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收到【#Netflix】的消息,去年國片票房冠軍《#孤味》將在 2 月 5 日上架 Netflix ,此時間點當然是朝著農曆春節而來,至於去年 Netflix 放在這個檔期的作品,則是鍾孟宏的《陽光普照》。
對於《孤味》登上 Netflix ,以本片拿下金馬影后的 #陳淑芳 表示:「非常開心全世界都能看到《孤味》,把台灣女人持家的精神讓全世界都知道。」導演 #許承傑 則說:「透過 Netflix 將《孤味》同步分享給全球觀眾是很重要的里程碑,電影目前為止在香港、日本、韓國等亞洲國際影展放映過,我們也很期待國際上其他國家地區對於本片的感想。」
Netflix 的影響力有目共睹,《陽光普照》也透過 Netflix 的傳播,增加北美觀眾、影評、媒體等看見作品的機會,同時替今年奧斯卡的最佳國際電影拉抬一定的聲量。
而《孤味》於去年 11 月 6 日正式上映,目前仍在院線熱映,朝著 2 億票房前進,尚未看過此片的觀眾也能趁現在進戲院,待上線 Netflix 後再重溫。順道一提,昨天【丹眼看電影】曝光的 60 位影評人選出的 2020 年度十大電影計畫,在加權分數過後,《孤味》高居第 8 名,完整榜單可點此觀看👉 https://2020.dlc.tw
📝以下附上我去年撰寫的《孤味》評論,提供影迷參考。
「不論做什麼事情就要專心一致,要用心,這樣所有事情才會順著來,這就叫做孤味。」2017 年,台灣導演許承傑交出了 30 分鐘的短片《孤味》,由陳淑芳飾演片中主角,以「蝦捲」之味帶出台灣上一代人的家庭酸甜滋味。事隔 3 年,同名劇情長片也問世,並一舉入圍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女主角、女配角等 6 項大獎,從短片走到長片,許承傑這份家庭醍醐味確實有一套。
許承傑是善用影像說故事的導演,開場戲便將陳淑芳的角色刻畫立體,陳淑芳游刃有餘的在早晨漁市走動,挑魚、抬槓、殺價,陳淑芳在販商間的份量極重,人人都需敬三分,許承傑僅用一場戲便將角色的俐落與強勢描繪而出,確立了「台南地頭蛇」的女性主場,讓觀眾秒瞬進入《孤味》的女性世界,建立陳淑芳掌握的主導性,而後續的角色曲線則能順勢推展,此開場是導演與演員的默契展現,相當夠水準,戲味十足。
揮別開場戲之後,《孤味》在陳淑芳(女性)的壽宴與龍劭華(男性)的死亡中展延故事,透過父親/丈夫的離世開啟家庭甚至家族(林家/陳家)間的對話與對立。在此陳淑芳久居台南的「孤單滋味」就慢慢飄散而出。壽宴本該歡歡喜喜,陳淑芳是餐廳老闆能掌握話語權(縱使已經將經營權遞給小妹),自在作主菜單,但女性的「自主性」,仍被男性突發的死亡掩蓋。這場壽宴迎來的死亡,揭示的是纏繞陳淑芳幾十年,揮之不去的男性幽魂。
或許大膽一點地進一步說,父親/丈夫角色的空轉,就成為推動《孤味》女人心事的主軸之一。雖然片中的男性看似是缺席的,但埋藏在雌性表層底下的,實則是雄性(父權)的生與死。甚至某程度來說,在上一代的傳統家庭中,陳淑芳這個角色所代表的,是仍被禁錮於父權底下的某種女性集體意識,就與開場在早晨漁市的強勢拉開距離,「獨守空閨」的「孤味」與女兒們的難解習題,就成了《孤味》黯然神傷的底蘊。
而在短片中礙於篇幅關係,僅深入刻畫陳淑芳的角色,到了長片就有了底氣好好編寫其他角色的發展,於是觀眾能看見編導試圖在後輩女性角色放入當代視野。謝盈萱飾演浪漫不羈的大姐翻轉了性別窠臼,這條線複雜的男女關係,謝盈萱始終掌握主動,隨著時代推進,女性不再是附屬,能要求離婚、能流浪各地、能主動親吻男性、更能向男性說教;徐若瑄飾演的二姐則在傳統女性意識下穩固家庭,且不只是女性的努力,男性在這條線也起了作用,徐若瑄與張翰因工作分居台北、台南,因兩人的溝通與包容,一白一黑、一明一暗,恰如其分地維繫起因距離、價值觀相左可能瓦解的家,便走向與陳淑芳截然不同的婚姻關係;小妹孫可芳年紀輕輕則承繼家業重擔,此外也成了陳淑芳和丁寧(丈夫的外遇對象)的溝通橋樑。
關照這些女性角色,或許能聯想於李安的《飲食男女》,三位女兒都代表了某種女性群體,是男性導演視角下的女性樣貌,且極其呼應時代。更重要的是,這群女性某程度就算被上一代籠罩,仍長成自身的獨特模樣,許承傑舉重若輕地化解家庭與成長間的因果循環。
隨著劇情鋪陳,最需解開的是陳淑芳對丁寧的女人心結,而與其說將矛指向丁寧,更像是陳淑芳的自我療癒。這條線的關係轉折,許承傑先是利用連結生人與亡者的橋墩(片中的靈堂位置使得祭拜者都須過橋)讓兩人首度碰面。在此許承傑的構圖是精準的,陳淑芳位在橋上,丁寧則居於坡下,無論是正宮/小三,或是台南主場/台北客場的關係,皆暗示了兩人的上下態勢,當然,也映照了前者強勢、後者婉約的個性。光是這場戲,角色不用一句台詞,許承傑便利用影像給出諸多細節,是漂亮的一筆。
而後兩人的關係逐漸從上下扭轉至平等,尤其在關鍵的廟宇戲,在神佛面前,丁寧手持線香與陳淑芳平起平坐,這才透入陳淑芳的心房/防,讓陳淑芳與自我的和解有了可能。
最終,陳淑芳將自身秘密如告解般攤向女兒們,釋放自我,開悟式的由內將男性幽魂轉移給丁寧承接,而丁寧與謝盈萱淚水中的相知相惜,皆化做某種溫情的延伸,《孤味》在片尾就以交叉剪輯的方式,道出和解與放下。此等處理手法是好是壞,則見仁見智。
至於陳淑芳在葬禮之後便自由自在,禁錮女性的牢籠(男性),隨著火化大體的烈焰一把燒去,坐上象徵自由的計程車,這時再度於計程車內高歌「青春的味,酸甘甜。」許承傑鏡頭一轉,望向悠遠而深沈的大海,結局、開頭的海港與計程車,成了首尾呼應的遙相對望,經過 2 小時片長的鋪墊,陳淑芳的角色心境就此截然不同,開場的強勢轉化為放下,女性的浪潮在《孤味》中反覆拍打,洗滌過後的靈魂,寧靜而安穩,縱使海面底下暗藏洶湧,但許承傑顯然給予這群女性角色不明而喻的溫柔,是本片最令人動容的筆觸。
綜觀全片,許承傑緩慢且有力地拆解家庭關係,一針一線細細交織出台南家庭無法言說的婚姻/父女風暴,兩代女性的生命,因男性而不可承受之重,便如千鈞鼎般的存在。而《孤味》則在潛移默化之中,逐步利用這千鈞鼎烹煮台南蝦捲、台北咖啡館軟糖,從人情、地域的差異性中,熬煮出家人間剪不斷、理還亂的鹹甜滋味。
類似的作品調性能對標是枝裕和的《橫山家之味》,去年香港也出了一部《花椒之味》,這些作品都以食物喻情,走入家庭、感知人心,而作為一個初執劇情長片的導演,許承傑雖然沒有走出新意,但也四平八穩地說完一場女人心事。
女人柔似水、堅如鋼的百種姿態,在《孤味》中鮮明而細膩,是許承傑對女性角色的細膩觀察,而這份台南女性的家鄉味緩緩飄香而出,療癒且道地,成了今年台灣電影特別的存在。
#過年配蝦捲
聯盈發台南菜單 在 Facebook 八卦
#食況轉播 #外帶外送訂購指南
這已經不是週報,而是月報了。過去一個月我持續享用餐廳的外帶外送餐點,都即時發布在IG與臉書限動上,過去不能讓它過去,現在一次放送出來,成為集錦。
雖然前面某些餐點過了時效或快到期 😅,但基本上,這還是一份不錯的訂購指南(自己講)。
以下依照時間先後順序露出:
1️⃣ 山海樓
山海樓去年夏天推出 #山海珍寶盒,三層木盒,浮誇華麗,近日繼春節年菜後再度改版,端出珠寶盒一般的 #台味下酒菜,九宮格眼花撩亂,使人下箸困難。
其實也不用選,夾下去就對了!每一樣都好好吃!我很佩服的是,山海樓透過這份外帶餐盒秀出好幾道新菜,都是我過去在店內沒有品嚐過的,水準很高,味道很好,調味、口感、美感都一級棒,讓人深深覺得被款待。
好喜歡「七里香風味腸」,有如變奏的豆干肉絲,肉絲換成正黑豬豬腸頭,芳腴更盛,鑊氣亦足;「三杯搖擺」是三杯豬尾巴,醬香秘訣來自噶瑪蘭威士忌,膠質鹹甜入味;「椒麻黃魚肚」採用泡發六小時的花膠,軟彈孔隙飽吸紅油辛香,爽朗開胃;「桂花綠豆糯米腸」優雅迷人,綠豆泥、桂花為台南善化古早糯米腸增添新意,恬淡細膩;「梅釀栗子」好著時,梅子醋、玉泉青梅酒的酸甜香沁入阿里山栗子中,盛夏綻放。
一整層「古早味炒米粉」,好爽好美味。
聽說先前這雅緻木盒缺貨,山海樓趕緊從海外調運過來,現在又庫存安全了,想吃好一點的台菜,就給他訂起來!
2️⃣ 雅閣
雅閣新主廚張國邦剛上任,就遇上疫情升級。扛著金字招牌,雅閣的外送餐點精緻美味,蝦餃皇、叉燒皇、黑椒澳洲和牛生煎包、避風塘蝦球、桂花金絲米粉,樣樣味道足質感好。我另外覆熱生煎包(平底鍋開小火不加油煎)、避風塘蝦球(小烤箱設定200度烤3分鐘)、桂花金絲米粉(微波爐),讓它們恢復香脆與熱燙,和餐廳十分接近了。
還嘗到了今夏第一碗楊枝甘露,馥郁果甜清涼沁心,美滿了。
3️⃣ Orchid Restaurant 蘭餐廳
法式餐廳做港味濃濃的叉燒飯、焗豬扒飯,這pivot可大,可是好好吃!上海米其林二星簡捷明師傅隔空指導,Nobu主廚與團隊用豬五花做黑叉燒,用戰斧豬排做番茄焗豬扒飯,還有驚訝好吃的靈魂辣拌醬(小小一罐NT$750,到底想不想賣!),鮮香烈烈,蝦米的海味、蒜頭與紅蔥頭的芬芳蒸騰撲鼻。
我私心最愛的是焗豬扒飯,絲苗米馨香惹味,油潤脂腴,撈一撈看見月桂葉,心想這是否為海南雞飯的雞油飯?求證下果然是!雞油飯和充滿香味蔬菜韻味的番茄醬十分契合,有沒有戰斧豬排,倒是其次呢。
目前的菜單本週近尾聲,7月20日起全面換新,據說有馬來西亞籍副主廚Peng 媽媽傳授的椰漿飯(Nasi Lemak!),還有30年老菜脯做成的雞湯!各位是否摩拳擦掌?
4️⃣ Fireplay X Sky 快閃店
二個很會玩火的男人,摩登燒烤店Fireplay的老闆主廚Nick與台東成功漢堡王者Sky,六月底推出六道菜的雙人套餐,聽說秒殺,我很幸運獲得一套。Sky的櫻桃木煙燻油封鴨腿,給Nick渲染出火氣,配上鬆餅很邪惡;Nick招牌的薩索雞腿,炭香四溢,香蒜醬汁濃美,十分過癮。也嚐到了Sky的燻烤馬告手撕豬肉堡,忍不住遙想三月的台東行。
疫情和緩後,要再去Fireplay與Sky 快閃店坐坐。
5️⃣ 俺達的肉屋
疫情升級前的最後一次小旅是台中,訪了「俺達的肉屋」,燒肉厲害,老闆健談(謝謝Sam細緻的款待),專訪寫了一半,突然餐廳不得內用。
然後收到了漂亮大方的木盒,打開來的誘人景象,是厚身寬大、油紋如雪的A5和牛,一旁擱著壽喜燒醬。那真是數一數二好吃的壽喜燒,在家享用非常滿意,醬汁的鹹甜比例很棒,夠甜卻清爽,軟嫩似棉被的紐約客煮進去,隨便煮都好吃。白飯殺手。
6️⃣ 奇岩一號
位於北投大地酒店內的「奇岩一號」本店評價很好,老早耳聞,可我從沒踏進過。疫情中,坐在家也能品嚐陌生餐廳,我收到了奇岩一號包裝完善的晚餐,剁椒魚頭、麻辣牛三寶、麻油雞酒飯、西魯肉、泡椒鳳爪、干燒鳳爪,擺開來盛況蒸騰。
剁椒魚頭不虛此名,剁椒發酵後的酸鮮明亮艷彩,和大量的蒜末結合,香氣殊勝,鹹鮮滿盈;麻油雞酒飯,糯米彈性可口,麻油不特別濃重而和酒香與薑辛取得平衡;麻辣牛三寶,有點像滷味與冒菜的綜合體,濃厚卻清澈的湯汁含有大量蔬菜與腐竹,蔬菜清脆好吃;西魯肉撒上蛋酥很香下飯!
隔天中午,我把剁椒魚頭附的麵煮了,拌上剁椒汁與碎魚肉吃,搭配多彩酸脆的泡椒與鳳爪,開足胃口。
7️⃣ 赤綠
我好喜歡的氣質居酒屋「赤綠」,最近加入Foodie Amber與LINE Taxi合作的 #享響送,推出美麗的 #赤綠壽豈重箱禮盒,一收到就是讚嘆,好優雅的二重箱呀!如畫的擺盤自不待言,菜單背面還有小野主廚親筆手寫字,和店裡的菜單一樣,透露隆重又真誠的心意。
第一重像是日本新年的御節料理,盛開著醋物與開胃菜,繁複的手工,展現在宜蘭無毒白蝦與蘆筍疊起的千層清蒸,以及像是一株綠花的昆布漬高麗菜、芥蘭花、金針花與梅肉蔬菜捲;柿葉壽司也魚鮮飯佳。
第二重則是花蓮櫻桃鴨蔥壽喜燒,隨附二顆新鮮的台南古早蛋。大蔥煎香,倒入壽喜燒醬汁,涮鴨腿、鴨胸,不能全熟,還帶血色就夾起,蘸蛋汁很香美,完全不會老喔。
很適合二人在家好好享受的精緻套餐!
8️⃣ 世界的山將
有時候我會很想吃居酒屋式的食物,親切的、療癒的炸物、玉子燒、火鍋。和先生想念起牛腸鍋與炸雞翅,那麼目的地只有一個:世界的山將,開車去外帶,回家覆熱胡椒滿滿的香脆雞翅,把牛腸鍋的豆芽與韭菜擺得高高,欸,有八九分像!牛腸鍋的結尾是冰箱存著的細烏龍麵,和味噌湯底你儂我儂,太滿意了。
9️⃣ SEASON Cuisine Pâtissiartism
看見SEASON師傅po出了鹹可麗餅,我馬上舉手:要去外帶!那是原原本本的,布列塔尼蕎麥鹹可麗餅(Galette Bretonne),使用「台灣十八麥」的蕎麥粉,以及水、鹽、蜂蜜,用專業可麗餅鐵盤煎熟的正統餅皮,老派地包進里肌火腿、莫札瑞拉起司、太陽蛋,剛剛好的鹹香,就是這個味道啊,上一次在巴黎吃到的味道。
里昂式螯蝦燉雞也好吃,蝦高湯、雞高湯與鮮奶油做底,鮮美卻不膩,最後點綴的油炸溪蝦是巧思一筆。
最近店裡還有鹽之花焦糖冰淇淋喔!
🔟 Woolloomooloo
黃澄澄樂呵呵的提拉米蘇,是用愛文芒果做的,可不可愛!想不想吃!二個yes,我就下單了。除了新鮮芒果切片和芒果果醬,手指餅乾浸了鮮橙汁與干邑香橙酒,橘色力量大爆發,盛夏的酸香果甜,凝聚在此。這次只開二個梯次,大家敲碗老闆再加開好不好?
提完貨還能順便在信義路的Wolloomooloo Yakka採買一番,買到杏仁奶、白玉米片、德國酸菜、北非小米等等,平常在全聯或天和鮮物買不到的東西,心中喜悅。
聯盈發台南菜單 在 Facebook 八卦
春節連假進入尾聲,不曉得各位影迷在這期間看了哪些電影?
這幾天我在 #Clubhouse 中遊蕩,幾乎都是聽(聊)電影相關的房間,發現現在熱門的題目,大概就是「過年期間推薦哪些電影/影集」,在這道題目底下,除了正在熱映中的幾部賀歲片之外,串流平台的作品也受到熱議,而其中,去年國片票房冠軍《#孤味》最多人討論。
《孤味》在 2 月 5 日上架 #Netflix,無論是重溫或是第一次觀賞,仍繼續收到各界不錯的迴響,而過年這段強調與家人團聚的時刻,《孤味》的確是非常適合與家人們一起觀賞的電影,目前在 Netflix 的排行榜也穩居前十。
藉此機會,再度分享自己去年寫的《孤味》評論,提供影迷參考。
📝以下為《孤味》評論:
「不論做什麼事情就要專心一致,要用心,這樣所有事情才會順著來,這就叫做孤味。」2017 年,台灣導演許承傑交出了 30 分鐘的短片《孤味》,由陳淑芳飾演片中主角,以「蝦捲」之味帶出台灣上一代人的家庭酸甜滋味。事隔 3 年,同名劇情長片也問世,並一舉入圍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女主角、女配角等 6 項大獎,從短片走到長片,許承傑這份家庭醍醐味確實有一套。
許承傑是善用影像說故事的導演,開場戲便將陳淑芳的角色刻畫立體,陳淑芳游刃有餘的在早晨漁市走動,挑魚、抬槓、殺價,陳淑芳在販商間的份量極重,人人都需敬三分,許承傑僅用一場戲便將角色的俐落與強勢描繪而出,確立了「台南地頭蛇」的女性主場,讓觀眾秒瞬進入《孤味》的女性世界,建立陳淑芳掌握的主導性,而後續的角色曲線則能順勢推展,此開場是導演與演員的默契展現,相當夠水準,戲味十足。
揮別開場戲之後,《孤味》在陳淑芳(女性)的壽宴與龍劭華(男性)的死亡中展延故事,透過父親/丈夫的離世開啟家庭甚至家族(林家/陳家)間的對話與對立。在此陳淑芳久居台南的「孤單滋味」就慢慢飄散而出。壽宴本該歡歡喜喜,陳淑芳是餐廳老闆能掌握話語權(縱使已經將經營權遞給小妹),自在作主菜單,但女性的「自主性」,仍被男性突發的死亡掩蓋。這場壽宴迎來的死亡,揭示的是纏繞陳淑芳幾十年,揮之不去的男性幽魂。
或許大膽一點地進一步說,父親/丈夫角色的空轉,就成為推動《孤味》女人心事的主軸之一。雖然片中的男性看似是缺席的,但埋藏在雌性表層底下的,實則是雄性(父權)的生與死。甚至某程度來說,在上一代的傳統家庭中,陳淑芳這個角色所代表的,是仍被禁錮於父權底下的某種女性集體意識,就與開場在早晨漁市的強勢拉開距離,「獨守空閨」的「孤味」與女兒們的難解習題,就成了《孤味》黯然神傷的底蘊。
而在短片中礙於篇幅關係,僅深入刻畫陳淑芳的角色,到了長片就有了底氣好好編寫其他角色的發展,於是觀眾能看見編導試圖在後輩女性角色放入當代視野。謝盈萱飾演浪漫不羈的大姐翻轉了性別窠臼,這條線複雜的男女關係,謝盈萱始終掌握主動,隨著時代推進,女性不再是附屬,能要求離婚、能流浪各地、能主動親吻男性、更能向男性說教;徐若瑄飾演的二姐則在傳統女性意識下穩固家庭,且不只是女性的努力,男性在這條線也起了作用,徐若瑄與張翰因工作分居台北、台南,因兩人的溝通與包容,一白一黑、一明一暗,恰如其分地維繫起因距離、價值觀相左可能瓦解的家,便走向與陳淑芳截然不同的婚姻關係;小妹孫可芳年紀輕輕則承繼家業重擔,此外也成了陳淑芳和丁寧(丈夫的外遇對象)的溝通橋樑。
關照這些女性角色,或許能聯想於李安的《飲食男女》,三位女兒都代表了某種女性群體,是男性導演視角下的女性樣貌,且極其呼應時代。更重要的是,這群女性某程度就算被上一代籠罩,仍長成自身的獨特模樣,許承傑舉重若輕地化解家庭與成長間的因果循環。
隨著劇情鋪陳,最需解開的是陳淑芳對丁寧的女人心結,而與其說將矛指向丁寧,更像是陳淑芳的自我療癒。這條線的關係轉折,許承傑先是利用連結生人與亡者的橋墩(片中的靈堂位置使得祭拜者都須過橋)讓兩人首度碰面。在此許承傑的構圖是精準的,陳淑芳位在橋上,丁寧則居於坡下,無論是正宮/小三,或是台南主場/台北客場的關係,皆暗示了兩人的上下態勢,當然,也映照了前者強勢、後者婉約的個性。光是這場戲,角色不用一句台詞,許承傑便利用影像給出諸多細節,是漂亮的一筆。
而後兩人的關係逐漸從上下扭轉至平等,尤其在關鍵的廟宇戲,在神佛面前,丁寧手持線香與陳淑芳平起平坐,這才透入陳淑芳的心房/防,讓陳淑芳與自我的和解有了可能。
最終,陳淑芳將自身秘密如告解般攤向女兒們,釋放自我,開悟式的由內將男性幽魂轉移給丁寧承接,而丁寧與謝盈萱淚水中的相知相惜,皆化做某種溫情的延伸,《孤味》在片尾就以交叉剪輯的方式,道出和解與放下。此等處理手法是好是壞,則見仁見智。
至於陳淑芳在葬禮之後便自由自在,禁錮女性的牢籠(男性),隨著火化大體的烈焰一把燒去,坐上象徵自由的計程車,這時再度於計程車內高歌「青春的味,酸甘甜。」許承傑鏡頭一轉,望向悠遠而深沈的大海,結局、開頭的海港與計程車,成了首尾呼應的遙相對望,經過 2 小時片長的鋪墊,陳淑芳的角色心境就此截然不同,開場的強勢轉化為放下,女性的浪潮在《孤味》中反覆拍打,洗滌過後的靈魂,寧靜而安穩,縱使海面底下暗藏洶湧,但許承傑顯然給予這群女性角色不明而喻的溫柔,是本片最令人動容的筆觸。
綜觀全片,許承傑緩慢且有力地拆解家庭關係,一針一線細細交織出台南家庭無法言說的婚姻/父女風暴,兩代女性的生命,因男性而不可承受之重,便如千鈞鼎般的存在。而《孤味》則在潛移默化之中,逐步利用這千鈞鼎烹煮台南蝦捲、台北咖啡館軟糖,從人情、地域的差異性中,熬煮出家人間剪不斷、理還亂的鹹甜滋味。
類似的作品調性能對標是枝裕和的《橫山家之味》,去年香港也出了一部《花椒之味》,這些作品都以食物喻情,走入家庭、感知人心,而作為一個初執劇情長片的導演,許承傑雖然沒有走出新意,但也四平八穩地說完一場女人心事。
女人柔似水、堅如鋼的百種姿態,在《孤味》中鮮明而細膩,是許承傑對女性角色的細膩觀察,而這份台南女性的家鄉味緩緩飄香而出,療癒且道地,成了今年台灣電影特別的存在。
#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