較低,吸引了許多原本其他領域(如傳播、企管)的人才來學習,更增加了諮商界的多元豐富性,漸漸在媒體曝光率取勝,大眾越來越認識「諮商師」,有sense接受諮商的民眾也增加了。人多關係也就多,後來諮商心理師進入醫院,因為姿態較低通常與醫師的關係也比較好,終於臨床心理師連醫院的城門也失守了。
當我參加臨床公會討論時,發現很多前輩們仍執著於「臨床」這塊招牌,希望能讓民眾認識臨床心理師與諮商的不同,說白一點,他們還想打這場已經輸了的仗。這裡可以發現他們少了role taking(說同理太沉重)的思考,民眾關心的是有誰可以幫到他們的問題,有太多事情要煩憂(如我有沒有病、會不會改善),誰有那個閒工夫搞懂什麼臨床跟諮商?
◆危機與轉型
臨床心理的危機真的來了,不是因為諮商,而是健保給付制度限制了心理師在醫院的發展,職缺增加速度趕不上每年新培養的新血,許多優秀且滿腔熱血的生力軍畢業即失業,被迫從事「行動」心理師,到學校、社福機構、甚至監獄接案(政府的心理衛生經費缺乏整合,工作多零散地發布,東奔西跑的心理師們其實很辛苦)但如果研究所的訓練都是以醫院工作為前提,他們又怎麼有信心在社區面臨大量的競爭? 離開醫院後臨床與諮商的區分還有意義嗎?
我抱著戒慎恐懼的心情寫這篇文章,因為一定有很多前輩看了不高興,忠言逆耳,但我是真心覺得我們值得更好的發展。本文目的不在於輕臨床而重諮商,兩邊都有其優點與限制,但隨著醫院工作機會不在,臨床心理學界的大老們必須意識到這點並做出調整,究竟台灣需要怎樣的臨床心理師?
我們的心理學以美國馬首是瞻,美國是相當吃專家、實證主義這套的,但是台灣也是嗎? 從研究中發現好多的model與建構,是這些理論模型貼近民眾?
或者婆媳問題更值得關心? 光是「衡鑑」這個詞就夠讓人聞之生畏了,能不能用更為普及的話來說呢? 類似的問題有太多太多了,我沒有偉大到都提供答案,我只是想指出臨床心理學界的產學落差的問題,學會的老師們如果真的關心學生的發展,就必須跳脫學院的框架,草根地去認識台灣心理衛生的現況與需求,謙卑謙卑再謙卑(總統梗)地學習如何能學以致用。
當然工會也責無旁貸,我們需要更強的凝聚力,提攜後進,將不同場域的工作經驗予以傳承,例如最近台北市公會,由黃龍杰心理師主持的「一一成群」活動正有此意味。我也認為臨床與諮商不僅該停戰,更要開始彼此熟悉與合作,學習彼此的優點。坦白說心理師早已供過於求,與其爭食醫院這塊越來越難以下嚥的餅,不如一同開拓藍海。
我們都希望良禽擇木而棲,但現在的心理師很難待在一個安穩的位子直到退休,相反地,我們被迫去闖,去思考、開拓、改變、成長。我們更辛苦,但必定也更多元豐富,默默耕耘的同伴們一起加油吧,Rogers說 ”becoming a person” ,就讓我們becoming a psychologist!
臨床心理師職缺 在 Melody的心理學 Youtube 的評價
📝心理測驗| Meetype:https://meetype.com/
🔖IG@Meetype.tw:https://www.instagram.com/meetype.tw/
📍個人網站:https://melodyliao.cc
心理師的平均薪水高嗎?心理諮商不便宜,心理師是不是很好賺呢?
成為心理工作者的隱藏成本有哪些?
聽聽Melody不藏私的分享,成為行動心理師的心路歷程!
製作有效的夢想板 https://youtu.be/FNk7Ve4j-I4
心理系在幹嘛?深入了解心理系 https://youtu.be/MNyEaGKX9fk
如何成為心理師?成為心理師需要哪些資格 https://youtu.be/UIqfE2zozdA
影片內容索引:
0:00 心理師很好賺嗎?
0:27 心理師比業務好賺?
1:20 心理師的薪水分布
2:39 心理師有什麼隱藏的成本?
5:30 心理師要怎麼賺錢?
6:29 成為心理師,值得嗎?
-----------------------------
📔著作|《致富的力量》:https://melodyliao.cc/writing
《致富的力量:人氣諮商心理師教你活用大腦賺錢》
一本由超級業務轉職心理諮商師的夢想激勵書
12道技巧+23個練習,包括正念技巧、催眠及完形心理治療、神經語言程式學NLP…….
為你消除金錢焦慮,激發內在動機,創建一套屬於自己的賺錢系統!
-----------------------------
#心理學 #心理師薪資 #心理師工作 #心理師職缺 #台灣諮商心理師待遇 #廖偉玲心理師 #meetype #諮商心理師 #臨床心理師 #心理師賺錢
臨床心理師職缺 在 #問心理系出路~ - 工作板 | Dcard 的八卦
想請問心理師最好的出路是什麼?上網查了很多是不是臨床心理師起薪三萬多,但後面調薪很小?也都沒有年終那些的嗎?最近在思考未來~希望有好心人士 ... ... <看更多>
臨床心理師職缺 在 Re: [Talk] 現在的行情怎麼樣? - 看板PSY 的八卦
※ 引述《n5151381 (滄宇逍遙生)》之銘言:
: 各位版上的心理師、心理系同學、或是個案們大家好
: 先自我介紹一下
: 小生今年將屆21
: 某私大大三生
: 以前大一的時候總想成為一個心理師
: 但是卻發現似乎前方路途遙遠
: 而且好像沒什麼保障
: 雖然早就知道心理師是一份志業
: 也不怎麼排斥(我倒是很排斥商業XD)
: 然而考慮了一下市場和就業環境、社會氛圍等等
: 似乎這行業很難養活自己
我是執業快五年的諮商心理師,分享些個人淺見。
我覺得心理師的市場與就業環境必須改變
不然愈晚進來的心理師,處境會愈艱困
養活自己還OK,但可能就要上不下,尤其你說自己還有養家壓力
而就我這幾年的觀察與心得,
心理師圈子真的需要借用「商業」的一些概念來調整
但這邊不是說要搞得唯利是圖、用話術騙錢
(無奈的是,我覺得這是不少心理師對「商業」的錯誤印象)
而是思考如何行銷,讓大眾更瞭解、更願意接受諮商服務
也思考如何延伸服務,設計出能幫助大眾、更生活化的其他資源
除非是大咖或資深心理師,
不然案主不太會自己跑來諮商室,付錢給你諮商
偏偏有些心理師就真的覺得,只要顧好諮商室裡的事情就好。
: 更可能要花非常昂貴的費用訓練
: 這就讓我心生退縮了
: (請原諒小生年僅大三,見識淺薄,如果有錯還請您指正)
: 而且醫病關係好像也沒有想像中的順遂
: 真的很猶豫要不要花大把的鈔票和時間進去
: 然後幫助一點點的人(雖然可能真的可以幫助到某些和你有緣的人,但...)
: 最近一直在猶豫要不要轉社工
: 或是乾脆找份不怎麼樣的工作混口飯吃+用其餘時間玩音樂
碩班會有基礎的訓練(課業+實習)
通常心理師還是會不斷進修、找督導,這些都要花錢
至於醫事人員時數,我覺得花得前倒還好
因為可以參加公會、不同學校辦的研習來累積時數
以我自己來說,比較多是花在有興趣的課程上。
: 總是覺得助人這件事好吃力
: 雖然社會地位很高,但實際上卻沒什麼利益可言(我很重視錢,是因為我是男生要養家)
社會地位說高也還好
一般大眾對於心理諮商的刻板印象、標籤,容易覺得有距離
也影響了願意付錢接受服務的意願。
滿多人反而比較相信算命師。
至於利益(收入)要看大環境跟個人
我自己看到很多心理師一邊感慨「市場飽和」、「市場很小」
但也不想做些什麼來改變環境,甚至也沒想要改變自己。
我是不太相信什麼都不做,大眾就會默默愈來愈願意付錢諮商啦...
一位心理師的收入多寡,跟個人願意付出多少心力有關
當然,也跟他本身的生涯規劃、個性相關
如果你想要穩定生活,選擇在學校或學輔中心擔任心理師
薪水大概就是36K~45K之間(國中小的碩士專輔老師會破45K)
除了專輔外,薪水變動不會太大
做個十年,50K大概就封頂了(以我身邊認識的心理師來看)
50K多嗎?
考量到付出的時間精力,以及投入心理師工作往往是25~27歲
當你35~37月領50K時,以前的大學同學23歲開始工作,
可能靠年資也是差不多 甚至更高。
: 打到這邊其實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 自己可能不是很喜歡念書吧XD 但是還蠻喜歡心理學的(前提是中文的話XD)
: 自己個性比較喜歡free一點的生活,不喜歡被強迫做什麼事
: 音樂對我來說真的蠻嚮往的,雖然要做很多重複的練習
: 基本上也是個吃不飽的行業,但我真心愛XD
: 不過考慮未來養家的緣故,所以可能會盡量選擇一份穩定的行業吧
: 心理師.....我很嚮往,但以我的個性和現在市場需求而言
: 似乎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 想聽聽看諮商或臨床心理師在實務上的處境(工作內容跟薪水等等...對不起嗚嗚刺探隱私)
: 小生最近好喜歡聽古箏阿....(有同好嗎XD 自己會一點爵士鼓跟中國笛,恩,還有直笛XD)
哈,碩班很多書或文獻要看英文噢 XD
基本上我的經驗,
穩定工作通常伴隨著是規定、束縛、中等但不會太高的薪水
尤其心理師專任工作滿多是在學校裡(含學輔中心)
你要賺多,就得花時間培養其他專長,或將興趣發展成一個專業
以「延伸諮商服務」的概念來得到更多收入
例如演講、寫文章、開工作坊等(內容主題則結合自己興趣、專長)
像你喜歡音樂,就去思考如何將音樂結合心理諮商,變成一種能幫助大眾的服務
這個就會是你獨特的資源,既能幫助別人,又能做得開心,還增加收入。
除了有專業,還需要建立品牌
偏偏又不少心理師會覺得「品牌」=「商業化」=「銅臭味」=「不是真誠幫助對方」
我一直無法理解,幫助對方跟收取合理報酬為什麼會有衝突...
其實所謂心理師建立品牌,
說穿了就是讓別人認識你、信任你、瞭解你的專業,
而願意來找你幫忙並支付酬勞。
好的心理師,也需要好的行銷,讓別人看見
(當然了,前提是你真的有料、有專業在,不然終究會黑掉)
建立品牌,最基本也最有效的就是演講、寫文章、網路經營
我自己這些年來累積了滿多心得,也整理了滿多方法
最近會開場講座分享。
anyway,如果你的個性不喜歡被綁住,且活力十足
我覺得諮商界需要這樣的人
透過更多願意改變現況的心理師合作,一起拓展台灣的諮商市場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6.254.21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SY/M.1477818646.A.0C0.html
感恩感恩~
哈,真的。
或許是因為諮商的「大眾市場」還不夠大
就將目標轉到諮商的「新手市場」。
我個人是覺得擴展大眾市場才是關鍵。
很多心理師有專業能力,但還不熟悉如何讓大眾瞭解他的能力
這其實滿可惜的...
我也是這幾年努力用寫文、演講、粉專、部落格等方式,才逐漸取得成果。
我自己是在學校,個諮時會以晤談為主,
但若剛好中心有活動(演講、單日工作坊之類)
主題與案主的議題有關連,我也是會分享給案主,
或一起討論看他是否要參加
收費機構我就不太清楚了,但我想同樣需要諮商師先評估&與案主討論
不過我文內的「延伸服務」重點不是在講「進行諮商後推課程」
而是類似三級預防的觀念,提供不同的資源給不同需求的族群
例如最前端的是主題性演講、工作坊、文章分享
==> 較為深入的探索性團體、諮詢
==> 長期個別諮商、治療團體
嗨~(揮手)
※ 編輯: ManaBear (140.119.68.56), 10/31/2016 10:10:43
非常同意。
讓人敬佩的是專業與反思能力,而不是年資。
※ 編輯: ManaBear (140.119.68.56), 10/31/2016 16:56:26
說到重點。
如果是真的有興趣、有想發展的學派或主題,那其實很好
但應該也有人是對「市場飽和」感到焦慮,所以拼命花錢拿證書、時數
哈囉小元~
※ 編輯: ManaBear (140.119.68.56), 11/03/2016 15:53:43
我最近在粉專寫了文章,進一步探討「心理諮商市場飽和」議題
但文末有講座資訊所以無法貼連結在這邊。
有興趣的板友可以到我粉專閱讀。
在我ID前按 Ctrl + Q即可。
※ 編輯: ManaBear (49.214.181.58), 11/06/2016 12:17:4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