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頭禪是「我可以」的女孩》
如果,你想知道追夢的故事與魅力,那麼,這則短文,值得你細細的品味。
------------
她的名字是王引寧,雪羊連載專題《新康橫斷華巴諾》裡面,唯一的女生,也是那次旅程中,遭遇山難的女主角。
那是新康橫斷下華巴諾的第6天,我們一行四人,遭遇了真正迫在眉睫的「山難」事件,引寧墜崖了!化險為夷與叫直昇機,僅在一念之間,而我們,選擇了前者。
「引寧-你沒事吧?」「恩...恩...」
當我迂迴下切到溪谷底,看見摔落山谷、全身咬人貓的引寧,躺在亂石堆之中,雨不停地下,這個場景的名字,叫做絕望——如果她沒有拼了命的,在痛到頭昏眼花之際還是硬擠出聲音應答我們的話。
咬人貓的劇痛、看見右手肘骨頭突出呈現極度不自然的錯位畫面、從右手傳來的陣陣劇痛還有不停落下的雨,承受著這一切痛苦與恐懼,濕透的她,左手緊緊抓住右上臂,在我們決定土法煉鋼將她的右手嘗試復位的瞬間,眼神透出無比堅定的光芒,只說了一個字:「拉。」
「一、二...三!」「啊...」「對不起...失敗了...」「沒關係,再來!」「妳...要不要休息一下?」「來!!」咬牙切齒,左手指甲幾乎嵌進右手的引寧,絲毫沒有猶豫,猶豫的,反而是我們三個笨男生。
「一、二...三!」「喀!!」我們四對眼睛面面相覷,竟然真的成功了!手肘脫臼跟肩膀脫臼並不同,那種痛楚就好像有人碰到你的皮膚,整個人就要爆炸一樣,但她毫不猶豫地,要我們嘗試那微乎其微的治癒可能,甚至在失敗第一次,痛到只差沒打滾的當下,依然要求繼續......那是絕對真誠的信任,還有堅定不移的信念。
「妳...可以嗎?」領隊狐狸在大夥整好裝備之後,擔憂地問。
「我可以。」她,沒有猶豫的說了,雖然略為虛弱。
用斷掉的Costco登山杖與衣服做的簡易三角巾,就這樣,她跟著我們從華巴諾的溪溝,趕在天黑前抵達了台灣黑熊研究站大分山屋,然後再花了兩天,走了近四十公里,一起平安下山。
脫臼帶來的影響,讓她右手腫得比左手還大1.5倍,那種疼痛與不適,我們都心裡有數。下山期間,我們依然三人不斷問她「你OK嗎?」
她依然毫不猶豫,「我可以。」甚至還可以來個小玩笑。
而新康橫斷下華巴諾,僅只是她人生第一場百岳縱走而已。
兩個月後,她的右手復原程度,連復健師也嘖嘖稱奇。
-----------
引寧是我的隊友,她這份堅定與勇敢,還有積極樂觀的性格,深深的打動了我,讓我看見什麼是「美」——期待嘗試任何的未知,有什麼夢想,便勇敢去追尋,堅定且積極,永遠不放棄希望的女孩。
2013年,雪羊首登玉山,從此開啟了山岳人生。兩年後,雪羊視界誕生,開始向世人述說台灣內心最美的故事。
2013年,引寧迷上路跑,從此開始了戶外人生。兩年後,她第一次參加鐵人三項,便完成了「17小時內,泳渡日月潭後,從潭邊騎腳踏車到桃園,再從桃園一路跑到總統府」的台灣三鐵最高賽事:226鐵人三項。
這次,她也毫不猶豫的報名了瑞典小狐狸的「Fjällräven Polar」北極圈300公里雪橇犬長征,希望能夠代表台灣,走向世界,勇闖極圈,再次展開更不可思議的冒險!她的積極與勇敢,也在今天讓她登上了新聞版面。
我希望,這次我也能幫助她,讓更多的人能知道她的故事,化作她的力量,讓她踏上極圈的土地,讓全世界都能看到,台灣女孩,能有多麽的真誠、勇敢與堅定。
我是雪羊,我支持引寧,你呢?
一人只需要投一次票,讓我們一起送引寧去北極,代表台灣,參加300公里的雪地長征吧!
投票連結:http://polar.fjallraven.com/contestant/?id=826
----------
TVBS報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Cd5T9NT-FY&feature=youtu.be
引寧個人FB,可以直接去幫她打氣唷!
https://www.facebook.com/yinningw
引寧的部落格,這一篇正是我們半年前在新康橫斷的故事:
http://ej2009eg.pixnet.net/blog/post/204333730-最重要的事情是,活著回來-——【新康橫斷
肩膀脫臼三角巾 在 偽文女生英國札記 Hong Kong Girl in UK Facebook 八卦
《神奇女俠的肩膀》
以銳利的刀鋒𠝹開膿瘡,黏稠的黃綠色膿汁隨即從「火山口」湧出……手持放大鏡進行地氈式搜索,在求診者的眼耳口鼻中打撈出失蹤的異物……在脫了臼的關節徒手拉動旋轉,「咔喇」一聲便托回了原位……有時候,醫生為病人進行治療的同時,自己也感覺被治癒了!
「甩骹」是指當骨頭末端受外力影響,脫離了關節的原有位置,醫學上會再細分為完全脫位(dislocation)與半脫位(subluxation)。
懷疑「甩骹」的病人通常會被分流到第三級緊急類別,從傷肢的外觀就能看出端倪:手指頭、腳趾頭突兀地歪向一邊;肩膀的圓滑弧度變成了方正直角;膝上的「菠蘿蓋」跳脫地跑到外側......
照過X光確認診斷、排除骨折後,我們會跟病人解釋風險並簽署同意書,再按個別情況決定是否需要注射止痛針、鎮靜劑,然後才能開始閉合復位(closed reduction)的程序,大概這就是急症室與跌打鋪的分別吧!
遇上指關節脫臼(finger dislocation)的個案,只需順著指尖方向稍作牽引,受影響的手指就能輕易被拉回原狀。「菠蘿蓋」移位即是髕骨脫臼(patellar dislocation),復位手法並不複雜,一邊讓膝關節慢慢伸直,一邊將髕骨推回正中處就是了。
”See one, Do one, Teach one”是醫學界的重要教條,意思是看過前輩示範一次,自己就能在模仿之下將所學實踐出來,而當你親自做過一次之後,也就可以把技巧傳授給他人了。這聽起來好像很可怕,但每一代的醫生都是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尤其在實習那一年,你的「師傅」隨時是另一個初哥houseman呢!
急症室的情況卻有點不同,要是碰上特別的病例,不少前輩都會主動把學習機會留給新人,更會從旁作出指導,所以當我第一次自行處理肩關節脫臼(shoulder dislocation)的個案時,已擁有幾次難得的實戰經驗。
那名傷者是個剛退休的中年女士,當天她跟幾歲大的孫女在公園裡追著玩,期間不慎失足跌倒,右肩著地後有感疼痛難耐,右上臂也不能活動自如,便由救護車送來急症室求診。完成問症與檢查後,我在她的診症卡上填寫了注射止痛針的安排,在靜候X光檢驗結果的同時,我又忙著看下一批新來的病人。
過了一會,我在電腦打開她的X光檔案,眼前的黑白影像果然脗合肩關節向前脫臼(anterior shoulder dislocation)的診斷。治療室內一切準備就緒,我讓她坐上了一張特製椅(Oxford chair),她聽從指示傾前靠著椅背,並將右邊腋下跨在椅背頂,我則抓住她的右手用力向下拉、朝外轉,然而她好像比我還用力,我試了幾次亦徒勞無功。利用Oxford chair只是其中一種「托骹」的途徑,另外還有以Spaso、Milch、Kocher等命名的復位方法,就像不同派別的獨門招式吧。
「要是妳難以放鬆身體,我們可以先給妳注射藥物,幫助紓緩痛楚與鬆弛肌肉......」
「不用了,我還要趕回家呢,不能留在觀察室太久。」
「妳確定真的不用嗎?」
「我只要專心想著一件事,就能忍受這點痛楚了。」
趁她想得入神,繃緊的上肢終於鬆弛起來,我便重施故技,應用downward traction與external rotation的技倆──此時手心突然傳來一陣微妙的感覺,沒有戲劇性的一聲巨響或怪叫,但我倆就在同一時間感應到,她的右邊肱骨頭已經重投肩關節窩的懷抱!重照X光確認位置後,護士開始為她繫上三角巾作固定。
「待我處理好文件就可以讓妳回家了,容我多口問一句,妳剛才那麼厲害能忍痛配合,想著的是什麼事呢?」
「謝謝妳呀醫生!我想著的其實是我的乖孫,當救護員到場為我包紮時,她哭得多麼淒涼,可能誤以為我被擄走呢!幸好有街坊臨時幫忙托管,我現在要趕回去湊孫了。」
「妳真的很疼錫她!不過以後要小心一點,要是再甩骹又要捱痛了。」
「哈哈,當年生下她媽媽不是更痛嗎?活了這麼多年,什麼苦都捱慣了。」
我看著她剛受傷的肩膀,不禁想到那裡曾經揹起過多少孩子、負起過多少重擔,每個母親都是家裡的神奇女俠,從不訴苦,永不言休。有時候,醫生為病人進行治療的同時,自己也感覺被治癒了。
————————————————
其實這篇文章原本還想談及小孩常患的扯肘症(pulled elbow),但寫著寫著又織成了一篇千字文,還是留在下篇再說另一個故事吧,把following設為see first就不會漏掉新的發帖了~
P.s. 送書抽獎活動將於今晚截止,傳送門: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288244844524204&id=1157523670929666
肩膀脫臼三角巾 在 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 Facebook 八卦
#中風的兩年後才肩關節脫臼?
#小心是照顧問題!
因為72歲的阿公兩年前中風,導致右半邊偏癱無力,平常可以拿著拐杖,在外勞的攙扶下連續走30公尺,最近兩個月覺得肩膀痛,來就診。
我想一般肩膀痛在中風是很常見的主述,常見:神經問題、關節沾黏,應該沒什麼太大問題,通常吃個藥復健就好。
但我請阿公把外套脫掉的時候,阿公的肩關節鬆掉了,肩胛骨和上臂肱骨的距離大於五公分,只剩下皮膚連在一起;肩關節脫臼,照X光:肱骨最上端大結節骨折,阿公表示沒有跌倒外傷。一開始我覺得很奇怪,這麼厲害的脫臼還骨折,一定是創傷或外力造成的,但他們說都沒有撞到。
問了很久,直到我請外勞扶著阿公站起來走一走時候,發現外勞是拉著阿公已經脫臼的右手,才知道:這外勞是新來的,照顧阿公兩個月,平常扶著阿公或者是轉位都是拉沒力的那隻手,一個月前,右肩關節有被拉到脫位,當時他們不以為意,就把肩關節用力推回去,但隔天扶阿公的時候肩關節又掉出來了,他又推回去,而每天就這樣拉出來推回去拉出來推回去,直到有一天推不回去了,阿公也肩膀痛,所以來看診,希望醫生幫他復位。
我衛教了如何正確照顧中風患者:不要拉沒力那一側,而是要拉病人背側的褲頭。
之後阿公開刀加復位,吊三角巾六周之後,幾乎完全復原。
所以提醒大家,正確的中風照護很重要,如果不小心容易造成二次傷害。
#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
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