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天就滿七年了,爸您還好嗎?
《僅以此文悼念天上的父親。》
#我是麻醉專科醫師
#傷心的麻醉醫師
今天看到記者專訪的文章被刊出來的時候,
千言萬語,故事不知道從何說起。
一向話多的我,居然也有這樣的時候。
就回到我考專科醫師的那一年吧~
七年前,我失去了我的父親。
父親是個土木工程師,水庫、水力發電廠、高速公路,重大工程在哪裡,工作就在哪裡,所以和母親結婚沒有幾天,就又回到花蓮木瓜溪上游的奇萊山裡面工作。
也因此,我從小和父親聚少離多;記憶裡的父親,一向對孩子很和藹,就算我們家的物質生活不算充裕,但父親給我們的愛並沒有少了半分。
還記得那是我住院醫師最後一年,那一年我就要考專科醫師。
我跟妻女住在彰化,父親還在台南工作,母親住在高雄。
那一天我上小夜班,正穿梭在醫院各病房裡,訪視著明天要開刀的病人。
突然接到了母親的電話~
『豑慶啊,爸爸正在台南XX醫院急救。』
電話裡傳來母親焦急的聲音!
我一瞬間好像被抽乾了靈魂,傻在當場。
回過神來連工作服都來不及脱,死命地往停車場跑,
在車上先打電話跟我的主治醫師請假,並且告訴他我家裡出了點事,可能這幾天也都沒辦法上班。
然後從彰化往台南的路上,開始打電話去父親被送往的醫院詢問狀況。
電話裡,急救的醫師告訴我,父親已經往生,要我慢慢開車過去就好。
開車的路上,我腦子一片空白,眼淚一直掉,打電話給我老婆,眼淚一直掉。
『怎麼辦?我變成孤兒了。』
『 怎麼辦?我沒有爸爸了。』
到了台南的醫院,我在門口逡巡,始終不敢踏進醫院門口。因為我知道,在踏進那扇門之前,我還可以假裝我和父親只是在不同的城市工作,電話拿起來,還是可以聽到父親溫暖的聲音。而如果我一踏進那扇門,我就得面對失去父親的痛苦。
但該來的也躲不過去,我始終要去面對。踏進急診室後,看到父親被擺在一旁的急救床,口中插著氣管內管,但呼吸器並沒有在運轉。
那天急救的並不是急專專科醫師,只是個外科醫師。
他告訴我父親很難插管,所以後來就黑掉了。
身為麻醉醫師的直覺,覺得怪怪的。
所以,當按照習俗要把氣管內管移除的時候,我多做了一件讓我自己陷入地獄的事。
我拔氣管內管的時候,沒有把cuff鬆掉,但我輕易的將氣管內管拔出來了,還可以看到一顆圓滾滾而且完整的cuff.
天啊!表示這支氣管內管原來在食道裡。
所以,身為一個每天幫別人插管的麻醉科醫師,
我的父親卻是因為插管失誤,窒息而死。
多麼諷刺啊!
我多希望父親需要我的時候,我在他身邊。
我多希望父親送去的醫院,當時有麻醉醫師可以救他,而不是交給一個不太會插管的外科醫師。
這件事給我的打擊很大,差一點走不出這個陰影。
我沒有訴訟,因為我知道救我父親的醫師盡力了。
我沒有訴訟,因為我知道訴訟的話需要解剖。
因為是意外過世,所以醫院不願開具死診,所以要報請司法相驗。父親在殯儀館冰了一天,等見到檢座和法醫時,我只記得我跪在地上,告訴她我也是醫師,
我對死因沒有任何懷疑,我只拜託法醫不要解剖。
渾渾噩噩的辦完父親的後事,行屍走肉的過了好長一段時間,那時候我只要幫病人插管,就會崩潰躲到廁所哭。除了感謝妻子的陪伴,也感謝當時同事的體諒與幫助。
所以後來,我選擇放棄彰化的工作回南部。
因為這樣我可以離家近一點,因為我實在無法再承受一次失去親人的痛苦。
這也是為什麼我每次接到困難插管請求幫忙的時候,都是第一時間往醫院衝,不管我有沒有值班。
凌晨五點,睡到一半被電話叫起來,太太載著我把我丟在醫院大門口,我往裡面衝,她靜靜的停在路邊等我。
陪老婆小孩在附近公園散步,接到電話把她們丟著,我一個人往醫院跑,事後再回去公園把她們撿回來。
我只是希望,能少一個家庭承受像我承受過的那般痛苦。
有朋友勸過我,不要把自己放的那麼大,病人沒有你,世界一樣運轉。但你的妻女沒有你,世界就崩塌一半了。
但我始終過不了自己的那一關,每次接到求救電話,我都會想到父親。
所以明明可以留在大都市的舒適圈,我選擇每個月抽出時間去支援偏鄉台東、恆春,因為我知道偏鄉醫療有多缺乏。
曾經有段時間,我們沒去支援的時候,恆春半島一個麻醉醫師都沒有。曾經有段時間,我們不過去的話,台東的醫院連刀都不能開。
所以就算颱風,或是豪雨淹大水,楓港往南迴的路都不通,我也沒有停過。
我記得很清楚,太太跟我說,『與其你出門的時候我在家裡提心吊膽,不如全家一起去吧。真的遇到落石,至少我們全家都在一起。』
我很幸運娶到這樣的老婆,可以一直支持我的工作。
嫁給我卻是她的不幸,天天過著偽單親的生活。
甚至我父親過世的時候,她剛生完老二,連月子都沒作完就陪伴我去辦父親的後事。
古人說,『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
我不知道我做不做得到,但我一直在努力。
爸,你看到了嗎?
爸,我好想念你。
借用一首我很喜歡,現在卻不再敢聽的歌詞
【叫阮的名】
誰在叫阮的名 一句比一句痛
(誰在叫我的名字 一句比一句心痛)
親像在問阮甘會驚寒
(好像在問我會不會怕冷)
不需要別人來講 阮心內嘛知影
(不需要別人說明 在我心裡也知道)
是你的聲 是你的聲
(是你的聲音 是你的聲音)
誰住在阮的夢 一住就一世人
(誰住在我的夢裡 一住就是一輩子)
尚驚日頭會將咱們拆散
(最怕白天會將我們拆散)
雖然離開那呢遠 阮猶原會知影
(雖然離開了這麼遠 我仍然會知道)
是你的影 是你的影
(是你的身影 是你的身影)
叫阮的名 阮用一生斟酌聽
(叫我的名字 我用一生仔細聽)
當初細漢袂赴乎你瞭解 你是阮的生命
(當初年幼來不及讓你瞭解 你就是我的生命)
叫阮的名 阮需要你來作伴
(叫我的名字 我需要你來陪伴)
人生的路途阮愛你牽阮走
(人生的路 我希望你能牽著我走)
人生的路途阮愛你牽阮走
(人生的路 我希望你能牽著我走)
#對不起,#今天沒有幹話。
新聞連結:
https://www.setn.com/m/news.aspx?newsid=516537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69的網紅友善的小徐 shengyuan hsu photograph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想拍影片紀錄家人就是因為我覺得留下親人的「聲音+影像」比起單純只有照片是更完整的呈現,能夠更幫助我把「這個人清楚的放在心裡」。 潘皮寶+潘乖寶+剛出生兩個月的林小啤都是(我的)阿嬤最掛念的親人,他們長大後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呢? 我從來沒有看過我阿公的樣子,他在我出生那年就過世了,我還好奇的問我父...
聽到 過世親人的聲音 在 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 Facebook 八卦
再過幾天就滿七年了,爸您還好嗎?
《僅以此文悼念天上的父親。》
#我是麻醉專科醫師
#傷心的麻醉醫師
今天看到記者專訪的文章被刊出來的時候,
千言萬語,故事不知道從何說起。
一向話多的我,居然也有這樣的時候。
就回到我考專科醫師的那一年吧~
七年前,我失去了我的父親。
父親是個土木工程師,水庫、水力發電廠、高速公路,重大工程在哪裡,工作就在哪裡,所以和母親結婚沒有幾天,就又回到花蓮木瓜溪上游的奇萊山裡面工作。
也因此,我從小和父親聚少離多;記憶裡的父親,一向對孩子很和藹,就算我們家的物質生活不算充裕,但父親給我們的愛並沒有少了半分。
還記得那是我住院醫師最後一年,那一年我就要考專科醫師。
我跟妻女住在彰化,父親還在台南工作,母親住在高雄。
那一天我上小夜班,正穿梭在醫院各病房裡,訪視著明天要開刀的病人。
突然接到了母親的電話~
『豑慶啊,爸爸正在台南XX醫院急救。』
電話裡傳來母親焦急的聲音!
我一瞬間好像被抽乾了靈魂,傻在當場。
回過神來連工作服都來不及脱,死命地往停車場跑,
在車上先打電話跟我的主治醫師請假,並且告訴他我家裡出了點事,可能這幾天也都沒辦法上班。
然後從彰化往台南的路上,開始打電話去父親被送往的醫院詢問狀況。
電話裡,急救的醫師告訴我,父親已經往生,要我慢慢開車過去就好。
開車的路上,我腦子一片空白,眼淚一直掉,打電話給我老婆,眼淚一直掉。
『怎麼辦?我變成孤兒了。』
『 怎麼辦?我沒有爸爸了。』
到了台南的醫院,我在門口逡巡,始終不敢踏進醫院門口。因為我知道,在踏進那扇門之前,我還可以假裝我和父親只是在不同的城市工作,電話拿起來,還是可以聽到父親溫暖的聲音。而如果我一踏進那扇門,我就得面對失去父親的痛苦。
但該來的也躲不過去,我始終要去面對。踏進急診室後,看到父親被擺在一旁的急救床,口中插著氣管內管,但呼吸器並沒有在運轉。
那天急救的並不是急專專科醫師,只是個外科醫師。
他告訴我父親很難插管,所以後來就黑掉了。
身為麻醉醫師的直覺,覺得怪怪的。
所以,當按照習俗要把氣管內管移除的時候,我多做了一件讓我自己陷入地獄的事。
我拔氣管內管的時候,沒有把cuff鬆掉,但我輕易的將氣管內管拔出來了,還可以看到一顆圓滾滾而且完整的cuff.
天啊!表示這支氣管內管原來在食道裡。
所以,身為一個每天幫別人插管的麻醉科醫師,
我的父親卻是因為插管失誤,窒息而死。
多麼諷刺啊!
我多希望父親需要我的時候,我在他身邊。
我多希望父親送去的醫院,當時有麻醉醫師可以救他,而不是交給一個不太會插管的外科醫師。
這件事給我的打擊很大,差一點走不出這個陰影。
我沒有訴訟,因為我知道救我父親的醫師盡力了。
我沒有訴訟,因為我知道訴訟的話需要解剖。
因為是意外過世,所以醫院不願開具死診,所以要報請司法相驗。父親在殯儀館冰了一天,等見到檢座和法醫時,我只記得我跪在地上,告訴她我也是醫師,
我對死因沒有任何懷疑,我只拜託法醫不要解剖。
渾渾噩噩的辦完父親的後事,行屍走肉的過了好長一段時間,那時候我只要幫病人插管,就會崩潰躲到廁所哭。除了感謝妻子的陪伴,也感謝當時同事的體諒與幫助。
所以後來,我選擇放棄彰化的工作回南部。
因為這樣我可以離家近一點,因為我實在無法再承受一次失去親人的痛苦。
這也是為什麼我每次接到困難插管請求幫忙的時候,都是第一時間往醫院衝,不管我有沒有值班。
凌晨五點,睡到一半被電話叫起來,太太載著我把我丟在醫院大門口,我往裡面衝,她靜靜的停在路邊等我。
陪老婆小孩在附近公園散步,接到電話把她們丟著,我一個人往醫院跑,事後再回去公園把她們撿回來。
我只是希望,能少一個家庭承受像我承受過的那般痛苦。
有朋友勸過我,不要把自己放的那麼大,病人沒有你,世界一樣運轉。但你的妻女沒有你,世界就崩塌一半了。
但我始終過不了自己的那一關,每次接到求救電話,我都會想到父親。
所以明明可以留在大都市的舒適圈,我選擇每個月抽出時間去支援偏鄉台東、恆春,因為我知道偏鄉醫療有多缺乏。
曾經有段時間,我們沒去支援的時候,恆春半島一個麻醉醫師都沒有。曾經有段時間,我們不過去的話,台東的醫院連刀都不能開。
所以就算颱風,或是豪雨淹大水,楓港往南迴的路都不通,我也沒有停過。
我記得很清楚,太太跟我說,『與其你出門的時候我在家裡提心吊膽,不如全家一起去吧。真的遇到落石,至少我們全家都在一起。』
我很幸運娶到這樣的老婆,可以一直支持我的工作。
嫁給我卻是她的不幸,天天過著偽單親的生活。
甚至我父親過世的時候,她剛生完老二,連月子都沒作完就陪伴我去辦父親的後事。
古人說,『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
我不知道我做不做得到,但我一直在努力。
爸,你看到了嗎?
爸,我好想念你。
借用一首我很喜歡,現在卻不再敢聽的歌詞
【叫阮的名】
誰在叫阮的名 一句比一句痛
(誰在叫我的名字 一句比一句心痛)
親像在問阮甘會驚寒
(好像在問我會不會怕冷)
不需要別人來講 阮心內嘛知影
(不需要別人說明 在我心裡也知道)
是你的聲 是你的聲
(是你的聲音 是你的聲音)
誰住在阮的夢 一住就一世人
(誰住在我的夢裡 一住就是一輩子)
尚驚日頭會將咱們拆散
(最怕白天會將我們拆散)
雖然離開那呢遠 阮猶原會知影
(雖然離開了這麼遠 我仍然會知道)
是你的影 是你的影
(是你的身影 是你的身影)
叫阮的名 阮用一生斟酌聽
(叫我的名字 我用一生仔細聽)
當初細漢袂赴乎你瞭解 你是阮的生命
(當初年幼來不及讓你瞭解 你就是我的生命)
叫阮的名 阮需要你來作伴
(叫我的名字 我需要你來陪伴)
人生的路途阮愛你牽阮走
(人生的路 我希望你能牽著我走)
人生的路途阮愛你牽阮走
(人生的路 我希望你能牽著我走)
#對不起,#今天沒有幹話。
新聞連結:
https://www.setn.com/m/news.aspx?newsid=516537
聽到 過世親人的聲音 在 蔡君茹*六月 Facebook 八卦
一早我就泛淚了~~這代價真的好大!聽到小蝌蚪最後哽咽的聲音、我已經淚崩了~所有小孩都需要大人的愛跟教育!!真的希望每一個小朋友都不會再碰到這樣的意外、並且都能平安、健康的長大~
👉🏻本週,我們要來談一個不容易說出口的話題:「死亡」,當你身旁有人歷經喪親之痛時,你可能會安慰他,「人總有一天都會離開,你要學會放下」。但在放下之前,其實還有很多需要練習的事....首先,你要勇敢的跟自己的情緒共處,無論是生氣、想念或是悲傷。
-
在生命教育這則專題中,我們邀請了小燈泡的姊姊小蝌蚪,來跟我們談談她如何看待妹妹的死亡。在看《來不及說再見》這支動畫前,#小燈泡的母親王婉諭 也有話想跟大家分享~
-
【💡小燈泡母親的話💡】
「記憶中的小時候,總有那麼些片段,大人會說『你們長大就知道了』,等到長大之後,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後,我總是會想,為什麼孩子不會懂?又或者為什麼孩子不能知道?
-
王景玉因爲想傳宗接代,所以把小燈泡給殺害了,這樣就會有四川女子來找他傳宗接代。從專家的報告中看到,他曾向爸媽詢問交女友或傳宗接代的事,但爸媽並未給予足夠的回應,我不免臆測如果大人認真跟孩子談愛情、談性,是不是有可能挽回兩個家庭?
-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一生必經的過程,生命中或生活中的總總無可避免,也無需避免。所以有了孩子之後,我和先生總反覆討論該用什麼樣的方式面對孩子的各種問題、各式好奇,最後我們想如實以對,或許孩子會懂,或許不懂,或許只懂一點,但至少不至於有錯誤的想像。
-
關於死亡,小蝌蚪(九歲)從一歲多開始陸續歷經了外曾祖父、曾祖母、姨婆、舅公、外曾祖母的過世,有的離開的緩慢,有的離開的突然,後事的處理也各不相同,但只要他有好奇,我們絕不迴避。只要他有疑問,我們無一不盡可能詳盡的回答與討論。一次次的面對死亡、一次次的理解了死亡、一次次的參與了後事處理的過程、一次次的看見了親人離世後我們可能會有的情緒、會有的反應,也一次次討論了人死了之後呢?
-
在小燈泡離開之後,情緒上當然會起伏,但至少孩子沒有抗拒接受、沒有恐懼,我想除了家族裡的大人一直都不避諱去談論這樣的事(比如說幫自己準備好壽衣、靈骨塔與晚輩談論自己的後事如何處理),孩子過往一次次的真實面對的經歷,或許或多或少有幫助孩子理解死亡,於是相對容易的接受與面對小燈泡的死亡這件事,也或許也幫助孩子處理自己的情緒,在傷心難過的時候,能說得出口,能好好的聊一聊,然後繼續努力的過好生活。
-
生老病死,其中尤其以死亡仍是許多人無法談論或觸及的話題,尤其是面對孩子,因此公視找我談這個企劃的時候,我很有意願。一直都是關心教育的,深感這個社會太容易存在單一價值觀,不太能想像或理解異己,如果這樣的一個節目、一個故事,能帶給孩子、帶給家長不同的面向,那會是很棒的!」
-
►《生命教育專題》完整影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bkbglf08d4
►更多精彩內容可參考青春發言人的官網喔!
http://www.pts.org.tw/PTSYouthNews/YouthNews/Index1
聽到 過世親人的聲音 在 友善的小徐 shengyuan hsu photography Youtube 的評價
想拍影片紀錄家人就是因為我覺得留下親人的「聲音+影像」比起單純只有照片是更完整的呈現,能夠更幫助我把「這個人清楚的放在心裡」。
潘皮寶+潘乖寶+剛出生兩個月的林小啤都是(我的)阿嬤最掛念的親人,他們長大後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呢?
我從來沒有看過我阿公的樣子,他在我出生那年就過世了,我還好奇的問我父母:「阿公有看過我嗎?」(結果兩人的答案不一樣XD),我也沒有辦法再一次聽到我外公的聲音,因為我們都忘記在他還健康的時候多拍些影片,至少可以讓我母親透過科技想念她父親的身影。
我們隨時都可能因為意外、疾病而離世,拍些東西留給愛著你的人,撫慰他們的悲傷。
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hsushengyuan2
網站(我一個人寫網誌):http://hsushengyuan.com
生活IG:https://www.instagram.com/hsushengyuan
#sonya7m3 #sonya7c #ninj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