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管你喜不喜歡這個人,請你看完這篇他的自述,感受一下他內心真正的思維!
柯文哲(1959年-)外科醫生,台灣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台灣大學醫學院教授。11月29日當選台北市市長。
柯文哲醫師在45歲時,因為對生命的迷惘,寫下了「回家的路太遠」一文;又在51歲時,用不同的心境,為黃勝堅醫師「生死謎藏」一書之序言,寫下了「生死之間」。
回家的路太遠 / 柯文哲
我的人生太順利了。35歲就當上主治兼外科加護病房主任,台大一百年來找不到第二個。以世俗的眼光來看,我好像什麼都有了,成就、名利、妻賢、子孝。
但我不快樂,連家都不想回。
這輩子我從沒做過自己想做的事。我念台大醫學系,不是因為想當醫生,是爸爸幫我填的志願;結婚是我媽替我相親;至於要生幾個孩子,我太太做的主。但我問自己到底想做什麼,卻想不出來。真可笑,一個45歲的男人,還在領壓歲錢。
我沒有養過父母,爸爸比我還會賺錢。到台大上班的第一天,他對我說:「工作不要失去人格,放手去做,反正你的退休金我都準備好了。」
我確實很拼。年輕時還有救人的熱情,曾經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後來發現地獄實在太大,救不完。巡一趟病房,30秒內要決定病人的生死,情感就成了奢侈品。現在我對人完全無感,人的心在想什麼,我不知道、不想知道、也不用知道。
10年來,我花太多時間在工作上,突然渴望家人的擁抱時,家已經不是個家了。我兒子三歲前沒看過我,因為我回到家都在睡覺,太太指著我跟兒子說:「這是爸爸」。後來小孩還以為爸爸就是睡覺的意思。我太太勤儉持家,但我們很少說話,孩子是她的全部,我總覺得我在家是多餘的。
惡性循環吧,我更不想回家了。每天在醫院超過14小時,撐不住才回家洗澡睡覺,有時還故意不回家。在小小的辦公室里,我寂寞到發瘋,甚至想乾脆出家好了。
最可悲的是,我跟老爸說我想出家,他竟回我:「那我蓋一座廟給你」。不依循別人為我設計好的模式而活,看來我是永遠都甭想了。還是回家吧,可是回家的路好漫長啊。
【後記】這是7年前在壹周刊的文章,也是我在45歲時對生命的迷惘。埋頭在工作上耕耘了10年,當在葉克膜及外科重症照護耕耘方面有了初步的成績時,回頭省思生命的意義及價值時,卻產生了極度的困惑與懷疑。在當時的迷惘后,這幾年又逐漸的對生命有了更深層的體悟。
生死之間 / 柯文哲
有一天,黃勝堅醫師煞有介事的對我說:「我們外科加護病房必須注重安寧照護!」。初次聽到,當然不以為意。事實上,我和黃醫師都是外科重症頂尖的專家。黃醫師專精於神經重症,沒有頭的病人(腦死病人),一般最多撐不過兩個星期,他卻有能力維持數月之久;我是心肺重症專家,沒有心臟的病人,使用葉克膜(ECMO),也可維持十六天,再接受心臟移植,最後病人清醒的自己走路出院。
台大外科加護病房,在我們聯手打造之下,早已是世界級的重症醫學中心,怎會到有一天(2004年7月),我以行政命令宣示:「安寧照護是外科加護病房的工作重點,有關的臨床服務、研究發展皆列為優先項目」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我自從專職外科加護病房工作以後,承蒙當年的上司朱樹勛教授大力支持,外科重症是整個台大外科的重點。人力、物力之支援皆是第一優先,因此器官移植、葉克膜、人工肝臟、各種透析技術、各種人工維生系統,不過幾年之光景,就追上世界水平。曾有一段時間,台大醫院的記者招待會,和我們外科加護病房有關的就佔一半之多,當時真覺得「人定勝天,科技萬能」,心中好不得意。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無奈科技終究有其極限,胡夫人邵曉鈴、星星王子、……固然是令人欣喜的成功案例,但也有不少救不活、卻也死不去的,甚至可說是「灌流良好的屍體」。面對焦慮的家屬,狐疑的同事,甚至自己站在病人的床邊,挫折的無奈竟然掩蓋了所有過去的欣喜,變成揮之不去的夢魘。
眾里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
慢慢的,終於了解人生有「生老病死」,就如氣候有「春夏秋冬」。「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作焉」,終於領悟醫師就是醫師,其目的只是替人世減少苦痛,不管是身體的或精神的。人生花園之中,醫師只不過是一名園丁吧!我們不能改變「春夏秋冬」的循環運行,卻可儘力讓人生的花朵更加燦爛。有時雖是園丁照顧花草,有時反而是花草的枯榮在渡化園丁。
一段往事
曾有一位大老闆,在事業正盛時,罹患克雷氏桿菌肝膿瘍。開刀引流後,卻引發嚴重敗血症併發急性呼吸窘迫症,最後被迫使用葉克膜維持生命。病況最嚴重時,呼吸器每次通氣量不到100㏄,後來更併發急性腎衰竭,在葉克膜之管路上再架設洗腎的管路。當年正好國際外科醫學會在台北舉行,葉克膜的祖師爺巴特雷醫師(Dr. Bartlett)也受邀來台與會演講;順道拜訪台大醫院時,帶他參觀加護病房,結果他在此病人床邊站了一個小時,東看西看直說:「Wonderful!」。後來他到處跟人家說,台大的葉克膜是世界最強的團隊之一。
經過55天的漫長葉克膜治療,終於把病人搶救回來。對醫療團隊而言,與其說是高興不如說是得意。後來轉到普通病房後,突然有一天病人有急性盲腸炎,當時只想真是禍不單行,不過還是立刻安排緊急手術。術後開刀醫師告訴我,闌尾看起來發炎不嚴重,倒是盲腸壁感覺較厚,開完刀後一切順利。出院後不到半年,在一次例行胸部X光片檢查發現有一顆腫瘤,細針穿刺檢查之病理報告赫然是淋巴瘤,計算機斷層發現腫瘤已沿著主動脈蔓延到整個中膈腔。至此回想,才知道原來一開始是腸胃道淋巴瘤,造成腸黏膜潰瘍,細菌藉此侵入引發細菌性肝膿瘍以及後續的一連串事件,後來的急性闌尾炎,只是局部的併發症而已。
知道真相後,原有葉克膜治療成功的喜悅一下子被澆息,當然也替病人找了最好的醫師、用上最好的藥物。初期的治療效果不錯,但腫瘤卻一再復發,最後望著胸部X光片,看著腫瘤一天一天的變大,變成我最大的痛苦。
害怕病人問我:「有無其他治療方法?」
也痛恨自己含糊回答:「我再想想。」
事實是已無法再想了。
有一天,病人突然對我說:「我這一關死定了。我很謝謝你的努力,你就不要再有壓力了」,我們兩人無言相望半?。後來我通常是忙完一天的事,晚上十一點多才去看這個病人,通常家屬也回家了,空蕩的單人病房變成醫師和病人的午夜會談。
這麼多年過去了,治療過程的欣喜、挫折,都忘記了。唯一還有記憶的,卻是兩人午夜聊天,甚至是兩人的相對無言。最後這一段日子,因兩人的互信互諒,我們做到了生死兩相安,再無遺憾。他,走的很平靜。從此我知道醫生在診斷、開刀、藥物治療以外,還有一些可做的事,甚至什麼事都沒作的相對無言之中,也有醫師的價值在其中。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
大四剛當見習醫師時,初次穿上醫師袍。要去看病人之前,都會先問護士姐姐,打聽一下病人來自哪裡?做什麼工作?有那些主要親屬?那時候,看到的每位病人都是一個完整的病人,有七情六慾,是家中的一員,是社會中的一分子。我不但看到病人,也看到床邊的家屬。
後來醫術日益精進,擠身名醫之列,看到轉診紀錄,瞄一眼抽血數據,系列心電圖逐張看過去,床上的病人都沒有看到,已脫口而出:「急性心肌炎」。有好幾年的時間,我只看到「器官」,沒看到「人」;只看到「病」,沒看到「病人」;更不用說是旁邊的家屬。
直到最近才又重新看到「病人」了。「病人」不再只是數據、超音波、病理報告的組合;而是一個有喜怒哀樂,在家庭、在社會中牽扯不清的一個人。
黃勝堅醫師近幾年,誓言要做「生命導航者」,要在生死迷惑之間,引導眾生走過困惑。我笑言:「你連自己都迷路了,還當別人的嚮導?」黃醫師卻正言說:「在一片迷惘之中,至少我一定陪伴他們一起走到最後一刻」。
以上是
台大医学院
微生物研究所
出身的病毒專家
楊哲安博士
轉給我的,請大家逐字細續,進一步認識台北市柯文哲市長,同時有益於你的人生觀念!
林允雄
2015/1-26
肝膿瘍復發 在 加護病房查房日誌 Facebook 八卦
加護病房查房日誌20150626
呼,今天早上很感謝我們家的負責任學弟,還好有他幫忙跑上跑下,不然我還真不知道要怎麼解決一個病人要領阿米巴性痢疾(Amoebiasis)的藥品問題,中間有些陰錯陽差的事情,沒關係,解決就好,我還要請那個學弟喝個飲料阿,還是他想吃巧克力霜淇淋阿。
那阿米巴性痢疾(Amoebiasis)呢?以前也曾經有病人懷疑過,不過沒有證實。
阿米巴性痢疾為單細胞原蟲痢疾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之感染症。全球感染盛行率於1997年以前估計約為10%,之後因排除非致病性但形態相同之原蟲E. dispar感染,真實盛行率待重新調查。痢疾阿米巴主要寄生於腸道,大部份感染者症狀不明顯,但痢疾阿米巴可能侵入宿主的腸壁組織,引發腸道症狀,輕微者腹部不適、間歇性下痢或便秘,重者伴隨發燒、寒顫、血便或黏液軟便;也可發生次發性腸外感染,其中以肝膿瘍(liver abscess)最為普遍,更甚者為肺膿瘍或腦膿瘍等。全球估計每年因阿米巴感染症致死者為4~11萬,為寄生蟲感染死亡的第二位(僅次於瘧疾)。
老師在簡單講一下治療方法:基本原則是若確定是痢疾阿米巴(E. histolytica)感染,無論有無症狀皆應治療。但若為疑似病例在未確認前不應投藥治療。而且也不做預防性投藥。
在急性期及腸外阿米巴病患以metronidazole(Flagyl®)治療後,再給予iodoquinol(Diodoquin®、Yodoxin®),paromomycin(Humatin®)或diloxanide furoate(Furamide®)治療。
肝膿瘍患者以metronidazole(Flagyl®)治療72小時後,若仍持續發熱,可考慮進行膿瘍抽吸;嚴重或復發之病患可改以dehydroemetine(Mebadin®)治療後,再予以iodoquinol(Diodoquin®),paromomycin(Humatin®)或diloxanide furoate(Furamide®)進行治療。
無症狀帶蟲(囊體)者,可使用iodoquinol(Diodoquin®、Yodoxin®),paromomycin(Humatin®)或diloxanide furoate(Furamide®)加以治療。惟dehydroemetine(Mebadin®)對孕婦使用是禁忌的,而孕期最初3個月也禁止使用metronidazole(Flagyl®)來治療。
不過像iodoquinol, paromomycin(今天就是領這個)這些藥品都在疾病管制署有,相關領藥流程都要依疾管署規定。
資料參考來源: 疾病管制署。
肝膿瘍復發 在 中醫師爸爸顏宏融 Facebook 八卦
許多家長來到門診說小孩子常常上課不專心,無法集中精神,讀書還會有頭痛、鼻塞、嗅覺功能變差,經常鼻涕倒流,鼻涕黃黃黏黏的,又有異味,遇到感冒時,容易發燒、倦怠、畏寒、嚴重頭痛。有些時候,透過鼻鏡看到鼻道膿液,小朋友可能得了鼻竇炎。
鼻竇炎的主要症狀包括顏面部疼痛或壓力感、顏面腫脹或充塞感、鼻塞、流鼻涕、嗅覺減退或喪失,及檢查時鼻腔有膿稠分泌物等;次要症狀則包括頭痛、發燒、口臭、精神無法集中、牙齒痛、咳嗽及耳部疼痛或悶塞感等。
鼻竇會隨著年齡的增加,逐漸發育到青春期以後才停止。上頷竇、篩竇及蝶竇都是出生時,就已經具有,至於額竇,則約在六歲後,上小學時才會出現。每個人的鼻竇發育程度不盡相同,但是各個鼻竇開口都在鼻腔內,所以一旦分泌物變多、變黏,開口阻塞便容易有鼻竇炎症狀。
一般可以分為急性、亞急性、復發性急性鼻竇炎、慢性鼻竇炎、慢性鼻竇炎合併急性發作等類型。在西醫的治療上,依病人的症狀及嚴重度,醫師會給予的藥物包括抗生素、去充血劑、止痛藥及鼻噴劑等。極少數病患可能會有眼球蜂窩組織炎、眼球內膿瘍等眼眶併發症,或者是細菌侵入顱內,造成腦膜炎的併發症。
以中醫的觀點來看鼻竇炎,屬於中醫所謂的「鼻淵」範圍。中醫認為肺開竅於鼻,當外邪內犯,肺經受邪,邪鬱稍久則化火生熱,累及鼻竅,內入鼻竇,鼻塞不通,濁涕量多,久流不止等症狀便容易產生。致病原因可以用「始于邪,成于熱,釀膿涕,久致虛,兼痰瘀」來解釋。
從病患的臨床症狀上,可以區分為肺經風熱、膽經鬱熱、脾胃濕熱、肺氣虛寒與脾氣虛弱,這五種類型各有特色,除了注重全身整體症狀以外,還要結合局部特點進行治療,才容易達到藥效,例如肺經風熱的特點是黏黃白而量多,常見於急性鼻竇炎發燒的病患;而肺氣虛寒的特點是患者平常容易感冒或有過敏性鼻炎病史;如果病程較久,屬於慢性鼻竇炎,中醫認為是兼夾氣滯或瘀熱,特點是鼻塞不通,伴兩耳鼓脹感,運動過後,鼻塞較通,症狀較為改善。
臨床治療上,可以用「斷絕膿源,通竅暢竇,排膿引流」三法,作為治療鼻竇炎的方向,常用的方藥包括蒼耳子散、龍膽瀉肝湯、甘露消毒丹、補中益氣湯、玉屏風散、辛夷清肺飲、托裡消毒飲等。
在平時保養方面,可以多按摩合谷穴及迎香穴,其中迎香穴位位於鼻翼兩旁,可以順著鼻兩側從眼內眥到迎香穴來回按摩;而合谷穴位在手背大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肌肉突起處,這兩個穴位具有宣通鼻竅的功效,不妨早晚各按摩十分鐘。
http://old.ltn.com.tw/2005/new/feb/27/life/medicine-1.htm
肝膿瘍復發 在 膿瘍英文、膿英文、膿瘡復發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八卦
Liver Abscess 肝膿瘍(英文) · Biliary ascending infection · Portal vein · Hepatic artery · Direct extension · Trauma · Unknown. ... <看更多>
肝膿瘍復發 在 膿瘍英文、膿英文、膿瘡復發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八卦
Liver Abscess 肝膿瘍(英文) · Biliary ascending infection · Portal vein · Hepatic artery · Direct extension · Trauma · Unknown.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