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勞航班派遣條件再卡關,華航與機師協商二度破局】
文、製表/嚴文廷
台灣史上第一次 #機師罷工 邁入第4天,造成華航取消超過90個航班。截至11日晚間,華航機師工會已經收到超過620份檢定證,預估衝擊的班次會越來越多。11日傍晚工會與華航公司第二次協商,經過4小時,仍卡在「#疲勞航班」派遣條件上沒有共識,協商再度破局,機師罷工仍將持續。
「疲勞航班」是此次機師工會罷工抗爭的首要訴求,工會從 #執勤時間(FDP,含報到和報離等準備工作時間)8小時3人派遣、12小時4人派遣,11日退讓至 #飛行時間(FT,單純飛行時間)8小時3人派遣、12小時4人派遣,但超過一個航段7小時就得3人派遣,華航資方同意前2項,對於第3項「超過一個航段7小時就得3人派遣」無法接受。
* #註:「超過一個航段」即起飛降落2次以上,會增加機師前後準備、等待起飛或報到、報離等工作時間。
華航總經理謝世謙表示,超過一個航段7小時飛行時間就得3人派遣,一年將增加900多人次,一年要增加90個機師,華航無法負擔這樣的衝擊,因此無法接受。
主持會議的交通部次長王國材表示失望,他強調,本來折衷提出針對紅眼航班放寬成7小時3人派遣,樂觀認為可以讓勞資同意,但很遺憾結果並不如人意,希望雙方回去試算後,儘速再回來進行第3次協商。
深夜後,交通部宣布,12日華航勞資雙方將進行第3度協商,並將開放媒體轉播。
機師工會11日提出的「疲勞航班」派遣條件,與國際主要航空公司條件相較如何?《#報導者》蒐羅各家航空公司資訊,供讀者參考。 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公開網頁) 12日也發出新聞稿,針對外界最關切且引發議論的「疲勞航班」派遣人力訴求、前2次協商的進展與破局關鍵,提出說明,《報導者》整理於留言處。
▁▂▃▄ #致報導者們 ▄▃▂▁
我們要感謝所有讀者的指教,你們的嚴格監督是我們進步的動力。這次華航罷工事件裡,《報導者》記者努力在第一時間提供國際航空公司的資訊,以期協助讀者對國內、外航空業界勞動環境背景做了解、判斷,但短時間內蒐集齊全原本並不透明的各國航空資料確有難度,先前「華航與國際航空勞動條件比較表」中的資料呈現不夠完整,許多讀者的指教與意見,我們虛心接受、並立即以多方管道蒐羅、查證。
我們會秉持追求真相的精神,提供真實的資訊,這樣的堅持不會打折,也會繼續努力往進步的路上邁進。再次謝謝大家的批評與指教。
《報導者》編輯部敬上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如果有74萬,你會揀買樓定買一個夢想? [根據飛行學校課程資料,要獲得商業飛行員執照(PPL)需上12星期課程,連住宿及伙食費用共30207.64澳幣(約18.1萬港幣);商業飛行員執照(CPL)則需上30星期課程,,連住宿及伙食費用共94560.1澳幣(約56.7萬港幣),兩者合共約74.8萬港幣...
考 機師 難度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八卦
美國晨星在2020十二月底,發表了一篇名為7 Things We Learned in 2020,文中訪問了幾位晨星主管從2020得到的投資體驗,其中有些我覺得很有參考價值。
譬如Alex,股票研究部門主管,他說自己是從2008金融海嘯這年開始股票分析研究的職業生涯。他認為這個時間點,已經可以讓自己對之後所有的市場震盪免疫。
沒想到到了2020二、三月,面對嚴峻的疫情、股市的大跌,他發現自己心中充滿想要賣出,離開市場的想法。
我們身在台灣,疫情控制相對穩定,可能很難體會。其實這次疫情有兩大威脅,一是財富短時間內嚴重減值,一是生命威脅。自己可能被傳染得病。
對大多台灣投資人,我們只需要面對其中之一,也就是市場大跌,很多人就撐不下去了。歐美投資人面對雙重威脅,想要離開市場,得到”解脫”的想法會更為強烈。
在投資討論時,我看過很多次這種說法:
”假如我可以承擔波動風險,那我不就100%股票最好。報酬最高。”
問題在於,你怎麼知道自己可以承受大跌?
很多人用”說”的,以為自己可以。實際經歷時才發現自己辦不到。
(實際上,100%股票的投資組合也未必報酬最高)
市場風險麻煩的地方在於,它不像一個100公斤重的槓鈴擺在那裡。你沒練過,你就知道自己舉不起來。
市場風險會讓很多根本撐不過去的人,以為自己可以。
然後在大跌時,整天喊”現金為王”。合理化自己賣在低點的行為。
不要低估下跌的心理壓力。
另外一位晨星主管提到,假如你有個事先訂好的計畫,面對危機你會比較容易處理。
這其實是公認的危機處理原則。事先想好應對方法,訂好原則。這個原則明顯的例子就是航空業。
每架客機駕駛艙內都有一本厚厚的檢查表,告訴機師,遇到甚麼狀況,要如何應對。每個步驟都有,就一個個照做。
有計畫,你就知道怎麼處理。知道如何處理,你就不會慌,不會成為情緒的奴隸。
投資也是一樣。遇到下跌,還是執行一樣的投資計劃,固定股債比,定期投入。不為市場情緒左右,繼續執行投資計畫。這次考驗,你會安然度過。
其實,股債配置、定期投入這些簡單方法,就是很好的危機應對方法。也讓投資人在大跌之際,沒有淪入恐慌之中。
方法簡單,但實行起來不簡單。你要事先想好,徹底了解這樣做的原理,實際遇到也要有執行的與毅力。遇到逆境時的毅力,來自事先的準備與深入的思考。
另外一位分享者提到,他有投資Amazon跟Tesla這幾家公司的股票。看到這裡,我們就覺得,”哇,那他2020不就賺翻了。”
沒有。因為在三月美國股市大跌時,看到其它大多股票嚴重下跌時,這幾家公司股價卻沒跌或是跌的相對較少,他覺得這幾家公司股票已經變得太貴了。於是賣出,想要拿這些錢去買進當時變得更便宜的其他公司,想要取得更多獲利。
現在我們知道,他錯過了大筆報酬。
也就是說,看到單一股票那種一年六七十趴,或是翻倍的報酬時,其實不需要過度幻想假如自己持有這支股票的話,就可以賺多少了。或是羨慕有許多投資人已經完全取得這些股票的超高報酬。
事實是,大漲的股票在它上漲的過程中,往往就會讓持有者開始懷疑是不是已經漲太多了。漲愈高,落袋為安的心理就會愈強。最後在一個自以為已經賺夠多的時間點,離開市場,錯過之後的報酬。
這些人常會說:”留一點魚尾巴給其他人。”事實是自己連肚子都沒吃到。
下跌沒有想像中容易度過。所以容易賣在低點。
上漲沒有想像中容易掌握。所以容易錯過報酬。
投資是一個容易賣低,卻不容易賺到報酬的世界。不要低估投資的難度。
投資可以簡單,但並不容易。
全文也可見今天文章:
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20/12/2020investment-lessons-from-2020.html
考 機師 難度 在 Facebook 八卦
這星期五到星期日,全民大劇團在城市舞台演出的「情人哏裡出西施」,決定延期演出,詳細公告連結在文末及留言裡,或請洽詢全民大劇團粉專。
然後文末有補充一個,我個人想對政府做的、關於居家檢疫的建議,我只是提出意見供參考,勿戰,謝謝。
那麼,我來說說我這兩天的心聲吧。
以下文長,慎入。
大家是否記得,去年初疫情開始,大家瘋狂搶囤口罩、酒精等等物資,然後幾次連假的人潮都讓我們冷汗直流,但也因為幾次小小危機,台灣都安然度過,但是現在,我們虛心檢討一下,不用指別人,其實我們自己都鬆懈了?
老實說,口罩和洗手雖然不變,但心態上我的確是放鬆了。
從華航機師起,到諾富特飯店的事件,短短幾天下來雪球越滾越大,但真正有嗅到危機而提升自身防疫作為的人,不用指別人,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有行動嗎?
老實說,除了把肥皂再放回包包隨身帶著,我也沒多做什麼。
防疫從來都不是單一個誰的責任,不光是政府,去年台灣的防疫成效,是因為大家自發性的配合政策才得來的,這前面若是有功,也是大家均分,不是嗎?
老實說,我對積極配合防疫的人,除了感謝,我也不知道該說什麼。
最重要的是,防疫從來都不該是為了給誰稽查,這句不是疑問,你也必須同意。
這波社區傳染,我有點灰心,覺得前面努力了一整年,今年三月底還順利開了演唱會,好像可以對未來再開始去期待些什麼,但是到今天,還是破功了。
所以剛剛在台上拍下這張照片時,戴著口罩,我哭了。
許多行業都很慘,非常慘,旅遊餐飲藝文娛樂…在這炎夏似的季節裡,卻正在想辦法熬過寒冬。
勤洗手、戴口罩……怎麼防疫大家都很清楚,身為表演者,我真的跪求大家幫忙,讓我們已經延後的演出,能夠順利演出成功,大家一起活著,別放棄希望,該配合檢疫或疫調的拜託乖一點,繼續加油,好嗎?
也許你不是前面提到的重災行業別,但你不幫忙,萬一燒到你腳邊,憑什麼要別人幫你?
現在除了疫情,緊急的還有水情,而台灣雖然缺水,卻從不缺口水,與其指著誰鼻子罵,不如小心口水太多會增加防疫難度。
但我並不代表誰,這篇語重心長只是我個人的心聲,謝謝。
#關於檢疫的建議
檢疫期間,所有受檢人都需隨身攜帶手機以便追蹤,但有沒有可能設計一個系統,是隨機不定時、類似簡訊回傳的功能,若是收到查勤訊息,就需要在限定時間內回覆,是不是會減少大家的僥倖心態,把手機丟在家跑出去玩呢?
再次說明,我只是提出想法,不知道可行性如何,或是有有法律上的衝突,可討論但勿戰,謝謝。
https://www.facebook.com/119884934771336/posts/4092930684133388/?sfnsn=mo
考 機師 難度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如果有74萬,你會揀買樓定買一個夢想?
[根據飛行學校課程資料,要獲得商業飛行員執照(PPL)需上12星期課程,連住宿及伙食費用共30207.64澳幣(約18.1萬港幣);商業飛行員執照(CPL)則需上30星期課程,,連住宿及伙食費用共94560.1澳幣(約56.7萬港幣),兩者合共約74.8萬港幣。] 根據飛行學校課程資料,要獲得商業飛行員執照(PPL)需上12星期課程,連住宿及伙食費用共30207.64澳幣(約18.1萬港幣);商業飛行員執照(CPL)則需上30星期課程,,連住宿及伙食費用共94560.1澳幣(約56.7萬港幣),兩者合共約74.8萬港幣。
「從小到大,飛行都係我嘅夢想。」香港地講追夢,好似係有啲難度,不過呢74萬,高肇謙揀咗去圓自己嘅飛行夢。2016年1月,23歲的高肇謙隻身飛到澳洲阿德萊德飛行學校Flight Training Adelaide,用三個月考獲私人飛機飛行員執照(Private Pilot Licence,簡稱PPL)。「嚟之前都考過機師,但係唔成功。會覺得係唔係自己的經驗不足,或者知識上不夠,所以想過來試一試。」
=========
全新副刊,推動知識文化多元。培養品味,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不畏高牆,我們站在雞蛋一方。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考 機師 難度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評價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1月23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5RNqxzwYsaM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疫情爆發一年,香港終要走上圍封(lockdown)抗疫之路,當局有意在油麻地指定檢測區,部署「封區」檢測,確保區內人士須持陰性檢測證明。抗疫措施因事制宜,任何手段都不應排除,近期接連有舊區爆疫,形勢嚴峻,現有控疫措施未能遏制,就要考慮新手段,定區圍封值得一試,關鍵是考慮要周全,執行要利落,將擾民程度降低。抗疫如行軍,圍封就是打巷戰,堅壁清野逐區掃蕩,難度不容低估,港府沒有這方面經驗,今次圍封可視作試金石,了解實際效用,倘若行得通,可將經驗複製到其他爆疫舊區。萬事起頭難,一旦開壞了頭,公眾觀感差,之後想再試就很困難,當局必須全力做好這次圍封行動,避免重蹈早前明恩樓突擊執法的覆轍,出現信息混亂、人手不足、執法尺度不一等弊端。
蘋果頭條
油尖旺區武漢肺炎大爆疫,城中傳聞政府今日將會封閉佐敦疫區,對疫區內居民進行強制檢測,消防指政府正考慮在星期六、日起,在「佐敦指定檢測區域」部分範圍實施「禁足令」強制檢測,如果實行「封區」,政府將調動過千名紀律部隊人員及檢測人員參與,但暫仍未有定案。有市民深夜搶購生活物資,亦有人帶同行李乘的士離開。凌晨時份,多輛貨車開始運送大批物資到佐敦吳松街熟食檔及附近油尖區多元文化活動中心,物資包括口罩及麵包等物品,據悉兩處地點相信用作指揮及物資中心。凌晨約1時30分,一批警員及衞生署人員到場,人數共約60人。其中一批衞生署職員到達白加士街98號金威廣場實施強制檢測,大廈約20分居民需撤離,分批登上小巴前往隔離檢測中心。
東方正論
去年1月23日,香港驚現首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從此拉開驚心動魄的抗疫序幕。一年過去,香港由第1波疫情經歷到第4波,港府依然沒有吸取教訓,抗疫依然毫無進展,清零依然遙遙無期,經濟卻直插谷底,人命損失接連不斷。更慘情的是,康復者因為缺少支援而徬徨無助,生理心理飽受煎熬,林鄭比當年老董政府應對沙士更不堪。事實證明,港府不僅無能,而且無恥,生為港人,何其不幸!去年今日,武漢傳入第一宗確診個案,接着疫情一發不可收拾,而且每一波的開始,都是因為港府中門大開所致。君不見,第1波由內地入境者引發;第2波來自歐美留學生返港引爆;第3波走漏免檢的機師和海員;第4波則因尼泊爾病毒株由隔離酒店帶入社區。
星島社論
今日是本港爆發新冠肺炎一周年,本港昨日新增六十一宗確診,其中五十五宗本地個案,重災區油麻地佔四成,昨再多二十四宗。因應疫情於油麻地一帶持續爆發,港府首度實施「封區」!消息指,港府今日凌晨四時起,於今明兩日在油麻地疫區實施「封區」,料涉及逾百幢大廈,逾千名紀律部隊人員配合行動,將把守大廈出入口,並上門查問及要求居民進行檢測,而居民必須出示陰性檢測證明,才可離開「封區」範圍。據悉,廟街一帶小販昨晚已收到通知不能營業,封鎖區內的街市及熟食中心亦要暫時關閉,當局會為區內居民提供基本物資。昨晚所見,大批居民趕在封區前「一袋二袋」匆忙撤離,被質疑「封區」成效。
經濟社評
油尖旺區大爆疫,港府本周末料將首度封鎖油麻地指定檢測區域,派駐紀律部隊阻止沒有陰性證明的人士離開,並挨家挨戶確保居民已經檢測。倘當局月初已能針對新填地街一帶疫廈加快檢測,疫情勢不會惡化至眼前境況,官員實應做足配套來妥善封區,盡量汲取經驗來提升強制檢測成效,再認真考慮如何鼓勵複檢,又應否擴大強檢範圍。港府今明兩天很大機會在油麻地指定檢測區域實施所謂「禁足令」,事前不作任何正式公布,以防居民撤走。紀律部隊料將阻止不具有陰性證明的居民離開所住大廈,個別報道甚至稱,周一完成全區強檢前,嚴禁區內估計逾1萬名居民離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