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台北監獄服刑的陳前總統水扁可否「保外就醫」的問題,引發各界關注。其實問題並不複雜,可是一旦扯上了政治,問題就複雜了。
一般來說,受刑人在監獄生病時,依照病情輕重,「監獄行刑法」規定有四種處理方式,就是:在監就醫、戒護外醫、移送病監、與保外醫治(俗稱「保外就醫」)。前三種方式都是讓受刑人不論在監獄內、外就醫,處於監禁狀態,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但「保外就醫」則可讓受刑人長期在監獄外「非監禁狀態」中進行治療,等於實質恢復受刑人的人身自由。這就是為何「保外醫治」的英文叫做「medical parole(醫療假釋)」的緣故。
簡單說,受刑人保外就醫之後,可以住在醫院或家裡,自由的程度近似假釋,與在監獄完全不同。也因為如此,「保外就醫」的條件非常嚴格:受刑人必須在監獄中無法得到適當的醫治,經過監獄報法務部矯正署核准,才能保外就醫。
最近,我發現不少人常常混淆「保外就醫」和「戒護外醫」,以為是一樣的,其實完全不同。「戒護外醫」是受刑人在監獄管理員與警察戒護之下,到監獄外的醫院就醫,就醫完畢必須立刻回到監獄繼續服刑。「保外就醫」是受刑人在沒有任何人戒護之下到醫院自由就醫或在家中休養,通常除非健康狀況有很大的改善才可能再回到監獄繼續服刑。
就因為「保外就醫」常常被誤會為「出獄看病」,所以當人們被問到贊不贊成讓陳前總統「保外就醫」時,有不少人(包括反對特赦他與反對改善他在監獄待遇的人)就直覺地贊成。因為他們會認為監獄的醫療設備一定不會太好,陳前總統生病了就應該有權利到外面的醫院看病。事實上,署立桃園醫院與林口長庚醫院的醫生也曾到監獄為他看診54次,他也有4次「戒護就醫」的紀錄。他的女兒(牙醫)、女婿(骨科醫生)也曾入監為他看牙周病、洗牙、製作假牙以及看退化性關節炎並注射玻尿酸。他在「戒護就醫」時,在醫院停留時間,有長達一週之久的紀錄。其實這還是「戒護就醫」,而不是「保外就醫」。
法務部網站透露,身為醫學中心級的林口長庚醫院,早在今年5月23日就曾派出兩位副院長及心臟科、骨科、泌尿科、胃腸科與影像科的14位教授、副教授級的醫生所組成的醫療團隊,為陳前總統詳細檢查過,結論仍為「不需要保外醫治」,換言之,陳前總統可以在監就醫用藥,或採「戒護外醫」等方式,即可解決他的健康問題。
法務部也表示,截至今年七月底止,保外就醫受刑人共171人,幾乎都是不能自理生活的重症患者。其中癌末者75人,占4成4;其餘為腦血管疾病致全身或半身癱瘓、心肺疾病致呼吸衰竭須用呼吸器、肝腎衰竭及其他罕見疾病、精神病變致器官功能喪失者,也因為如此,他們才能獲得法務部許可「保外就醫」。
我覺得,「保外就醫」是法律和醫療的問題,不是政治問題。「保外就醫」不能以政治因素來考量。如果決定要做,一定要由專業的醫師診斷後,認定無法在監獄內為適當的治療,才能考慮「保外醫治」,否則就會變成「變相假釋」,這是違法的。
相反的,陳前總統如果符合保外就醫的條件,不管有沒有政治因素,法務部一定會讓他「保外就醫」。
我希望,透過更多理性的討論,讓持不同看法的民眾能心平氣和來看陳前總統的保外就醫問題,讓它回歸法律及醫療專業的考量,不要政治化。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email protecte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高血壓 專題 - 陳普來心臟科專科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 背景:May工作繁忙,經常在外用餐。近幾個月有頭暈、頭痛症狀,身體檢查結果顯示血壓稍高。 (一) 工作壓力大,經常進食高鹽分的食物,容易患高血壓?高血壓的成因是什麽? 0:2...
腦血管疾病檢查 在 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 Facebook 八卦
今天知名作家九把刀在粉專上提到,岳母在注射AZ疫苗後四天,突然發生背部往頸部的劇烈疼痛,痛到吐,之後不幸過世的消息。(重要提醒:這只是時序關係,並非確定的疫苗因果關係,依照目前跡象和疫苗相關的機率極低)
九把刀的岳母還非常年輕,才57歲,發生這樣的憾事,真的讓人非常難過。但是要感謝九把刀一家人,願意讓過世的岳母接受解剖,而不是直接把原因怪罪在疫苗上。九把刀也在岳母走後的第三天,自己依照計畫接種了AZ疫苗,他說這是「我能做的,想做的,也必須做的,因為媽媽,也想為這個世界盡一針之力。」
根據九把刀的描述,這樣從背部疼痛,往上痛到頸部,突然劇烈疼痛到嘔吐,多數的醫師這時候想到的診斷,大概都是 #主動脈剝離。
加上九把刀揭露的資訊,他的岳母在三月底做的檢查,膽固醇329mg/dl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254mg/dl ,其實是需要追蹤治療的高血脂症。
我們不清楚之前是否有追蹤治療,但這樣的高血脂通常不會是突然產生的,很可能已經持續一段時間,也可能對心血管造成了某些影響。
一個好人,一個媽媽的離去,真的讓人非常難過。希望藉機提醒大家,如果有慢性疾病,一定要持續讓醫師協助你追蹤控制,若是發生嚴重的胸悶、胸痛、頭痛,特別是「從來沒有痛得這麼厲害」、「痛到吐」這種狀況,一定要立即就醫,這可能暗示著正發生嚴重的心血管或腦血管疾病。
我們的爸媽、長輩年紀都逐漸大了,但很多人長輩都很會忍耐,或者是低估了慢性病沒控制好對身體的長短期風險。晚輩如果有機會,我們就儘量提醒,若是陪同去就醫。
至於確切的死亡原因,就只能靜待解剖的結果。感謝九把刀一家人願意讓親人接受解剖,也誠心為他的岳母以及家人祈禱。
腦血管疾病檢查 在 筋肉媽媽 Facebook 八卦
【理所當然從來不存在】
本來今天想發上週育兒心得,但今天著實被高以翔的新聞震撼嚇到,也難過的哭了一段時間直到學生進來......我想是因為前陣子同樣不被認為是風險族群的筋肉爸爸,突然中風也差點離開我,觸動了難過的情緒點。
不到40歲,愛運動,外表健康帥氣,甚至剛做完健檢,卻突然離開了......這跟大眾認知的慢性健康風險族群差異很大。
我想,或許,接下來又會有人開始說:
「都是高強度運動害他過世的,不要做什麼高強度運動」
誠如當初筋肉爸爸中風後,許多人說:
「都說拿重量會中風吧!拿那麼重的啞鈴幹嘛?」
我不認為是運動讓高以翔過世;
我也不認為是運動讓筋肉爸爸中風;
運動這件事,只是讓隱藏了健康風險的身體,提早出現狀況,而不是導致身體出狀況的兇手。更多文獻報告,都證實了運動能夠預防慢性心血管疾病,甚至讓病後的身體更有康復的潛能。
讓人煩惱的是,有時候,身體隱藏的問題,是連健康檢查報告都檢查不出來的!!
例如:原本檢查報告什麼數字都正常,卻因為後續一直熬夜導致身體壓力大心跳變亂、血管收縮,剛好又有栓塞在血管內,就堵住了血管的某一個部分,阻塞在腦血管變成中風,塞在心臟血管變成了心肌梗塞。
又例如:健檢都健康,卻後續喝水喝很少,導致血液滲透壓變高(血液濃稠),無疑又為心血管造成了風險。
又或者:健檢項目若全都做,包含每個部位的核磁共振,這是一筆驚人的花費,但遺漏的某些項目可能就剛好忽略掉了健康的問題。
那怎麼辦呢……
如果健檢也無法保證你健康。
至少,
可以改變生活習慣吧!
很多時候,真正殺掉一個人的兇手,就是過勞與熬夜。
熬夜與高壓過勞,都會讓身體荷爾蒙亂掉,也就是讓『細胞與細胞之間的溝通』出現混亂與不明,於是身體運作就亂了!
之前筋肉爸爸中風時,許多身邊朋友了老公開始運動,有健康風險的也去看了醫生。前陣子我問朋友:「你們老公還有繼續運動嗎?」,結果朋友笑說:「有一搭沒一搭啊~~」
但知道嗎?
身體就只有一個!
這個精密的身體,一個螺絲壞了,要維持正常生活就很辛苦了;一個運動出差錯了,可能生命就終止了。
我們的生命,是何其的珍貴又脆弱!
你我都必須每天每刻的好好愛護身體!
現在的每一天,老實說我都活在恐懼中。
忽冷忽熱擔心老公感冒會引發其他身體問題;
天氣變冷擔心腦血管收縮會導致再次生病;
腦傷過要擔心他未來是否得帕金森氏症;
即使在恐懼中,我也還是只能努力讓生活更健康一點,去減少任何可能再危害健康的風險。
#要好好健檢
#要天天不熬夜早睡早起
#要吃好食原型食物計算宏量營養素
#要好好補充微量營養素
#要多做適合自己體能的運動
恐懼無法避免,但也因為恐懼,提醒我每一天要更珍惜能擁抱對方的日子。
#盼望你我都能更加愛惜身體過健康生活
#健康沒了什麼都沒了
#健康才是真正的財富
健康時,我們以為那是本來就理所當然擁有的。
生病時,才知道每天健康起床都是最大的幸福。
再大的紛擾煩惱,能健康活著都可以解決。
許多庸人自擾,都是擁有了太多,自尋煩惱。
腦血管疾病檢查 在 [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評價
高血壓 專題 - 陳普來心臟科專科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
背景:May工作繁忙,經常在外用餐。近幾個月有頭暈、頭痛症狀,身體檢查結果顯示血壓稍高。
(一) 工作壓力大,經常進食高鹽分的食物,容易患高血壓?高血壓的成因是什麽? 0:24
(二) 為什麽高血壓常被稱為「隱形殺手」呢? 1:00
(三) 如何治療高血壓呢?若需服用血壓藥,是否終身不能停藥? 1:32
(四) 長期血壓高,是否會增加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2:11
查詢醫生資訊:
https://www.finddoc.com/
Let's Connect: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https://plus.google.com/102821364210960788806/posts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XflTSdAK2E/hqdefault.jpg)
腦血管疾病檢查 在 [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評價
中風 專題 - 鍾鎮邦腦神經科專科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zh-hk
背景:林先生現年58歲,有高血壓,半年前曾中風。當時突然暈倒,半身無力維持了數小時,經治療後出院。
(一) 除用藥物控制林先生的病情外,還有沒有其他治療方法?0:22
(二) 曾中風的林先生,會否有復發的危險?有沒有預防方法?1:09
(三) 中風會否遺傳給子女?家人有需要做一些檢查嗎?2:16
(四) 林先生這情況,是否稱急性中風?有何原因會導致中風?(FindDoc 健康資訊) 3:03
(五) 中風有沒有先兆?還有什麼其他病徵?(FindDoc 健康資訊) 3:45
查詢醫生資訊:
https://www.finddoc.com/
Let's Connect: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https://plus.google.com/102821364210960788806/posts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2N8FSBfBVI/hqdefault.jpg)
腦血管疾病檢查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評價
您是否常常有打鼾、夜間睡眠品質不良、白天嗜睡等困擾呢?
小心!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可能已找上身。
根據統計,中年族群中約有4%男性及2%女性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 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成因可能和先天顱顏構造有關,睡眠時易發生上呼吸道塌陷堵塞。常見於下顎後縮、舌根肥大、軟組織肥厚的患者,而隨著年齡及身體質量指數(BMI)越高,也會加重其影響。
目前對於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所做的診斷方式除了依據臨床症狀,還需進行過夜的睡眠生理檢查來進行確診。
【更多健康連線影片】
保住牙根不裝假牙,兩招超簡單【林彥璋牙醫師】
https://youtu.be/wUv0mPrNbUM
消除發炎、防護軟骨 逆轉關節退化的6道防線【陳怡孜醫師】
https://youtu.be/4blduzRvHa0
這些竟是心臟病徵兆,注意4件事遠離心臟病風險【林謂文醫師】
https://youtu.be/rLmTVGgmhY4
【相關文章】
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戴牙套能改善嗎?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7798
粗脖子短下巴,好發睡眠呼吸中止症!快避開3種NG睡姿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7516
睡眠呼吸中止症易併發腦瘤、腦血管疾病!1張表自我評估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6316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Life of Riley by Kevin MacLeod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Source: http://incompetech.com/music/royalty-free/index.html?isrc=USUAN1400054
Artist: http://incompetech.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5bDZw4fYxs/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