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套疊是幼兒常見腹部急症,若有警覺,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除極少數特殊病例外,絕大多數可以痊癒,不留後遺症。
重新整理過去關於腸套疊的網誌,並新增治療方法和預後,花 3 ~ 5 分鐘看完,可以快速了解腸套疊的成因和併發症、流行病學、臨床症狀、診斷方式、和治療方法,有了基本認識,家長遇到孩子出現疑似腸套疊症狀時,比較可以冷靜面對,迅速送孩子就醫,及早治療。
腸套疊後遺症 在 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 Facebook 八卦
【我和腸套疊的故事】
現在的我,獨立診斷腸套疊 (intussusception) 不是困難的事,但在十多年前,一個第二年住院醫師 (R2),夜間獨自在分院值班, 只能靠自己正確診斷腸套疊無疑是莫大的挑戰!
當年,由於健保總額的關係,部分輕症無法在醫學中心住院,特別是因為感冒發燒或腸胃炎不肯喝水、吃東西的幼童,住院原因其實很單純,需要點滴輸液治療,幫助幼童度過脫水時期。所有住在分院的病人都需經過主治醫師審核確定無併發症,每天主治醫師也會到分院查房 1 ~ 2 次,相對於在醫學中心值班需要照顧病程複雜或重症病人,住院醫師到分院值夜班其實是「爽缺」,然而,對於被稱為「移動式鳳梨」的人來說,再簡單不過的輕症也可能變成急重症,值班根本不可能有平安夜!
那天,我滿懷平安夜的期望踏進分院值班,小夜接了幾床輕症病童,分院病房較小,十多床的病人不是太大的負擔,稍微將病房全部的病歷和病人巡過一輪,沒發現嚴重的問題,想說大夜應該可以好好安眠。凌晨兩點左右,護理師打電話到值班室叫醒我,告知一歲多腸胃炎的病人半夜突然間歇性哭鬧,腹瀉時家長發現糞便紅紅的,可能是血便,請我到床邊處理。
到病床邊,病人家長拿出剛剛的「血便」,我發現血便呈現果膠樣,看起來像是粉紅色果膠樣大便 (currant jelly stool),可能是腸套疊造成,但當時的我沒有獨立診斷腸套疊的經驗,之前若有疑似症狀都是請學長姊幫忙處理和掃超音波確診,但分院值班只有我一個醫師,兒科病房沒有超音波機器,即使有機器我也不太會操作,怎麼辦?
焦慮、慌張、恐懼等負面情緒盤據在心頭,我深吸一口氣讓自己冷靜,突然想到樓下有婦產科門診,診間應該會有超音波機器,我聯絡醫院警衛,請他給我門診區鑰匙,但我不知道超音波放在哪個診間,警衛也不知道,只能拿著手電筒和鑰匙,要黑暗的門診區,一間一間診間開門找超音波,幸好,沒花太久的時間,在角落的診間,我找到了婦產科超音波。
陌生的超音波機器,沒見過的型號,連開機都不會,怎麼辦?只能憑藉以前摸索 3 C 產品的經驗,先確定機器有上接電源,嘗試按長得像電源鍵的按鈕,一陣手忙腳亂,按到螢幕有反應的電源鍵,終於開機了!拿起超音波探頭,確定可以使用後,我請護理師帶病人到診間,開始幫病人做超音波檢查。
當時我只是 R2,還沒有接受過正式超音波掃描訓練,只能回想以前看學長姐掃超音波的動作和教科書上的影像解析,在家長面前強作鎮定和專業不疾不徐幫病人掃超音波,最後我在病人右上腹的位置,掃到一個清楚標靶狀影像 (target-like),腸套疊確診!
確定診斷後,接下來的步驟容易得多。我先連絡主治醫師報告診斷,經他同意後將病人轉回總院安排顯影劑灌腸復位術,結果腸道卡得太緊無法灌通,趕緊會診小兒外科醫師安排緊急手術,手術中發現腸道組織並無壞死跡象,也沒有引發腹膜炎,外科醫師做了簡單的復位術後,將病人轉至病房觀查,病人最後平安出院,沒有留下後遺症。
現在,雖然我已經確診過上百個腸套疊病例,但第一次在分院驚險診斷腸道疊的經歷,深刻烙印腦中。教導年輕住院醫師時,我常分享這段經歷,告訴他們:
「隨著病程的進展,病情會改變,主治醫師查房時沒事,不代表之後一定沒事。你們值班時,病人就是你們的責任,有抱怨就要負責處理,不會處理,想盡一切辦法處理,最後真的還是不會,馬上 call help,打電話給學長姐甚至主治醫師,直到解決病人問題為止,這才是值班醫師該有的負責態度!」
這麼多年過去了,很多事情改變了,我也從年輕住院醫師變成主治醫師、主任,唯有一件事不變,在醫院中,我依然是人見人怕的移動式鳳梨,不管經過多少年,這個稱號永遠無法從我身上抹去!
若想更了解腸套疊,請參考部落格文章「孩子腸子卡住了? 認識兒童腸套疊」,網址:
http://ethan-hsieh.blogspot.com/2013/09/intussusception.html
本篇文章部落格網址:
http://ethan-hsieh.blogspot.com/…/06/intussusceptionstory.h…
腸套疊後遺症 在 陳映庄醫師的育兒資訊站 Facebook 八卦
嬰幼兒腹部急症~ 腸套疊
腸套疊顧名思義,就是腸子和腸子套在一起,像望遠鏡一樣,最常見是發生在大腸和小腸的交界處,呈現一個”大腸包小腸”的狀態。
因為腸子被套住後,食物無法通過加上血液循環受阻而出現各種症狀
1. 一陣一陣的激烈腹痛,完全無法安撫,寶寶呈現雙腿彎曲,臉色發白冒冷汗等現象
2. 常常因為腸道阻塞食物下不去所以出現嘔吐。
3. 腸道缺血受傷數小時後,大便開始出現粉紅色的膠狀物質,看起來有點像草莓果醬那樣~
4. 如果套住太久,腸道出現會出現壞死,導致腸子裡的細菌跑到腹腔內,造成嚴重感染發炎敗血症等。
腸套疊最常發生在1歲內的孩子,尤其是5個月~ 9個月大的孩子,且男寶寶比女寶寶更常發生,可能發生的原因很多,例如小寶寶得到腸胃炎、服用藥物或腸胃道過敏等等各種腸胃道蠕動激烈的情況下,不小心給它套進去而產生。
診斷方式: 腹部超音波即可有不錯的診斷率
治療方式: 症狀發生初期(約24-48小時),可以用鋇劑灌腸把腸子推回原位,但卡太久(約48小時以上)則可能已經出現壞死,就必須用手術方式把小腸拉出來,若有壞死則必須切除後再重新接上去,非常辛苦!
小叮嚀:
腸套疊是嬰幼兒期常見的腹部急症,由於小寶寶還無法表達自己的不舒服,因此必須仰賴照顧者的觀察,”及早發現”接受治療。
觀察重點: 1歲內的孩子(尤其是5-9個月大)出現以下狀況
1. 異常激烈六親不認,完全無法安撫的間歇性哭鬧
2. 無法站立,呈現縮腹、雙腿彎曲的姿勢
(就像大人肚子受到撞擊後的姿勢)
3. 臉色嘴唇發白、冒冷汗
4. 嘔吐,尤其是有吐”綠色”的液體
5. 尿布出現草莓醬樣子的大便
6. 明顯腹脹、腹部僵直、發燒或全身倦怠
若有以上現象代表可能有腸套疊或其他嚴重腹部急症,必須盡快就醫確認原因並接受治療,以免發生嚴重的後遺症唷~
腸套疊後遺症 在 腸套疊與腸絞痛怎麼區分?草莓便 - 媽咪拜 的相關結果
腸套疊是因一段腸子套進另一段腸子裡,才會造成寶寶肚子痛。本篇將帶你了解腸套疊後遺症、症狀、治療與飲食等相關事項,還要教你如何區分腸套疊與腸絞 ... ... <看更多>
腸套疊後遺症 在 腸套疊 - 信誼好好育兒 的相關結果
腸套疊 是小兒常見的腹部急症之一,是指某段腸管凹陷入其遠端的腸管,像收起單眼望遠鏡一樣。發生的年齡大都在5個月大至1歲半,百分之八十的病例都在1歲以內,尤以5、6 ... ... <看更多>
腸套疊後遺症 在 腸套疊拖延恐怕腸道壞死!腹痛、嘔吐、血便快送急診! 的相關結果
(二)嬰兒腸套疊症狀:腹痛、嘔吐、解血便 · 1.腹痛:15~20分鐘發生間歇性的腹痛、雙腿捲曲到肚子、臉色蒼白流汗。 · 2.嘔吐:初期吐奶、吐食物,後期吐黃色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