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感謝記者朋友關心🙏🏻
但我看到標題都以為我現在是要死了嗎?😶
前兩天臉書跟大家分享去走路的照片,主要是因為5/18防疫升三級後就不能 #日行萬步,真的發現不動有差⋯真的比較容易喘😅。剛好碰上手術後第一次回診,我的醫生也說他最近運動變少、稍微運動量大也是會比較喘(我還說我被安慰到了🤣)
所以他要我還是要記得走走路~剛好也微解封了,我們全家就去微微走了下步道。
你們不是都有看到那篇運動文嗎?😳
但今天我收到好多親友私訊關心,滿滿的擔憂~我想說我是怎麼了嗎?結果看到朋友傳來的新聞⋯
標題下:
罹肺腺癌4個月 蕭彤雯「最近不太舒服」回診病況惹憂心
內文寫:
「時隔數月,近日回診坦言出現一個變化,令人替她憂心。」
這連我自己看了都憂心了⋯🙄🙄🙄
🙏🏻🙏🏻🙏🏻沒事沒事~
那天我連CT都沒照到,月底才能照電腦斷層、八月中才能看片子。
我活得很好❤️謝謝關心
#看臉書寫新聞也不是不行
#但拜託不要加料嚇死當事人
#本來真沒事都被標題嚇出事了😖
肺腺癌術後運動 在 Facebook 八卦
▪️Part4 #肺腺癌成因及術後恢復
「真的不知道,很多都原因不明。」
昨天回診時我忍不住問了醫師到底為什麼會得肺腺癌?他這樣回答。
當時我跟醫師講到這幾天半夜都會醒來,感覺好像是吸不到氣、潛意識想要用力吸一口氣,然後就因為肋間微痛醒了。
才術後一週,深呼吸時肋間會微痛是正常的。肺部手術後肺功能一定會下降(腹腔手術有時更嚴重),所以一定要靠運動訓練。
「妳有每天走路嗎?走多少?」
「我每天都有走一萬多步,大概六公里。」
「那還不錯。妳是一次走完嗎?」
「大多是這樣⋯⋯」
「不要一次走完、要分次。你想想,你一次走完一萬步、其他時間在幹嘛?是不是大多數都坐著?那還是短淺呼吸。而且一次走六公里,其中可能有一半時間是缺氧的。總之就是要多動。」
醫師指著我出院時的X光片:
「妳看,妳是開左肺、術後微微積水是正常的,但妳連右肺也有一點點,這代表妳其實在術前應該就很少運動,對不對?」
(昨天回診時的片子就好多了!殘存的一點點積水幾乎都沒了~)
我很慚愧的說是⋯這一兩年真的較少運動,因為忙碌讓體力不好,真的術前爬爬樓梯就會喘。
「那個喘不會是這個造成的(指肺部病灶),因為你這太早、不會有症狀,所以就是運動不夠。我有很多病人,術後隔天就拔管出院,呼吸也不覺得特別痛,那一看就是平常都有在運動的。還有個病人術後一個月就可以回去跑馬拉松,那都是平常運動量很大的。」
(Ps. 這裏插播一下:如果近期內有要做肺部手術,我建議可以先開始運動,對術後恢復會更好!)
#運動量這麼大怎麼還會得肺腺癌?
「不是有運動就不會得肺腺癌!很多其實都是原因不明,尤其是像你這樣的不抽煙女性。可能空汙有些影響,但大家都吸一樣的空氣,為什麼不抽煙女性得到肺腺癌的機率會比男性高呢?所以現在研究可能跟基因有關。這基因指的不是家族遺傳基因(那當然是高危險族群),指的是我們女性肺部的組成結構,似乎特別容易受到肺腺癌的破壞。」
「基本上能在初期發現的女性都跟你一樣,是做了LDCT發現並及早處理的。像妳這樣的 #0期原位癌,在病理上 #切掉病灶就算治癒不需要化療,所以 #判定上不認為是癌症、不算癌症病人,也沒有重大傷病卡。接下來就是好好運動、練習深呼吸,這最重要。」
「 #多運動本來就是好事 #對每個人都好。」
這是醫師給我的最後醫囑。
⚠️然後在這裡我要做個澄清:
我說打噴嚏胸背像被卡車輾過😂
真的只有剛手術完時跟隔天⋯
而且是用比較詼諧的誇飾法形容
(想讓大家輕鬆一點:彤雯姐還會講笑話欸!應該不用太擔心她!)
我術後隔天就能下床日行萬步了
你們說如果真的無時無刻都痛死能走嗎?
但是媒體報導時都抓那句當標題😂
掐頭去尾讓沒看我原始文章的人
以為這個手術會痛到像被卡車輾過
這害我被我醫師唸了😢:
「這幾天病人都很緊張的問:是不是會痛到像被卡車輾過。😠」
冤枉啊大人😩我是寫給我粉絲看的!
媒體拿去用失去原意造成醫師們的困擾我真的很拍謝🙏🏻~
手術醒來哪有不痛的?而且可以打止痛
痛一下換一條命不是很划算嗎?🙄
只要努力走路運動,減少痰的堆積,就會恢復得很快!(我都覺得我很認真了,但醫師說我還可以運動更多一點、會恢復得更好!)
這裏我要跟我的醫師 :
#台北榮總胸腔外科 #許瀚水教授 對不起🧎♂️(我跪)
真的不痛啦😖醫師不要生我氣😖
話說他實在是位很棒的醫師⋯大家知道我年輕時跑醫藥,到現在二十多年結識的醫師起碼幾百位。很多「名醫」技術很好,但不見得會留給病患很多時間。
#許瀚水教授是真的視病猶親
每一位病患他都一視同仁,詳細解說。昨天他的下午診看到六點多,還是非常有耐性的一句句解釋給病人聽,很多話即便說過很多次,他還是會再三叮囑。我在外面等了兩個半小時吧,真的看到每一位病人他都一樣。
這是非常讓人感動的。
對醫師來說也許是再平常不過的一台刀,但對病人來說,誰會不緊張?能詳細解說、撫慰病人及家屬,許教授真的做到讓人安心。所以我也立刻推薦我的好姐妹掛他的診,下週就要去追蹤她健檢出來的肺部異常現象。
㊗️福大家都平安健康
#早點發現早點治療是最重要的事
Ps. 影片是術前醫院發的 #呼吸訓練器,可以看到我只能吸到第二顆球上來一下下就沒氣了😂。跟我一起接受課程的男性,每個都可以吸到三顆球上來。當然男女本來就有差,但我真的需要漸進式運動,讓自己的肺擴張愈來愈好❤️
(ps. 這東西我的醫師叫我們術後不要馬上用,以走路跟深呼吸練習代替,以免傷口還沒完全復原時因為用力不當反而有反效果。所以這是我術前在練習時錄的,大家不要誤會喔!)
肺腺癌術後運動 在 潘懷宗 Facebook 八卦
【 炒菜開抽油煙機,減少43%肺癌風險 】
不吸菸竟然也會得肺癌!國衛院、中研院與台大、榮總、成大、長庚、高醫等醫學中心共同組成研究團隊,於2014年7月20日在台北舉行的「健康高峰論壇」(聯合報系和中研院合辦)中發表研究成果指出,國內的肺癌患者中,女性有高達九成、男性則是兩成五是不吸菸的;造成這些不吸菸女性罹患肺癌的危險因子,則包括有肺結核病史、家族史、二手菸、油煙暴露等四項。
研究團隊自2002年起,就開始追蹤2400位肺腺癌女性與健康女性,發現具肺結核病史者,其罹患肺癌風險是沒有病史者的2.9倍,有肺癌家族史者(一等親)之風險達2.6倍,二手菸風險則有1.5倍;而每天辛苦煮三餐的婆婆媽媽,48年後,罹患肺癌風險則達1.78倍。
這或許可解釋舞蹈家羅曼菲、帽子歌后鳳飛飛等人雖然不吸菸,卻都死於肺癌的原因。更要注意的是,癌症已連續32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第一位,而肺癌更是癌症中死亡率最高者,且每年新增上萬名病例,雖然吸菸仍是導致肺癌最重要的原因,但上述提及的危險因子,仍要小心慎防。
二手菸害乃至三手菸(註1)一直是讓人頭痛的問題,只能儘量避免身處汙染環境中,也請勸告周遭的工作同仁、親朋好友們,菸有百害無一利,趕快戒菸吧!而在廚房揮汗、為一家老小張羅吃喝的婦女同胞們,炒菜時麻煩記得打開抽油煙機,這樣一個簡單的動作,即可降低43%罹患肺癌的風險,同時,請多以水煮、清蒸、涼拌的烹調方式,來代替高溫油炸、油煎、大火炒,除了能減少暴露於大量油煙的危險外,也能讓家人吃得更健康,當然,也要定期檢查油煙濾網與更換老舊的抽油煙機。
此外,為了預防肺癌,潘老師也建議高危險群民眾(註2),在年滿40歲後,政府提供每三年一次的免費成人健康檢查中,加做「低輻射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掃描」(LDCT,Low-dose chest CT)的項目(目前需自費,價格約新台幣5000到6000元),有異常者立即做後續追蹤或治療,但一般人並不需要,不要過度健檢。LDCT可偵測到小至0.2~0.3公分的病變(肺部陰影),比胸部X光還敏銳,也比磁振造影照得清楚,只要幾秒鐘就可檢查完畢,且輻射劑量相當低;一般來說,只要能發現直徑一公分以下的病灶,95%以上可以治癒,且術後不必再化療。但可怕的是,肺癌早期並無特殊症狀,多數人在驚覺罹癌時,其實已經到了第三、四期,不僅影響存活率,也需花費較高的醫療成本。
若LDCT首次檢查正常,則接下來只要2到3年後再追蹤即可。在美國,接受LDCT檢查追蹤的肺癌高危險群,提高了20%的存活率,而國內的情況,則是經由台大、台北榮總等醫學中心所提出的報告顯示,得力於篩檢工具、化療及標靶藥物的進步,肺癌病人的5年存活率從16%進步為32%,比起20年前增加了一倍。
預防永遠勝於治療,要遠離肺癌的威脅,首先要成為拒菸一族,環境中的危險因素(包括汽機車排放廢氣造成的空氣汙染等等)也儘可能加以避免或降低其傷害性,同時配合均衡飲食、多運動和定期、完整、不過當的健康檢查,藉由正確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觀念來打造屬於自己的防護罩,並推廣給其他有需要的人。
註1:三手菸是指菸熄滅後在環境中殘留的汙染物。菸品一旦燃燒,就會釋出潛在的毒性化合物,附著於頭髮、衣服、食物、窗簾、地毯、家具等各種物體的表面,即使菸味散去,這些肉眼看不到的微粒,依舊會存在於環境中,一旦經由接觸進入人體,就會帶來可怕的致癌風險!即使關窗、關門、打開電風扇等,也都沒有辦法杜絕這些有毒物質。
註2:高危險群民眾除了擁有前述四項危險因子其中任一種外,還包括有(1)開始吸菸年齡在20歲以前,(2)目前仍有吸菸者,(3)戒菸不到10年者,(4)經常接觸廢氣及工廠煙塵,(5)長期處於致癌環境如金屬業、冶礦業、石綿業或曝露於放射線下環境者……等等。
陽明大學醫學院藥理教授
台北市議員 潘懷宗博士
肺腺癌術後運動 在 肺癌切除做復健讓呼吸更加順暢 - YouTube 的八卦

台灣 肺癌 死亡率,高居所有癌症第一位,每年奪走九千多條性命。目前治療方式除了最新的免疫療法、微創 手術 之外,台北慈濟醫院更加入肺復原 運動 治療, ... ... <看更多>
肺腺癌術後運動 在 義大醫療財團法人肺癌術後穩定期復健運動 - YouTube 的八卦

Comments · 胸腔手術後復健運動徐紹剛醫師 · 義大醫療財團法人乳癌切除術後第一階段復健運動 · 蕭彤雯罹患肺腺癌零期分享抗癌辛酸! · 《 乳癌術後注意事項及 ... ... <看更多>
肺腺癌術後運動 在 胸部手術前的肺部復健指導 - YouTube 的八卦
Comments · 肺部復健 運動 高國晉(國語) · 肺結節可能變 肺癌 ?大小.形狀. · 乳癌病人 術後 照護及居家護理 · 肚子痛卻不會說?把肚子畫九宮格,從腹痛位置看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