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皮膚藥膏擦透透 當心愈擦愈癢
2015-05-17
文/潘彥霖
小陳的腳掌奇癢難耐,紅腫脫屑,醫師診斷為足部溼疹,擦藥就改善;小吳認為自己的症狀和小陳一樣,於是就拿小陳用剩的藥膏來塗抹患部,沒想到卻愈擦愈癢,一點效果都沒有!
其實皮膚症狀有時看起來很類似,卻可能是不一樣的疾病,治療藥物也就完全不同。
◎使用藥膏必須因「人」制宜
皮膚外用藥膏大致可分為類固醇、抗生素、抗病毒、抗黴菌及其他類。小吳後來經診斷為「足癬」,治療藥物為抗黴菌藥,與治療溼疹常用的類固醇不同!
香港腳為黴菌感染,類固醇無法殺死黴菌,還會抑制免疫反應,反加重感染狀況!不同人即使罹患同種皮膚病,但因個人體質、耐受程度及患部嚴重情形不同,所使用藥物也不一定相同。
◎使用藥膏必須因「地」制宜
皮膚在不同部位厚度不同,吸收與耐受藥物程度也有所差異,例如臉部或接近黏膜的陰部皮膚較薄且敏感,與使用在軀幹、四肢的藥物強度相比,較為「弱效」。
不同部位也影響選用藥物劑型:油膏(ointment)適用於乾燥或角質增厚處;軟膏(cream)適用於溼潤或流汗部位;洗劑(otion)及凝膠(gel)適用於毛髮較濃密或需要大面積塗擦的地方(例如頭皮、背部)。
若皮膚已有傷口,為預防進一步感染,應使用抗生素,而非止癢、消炎常用的抗組織胺、類固醇等製劑。絕對不可以一條藥膏全身擦透透。
◎使用藥膏必須因「時」制宜
皮膚外用藥使用頻次有多種,包括一天一次或兩次;也有癢就塗,不限次數的止癢藥膏;使用頻率和藥物強度有關,一定要依照指示塗抹,才有最佳療效。
一般而言,一天一次建議洗澡後再塗抹;避光照射的藥膏建議睡前使用;一天兩次的藥物多為早晚塗一次;若有使用保養品或乳液的習慣,記得先塗藥再塗保養品,以免不見療效。
◎如果不癢了,是否就不用再塗藥?
●溼疹病灶要塗抹到皮膚摸起來由粗糙轉成光滑就可停用,過度使用會出現類固醇副作用。
●足癬則需視使用藥膏成分及皮膚厚薄,決定藥物治療時間,有時治療後無癢、無痛便自動停藥,造成足癬「野火燒不盡,前頭做白工」,應在自覺好了之後,繼續擦2週。
每種疾病皆有其症狀,適用製劑也不盡相同,要使用多久,因疾病種類、嚴重程度而有所差異。
外用藥雖相對安全,但外用藥亦是藥,一定要依規定療程及方法使用,不要隨便更改用法,更不要把藥分送他人使用。
不任意塗用來路不明或成分不明的藥品,一定要當個聰明病患,為自己健康把關。
(作者為振興醫院藥劑科藥師)
◎健康小叮嚀—外用藥膏正確使用方法
●養成習慣在用藥前看一下藥袋說明,瞭解藥品用途、用量及途徑。
●使用藥品前、後,需將雙手洗淨。
●遵循藥品說明書及醫師指示使用。
●塗抹藥膏不宜太厚,輕輕塗抹一層即可。
●皮膚較薄處,如眼皮、陰囊等,吸收程度較好,藥膏不需塗太多;手掌、腳掌相對皮膚較厚可多塗;腋下、胯下易出汗,也不宜多塗。
●以乾淨衛生紙擦掉管口多餘藥劑,擠出藥膏或乳霜不可再抹回容器內,以免污染。
●使用藥品完畢後,應將蓋子確實蓋緊,以免藥品變質。
●塗藥後,除非醫師指示,不宜貼上OK繃或包覆塗藥處,以免藥物刺激且不透氣。
臉部皮膚病種類 在 邱品齊醫師幸福美肌大公開 Facebook 八卦
皮膚類澱粉沉著症 好像卡垢洗不掉
文/蔡逸姍
「我是不是中毒了?背上怎麼一片黑黑的,洗都洗不掉,而且好癢,治好幾年都不會好!」在皮膚科門診的病患小王(化名)邊說邊掀開上衣。映入醫師眼簾的是,在他的上背部有許多咖啡色、黑色小突起顆粒組成的片狀病灶,甚至隱約有點波浪狀的感覺,還有一些分布在肩膀和上臂。
小王接著說:「其實好幾年前就有了,本來一小片,我以為是洗不乾淨,很用力洗,越洗越大片!」小王平常洗澡時,還會特別用絲瓜布或毛巾刷洗背部,想要洗掉這些看起來像髒污的斑點,但好像沒有幫助。
檢查後發現,其實小王罹患的是皮膚類澱粉沉著症,並不是中毒,也不是皮膚的髒污油垢堆積在表面。這是一種慢性皮膚發炎,常常是病患過度搔抓,導致皮膚受傷,有一些物質沉澱在真皮內。
在顯微鏡底下,中高倍才看得到這些沉澱物質,有時甚至需要特殊染色,像是剛果紅,才看得清楚這些沉澱物。如果病患不了解病因,用力抓或刷洗表皮,反而惡性循環,表皮又再度受傷,沉澱更多的類澱粉物質在真皮層內,就會越來越大片。過去也有文獻指出,喜歡用毛巾擦澡的日本人,也比較會在背部有皮膚類澱粉沉著症。
類澱粉沉著症也可能會分布在小腿前側、臀部,甚至在一些其他部位,像是臉部等。有時候類澱粉沉著症可能是其他皮膚炎的次發表現。
通常醫師會開立強效的類固醇藥膏,除了止癢之外,也可以稍微讓顆粒比較平滑。有時候醫師也會開立外用A酸或角質溶解劑。大多數狀況下,只能控制病情,無法根治,所以即使在有治療的狀況下,病情也可能會反反覆覆的發生。
最重要的是,病患不要搔抓或刷洗病灶。如果有原發性的皮膚病,也必須先治療原本的皮膚病。只有分布在皮膚的類澱粉沉著症,並不符合重大傷病的規定。有一些種類的類澱粉沉著症會堆積在內臟器官,例如腎臟,才會影響器官功能。
另外,有一些荷爾蒙可體松缺乏疾病,也就是愛迪生氏症,也會在背部有灰灰藍藍的色素沉澱,但通常是平的,沒有顆粒狀,也經常會伴隨其他症狀,最好由醫師判定,後進行治療。
臉部皮膚病種類 在 揚揚藥師 Facebook 八卦
[2017.3.10 北投機構教育訓練-皮膚科用藥]最後有Q&A
皮膚藥膏在機構中是必須的使用品
如何判別含什麼成分的藥膏適合用在哪一種皮膚的狀況
是我每次在講解這個主題的關鍵
所以今天就來簡單講一下最常見的類固醇藥膏吧!!!
首先我們就要瞭解到類固醇的分類,一般來說我們類固醇分成7種類別,從7種類別中略分為強效、中效、弱效,我分類好並舉例常見使用的藥膏,提供給大家做參考。
1.強效(high potency) 類固醇(第一級&第二級)
(1)Dermovate 0.05% (clobetasol propionate) ointment 戴摩膚 (溼疹、牛皮癬、扁平苔癬、盤狀紅斑性狼瘡。)
(2)凝膠(頭皮牛皮癬)、Esperson 0.25% (desoximetasone) ointment 拭皮爽(溼疹、牛皮癬、燒傷、曬斑、昆蟲咬傷等皮膚感染症)
(3)Topsym 0.05% (fluocinonide) lotion、cream 妥膚淨
2.中效(medium potency) 類固醇(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
(1)Cutivate 0.005% (fluticasone propionate) cream 克廷膚 (緩解皮膚病之發炎以及搔癢症狀)
(2)Rinderon-V 0.06% (betamethasone valerate) cream 臨得隆
3.弱效(mild) 類固醇(第六級&第七級)
(1)Eumovate 0.05% (clobetasone butyrate) cream尤妙理(輕度溼疹、脂漏性皮炎、其他對類固醇有反應的皮膚疾病)、Cort. S 1% (hydrocortisone acetate) ointment
(2)美時 皮質醇軟膏 (濕疹或皮膚炎)
再者是我們在使用類固醇的正確觀念
1.藥膏使用請諮詢專業藥師及皮膚科醫師。
2.從強度較"弱"用起
3.嬰幼兒皮膚薄謹慎使用,外用藥副作用增強,長期使用可能造成腎上腺及腦下垂體抑制,影響發育。
4.老人或糖尿病患需注意:老年人皮膚萎縮老化,糖尿病患應注意長期使用及“密封部位”使用可造成黴菌細菌伺機感染!
5.青光眼患者:注意臉部塗抹藥避開眼周,類固醇可能造成眼壓增加 。
6.有傷口避免單用類固醇,盡量以抗菌劑或抗黴菌劑為主。
最後補一個小Q&A 如果一直擦類固醇藥膏怕皮膚變薄容易紅腫該怎麼辦呢??你可以想想看用什麼?我下次分享在揭開答案
關於今天的分享,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多學到一些藥物的知識
若有任何藥膏的問題可以PO上來詢問或是私底下密我歐
by 揚揚藥師
臉部皮膚病種類 在 『臉上有紅腫脫屑嗎?小心誤把黴菌感染當濕疹越治 ... 的八卦
... 臉書FB按讚轉發https://www.facebook.com/prodoctorunion/ Pro好醫大聯盟影音合作聯繫與推薦醫師[email protected] #皮膚炎皮膚病#類固醇藥膏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