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換工作,只會浮在半空中】
大學以前的我,還滿愛玩的,一個星期跳三天的土風舞,也沒有在念書。跟人家比的都是,我會幾百支舞,舞技當然很好啊(笑)。但後來因為要聯考,我就趕快收心去讀書。
我經常說,大學是事業的先修班,你念了什麼,將來你出社會就靠著大學所學的專業領域當作敲門磚,你才能進入那個領域去發展。
我大學的志願是自己填的,就專挑電子方面的科系填。填填填,看到控制與計算機,覺得這個應該也是電子的吧?所以就見詞生義,選了這個科系。
當時台灣只有二、三部電腦、價格又貴,念這個科系其實很怕失業、怕找不到工作,所以我的危機感很強。因此,我就花了很多時間,選修很多課程,除了鑽研本科專業,還去學習經營管理的知識,希望多增加自己的競爭力。
幾乎所有時間,我都盡可能去想,怎樣多增加一點經驗,盡量去實習,所以才會和同學一起開唱片行。一方面由於它是做公益,一方面也是把它當作實習的機會,去了解如何經營一家唱片行。
那時我負責採購,因為家住台北,我每星期回家時,就會去批發唱片回新竹賣。這才知道唱片有多重,那一整疊一整疊都是塑膠塊,我每次扛兩疊,走個十步路就要休息一下。當時又沒錢坐計程車,就這樣扛扛扛。反正,歷練嘛。
我們那個時代,整個社會還是一個滿貧困的時期,加上自己的危機意識和企圖心,所以心裡總是存著一個觀念,就是努力培養自己,才有好的發展。
那時我相信,將來的微處理器應該會普及,會有很大的市場空間,所以就抱持這樣的信念,一頭鑽入職場。
我認為,出了社會不是像在學校一樣選課。不能老是在想:我第一份工作要做什麼、第二份做什麼、第三份做什麼;從哪裡轉到哪裡、再轉到哪裡。不是這樣子的,應該相信「行行出狀元」的道理。每一個行業都會有發展,關鍵就在於,你能不能真正的投入,變成那個行業的頂尖高手。
尤其,現在媒體資訊的流通相當多元,年輕人可以接收到的訊息很多。但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對於實務及執行的經驗是非常少的。以至於他當學生時,什麼都會;但真的要工作,就什麼都不會。
踏入職場,要求專業、專精,要在某一個領域裡面比別人都強。很多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不停地換工作,最後反而變成浮在半空中,滿天是金條,要抓卻沒半條。談起來好像都很懂,但是做起事來,卻沒有一樣做得出來。所以,出了社會,專精就是要修練的第一個主軸。
用一個圖來表示:橫軸是時間,縱軸是專業的精度和廣度。在學校時,你要追求廣,但是一踏入社會,就要立刻掉到某一個單點,然後非常精深地鑽研。之後,再慢慢擴大廣度,讓它在十年後提升到一個高度。這樣才能培養出既精又廣的能力。這個轉折點是很重要的,否則就沒有辦法讓自己低下頭來,去鑽研實務面,真正細緻地學習專業的內涵。
我們以前念書的時候,會念到「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現在我認為,所謂的少壯,是從你就業的時間算起。你在前面不努力,基礎沒有打好,你後面就免談。
在職場,任何一個很low end(低階)的事,你都應該要做。一般人很難想像,早期我們設計開發一套電腦出來,根本沒有辦法為它做一個機殼。我們就用木頭做一張桌子,然後把電腦build in(嵌入)在裡面。
為了讓電腦通風,還得拿電鑽在桌子的側板,一個一個鑽洞,就像蜂巢一樣。鑽得不好,鑽斜了,可能兩個洞就打通了。因為有做過,我才會知道怎麼鑽。像這種最基本的事,即使是非常無聊的工作,你在剛入職場的時候,能夠碰到的你都要去做。
在你做了很多小事,知道裡面有哪些訣竅後,一定要多思考,把你所經過的點點滴滴整理一番。唯有不斷的思考,你才能體悟到更多的觀念跟意涵。否則你做了很多,每個都很零碎,就無法體悟到更多的事。
我在進公司約二個月時,剛好公司要趕一個軟體研發計劃,原來的負責人因故無法執行,所以公司就問我能不能做。其實我當時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但是我那天晚上就沒睡覺,直接動手做。等到隔天我回覆老闆,不是跟他說我能不能做,而是告訴他我做得差不多了。
半年後,公司業務主管離職,沒有人接手。主管就問我,願不願意做業務?我接了,但那時沒有人接我技術部門的工作,所以我就一個人做兩件事情。
每天一早,我就出去拜訪客戶,回到公司已經是下午六點了。晚上再幫客戶上課,教他們了解相關技術。十點多上完課,回家洗個澡,再繼續研究技術資料。那時我幾乎每天工作超過十六個小時,大約持續了一年。即使後來有人接替我做技術支援,我因為工程師習性不變,還是會自己研究產品的技術資料。
那時,我認為值得做的就去做,所有時間我能拿出來用的,我就用。講嚴苛一點,那時沒有什麼下班生活,下班後大概唯一就是睡覺,因為睡眠時間已經很短了。而我只是不斷地enrich(豐富)自己的工作,主動擴大我的工作內涵,也不停去想,怎麼樣把事情做好。
我在做業務推廣的時候,為了讓它更有效益,我就跟公司提議要辦雜誌,就是《微電腦時代》。剛開始,每個月的預算只有五萬元。我不敢跟老闆要很多錢,也不敢說要增加人力,因為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辦得起來。所以我就白天做業務,晚上做編輯,要自己去找稿、翻譯,甚至自己寫稿。
一九八四年時,我跑去管行政。那時只是覺得行政的步調趕不上我業務的需求,為了解決問題,我就跳進去管。沒想到學了好多,所有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事,我都學過了。當時我才三十二歲,算起來只有八年的工作資歷,但因為我每天上班十五個鐘頭;可以說,那時應該有十二、十三年的經驗累積了。後來有機會獨當一面,去建構通路事業,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這只是過去的經驗之一,很多東西是一種醞釀,你要醞釀得快,或是醞釀得多,就看你下多少工夫。尤其,當你未來要成為一位高級主管,你所需要的經驗面向就要廣。你對事務的判斷力,就是靠這個更廣大的經驗,來提高你的決策品質,不能只守在小範圍裡。
如果你很投入於工作,大約二至三年,你就能體悟到工作內涵的know-how(關鍵竅門),是如此迷人。它會變成你的興趣,讓你著迷於追求那個know-how的喜悅,然後就像滾雪球一樣,你會越陷越深。
因為很投入,你也會有一定的成績,所以在老闆心中,你會建立一定的credit(信賴感)。當你提出更多的計劃,你所獲得的支持度就越高。公司就會給你資源,給你員額,自然而然你就會愈做愈大。
所以我常講,人是浮出來的,不是爬上去的。不是說你想要,你去抓、才往上爬。大家都說職位的階梯是爬上去的,但是我以個人的職涯來看,職位卻是浮上來、不是爬上去的,因為下面的水越來越多,你自然就浮上去了。(作者為Cheers雜誌羅儀修)
◎本文摘自《打造將才基因》一書:http://goo.gl/RE12Tq
◎打造將才基因系列三合一套書:http://goo.gl/5Ixfdh
◎書籍版稅全數捐贈聯強基金會
聯強基本資料 在 杜書伍 聯強集團總裁 Facebook 八卦
【基層主管的主修課─對人的了解】
基層主管之所以被擢升,一定是其在基層時,對於該部門基層工作與事務有深度的了解,以及超乎一般水準的工作表現。因此,基層主管擁有專業事務能力,無庸置疑。
但是,升上基層主管後,即不能再有「一人飽,全家飽」的心態。因為基層主管是要帶領一群人去共同完成任務,有好的員工績效,才會有好的部門績效;而且需要部門間成員的團隊合作,才能順利達成部門任務。因此,基層主管如何有效教導部屬專業技能,有效輔導員工有效學習,激勵其工作鬥志,即成為基層主管新的挑戰。
不論是教導專業,或是輔導建立正確的觀念、提點其潛在盲點,都要講求用對方法。然而,人不是機器人,每一個個人成長背景都不同,對事情有不同的認知,甚至學習、做事的習慣也不同;教導同一套專業,每個人領悟與接受的程度必然大異其趣。因此,主管必須深入觀察每個人的個性特質、做事習慣與認知,才可能用對方法教導部屬;或察覺部屬的盲點,有效輔導。
所以,基層主管個人擁有專業,固然很重要,但是要能成功領導一群人完成任務,或是輔導部屬提升其專業能力,其背後都是植基於對人的了解。所以,「對人的了解」是基層主管這個階段最需要修煉的主修課。
其實,「對人的了解」並不是一個新的或困難的課題。因為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接觸過很多人,甚至是各式各樣的人,所以對人並不完全陌生。尤其基層主管先前長期在部門基層工作,與同僚近距離接觸、互動頻繁,理應對每一個人都有相當深刻的了解。所以,只要用心整理自己腦中長久累積的資料庫,至少就有七、八分的火候。
另一方面,也可回想自己的主管的領導經驗,比如其輔導自己或其他同仁的方式有何不同,進一步去體會其細微差異,就能逐步架構出輔導、訓練人的基本資料庫。植基於這些對人的了解,基層主管即能逐步演練之,施展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技巧,進一步增進這個「人」的資料庫的內涵與豐富度。
每一個人學習,都是經歷從「不會」到「會」以及到「熟」的過程;同樣的,學習「對人的了解」也是如此。整理自身經歷的「人」的資料庫,從中整理出最好的方法,來輔導新進人員;特別是輔導過程中曾經經歷的心路歷程及轉折,加以思索、尋求改善之道後再予以應用,都會是不假外求就能有效輔導部屬的好材料。
#連結閱讀:
1.職涯成長的認知與突破
https://www.facebook.com/SYNNEXTU/posts/554213304775738:0
2.主管的部門運作管理
https://www.facebook.com/SYNNEXTU/posts/816043131926086
3.主管要養成「導引思考.宏觀闡述」的習慣
https://www.facebook.com/SYNNEXTU/posts/424754424388294
◎聯強國際為全球營收規模突破台幣兆元之亞太第一大資通訊通路集團
◎知識與經驗的分享是我們回饋社會的方式,如您認同杜書伍的觀念專欄,歡迎交流及分享 1️⃣按讚👏🏻👏🏻2️⃣分享👬👬3️⃣追蹤粉絲專頁--搶先看
聯強基本資料 在 巴小智的粉絲團 Facebook 八卦
好東西要跟好朋友分享~廖珮辰2017.11.14
2347 聯強 2017年前三季營運回顧與投資心態調整
2017-11-14 作者 巴小智
聯強國際最新公布2017年第三季財報數字:營收1,003億元,創單季歷史新高,成長10%;稅後盈餘18.8億元,成長54%,創五年來新高;每股盈餘1.13元。累計前三季營收2,572億元,稅後淨利43.5億元,每股盈餘2.61元,成長22%。
聯強國際表示,聯強近年持續致力於開發新通路,並積極優化產品組合,在各個國家的市佔均穩定提升;同時重點佈局資料中心解決方案、雲端服務、物聯網、智慧消電、第三方運籌服務等新領域,帶動整體營收逐季成長,並於第三季突破千億大關,創歷史新高紀錄。
從區域角度來看,各國表現均相當優異,其中中國大陸成長14%、澳洲成長16%、印尼更成長25%,而台灣資訊也有10%的成長。若從產品角度來看,包括筆電、平板、內接式硬碟、電競相關產品等,均有超過20%的成長;至於聯強近年積極拓展的商用市場、雲端與商用服務業務也突破單季200億元大關,創下歷史新高紀錄。
在營運績效上,聯強第三季營業利益13.8億元,成長44%;合資事業的美國新聚思、印度/中東雷廷頓、以及泰國聯強均表現亮眼,所認列的投資收益也成長16%;使得稅前淨利來到24.2億元,大幅成長65%;稅後淨利18.8億元,每股盈餘1.13元,成長54%。累計前三季稅後淨利43.5億元,每股盈餘2.61元,成長22%。
展望第四季,由於年底為企業與政府執行預算的高峰期,原本即為商用市場的傳統旺季;再加上蘋果iPhone、微軟Xbox、谷歌智慧消電等新產品陸續推出,第三季消費市場的買氣也可望延續至年底;聯強國際樂觀的表示,第四季的營收將有機會再創新高。(詳見附表說明)
>>
很欣慰看到聯強第三季eps 1.13元 相當好的獲利表現。若扣除9/7日處分聯華實業股票(1229)帳列已實現處分資產利益約為新台幣3.6億元,為聯強貢獻每股獲利0.22元。因此來自本業的第三季eps為0.91元。若與去年同期相比eps成長24.7%。
網友可能有疑問,既然聯強基本面良好,為什麼股價老是不漲?在我的認知,價值投資人應該專注在企業的營運是否正常,而非外在環境的雜音。因為市場是一群瘋子組合而成的「市場先生」,他們想買或賣股票,未必都合理。我們若去參與,研究 只是讓自己的投資更複雜罷了,並沒有太大好處。
還記得我講過的話嗎?中長期投資人因為持有時間夠長,可以選擇對他們有利的價格再停利出場。否則就耐心抱牢股票即可!所以MSCI全球標準指數調整對我一點都不重要,那只是籌碼面的變動,它影響的只是短暫的股價震盪,又不是此時我們需要被迫賣股票。
持有股票的時間或長或短,我們都要習慣並且樂意接受它。如此一來企業營運在持平,微幅成長,微幅衰退 階段,我們才可能抱的住股票。有人或許說巴小智好笨啊!當然要買在企業成長軌道啊,至少也要持平吧?也許大家就是這麼聰明,因此很少一檔股票抱超過五年時間。我相信「滾石不生苔」,雖然不少網友擁有高報酬率但股票張數不多,我不認為會因此財富自由。
上面講的持有股票的耐心,真的可以經由時間的磨練慢慢養成。直到習慣為止!如果你也可以如此,相信也是一個穩健的智慧型股票投資人。呵呵…
巴小智 2017.11.14
http://smart0806tw.statementdog.com/…/2347…/comment-page-1/…
聯強基本資料 在 聯強杜書伍信ptt 的八卦
聯強 杜書伍信ptt Dhc 金靚白水亮防曬乳哪裡買. ... 因此,金融股與基本資料: 精華版3.0 公司基本資料重要子公司基本資料被投資控股公司基本資料電子書董監 ... ... <看更多>
聯強基本資料 在 2347 聯強,高殖利率股,目前合理股價是多少? - YouTube 的八卦
目前我所使用的美股券商https://www.interactivebrokers.com/mkt/?src=haowayY2&url=%2Fcn%2Findex.php%3Ff%3D23592347 聯強 ,高殖利率股,目前合理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