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湖飄,哪有小孩不發燒?
孩子在出生約4-6個月後媽媽給寶寶的抗體消耗的差不多了,之後面對環境中的各種細菌病毒感染源就要靠自己了! 發燒就是身體在對抗這些外來微生物時引起的免疫反應之一,提高體溫來增加免疫力加速病原的清除。
大致上來說寶寶最容易發燒的年紀大概是2-5歲幼兒園的階段,一年燒個5-6次以上蠻常見的,但是很多爸爸媽媽一看到小孩體溫高就往急診衝,甚至一天衝個2-3次,其實是沒有必要的,這裡跟爸爸媽媽分享一些小孩在家裡發燒時該注意的事項。
發燒定義: 中心體溫(耳溫或肛溫)大於 38度以上
1. 新生寶寶,因為耳道較細、較彎、分泌物多等等問題,測量耳溫是不可靠的,以測量肛溫最準確,若未達三個月以下寶寶發燒,因為抵抗力不足,嚴重細菌感染的機會很大,請不要猶豫,立刻帶去可以做詳細檢查的醫院就醫。
2. 較大孩童發燒:
首先給請帶小病人給您的醫師確定發燒原因,若評估是可以在家裡服藥治療的疾病,就可以照著下面的建議做囉~
今天的重點!!!
身體的體溫控制中心在人大腦的視丘,功能就像設定空調溫度一樣,可以決定人的體溫要幾度。
請搭配圖檔服用~
當身體受到感染發炎時會產生許多發炎物質刺激大腦視丘提高體溫(1),過程中(2)因為小病人為了要產熱會出現許多的不適,包含呼吸心跳加速、全身發抖、頭痛噁心想吐等等,這裡我們可以做的事情有兩個,第一個是給予保暖,蓋厚被暖爐烤燈都可以,第二個若病童有先天心臟肺臟或其他代謝的疾病,或是真的非常不適,則可在這時給予退燒藥,縮短發燒的時間以及最高溫度,來減輕孩子的不適。
以前常用的擦酒精、睡冰枕目前都已不建議使用,把孩子努力產生的熱又奪走,孩子只好抖得更厲害更喘來產生更多的熱,不但加重了不適,且酒精可能讓血管收縮之後散熱更不容易,甚至孩子吸過量中毒,就別再用了吧。
病人體溫到達預定溫度後(3),上述的不舒服會減少很多,看起來懶懶的是正常的,馬拉松跑完總是要休息一下的。
(4) 之後病人開始降溫,手腳發燙冒汗,這時請把孩子的衣服解開通風,多補充水分幫助排汗溫度約1-2小時候會降下來。 適度休息後,又是一尾活龍!
簡單來說, 爸爸媽媽發現孩子發燒,可以先摸摸手腳和身體
手冷身體熱 : 發冷期,請多加衣服保暖視情況給予退燒藥
手和身體一樣熱: 退燒期,請把衣服打開通風或溫水擦拭加速散熱 (這時給予退燒藥幫助其實不大了)
普通感冒發燒,體溫起伏兩三天都是正常的唷,不用太緊張,但若燒太多天或是伴隨其他危險症狀請立刻返診檢查唷!!
危險徵兆:
1. 三個月以下嬰兒出現發燒
2. 尿量大幅減少
3. 哭泣時沒有眼淚
4. 意識不清,持續昏睡、未發燒時燥動不安、眼神呆滯
5. 痙攣、肌抽躍、肢體麻痺、感覺異常
持續頭痛與嘔吐
6. 頸部僵硬
7.咳痰有血絲
8. 呼吸暫停、未發燒時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吸氣時胸壁凹陷
9. 心跳速度太慢、心跳不規則
10. 無法正常活動,例如不能爬樓梯、走小段路會很喘
11. 皮膚出現紫斑
12. 嘴唇、手指、腳趾發黑
謝謝大家的閱讀,下台一鞠躬~
肢體前彎測量 在 罕病歌手Seven-向麻煩say"YES" Facebook 八卦
這個時間肚子餓實在磨人....
不吃,睡不著。
吃了,傷健康。
結果,還是吃了兩片烤吐司+一杯熱麥片。
剛好電視節目討論主動脈剝離和心肌梗塞。
高危險群少不了我罹患的罕見疾病-馬凡氏症候群。
突然劇烈胸悶,胸痛,喘。
不要遲疑,請立刻就醫。
***********************
馬凡氏症候群
為家族性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使得多種器官系統受到影響,特別是骨骼、眼睛、心血管系統。
患病人口:在美國,約佔總人口的1/10,000。
遺傳模式:屬單一基因體染色體顯性遺傳,有1/4的患者為自發性突變,患者的後代將有50%的機會得病。
骨骼系統
‧藉由Walker徵象與Steinberg徵象測試可呈現出蜘蛛指。
‧約60%的患者脊柱彎曲。
‧漏斗胸或雞胸。
‧關節鬆弛,彎曲角度大。
治療:若嚴重畸形需藉由手術矯正。
眼睛系統
‧約50%的患者水晶體脫位,通常為上移。
‧眼軸過長。
‧視網膜剝離。
多數患者可藉配鏡矯正視力問題,雷射手術可運用於視網膜剝離的患者。
心血管系統
‧約70-80%的患者主動脈擴張。
‧約55-69%的患者二尖瓣脫垂。
治療:β腎上腺接受體拮抗劑可降低血壓,減少主動脈的壓力,延緩主動脈擴張速度。若主動脈根直徑超過55-60mm,需考慮行主動脈移植與辦膜置換,術後需預防心內膜炎感染與血栓形成。
呼吸系統:約5%的患者出現自發性氣胸。
神經系統:約65-92%的患者硬腦膜擴張,常見於腰薦椎。
治療:若硬腦膜持續擴張,可藉由藥物減輕疼痛
預防
‧每年定期作心臟超音波追蹤心臟與主動脈的功能。避免劇烈運動,降低主動脈剝離的危險。明瞭主 動脈瘤剝離症狀,若出現胸、背、腹痛症狀,需至急診求治。
‧早期與定期作眼科檢查是矯正視力問題的關鍵。
‧每年評估骨骼生長狀況,特別是快速生長時期,需注意脊椎、胸骨的發展。
‧女性患者懷孕容易有急性主動脈剝離的危險,於懷孕前與懷孕期間必須作心血管功能評估。
‧產前診斷包括連鎖分析、胎兒心臟超音波或藉超音波測量肢體長度推斷。
‧確認是否有家族性遺傳史,自家族成員中篩檢出患者,定期追蹤檢查,必要時尋求心理支持。
肢體前彎測量 在 罕病歌手Seven-向麻煩say"YES" Facebook 八卦
這個時間肚子餓實在磨人....
不吃,睡不著。
吃了,傷健康。
結果,還是吃了兩片烤吐司+一杯熱麥片。
剛好電視節目討論主動脈剝離和心肌梗塞。
高危險群少不了我罹患的罕見疾病-馬凡氏症候群。
突然劇烈胸悶,胸痛,喘。
不要遲疑,請立刻就醫。
***********************
馬凡氏症候群
為家族性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使得多種器官系統受到影響,特別是骨骼、眼睛、心血管系統。
患病人口:在美國,約佔總人口的1/10,000。
遺傳模式:屬單一基因體染色體顯性遺傳,有1/4的患者為自發性突變,患者的後代將有50%的機會得病。
骨骼系統
‧藉由Walker徵象與Steinberg徵象測試可呈現出蜘蛛指。
‧約60%的患者脊柱彎曲。
‧漏斗胸或雞胸。
‧關節鬆弛,彎曲角度大。
治療:若嚴重畸形需藉由手術矯正。
眼睛系統
‧約50%的患者水晶體脫位,通常為上移。
‧眼軸過長。
‧視網膜剝離。
多數患者可藉配鏡矯正視力問題,雷射手術可運用於視網膜剝離的患者。
心血管系統
‧約70-80%的患者主動脈擴張。
‧約55-69%的患者二尖瓣脫垂。
治療:β腎上腺接受體拮抗劑可降低血壓,減少主動脈的壓力,延緩主動脈擴張速度。若主動脈根直徑超過55-60mm,需考慮行主動脈移植與辦膜置換,術後需預防心內膜炎感染與血栓形成。
呼吸系統:約5%的患者出現自發性氣胸。
神經系統:約65-92%的患者硬腦膜擴張,常見於腰薦椎。
治療:若硬腦膜持續擴張,可藉由藥物減輕疼痛
預防
‧每年定期作心臟超音波追蹤心臟與主動脈的功能。避免劇烈運動,降低主動脈剝離的危險。明瞭主 動脈瘤剝離症狀,若出現胸、背、腹痛症狀,需至急診求治。
‧早期與定期作眼科檢查是矯正視力問題的關鍵。
‧每年評估骨骼生長狀況,特別是快速生長時期,需注意脊椎、胸骨的發展。
‧女性患者懷孕容易有急性主動脈剝離的危險,於懷孕前與懷孕期間必須作心血管功能評估。
‧產前診斷包括連鎖分析、胎兒心臟超音波或藉超音波測量肢體長度推斷。
‧確認是否有家族性遺傳史,自家族成員中篩檢出患者,定期追蹤檢查,必要時尋求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