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遊歐洲:漢堡篇1]
先說,本篇真的有點長、但蠻好看的😆😆適合大家睡前慢慢欣賞~
好的,終於在宣告三級延長的這一天,我開始了我們的神遊歐洲旅程了!!
好興奮啊~~巫呼!!(有點哀傷.....)
.
在抵達漢堡之前,我要恭喜各位
因為此時正是漢堡最美的季節。在經歷漫長的冬天後,
春天的薄霧終於緩緩降臨歐洲,樹林與教堂的尖塔的輪廓顯得模糊,連人行道上的人影都變得不太真實。
.
然而,在經歷過幾個霧濛濛的日子之後,
你就會驚喜的發現,久違的陽光開始照耀在古老紅磚上,緊接著
就是花團錦簇的季節惹~
.
好的,先來介紹一下這座城市吧~
漢堡位於德國西北方,全稱叫「漢堡與漢薩自由市」(Freie und Hansestadt Hamburg)
這個頭銜,正是來自於中世紀北德最有名的海洋商業同盟:漢薩同盟(Hanse)
德航漢莎航空(Lufthansa),其實就是「天空漢薩」的意思。
.
在中世紀,大約有三百個沿岸城市加入了同盟之中,裡面的商人有錢到能購買自治權、贊助君主、甚至還擁有自己的海軍!
時至今日,你仍然能在漢堡感受到一種港口城市獨有的氣息----開放、包容、放眼世界......
.
而且,該死的有錢.....
當我們沿途看了不曉得多少輛法拉利、保時捷、藍寶堅尼呼嘯而過,一座巨大的綠色尖塔出現在了我們眼前
是的,這就是我們的第一個景點----漢堡市政廳。
.
漢堡市政廳是整個城市的中心。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座建築物的時候,真的是被震撼了。
這座市政廳真的是非常巨大!你很難相信一個市政廳規模竟然可以超過白金漢宮,任何照片都無法精確描述見到它的震撼
一些解說會告訴你,這棟建築落成於1898年、是新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
但很少有人有辦法告訴你其中的細節,那些華麗大理石雕飾與銅綠色屋頂間的人像們到底是誰
.
嗯,我也不行(被踢飛)
那些國王什麼的實在是太多了啦~但,我卻可以告訴你位於正門、最重要的兩個人是誰
就是這兩個人奠定了漢堡這座城市。其中一個人留著一把大鬍子、拿著一把巨大的寶劍
而他下面的名字,則寫著Karl der Grosse(卡爾大帝)。
也許他的德文名字不是太有名,但他的法文名字就有名多了:charlemagne。
.
是的,
漢堡的建城史,自查理曼始。
.
西元799年,當時的教宗利奧三世遭受羅馬民眾攻擊,
當時民眾認為教宗已經死了,就隨便把教宗給拋在路邊。
但卻萬萬沒想到,教宗其實只是因為失血過多、昏過去了!
差點被殺掉的教宗好不容易才逃了出來,但是放眼整個歐洲,到底誰才能夠保護他?
最後他終於找到一個最好的保護者,那就是加洛林的查理。
.
為了感謝查理,西元800年的聖誕節,當他在聖彼得大教堂參加彌撒時,
教宗突然拿出了一頂皇冠、戴在他的頭上!
眾人見狀,紛紛大喊:「奧古斯都查理,承上帝之命、致和平的羅馬皇帝萬歲!」
.
這是中古世紀最重要的一次加冕,在經過西羅馬滅亡這麼多年後
西歐如今終於有了皇帝。而查理曼(那個「曼」(-magne)就是大帝的意思)也成為基督教的保護者,從此肩負起向異民族宣教的任務。
在加冕之後10年,法蘭克帝國的疆界就來到了遙遠的易北河畔
.
在那個時代,易北河是歐洲的極北之地,充斥著野蠻的薩克森人與異教徒
但也許真的是信仰驅使著查理曼的手下跨越這條河流
在河的北岸建立一個簡單的防禦工事,名字:哈瑪堡(Hammaburg)
.
另外一個雕像,則是12世紀的偉大君主:紅鬍子腓特烈
他賜給這座城市港口特許權,從此讓這座城市變為經濟重鎮。
而兩座雕像的上方,則刻著金色的城市銘言:
「Libertatem quam peperere maiores digne studeat servare posteritas.」
意思是「後人謹以尊嚴,守護先人爭取之自由」
.
這句話是要提醒後人,自由從來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必須要付出巨大代價才能爭取、而要更努力才能勉力維持。
也許這段格言,正象徵著漢堡曾經有過的那段被佔領的屈辱歷史
沒錯,在歷史上,漢堡曾經被法國佔領過
而佔領的那個人一樣,是鼎鼎大名的法國皇帝:
.
拿.破.崙.
到底之後的情況是怎樣呢?漢堡市民在拿破崙手下究竟經歷多少抗戰?
為什麼這個城市豎立著巨大的俾斯麥雕像?而巨大的港口城怎樣塑造了末代德皇
威廉二世的野望?
喝點大西洋飯店(Atlantic Hotel)的招牌龍蝦湯,我們明天再見吧~
#在漢薩城當然就是要吃海鮮
#而且據說這是按照1909年的食譜做出來的啊
PS:上個禮拜,這個在家旅行的系列引起廣大迴響,
竟然真的有漢堡的朋友打算來場直播導覽!!!
目前預計是在本週日晚上,想跟團的人請注意日後幾天的訊息喔~~感恩XDD
再PS:抱歉抱歉!剛剛有幾張照片可能有版權問題,以防萬一先將它移除、改成其他公版照片。這是我的失誤,不好意思!!
腓 特 烈 大帝 拿破崙 在 觀念座標 Facebook 八卦
※ 2015.05.23 觀點—《泰晤士報》Ben Macintyre ※
暴君的藏書透露他們心中的恐懼與弱點
譯註:四年前,美國特種部隊擊殺恐怖組織領袖賓拉登。日前,美國國安局長公布《賓拉登的書架》報告,揭露在賓拉登住所發現的信件與書籍。
------------
小布希總統有一次說他最不喜歡做的事是:「坐下來讀公共政策或哲學或其他長達五百頁的厚書。」但是他最大的死對頭似乎就是藉此打發時間。
從他書架上的書來判斷,奧薩瑪‧賓拉登是一個喜歡讀厚書、喜歡自學的人,他最愜意的時光顯然是在阿伯塔巴德(Abbotabad)的藏身處裡閱讀法國如何管理輻射廢棄物的冗長報告。他死時,美國在他的住處所發現的眾多書籍,包括三十九本英文書在內,讓我們明瞭世界上最聲名狼藉的恐怖份子所思所想、以及他的閱讀習慣:這些書內容多樣、包括多本陰謀論著作、以及嚴肅、甚至無趣的作品。
賓拉登顯然讀了許多(絕大多數是電子檔)關於國際關係、法律、軍事策略、政治等文本,還有美國語言學兼哲學家杭士基(Noam Chomsky)的著作,以及鮑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2010 年的暢銷書《歐巴馬的戰爭》(Obama’s War)。(我們想像他讀了最後一本書後,會以為歐巴馬是個不知道自己身處何處的總統,直到這種誤解最後要了他的命為止。)他似乎特別愛讀美國的弱點與失敗,也對 911 相關的陰謀論著作愛不釋手。
他的書單裡面沒有小說,沒有放鬆性的小品。賓拉登讀書完全是為了實用性,為了打敗他的敵人而讀,而不是享受閱讀樂趣。但這份書單裡面有些還是不免讓人吃驚,例如《纏鬥技運動營養學指南》(The Grappler’s Guide to Sports Nutrition)。他收藏的書裡面還包括一本如何玩美國特種部隊電玩遊戲 Delta Force: Xtreme2 的指南 ,彷彿有先見之明,知道這些人最後會被派來收拾他。
歷史上最殘暴的人物,許多位都是愛書人。德國哲學家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說過:「私人圖書館乃是藏書人性格永恆且可靠的見證者。」暴君的藏書還進一步反映他們的野心、他們希望世界如何看待他們,以及他們不知不覺流露出來的恐懼。我們在審視邪惡者的書架的時候,等於一窺他獨處時的樣貌。
例如希特勒就是一個嗜讀成癖的人。他在慕尼黑與柏林的住處,包括他在貝希特斯加登(Berchtesgaden)夏季別墅的藏書,共達一萬六千本。就像賓拉登一樣,希特勒讀書不是為了樂趣或涵養性情,而是為了強化自己的觀點,稱霸世界。他寫道:「閱讀本身並不是目的,只是為了達到目的的手段。」
雖然希特勒因為焚書而臭名在外,而不是因為博覽群書讓人心生敬仰,他卻收集了許多大部頭著作,如軍事史、藝術、建築、天文學、靈性學、營養學、減肥等書。他也讀廉價的通俗小說,還收集了一整套卡爾‧邁(Karl May)的作品──這是一位專門創作美式牛仔/印第安人故事的德國小說家。希特勒還把這些三流的西部牛仔小說送到蘇聯戰場上給他的將軍閱讀,以為作戰的靈感。
納綷的文宣把希特勒描述為一個具有哲學深度的人,還說他受尼采與叔本華的啟發甚大,雖然他確實擁有這些哲學家的作品,卻少有證據顯示他讀過這些作品,更沒有證據顯示他了解這些作品的內涵。讓他樂在其中作品顯然是廉價的三流小說、種族歧視的文獻、還有怪力亂神的靈異學。希特勒在恩斯特‧雪泰爾(Ernst Shertel)的《魔術》(Magic)一書中(這是一本講如何跟撒旦通靈的著作),畫了好幾條線的重點是:「身上沒有惡魔種子的人,無法催生一個新的世界。」
史達林也一樣,閱讀不是為了樂趣,而是為了強化自己的偏見與意識形態上的信念。他的私人藏書有一萬一千冊。1920 年代,他從克里姆林宮圖書館借出來的藏書大約是一年五百本,反映出他對於普希金、恐怖伊凡、彼得大帝等相關著作的著迷。他對於自己腹笥甚廣十分自豪,但是他顯然沒有讓廣大群眾知道他也讀《梅毒:偵測、歷史、治療》(Syphilis: Its Detection, History and Treatment,1922 年)。
獨裁者閱讀以強化自我偉大的形象:智利獨裁者奧古斯圖‧皮諾契特(Augusto Pinochet)藏書五萬的圖書館裡,包括許多本關於拿破崙的作品;薩達姆‧海珊專門收集史達林的傳記,以及一些實為他人捉刀、卻由他掛名著述的許多書籍。希特勒末路窮途、窩藏於地下室之時,拿湯瑪斯‧卡萊爾的名著《腓特烈大帝》來安慰自己,這本書還是戈培爾送他的禮物。
那些覺得自己命中註定要改變世界的男人的藏書,也透露了幾許脆弱、人性、隱藏的不安全感。(刺殺甘迺迪總統的)李‧哈維‧奧斯華在行兇前曾經讀甘迺迪寫的《當仁不讓》(Profiles in Courage),當然他也讀《共產主義必讀本:起源、成長、現況》(What We Must Know About Communism: Its Beginnings, Its Growth, Its Present Status)。惡名昭彰的格別屋間諜,金‧非爾比(Kim Philby)把大量的間諜小說、《珍芳達健美專集》(Jane Fonda Workout Book)留在莫斯科。(利比亞暴君)穆安瑪爾‧格達費最鍾愛的書籍是浪漫小說《麥迪遜之橋》,他也喜歡讀《金融時報》的增刊:《錢要怎麼花》。希特勒有一本自助書叫《如何在幾個小時內成為傑出的演說家》。
在賓拉登的藏身處,在眾多非小說的大部頭著作中,有一本書卻顯示即使世界上最殘暴不仁的基本教義信仰者也需要三不五時重溫習基本的知識:《了解伊斯蘭的簡短指南》(A Brief Guide to Understanding Islam)。
http://www.thetimes.co.uk/…/o…/columnists/article4447587.ece
美國公佈的《賓拉登的書架》(Bin Ladin's Bookshelf)報告連結:
http://www.dni.gov/…/Bin_Ladin_Bookshelf_and_Declassifed_Do…
圖為恩斯特‧雪泰爾(Ernst Shertel)的《魔術》(Magic)以及珍芳達的《健美專集》。
腓 特 烈 大帝 拿破崙 在 普通人的自由主義 Facebook 八卦
為什麼二十世紀不是中國的世紀
史家多側重歷史人物對歷史發展的影響,史景遷說清末自強運動的改革失敗,原因在於領導人物不行,改革關鍵的十九世紀中後期,曾國藩、文祥皆已死,恭親王下野,左宗棠遠在西北,能臣僅剩李鴻章一員,大權在握的慈禧,沒有領導能力、創新能力 ,不能在適當的時候給改革助力。史景遷認為日本的明治維新,本有可能在清末發生,他給李鴻章這些儒家官員很高的評價,因為他們的能力、道德和毅力,成功地鎮壓了太平天國,「他們面對新挑戰時,有想像力對付,可以發展架構來應對外國關係,收取關稅,建造現代船隻和武器,並且開始教授國際法律和現代科學的基礎。」如果有強有力的皇室領導和有決心的軍機處,清朝也許可以恢復一些以前的實力。
但經濟學家怎麼看呢? 人很重要,但如果結構出了問題,均衡的力量都指向滿清必亡,領導人是誰,不重要。這是柏克萊的經濟學教授Brad DeLong最近跨界寫的萬字長文,分析「為什麼二十世紀不是中國的世紀」,所得出的結論。我從來都不喜歡左派多舌的DeLong,但這長文非常有意思,而且和我的看法相去不遠,值得一推。
DeLong認為大清國在十九世紀的危機,有三個成因。第一是滿清朝廷從一開始就是虛弱的,人少的滿洲異族要統治三億漢人不是容易的事,滿州貴族的統治方法是己身的漢化,加上容納漢族菁英的異己之見,這作法與蒙古人的高壓統治相反,讓清朝的壽命較元朝長,但卻弱化中央朝廷。既身為異族,又處於弱勢,清廷是無法進行明治維新的。同樣面對改革開放的壓力,日本從上到下,可以團結在天皇下進行維新,這是民族純一的日本勝過大清國的地方。
第二個成因是真正掌控國家的儒家貴族,這個地主-官僚-學者三合一的綜合體,不但在滿州皇族的縱容下,缺乏對皇室的忠誠,更被訓練成無能的一群人。中國的外患除了塞外的蒙古、女真以外,並不像歐洲的爭鬥那麼劇烈。滿州人用分化制住蒙古後,大清國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並沒有真正的外患,威脅滿族統治的,反而是內憂。因此清廷不鼓勵士大夫習武,清國軍事實力之弱,在太平天國起義的時候,充分顯露。
而且這些儒家貴族,階級翻身的方法就是讀經考試,科技、商業這些都被視為末流,不但不鼓勵學習,甚至鄙視。清初康熙對歐洲已經相對先進的科技,其實充滿了興趣,但這些掌權的儒家士大夫,很快的把對洋人事務的鄙夷,寫入後來帝王的基因裡。當科技以船堅砲利的形式進入中國的時候,只懂孔孟和政治鬥爭的儒家士大夫,已經在先天上處於弱勢,只有挨打的份。林則徐禁煙搞出來的鴉片戰爭,就是一次對科技鄙視的總算帳,葉名琛的「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正是儒家貴族無能為力的最佳代表
對科技的輕忽,嚴重的後果,不只是軍事上的。
DeLong的第三個成因,就是經濟上因為科技落後而有的巨大後果。中國在宋朝時達到經濟、政治、文化的最高峰,因為稻米科技的發達,人口大幅增加。中國南方一年三穫的稻米,是了不起的糧食革命。但七百多年後,中國還是只有宋朝的科技,稻米的生產從好事變壞事,因為人太多了。人變多,但地還是一樣多,沒有科技讓稻米產量增加,人口增加就變成馬爾薩斯「人口論」裡的悲劇。明清的飢荒規模前所未見,都是人口過多造成。據研究,十九世紀中國人均日卡路里,僅有1300卡,而一個現代人約要3000卡左右才算有足夠熱量,一比就知道為什麼那時的「中國人那麼虛弱」,為什麼腦滿腸肥的地主,那麼容易激起民變,人人都是皮包骨,地主痴肥活像外星人,不視地主為仇寇才怪。明、清、國民黨的民國,不都是這樣亡國的? 李自成、洪秀全和毛澤東,都是農民起義,背後的糧食問題,正是明清中國治亂的源頭。
但為什麼西方的科技沒有進到中國?
亞當.史密斯所處的十八世紀,歐洲人就驚訝於中國的貧困。中國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是世界最富有,土壤最肥沃,最有文化,最勤勞,也是人口最多的國家,既便是無產的農民也是相對的富裕。勞動工資遠超過需要扶養一個家庭所需。」史密斯有一個理論,說明為什麼在十八世紀,中國就已經窮了: 因為中國不和外界貿易,所以無法學習和改進別人的點子,中國注定要停滯,「一個國家,如果忽視或鄙視對外貿易,就無法和不同法律、機構的地方做生意。」停滯的經濟會經由馬爾薩斯的人口危機走向極端貧窮,人口會繼續成長,但經濟不會,沒有科技的進步,持繼增加的人口,「彼此間的競爭,會把工資壓到人性所能持受的最低程度」,在那麼低的工資水準下,兒童營養不足,容易生病死亡,而婦女的體脂過低,受孕不易。
這是歷代中國人口穩定眾多,但嬴弱的原因。也是二十世紀不是中國的世紀的原因之一。
但中國為什麼要鎖國? DeLong只有簡短地碰觸到為什麼歐洲的發展不同於中國,他說「歐洲的國王、教士、地主尋求一個強有力的軍隊來保護他們,以對抗下一個征服者威廉、腓特烈大帝、法蘭索瓦一世或是拿破崙」,為了活命,歐洲的君主們競爭取得最好的科技,也競相創新以求領先於敵人,開放是為了生存,而開放帶來了更多的點子和機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這相對於穩定的中土大地,很明顯地不一樣。當身處紫禁城的皇帝,看著廣大的土地,有著所有需要的一切,外國人只想來分一杯羮而無法給予任何東西的時候,對外貿易只有麻煩,外人只會生事,把國門一關,一切就沒事了。為什麼不鎖國?
我同意這點,我常想,如果中國的戰國時代再久一點,民主的概念不一定只會出現在古希臘或是英美,諸子百家的競爭,爭的不只是軍事勝利,更是人類政治哲學的優勝劣敗。但秦始皇之後,這些就沒有了。大一統的中國,就是後面所有逐鹿中原的豪傑所有的唯一概念和夢想了。
但話說回來,看著漫長的千年興衰,談中國史,註定就是瞎子摸象,各說各話了。用盡千萬字,也說不完這興衰,DeLong的中國簡史,看看就好,原文連結在此。
http://www.bradford-delong.com/…/why-was-the-20th-century-n…
腓 特 烈 大帝 拿破崙 在 [問卦] 拿破崙打的贏腓特烈大帝嗎? - PTT推薦 的八卦
拿破崙 征戰四方贏過56場戰爭是維基百科公認勝率最高的將軍炮兵超會打炮小軍團機動戰很威猛把反法聯盟打的不要不要的腓特烈大帝斜線作戰天才. ... <看更多>
腓 特 烈 大帝 拿破崙 在 屠光全国男性,死的却比卡扎菲还惨,大刀剁块,拔出肛门 ... 的八卦
拿破仑 后最危险的男人!自封“南美 腓特烈大帝 ”,单挑三大国,屠光全国男性,死的却比卡扎菲还惨,大刀剁块,拔出肛门,尸体扔丛林,按部位分煮,喂给 ... ... <看更多>
腓 特 烈 大帝 拿破崙 在 [問卦] 拿破崙打的贏腓特烈大帝嗎? - 看板Gossiping - 批踢踢 ... 的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