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悼曾文賓教授,兼談台灣砷中毒研究對全球衛生的貢獻
曾經獲頒「醫療奉獻獎」的花蓮慈濟醫院榮譽院長曾文賓教授,前晚安逝家中,享嵩壽98歲。他是台灣烏腳病研究的先行者,也是一位「教學、研究、服務三卓越」的內科教授。我曾經向他請益過烏腳病與皮膚砷癌的研究,他的仁心仁術、誨人不倦令我景仰欽佩,他是享有「立言、立功、立德三不朽」的學者!
烏腳病(圖1)是盛行在台灣西南沿海的北門、布袋、學甲、義竹等鄉鎮的地方病。烏腳病一開始並沒有明顯症狀,只有手腳末端會因血液循環不良,感到麻痺、發冷及發紺等症狀,受到壓迫就會產生刺痛感,有時亦會有間歇性跛行。病情進一步惡化,會產生劇烈疼痛,讓活人生不如死,常會痛到顏面變形、身體扭曲。此時症狀為腳趾發黑、潰爛、發炎,甚至變成壞疽再自然脫落。症狀更嚴重者,腳部可能完全壞死,只能以手術切除。
該地區早從1920年起,就有零星的烏腳病病例發生,被稱為「自發性脫疽症」,當時患者不多而未引起注意。直到1954年才由高聰明、高上榮兩位學者,以「特發性脫疽」發表於《台灣醫學會雜誌》。1956年臺南縣安定鄉復榮村傳出神秘怪病,當時全村553人,有490人出現皮膚色素沉著症、掌蹠角化症,才引起衛生單位注意。當時就把復榮村村民,集體遷至3公里外新建的大同村。
1960年,基督教芥菜種會創辦人孫理蓮,在台南縣北門鄉設立免費診所,又稱「憐憫之門」,治療烏腳病患者。免費診所最初設在王金河醫師診所,由王金河出力,孫理蓮出錢。埔里基督教醫院的謝緯醫師,每週從埔里來為病患免費動手術。他們還教導截肢患者編織草蓆、竹簍,讓他們有獨立謀生的能力。孫理蓮、王金河及謝緯免費醫治病患近25年,被稱為早期烏腳病醫療的「鐵三角」,謝緯和王金河也獲得醫療奉獻獎,表彰他們的仁心仁術、視病如親。
不過,他們三人無法確定烏腳病的病因,對於烏腳病的預防束手無策!於是邀請台大研究團隊(圖2)前去調查。烏腳病盛行鄉鎮靠近海岸,淺井水質過鹹不適飲用,當地居民引進挖掘深井的方法,以粗徑竹筒連接打入地下100~200公尺,汲取低鹽分的深層地河水飲用。陳拱北和吳新英教授調查發現,只用深井的村里,烏腳病盛行率最高;併用深井和淺井的村里,盛行率較低;只用淺井或地面水的村里,並沒有任何烏腳病例發生!
國防醫學院的戚以徵教授和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的Blackwell教授調查353名烏腳病病例和353名健康對照,發現在過去15年間,100%烏腳病病例都使用過深井水,健康對照只有66%使用過深井水。我的研究團隊,比較241名烏腳病病例和759名健康對照的飲用深井水年數,發現飲用深井水年數越長,罹患烏腳病的風險越高。
陳拱北和吳新英教授進一步發現,深井水砷含量的中位數值是0.78 ppm;淺井水砷含量的中位數值是0.04 ppm。曾文賓教授在烏腳病盛行地區,調查了37村里的40,421居民的烏腳病及皮膚癌盛行率,發現飲用水含砷量越高,罹患烏腳病(圖3)與皮膚癌(圖4)的風險也越高。美國環保署引用曾文賓教授的研究數據,修定飲用水的砷含量標準為50 ppb。
從1985年起,我的研究團隊發表慢性砷中毒引起的各種疾病的系列研究,發現慢性砷中毒會引起肺癌、腎癌、膀胱癌、前列腺癌、肝癌等內臟癌,缺血性心臟病、腦梗塞、高血壓、微循環障礙、頸動脈粥狀硬化、小血管疾病、勃起不全等循環疾病,白內障、眼翳等眼科疾病,以及糖尿病、行為發展遲滯、和周圍神經病變等。這些疾病的風險,都和飲水砷濃度、累積砷暴露量,呈現劑量效應關係,砷暴露量越高,發病風險越高!由於台灣砷中毒引起內臟癌的研究數據最完善,美國環保署再次引用台灣數據,進行健康風險評估和成本效益分析,重新訂定飲用水砷含量標準,由原本的50 ppb 降為10 ppb。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0萬的網紅HEALTH 2.0,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跟著VR一探究竟:http://bit.ly/3cEziZa #肝臟 是沉默的器官 不會感覺到痛 #肝癌症狀 常會在其他地方出現而容易忽略 肩膀痛 皮膚黃 吐血 一定要尋求師幫助! 酗酒 熬夜 抽菸 脂肪肝 C肝 慢性B肝 等 #肝癌高風險族群 要注意 【#VR挖健康】讓家醫科醫師 #陳欣湄...
肝癌症狀皮膚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中天的夢想驛站》向台灣重症醫療人員致敬:肝病系列報導
【跨越30年 台灣新生兒B肝疫苗注射推動有成 最畏懼的國病 曾經每5成人就有1個B肝帶原 B肝可由母垂直傳染嬰兒 或針劑消毒不當 年幼染急性A肝父肝癌逝 促陳定信防治肝病 肝病防治30年 陳定信坦言革命尚未成功】
對很多人來說,1986年,可能是羅大佑的歌《明天會更好》問世了。但是對大多數的台灣人來說,1986年的7月,是台灣所有的新生兒全面施打B型肝炎疫苗,重要的一年,而且是全世界第一個這樣施行的國家。如果你是1987年7月以後才出生的小孩,你要感激中央研究院的院士陳定信。
1986年7月,台灣為全世界第一個新生兒全面施打肝炎疫苗的國家。現在在台灣 每一位新生兒出生的時候,都要接種B型肝炎疫苗,可是在30多年前,這就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當時,每五個成人就有一位是B肝帶原者,預估人數高達300萬,占我們總人口的15%到20%。肝病,就成了台灣大家最畏懼的國病。
很難想像,一支小小的疫苗,其實反映了一個時代。
台大內科教授、中研院院士陳定信說,你想想看一個小孩剛生出來,你就要給他打預防針,有人就說,哇這個剛生出來小孩子最脆弱,你就要給他打這個東西,好不好?而且這個很詭異的是,小孩子得B型肝炎,他不會有症狀,要等到他20幾歲、30幾歲,開始B型肝炎發作,到4-50歲才肝硬化跑出來。也就是說,現在的感染,他是要到那麼遠才會分離出來,所以很多人不一定了解這個,他就會覺得說,你們為什麼要做這個。
因為當年的肝癌是台灣人癌症十大死因榜首,台大醫院內科病房消化科,高達六七成都是肝病患者。他們常常挺著青蛙般的大肚子,裡頭都是腹水和迅速蔓延的癌細胞。
陳定信說,曾經有一位美國的某一個大學內科教授來到我們台灣,他說我在美國30年的經驗,看到的肝細胞癌,沒有你們一個學生一個學期在這裡看得多。
身為當年催生新生兒全面施打B肝疫苗政策團隊的一員,台大內科教授陳定信細細回憶,B肝除了會由母親垂直傳染給新生兒,當時占台灣人慢性B肝感染比例四到五成,其他透過打針、輸血和穿透皮膚方式感染的也不少。而民國50年代的台灣,正好是病毒孳生擴散的溫床。
陳定信說,台灣病人很奇怪,當時的病人喜歡被打針,你給他看完了之後不給他打針,他會說,"醫生 不打針 這樣會好嗎?"而且我們打針的器具,以前是用玻璃和針筒針頭,都是洗一洗以後消毒再用。差不多30年以前開始,就盡量推廣用所謂拋棄式的針頭跟針筒,這個都是(為了)切斷傳染途徑。
那時候的台灣,不敢說民智未開,但防範肝病確實存在許多錯誤觀念。像是新兵體檢也包含B型肝炎項目,國防部就曾行文肝炎防治委員會,B肝帶原者能否跟健康的國軍一起用餐?
陳定信說,它(B肝)根本不是因為吃東西引起的傳染。會傳染是什麼?比如說刮鬍刀,我是帶原者,我刮了以後,雖然你沒有看到血,但是有可能因為B型肝炎在體內的病毒量很多,你這上面可能就會有。那你如果偷懶又把它拿去刮,那你又沒有抵抗力,(病毒)有可能就這樣進去。牙刷也是一樣,因為牙刷有牙周病,如果前一個是帶原者,下一個他又拿去刷,同時他又沒有抵抗力,就有可能會感染。
陳定信說,自己會窮畢生之力投入肝病防治,除了小學六年級意外染上的急性A型肝炎,也和大學四年級父親肝癌病逝有關。老師宋瑞樓教授登高一呼,他立刻跟隨投入,一轉眼就是大半生。
「能夠把這個B型肝炎控制下來,是非常多人的努力。從最高的行政院長,當時是孫運璿院長到李國鼎政務委員,他們兩位在1980年初期的時候,就開始做這個防治,要求衛生署、國科會還有各部會去做,整個就這樣做下來,然後才有今天的成果。」
在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推動下,1986年的7月,就開始全面為新生兒施打疫苗。使得幼童B肝帶原率從10.5%降至1%以下,大大地降低未來大家會得肝硬化、肝癌的機會。
走過30年,陳定信坦言,革命尚未成功,台灣的B型肝炎防治,還有許多還沒解決的問題。
陳定信說,「台灣人有時候賭性很強,你給他診斷出來,他說我現在很好啊,我沒有怎樣,我不要治療。尤其像B型肝炎,現在它的治療是只能夠壓制病毒的複製,不能根除病毒,也就是說你要長期服藥,不服的話又跑出來。現在我們台灣政府是每一次可以治療B型肝炎36個月,也就是36個月如果到的時候,我們跟病人就面臨一個問題是,如果醫生判斷你要繼續吃才會好的話,病人說我一天大概要兩三百塊,他有的不願意,所以我們是希望政府這方面也能夠解決它。」
自認最有資格大聲疾呼,因為陳定信至今仍站在醫療第一線,且堅守品質,每次看診不超過30人,這也使得他不到50歲就榮任中研院士,後來又獲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海外院士,都是基於他長期致力於慢性肝病及肝癌致病原因研究,並推動大規模預防接種計畫,對人類產生貢獻。對他來說,科學沒有銀牌,只有金牌,尤其是台灣對肝病的防治,他從不以為自滿。
肝癌症狀皮膚 在 蔡尚樺 Facebook 八卦
任性小女友的護肝宣導片來啦!
常常容易疲勞、腹脹、食慾不好、皮膚有黃疸現象?這都可能是「肝炎的前兆」
肝是沉默的器官,當有症狀就已經很嚴重了!
必須透過抽血和超音波檢查才知道是否正常。
肝炎更是隱形殺手!忽略B肝C肝嚴重性甚至會發展成肝癌😨所以一定要定期到醫院健檢,遵照醫師的囑咐才能安心預防喔~
為服務社區鄉親中英醫院提供「肝炎篩檢」
可以抽空做【肝功能健檢】
檢查項目:腹部超音波、抽血檢查。
檢查時間:每星期二、四、六 上午09:30~11:30 與每星期二 下午14:00~17:00
篩檢期間:即日起至108年5月31日止。
注意事項:請攜帶健保卡和需要禁食。
如果有任何問題可以去電諮詢☎ (02)2256-3584分機:131
還有一定要維持好生活作息,注意身體健康喔!
肝癌症狀皮膚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評價
跟著VR一探究竟:http://bit.ly/3cEziZa
#肝臟 是沉默的器官 不會感覺到痛
#肝癌症狀 常會在其他地方出現而容易忽略
肩膀痛 皮膚黃 吐血 一定要尋求師幫助!
酗酒 熬夜 抽菸 脂肪肝 C肝 慢性B肝 等 #肝癌高風險族群 要注意
【#VR挖健康】讓家醫科醫師 #陳欣湄 帶你認識肝癌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s://bit.ly/2IBSoRr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五上午8點,每週六、日下午2點、晚間7點首播
主持人:鄭凱云、江坤俊、韋汝
看更多健康文章資訊:https://health.tvbs.com.tw/
加LINE🔍健康資訊馬上看▶http://bit.ly/2CpUdzT
按讚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vWFuQ4oI8E/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52dpASGQbp49l_BlpjUjrVygsoA)
肝癌症狀皮膚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評價
名醫解析看過來:https://bit.ly/3dYz5C4
#肝臟 出問題 #肝功能異常 四大症狀要注意!
肝掌 蜘蛛痣 黃疸 皮膚暗沉 小心 #肝病 警訊
【江P醫件事】關心健康所有事~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s://bit.ly/2IBSoRr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六、日下午2點、晚間7點首播
主持人:鄭凱云、江坤俊、韋汝
看更多健康文章資訊:https://health.tvbs.com.tw/
加LINE🔍健康資訊馬上看▶http://bit.ly/2CpUdzT
按讚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6M8ak5RHkVc/hqdefault.jpg)
肝癌症狀皮膚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評價
看更多本集精彩內容:https://youtu.be/gmGglVAMIbo
新年新希望,就連外表也要煥然一新。很多人會做一點小改造,像是繡眉、刺青、穿耳洞,或是去刮痧、針灸,幫身體好好地保養一番,但你知道嗎?在這些動作當中,竟然可能潛伏著致癌因子?根據衛福部統計,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為全國主要死因的第九位,肝癌則為全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二位。肝癌所造成的死亡人數這麼高,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跟肝炎病毒的傳染有關。而說到肝,過年熬夜打牌、大吃大喝,放假回來又要趕一堆工作,你是不是覺得快要爆肝啦?當你身上出現腹痛、發燒、皮膚變黃等症狀時就要提高警覺了,可別以為它只是感冒或腸胃炎就掉以輕心。小心,它可能是你的肝正在拉警報,再不處理,下一步可能就是肝癌了?!播出日期:2019/02/16
加LINE🔍健康資訊馬上看▶http://bit.ly/2CpUdzT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bit.ly/2eW6xMC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六、日晚間9點首播
主持人:鄭凱云
看更多健康文章資訊:https://health.tvbs.com.tw/
按讚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dBpXSZYI0o/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