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
【3月的最後一天,法國超過中國成為全球第四個,死亡破3000人次的國家,巴黎也淪為法國東部之後的第二個重災區。3/30法國政府祭出了加速疏散重症病患的戰略,負責將36名重症病患從東部重災區,運往西南部的各個城市的十幾家醫院,將有兩輛特別改裝後的醫療高鐵,和30位全程陪同的醫護人員負責運送。馬克洪視察野戰醫院,要求加快口罩生產,但雖然在四月底前,可以增產到每月4000萬個,問題是,根據法國衛生部自己的統計,目前法國每週就需要4000萬個口罩。東部地區向中國訂購的兩百萬個外科用口罩,沒想到還遇上美國人要用高出三倍的價錢搶貨。如何能儘早結束這場看不見盡頭的戰爭?法國總理菲利普宣佈,禁足令延長至4月15日,法國極力抗疫,希望不會淪為下一個西班牙或是義大利。】
{內文}
(馬克洪\法國總統)
(Silence)我們會打勝(Silence)
這不像是一個胸有成竹勝券在握的將領,馬克洪遲疑的口氣,是一個欲言又止的問號,要怎麼打贏一場已經輸在起跑點的戰爭,當他3/17向新冠病毒正式宣戰,頒佈全國禁足令時,法國已經死了175人了。一星期之後,3月24日,東部疫情重災區的野戰醫院啟動使用。
(新聞旁白)
一個使用人工呼吸器的重症病患,由醫院醫師轉交給將接手治療的軍醫
這個在72小時之內軍方趕工支援的野戰醫院,可以接收30名需要呼吸器的重症病患。
(Antoine\法國野戰醫院軍醫主任)
選在醫院停車場的原因是離醫院近,因為轉移病患是一個風險相當大的步驟,他們離開ICU之後會以特殊車輛運送,時間要越短越好
截至4/1,法國新冠肺炎,死亡人數已經突破四千人,4/2更創下了死亡509人的單日新高,東部重災區的死亡人數佔了全法國的40%,有已經超過900個需要呼吸器的重症病患,和只有1100張ICU病床的地區容量,野戰醫院的30個重症床位不過是杯水車薪。
(新聞旁白)
在一小時的飛行之後,這架從Colmar軍用醫療專機,停在Poitier的機場,機上是醫療人員和兩位情況緊急的重症病患,從頭到腳全副武裝的醫護人員到位協助,一共要六位醫護人員,才能把這兩位病患移出機外
馬克洪動員陸海空三軍啟動的「恢復力行動」,除了野戰醫院之外,也包括以軍機疏散重症病患至其他地區,和兩艘承載直升機和完整醫療設備的航空母艦,前往科西嘉島和法屬圭亞那待命支援。
(新聞旁白)
德國首次出動軍用直昇機,到法國東部地區的Metz接收病患
德國 瑞士和盧森堡三個鄰國,截至4/1,一共已經接收了近百名來自法國東部重災區的患者,但即使全力動員軍用醫療專機 直昇機,也趕不上面臨重症病床飽和的緊迫倒數。
(Olivier Veran\法國衛生部長)
歐洲第一輛醫療高鐵,將會從東部Strasbourg和Mulhouse,轉送30名重症病患到其他有床位的地區
法國政府3/30祭出了加速疏散重症病患的戰略,負責將36名重症病患從東部重災區,運往西南部的各個城市的十幾家醫院,將有兩輛特別改裝後的醫療高鐵,和30位全程陪同的醫護人員負責運送。
(Lionel Lamaut\法國醫療高鐵統籌醫師)
除了可以運送更多的病患之外,高鐵的好處是可以動用非疫情災區的資源,同時不會影響到重災區緊迫的資源,除此之外的優點是,你們會發現病人不會搖動,沒有加速減速的變化,比我們在直昇機上要好得多
這是法國2015年遭受一連串恐攻之後,為了緊急疏散傷患的災難演習備案,已經在一年前開始演練。
(Lionel Lamaut\法國醫療高鐵統籌醫師)
我們試圖運送的病人是熬過了重症病房,很艱苦的第一階段的病人,他們的病情基本上已經穩定了,所以我們才能進行轉院
每節車廂就是一個改裝的ICU,可安置4名經過挑選和評估的重症病患,還有全程隨行的6名醫護人員,和一名技術人員。
(Lionel Lamaut\法國醫療高鐵統籌醫師)
全程都能繼續所有在原來ICU病房的治療,火車很平穩 車速不變,而且整條路線幾乎完全是只讓我們使用,就是為了避免所有需要減速煞車的情況
一組醫療高鐵是由兩列火車組成,高鐵駕駛及鐵路技術人員在第一列火車,運送的病人和隨行的醫療人員是第二列火車,還需要一列在前面開路同時檢查路線的維安火車。
(Jerome Salomon\法國公共衛生署署長)
到3月31日,我們已經疏散了288名需要特殊醫療的重症病患,轉移到疫情比較輕微的地區,以高鐵進行轉移看起來很輕鬆,事實上非常複雜
從接到命令到醫療高鐵的實際出發之間,至少需要48小時的準備時間,動員大約200人,為了更方便醫護人員工作,高鐵車廂更進一步撤除了座椅的椅背,第一批醫療高鐵疏散的是東部重災區,然而東部已經不是法國唯一的重災區了,這個星期 巴黎所有醫院的ICU病房,幾乎逼近到飽和的臨界點,3月的最後一天,法國超過中國成為全球第四個,死亡破3000人次的國家,巴黎也淪為法國東部之後的第二個重災區。
(Aurelien Rousseau\巴黎地區衛生局局長)
我們已經到了醫院可以提供醫療的飽和點,我可能只需要給一個數字,我們一共只有1200張ICU病床,但是我在和您說話的這一刻,我們有2700位重症病患,我們不單是把我們重症病床加倍,我們所需要的醫療人員更是加倍
離3/17頒布禁足令已經整整兩週了,擁有兩個機場,人口密集的巴黎,疫情開始升溫,首當其衝的是所有的醫院。
(Philippe Juvin\巴黎龐畢度公立醫院急診室主任醫師)
最明顯的所有來急診室的病人,他們的病情都已經相當嚴重,幾乎有超過半數都需要留下來住院治療
其中有5%的病人是立刻被安排到ICU的患者,而一旦住進重症病房,停留的時間是2-3週。
(新聞旁白)
巴黎地區的醫院也達到了飽和點,高鐵將疏散第一批9名重症病患到法國中部的羅瓦河地區
(Philippe Juvin\巴黎龐畢度公立醫院急診室主任醫師)
我們還沒有到義大利的程度,還沒有到需要選擇這一位插管急救,還是替另一位插管急救的地步,但是我們把他們轉到離他們家越來越遠的醫院
除了病患被轉移到越來越遠的地區之外,極度缺乏的還有越來越吃緊的醫護人員,他們不但有面臨感染率最高的風險,還有面對疫情越來越緊張的壓力和累積的疲勞。
(Philippe Juvin\巴黎龐畢度公立醫院急診室主任醫師)
在中國武漢,你當然會說那是震央,有63%的醫護人員被感染,他們是怎麼挺過來的,一定要了解這一點,中國是一個大國家,全國各地都拍了醫護人員去頂替支援,我們是一個相比之下比較小,所以我們的備援空間更小,絕對要保護醫護人員
中國武漢的醫護人員,防護衣上寫下自己名字以便識別的情況,不會在這裡發生,就如這張說明圖表,這家巴黎曾經搶救過黛安娜王妃的大型醫院,要進入一個不是負壓病房的ICU,護士的裝備不過如此,但是他們起碼還有最陽春的防護,法國醫療系統裡最脆弱危險的缺口,就像義大利和西班牙一樣,是老人療養院。
( Florence Aubenas\法國世界日報資深記者)
老人療養院的院長不停地收到一波波的email,盡是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mail,別家老人院說,我們這裡有17個老人被感染,另一家說我們有30人感染,另一種email是葬儀社發的,問他要不要盡快訂購屍袋,要小心恐怕棺材會不夠
她在3/17宣佈禁足的第一天,就進入一家巴黎郊區的老人院閉關11天,事實上在全國禁足之前,法國就已經禁止外人進入老人院,包括家屬探望,但她實地所見所聞,還是令人難以相信。
(Florence Aubenas\法國世界日報資深記者)
我們一直搪塞回答他們的需求,說欸等一下,你們也不是醫院,也不是急診室,你們又不是重症病房,所以沒有口罩 沒有手套 沒有酒精乾洗手
截至4月2日,全國老人院的死亡人數,一直沒有被納入官方的統計數字,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最脆弱對病毒毫無抵抗能力的族群,被關閉在全法國,甚至是全歐洲所有的老人院裡。
(Florence Aubenas\法國世界日報資深記者)
世界日報給我提供了口罩,但是他們卻沒有,我是全院唯一一個戴口罩的人,這實在很荒謬
一直試圖領導歐盟軍事防禦的法國,擁有完整的陸海空三軍部隊,和可以和引以為傲的核武,但是這些在第一線和病毒奮戰的醫護鬥士卻沒有口罩,在第一時間就到野戰醫院視察的馬克洪,也來到決定這一戰勝負的關鍵資源生產基地。
(馬克洪\法國總統)
危機發生前在法國每週可以生產330萬個口罩,4月底之前,我們的產量將超過1000萬,這意味著我們將在幾週內將產量翻了三倍
法國四月底前可以最高增產到每月4000萬個口罩,問題是根據法國衛生部自己的統計,目前法國每週就需要4000萬個口罩,只有一個解決辦法。
(Olivier Veran\法國衛生部長)
我們向中國訂購為法國製造的口罩,我可以給大家一個數字,現在超過了十億個
這架連夜從上海直接飛回法國,停在東部重災區的飛機,裝載著所有人千盼萬盼的寶貴資源。
(新聞旁白)
飛機上載著現在新的「白金」,東部地區向中國訂購的兩百萬個外科用口罩
但是這場第三次世界大戰也是一場資源戰,得口罩者得天下。
(Jean Rottner\法國東部大區省長)
這是真的,在停機坪上美國人趕到掏出現金,以比我們高處三倍的價錢搶貨,所以我們真的是要拼命搶回來
不僅要和美國人角力搶購口罩,一旦口罩到了法國境內,還要出動軍方及警力全程保護。
(新聞旁白)
這是今天早上在巴黎戴高樂機場,帶著面罩全副武裝重型機槍的警察,因為這些護駕的卡車裡裝的是昨晚從中國運到的,眾人覬覦極為珍貴的口罩
(法國武裝警察)
我們前面有車隊開道,車隊後面還有車輛把關,我們的任務是確保中途沒有人可以接近,以目前的情況而言這是非常珍貴的
除了武警全程護航口罩的運送分發,還出動軍隊保護看守,馬克洪所視察的口罩工廠,這是抗疫大戰的核心資源的生產基地。
加上自流行開始以來,在醫院和在養老院的死亡人數,這表示從3月1日開始算起,我們今晚很遺憾一共有6507人死亡。
2020的4月1日,法國創下了單日最高死亡新高509人,但這並不是愚人節最可怕的玩笑。
我們對醫院累積的5,091人死亡感到遺憾,這些死亡中有83%是70歲以上,老人療養院中的死亡人數,迄今為止已有1416人。
老人院一直是疫情爆發以來的灰色地帶,全法國有一萬多個老人安養院,一直都被被排除在官方統計之外,而且這只是片面不完全的數字,已經讓法國新冠肺炎的死亡人數超過了6500人,一場已經犧牲了六千五百多人的戰爭,還有反敗為勝的機會嗎?
(Apolline de Malherbe\法國BFMTV記者)
請問您我們在這場戰役裡的優勢在哪裡
(Philippe Juvin\巴黎龐畢度公立醫院急診室主任醫師)
我想是大家的善意
古今中外的歷史上,恐怕沒有任何戰爭能夠以善意勝出。
(EDOUARD PHILIPPE\法國總理)
很可能我們不會在全國所有地方,讓所有人同時解除同樣的禁足令
法國能夠期待的,已經不是打贏這場疫情戰爭,而是如何儘早結束這場看不見盡頭的戰爭,法國總理菲利普宣佈,將禁足令延長至4月15日,法國最好的結局就是,不會淪為下一個西班牙或是明天的義大利。
義大利維骨力價錢 在 毒舌痞子的543日記 Facebook 八卦
狂到爆表,居然是台灣人~~~~~
提要:
1.大概一萬多個字吧,文章跟照片可以分開閱讀,哪天心血來潮就會多寫一些。
2.軍方有熱像儀,每隔2小時巡邏一次,90%機率會被抓,但能撐多久?還有被逮到後的搜身程度跟拘留幾天則看運氣。
3.關鍵人物是那位懂英文又知道路的司機,但他記性不好,適時適量的美金有助於他恢復記憶。
4.合法參訪(賄賂)的方法也有,但需要從俄羅斯那頭疏通跟入境,一個人3000-5000歐不等。
5.這裡難度極高,需超強意志力及抗壓性,相信隊友、互相扶持。
6.俄羅斯軍隊沒有對空鳴槍這種規矩,被逮就雙手舉高,別試圖掙扎。
7.假如台灣人被逮,需要花很多時間解釋:為何國籍台灣,但護照卻有China,只要牽扯到China,都讓事情變得非常複雜。
8.有錢好辦事,花大錢則天下無難事。這趟旅程,同行的美國友人富蘭克林幫了不少忙。
-\-\-\-\-\-\-\-\-\-\-\-\-\-\-\-\-\-\-\-\-\-\-\-\-\-\-\-\-\-\-\-\-\-\-\-\-\-\-\-\-\-\-\-\-\-\-\-\-\-\-\-\-\-\-\-\-\-\-\-\-\-\-\-\-\-\-\-\-\-\
沉寂的暴風雪
哈薩克南部人煙稀少的沙漠地帶,有一塊占地6700平方公里的軍事禁區。這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便是拜科努爾航太基地,早在上個世紀,它就是全世界最大的航太科技研究中心,目前由俄羅斯導彈部隊的官兵駐守。
拜科努爾是人類征服太空的起點,作為人類進軍宇宙的聖地,這裡有著震撼人心的過去。它曾創造過人類航太史上三項第一:1957年,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上了太空,震驚了全世界。1961年,它完成了將人類首次送入太空的壯舉。1963年,它將史上第一位女太空人送入太空。這三個第一奠定了拜科努爾在人類史上無法撼動的地位。1955年至今,從拜科努爾升空的各種類型航太機具及導彈超過1000個,經由它跨入宇宙遨遊的太空人超過150位,無論是從規模或是發射數量來看,都無愧於世界最大之盛名。
1991年蘇聯解體,拜科努爾遭逢巨變,俄羅斯不再是基地的主人,而獨立後的哈薩克政府則對這座看似風光威武的航太基地興致缺缺。原因不外乎:隨著華沙公約組織瓦解,蘇美雙方的軍備競賽,早已默默結束。再來~承接這如此燒錢揮霍的軍事單位,對於馬步都沒紮穩的新政府而言壓力頗大。
然而,愛面子的俄羅斯無意放棄這座聞名遐邇的航太基地。1993年哈俄兩國就共同使用拜科努爾達成共識,雙方簽署了備忘錄,哈薩克將此區租賃給俄羅斯使用,租期20年,俄羅斯每年給付1.15億美金,當作場地租借費用。2003年7月,俄羅斯與哈薩克再次簽署協議,繼續租賃拜科努爾航太基地50年。
1973年,蘇聯在拜科努爾開啟了暴風雪計畫(Buran),蘇聯政府希望能在最短時間內,打造一台能夠重複使用的航太載具,除了宣揚國威,更希望能對美方造成潛在性的軍事威脅。這蘇聯軍事史上最昂貴的航太計畫,共打造出五台正式的暴風雪號太空梭,八台測試機。但整個暴風雪計畫,僅只有一架次的太空梭離開地球,採無人控制飛行,繞行地球軌道兩周後,自動降落返航。1993年,因資金拮据加上蘇聯解體,想靠著暴風雪計畫制霸太空的夢想宣告終止。
暴風雪計畫沉寂至今26年,造價百億的太空梭四散各地,無人聞問,成了最昂貴的廢棄物。但在拜科努爾航太基地,仍藏有兩台廢棄的暴風雪號,26年來原封不動的停在機棚裡。2015年,一位俄羅斯攝影師曝光了機棚內的照片,頓時,此處成了廢墟攝影的終極目標,廢墟客有生之年一定要前往朝聖的麥加聖地。
我在九月時的義大利之旅,順道與幾位歐洲拍廢墟的攝影師見了面,一同討論前往拜科努爾的事宜,我們一行五位成員(包括我老婆),預計明年的九月成行。但局勢變動往往出乎意料,隨著各國通訊產業崛起,越來越多的衛星需要送上太空,頻率已經高到一個月要發射兩次航太載具。換言之,拜科努爾航太基地變得非常的繁忙,相對上軍備維安都會升級,成功潛入的機率則會更低,最近的消息是一組法國人跟一組挪威youtuber,兩隊人馬都在第一天就買單出場。尤其是法國人進機棚不到一小時就被活捉的風聲,在歐洲廢墟界傳開,該說法國人天性浪漫還是蠢?法國隊伍進了機棚之後,沒人警戒、沒人搶制高點,一群人居然先在太空梭旁開香檳慶祝,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討論結果不了了之,各自回歸到工作岡位及家庭後,一切回到現實,但太空梭仍在我腦海裡的軌道繞行運轉,揮之不去。10月的某一天,小史傳了訊息給我,他說同事跟他換班,他多了一個禮拜的假期不知如何是好,我則好意邀請他來台灣拍攝廢墟,我可以帶著他跑。不知是誰先提到那個關鍵字Space shuttle(太空梭),我倆的小宇宙再次爆發,而且炸到破表。我嗆了他一句:You go I follow .距離不到40天的時間,別說機票都還沒訂,我們連如何穿越沙漠的路線都還沒摸出來。更何況11月的拜科努爾沙漠,夜間的平均氣溫是-12~-22度之間,我們需要高機能性的衣物及裝備,不然死在沙漠裡根本無人得知。
雙方都在等對方開口放棄,但率先發難的是我,10月21號時,我傳了訊息提到機票跟邀請函搞定,只剩沙漠的座標及路線圖,而小史聽聞我機票買了,隔天他也回覆說機票訂了。
我們倆剩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準備及調整體能,小史年輕時是跑三鐵的,不菸不酒,是個連咖啡跟含糖飲料都不喝的人,非常自律,感覺他隨時可以進入備戰狀態。而我吃了一個月的水煮餐來調整體脂,搞得自己生不如死。
因為轉機時間還有台籍旅客必須申報流動戶口的關係,我提早兩天到達哈薩克,順便採買食品及瓦斯罐,並連絡好把我們送到拜科努爾航太基地邊界的司機(他是全村唯一聽得懂英文的)。24號中午左右,我和小史碰面,再次討論計畫。我們問了幾位當地人,關於基地裏頭哨點及裝甲車巡邏的時間,但根本沒人聽得懂英文。好吧~只好請司機出馬充當翻譯,但也聽不出個所以然。在無法確認基地裏頭維安的狀況下,我倆只能硬幹,要是被發現了,希望軍方不要真的開槍才好。
我在邊界處的村落看見不少驢子,似乎是這裡的主力運輸工具。我把司機拉過來,叫司機翻譯我強烈想購買一頭驢子的企圖心。問了驢子的價錢,折合台幣約4000元,也不知是貴還不貴,但有驢子可以馱貨,我倆可以走得非常輕鬆。這傢伙長得實在有夠醜,見人就吐口水,我懷疑老闆要賣的這隻是輕度智障,我試著跟牠溝通,但根本拉不動,可能新車需要一點磨合期。小史看不下去,很嚴肅的否決買驢子這檔事,他說等我們進到機棚內後,留在外頭的驢子一定會凍死變成標本,基於人道考量及太招搖的前提,我的小毛驢計畫宣告終止。
司機的房車要開進沙漠,實在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能把我們送到基地邊界的廢棄碉堡,他深怕引來追兵,頭也不回立馬疾駛而去。現在我們已經在俄羅斯的領土內,而唯一可以帶我們離開的救兵三天後才會出現。我倆走在路徑上等著夜晚來臨,還沒開始就已經領教到這片沙漠的可怕之處,天色漸暗,氣溫以每小時降一度的速度往下探底,我採買的飲用水已經開始結霜,我告訴小史先把瓶蓋打開,每罐都喝一口,不然結凍後的寶特瓶可能會炸開。
由於這裡是航太科技的軍事區域,電子訊號都會被屏蔽,我想也沒人笨到會在這裡把手機打開定位,那等於告訴塔台的警戒雷達我現在站在這裡,快點來抓我。我用最傳統的方式,畫了紙本地圖用指北針來導航,我把路線切分成七個檢查點,避開車軌明顯的道路(那有可能是車巡的路線),迂迴繞過疑似哨點及有在使用的建築物,把51公里分成七等分來完成,預計在5點天亮前可以進到停機棚。
我們一路上都走得非常小心,我實在想不出方法可以掩蓋掉我們在雪地及沙地上的足跡,只希望要是有巡邏車經過,車燈可千萬別照到我們的腳印。這路程長到不可思議,似乎永無止盡。我和小史沒啥說話,彼此都專注在周遭瞬間的燈光及不自然的聲響,因為那有可能是巡邏車。
抵達第三個檢查點,溫度是-17度,寒冷的沙漠已經吃掉我大半的體能,但地圖上的路徑顯示我們才走了不到20公里。整路上找不到一個封閉的掩體,後來遇到一個被炸開的廢棄碉堡,我們決定生火煮點熱飲,但我倆背包裡的礦泉水已經全數結冰。我告訴小史:要是我陣亡了怎辦?小史回答我:Yes . You will ,but not today。我倆靜靜地坐著啜飲著熱茶,小史忽然開口:這裡好安靜,我們需要一支小提琴,這個梗實在爛到爆,我冷冷地回答:這很難笑........
我們以每小時5公里的速度前進,寒風刺骨、舉步維艱,我緊盯著手心的指北針及地圖,這一望無際的沙漠在夜裡更讓人心生畏懼。走在沙地上時,我心想:還好聯合國已經頒布渥太華公約,要是這裡佈滿地雷,我倆可能撐不到半小時就被炸飛。凌晨兩點左右,我本能的回頭一望,發現有燈光在我身後,是巡邏的裝甲車!我連忙叫住走在前方的小史。接著~我們開始狂奔找掩蔽,幸好裝甲車並未朝我們的方向開過來,那探照燈掃過來的同時,我差點尿在褲子上。
天將破曉,停機棚終於出現在我們的視線內,這是終點前最後的4公里。此時我倆需要賭一把,冒著被瞭望塔發現的風險切西瓜走捷徑,可以省下一個小時。這一區完全沒有掩蔽物,但瞭望塔的守衛似乎也沒有打探照燈的意思。小史最愛掛在嘴邊的那一句:Carzy Wu !!他老覺得我是個城府很深又瘋狂的人,那我們就用最瘋狂的方式,”切中路過去”。
超級低溫加上一路上都沒有休息,我的大腿不堪負荷,痛到快暈倒,很明顯拖累隊友。小史很夠義氣,揹起我的重裝備走了約三公里。通過瞭望塔後,再翻過兩層鐵網,終於到了機棚。我們在距離機棚約150公尺的廢棄建築停下來,詭異的是機棚內部居然有燈光,我倆討論的結果是這一定是巡邏的軍隊,拍廢墟的人馬不敢這麼囂張。
已經是早上五點多,我們極需要睡眠及熱食,以及一個可以棲身的掩體讓我們休息。我們放棄進機棚,決定先前往到1公里外的建築物去,這是此行的另一個目標:能量火箭基地(Энергия)。
火箭基地的門窗全部焊死,只留下一道門鎖給巡邏軍隊進出,我們爬了約兩樓高的窗戶進到火箭基地,找到一個庫房攤開睡袋準備休息。在零下17度睡覺,已經不是冷不冷的問題,而是有沒有生命危險的顧慮,除了睡袋外,我還捆了兩層錫箔紙,把自己弄成紙包雞,但那地板還是冷到靠北。
我們睡了兩個小時,但我們都知道彼此沒睡好,因為鋪了錫箔紙的關係,冷到發抖的聲音其實很明顯,但躺著對雙腿還是有些幫助。起床時點開頭燈發現,睡袋跟錫箔紙因為口鼻呼吸的水氣結成冰,打了哈欠嘴唇也裂開,那畫面真的很狼狽。
微弱光線中的火箭基地,宛如踏進魔戒電影裡矮人的地底神殿,挑高的廠房氣勢雄偉,抬頭仰望,火箭如同泰坦巨像般睥睨著眼前的人類,站在推進器底下的我們顯得如此渺小。組裝好的能量火箭高約70公尺,裝滿燃料後重達2400噸,當年的蘇聯急需要這顆推進火箭問世,用來與美國阿波羅計畫中的農神5號相抗衡。這顆廢棄的能量火箭原本打算載著暴風雪號升空,抵抗地心引力並穿越各個氣層,將太空梭送上地球軌道,功成身退後墜地,再由軍方回收。但隨著暴風雪計畫停擺,碩大無比的能量火箭再也沒有機會和暴風雪號合體,漸漸被世人遺忘,塵封於此。
這趟旅程準備的相機是M43系統旗艦機種EM1X,而這次所有的照片都是JPG檔案直出,完全無修圖(其實是我的電腦跑不動EM1X的RAW檔)。
在這種極端氣候之下,EM1X的功能完全不受影響,即便是白天時基地內室溫僅僅只有-15度,電池完全沒有衰退的跡象。雖然相機頭好壯壯,但我那打算用完即丟的便宜腳架卻因為熱脹冷縮變得軟腳,由於隨時要躲藏,我捨棄腳架全靠手持拍攝,這EM1X的防手震功能完全提升到另一個境界,不管是手持3秒5秒10秒,通通不是問題。
正當我們仰望著能量火箭,互道恭喜之際,我看到手電筒的燈光朝著我們過來。我倆抱著相機躲進火箭推進器的下方,但我們的背包還留在原地,俄羅斯軍人距離我們5公尺不到,而小史的背包是螢光黃色,連蕭煌奇都看得見,他發現我們的背包後,居然沒有拿走,而是先在一樓晃了一圈後,接著上樓搜索。
躲了五分鐘後,我倆連忙拿回背包,躲到樓梯轉角下,我們納悶為何他不拿走我們的行李,這詭異事情至今還是想不透,也許他知道我們無處可逃。小史說:反正我們遲早會被逮,那就直接分頭拍吧。
待續,下一篇,我們即將遭遇駐軍。
義大利維骨力價錢 在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Facebook 八卦
建議各位都看一看..
提要:
1.大概一萬多個字吧,文章跟照片可以分開閱讀,哪天心血來潮就會多寫一些。
2.軍方有熱像儀,每隔2小時巡邏一次,90%機率會被抓,但能撐多久?還有被逮到後的搜身程度跟拘留幾天則看運氣。
3.關鍵人物是那位懂英文又知道路的司機,但他記性不好,適時適量的美金有助於他恢復記憶。
4.合法參訪(賄賂)的方法也有,但需要從俄羅斯那頭疏通跟入境,一個人3000-5000歐不等。
5.這裡難度極高,需超強意志力及抗壓性,相信隊友、互相扶持。
6.俄羅斯軍隊沒有對空鳴槍這種規矩,被逮就雙手舉高,別試圖掙扎。
7.假如台灣人被逮,需要花很多時間解釋:為何國籍台灣,但護照卻有China,只要牽扯到China,都讓事情變得非常複雜。
8.有錢好辦事,花大錢則天下無難事。這趟旅程,同行的美國友人富蘭克林幫了不少忙。
----------------------------------------------------------------------
沉寂的暴風雪
哈薩克南部人煙稀少的沙漠地帶,有一塊占地6700平方公里的軍事禁區。這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便是拜科努爾航太基地,早在上個世紀,它就是全世界最大的航太科技研究中心,目前由俄羅斯導彈部隊的官兵駐守。
拜科努爾是人類征服太空的起點,作為人類進軍宇宙的聖地,這裡有著震撼人心的過去。它曾創造過人類航太史上三項第一:1957年,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上了太空,震驚了全世界。1961年,它完成了將人類首次送入太空的壯舉。1963年,它將史上第一位女太空人送入太空。這三個第一奠定了拜科努爾在人類史上無法撼動的地位。1955年至今,從拜科努爾升空的各種類型航太機具及導彈超過1000個,經由它跨入宇宙遨遊的太空人超過150位,無論是從規模或是發射數量來看,都無愧於世界最大之盛名。
1991年蘇聯解體,拜科努爾遭逢巨變,俄羅斯不再是基地的主人,而獨立後的哈薩克政府則對這座看似風光威武的航太基地興致缺缺。原因不外乎:隨著華沙公約組織瓦解,蘇美雙方的軍備競賽,早已默默結束。再來~承接這如此燒錢揮霍的軍事單位,對於馬步都沒紮穩的新政府而言壓力頗大。
然而,愛面子的俄羅斯無意放棄這座聞名遐邇的航太基地。1993年哈俄兩國就共同使用拜科努爾達成共識,雙方簽署了備忘錄,哈薩克將此區租賃給俄羅斯使用,租期20年,俄羅斯每年給付1.15億美金,當作場地租借費用。2003年7月,俄羅斯與哈薩克再次簽署協議,繼續租賃拜科努爾航太基地50年。
1973年,蘇聯在拜科努爾開啟了暴風雪計畫(Buran),蘇聯政府希望能在最短時間內,打造一台能夠重複使用的航太載具,除了宣揚國威,更希望能對美方造成潛在性的軍事威脅。這蘇聯軍事史上最昂貴的航太計畫,共打造出五台正式的暴風雪號太空梭,八台測試機。但整個暴風雪計畫,僅只有一架次的太空梭離開地球,採無人控制飛行,繞行地球軌道兩周後,自動降落返航。1993年,因資金拮据加上蘇聯解體,想靠著暴風雪計畫制霸太空的夢想宣告終止。
暴風雪計畫沉寂至今26年,造價百億的太空梭四散各地,無人聞問,成了最昂貴的廢棄物。但在拜科努爾航太基地,仍藏有兩台廢棄的暴風雪號,26年來原封不動的停在機棚裡。2015年,一位俄羅斯攝影師曝光了機棚內的照片,頓時,此處成了廢墟攝影的終極目標,廢墟客有生之年一定要前往朝聖的麥加聖地。
我在九月時的義大利之旅,順道與幾位歐洲拍廢墟的攝影師見了面,一同討論前往拜科努爾的事宜,我們一行五位成員(包括我老婆),預計明年的九月成行。但局勢變動往往出乎意料,隨著各國通訊產業崛起,越來越多的衛星需要送上太空,頻率已經高到一個月要發射兩次航太載具。換言之,拜科努爾航太基地變得非常的繁忙,相對上軍備維安都會升級,成功潛入的機率則會更低,最近的消息是一組法國人跟一組挪威youtuber,兩隊人馬都在第一天就買單出場。尤其是法國人進機棚不到一小時就被活捉的風聲,在歐洲廢墟界傳開,該說法國人天性浪漫還是蠢?法國隊伍進了機棚之後,沒人警戒、沒人搶制高點,一群人居然先在太空梭旁開香檳慶祝,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討論結果不了了之,各自回歸到工作岡位及家庭後,一切回到現實,但太空梭仍在我腦海裡的軌道繞行運轉,揮之不去。10月的某一天,小史傳了訊息給我,他說同事跟他換班,他多了一個禮拜的假期不知如何是好,我則好意邀請他來台灣拍攝廢墟,我可以帶著他跑。不知是誰先提到那個關鍵字Space shuttle(太空梭),我倆的小宇宙再次爆發,而且炸到破表。我嗆了他一句:You go I follow .距離不到40天的時間,別說機票都還沒訂,我們連如何穿越沙漠的路線都還沒摸出來。更何況11月的拜科努爾沙漠,夜間的平均氣溫是-12~-22度之間,我們需要高機能性的衣物及裝備,不然死在沙漠裡根本無人得知。
雙方都在等對方開口放棄,但率先發難的是我,10月21號時,我傳了訊息提到機票跟邀請函搞定,只剩沙漠的座標及路線圖,而小史聽聞我機票買了,隔天他也回覆說機票訂了。
我們倆剩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準備及調整體能,小史年輕時是跑三鐵的,不菸不酒,是個連咖啡跟含糖飲料都不喝的人,非常自律,感覺他隨時可以進入備戰狀態。而我吃了一個月的水煮餐來調整體脂,搞得自己生不如死。
因為轉機時間還有台籍旅客必須申報流動戶口的關係,我提早兩天到達哈薩克,順便採買食品及瓦斯罐,並連絡好把我們送到拜科努爾航太基地邊界的司機(他是全村唯一聽得懂英文的)。24號中午左右,我和小史碰面,再次討論計畫。我們問了幾位當地人,關於基地裏頭哨點及裝甲車巡邏的時間,但根本沒人聽得懂英文。好吧~只好請司機出馬充當翻譯,但也聽不出個所以然。在無法確認基地裏頭維安的狀況下,我倆只能硬幹,要是被發現了,希望軍方不要真的開槍才好。
我在邊界處的村落看見不少驢子,似乎是這裡的主力運輸工具。我把司機拉過來,叫司機翻譯我強烈想購買一頭驢子的企圖心。問了驢子的價錢,折合台幣約4000元,也不知是貴還不貴,但有驢子可以馱貨,我倆可以走得非常輕鬆。這傢伙長得實在有夠醜,見人就吐口水,我懷疑老闆要賣的這隻是輕度智障,我試著跟牠溝通,但根本拉不動,可能新車需要一點磨合期。小史看不下去,很嚴肅的否決買驢子這檔事,他說等我們進到機棚內後,留在外頭的驢子一定會凍死變成標本,基於人道考量及太招搖的前提,我的小毛驢計畫宣告終止。
司機的房車要開進沙漠,實在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能把我們送到基地邊界的廢棄碉堡,他深怕引來追兵,頭也不回立馬疾駛而去。現在我們已經在俄羅斯的領土內,而唯一可以帶我們離開的救兵三天後才會出現。我倆走在路徑上等著夜晚來臨,還沒開始就已經領教到這片沙漠的可怕之處,天色漸暗,氣溫以每小時降一度的速度往下探底,我採買的飲用水已經開始結霜,我告訴小史先把瓶蓋打開,每罐都喝一口,不然結凍後的寶特瓶可能會炸開。
由於這裡是航太科技的軍事區域,電子訊號都會被屏蔽,我想也沒人笨到會在這裡把手機打開定位,那等於告訴塔台的警戒雷達我現在站在這裡,快點來抓我。我用最傳統的方式,畫了紙本地圖用指北針來導航,我把路線切分成七個檢查點,避開車軌明顯的道路(那有可能是車巡的路線),迂迴繞過疑似哨點及有在使用的建築物,把51公里分成七等分來完成,預計在5點天亮前可以進到停機棚。
我們一路上都走得非常小心,我實在想不出方法可以掩蓋掉我們在雪地及沙地上的足跡,只希望要是有巡邏車經過,車燈可千萬別照到我們的腳印。這路程長到不可思議,似乎永無止盡。我和小史沒啥說話,彼此都專注在周遭瞬間的燈光及不自然的聲響,因為那有可能是巡邏車。
抵達第三個檢查點,溫度是-17度,寒冷的沙漠已經吃掉我大半的體能,但地圖上的路徑顯示我們才走了不到20公里。整路上找不到一個封閉的掩體,後來遇到一個被炸開的廢棄碉堡,我們決定生火煮點熱飲,但我倆背包裡的礦泉水已經全數結冰。我告訴小史:要是我陣亡了怎辦?小史回答我:Yes . You will ,but not today。我倆靜靜地坐著啜飲著熱茶,小史忽然開口:這裡好安靜,我們需要一支小提琴,這個梗實在爛到爆,我冷冷地回答:這很難笑........
我們以每小時5公里的速度前進,寒風刺骨、舉步維艱,我緊盯著手心的指北針及地圖,這一望無際的沙漠在夜裡更讓人心生畏懼。走在沙地上時,我心想:還好聯合國已經頒布渥太華公約,要是這裡佈滿地雷,我倆可能撐不到半小時就被炸飛。凌晨兩點左右,我本能的回頭一望,發現有燈光在我身後,是巡邏的裝甲車!我連忙叫住走在前方的小史。接著~我們開始狂奔找掩蔽,幸好裝甲車並未朝我們的方向開過來,那探照燈掃過來的同時,我差點尿在褲子上。
天將破曉,停機棚終於出現在我們的視線內,這是終點前最後的4公里。此時我倆需要賭一把,冒著被瞭望塔發現的風險切西瓜走捷徑,可以省下一個小時。這一區完全沒有掩蔽物,但瞭望塔的守衛似乎也沒有打探照燈的意思。小史最愛掛在嘴邊的那一句:Carzy Wu !!他老覺得我是個城府很深又瘋狂的人,那我們就用最瘋狂的方式,”切中路過去”。
超級低溫加上一路上都沒有休息,我的大腿不堪負荷,痛到快暈倒,很明顯拖累隊友。小史很夠義氣,揹起我的重裝備走了約三公里。通過瞭望塔後,再翻過兩層鐵網,終於到了機棚。我們在距離機棚約150公尺的廢棄建築停下來,詭異的是機棚內部居然有燈光,我倆討論的結果是這一定是巡邏的軍隊,拍廢墟的人馬不敢這麼囂張。
已經是早上五點多,我們極需要睡眠及熱食,以及一個可以棲身的掩體讓我們休息。我們放棄進機棚,決定先前往到1公里外的建築物去,這是此行的另一個目標:能量火箭基地(Энергия)。
火箭基地的門窗全部焊死,只留下一道門鎖給巡邏軍隊進出,我們爬了約兩樓高的窗戶進到火箭基地,找到一個庫房攤開睡袋準備休息。在零下17度睡覺,已經不是冷不冷的問題,而是有沒有生命危險的顧慮,除了睡袋外,我還捆了兩層錫箔紙,把自己弄成紙包雞,但那地板還是冷到靠北。
我們睡了兩個小時,但我們都知道彼此沒睡好,因為鋪了錫箔紙的關係,冷到發抖的聲音其實很明顯,但躺著對雙腿還是有些幫助。起床時點開頭燈發現,睡袋跟錫箔紙因為口鼻呼吸的水氣結成冰,打了哈欠嘴唇也裂開,那畫面真的很狼狽。
微弱光線中的火箭基地,宛如踏進魔戒電影裡矮人的地底神殿,挑高的廠房氣勢雄偉,抬頭仰望,火箭如同泰坦巨像般睥睨著眼前的人類,站在推進器底下的我們顯得如此渺小。組裝好的能量火箭高約70公尺,裝滿燃料後重達2400噸,當年的蘇聯急需要這顆推進火箭問世,用來與美國阿波羅計畫中的農神5號相抗衡。這顆廢棄的能量火箭原本打算載著暴風雪號升空,抵抗地心引力並穿越各個氣層,將太空梭送上地球軌道,功成身退後墜地,再由軍方回收。但隨著暴風雪計畫停擺,碩大無比的能量火箭再也沒有機會和暴風雪號合體,漸漸被世人遺忘,塵封於此。
這趟旅程準備的相機是M43系統旗艦機種EM1X,而這次所有的照片都是JPG檔案直出,完全無修圖(其實是我的電腦跑不動EM1X的RAW檔)。
在這種極端氣候之下,EM1X的功能完全不受影響,即便是白天時基地內室溫僅僅只有-15度,電池完全沒有衰退的跡象。雖然相機頭好壯壯,但我那打算用完即丟的便宜腳架卻因為熱脹冷縮變得軟腳,由於隨時要躲藏,我捨棄腳架全靠手持拍攝,這EM1X的防手震功能完全提升到另一個境界,不管是手持3秒5秒10秒,通通不是問題。
正當我們仰望著能量火箭,互道恭喜之際,我看到手電筒的燈光朝著我們過來。我倆抱著相機躲進火箭推進器的下方,但我們的背包還留在原地,俄羅斯軍人距離我們5公尺不到,而小史的背包是螢光黃色,連蕭煌奇都看得見,他發現我們的背包後,居然沒有拿走,而是先在一樓晃了一圈後,接著上樓搜索。
躲了五分鐘後,我倆連忙拿回背包,躲到樓梯轉角下,我們納悶為何他不拿走我們的行李,這詭異事情至今還是想不透,也許他知道我們無處可逃。小史說:反正我們遲早會被逮,那就直接分頭拍吧。
待續,下一篇,我們即將遭遇駐軍。
義大利維骨力價錢 在 怎樣才能買到維骨力? (第2頁) - Mobile01 的八卦
常見的維骨力500顆裝的市場建議價格大概在4500元左右吧偶還是覺得很貴, ... 據我所知正版的維骨力是義大利羅氏(Rotta)藥廠生產的維骨力(Viartril®-S),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