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定額,要分幾批投入?」
市場先生很常收到一類讀者問題是,想長期定期定額,但不知道要用什麼頻率、分幾批投入?
例如長期存美股ETF或台股ETF,想要每月投入,但考慮ETF每張的單價、國際電匯手續費等原因,實際上一季或半年、一年才能投入一次,這時很多人就會很擔心這樣是否對報酬結果有影響?
➡對這問題市場先生的答案是:只要你是長期投入,那麼拉長時間來看,無論分成幾批,對結果其實影響不大。
例如你每年預計投入12萬元,那麼是一次投入12萬、或分成4季每季投入3萬,或分成12個月每月投入1萬,結果的誤差其實都很小。
---
➡以下圖跑個EXCEL測試投資S&P500 (用SPY ETF的報酬試算),從2006年測到2020年,一共15年的數據。
分成3種條件,每年都是投入同樣的資金:
1. 每年初投入 - 一次12萬元
2. 每季初投入 - 一次3萬元(一年4次)
3. 每月初投入 - 一次1萬元(一年12次)
➡用2006-2020年(共15年)投入美股S&P500做測試,結果如下圖。
得到的結論是差異很小,
1. 每年初投入 - 年化報酬 12.2%
2. 每季初投入 - 年化報酬 12.0%
3. 每月初投入 - 年化報酬 11.9%
只有小數點後一位數的差異,誤差屬於可以忽略的範圍。
資產累積的曲線畫出來也都是疊在一起,拉長時間後曲線非常相近。
(市場先生貼心提醒:歷史報酬不等於未來報酬)
---
當然,每年初投入好像稍微好一點、每月初投入則最差,有一部份可能性是它的資金在年初就全部進入,換句話說在年初全部投入的資金參與行情的時間更久一點。不過畢竟這誤差很小,而且實際投入時也要根據實際自己資金狀況而定,三個結果我仍會把它當成是差不多一樣的。
➡既然結果差異很小,那問題只在於自己單位金額好不好買,不會切完好幾筆資金,卻買不起一單位的標的。
例如有些讀者提到0050ETF一個月的薪水不夠買一張,買零股又覺得麻煩,其實看完數據告訴我們可以放寬心,一季或半年買一批,結果也不會差太多。
普遍的人們都會說覺得分批比較穩、分越多批越穩,從數據結果可以發現,如果你只投資1~2年的短期也許時機點或頻率有差,但拉到夠長時間真的都差不多,你會發現分越多批越穩定也許是一種迷思與錯覺。
---
➡有另一個常被問的問題是「我手上有一筆錢,該定期定額嗎」
比方說手上有1000萬,是不是要分很多年投入?
實際上,定期定額談的範圍其實不是手上的資金,而是未來的現金流。而手上有一大筆錢想分批投入,不該稱做定期定額,我覺得雖然兩者同樣都有平均成本的概念,也同樣可以定期,但把兩者用詞區分開來比較不會搞混。
➡實際上這兩者沒辦法直接用報酬率或試算去比較,因為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在處理不同的資金狀況。
這點用巴菲特最喜歡的保險業的角度去思考就很清楚了,假設你經營保險公司,經常手上有大筆現金而且後續每月都還定期有現金進來(保費收入),保險公司得盡快把當下手上現金再投資出去,否則都是在損失利息和報酬、會無法支付未來的理賠支出。畢竟對個人來說可能短期一兩個月損失的利息或收入沒多少,但在保險公司的資金規模來說,即使小數點一兩個位數以後的報酬損失也很驚人,可能也都是至少百萬千萬甚至數億的差距。
從任何時間點來看,先不考慮未來現金流,你當下手上的資金就如同保險公司手上的資金,應該立即做規劃處理,放越久損失越多時間價值,只是可能零點幾個百分點對個人的資金影響不大而已。
儘管持有現金慢慢投入,這誤差短期傷害不大,但如果資金一直閒置(例如你想等低點,但2009~2018年間幾乎沒太多顯著低點),最終對報酬來說仍是有負面傷害。(可以google搜尋"cash drag 現金拖累"的概念)
如果你對定期定額和單筆投入仍覺得困惑,不要把定期定額當成一整組投資,我建議可以拆開來看,把每一筆定期投入都當成是一筆單筆投入獨立決策來思考判斷,這樣也許可以想得比較清楚。
---
➡我覺得定期定額這個概念最大的價值,並不在於分散持有成本或者任何報酬或風險上的優勢,而是在於「紀律」。讓你的投資計劃能夠規律地去執行,而不是靠感覺操作隨意進出、聽到市場熱絡就買、聽到市場恐慌就擔憂不敢進場。
畢竟之所以定期投入,就是因為我們無法精準地掌握時機點,如果你都能預知高低點,那你根本不需要定期定額對吧?
了解它的原理後你也可能會想到,其實定期不一定要定額,我們用定期定額只是比較方便做試算,也符合大多數人現金流狀況,定期不定額也可以,並不是照著某個規則走就一定是最好,根據自己現金流狀況去考慮,並且保持紀律按照計畫執行才是最重要的。
---
➡快速複習一下重要觀念總結:
1. 定期定額投資在長期持續投入的前提下,分成幾批對報酬結果影響並不大。每月、每季、每年實際上拉長時間來看結果差不多,不用執著一定要每月投入。分越多批不會比較差,也不一定比較好。
2. 定期定額談的是未來的現金流規劃,而手上有一筆錢要分批投入,與定期定額是不同的概念,兩者的資金狀況前提不同,不會拿來比較好壞。
3. 定期定額只要拉長時間必然能分散持有成本,它並不是什麼能幫你多賺或者降低風險的方法,但它是一個可以讓人長期保持紀律、避免受貪婪恐懼影響的方法。
#希望這篇幫你對定期定額的理解有更完整
市場先生 2021.04
#不知道這份EXCEL大家有需要嗎
#滿3000按讚就把EXCEL放到留言區
同時也有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萬的網紅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次節目重磅邀請理財作家怪老子,節目中精彩分享選股技巧,在四十歲之後才投入理財領域的他,在小時候不僅把理財與賭博劃上等號,也曾經在一次同學會聚會中,瞧不起靠房地產致富的同學,可是心中的疙瘩卻讓他一直省思,直到發現許多有錢人依靠投資理財致富,才開啟他的理財之路。本次節目怪老子將會分享權值股買進技巧,接...
美股存股試算 在 基金教母-蕭碧燕 Facebook 八卦
黃金、能源、長線、短線(上)
最近許多投資朋友來問及黃金及能源,前者目前很夯,後者則跌落谷底。
先談談黃金:這個一向被拿來做為避險工具的資產,現在可真是炙手可熱,美國銀行(BoA)近日甚至大幅上調黃金目標價78%到每英兩(金衡盎司)3,000美元,理由是:美國聯準會(Fed)沒辦法「印黃金」。
黃金近10年的走勢約在2011年9月的高峰一路逐步往下,至2018年9月才有了動靜,自然從2010或2011年才開始定時定額的人確實經歷了一段很長的折磨期,而許多人早早都已停扣,即使現在黃金已經漲很久了,想必也尚未翻正,而從2011/9開始扣款的人直到2019/12才翻正,放到現在報酬率約16%,如果黃金續漲,想必再持續下去必有更好的報酬率,但我們可以探討以下幾件事:
1.2011/9開始扣款的人直到2019/12才翻正,經歷了8年多才翻正,你能接受嗎?你會持續扣款嗎?
2.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可能早早就停扣了,而且停扣當下還沒捨的贖回,因此現在應該還是套牢中,還要再等多久才會打平?縱使打平那天到來你心中真的有那麼開心嗎?
3.為了遵循定時定額的「停利不停扣」,你從2011/9開始扣款的人直到2019/12才翻正,放到現在報酬率約16%,你成功了,但你的年化報酬約1.9%,還好打敗了定存,但卻承受了市場折磨多時,你覺得值嗎?當然你可以再持續下去,只要黃金能續漲,你的年化報酬率就不會只是定存的2倍。
4.討論了以上3點是希望大家明白,投資不要忽略了時間成本及效益,如果同樣一段時間,你買的是一軍:美股、台股、科技,你知道你的報酬率是多少嗎?就以一支台股基金為例:2011/9開始扣款的人,放到現在報酬率約118%(這可能不是最高報酬的一支),這樣的差別總該明白時間及效益的重要吧!
5.希望再度打醒那些『在那裏跌倒非要在哪裡爬起來』的投資人。
6.若你能在2018/9才開始扣款的人,是屬於幸運兒,至今你的報酬率已有26.32%,且沒經歷任何痛苦期,想必必能持續扣款而擁有現在26.32%,但同樣的時間,再拿前者的台股基金為例,在2020/1初就已創造34.08%的報酬率了,一軍還是略勝的。
7.還記的這一篇文章嗎?2020.04.03『佛係整理來了--定時定額篇』,其中有說明:從高點扣起原物料(含拉美、東歐、能源、黃金..)相關基金經歷負的時間:5~10年,主要還是提醒大家此類基金的景氣循還是長的,若從高點扣起需慎思,偏偏大部分的人都是從高點扣起,有幾個人能從低點扣起?這類基金,若你沒有能力判斷從低點才扣,最好遠離它。
已經買的人或空手的人現在要跟進嗎?
黃金就是避險用,若沒有這一波的疫情,想必也沒有這一波的漲幅,到底還能漲多久?我沒有神知的能力,只知道當避險需求結束,價格就會往下,如同2011/9開始往下一般,當時的避險需求是因通膨,當通膨往下時,比險需求自然消失,因此已經上車的人請自己注意下車時,而尚未上車者,更要墊墊你能在車上多久?自然更不要忘了下車。
至於美國銀行(BoA)的預估目標價每英兩(金衡盎司)3,000美元會不會實現?我不是專家,只能待日後驗證,但我想走勢不至於一路往上衝,因為還有美元走強與中國、印度需求減弱的干擾,最終會如何?不管會如何,還是祝福有上車的人都能有獲利!
#不要問我試算的台股基金是哪一支?台股好基金一缸子呢!
#為何在一軍中挑台股比較?因為台股沒有匯差問題,能源汁原味呈現!
美股存股試算 在 柴鼠兄弟 Facebook 八卦
🤔為什麼用二個證券戶?
在討論到理財的時候,#分流 一直是相當被重視的概念,不論是實體的信封✉️、罐子、撲滿🐷或是虛擬的各種數位帳戶📱,目的都在透過物理性的分散,來管理各種人性先天的弱點。
但在股票投資📊,同樣的概念卻比較少被注意,如果庫存一打開,衝衝股🚀和牛皮股🐃全部混在一起放,有時候還真有點違和感🤔。其實可以試著依照不同目的,開始練習把 #波段操作 和 #長線投資 的部位分開,透過不同的證券戶區隔資金屬性。剛開始或許會覺得麻煩,但實際執行一陣子之後,會覺得切換帳戶就是在幫助自己 #轉換心情。
🤓而如果要開新帳戶,除了券商手續費和服務項目,#交割銀行 是最常被忽略的一大重點,搭配得好就可以用閒置利息來補手續費,包含最近很夯的 #複委託存美股,怎麼存比較省?這一集柴鼠就來實際試算看看
❇️完整影片:https://youtu.be/jT_rFmaWN8Q
永豐金證券 投資e路發
美股存股試算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評價
本次節目重磅邀請理財作家怪老子,節目中精彩分享選股技巧,在四十歲之後才投入理財領域的他,在小時候不僅把理財與賭博劃上等號,也曾經在一次同學會聚會中,瞧不起靠房地產致富的同學,可是心中的疙瘩卻讓他一直省思,直到發現許多有錢人依靠投資理財致富,才開啟他的理財之路。本次節目怪老子將會分享權值股買進技巧,接著想要選股的投資人不要錯過,因為怪老子將會分享從權值股中選股的關鍵,就由理財作家怪老子和風傳媒財金主編周岐原,帶你一起進入【下班投資學】的精彩節目吧!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 點我訂閱華爾街日報:https://bit.ly/2VtO3GG
#下班投資學 #下班經濟學 #怪老子 #存股 #0050
0040 40歲開始學投資!怪老子曝狠利害理財路!
0305 怪老子理財啟發 竟來自一場同學會的體悟?
0527 搞懂霧煞煞投資書!怪老子邁向致富之路!
0655 40歲投資不嫌晚!用複利雪球從股海翻倍賺!
0801 台GDP陷保1危機!陸卻領跑轉正有啥玄機?
0932 萬二存股不怕被笑!高手精算一指標解惑!
1400 二波股災隱憂還在!怪老子籲:買股先等等
1506 0050滾動報酬可觀!專家一心法教你賺更大!
1526 找出高殖利率好股!年賺7%道瓊狗投資術!
1717 0056掐頭去尾!高殖利率嚴選好股現形!
1927 不是台積電跟大立光?0050最強新星竟是它!
2006 ROE不夠看!靠ROA看清本質存股最穩當!
2317 不是台積電跟大立光?0050最強新星竟是它!
2334 ROA篩隱藏黑馬 高手警告唯獨這類股不適用!
2409 不是台積電跟大立光?0050最強新星竟是它!
2459 沒跌出十名外就續抱 高手出場機制超簡單!
2625 別看衰電信三雄!怪老子公開最聰明做法!
本節目與來賓所推介個股無不當財務利益關係,資料僅供參考,投資人應獨立判斷,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精彩回顧》
【#17】台股殺盤緊酸?用3招照領年中獎金!除權息長短雙賺15%套利術!
https://youtu.be/jgYxm5dO9cs
【#18】不盯盤的存股「勝」經!用一招打造0050終極組合 無腦滾出11倍報酬!
https://youtu.be/lsDOfgnCcGQ
【#19】存股該砍還留?搞懂這2指標 每月加薪50% 用股利養大你的第一桶金!
https://youtu.be/3tcXTWVCv9M
【#20】存在高點差很大!用2招狂催0050資產油門 這輩子不再為錢煩惱!
https://youtu.be/DZAKdbJp3LQ
【#21】靠一紀律當沖不賠錢?年賺5倍心法公開!四大強弱判斷法找飆股!
https://youtu.be/etwejri1Xy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s8xujGfGV0/hqdefault.jpg)
美股存股試算 在 柴鼠兄弟 ZRBros Youtube 的評價
🤔為什麼我們用二個證券戶?
在討論到理財的時候,分流一直是相當被重視的概念,不論是實體的信封✉️、罐子、撲滿🐷或是虛擬的各種數位帳戶📱,目的都在透過物理性的分散,來管理各種人性先天的弱點。
但在股票投資📊,同樣的概念卻比較少被注意,如果庫存一打開,衝衝股🚀和牛皮股🐃全部混在一起放,有時候還真有點違和感🤔。其實可以試著依照不同目的,開始練習把波段操作和長線投資的部位分開,透過不同的證券戶區隔資金屬性。剛開始或許會覺得麻煩,但實際執行一陣子之後,會覺得切換帳戶就是在幫助自己轉換心情。
🤓而如果要開新帳戶,除了券商手續費和服務項目,交割銀行 是最常被忽略的一大重點,搭配得好就可以 #用閒置利息來補手續費,包含最近很夯的 #複委託存美股,怎麼存比較省?這一集柴鼠就來實際試算看看
【優惠更新😎】
永豐金證券自2020/11月起,交易手續費每筆最低費用變更為:台股(含盤中零股、上市上櫃、興櫃)1元、豐存股台股1元、豐存股美股1美元。
✴️定期存美國大型龍頭股,現在也有更簡便的方法
🇺🇸豐存股美股https://bit.ly/2GRFosP
【跟著柴學FQ 做自己的提款機】
⭐️出版三個月熱銷突破十刷三萬冊
⭐️連續12週(4/2~6/24)蟬聯誠品書店財經/商業暢銷榜冠軍
⭐️博客來全館即時榜、商業書籍榜、7日/30日排行榜、新書排行榜冠軍
⭐️博客來2020上半年暢銷書籍榜Top10
⭐️2020上半年MOMO網路書店暢銷榜Top7
➤博客來 https://reurl.cc/8GnRXy
➤誠品 https://reurl.cc/Kkj5lq
➤金石堂 https://reurl.cc/z8zLp6
【不用花錢也可以贊助柴鼠】
https://youtu.be/DGV964Fks2s
【訂閱柴鼠也是一種鼓勵】
http://bit.ly/2INZTDI
【柴鼠兄弟相關頻道】
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柴鼠兄弟ZRBros
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zrbro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zrbros/
【聯絡柴鼠】
e-mail:[email protecte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T_rFmaWN8Q/hqdefault.jpg)
美股存股試算 在 柴鼠兄弟 ZRBros Youtube 的評價
🕑十年以前,如果不知道該怎麼投資,多數投資人願意付出高昂的費用,尋求主動型基金的積極操作。➡️十年之後的現在,時間不斷地證明市場終究難以打敗,越來越多投資人發現,如果還是不知道怎麼做,只要傻傻跟著指數走,大部分的時候都不會錯😃。於是透過ETF進行被動投資 逐漸成為最近幾年一股不可忽視的投資主流。⭐️
✴️隨著AI智能理財不斷推陳出新,現在只要用台幣銀行帳戶,也可以定期定額買美國ETF🇺🇸,還會自動調整股債配比,而且手續費0%、信託管理費也0%。想投資美股ETF又沒時間盯盤下單的投資人,永豐銀行的ibrAin會是很方便的工具😃
➡️永豐銀行ibrAin https://reurl.cc/jda2ep
➡️立即試算 https://reurl.cc/W4ygo9
✅給你回測到1929年📈
✅2019年底前連帳戶管理費都免
#永豐銀行ibrAin #智能理財 #美國ETF
【不用花錢也可以贊助柴鼠】
https://youtu.be/DGV964Fks2s
【訂閱柴鼠也是一種鼓勵】
http://bit.ly/2INZTDI
【柴鼠兄弟相關頻道】
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柴鼠兄弟ZRBros
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zrbro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zrbros/
【聯絡柴鼠】
e-mail:[email protecte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YmR3h2frSQ/hqdefault.jpg)
美股存股試算 在 美股存股試算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 ... 的八卦
美股存股試算 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美股存股試算,美股存股ptt,美股存股推薦2021,美股存股名單在Facebook ... ... <看更多>
美股存股試算 在 美股#定期定額遇到#股災績效如何? 越買越虧錢#要止損麼 ... 的八卦
美股 今年步入大熊市, 定期定額買股的人今年幾乎都虧了!我們需要只損出場麼?這期影片Caven將幫大家從長期觀點,以SPY( 美股 大盤)、QQQ( 美股 科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