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問題的是經濟體質本身出問題;
而不是勞動條件僵化造成問題。】
根據中研院李宗榮和林宗弘兩位學者研究,
「1987年台灣出口外銷產值,78%是中小企業貢獻的;
但是到了2005年,中小企業外銷產值佔外銷部門比例只剩下18%。
相反地,當我們說三星,LG,現代三大集團壟斷韓國經濟的時候,
20年來,
台灣前10大企業企業佔比,卻由25%爬升到破40%,
光是一家鴻海營收佔台灣GDP比例高達22%。
台灣500大集團,有1/3營業收入來自中國,
這500大在海外員工數是250萬人,
在國內只僱用150萬人。
這些台灣接單,中國生產模式是台灣的「葉克膜經濟」,
追求低工資模式,這拯救不了台灣企業的低毛利率。
追求低工資的中小企業純益率仍然低落。」
台灣這些產業,經濟發展的問題,
國家絕對不能再以幫助資方,雇主用勞動力成本cost down 的方式維持競爭力,
不要把問題全部轉嫁到勞工身上,
叫受僱者習慣低薪,長工時。
因為有問題的是,
#經濟體質本身出問題;
#而不是勞動條件僵化造成問題。
--
研究內容出自【 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台灣經濟與社會】
編者:李宗榮、林宗弘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
出版社: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而不是勞動條件僵化造成問題 在 台灣共識 台灣成真 Facebook 八卦
【有問題的是經濟體質本身出問題;
而不是勞動條件僵化造成問題。】
根據中研院李宗榮和林宗弘兩位學者研究,
「1987年台灣出口外銷產值,78%是中小企業貢獻的;
但是到了2005年,中小企業外銷產值佔外銷部門比例只剩下18%。
相反地,當我們說三星,LG,現代三大集團壟斷韓國經濟的時候,
20年來,
台灣前10大企業企業佔比,卻由25%爬升到破40%,
光是一家鴻海營收佔台灣GDP比例高達22%。
台灣500大集團,有1/3營業收入來自中國,
這500大在海外員工數是250萬人,
在國內只僱用150萬人。
這些台灣接單,中國生產模式是台灣的「葉克膜經濟」,
追求低工資模式,這拯救不了台灣企業的低毛利率。
追求低工資的中小企業純益率仍然低落。」
台灣這些產業,經濟發展的問題,
國家絕對不能再以幫助資方,雇主用勞動力成本cost down 的方式維持競爭力,
不要把問題全部轉嫁到勞工身上,
叫受僱者習慣低薪,長工時。
因為有問題的是,
#經濟體質本身出問題;
#而不是勞動條件僵化造成問題。
--
研究內容出自【 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台灣經濟與社會】
編者:李宗榮、林宗弘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
出版社: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