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過去了,也該是來談這件事的時候...
談一談去年底一件和病患家屬的不愉快...
很老很老的老太太,末期心臟衰竭...
(據心臟科醫師的說法,就是心臟隨時會停的那種...)
(而且已經過了可以換心的年齡,也就是說,這顆心臟要報銷了...)
結果發生消化性匱瘍穿孔與敗血性休克...
外院不敢處理,所以轉來本院...
勇敢又倒楣的Peter Fu值班,決定幫他開刀...
手術前說得很清楚,風險與死亡率都很高...
家屬也能瞭解這是九死一生的手術...
(不開會死,開了也有很大的機會死)
結果很不小心的,被Peter Fu給救活了...
而且手術的部份完全沒有問題,腸道與傷口癒合良好...
然而,因為嚴重的休克與原本就存在的心衰竭...
病人沒有再醒過來...
於是這個不完美的結果,成了家屬們一直追打的點...
他們不理解"開刀前可以講話走路的人",
為什麼"開個刀就變成這樣 "...
中間我們談過很多次,溝通始終沒有交集...
家屬打從心裡認為,是我"做了什麼"或是"沒做什麼"導致病人昏迷,卻沒想過(或不接受)是疾病與原本就很糟的身體所導致...
最後家屬們自行推敲出結論:
護理師曾幫病人導尿,一定是導尿之後腹部壓力降低,
導致腦部缺氧~~
這個推論他們問過我幾次...
我叫他們不要東想西想,還反問家屬:如果你一次尿一大堆,除了很爽之外,會昏迷嗎?
不過顯然他們沒能接受我的說明...
一問再問的結果,在最後一次說明會時我反問:
"你們相不相信我說的?"
家屬的沉默代表了他們的不相信...
我於是接著說:
"很顯然你們不相信,那你們可以去問問別的醫師..."
在彼此虛偽的客氣之後,他們拷貝了病歷,
我想他們會採取一些動作...
果然隔了兩天,就又來了幾個之前沒見過的家屬,到病房裡鬧...
對我們的護理人員大呼小叫...
他們大鬧之後離開了病房...
對於這些情緒反應,我可以理解是對病情的恢復不如預期所導致,
所以我一直都用客氣與理性的方式說明與對待...
最後也把我惹怒的地方,是家屬離去前的那句話:
"我有三個要求,要眼睛睜開,要能講話,要能下床,
否則我就找記者來報!!"
我向來不喜歡惹事,不過我也從來不怕事...
當時我想了所有的對策...
體制內的不外乎院內投訴,衛生局調解,要不就法院見...
處置上無論是醫療或護理,我們都站得住腳,所以沒什麼好怕...
必要時我也有保醫責險可以處理...
體制外不外乎是找民代撐腰,訴諸網路或媒體...
但不管是那一種,這就是輿論戰與風向戰...
傅醫師有另一個身份是Peter Fu...
如果真要打輿論戰,那就正面對決吧...
不知是幸或不幸...
最後事情就不了了之...
不過不能否認的,那陣子讓我心情很不好...
很多時候,我以為我已經準備好面對各種挫折與挑戰...
我也總告訴跟我一起工作的伙伴或護理人員:
"不要怕,有什麼事我來面對!"
可是當事情真的發生時,我必須誠實地說...
那種慌亂,害怕,不知所措的感覺,仍殘酷地讓我自己知道,
其實我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堅強...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之後的某天,我遇到一個資深前輩,聊到這件不開心的事...
前輩看著Peter Fu,只是搖搖頭...
"只要是人,一定都會感到不開心..."
"不過聽起來你犯了嚴重的錯誤!!"
這突如其來的一句話,讓我非常意外,自己何錯之有!?
"這種家屬就是不知好歹..."
"所謂的不知好歹,就是你半夜不睡覺,替他老媽拚命,
他不但不感謝你,還要嫌東嫌西..."
"因為你是正常人,遇到不知好歹的人,當然會不高興..."
"即使再過幾十年也一樣,因為這是人之常情..."
"不過你犯的錯誤在於,沒有在第一時間,
就看出這群人不知好歹..."
行醫的路上,前輩的話又讓我學到一課...
腸道手術後護理 在 急診醫師的眼睛(白永嘉醫師) Facebook 八卦
最近天氣真的超級炎熱
下午還會下起大雨
全台灣各地的急診戶外發燒篩檢帳篷
檢傷護理師和放射師真的很辛苦
等待的病人也是很累
悶熱的天氣對大家都是折磨
我們急診的護理長和主管們真的很棒
很多地方醫院的急診也都開始這麼做
讓護理師在室內發燒病患處理區待命
非高度懷疑的病人
只要X光沒有肺炎就進來發燒區處理
老人家或嚴重的病人若發燒
立刻進來急救室隔離區看診
而不會讓他們在帳篷區等候
目的除了做好發燒分流之外
也可縮短嚴重病人處理時間
但這一切還是主要歸功於
台灣的防疫現在做得很好
幾乎沒有新增本土病例
但我們仍然是非常小心!
⋯⋯⋯⋯⋯⋯⋯⋯⋯⋯⋯⋯⋯⋯⋯⋯⋯
發燒的病人
肺炎在動線上要特別小心處理
要排除COVID-19
收治在負壓或是單人病房
但急診很多病人發燒是其他的原因
我來談一下幾個急診常見的可能性
1: #泌尿道感染 UTI
這是發燒病人常見的原因
尤其是老人家容易會變成尿路敗血症
年長者行動不便、免疫力不佳、糖尿病
發燒疲倦食欲不振都要想到泌尿道感染!
2: #急性腸胃炎 AGE
包括病毒性腸胃炎和細菌性腸胃炎
伴隨著發燒、腹痛、嘔吐、腹瀉
大多和食物及病菌攻擊腸胃道有關
3: #急性扁桃腺炎或其他上呼吸道感染
Acute tonsillitis / pharyngitis/ bronchitis
上呼吸道感染大致上就是感冒,包括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腺炎和急性氣管炎
如果厲害的高燒或是嚴重的喉嚨疼痛
除了扁桃腺發炎之外也要小心會厭發炎,
急性會厭炎是嚴重有時會上呼吸道阻塞造成致命的急症!
4: #急性蜂窩性組織炎 Cellulitis
不論有無傷口都可能造成蜂窩性組織炎,
典型的症狀就是局部紅、腫、熱、痛,發燒就要小心代表可能有菌血症,嚴重的蜂窩性組織炎甚至可能造成壞死性筋膜炎,死亡率就會大幅提升!
5: #急性複雜性腹腔內感染 IAI
包括急性盲腸炎、急性膽囊炎、急性膽管炎、急性大腸憩室發炎、腹部手術後的感染、腸道破裂穿孔⋯⋯
這些大部分都需要住院打抗生素,甚至需要手術處理
6: #急性骨盆腔發炎 PID
女性下腹疼痛、發燒、有時伴隨分泌物的增加,通常都需要抗生素治療,打針住院或是口服出院,有些要使用陰道塞劑。
7: #腦炎和腦膜炎 Encephalitis/ Meningitis
發燒合併頭痛、意識變差甚至意識不清
要非常小心做腰椎穿刺抽取脊髓液來排除,看看是病毒性還是細菌性;細菌性腦炎和腦膜炎死亡率很高要小心!
8: #急性心肌炎 Acute myocarditis
急診醫師的惡夢,也是病人和家屬的惡夢,症狀包括發燒、胸悶、心悸、呼吸喘和嘔吐,這些都是容易被忽略的症狀,卻是死亡率很高的疾病!
9: #腫瘤發燒 Tumor fever
有些原本就存在腫瘤的病人,可能會因為腫瘤本身造成發燒;反之有些發燒的病人,在查原因的時候意外會發現腫瘤
10: #其他感染源造成的發燒
夏天尤其是中南部,要最小心登革熱!
有些在農田裡工作的病人,發燒很多天發現是鉤端螺旋體感染;恙蟲病造成發燒結膜出血淋巴腺腫大及焦痂(eschar)
⋯⋯⋯⋯⋯⋯⋯⋯⋯⋯⋯⋯⋯⋯⋯⋯
發燒的原因真的很多
相信我一定沒有整理很完整
歡迎朋友們幫忙一起補充!
總之大家一定要小心
最好還是要就醫檢查
腸道手術後護理 在 急診女醫師其實. Facebook 八卦
台灣的醫師真的很忙,除了臨床服務,教學,研究,跑法院(!),還要隨時擔心政府是不是又想訂一些立意良善,結果卻適得其反的政策(等訂出來,實行了再罵就來不及了!所以還要一直去關心草案進度orz)
大家能做的不多。
但是我們,所有會受影響的中西牙自費醫美等,醫師護理師放射師檢驗師藥師物治師營養師等等基層醫事人員的朋友們,至少還可以動動手指,按下參加,並分享這個訊息給朋友....................................
簡單來說,這個法案最大的問題是,有因果關係的不予賠償,無因果關係的也不予賠償,只有"無法確定因果關係的會予以賠償"。
然後:
(1)由誰來認定?以什麼標準認定?不清不楚,目前醫界法界內部外部都沒有共識。
(2)這筆錢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所有醫療院所及所有醫事人員。"(草案中,明白載明政府支出絕對不會超過30%,醫療院所及醫事人員出錢的比例不明,最慘的話是70%)。在醫療事故的因果關係不明不白之前,就要從口袋裡掏出這筆錢,有道理嗎?(是不是等於說,"不確定是否有因果關係,所以你就先付再說吧!"這樣呢?)
然後政府覺得這樣可以減少醫糾?大家覺得呢?
---------------------------------
轉載醫勞盟聲明:
醫勞盟關於<醫療糾紛處理與醫療事故補償法草案>聲明 2015.04.21
在審慎妥適處理下列問題之前, 醫勞盟反對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進入立法院二讀:
一、調解制度疊床架屋,依照現行民事訴訟法第 403 條規定,因醫療糾紛發生爭執時,起訴前應經過法院調解。刑事訴訟實務上於偵查階段,檢察官若認有調解必要,依職權可先送調解,比照醫糾法(下略)第 11、12 條與現行制度上並無二致,可知問題並非出在沒有調解制度上,而是調解無法達成預期效果。
二、調解規範對醫事人員不公,第 17 條規定雙方無正當理由不到場時,視為調解不成立。然而第 16 條卻只規定醫事人員不能拒絕到場,對調解申請人病方不出席不僅全無約束,反而提供出席後若調解無法成立,給予提起民事訴訟免納裁判費的優惠(第 23 條),顯失公平。
三、醫療無常規,常規僅是參考建議,並非對病人的最佳處置。特別是在檢查與手術進行中,醫師依當時探查的結果給予最佳治療方式,才符合病人最佳利益。遵照術前告知之常規步驟進行手術,反而會造成病人的傷害。例如術前診斷為闌尾炎,術中發現實為缺血性腸道病變,依術前告知之常規步驟給予切除闌尾只會造成病人死亡。醫糾法第 7 條「醫療行為有無符合醫療常規」應改成「醫療行為有無逾越臨床裁量權」,應尊重當時當地以當設備有無違反醫療臨床裁量權而定,若僅是遵守醫療常規,醫學如何進步?以前例切除闌尾炎手術,早期在腹部畫上一刀 10 公分傷口,若沒有違反醫療常規,如何進步至微創手術?
四、醫療事故補償基金(下簡稱補償金)的目的應先釐清,再談補償金來源。以醫事司統計至 101 年資料顯示,醫療糾紛 92 年-101 年 10 年間總鑑定數為 4639件,鑑定結果有疏失 404 件,佔 8.7%;無疏失 3357 件,佔 72.3%;可能及無法認定疏失 654 件,佔 14% 。可知,超過八成的醫療不良結果並非醫師過失造成,或者難以認定疏失,透過訴訟程序曠日費時,故以補償金的方式填補病方,屬社會救濟範疇。固然,醫療結果不如預期令人遺憾,但不應反其道而行將並非醫師的過錯加諸其上,要求醫事機構或人員繳納醫療風險分擔金(第 32 條)。
五、補償金來源之一為醫事人員繳納之醫療風險分擔金,應是參考藥害救濟法第 5 條將藥害救濟基金來源之一為藥商或輸入業者繳納的徵收金為類比,但此二者是完全不同的情況。藥商或業者以販售藥物營取利潤為業,增加並擴大其獲取利潤的風險,然而醫事人員是以實際付出的時間成本換取薪資,基礎不同,不應相類。
六、補償金來源中政府預算撥充(第 32 條)不應以健保給付扣抵。在健保點數給付醫療人員金額皆偏低且不足的情形下,以健保當作政府預算撥充,無異是醫療人員代替政府支付補償金。以政府財源為補償之社會救濟制度立意正確,政策應另行向全民徵收補償金來源,不應變相苛刻醫療人員。
七、給付補償金的情況不明,第 35 條死亡給付或重大傷害給付,所謂重大傷害所指是否以刑法第 10 條重傷情形為限?本法應明確訂定給付條件,不應交由主管機關以辦法或行政命令訂之。
八、排除不予補償的情況多所缺漏,生產風險事故更是完全沒有排除不補償情況(第 38 條),立法粗糙。參酌手術及麻醉事故爭議補助計畫,手術及麻醉事故有下列之一情況均不補償 (2.5.7.9.於本法中並未排除補償):
1.醫療事故與醫療行為並無因果關係。
2.對於醫療事故明顯可完全歸責於機構或病方者。
3.可依藥害、疫苗預防接種或依其他法律所定申請救濟。
4.屬於病人原有疾病之病程進展致生意料中之死亡。
5.病人或其家屬不配合機構進行診療,情節重大。
6.病人同意接受人體試驗出現之死亡。
7.非以治療疾病目的之美容醫學醫療行為。
8.申請補償資料虛偽或不實。
9.其他(例如病歷記錄簡略無法提供足夠資料審查,經審查酌予減少或不予補
償)。
生育事故補償應不具下列情形之一(本法中更完全未見排除):
1.流產致孕產婦與胎兒之不良結果。
2.36 週前因早產、重大先天畸形或基因缺陷所致胎兒死亡(含胎死腹中)或新生兒之不良結果。
3.因懷孕或生育所致孕產婦心理或精神損害不良結果者。
4.對於生育事故明顯可完全歸責於機構或病方者。
5.懷孕期間有參與人體試驗情事者。
另本法中(第 38 條第 1 項第 3 款)規定非屬健保給付之醫療項目不予補償,若補償金的目的在減少醫療訴訟,促進醫病和諧。自費項目就沒有醫療訴訟濫訴問題?間接承認健保給付偏低,養大民眾胃口才是造成醫療糾紛濫訴的主因?或是本法是健保法下的子法?
九、病方若受領補償金後,對日後提起訴訟全無罰則(第 39 條)。經歷本法一連串調解、領取補償金後,病方若不滿意,依舊可以大肆提起訴訟,至多返還已受領的補償金而已。雖訴訟權為憲法保障的基本人權,然而病方若只有返還補償金,而未有其他防堵條款,濫訴情形並不會因此減少。應參酌民法第 259 條雙方互負返還義務時,病方除反還受領金額外,加計百分之五法定利息;病方若惡意領取補償金後提起訴訟,應賠償醫療機構及醫事人員因此所生之損害。
以上幾點至少是目前政院版草案的缺失,貿然推行本法無疑提油救火,懇請各界關心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莫讓惡法通過,後患無窮。
腸道手術後護理 在 腸道手術後飲食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醫院診所健康懶人包 的八卦
在腸道手術後飲食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mco334也提到保健食品該在空腹、隨餐或睡前吃?要看哪一種https://www.fruitenzy.com/dietarysupplement/ 有越來 ... ... <看更多>
腸道手術後護理 在 腸道手術後飲食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醫院診所健康懶人包 的八卦
在腸道手術後飲食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mco334也提到保健食品該在空腹、隨餐或睡前吃?要看哪一種https://www.fruitenzy.com/dietarysupplement/ 有越來 ... ... <看更多>
腸道手術後護理 在 新光醫院衛教影片: 大腸直腸癌術後護理照護 - YouTube 的八卦
Transcript · 重要! · Can you really tell if a kid is lying? · 【癌症e學苑】胃腸 道手術後 ,我該怎麼吃? · 新光醫院衛教影片: 居家氣切管照護示範 · Life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