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她們能老得這麼優雅 ?」
這幾天櫻花陸續開了,這讓我想到幾年前,那個還可以出國的日子,我跟太太趁著春櫻初放,飛去東京賞花。
地鐵上,我們看到幾位約莫 70 歲的日本女性,身著低調高雅洋裝,素雅的妝容,手上掛著小提包,顯然是精心打扮過。應該也是去賞花吧,我心想。
「真好」我太太讚嘆,「 #為什麼她們老得這麼優雅?」
其實,不是她們老得優雅,
而是她們從年輕的時候,就一直為了保持這種優雅努力著。
——
『優雅』,是一種 #身心靈和諧 的狀態。
日本人的長壽眾所皆知,但如何活得久又優雅,絕不只是「多吃納豆跟味噌」就能做到,而是更細微、更深入生活各層面的生活態度。
其他不說,就說牙齒,日本人光是為了「#保住牙齒」,就做了很多長期規劃與努力。
事實上,日本從 80 年代開始,就有一個名為「8020」的護齒運動,意思是:希望國民到了 80 歲,#還能擁有20顆健康的原生牙齒。
【小知識:成年人的完整牙齒數量約為 28 至 32 顆,但最少需要 20 顆牙齒才能保有最基本的咀嚼能力,這在牙科被稱為短牙弓咬合 (Shortened Dental Arch)】
「8020」的護齒運動,當然不是到了 80 歲才開始做,而是 #從出生後的各個階段都不能怠慢,例如:
幼兒 1.5 歲後,必須開始進行乳牙檢查與清潔指導。
青壯年時,培養正確的飲食與生活習慣,降低蛀牙的機率。
中年後預防牙周病,尤其是 40 到 50 歲這個關鍵期,必須徹底解決牙齒問題來預防未來生活照護上的風險。
到了老年,日本人每年會定期接受牙周疾病檢查、咀嚼力測定,甚至有 8020 運動表彰大會,由社區牙醫師表彰 80 歲以上超過 20 顆牙的老人家。
唯有這種『一生懸命』的認真看待,才有機會達到「8020」的目標。
2017 年,在「8020」推行 30 年後,日本全國調查結果發現,80 歲以上老人從平均 4.7 顆原生牙齒,上升到 15.2 顆原生牙齒,成功保住 20 顆牙齒的人數也超過了一半。
——
你說為什麼日本人這麼重視牙齒?
因為吃飯、咀嚼、睡覺,#再日常不過的每件小事都和牙齒相關。
——
〖好好吃飯,人類尊嚴所在。〗
通常年輕人很難想像失去牙齒對一個人生活的影響。
這時我都會舉這個例子:
我一位 82 歲的患者朋友,因為咀嚼功能退化,每天只能吃像嬰兒吃的泥狀、細碎食品,靠著牙齦咀嚼、囫圇將食物吞下肚,漸漸地胃口也不好了、一天比一天消瘦。
「脾氣越來越怪。」有一次他來看診,我聽到家屬小聲地這樣說。
其實,我們將心比心,
曾經的一家之主,可能某天不小心聽到孫子跟女兒吵說:「我晚上想去吃牛排,可是阿公不能吃。」
「沒關係,你們去吃吧,我自己可以處理。」
因為擔心成為家人的負累,自己吃飯還比較輕鬆;就算一起吃,看兒子點菜時還要小心翼翼,問服務生這個煮得夠不夠軟。
久而久之,除了越來越沒自信,更重要的是失去的家族相處時光,與錯過的許多話題。
『飲食能力的健全,從根本聯繫著我們 #人類根本的尊嚴。』
——
〖好好咀嚼,防止失智。〗
另外一個與尊嚴有關的,就是記憶。
長壽專家白澤卓二表示,咀嚼能夠刺激腦部,近代史已知最長壽命的法國女姓 Jeanne Louise Calment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活到 122 歲的她,即使晚年眼睛幾乎看不見,但牙齒咀嚼狀況卻非常好。
而現代也有越來越多研究證實,#牙齒越多的老人,越不容易失智。因為 #牙齒咬合的感覺,會由牙齒根部的牙周韌帶傳到大腦,活化海馬迴,而海馬迴負責暫時保管短期記憶,最終移到大腦皮質,成為長期記憶。海馬迴如果出現問題,就容易出現失智狀況。
所以 #細嚼慢嚥,不只是對食物的尊重,也是保持頭腦清醒的練習。
而有趣的是,這種咀嚼出現的「口感」,對大腦的刺激,#只有原生牙齒才有。
——
〖好好睡覺,養生抗老。〗
缺牙除了和吃飯有關,常常也跟 #睡眠 以及 #呼吸 有很大的關聯。
2006 年義大利學者 Bucca 在『呼吸醫學』期刊中提到,大量缺牙會導致臉型變短、舌頭變大,進而增加睡覺時呼吸道阻塞的機率。
輕則 #打呼,重則導致 #睡眠呼吸中止症,嚴重影響睡眠品質。
身體組織的缺氧,是百病的源頭,導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發生率增加,身體越來越虛弱。
更特別的是,身體缺氧也會造成 #牙齒的進一步破壞,變成負面循環,這我們之後再聊。
——
所以到底要怎麼老的優雅?
『好好吃飯、好好咀嚼、好好睡覺』,能讓我們下半輩子活得更自在。
很明顯的,#原生牙齒 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想保留上天給我們的原生牙齒,需要從幾個日常的小習慣做起:比如上一篇提到的 #有意識地避免白天磨牙。
還有接下來要提的
#原型食物飲食、
#心理壓力調適法、
#提升睡眠品質的睡前儀式、
#顳顎關節與咀嚼肌減壓、
#口腔酸性調控......等等。
(你想先知道哪一個呢?)
這些都是 #可以靠自己察覺的 預防口腔破壞好習慣。
每一個好習慣,都是為了讓我們的下半輩子可以優雅一點、自信一點、自在一點。
最好,還能少看幾次牙醫。你說是吧?
——
▶︎▷ #悦庭口腔功能修復團隊︎ ▶︎▷
你很怕看牙,但其實身為牙醫的我們,比你更怕看牙。
我們是一群牙醫師,在我們多年執業,經手上萬個案後,我們發現:
「#只需要一點點的習慣改變,#每個人都能少看幾十次牙醫」
然而卻沒有人整理這類資訊,於是我們成立了這個粉絲團。
讓我們一起為了『不看牙』而努力!
——
願你能好好睡覺,好好吃飯,好好生活,口腔健康,少看牙醫。
腦部缺氧吃什麼 在 Facebook 八卦
中年男性病人
掛急診主訴下排牙齒及下巴突然疼痛厲害
我們立刻幫他安排心電圖檢查
他還說:「為什麼要檢查心臟?我是牙痛」
檢查之後
立刻診斷「急性心肌梗塞」
還好他有就醫
還好我們有做心電圖檢查
- - - - - - - - - - - - - - - - - - - -
冠狀動脈阻塞心臟缺氧時
會從心臟
經由感覺神經、脊髄再到腦部傳遞刺激
才感到「胸悶胸痛」
然而,從心臟發出的信號到了脊髓後
連接臼齒、肩膀、手臂等上半身感覺神經
就容易因為刺激到別的神經
產生「牙痛」、「肩膀痛」等關聯症狀
呼籲大家:
#突然劇烈牙痛
#吃東西更痛或延伸至下巴
#牙痛合併肩膀痛胸悶胸痛
一定要立刻就醫!
如果醫生沒有幫你檢查心電圖
提醒他一下
醫生就會想起來的
#一起注意心肌梗塞非典型症狀!
腦部缺氧吃什麼 在 演員陳幼芳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特別報導長照系列:荷蘭跨世代養老院.記者王雅倫、林佳錦、彭智宏荷蘭採訪報導
【 文茜的世界周報採訪團隊,來到荷蘭一家養老院,這家養老院曾經是英國泰晤士報的封面故事,共有160位老人,老人院做了一個創舉,叫做”跨世代養生村”! 經過面試以後,讓很多年輕人,可以打工換宿也住在養老院,年輕人傾聽老年人所經歷的故事,老年人看年輕人談戀愛,奮鬥事業,好似自己也重活了一遍,跨世代的共同分享,一起微笑】
「請想像在這張椅子上,每一天都坐著一位老阿嬤,然後只是簡單的一句:嗨,你今天好嗎?我真的真的很驚訝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所能造成的重大影響」
他是個每天穿梭在學業朋友和社群網站,忙的不可開交的荷蘭大學生,還不知道畢業後要做什麼,但是這一句「嗨,你今天好嗎?」改變了他的人生
「Patrick 和 Harry 不是一般的室友,Patrick 是27歲的研究生,Harry 是89歲的退休老人,他們一起住在獨立的老人院,在荷蘭的德芬特鎮,學生們可以免費住在這裡,交換每個月30小時和他們老室友們的互動交流」
這則po在臉書上的影片,在一星期之內吸引了4千5百人次的點閱,成為英國泰晤士報的封面故事
「世界最酷的老人院」
故事發生在荷蘭一個有160位老人的養老院,和一位要面對預算越來越少的女院長,大膽地跳出了數字的邏輯
「我決定我所經營的是一個快樂的業務,我想要我的老人們可以在一天中微笑,而不是只是吃藥,我希望他們除了安全之外還可以開心,我希望他們能自己有新的故事,新的經驗,然後在女兒來的時候可以說出來」
三月中一個春寒料峭的早晨,我們來到這個荷蘭小鎮,造訪這個拒絕把春天關在牆外的養老院
「剛開始我們只找了一個學生,因為老人們有點害怕,擔心學生會很吵鬧,音樂很大聲,還有喝酒等等」
活蹦亂跳的青春,就這樣砰然闖入這個靜如止水的養老院
「老年人聊天的內容不一樣了,特別是八卦,他們超愛討論我們這個學生的八卦,他是不是有個女朋友,是不是還是上個禮拜的那個,她是不是已經留在這裡過夜,或者還沒有」
她自己也沒有料到簡單的大學生打工換宿,竟然會迸出這樣的火花
「後來我們想要有足夠的學生,讓每天都可以,從週一到週五,都有學生陪老人們進餐,晚餐」
很快的,來應徵入住的學生多到必須要經過面試,蘇爾斯Sores 是一位傳播系的學生,兩年前獲選入住
「我們從老人們身上學到很多,關於知識上,他們對於二次大戰的經驗,非常值得傾聽,但是你會更享受一些短暫的片刻,我比以前更能夠享受這些短暫的片刻,例如 10分鐘對我們算什麼,但是對老人而言很重要,所以我學會了更加珍惜這些短暫的時間,甚至包括當我和我的朋友或家人在一起的時候,我都更為珍惜」
學生們並沒有真正需要完成的的任務清單,也沒有人計算,是不是每個月真的花了30小時和老人相處
「有時候我看足球賽的時候,我知道有哪個老人也有興趣,我就會找他或她一起看球賽,有時候我們一起喝酒,就是我會和朋友做的事」
他們需要料理自己的伙食,因為養老院每位老人每月平均4000歐的預算,只能用在老人身上
「我們不再接受更多學生,因為我們是養老院,我們想儘量把房間保留給老人」
你可能沒法給老人家新的關節和膝蓋,但是可以在他們灰暗的日子裡注射一點生命力
「Jurrien 是一個可口的年輕人」
剛滿90歲的Harry老先生,去年上電視時的幽默令人印象深刻
「(問)和年輕學生的關係如何?(他豎起大拇指)(問:一起喝啤酒嗎?)」
「那些啤酒嗎?是之前一個學生離開時留下來給我的」
那位TED talk 的大男孩畢業離開了,酒只會留給哥兒們的,不是嗎?
「(問)現在是和好朋友Patrick一起做沙拉是嗎?是的」
他的麻吉Patrick上課去了,這位年輕時會玩五種樂器,自己有個業餘表演樂團的老先生,退休前是位參加過髮型比賽的專業理髮師,滿意現在這裡的生活嗎?
「所有我不能再做的,我就用腦子回憶」
「如果我生病了,可以去找醫生,我需要幫助的時候,有人可以幫助我,但是我能做的我一定自己做,我還是可以自己決定」
年輕室友的出現,打破了他們生活中只有病痛和醫療不斷重複的作息,讓他們可以短暫的忘卻歲月的沈重
「90歲的時候,膝蓋很痛而且這不會好轉,因為你已經90歲了,就是這樣了,但是我們能做的,是讓你有愉快的一天,讓你的臉上有微笑,讓你得到關注,然後你就會忘記膝蓋的疼痛」
這和預算沒有關係,就像養老院門口的現煮咖啡,和大廳裡五顏六色鮮豔的蔬果,,吸引著老人們走出自己的小房間,走出養老院的大門,有200位專業的醫護人員在這裡工作,越來越高齡化的老人,越來越沈重的護理,讓老人院裡的看照分工越來越細,和越來越緊湊的時間效益
「如果醫護人員沒有時間和老人講話,或是只有幾分鐘,那麼我可以花一點時間,因為我知道,需要和這位老人在一起15分鐘左右,他才會開始說出真的問題,因為在這之前,只能談談天氣,或者今天的咖啡好不好喝,我可以花這個時間,這點非常重要」
Peter 是一位專業護理人員,但是他卻是這裡唯一沒有明確工作項目的正職員工
「讓他們過的好,這就是我的工作項目,因為我這樣做,其他的工作人員也會跟進,因為他們看到我多花了些時間」
因為老人們不等於所有醫護鐘點的總合,護理人員沒法兼顧的,正是Peter 所關注的溫度,老人們的孤獨,這個跨代屋不單是打破了世代之間的陌生,還要繼續試圖粉碎其他的藩籬
「我是 Mark Meiborg 27歲,來自德芬特鎮,是這裡技術助理」
完全看不出來 Mark有輕微的殘障,他出生時缺氧導致腦部受損,無法閱讀和書寫和獨立生活,他原來住在一個殘障特的特殊機構裡,封閉的環境讓他很不快樂
「我就住在那裡,(他住在那裡,和他的女友,還有他的貓) 對,一隻貓!」
他在養老院負責醫療器材的卸貨和搬運,有時也在廚房幫忙
「我在這裡什麼都有,如果我切破手指,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可以去找Peter,或是Gea,或是 Sophie,嘿 看我做了什麼!他們會幫我處理,就沒事了」
「(對我們幫他包紮,加一個Kiss,他就可以回去工作了)對 (問:可以說Huamanitas改變了你的生命嗎?)是的,很多!我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工作,每件事都將會好好的,是的,對 女朋友和貓,很多朋友,我們在這裡一起, Humanitas 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很感激能在這裡工作」
在這裡,他的殘障不再是把他和世界隔開的監獄,老人們毫不在乎他的與眾不同
「在這裡工作的人,志工,學生,和家屬,所有在這棟樓裡的相關人員的工作目的,都是要讓老人們能有愉快的一天」
快樂可以很簡單,簡單的像美麗溫暖的交誼廳,簡單的像穿得整齊漂亮到餐廳用餐,簡單的像戴上美麗的耳環出門,簡單的像和一個年輕小毛頭聊天,簡單的像一句 「嗨,你今天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