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e:「台灣的生育率只有1.2,這數據真的太低了,大家願意生小孩的意願超低。」
台灣不只將步入高齡化社會,新世代夫妻既晚生又少子,生第3胎意願大幅下滑,內政部生育統計,6都直轄市婦女首胎的平均年齡都超過30歲,全國生3胎以上的媽媽比率由1975年38.17%,降至去年僅剩10.67%,40年間最低是2011年的9.76%。換言之,1970年代,3個嬰兒有1個排行老三以上,1990年代5個出生嬰兒中還有1個;但到了2000年代願意生第3胎的民眾少之又少,10個人才1個老三以上,顯見隨著社會變遷,生第3胎的意願大幅下滑。
內政部政務次長表示,「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傳統觀念不符時下潮流,人民要拚事業,純粹家庭主婦比率低,導致生育年齡延後,且生活在都市開銷甚高,生第2、3胎勇氣小,造成少子化,不過,他也樂觀認為,任何趨勢都有循環,會物極必反,晚婚、少子現象一定會像「鐘擺」擺盪回來。少子化、老化問題是政府相當重視社福、長照政策的原因,盼社會各界多支持,同時鼓勵大家生育,有助減緩老化。
婦女生育黃金期為25至29歲,生育第1胎的年齡與生育第3胎以上比率具相關性,2015年婦女生育第1胎年齡平均低於30歲的縣市有宜蘭、苗栗、彰化、南投、雲林、嘉義、屏東、台東、花蓮、澎湖及基隆等11個縣市,其生育第3胎以上的比率亦較高,反之,台北市、高雄市等6都及新竹縣、新竹市、嘉義市、金門縣、連江縣共11個縣市生育第1胎年齡平均超過30歲,生育第3胎以上的比率亦較低。
台北市生育首胎年齡平均32.44歲為最高,且生育第3胎以上比率為7.22%最低;而生育第3胎以上比率22.39%居冠的台東縣,生育第1胎年齡平均為28.59歲,因尚在生育黃金期,有第2胎、第3胎的機率較高,台灣育齡婦女總生育率快速下降,在2004年平均一位婦女的生育人數已降至1.2人以下,成為全世界最低國家之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623000443-260102
育齡婦女總生育率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八卦
Joe:「政府規定未來每一年都是龍年,這樣出生率或許可以稍微提高。」
根據衛生福利部通報的出生資料及戶籍出生登記資料統計,內政部公布,2013年出生嬰兒為19萬4939人,比2012年的23萬4599人,減少3萬9660人。2013年的育齡婦女總生育率為1.07,比2012年1.27減少0.20,這是因為2013年為小龍年(蛇年),可能有民眾避諱蛇年產子;到了2013年全國結婚對數增加4252對,內政部推估今年生育情況會比2013年好。
前後兩年將近4萬名嬰兒的差距,主因是龍年和小龍年相近,部分民眾避諱生出小龍寶寶,造成生育率下降,資料顯示,2013年全年結婚登記數為14萬7636對,比2012年增加4252對,結婚率上升2.97%,若以結婚為出生的領先指標,預期今年出生登記數將較2013年增加,觀察近10年的人口成長,從1994年起,出生率逐年下降,直到2011年和2012年因應特殊節日,結婚人口增加,帶動人口成長,這2年的出生率都逆勢上揚,和前一年比起來,都維持在近2成的成長率。但2013年度又因為是小龍年,成長率又下跌。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414091.shtml
育齡婦女總生育率 在 Facebook 八卦
#性別教育 #性別平等 #臺灣社會 #國際指標
行政院性別平等會公布2021年性別圖像
https://gec.ey.gov.tw/Page/8996A23EDB9871BE
包含:(1)權力、決策與影響力;(2)就業、經濟與福利;(3)人口、婚姻與家庭;(4)教育、文化與媒體;(5)人身安全與司法;(6)健康、醫療與照顧;(7)環境、能源與科技
❗性別不平等指數(Gender Inequality Index, GII),
2019 年我國性別平等居全球第6 名,亞洲第1 名
❗性別落差指數(Gender Gap Index, GGI),
2020 年我國性別平等居全球第29 名
❗我國歷年兩性平均時薪差距低於美、日、韓等國家,
自2009 年17.9% 下降至2019 年14.2%
❗我國人口性比例35 歲以前,男多於女,
35 歲以後女多於男,此分水嶺逐漸前移
❗國人有偶比率較10 年前下降、離婚比率上升;
同性婚姻專法滿週年結婚登記對數達4,087 對
❗育齡婦女總生育率下降逼近於1,
生育第一胎平均年齡逐漸攀升
❗我國高等教育各等級女性畢業生占比皆增加,
但女性碩、博士占比與國際比較仍有落差
❗各主要國家高等教育階段仍存在
「男理工、女人文」之性別隔離現象
❗教育職場存在性別差距,
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及園長、大專校院校長
性別比例最為失衡
❗我國兩性參與終身學習比率均低於
OECD 國家平均,又男性參與率低於女性
❗兩性規律運動比率仍有落差,
35-39 歲女性比率未及2 成,
13-17 歲青少年性別落差最大
❗2018 年我國兩性學生參與PISA 評量結果,
各素養成績之性別差距縮小
❗性侵害事件通報被害人超過8 成為女性,
兩性被害人均以12 歲以上未滿18 歲者居大宗
❗國人女性平均壽命、健康平均餘命
及不健康平均餘命均大於男性
❗男性自殺死亡率為女性的兩倍
❗西醫師、牙醫師及中醫師
男性人數為女性2-3 倍,
護理師仍以女性居多
❗水電、營建、運輸等業女性從業人員
占比均未及四分之一,
大眾運輸女性駕駛仍偏低
❗男理工、女人文,
職業性別隔離造成薪資落差,
大部分業別相較10 年前
性別差距已有縮小
❗女性研究人員占研究人員比率,
我國、日本及南韓均不及3 成,
仍有努力空間
育齡婦女總生育率 在 台灣低生育率中的清流! 前幾名跟你想的一樣嗎? - YouTube 的八卦
台灣各縣市總生育率排名本片呈現民國96~109年歷年來台灣各縣市的「總生育率」排名單位為「千分比」 育齡婦女總生育率 :指一個假設世代的育齡婦女按照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