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徒步環島日記第一天
出發前,我引導Savi:「人生就像經營品牌一樣,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抓事情的本質跟核心,如果這次的環島有一個主題的話,你覺得會是什麼? 是have fun(樂趣), learning(學習),safe(安全),還是challenge(挑戰)?」
「我覺得都是耶」
「那如果你要排順序的話,你的第一名會是fave fun嗎?」我問他
「不是,第一名應該是要 safe, 因為媽媽說不能做危險的事,然後才是have fun, 然後是learning, 然後是challenge」
我笑了笑,回他:「好,那我們的口訣就是 safe fun learn」這三個是我們的核心, challenge放第四順位。
父子有了這樣的共識,對我們接下來要做的決定都會相對簡單, 因為這次的旅行的主角不是我,而是我兒子,我只需要在旁當扶導的角色。
我們研究了其他人的徒步環島或是騎車環島,我們發現大部份的人著重在「挑戰」(或是自我證明),但這並不是我們父子這次環島的核心精神。 我們所著重的核心是深度體驗。
所以我們決定從高雄坐火車到知本,從知本出發當我們的第一站,因為東部這邊的文化是他從來沒有體驗過的。
更何況,他也從來沒有坐過台鐵的自強號。也從來沒有來過高雄火車站(因為都只坐過高鐵)
售票員看到我們的推車那麼大,一開始的反應是皺眉頭
用激烈的口氣說:「這個不能上自強號!這個超過規定尺寸!!」
但我卻是和和氣氣的跟他分享,我們父子是要去徒步環島,我們要去圓夢,能否通融一下?
「哇~~也太酷了吧,那你這個車子能拆嗎? 要拆才能上得了火車」
「當然可以,來Savi, 幫爸爸一起拆」
小孩會一直觀察父親的一舉一動,他會看到爸爸是如何應對突發狀況,用冷靜的智慧化解可能的衝突跟挫折。 用聰明的方法跟口氣來說服對方並且用很軟的姿態跟對方一直道謝。
而他也會主動幫忙搬行李。(因為我要手提這麼大的推車上火車)
這些生活應對的小細節,都是他的學習,都是我們當父母要有覺知的。
成功破解了第一關上了自強號之後,我再跟他分享第二個小細節,就是台鐵的logo, 告訴他, logo有分三種, 一種是純logo沒有字,因為品牌已太深化太有名了,像是apple,benz跟台鐵。 另外二種是logo加字像是提提研,第三種是把品牌名字當成logo叫作logotype, 像是zara, uniqlo , H&M這些快時尚品牌。
並且還在wikipedia上找到了台鐵的logo解說,跟他分享為什麼設計長這樣是有它的含義,不是隨便劃劃的。
這是我這幾年學到的品牌美學的細節,剛好在旅途中可以跟兒子分享,這是所謂的「教育於無形」
在火車上,我隨手遞給他肌餓遊戲的第一集,我自己也拿起了書來看,雖然我沒叫他看書,但是他看我看書,自己就也會有樣學樣,這是我們父子之間長期培養的默契。
到了知本,我教給他手機看地圖帶路,讓他當導遊培養他的方向感。沿途他開始採集很多的植物,因為這一切對他來說都很新奇,很多植物都是他從沒有看過的。
走到了卑南族部落的社區,我們的民宿就在社區裡面,這是我第一次帶兒子住民宿。 他一開始還不習慣怎麼跟陌生人相處在同一棟房間,還想說躲在自己房間就好了。
但我嘗試著說服他說:「這是不一樣的住宿體驗,來這裡可以認識各式各樣的朋友,這就是自助旅行最大的樂趣跟學習」
所以他選擇待在客廳陪我們大人聊天,才發現其中一位是他學校日文老師的朋友,而且他也很大方的跟人家合照,在這裡我也看到他的心變得比較大方。
這次旅行我一直告訴自己,我要改變自己對待兒子的方式,我要學會更信任他多一點。 所以中午我跟他說,「你如果想用ipad想看netflix可以,你可以自由使用電腦,爸爸選擇相信你的自律力。 但是你也知道看太多近距離會對你眼睛不好。」
「所以你看多少ipad的時間,我們就用多少看遠方的運動來平衡它。」
於是他今天看了二小時的ipad, 我們就用投球,騎腳踏車,以及爬上屋頂看遠方的活動來平衡眼晴的收縮。
第一天的一整天下來,我發現我跟他的互動以及我所能教給他的,可能比一整年都還多。
我們都很享受第一天,第二天的今天,我們要去全台灣號稱最美的野溪溫泉(栗松溫泉)
我們等等要出發了,很期待。
#父子徒步環島
「腳踏車上火車規定」的推薦目錄:
- 關於腳踏車上火車規定 在 Facebook
- 關於腳踏車上火車規定 在 瑞士。Ricky的瑞士山居歲月 Facebook
- 關於腳踏車上火車規定 在 夏雪Angela beatrice Facebook
- 關於腳踏車上火車規定 在 [閒聊] 鐵馬行鐵路-單車上台鐵、高鐵- 看板bicycl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腳踏車上火車規定 在 拜託不要偷懶,自行車上火車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腳踏車上火車規定 在 腳踏車上火車價錢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MOBILE01、PTT 的評價
- 關於腳踏車上火車規定 在 腳踏車上火車價錢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MOBILE01、PTT 的評價
- 關於腳踏車上火車規定 在 腳踏車上火車價錢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MOBILE01、PTT 的評價
- 關於腳踏車上火車規定 在 腳踏車上火車ptt - 旅遊貼文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腳踏車上火車規定 在 腳踏車上火車ptt 的評價
- 關於腳踏車上火車規定 在 [情報] 上火車請配合規定- 看板bicycle | PTT體育區 的評價
- 關於腳踏車上火車規定 在 [閒聊] 鐵馬行鐵路-單車上台鐵、高鐵 的評價
- 關於腳踏車上火車規定 在 [分享] 台鐵+台北捷運攜車搭乘指南_ptt @ 宜蘭吃喝玩樂 - 單車 的評價
- 關於腳踏車上火車規定 在 [問題] 腳踏車上火車請教- 看板bicycle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腳踏車上火車規定 在 腳踏車可以上火車嗎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腳踏車上火車規定 在 腳踏車可以上火車嗎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腳踏車上火車規定 在 #分享腳踏車上台鐵的費用 - 交通運輸板 | Dcard 的評價
腳踏車上火車規定 在 瑞士。Ricky的瑞士山居歲月 Facebook 八卦
【瑞士生活】騎鐵馬暢遊瑞士
瑞士有完善的腳踏車專用車道及指標,不用擔心與車輛爭道。可是想要在瑞士騎腳踏車,該如何計劃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呢?
瑞士在200多處火車站設有出租單車的服務,單車的種類從基本款、電動腳踏車(E- Bike)到專業的登山車款都有。遊客只需要事先去火車站的窗口或上網預訂,便能夠輕鬆地租到腳踏車。最方便的一點,你可以選擇在不同的車站歸還,不需要再繞原路回到租車點,非常地方便。
在瑞士騎單車的好處之一,就是火車或公車提供運送腳踏車的服務,讓旅客能夠把腳踏車當行李一般,隨身攜帶到每個目的地。不過在搭車之前,要先在SBB的網站查詢火車的資訊欄,確定該列車是否可以運送腳踏車。除此之外,攜帶腳踏車在瑞士搭火(公)車,還要先瞭解以下的幾項規定。
1. 攜帶腳踏車需要另外購買車票,腳踏車車票的一日卷為18CHF,若是持有半價卡或是Swiss Pass的旅客則享有12CHF的優惠價。如果你的腳踏車是以裝箱的方式來運送,那麼視同普通行李,不需要付費。若是在瑞士待的時間比較長,也能買腳踏車的年票(220CHF),不得轉讓給他人使用。
2. 在三月21日~十月31日之間的旺季,攜帶腳踏車搭乘ICN火車的話,需要事先預訂,每趟的訂位費用為5CHF。可以透過售票櫃台或自行上www.sbb.ch網站訂位。
3. 每一位乘客只能攜帶一台腳踏車,在腳踏車上不能裝載其他的物品,並要自己將腳踏車搬運上下火(公)車。
4. 禁止在火車站月台上騎腳踏車(可以用牽的)!火車的門外會印有腳踏車的標誌,該車廂內便有放置腳踏車的空間。
5. 蘇黎士地區的區間車(S-Bahn),在週一到週五6:00~8:00及16:00~19:00的尖峰時段,禁止攜帶腳踏車搭火車。
6. 腳踏車必須放置在火車上的專屬區域,通常該車廂會有掛勾或鐵架來固定腳踏車。在車門及走道,嚴禁擺放腳踏車。
更多的內容,可以參考<搭火車遊瑞士自助超簡單>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64267
腳踏車上火車規定 在 夏雪Angela beatrice Facebook 八卦
《那日,父親說要換掉大門的鑰匙,叫我以後別回家》(文長,慎入)
多少年了,父母一直不贊同我走寫作這條路,無論是我閉門寫第一本書,還是第二本書,他們都覺得,我只是怕吃苦,不想回到職場上工作。
尤其是父親。
每當我翻開筆電,手機和Ipad,同時進行寫作、搜尋資料和跟出版社開會時,就會開始嘲諷我「看起來像秒秒鐘幾百萬上落,我說李嘉誠也沒你那麼忙碌!」開頭那幾次我還會反駁,會即刻回答他,我到底在忙些甚麼。後來,被唸叨多了,我學會了閉嘴不回話,反正我無論說甚麼,父親還是聽不進去的。也從那刻起,我立志要成為一個令父母感到驕傲的女作家、令家人感到驕傲的女作家、令整個家族都感到驕傲的女作家。
記得有一次,父親想要我幫忙做點事情,我說正在寫文章,寫完後就會即刻去幫他,沒想到,那一寫,就寫了兩個小時。父親很生氣,整個人怒氣沖沖地走到我面前,「啪」的一聲把我的筆電翻起來,差點掉落在地上。我很生氣,除了感到不受尊重、還覺得被侮辱,於是我也沖父親發脾氣「摔啊!你摔啊,摔完我就再買,不夠錢就拿吃飯的錢去買,沒有錢吃飯我就不吃,餓死好了。」我跟父親是同一個脾氣的人,久久不發火,一發火,就像個屁小孩那樣講氣話。但很快地,我就後悔了,覺得自己那麼大聲跟父親講話,一定是傷透了他的心,但要我道歉,我臉又拉不下去。於是,我默默去沖了杯蔘茶,輕輕把父親房間的門推開,靜悄悄地將杯子放在粉紅色那張梳妝枱上,又默默退了回去。
多少年了,感覺好像無論我多努力,家人都不會認同我。
但我還是努力了。
一直努力忠於自己,忠於自己的心,默默地走了過來。
出第一本書的時候,媽媽雖然甚麼話都沒說,但我感覺到她的默許。默許我繼續做他們不認同,而我卻很快樂的事情。
出第二本書的時候,媽媽依然甚麼都沒說。那年是我第一次在書展辦簽書會,在我的心底,我很希望能夠有家人的參與。於是,我膽粗粗地問媽媽:「媽媽,書展我辦簽書會,你要不要來。」媽媽說要看爸爸要不要一起去,不然一個人會很悶。後來,我經常在門縫聽到媽媽對父親說:「去吧,去支持你的女兒,她不是一直說我們不支持她嗎?這一次,我們一起去,好不好。」
那天,媽媽來了,父親也來了,還有姐姐跟她當時的男朋友。
「媽媽,你有看到嗎?方才來找我簽名的人很多。」離開時,我輕挽著媽媽的臂彎說。
「還有書迷會的人送你花牌呢!(笑)看著你一臉正經地對著人多擠迫的走道,用心地分享著自己的書,自己的創作心得,我不敢走過去⋯」媽媽輕輕拍了拍我挽她手臂的右手,續說:「我怕你緊張,怕你分心。」
我再攬緊媽媽一些,說:「媽媽,你可有一絲為我感到驕傲的感覺,不是多多,是少少,一粒大豆那麼少。」我搭上表情和手勢,奮力地表達那種像大豆像芝麻那麼小的動作。
「有有有。」媽媽笑著說。
我回頭望著媽媽臉上一臉的欣慰,再望著媽媽那張已經開始泛起皺紋的臉,心裡百般滋味。
那也是第一次,在寫作上獲得成功感。
來臺灣之前,我跟父親又吵了一大架。「你走啊!走了你就不要再回來。我會把門鎖上,不給你開門。」
「但姐姐不是也搬出去又搬回來嗎?你不是也讓她回來嗎?」我怒著嘴巴,像一個不爽的小孩,把話頂回去。
「這次不一樣啦,我會把鎖頭換掉,誰搬出去也休想回來。」
「那。我。就。不。回。來。」不是的,我內心真的不是這麼想的。我知道父親說的是氣話,我也是。
一個在家裡照顧了二十幾年的孩子,忽然說要離開,還搬到臺灣那麼遠,一個人住,當然擔心。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
我知道父母擔心,知道他們捨不得我離開他們的身邊。但人生是自己的,沒有人能代替你決定自己的未來,甚至為你的人生負責,能夠負責的,從來都只有你自己。
我不想為任何人剪斷自己的翅膀。
即使下一步充滿了未知,即使前路茫茫,我也要勇敢踏上那第一步,只有踏出了第一步,才有機會走出第二步。
路是人走出來的,不是靠別人的經驗、別人的嘴巴,倒模出來的。所以即使有機會跌到頭破血流,有機會甚麼都得不到,甚至賠掉青春,但我知道,我的未來,一定比原地踏步更要好。因為,我是零,沒有比零更壞的未來了。
上星期家人來臺灣看我,順道來趟家人旅行。我知道這個旅程,媽媽花了很多心機說服父親,也不知道媽媽在背後跟父親說了甚麼,能夠令口硬心軟的父親,願意來臺灣看我(算是屈服了嗎?)(笑)。
他們像一陣風的來,一陣風的走了。他們把我的家,像經歷被龍捲風襲擊過的那樣凌亂不堪(笑)。
那幾天我們去過將軍府,慶修院、雲山水、兆豐農場,瑞穗溫泉跟七星潭等地方。
我們在那裡,留下了很多歡笑聲,看著被我們強迫換上軍衣的父親,被媽媽嘲笑看起來活像個漢奸、看父親在努力配合我們的要求擺pose拍照,雖然動作很生硬。看父親在兆豐農場坐在電動車上樂而忘返,雖然只是過過駕駛癮。看父親在七星潭上聽著媽媽的指示,跟姐姐一起在沙灘上一次又一次的做起跳起的動作,雖然跳得不高,還有點像麻鷹捉小雞的感覺。但還是很感恩生命裡有了這一塊回憶。
小時候父親規定拍照一定只能罰站,沒想到,如今的他,竟然還會在拍照時主動擺起姿勢。雖然很多時候只是高舉手中的物件,要不然就是剪刀手,但相比起昔日那個「從不抱孩子、不牽孩子的手、不跟孩子玩」的父親,可愛多了。
他們回臺北的時候,媽媽忍不住掉下了眼淚,父親依然是那張板起臉的樣子,他還是他。
前幾天跟父母打電話,媽媽對我說「女兒,你瘦了,這幾天跟你在外面吃飯,看到你捨不得浪費一菜一肉的樣子,我很心疼。」媽媽續說「女兒,100塊買條魚不貴,四十塊買顆菜也不貴,有空多吃魚,不夠錢跟媽媽說,媽媽會幫你。」
電話另一端的我已泣不成聲「嗯嗯嗯。」自十五歲開始,我出來為自己賺第一筆零用錢,買了人生第一部手機,我還記得,是摩托羅拉。是跟父親當時一模一樣的手機。
小時候已經學會一件事,奢侈品終歸是奢侈品,是非必要的,想要,就必須自己賺錢買。所以,第一份薪水我買了人生第一部手機,第二份薪水,為家人換了第一台數碼相機。我還從那時候開始給媽媽家用,是買手機跟相機剩下的錢,那一刻,我覺得自己特別棒,一直被視為小孩的我,也有了照顧這個家的能力了。
這是人生第一次,父母會如此放任我的任性,放手讓我追求自己想走的路。
「媽媽看到你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條,乾乾淨淨,覺得很欣慰。孩子長大了,還是應該放手啊!」聽到這裡,我又再次忍不住,流起淚來。
「不能哭出聲音,一定不能哭出聲音。」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在父母面前掉眼淚,會是件很丟臉的事情。
後來媽媽又問我:「妳是不是很想住在臺灣。」我說「是。」媽媽續說:「那,倘若妳還沒辦好工作簽證,還不能到學校開始演講之前,你的生活倘若缺些甚麼,一定要對爸媽說。爸媽會幫妳的。」媽媽終究是媽媽,媽媽始終不忍心看到孩子受苦。
「女兒,把你的帳號號碼告訴我,我把錢打給你,不不不,你現在就給我,一個女孩獨居在外,沒錢防身怎麼行。」在旁邊的父親忽然扯高嗓子說。
「是啊,你等一下就把帳號發給我們,把錢打入妳香港的戶口就行了是吧。」「一定要給喔,不然爸媽不放心。」「哎喲,妳說妳去臺灣幹嘛,讓爸媽那麼擔心,雖然說只是1.5小時的飛機,但加上轉巴士車、轉火車,還是要半天的時間。但誰叫妳喜歡呢?那妳就好好地過吧!記得不要睡太晚喔!也不要太晚睡覺,傷肝啊~還有還有,一定要記得吃早餐,早餐很重要的啊~」
「嗯嗯嗯,知道。」我幾乎用盡全身所有的力氣,才吐出了五個字,同時很努力掩飾正在發抖的聲線。
多少年了,一直有種無力感,彷彿無論我再付出多少倍的努力,也無法獲得家人的認同。沒想到,到了臺灣,讓他們看到我真的很熱愛這個社區,每天很努力地生活,那種對寫作的熱情,對生命的熱情;對活著的熱情,竟然讓他們默許了我目前的選擇。
「妹妹,我真羨慕你,我也好想像你那樣,只要隨便寫寫就能賺錢,然後每天睡到我已經工作了一整個早上,吃中飯時才醒過來。」「姐姐,你千萬不能有覺得自己很了不起的心態,事實上,跟你一樣寫作的人有許多,但到底有幾個倪匡,幾個亦舒,你心裡很清楚。做麥當勞甚麼都好,總比妳現在強。難道再過幾年,你知道這條路再走不下去時,再出來累積社會經驗嗎?還是嫁人去了?姐姐,妳還是腳踏實地吧,我這是為你好。」每一次,我都無力反駁,那是因為我認為,他們不了解追夢為心靈帶來的滿足感,因為他們沒有夢想,所以永遠都不懂得我對現實對追夢者的打壓那種想挺身反抗的決心。
我內心是激動的,相比終於獲得家人的認同,家人的默許,我為家人對我付出的愛而感動,被他們用行動表現出來的愛,深深地撼動。連我那個一直執著我去了臺灣,到底還有沒有按時付家用的姐姐,竟然也開口對媽媽說:「媽媽,不如我們不要拿妹妹的家用,那她就可以用來支付租金,減低生活的壓力了。」「姐姐,你一個人在臺灣要小心,因為你,媽媽同意讓我去澳洲打工,我在打工的時候,也會想你的。」弟弟,也好像變得更懂事。
許多時候,我們埋怨家人不認同自己,不贊同自己目前正在做的事情,但當你義無反顧地投入一件事情,堅定又堅持地認真地做,他們總有一天能夠感受到你對自己所認定的那件事的熱情,知道這不是你逃避職場的借口。看到你很享受目前的生活,看到別人對你的認同和讚許,終有一天,他們也會放手,放手讓你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放手讓你為自己打拼,只要你好好的,他們就安心了。
「女兒,我們反對妳,是因為擔心妳,愛妳。以後,無論發生任何事情,都要跟爸爸媽媽說,知道嗎?」
他們不是誰,他們是你的家人,是你永遠永遠的家人。
夏雪
民國105年3月10日
寫於凌晨4點
腳踏車上火車規定 在 拜託不要偷懶,自行車上火車 - Mobile01 的八卦
拜託不要偷懶,自行車上火車- https://youtu.be/xHBjK49Y8Ps鯛魚請不要害其他人以後無法上台鐵。直接說規定不想拆後輪拜託不要上台鐵(單車其他車種第1 ... ... <看更多>
腳踏車上火車規定 在 腳踏車上火車ptt - 旅遊貼文懶人包 的八卦
阿里山騎車PTT-2021-07-01 | 數位感。 阿里山騎車PTT相關資訊,[問題] 騎車上阿里山請益- 看板Chiayi | PTT台灣在地區... 小折搭火車· 火車腳踏車班次· 台鐵攜車袋規定· 台 ... ... <看更多>
腳踏車上火車規定 在 [閒聊] 鐵馬行鐵路-單車上台鐵、高鐵- 看板bicycl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幹,健身環真的有夠好玩
單車版的各位早安,今天要講的是適用於2016年4月後
對單車上台鐵的尺寸限制放寬到長寬高加總 220 CM 後,
單車上台鐵與高鐵的相關規定、打包方式以及實地上車時要注意的一些事情。
如果未來有任何變更,以變更後的內容為主。
讓我們先從規定開始吧,台鐵相關規定的資訊如下:
https://www.railway.gov.tw/tra-tip-web/tip/tip00D/tipD11/view11
使用台鐵時,有三種可以上車的方式
1. 人車同行:自行車與乘客同車廂:自行車可整車帶到車廂中,不需摺疊或打包。
這樣的上車方式僅適用於特定班次及特定的車站 (詳細資訊見連結內),
像是台北站就是不開放上下車的。
2. 自行車託運:搭乘有附掛行李車廂的車次,將自行車當成大型行李託運,
人與自行車不同車廂。
這個方式也是適用於特定班次,並且只能到特定車站辦理,
並且是需要按里程額外收費的,台鐵也建議最好發車前一小時就到車站辦理。
適用的班次、車站及費用計算也是詳見連結。
3. 攜車袋
這會是我們今天介紹的重點,因為他的泛用程度最高,各級列車皆可帶攜車袋上車,
並且沒有限定放置的車廂,除了普悠瑪需要放1、8號車廂的行李區,
以及非親子車廂的旅客不能放車進親子車廂之外。
但這也需要最多的前置作業,因為台鐵對於攜車袋上車的要求如下:
1. 須經收納置於包裝完整,無任一部分裸露之攜車袋內,不得以塑膠袋、布袋或其他包
裝替代。
2. 前項打包後尺寸:最大長度不得超過 150 公分,長、寬、高之和不得超過 220 公分
。
3. 所有列車皆可乘車,但不得妨礙乘車動線之空間,且不得佔用座位或妨礙其他旅客乘
坐,亦不得置於辦理包裹運送業務之行李車內。
5. 攜帶置於攜車袋之自行車隨乘旅客,於進入剪票口前須先將自行車完全置入攜車袋,
出剪票口前不得將自行車自攜車袋取出。
高鐵對自行車上車的規定也大致如此,基本上能上台鐵就能上高鐵。
但不知道為什麼高鐵的乘車須知網頁現在是掛掉的狀態@@,之後有機會再補。
為了符合這樣的規定,我們就會需要使用攜車袋來裝車。
所以我們就來看看該怎麼使用攜車袋吧,
這次使用的是捷安特的輕便型攜車袋,到各地捷安特就能取得,售價一個大概在900上下
。
用於示範的車型是 Giant Defy advanced 2 2017 ,到各地捷安特就能取得,
尺寸 S,車型的幾何如官網內容
https://www.giant-bicycles.com/us/defy-advanced-2-2017
輪組是 DT Swiss PR 1400 Dicut Disc,
輪胎則是 Schwalbe Pro one 25C Tubeless。
踏板則是 Favero Assioma Duo 功率踏板。
(詳列這些東西的原因會在內文中說明)
而除了單車本體以及攜車袋之外,你可能還會想要準備以下的東西:
1. 幾條魔鬼氈束帶
2. 一兩條抹布
3. 捲尺
4. 海綿
5. 橡皮筋
6. 衛生紙
走一趟小北百貨就能搞定以上的東西。
捷安特的輕便攜車袋總共由一條粗的背帶、5條細的綁帶,攜車袋本體及收納袋組成。
在這個包裝的過程中,需要記住的原則有兩個:
1. 盡量減少晃動時摩擦的程度,以及避免硬碰硬摩擦。
2. 盡量減少脆弱部位暴露於碰撞的機率,容易碰撞到的點最好
要嘛是被保護好的,要嘛軟的,耐撞的,不然就是可替換的。
那讓我們開始吧,首先
1. 先準備一塊不怕髒、不怕刮並且靠牆的地板,把車牽到定位,檔位打到大盤對最小齒
。
檔位打到最小齒是為了拆輪容易,大盤則是為了用鏈條保護齒盤。
(千萬別拿老婆/女友的瑜珈墊做這種事情,真的會被殺掉)
2. 拆卸前後輪與座管後將車頭轉向傳動側呈90度,踏板呈水平位置,傳動側踏板在前。
碟煞車記得上卡鉗檔片,並且可以把貫通軸鎖回去。
如果不想拆座管的話,就要在這一步將座管降到最低。
3. 先將車頭轉正,將後輪飛輪朝車架靠住,使其剛好架在水壺架上,並且穿過踏板,並
且再次轉動車頭,讓把手貫串其中。
4. 使用第一條綁帶,將車架上管,輪圈以及把手交疊的部分固定住。
5. 使用第二條綁帶,將後上叉與輪框的交疊點固定。
6. 手提上管搖晃,確認綁得夠緊實,並且接觸面沒有硬碰硬的狀況
(因為25C的Schwalbe胎寬會比PR 1400的框胖的關係,所以剛好可以用輪胎的部分當接觸
面,如果沒有這樣的條件可以利用的話,
就需要在車架以及輪框間墊抹布或衛生紙,以魔鬼氈束帶或橡皮筋固定。)
7. 將前輪穿過踏板靠上車身,確保不超過後三角
8. 使用第三條綁帶,將輪框與上管的交疊點固定。
9. 使用第四條綁帶,將輪框與後下叉的交疊點固定。
10. 微調輪框位置以確保車子可以不須外力自行平衡站立。
11. 再次手提上管搖晃,確認綁得夠緊實,並且接觸面沒有硬碰硬的狀況。
順帶一提,因為踏板本身也是很硬的結構體的關係,如果真的還會左右搖晃,
可以考慮用踏板卡住幅條以降低搖晃,但當你使用功率踏板時,你就會三思XD
12. 將背帶兩端分別固定於上下管交會處,以及座管與後上叉交會處,
並確保不穿過輪框。
13. 提起背帶搖晃確認,確認綁得夠緊實,並且接觸面沒有硬碰硬的狀況。
14. 以一手提把手,一手提前輪輪框的方式將車垂直舉起,並搖晃,
確認綁得夠緊實,並且接觸面沒有硬碰硬的狀況。
(我沒辦法舉車同時拍照,所以只拍要握的位置,自己想像一下)
(後面會解釋這樣做的原因。)
15. 以抹布包覆後變速器及前叉,並打結或以魔鬼氈束帶固定。
如果還想要有更多緩衝的話,有可以拿更多的海綿/抹布保護煞變把/踏板等部位
16. 將攜車袋撐開,由上往下將車體套入,
用捷安特字樣對齊座管的方式來確認長邊。
17. 拉緊攜車袋下方的鬆緊帶,並將固定扣推到最緊後,將多餘的繩段打結。
拉到最緊時,底部的狀況應該如下圖:
18. 打開上方預留的開口,將背帶取出後再將開口的魔鬼沾黏上。
這樣就算大功告成了。
我這樣綁後的尺寸如下:
(含座墊)長110,寬30,高74,共214
(不含座墊)長110,寬30,高74,共212
接下來則是實際上車時的注意事項:
第一,盡量避免訂熱門時段,以及盡量挑首尾站上車,
這樣你找地方放車時會方便很多,不會上演整列火車走透透的慘劇。
第二,在出發前先打電話給台鐵/高鐵客服中心先詢問可能需要注意的事項,
如果當天或該次列車有什麼需要配合的地方,你可以事先知道。
第三,盡量在發車前20分鐘前到,因為你會很需要電梯,也有可能要配合測量尺吋,
以及接受站務人員引導。
符合規定的車不會不給上,但可能遇到特別擠的班次
就會需要由站務人員協助安排放置空間或調整車班,
至於不符合規定的車,如果不太誇張也是有通融的機會的,
但那個完全是站務人員的,嗯......主官裁量權之類的東西,
所以被通融了就想辦法盡力配合後續的安排,這樣人家才不會因為通融你惹上麻煩,
沒有被通融也不要去吵,很難看的。
第四,盡量提早上月台爭取第一個上車,以方便找地方放車,
高鐵與台鐵一般可以放車的地方會是大型行李放置區及最後一排後面的空位,
在第10步確認車子可以自行平衡站立的原因
就是為了在跟其他人的行李一同放置時不至於直接壓上去。
第五,因為攜車袋有一定長度與寬度的關係,側背會導致你在通過狹窄的空間,
比如車門、車廂間、走道時相當不方便,並且會增加碰撞的機率,
所以就要用到剛剛裝車時做的第13步,將車垂直舉起於胸前呈高端槍 (?) 姿勢
來通過比較狹窄的空間,但這樣下半部視線就幾乎沒了,
所以避免在行進路線上有小孩時這樣移動,
這也是為什麼要爭取第一個上車的部分原因。
以上就是我這幾次扛車搭火車的心得,如果有我沒寫到的,
歡迎推文補充,感謝。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0.26.164.11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icycle/M.1606534136.A.363.html
※ 編輯: RCSTD03 (110.26.164.118 臺灣), 11/28/2020 11:56:53
※ 編輯: RCSTD03 (110.26.164.118 臺灣), 11/28/2020 11:57:22
※ 編輯: RCSTD03 (110.26.164.118 臺灣), 11/28/2020 12:29:45
因此簡陋一點我覺得還好啦。
收納沒什麼技巧,就幹你娘用力塞塞到拉鍊拉得起來就好了
※ 編輯: RCSTD03 (203.204.47.144 臺灣), 11/28/2020 18:40:14
※ 編輯: RCSTD03 (203.204.47.144 臺灣), 11/28/2020 18:41:24
一傾倒就會幹到成人的胸腹,或者是小朋友的頭......
※ 編輯: RCSTD03 (203.204.47.144 臺灣), 11/28/2020 19:27:38
但我遇到的其他乘客通常對我都是蠻願意相讓跟稍等一下的啦
不過我都搭比較冷門的班次啦
只能說大家能夠共享的空間夠大時,對彼此就不會那麼機掰
一個車廂內已經有 40 個人並且還有 20 個人要在該站上車時,
跟一個車廂內不到 20 個人並且只有 10 個人要在該站上車時,
乘客對大型行李展現出的態度是很不一樣的。
※ 編輯: RCSTD03 (203.204.47.144 臺灣), 11/28/2020 19:39:07
※ 編輯: RCSTD03 (203.204.47.144 臺灣), 11/28/2020 19:46:21
※ 編輯: RCSTD03 (203.204.47.144 臺灣), 11/28/2020 19:57:1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