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歡島 Day1+2
首日已累攤,決定兩天一起寫!過去天上飛 #空瑜、水裡游 #潛水,卻從未想過 #騎鐵馬 長征家鄉島嶼這片土地。雖說是環小圈,卻也是將近一千公里的遠途。我承認,想像真的太美好!從松山車站 #環島一號線 出發時,腳步輕快,騎乘的又是本人認為 Giant Bicycles 最偉大的發明:#AimezSRE+(俗稱電輔車,不是電動車,雖然爬坡時會有電力輔助前進,不過它不會自己動,還是要使力踩哦!)
沒想到,欣賞完圓山飯店、關渡宮吃完茶葉蛋,接下來就是痛苦的開始!從林口到桃園,雖然很難得能從濱海單車道上,欣賞偉岸的電廠建物群,以及磅礡浪花捲起千堆雪,但連日多雨讓這條路泥濘不堪,短短幾公里,新買的車衣上全是汙泥!在永安港午餐又誤吃了一間很不推的海產店,勸大家多看食記不要踩雷哪!
接著南下路途上工廠林立,感覺得出產業發展興盛,但千篇一律的景色,讓我難以分心去對抗坐墊上越來越難耐的 #屁股痛 (我有穿車衣只是外面多穿一件風褲),抵達 #龍鳳漁港 前又發生隊友翻車事故,讓隊友從5變成4+1。
而大腿肌的痠痛逆襲,直到睡前的筋膜槍一碰到膝蓋上方,瞬間痛不欲生,卻又痛並快樂著準備第二天的再出發。算一算光是第一天六個多小時的車程,就飆了148公里耶!說實話相當有成就感...但...
當第二天六點鬧鐘一響,全身的痠麻感,以及 #屁股劇痛 讓我真的很想稱病拒絕再騎,別以為電輔車環島很輕鬆,肌肉乳酸是不會這麼輕易放過你的!不過牙一咬,還是起床著裝特別穿了 #兩條車褲,準備面對更艱難的:通霄-布袋172公里長征!
才起步就知道:兩層車褲是沒用的!能減緩下盤如坐針氈的感覺,只有當看到「#台中」的路牌出現,這也代表我們騎過了環島之旅的四分之一了!在這時候破雲而出的陽光,更讓人不由自主地哼起歌,雖然聽眾只有自己,但此時此刻更能明白,這世界上沒有什麼比取悅自己更重要的了!
彰化這一站,出現了一陣子沒見的好朋友!掌聲歡迎 #蟬寶寶 我是新移民 林麗蟬 !不但帶了補給品: #老龍師肉包、 #鹿港四知滷味、 #喵coffee冰滴咖啡 還有 #慕尼黑巧克力工坊,給我們加油打氣,甚至還自己騎一段,一起感受陽光與風,以及各個鄉鎮城市不同的氣味與感覺!或許人人都該像這樣,邊運動邊欣賞自己的家鄉。
我們都說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當然走進台灣的風景,是不是更美了呢?等我走完剩下七天後,再跟大家分享我的答案!先預告明天行程:布袋-高雄 99公里,大家要來巧遇歡歡嗎?
P.S.週一上午11:07 #生活有夠歡 ,歡歡也會跟代班人海倫姊姊連線哦!請大家準時收聽收看🔔
肉包不吃肉病案本 在 普通人的自由主義 Facebook 八卦
現在開始,我盡量每天寫一篇冠狀病毒的現況分析,就我每天「蒐集」到的情報,做出判斷,也看能不能從回應裡得到有用情報,幫我理清現況。現在是一個非常混亂的時期,沒有人說個准,但我們用自由的討論,試試看能不能對未來的走勢有清楚的判斷。
先說日本。武漢第一個案例是十二月初,約三週,就有幾十個案例,醫院就知道感染蔓延,所以才有李文亮等人的示警。如果用這樣的時程判斷,武漢封城前後,抵達日本的中國人,現在也約摸三週時間了,所以日本的案例開始出來。所以大概再三週,日本就會達到武漢封城時的嚴重程度。日本變成武漢的程度的機會不小,因為到現在,日本都沒有像台灣一樣的謹慎小心。台灣因為有對中國的戒心,南韓因為有之前MERS(死了大概38人)的前例,所以準備得都比日本好。但日本如果武漢化,台灣準備得再好都沒用。
美國從鑽石公主號撤僑,兩架包機在起飛前一刻,日方通知裡面有十四名乘客是確認病例。日本這一手,真不下國台辦,只比國台辦好一點。國台辦是武漢包機到了台灣,台灣自己驗出的。日本「還老實一點」,有告知,但也是硬塞了十四個上飛機,十四個確診病例,就是十四個隔離病房,日本人,奸呀。美國不爽,先要全部乘客下機,但最後還是吃了下來,冒著其它乘客感染的風險,硬載回國。
回頭看中國。北京現在明顯把湖北和湖北以外分開處理,湖北當作是沒了,封城封到一個沒人性的地步。孝感的流氓官員,為了不讓人出門,把門用木板釘上,是打算把人關到死嗎?因應嚴格管理人民而調動的人力,形成了納粹衝鋒隊一樣的流氓對伍,藉防疫之名,任行暴力。這些官模官樣的流氓,有些是黨的閒置人力,有些是政府其它機構調出來的,像是中學體育老師,但更多的是鄉里的busy body,閒人。納粹SS、SA還有文革的紅衛兵,都是用這種合法/非法暴力,破壞文明,破壞秩序。習近平放出了這些個妖魔,事情過了,收得回去嗎?
湖北以外,則是忙著復工。怕經濟硬著陸,硬是製造疫情已經得到控制的假象,硬逼開工。有些地方,政府比較「親民」,幫民企把外地移工,整車載回,更多的是一紙命令,就要你開工。但員工一人染病,全員隔離的案例,越來越多,隔離員工送酒店住,全都要老闆自己出錢。現在是硬著頭皮開工,不開工死,開工則準備受死,難呀。
北京救市,先救股市、國企。股市創高點,但誰不知道是政府灑錢穩住。但如果政府救市是萬靈丹,這世界就沒有股市崩盤,沒有熊市這種事了。注資救股市,是從大動脈打血進身體,但血要流到微血管,還有一段路要走。北京怕錢進不到中小企業,現在要馬雲獻血,讓阿里出錢肉包子打狗,往中小企業打去。
這些救市手段,都靠著一個信念,一切都會過去。這沒錯,但結果是三月過去,還是七月過去,還是得花上一整年過去,會很不一樣。沒有V型反轉,現在的救市,只是讓大戶脫逃而已,接下來的人民幣貶值和通膨爆發,就是現在種下的因。
武漢人現在流傳「病毒毒性沒那麼強了」,藉此來安慰自己,被封城關在家裡的日子不多了。但哪一個專家可以告訴我,怎麼樣「病毒可以毒性不強了」?實際的機制是如何?
日本失守,等於全世界失守,因為每年有上千萬的人來去日本。照目前來看,這冠狀病毒是一百年前西班牙流感的附身,全世界中標的可能性很大。不要再講什麼「季節流感比較可怕」這種誤導大眾,自我感覺良好的話了。
肉包不吃肉病案本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付出不是交易,既然付出,就要知道不能問回饋。如果無法說服自己放手,就徹底認領自己對這件事、這個人的在乎吧!
接納自己的執著,別再責怪自己太傻,承認這就是我要的。沒有人拿刀逼我煮飯、打掃、照顧老人、伺候小孩,逼人的是自己信仰的價值。做人應該如何,做子女、做母親應該如何,在奮力追求的價值與避之唯恐不及的淪落之間,我們都有自己的信仰,只是不夠堅定。
少做了良心不安,多做了不甘吃虧。怎樣算多,如何算少,訂不出自己的絕對值,只能和他人的付出對照比較,結果永遠都在不安心與不甘心之間擺盪。
摘錄自《#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晚安:
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議題,我自己在討論媽媽的書,也談到這個部分。因為不少媽媽,邊做邊抱怨,不但家人不會因此領情,連媽媽自己都有些討厭這樣的狀態。
尤其已經快過年了,這個狀況會更明顯。希望用這篇文章帶著大家一起思考,這牽涉到「做自己」的議題,明天早上的文章再跟朋友們繼續探討。
祝願您,能認清自己做不來還有不想做的事,願意為自己調整改變!
... ... ... ... ... ... ... ... ... ... ... ... ... ... ...
要做就不要唸
【文/ 鄧惠文】
抱怨底下,通常存在著不想承認的東西。
例如,責任。
那些「為什麼都是我在做」的事,如果自己真的沒有責任,做起來算是布施,收手也不會有人責怪,真有人責怪,誰都知道是對方得了便宜還賣乖。就像被野狗追著要吃手上的肉包,逃掉就好,不至於揪心。
麻煩的是,那些會邊做邊抱怨的事,到底自己還是有一份責任。如果其他一同擔當的人努力些,自己的一份不會如此沉重。看到其他人那麼輕鬆,獨撐的人免不了懷疑自己太傻。與別人共有的責任,最容易生出矛盾。古有明訓,三個和尚沒水喝。因此,子女多的父母,若不懂得按捺孩子之間的比較心態,老來可能比只有一個孩子的更無依靠。
除了責任,還有欲求。
抱怨者總說自己被迫如何如何,卻看不到自己藏在抱怨背後的欲求。最初本著一股熱忱,把責任擔了起來,卻沒想到事情那麼麻煩,而且一旦扛上就難以脫身。自我保護的警鈴開始大響,一邊做一邊發慌:身體會不會累壞……我是不是犧牲太多……然而,有自憐的念頭,不代表有袖手不管的勇氣,於是心裡就生出了一種交換的期待─我做了這麼多,其他人應該補償我的損耗,給我對等的回饋!
這時,內心的欲望就順勢湧動,有人要肯定,有人要感恩,有人要愛,有人要錢,有人只想要別人的愧疚。萬一得不到,便理直氣壯的怨恨。
從來沒有人承諾得不到的愛可以用勞苦換得。愈缺乏愛的人,愈容易一廂情願的啟動這種交易,然後落得虧損破產。任勞容易,任怨難。借錢給人很容易,討債時沒人不恨債主,情義和金錢的付出都是一樣的道理,還是避免成為家人朋友的債主為宜。
付出不是交易,既然付出,就要知道不能問回饋。所以千萬不要輕易做自己不能甘願的事情。
如果無法說服自己放手,就徹底認領自己對這件事、這個人的在乎吧!接納自己的執著,別再責怪自己太傻,承認這就是我要的。沒有人拿刀逼我煮飯、打掃、照顧老人、伺候小孩,逼人的是自己信仰的價值。做人應該如何,做子女、做母親應該如何,在奮力追求的價值與避之唯恐不及的淪落之間,我們都有自己的信仰,只是不夠堅定。少做了良心不安,多做了不甘吃虧。怎樣算多,如何算少,訂不出自己的絕對值,只能和他人的付出對照比較,結果永遠都在不安心與不甘心之間擺盪。
都幾歲了,可不可以做自己,不要再比了?
你說,我知道啊!所以我才氣他們把事情推給我,害我不能做自己。
不,你不知道。
抱怨別人害了你,這樣就能開始做自己嗎?
你想做的自己是什麼?
做自己,必須不斷在各種兩難之間選擇要與不要、該與不該。既是自己的選擇,該為此負責的也只有自己。
但我們往往不是如此。道德也要,私利也要。便宜想占,美名愛享。悠哉該我,功勞也要屬我。遇到無法選擇的局面,就跟著感覺走,任意做了傾向其中一端的事,當另一端的需求反撲時,就抱怨別人,說自己被迫無法做自己,其實是無法兼得想要的東西。有這種心態時,總覺滿腹委屈,無人了解。而別人一眼就能看出這種矛盾,對於無法在矛盾之間選擇的人,無論如何勸說,都是白費工夫,所以別人很快就會閉嘴走開。分析別人的問題很簡單,誰都會說「人生不可能兩者都要」,但看自己就不這麼容易了。
自己決定要做的才做。凡事既是自己願意,就無需抱怨。
這樣的精神不是很清爽嗎?為什麼我們不能過這樣的人生?
也許是因為決定太難。關於願意或不願意,答案總是附帶太多條件。此刻覺得不願意,也不代表不會改變。又忙又累時,就想丟掉一些負擔,可是之後又想,這樣對嗎?丟棄這些,是為了騰出時間心力,做更有意義的事?還是因為這件事總是做不好,想要避開它帶來的挫折感?例如,各式各樣關於責任的抱怨中,家庭照護,特別是父母公婆的照護,引起的抱怨最為難解。身為子女媳婦的,未必是想取回心力挪作他用,而是因為無法處理近身接觸衰老、疾病、死亡時,被擾動的深層恐懼。如果不認識自己的恐懼,就無法釐清自己究竟是不願意照護,還是害怕照護。
我經常遇到辛苦照護長輩而形容憔悴的女性,振振有詞的說著「現代女性不需要照護公婆」,事實上卻不容許自己少做一分。勸她們跟家人重議分工,她們頻頻點頭,可從不嘗試。談深了,才懂得她們最需要的還是無愧於心。不忍輕易割捨牽絆,她們盡力尋找技術和方法,希望把困難變得簡單,讓家人皆大歡喜。
有位過來人說:「我只想把能力變好,那麼,做不來的事就會變少。」我問:「妳不介意能者多勞嗎?」她說:「有能力,頂多是辛苦,不想做時可以收起來。沒有能力,想做時做不來,那是痛苦。」
這種執著,不也是人情的可貴?
清爽的選擇也好,牽絆的執著也好。能夠誠實面對自己的人生,抱怨都會減少吧!
如果歷經一番掙扎,真的做不來和不想做的事,人生後半場不願攜帶的包袱,就毅然割捨。這是需要勇氣的!開始改變承攬責任的習慣,周圍的人當然會反彈。「從今以後,我不再做這些」,這樣的態度宣告可能引起家庭風暴,家人不諒解,混亂的局面激發罪惡感。外界的指責將一次又一次考驗我們的決定,修正、重複、再修正,直到確信自己。
原本以為會失去的,不見得會失去,例如家人仍然親愛如昔。原本以為會毀滅的,不見得會發生,例如某位手足可能在舊的擔當者退席後大幅發揮潛力。但最好還是做足心理準備,知道自己改變之後,可能衍生遺憾或憎恨。立下一個觀察標準,如果糟到一定程度還沒有出現轉機,自己也無法心安,那時再回頭獻身也無妨。
總比持續抱怨而不做任何嘗試好。
.
以上文字摘錄自
《#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
➤博客來獨家扉頁:https://bit.ly/3c9jUVS
➤誠品獨家書衣:https://bit.ly/3in05vk
➤MOMO:https://bit.ly/39XGXR6
➤天下文化:https://bit.ly/3c59iHK
➤readmoo:https://bit.ly/2YeUZrW
➤Kobo:https://bit.ly/39j7EAj
✔《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新書見面會
★現場79折優惠銷售《我想看你變老的樣子》,歡迎到場購書。
➤3∕14(日)14:30 台北.誠品信義店 6樓視聽室
➤3∕20(六)14:30 台中.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 110演講廳
➤4∕17(六)14:30 高雄.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 際會廳
報名去 https://bit.ly/3qOGTtv
天下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bookzone.fans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