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內火紅的BNT疫苗到底怎麼來的?
我建中學弟,許英昌博士很用心尋找資料,整理出輝瑞製藥廠和BNT合作的歷程,從去年(2020)三月至今,團隊光為了這個疫苗的研發投入超過三十億美元(將近一千億台幣)。
文章中也節錄輝瑞認為他們的研發能成功的五大要素,非常值得台灣的研發團隊學習及思考。台灣要能從疫苗的研發經驗學習,從科學上早期的投入,才能掌握最大價值。早期科學的投入要深且廣,資源要夠。雖然早期投入大多數無法確定能否成功,但那就是基礎科學能力的累積及提升,這樣的打底功夫,才能有真功夫。期待為政的各界,在科學研究領域要長期多多支持。台灣的科學實力是很強大的,但能否有戰力,人民長期的支持很重要!科學界也要展現自我能解決真正問題的能耐。
許英昌博士的文章:
從輝瑞及BNT,我們學到甚麼?
2021年2月, COVID-19已肆虐全球,輝瑞乃全球第一大藥廠,專長開發對抗癌症、發炎免疫、心血管、新陳代謝及傳染病等藥物及疫苗。員工79,000人分布於125個國家。2018年和德國BioNTech(簡稱BNT)合作,應用其mRNA的技術,開發流感疫苗。mRNA製藥最大突破,來自賓州大學卡麗可(Katalin Kariko)及瓦士曼(Drew Weissman)教授,2005年發現打入mRNA會被免疫系統排斥,而另外一種tRNA(運送RNA)卻不會,推理因後者在結構上以假尿苷取代尿苷,接著卡氏合成mRNA時以假尿苷取代尿苷後,發現mRNA不但不會被排斥且所表達蛋白質增加十倍,打開mRNA製藥新領域,卡氏目前服務BNT。
自1990年代起,大藥廠已不再設研發中心,藉由併購或與生物科技公司合作及授權等,以快速取得更多製藥標的物。BNT 2008年由兩位土耳其裔薩辛(Vgur Sahin)及圖雷齊(Ozlem Tureci)醫生夫婦創立,擁有設計mRNA的關鍵技術,專注應用mRNA於個人化癌症治療,和輝瑞執行長希臘裔布爾拉(Bryan Bourla),更是摯交。傳統製造減毒疫苗需數年,1960年代製造麻疹疫苗最快也花了4年。兩家公司已有合作先例一拍即合,在短短十個月內即獲FDA核准,乃全球第一個以mRNA為主對抗covid-19的疫苗,成功的密訣為何?
2020年3月1日,薩氏撥電給輝瑞疫苗研發主管,詢問是否能一起合作,檢測BNT已開發出的20種候選疫苗,當時並沒有任何一以mRNA為抗原的疫苗或藥物被核准。3月11日,WHO宣布全球大流行。3月13日,輝瑞提出幾點重要指導原則,第一,分享見解及設備,期許所有科學人,和BNT分享藥物開發上的專業知識,並協助臨床試驗及監管程序。第二,提供製造能力給予經核准的治療藥物及疫苗。第三,建立快速反應的科學團隊和聯邦單位合作以對抗疫情。
3 月16日,輝瑞決定全力以赴和BNT共同開發疫苗及治療方式。即使費用高達30億美元也在所不惜。一般開發疫苗約需10年,費用約10-20億美元,一切以拯救人類生命為最高原則。3月17日,輝瑞和BNT簽訂意願書,BNT提供研發mRNA疫苗平台,篩選候選疫苗, 而輝瑞則發揮其執行臨床試驗的強項,並向各國監理單位申請許可,協助BNT大規模生產並提供上市銷售的管道。輝瑞提供1.85億美元給BNT作為預付疫苗研發費用,疫苗上市後雙方各承擔一半研發費用。爭取時間為首要考量,雙方決定「同時」測試20種候選疫苗,並婉謝聯邦政府的資源,避免受官僚制度影響開發進度。
如何製造 RNA疫苗?
將帶有病毒棘狀蛋白的DNA放入質體中,大腸桿菌含質體,在發酵槽中大量複製,產生數億個DNA質體;再用酵素切割質體,分離出棘狀蛋白DNA,將DNA缐性化並過濾純化,科學家接著加入鹼基及聚合酶,將DNA轉録成mRNA,反覆測試其純度及基因排序後,並包裝於脂奈米內,冷凍包裝並運送到目的地。
4月12日, 研究人員從20個候選疫苗縮減到4個。但由於緊急,輝瑞請求FDA核准其動物及臨床一期(20-100位志願者)一起做,未來臨床二期和三期也能一起做。4月23日,在德國展開第一期臨床驗,5月,已縮小到2個候選疫苗,並在美國進行臨床試驗並使用不同劑量。早期結果相當不錯,每一個候選疫苗需要打兩劑,相隔三周,但不知道哪一個較好。7月23日,研究人員發現兩個候選疫苗皆能產生免疫反應,一個似乎產生較少的副作用,例如發燒或發冷。
輝瑞從來沒有生產過mRNA疫苗,需要新的設備及製程,跳出傳統模式以增加輸出,更令人眨眼,莫過於任何候選疫苗,皆得保存在零下,以維持疫苗的穩定及效力,從製造品管運送到施打等所有步驟皆嚴格管。11月超過三萬多人施打mRNA疫苗後,保護率達95% 。12月11日,FDA核准緊急使用授權,2021年5月7日,輝瑞及BNT已向FDA申請完全許可。
輝瑞BNT成功的密訣為何呢?布氏指出,第一,團隊努力,相當感謝BNT及輝瑞團隊,不眠不休的努力。第二,目標清楚,心中只想完成任務,從不考慮投資報酬率。輝瑞有責任解決社會面對最大的問題,若不行,我們都沒有未來。第三,勇於追求夢想,面對一不可能的任務,必須鼓勵跳開傳統束縛的思考模式,過去可行的方式,未必能打造一嶄新的現實。第四,科學自由,科學家不受預算及官僚所牽制,輝瑞沒有接受美國及德國政府的協助,也不需向他們解釋我們的決定。第五,高道德標準,輝瑞和BNT彼此信任合作無間,共同尋求改變,是成功重要關鍵。
總而言之抗疫是長久之計,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別人的成功,也絶非偶然。此時此刻我們需要疫苗,如何從現有資源中,學習合作分享智慧,展現靈活思考模式,凝聚台灣科學人的智慧及向心力以力挽狂瀾,我們真的做不到嗎?
作者﹕許英昌博士
現任單位﹕英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國立中正大學生命科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聚 輝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 朱成志的華山論劍 Facebook 八卦
2021/06/21,對抗Delta突變種,我們準備好了嗎?
COVID-19 是一RNA病毒,複製時需靠核酸聚合酶,但此聚合酶無法做進一步的校對及修正,故在複製核酸時易產生高比例的突變。目前已產生數種變種病毒株為全球所關切。五月底WHO 重新命名變種株,避免地名被污名化,例如英國株(B.1.1.7)重新命名為Alpha,南非株(B.1.351)為Beta,巴西株(P I)為Gamma,印度株(B.1.617.2)為Delta,Delta變種株已儼然成為全球最大隱憂。台灣目前正為Alpha變種株的入侵已忙得焦頭爛額,未來又如何面對第三波Delta變種株的入侵呢?疫苗無論是買的或自製,皆以COVID-19 原始株為抗 原,是否能克服新變種株所帶來的威脅呢?
Delta變種株於去年10月在印度發現,此株已散布到許多國家,包括新加坡、美國及英國等,並成為該地區的主要病毒株。英國原訂6月21日解封,也因Delta變種株帶來的新疫情而延後,鄰近國家也限制來自英國的旅客入境。Delta變種株的傳染力為原始病毒株的2.5倍,而Gamma、Alpha及Beta,則分別為2、1.5及1.5倍。意即 Delta變種的傳染力為目前在台灣流行Alpha的1.6倍。CDC認為不論先前是否感染或已打過疫苗,Delta變種株能巧妙地躲過抗體攻擊及擁有高傳染力是重症率高的原因。
科學家發現其擁有數十個的突變點,其中有兩個很重要的突變點,E484Q(即棘狀蛋白上第484個胺基酸麩胺酸,簡稱E,突變成麩醯胺酸,簡稱Q)及L452R,稱雙重突變。E484Q位於棘蛋白的尖端,突變使蛋白質三度空間結構改變,使病毒能躲過抗體的攻擊,此突變也存在Alpha、Beta及Gamma 變種株中。L452R突變使棘狀蛋白和宿主細胞上ACE接受體的結合更為穩定,進而增加病毒的感染力。
科學家也指出輝瑞-BNT疫苗對於Alpha及Delta變種株,分別能提供92%及83%的保護力。另一方面,給予第一劑輝瑞-BNT或AZ,對Alpha 及 Delta變種株的保護力分別為50%及33%。第二劑的保護力則分別增加到88%及80%。最近研究人員也發現Alpha 變種株,能經由病毒蛋白Orf9b,抑制人體干擾素的產生,病毒乃經多管齊下以求生存, Delta變種株是否也如此呢?
目前所有疫苗皆以原始病毒的結構為抗原,然而各式各樣的突變種也已如雨後春筍般陸續出現。關鍵突變點也逐一揭曉,如D614G、N501Y、K417及Q677等,當我們不斷購買或自製疫苗時,是否符合未來的需要呢?今年的疫苗明年仍有效用嗎?我們有足夠應變的能力嗎?科學人如何設計一萬用的疫苗呢?當同時感染不同變種株時,是否將產生超級病毒株呢?總而言之,目前施打疫苗能減少重症利多於弊,然而Delta變種株的威脅只是冰山上一角,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準備好了沒?
作者﹕許英昌博士
現任單位﹕英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國立中正大學生命科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聚 輝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 朱成志的華山論劍 Facebook 八卦
引用一篇好文章。美國是這麼嚴格,臺灣呢?
Novavax疫苗知多少?
Novavax 有別於輝瑞、BNT及AZ,是全球第一家以次單位蛋白為抗原的疫苗, 在安全、製程及方便性上,令人期待。疫苗何時可獲美國緊急使用授權進而上市,更令人矚目。然而8月6日美國政府命令Novaxax停止在美國製造疫苗,除非通過FDA的嚴格要求,例如保證每一批疫苗皆有同樣功效,否則將不再提供資助,整起事件令人驚訝,來龍去脈如何,乃本文重點。
第一,製造次單位疫苗NVX-CoV2373並非易事,科學家將棘狀蛋白的DNA,送入桿狀病毒內,以此病毒為載體感染昆蟲細胞,在昆蟲細胞內大量製造棘狀蛋白,三個單位形成一聚合蛋白。此表達系統已廣泛用於製造各種重組蛋白,例如預防子宮頸癌及流感疫苗上,在安全性、生物活性及產能上更屬一流。科學家分離棘狀蛋白後,並組合成奈米顆粒化,加上佐劑Matrix M 後打入體內,後者能吸引免疫細胞聚集,增強免疫反應,更是疫苗成功的重要關鍵技術。
奈米疫苗顆粒進入體內後,抗原表達細胞如樹突細胞,將其呑噬分解後,將片段的棘狀蛋白表達於樹突細胞表面上,告訴大家入侵者的外貌,以利T幫助細胞的偵測,後者能活化B細胞,產生抗體以對抗病毒入侵。另一方面,樹突細胞也能活化殺手細胞,分泌穿孔蛋白,消滅受感染的細胞。
第二,臨床試驗過程順利,疫情前Novavax已開發數種以次單位蛋白及奈米技術為主的疫苗。2019年完成流感疫苗三期臨床試驗,但並沒有上市。2020年五月,開始COVID-19試驗,七月美國政府更提供17.5億美元,支持疫苗臨床試驗及製造。同年八月,在南非展開2900人臨床二期,九月在英國展開15000人臨床三期,在美國的臨床三期,則因製造臨床研究所需劑量有別而延到12月底才開始。
今年3月21日,在英國的試驗結果証明,疫苗對原始病毒株的保護力達96%,對英國alpha株達86%,但對南非 beta株則僅49%。6月14日公布在美國三期臨床試驗結果,保護率達90.4 %,並計劃申請美國緊急使用授權。
笫三,疫苗量産製造品管出現瑕疵有如一記當頭棒喝,Novavax在巴爾的摩的代工廠,因污染曝露出品管上的缺失,聯邦監管機構立即暫停該廠營運三個月,導致製造延遲,品管哪一步驟有瑕疵,仍屬未知。六月時答應在第三季申請EUA,上週則延到第四季。何時會獲准仍屬未知。儘管在美國進度落後,Novavax也在北卡及德州代工廠繼續製造疫苗,並和印度、印尼及菲律賓尋求合作。
總而言之,製造疫苗並非易事,從研發製造到量產,乃環環相扣步步為營,每一步驟皆是經年累月智慧與經驗的表徵。當下面對困境,如何逐一抽絲剝繭找到癥結所在,更考驗主事者的定力,代工廠的優劣更舉足輕重,國內高端聯亞也同樣做次單位蛋白疫苗,我們從別人碰到的挫折中,又學到甚麼呢?
作者:許英昌博士
現任單位:英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國立中正大學生物醫學科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聚 輝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 聚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台灣公司網 的相關結果
聚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統編:28090306,公司所在地:桃園市蘆竹區大豐街2巷11號,代表人姓名:黃偉琪,董監事:黃偉琪,陳漢德,林雲農,陳晉毓,設立日期:095年02月09日. ... <看更多>
聚 輝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 聚暉股份有限公司|徵才中 - 104人力銀行 的相關結果
聚 暉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1980年,專注在1. LED綠能照明燈具2. LED精密驅動器3. 水資源/衛浴器材市場, 創新及製造的各項產品,廣泛應用於美國專案建築照明、商業空間等 ... ... <看更多>
聚 輝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 聚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徵才簡介 - 1111人力銀行 的相關結果
◎公司沿革2006年3月成立聚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並於同年5月份導入ISO9001 2000年版品質管理系統◎公司地址、電話、傳真與E-mail: 地址:桃園縣蘆竹鄉大豐街2巷11號電話: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