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應該優先施打疫苗:民主人權國家——英國篇》
#我們都在等疫苗
#請中央官員退出第二類優先順序
#請民眾了解台灣是不是一個平等民主的國家?
#團結抗疫不是官員先偷打
*英國和美國都是疫苗生產國。疫情死了數十萬人,疫苗未進行完第三階段,僅完成約2.5-4萬人中期時,即由FDA緊急授權。
過去歷史上所有的疫苗開發,動輒十至十五年,小兒麻痺症疫苗由小羅斯福家族慷慨捐贈,他死了以後十五年才開發成功。
生技醫藥界近年因基因工程、大數據的結合,美、英、歐盟政府投資好幾家生技公司,不到一年,奇蹟式出現了針對COVID-19的疫苗。
其中英國牛津團隊的疫苗交給英瑞合資的大廠AstraZeneca 生產,又簡稱世人熟悉的AZ疫苗。
疫苗剛剛問世時,民眾疑慮,首相Boris Johnson 雖然已經得過COVID-19,身體已有抗體,仍然率先施打。伊莉沙白二世女王也是在養老院第一順序打完之後,率先施打。
民眾漸有信心之後,英國政府即公佈施打疫苗順序:
1 老人院住民及老人護理院的工作人員。
2 所有 80 歲以上的老年人和一線醫護人員及醫院工作人員。
3 所有 75 歲及以上的英國人。
4 所有 70 歲及以上和重大疾病緊急狀態者(不包括孕婦和 16 歲以下的人)。
5 所有 65 歲及以上的英國人。
6 年齡在 16 至 65 歲之間的重大傷病患者(見下圖)。
7 所有 60 歲及以上的英國人。
8 所有 55 歲及以上的英國人。
9 所有 50 歲及以上的英國人。
10 其餘人口(待定)
所謂重大傷病指
血癌(如白血病、淋巴瘤或骨髓瘤)
糖尿病
失智症
心臟重症
呼吸疾病包括肺氣腫或嚴重的氣喘
腎臟病及洗腎病患
肝病
由於疾病或治療(例如 HIV 感染、類固醇藥物、化學療法或放射療法)導致免疫力降低
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狼瘡或免疫系統疾病(可能需要長期免疫抑制治療)
器官移植病患
中風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TIA)
神經或肌肉萎縮
嚴重學習障礙
脾臟疾病,例如鐮狀細胞病,或者脾臟切除
嚴重體重超重(BMI 40 及以上)
嚴重精神疾病患者
*全球民主國家施打疫苗的概念:
1)生命權之下,人人平等。
2)重點不只防護力,主要在防止重症及死亡。依據過去一年經驗,老人及原重大疾病患者最容易感染病毒即成重症,或是死亡。
3)職業類別,只有醫療人員才能被優先施打,因為他們必須近身接觸確診患者。
4)沒有任何職業,物競天擇優於其他職業,每個職業幾乎都有群聚感染風險,也有被同等保護的理由。
5)地點:只有長照機構(易成重症)優先。
打疫苗是防重症及死亡的。先施打給容易重症及死亡的年老族群,將可拯救比較多人的性命。
以感染會危及到重症及人命風險為考量,而不是以工作種類、社會地位為優先考量。(除了長照機構及前線之醫護人員外)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covid-19-vaccination-care-home-and-healthcare-settings-posters/covid-19-vaccination-first-phase-priority-groups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疫情之下,台灣搶救生命奇蹟再添一例!台大醫院日前收治一名僅2歲的陳小妹,她因先天性基因突變,導致末期腎病變,4個月大就開始進行腹膜透析,而且必須腎臟移植才能順利長大。媽媽願意捐腎,但成人的腎臟要放入兒童體內,困難重重,所幸手術相當順利,台大醫院上午召開記者會,慶祝陳小妹順利出院、重獲新生。 詳細新...
腎臟移植疫苗 在 Facebook 八卦
來聊聊子宮移植
再說一次
我個人真的對現在網路上的這些群魔亂舞沒啥興趣
我比較訝異的反而是許多人對於醫療知識真假的認知與鑑別度
所以我還是願意出來跟大家討論一下關於這些事件背後的醫學課題
科普
才是我所在意的
好的
前情提要
序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331422378/posts/267577104830002/?d=n
腹腔懷孕?人體試驗??
第一集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331422378/posts/268225458098500/?d=n
為什麼正常懷孕必須要在子宮內?
第二集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331422378/posts/268864134701299/
關於腹腔懷孕
昨天被咖喱打亂了一下我發文的步調我很抱歉但其實我一直都很隨性
在上一集中
記得跟大家討論過刻意製造腹腔懷孕基本上是一個假議題
這是不符合醫學倫理的
那今天我再來跟大家聊聊另外一種可能
子宮移植
我相信器官移植大家都聽過很多了
今天我不再贅述
在醫療科技的不斷進展之下
越來越多不同種類的器官移植已經不再是夢想
骨髓腎臟肝臟心臟肺臟移植這些大家都應該聽過也都是現實
說實話
在技術上子宮移植也不是什麼不太可能或是無法實現的事情
事實上在過去十幾年間確實在好幾個國家也都有案例
但真的不多
大概查得到的全世界不超過50例
所以
我想重點應該很清楚
問題不是在技術
重點應該是在
為何而戰
為何你需要發展這項技術
這樣說好了
大家都知道開發一個新疫苗都需要好幾年的時間
那為什麼COVID-19 疫苗可以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可以快速被研發出來?
因為大家需要。
那我們再來思考一個問題
為什麼需要子宮移植?
不是為了救命也不是為了健康
只是為了完成生育的任務或是為了有月經?
我並不是說生兒育女不重要
而是在醫學上
你永遠必須考慮到你要達到這件事情的必要性跟替代方案
以及
可能付出的代價包括手術風險倫理考量費用等等等等
當你在思考這些事情的時候
沒錯
這就叫做醫療決策
其實在很多時候都是適用的呢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很多人喜歡問我說
蘇醫師蘇醫師我35歲一定要做羊膜穿刺嗎
或者
蘇醫師蘇醫師我寶寶胎位不正我一定要剖腹產嗎
或者
蘇醫師蘇醫師我寶寶被診斷是唐氏症我一定要放棄他嗎
醫療上沒有”一定要”這件事情
只有屬於你自己的最佳決策
懂?
所以我常常喜歡跟各位同學說
醫療沒有百分之百
經常性的就是必須在利弊得失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
沒有標準答案
回到這件事情上
因此
在所有的器官移植手術發展上
子宮移植這件事情進展腳步就會非常緩慢了
畢竟他的問題並不是在手術技術這件事情上面
而是在目的性不足
如果
你在乎的是要一個寶寶
你有其他的替代方案
譬如說
代理孕母或者是領養等等
更不用說這類移植手術本身風險就相當高而且成功率也不是這麼完美
你想想一個狀況
為了生一個寶寶
費盡千辛萬苦去移植了一個子宮
然後一直要吃抗排斥藥
如果非常幸運地順利懷孕(不要忘了得做試管這成功機率比一般低很多還有誰的卵這個問題)
好啦你當作這些都不是問題(才怪)
之後你還是必須開刀把寶寶生出來
常常是早產(聽說天然耶尚好)
然後這個子宮基本上用個一兩次大概就要再開刀再把它拿掉
想像一下
如果你會願意經歷這一切
這將會是一個非常嚴肅跟神聖的過程
你不會整天在喝酒度假然後在網路上打屁拍照上傳IG這樣
然後
事實是
台灣還沒有人進行過子宮移植
不會有那個怪醫黑傑克敢偷偷做你不要作夢
所以
如果你有超過1秒鐘曾經懷疑過這件事情可能是真的
我只能說
你真的很天真
就醬
除了這種擺明著胡說八道蹭流量的之外
偽科學還有內容農場的髒東西也很恐怖👇👇👇
今天來聊聊偽科學
https://drsu.blog/2021/02/17/super210217-5/
寶寶大笑很危險???
https://drsu.blog/2021/02/02/super210202/
摸肚子會臍帶繞頸?
https://drsu.blog/2021/02/01/super210201/
懷孕不能清肚臍???
https://drsu.blog/2021/01/29/super210129/
好的
各位新同學
我們有目錄
要發問前可以先找一下喔👇👇👇👇
導覽目錄在這裡
https://drsu.blog/2017/12/18/super-list/
不然
置頂文也有👇👇👇👇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331422378/posts/192828068971573/?extid=0&d=n
對了
有同學說我寫太多很難找
關於這點我很抱歉
可以善用搜尋功能喔👇👇👇👇
https://drsu.blog/2018/01/01/super180101/
腎臟移植疫苗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八卦
#美國Delta疫情
#疫苗還是有用的!
前晚podcast中,德州重症醫師Steven和大家分享美國在地的觀察。重點如下:
1.德州目前完全施打兩劑者占44.62%。
2.短短幾週,住院人數從80人暴增到300多位。24床的加護病房已經又塞滿了新冠病患。
3.目前觀察到重症者幾乎都集中在40~60歲沒打疫苗者。有些人重症後才後悔的問醫師,我現在打疫苗來得及嗎?
4.唯一打完疫苗還重症死亡者是打完嬌生疫苗的一位腎臟移植患者,本身免疫力是較差的族群。
5.院內2萬5千員工很早就100%全部施打完疫苗,早期都不會再有感染,這兩週驗出120例確診,但幾乎都是輕症或是無症狀,無人因此需要住院。
6.加州變種還有Delta似乎比較容易氣胸,Alpha則沒這麼多氣胸。
7.從輕症確診開始,只要有重症因子的患者就會給單株抗體,可有效防止轉重症。
8.口服抗病毒藥在第三期臨床試驗中,但這些抗病毒藥也有可能有抗藥性產生,單株抗體可能會因變種失效。預防勝於治療,疫苗還是非常重要的。
總之重點是:疫苗還是有用的!
千金難買早知道,別等到以後染疫重症時才後悔!
腎臟移植疫苗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評價
疫情之下,台灣搶救生命奇蹟再添一例!台大醫院日前收治一名僅2歲的陳小妹,她因先天性基因突變,導致末期腎病變,4個月大就開始進行腹膜透析,而且必須腎臟移植才能順利長大。媽媽願意捐腎,但成人的腎臟要放入兒童體內,困難重重,所幸手術相當順利,台大醫院上午召開記者會,慶祝陳小妹順利出院、重獲新生。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1418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