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土病例再次+0,這是連 5 天沒有本土病例了!
慶幸連續 5 天沒有本土病例的同時,今天我也是相隔 5 個月後再度接觸籃球。 5 個月前我接受肩膀習慣性脫臼微創手術,手術很成功但骨科主治醫師很嚴格,鉅細彌遺地安排術後的復健程序,因為他的理念是骨科手術只佔成敗的 50%,術後復健佔了另外 50%,所以過去五個月我必須按照他的時程,按部就班逐一恢復生活動作並且每天復健,終於,前天他同意我有限度開始籃球運動,前提是只能投球、運球,不能比賽,也不能投遠距離投籃。
相隔 5 個月再次接觸籃球,心中無比雀躍。雖然很多人勸我中年人應該換相對安全的運動,競技性偏重的籃球不適合中年人,動作複雜、體能消耗劇烈,肌肉、關節容易受傷,但籃球陪伴著我經歷青春,看著「灌籃高手」漫畫、在球場上跟著櫻木花道成長,在生活重心只有讀書的國中、高中生活,籃球是一個很棒的慰藉和發洩管道,打一場球賽不論輸贏,唸書生活的苦悶一掃而空,因此,即使邁入中年,觸摸籃球的時候,年輕的熱情彷彿再次注入身體。
說真的,不接受習慣性脫臼手術,光自我限制生活動作也能過生活,就是為了可以再次接觸籃球,我才願意忍受手術的不舒服,以求延長打球的時限。當然,打法必須做出調整,漸漸能理會「公園阿伯」球風的初衷,這是為了平衡日漸衰退體能所做出不得不為的改變,年輕時對這樣的打法有點感冒,現在卻能理解,這是滄桑歲月的副作用,雖然覺得無奈,但最後只能接受。希望再一次的籃球休閒可以長久,我想我會打到身體無法承受為止:)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超前部署!遠離「肩」苦人生,骨科醫師的肌肉反向拮抗術」介紹 訪問作者:石英傑 醫生 內容簡介: 告別硬肩膀,痠、痛、麻、僵、凍 一次通通OUT! 吾Want再舉,一次得解,從此揮別肩苦人生! 「醫生,我的肩膀好痠,看了好多診所,都沒辦法好好工作。」 ...
肩膀脫臼復健動作 在 大夫訓練 Facebook 八卦
診斷 - 治療 - 復健 - 訓練
訓練難免會遇到一些運動傷害,而一般人常常不知道要怎麼尋求醫療協助。
跟運動傷害有關的醫療人員,包括骨科醫師,復健科醫師,及物理治療師。這些醫療人員又分為許多的不同領域,而運動傷害只是其中的一項。例如骨科包括了關節重建、手外科、運動醫學、脊椎外科、創傷骨科及骨腫瘤等等。復健科醫師和物理治療師則包括了神經損傷復健、肢體復健、兒童復健、老人復健及心肺運動功能復健等等。當然我們今天談的,就專門針對運動傷害方面。
那這些醫療人員有什麼不一樣呢?
骨科醫師屬於外科,是要開刀的,所以如果有結構性的損傷需要開刀修補治療,就是找骨科。例如骨折脫臼、韌帶斷裂、軟骨破裂、神經壓迫等等。
復健科醫師和物理治療師當然就是做復健治療,包括儀器治療 (如熱敷、電療),徒手治療 (如按摩、關節筋膜鬆動),運動治療 (就是大家熟悉的姿勢矯正、強化肌力,只是在復健部份是偏重於治療傷病,而肌力和體能教練是在增強人體運動功能,當然實際操作上有重疊的部份)。
那骨科/復健科醫師和物理治療師有什麼差別呢? 差別在只有醫師可以診斷、處方及執行侵入性治療 (如開刀、打針),而物理治療師按照法規,應依醫師開具之診斷或醫囑執行業務。所以很多物理治療師就忿忿不平啦,醫師也沒在多厲害,為什麼就要聽從醫師的診斷或醫囑? 其實在醫師下診斷安排物理治療之前,要先排除很多嚴重的問題,例如疼痛可能是感染、腫瘤、自體免疫疾病或是神經壓迫等等所造成,而不單單只是拉傷發炎、筋膜緊繃或肌力不平衡而已。當然優秀的物理治療師對於其它疾病,在治療的過程中,也可以發現問題而轉介到適當的醫療,但是對於各種疾病的鑑別診斷,我想還是醫師比較在行,所以先由醫師評估檢查過後再安排物理治療,會比較適切安全。而且蜘蛛人的uncle Ben說過「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所以出事被告的也是醫生比較多。
曾有人說過一個不錯的比喻,骨科醫師就像建築師,負責修復和補強硬體結構,復健科醫師就像室內設計師,負責規畫修繕和增進房屋的功能,物理治療師就是工班,選擇合適的工法按照設計師的圖樣施工。當然實際執行業務時一定會有重疊的地方,例如骨科醫師也可以開立復健處方,而物理治療師也可以依據實際療程操作的情形和反應,建議醫師修改診斷或處方,這是個團隊合作,需要充份的溝通和配合。
如果遇到運動傷害,整個尋求醫療協助的流程是如何呢? 舉個例子,如果你某次訓練完,結果肩膀很痛無力,休息個幾天仍沒有改善,你決定去看醫生,骨科或復健科都可以,醫生會先做些理學檢查,評估你的肌力、疼痛點、活動度等等,如果覺得你有結構上的問題,例如可能旋轉袖破裂,就會安排超音波或核磁共振掃描等檢查來確認,萬一檢查結果真的是旋轉袖破了,那就需要由骨科醫師來開刀修補,修補好了才能繼續後面的復健和訓練。如果理學檢查後,覺得只是單純的拉傷發炎,醫師就會使用一些消炎止痛的藥物來緩解急性發炎疼痛,然後再安排復健療程。物理治療的醫囑可能是先做熱敷電療,然後按摩肌肉活動關節,再來是肌力維持和加強,這醫囑交給物理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就要評估你的肌肉緊繃和關節活動度,以及是否有姿勢不良和肌力失衡的情形,來選擇適當的徒手和運動治療。整個治療的過程可能需要多次的回診和療程,你也可以在治療的過程中把你的感覺和治療效果告訴醫師和物理治療師,看是否有需要調整的地方。最後傷痛好了,回復正常功能了,就交給肌力與體能教練再繼續訓練。
當然上面講的是理想狀況,實際上大家去看醫生,常常覺得就隨便摸個幾下,了不起照照X光、超音波,接著就開開止痛藥,做做熱敷、電療,然後呢? 然後就沒有了。有吃藥休息時有效,但是往往在恢復運動訓練之後,老毛病就又犯了。所以有人就會說去看醫生沒有用,還不如巷子口的某某治療師,某某教練,會細心的幫我評估功能,矯正動作,安排訓練,才能真正的治本。
其實不是看醫生沒有效,只是期待上有落差,專業上有分工和費用上有區別。病人看醫生當然希望能夠效果神速,藥到病除,但是前面說過,醫生的專業在鑑別診斷出運動傷害外的疾病或是否有結構性的損傷,看需不需要進一步的治療,另外醫生還能使用藥物、儀器來緩解急性疼痛,以利後續物理治療的進行。徒手治療、運動治療也許醫生也略懂一二,但真正的專業是由物理治療師去安排施行。再來就是健保和自費的差別,專業知識和時間是有價的,動作的評估、矯正到有成效,是要花費很多時間的。門診病人常常又多又雜,醫生比較沒有足夠的時間,就只能先排除嚴重的問題和緩解急性疼痛的症狀。所以現在有許多自費的復健科診所或物理治療所,可以針對個人狀況來好好評估調整,希望能根本的解決問題。
#原文po於怪獸肌力及體能教練俱樂部
#圖為膝關節鏡手術
#有病要看醫生
#沒病訓練強身
肩膀脫臼復健動作 在 全民人體力學保健教室 Facebook 八卦
【症狀顯微鏡】教您預防與避免『肩關節運動傷害』
肩膀是人體活動度最廣的關節,但肩關節也是人體中最常脫臼的關節,再加上各式撞擊導致肌肉受損、老化後軟組織纖維化,讓各個年齡層都有不同的肩部問題。而肩關節的運動傷害與特殊解剖構造與進行運動的特殊動作有很大的關聯。
肩膀的退化性商還有旋轉肌韌帶破損,像是棒球投手使用手臂過當、關節炎與滑液囊炎等。而較常見的肩關節運動傷害,則有以下2種:
『肩卡住症候群』此症狀是在病患手臂上舉、外展或屈曲,有一定弧度時會發生疼痛,尤其室外展後外璇會更加疼痛,同時肩關節活動會有聲音。
治療則以物理治療、藥物治療為主,同時改變運動儘量避免手臂上舉的動作。若經過半年仍未見效果,則建議進行手術治療,以避免更壞的情況發生。
『關節脫臼』會導致病患在生活上的不便,像是穿衣服、伸手拿東西或拉大眾運輸工具的拉環時都可能導致肩脫臼的發生。
診斷時則以病患的病史最有幫助,而是否需要手術治療則需視病患的年紀,若真必須手術,約在術後的6周能進行患肩的復健工作。
對患者來說,不管受傷機制是什麼,最明顯的感覺就是活動受限、手舉不高、梳頭不便、不能自行穿衣等。而很多專業醫生都建議並會進行復健,在醫院,通常會照射遠紅外線、電療等,藉此讓肌肉放鬆,再徒手按壓,接著拉筋,最後則是讓患者藉由輔具,像是滑輪等自行練習。
那患者該湖耴進行復健呢?
1-前方牆壁練前舉
面對牆壁坐著或站著,將患側手臂伸直,手掌貼牆,手指沿著牆往上台高,直到肩膀痠痛感覺明顯,就為使這高度,再稍作休息。如果痠痛感減退,就增加高度,保持肩膀放鬆、維持水平。
2-側邊牆壁練側舉
面對牆壁,進行側邊抬高練習,過程眾注意肩膀不能抬高。
3-肩膀前下側內縮
左手拉右手,於身體中間方向拉動,拉到感覺肩部痠痛感明顯,就可固定並稍作休息。當痠痛感消失,就繼續增加拉動範圍,重複進行』
4-肩膀前上側內縮
以對側肩膀為目標,左手推動右手手肘,使其往左肩移動。此動作能幫助完成日常梳頭的動作。
5-肩膀後下側內縮
兩手往後伸,左手拉動右手。肩部僵硬者,能用兩手拉住小毛巾輔佐,或藉由他人幫忙拉動患側,讓兩手可以扣住。
6-肩膀後上側內縮
兩手在頸後互扣,把患側往健康那側拉。大多需要他人協助抬高患側,往上往後壓,再自己練習。
若為骨折患者,在醫生確認骨折充分癒合後,方可進行上述練習
(全民人體力學保健教室關心您)
PS: 如果您覺得我們的粉絲團對你有幫助,請為我們於[按讚]處點選[接受通知],你將第一手收到我們每日人體力學保健文章唷!
資料來源: FB/不吃藥的健康人生~ 不用變成藥罐子的治療方法
肩膀脫臼復健動作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超前部署!遠離「肩」苦人生,骨科醫師的肌肉反向拮抗術」介紹
訪問作者:石英傑 醫生
內容簡介:
告別硬肩膀,痠、痛、麻、僵、凍 一次通通OUT!
吾Want再舉,一次得解,從此揮別肩苦人生!
「醫生,我的肩膀好痠,看了好多診所,都沒辦法好好工作。」
「醫生,最近做家事的時候,手都舉不起來,每天都睡不好欸。」
「醫生,最近我的手只要抬到這裡就會痛欸!我是不是得了五十肩啊?」
「石醫師,我的肩膀怎麼都不會好?感覺痛到像刀在割一樣!」
你的肩膀是不是也處在水深火熱?石醫師將從肩膀構造、致病原因、治療方式、居家保健動作,一一解釋,深入淺出,也提出日常的錯誤習慣,根除肩膀疼痛,找回生活品質!
▍一起並「肩」作戰, 專業骨科醫師斷開肩頸大小毛病!
☑ 五十肩,有苦難言的「肩」苦──二合一快狠準去沾黏
☑ 五十肩放著就會好?──錯!越不動,越痛!
☑ 痛到無法呼吸的肩峰下夾擠症候群──首要解除紅腫熱痛
☑ 卡卡不舉的旋轉肌袖破裂──PRP注射自癒法或打洞縫合術
☑ 猶如火中燒的鈣化性肌腱炎──關鍵勿動的骨骼震波治療
☑ 慣性脫臼,原是退化性肩關節炎!──及時修補關節唇
☑ 肩膀部也會有骨質疏鬆?──鞏固骨密度,提升骨品質
☑ 肌腱發炎是使用不當?──什麼?平常拉行李姿勢錯了?
▍石頭醫師肩部預防守則
˙反向拮抗復健,平衡肩部肌肉
˙居家三運動:爬牆、鐘擺、拉毛巾
˙十分鐘伸展操,擺脫虎背熊腰
▍石頭醫師專業坐診
˙一加一創新療法:關節擴張術合併徒手關節鬆動術
˙打掉重來,破壞新生:骨骼震波治療
˙顧好黃金十年,多管齊下,預防骨質疏鬆
˙急性鈣化性關節炎,打針滅火、鍛鍊肩膀肌肉
作者簡介:石英傑 醫師
學歷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
台北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生
經歷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總醫師暨住院醫師
中華民國駐史瓦濟蘭醫療團骨科醫師
中華民國膝關節鏡醫學會會員
臺灣美顏針醫學會創會會員
中醫針灸科醫師
現任
仁瀚骨科診所院長
榮譽事蹟
醫學生時期熱衷義診及教學活動,擔任校內醫藥史社社長及舉辦針灸研習營,專研傳統針灸及醫學史,參與過十餘次義診活動。
進入醫院擔任骨科總醫師時期,熱心指導後進醫師,屢屢獲頒優秀獎章──民國95年度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最佳住院醫師獎。
民國98年,接受醫院派任遠赴非洲史瓦濟蘭擔任醫療團醫師一年,回國後發表〈我在史瓦濟蘭行醫的日子〉、〈緣起不滅,愛在史瓦濟蘭〉兩篇文章。
作者粉絲頁: 仁瀚骨科診所
出版社粉絲頁: 博思智庫Broad Think Tank、 BTT Health 博思健康網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