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看這一篇
尊重每位爭取權益的人,為每個替自己權益站出來的人喝采。
因為在我們的成長教育裡,這是自私、任性、幼稚,造成他人不便的。
可我們究竟為了多少,「你已經很好了,別自以為⋯⋯」「看看別人想想自己⋯⋯」「覺得自己慘,你有他慘嗎⋯⋯」去勉強自己接受了多少自己不願意的事情造成不開心,最後延伸為內傷跟委屈,還告訴自己,每個人都是這樣的。
每個人都有爭取的權益,不是因為身分、薪資有差別,因為好不好只有你自己知道。
當然,這都是學習的過程,鼓起勇氣時,很多時候會傷害到無辜的人(不只罷工,擺脫某種感情、追求夢想、親子關係斷捨離等,也是)。
辛苦被牽連的朋友們,不過,當自我意識逐漸覺醒,人們開始知道可以替自己爭取權利時,旅遊不便險的選擇也變得非常非常重要。雖然很多信用卡買機票都有送旅遊險,但我從很多年前(華航罷工都沒開始前)就會額外保險、選擇我覺得最適合最有保證的,用幾百塊換來減少節外生枝,老被老于笑膽小如鼠的我覺得很好😂
最後,很不喜歡「不爽做就不要做這句話」,不要學我以前,不開心就分手,工作遇到困難就離職嘛!
正面迎擊嘗試改變的可能是很棒的,面對不喜歡的事,不是逃避(離開),不然就是忍耐,這樣太可惜了。
試一把,就算失敗了,也是替自己爭取過。
我尊敬為自己爭取的人。
PS. 相關報導大家都有看到我就不分享了,基本上除了苦勞網、報導者跟自由時報,幾乎都是站在反對立場。大家都可以去看看。房慧真這篇分析為何許多人反對罷工甚至口出惡言的文章,可以參考看看,支持的人怎麼想。支持的人怎麼「觀察」反對的心態,不全然對,換個角度看看吧!
【不爽不要做,奴隸換人當】
最近剛讀完Guy Standing的《不穩定無產階級:一個因全球化而生的當代新危險階級》,稍微能了解在罷工新聞底下留言叫罵「不爽不要做」的人,是怎麼一回事?
「不穩定無產階級」(precariat)讀起來很抝口,其實就是承攬、約聘、外包、臨時、派遣等在當代並不陌生的工作形式。不穩定無產階級跨越了以往的階級之分,以大學為例,有外包的藍領清潔工,也有一年一聘的白領「專案」教授,後者雖有博士學歷,在學術市場依然待價而沽,往往必須承接專任老師不想做的雜務,好換取明年的續聘。
不穩定無產階級的產生是全球化的後果,新自由主義的經濟學家認為,國家應該增加勞動市場的靈活度,將風險與工作的不安定性,轉移給勞工及其家屬去承受。
當大部分的工作,沒有未來職涯發展性,多數的大學畢業生被迫從事地位或收入低於自己能力的工作,整個社會充滿挫敗感,對於有著不同價值觀的他者包容性低,對於社會上相對弱勢的異己(同性戀、精神病患、移工、外配、女性)的容忍度也低。
心理學實驗發現,具備基本經濟安全性的人,比經濟不安全的人更為利他,更寬容、更注意平等。不穩定無產階級在公共議題上,無法設身處地換位思考,更容易吸引他們的是仇恨言論,「罷工」首先對照自己的無工可罷(所從事的不穩定工作,沒有成立工會的可能),接著引發的是因忌妒而生的憤恨情緒,空服員罷工符合兩要素:高薪以及高顏值,其實空服員的薪水也不是特別地高,但同為「新鮮人」,月領六、七萬與月領不到三萬,後者的剝奪感必須找個出氣筒。
高顏值更是引發廢魯宅的「厭女」情緒,PTT早是沃養一則則母豬醜事的沃土,社群媒體炫耀性質的單面扁平化(空姐穿美美紐約巴黎倫敦打卡)更誘發鍵盤後的憤恨情緒。資方的父權思維與網路的厭女風潮在此合流,共同為罷工空服員貼上「公主」的標籤,嬌縱任性的大小姐需要好好「管教」。
同樣是「端盤子」的,今天如果在地面上,一個在餐廳端盤子的員工被資方壓榨,被奧客糟蹋,所獲得的鄉民「同理心」必定遠勝於空服員。空服員的體力以及情緒勞動,因為加乘上這些令人忌妒的條件(貌美與薪水),於是不被認為值得同情。長榮的空服員清一色為女性,罷工的動能也帶點反抗日式管理威權家長(資方)的女力崛起,這本是值得鼓勵,民主社會向前的進步象徵,然而這個社會上有很大一部分人身處不穩定無產階級,於是便無法為別人的團結而喝采,而是不假思索脫口而出「不爽不要做」。
不爽不要做,沒有說出口的下一句是「奴隸換我當」,Guy Standing說:「不穩定無產階級沒有向上流動的管道,被迫在加深自我剝削以及無所依歸之間二選一。」以「奴性」批評這些人是沒有用的,長久的不穩定所帶來的不安全感,相較於「無所依歸」,加深自我剝削,成為一個乖順好用的奴隸,至少還有個歸所,雖然這歸所就像是氣候暖化下的北極冰層一樣,隨時有破裂的可能。
問題是,夠奴夠乖,再怎麼不合理的工作條件都硬吞下來,資方就會珍惜你這個人力嗎?有本書《清算:華爾街的日常生活》,作者是普林斯頓大學的人類學博士,碩士畢業時她到華爾街工作,進行田野觀察。讓她前往華爾街「臥底」的起心動念是,1994年,在全美有50萬名員工被裁員,大裁員高峰的一年,卻是美國企業營利最豐厚的一年。
企業並不是因為不賺錢而裁員,而是為了賺更多錢而裁員,書名清算「Liquidated」,字根是「Liquid」液體,最足以形容資本無常勢的無情本質。在股價交易主宰企業經營的現代,電影《全面開戰》裡的跨國汽車公司,工人在不景氣時自願減薪共體時艱,等到公司賺錢了,卻只因為沒達到股東要求的高獲利標準,寧願把廠關了,搬到羅馬尼亞以更便宜的人力替代。關廠後股票馬上飆漲,工人包圍總部抗議,經營者像錄音帶反覆播放的說詞:「要對股東交代」。
很弔詭的是,每逢罷工,要求薪資福利提升的員工,爭取權益成了「貪婪」,真正貪婪的資方,人們卻對之臣服,自願為奴。貪婪的定義隨人而定,「發大財」難道就不是「貪婪」嗎?人們可以隨著政客起舞琅琅上口,一個轉身卻指責他人要求加薪(合理範圍連發財都談不上)是罪不可赦的貪婪。發大財可以,「貪婪」卻不行?眼紅每次勞權的抗爭,這豈不是:「我過得很差,你憑什麼過得比我好?」
駱以軍說:
// 如果我們這個社會
在經過 旁觀一場勞資對決
結果被主流媒體操作成這樣
讓資方的高段公關可以按其意對社會散放
對資方一面倒的氣氛
我們這個社會
內稟的良善 同情 看不過去強凌弱
或基本的公民素養
真的大傷 而不自知
我們便可悲的只是自私而冷漠的
「別礙到我褔利 方便
你們吵你們的 快點結束」//
Guy Standing說:「在一個充滿系統性經濟不安全感以及焦慮感的社會中,妖魔化會更為簡單。人們的不安全感越高,就越容易煽動恐懼……越容易相信那些拿人錢財的專家刻意用語言與畫面編出來的故事。」
新自由主義從上世紀八○年代發展至今,創造了全球性的「不穩定無產階級」,所收穫的毒果實就是訴諸民粹、搧風點火的仇恨政治,從美國川普到義大利貝魯斯柯尼,歐洲極右派政黨的崛起,台灣也趕上這股災難潮流。
要不要繼續往下沉淪,希望我們還有得選擇。
#挺勞工
#長榮罷工加油
#試論寒流崛起與不穩定無產階級之關聯
「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的推薦目錄: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貝莉 Facebook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林生祥 Lin Sheng Xiang Facebook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拍謝少年 Sorry Youth Facebook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心得] 在美留學/ 找工作相關心得(軟體) - 看板studyabroad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選校] MIT/ UC Berkeley/ CMU選校煩惱- 看板studyabroad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Re: [閒聊] 其實只要夠努力就能出國唸書- womentalk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美國資管研究所錄取心得 - 青空。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美國商學院研究所ptt的菜單和評價,PTT、DCARD - 火鍋涮涮 ...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美國商學院研究所ptt的菜單和評價,PTT、DCARD - 火鍋涮涮 ...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工作後申請國外研究所ptt - 求職招募就業資訊站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美國研究所申請ptt - Puteri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閒聊] 其實只要夠努力就能出國唸書- WomenTalk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請益] 政大資管走RD的話ㄜ..? joywilliamjo PTT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美國研究所排名ptt」懶人包資訊整理 (1) | 蘋果健康咬一口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猶豫] 要不要出國讀研究所?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英國vs.美國研究所 | 英國碩士ptt - 訂房優惠報報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問卦]美國留學一年費用要多少錢?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美國行銷研究所ptt」+1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Re: [問題] 唸後段CS碩士後在美國找工作的難度?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Re: [問題] 出國跨領域學習- studyabroad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心得] 申請美國Urban Planning碩士- studyabroad - PTT旅遊 ...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請益] 外國遊戲學校請益 - PTT遊戲區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問題] 關於美國cs的疑問- 看板studyabroad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美國政治所博班。申請作戰中心, profile pictur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想去美國當碼農的學校選擇 - 留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資工出路ptt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選校] 行銷相關美國研究所| studyabroad 看板| PTT 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Fw: [請益] 留在台灣讀碩或出國讀碩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申請美國研究所ptt 美國碩士和博士申請條件、學製和花費盤點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資管所排名ptt - 家庭貼文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超全美國研究生申請流程,一篇就夠 - PTT新聞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申請美國研究所ptt 美國研究所留學 - GJLNI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該不該做這個夢二碩DS - studyabroad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問題] 資管出國念碩士or留台灣- studyabroad - PTT生活政治八卦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問題] 英國or台灣碩士 - PTT 問答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批踢踢溫馨留學板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問卦] 理工科系強者會想去台積電嗎?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棄台大賺360萬獎學金!她親上PTT釋疑:目標是國考 - 奇摩股市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美國研究所申請ptt 美國研究所留學 - Lousi Imagine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德國研究所申請ptt - Kygim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雙碩士ptt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新聞] 留美碩士銳減三成教部四措施鼓勵- graduate - PTT生活 ...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討論] 美國碩士的CP值與台灣工作 - PTT Uncovered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美國留學大小事|國外研究所好申請嗎?GPA超重要?要準備 ...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美國研究所申請時間ptt 美國職能治療研究所(3) - Acbdc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英國碩士ptt Re: | Qztay |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資工出路ptt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請益] 年薪85 貸款1000萬是否過重 - PTT推薦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資工出路ptt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資工出路ptt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資工出路ptt 的評價
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林生祥 Lin Sheng Xiang Facebook 八卦
長榮空服員工會罷工
合法罷工
應該給予最大的支持
罷工不要大驚小怪
罷工可以逐漸改善低薪
罷工可以逐漸改善勞工過勞
應該站在勞工的立場同理心支持
【不爽不要做,奴隸換人當】
最近剛讀完Guy Standing的《不穩定無產階級:一個因全球化而生的當代新危險階級》,稍微能了解在罷工新聞底下留言叫罵「不爽不要做」的人,是怎麼一回事?
「不穩定無產階級」(precariat)讀起來很抝口,其實就是承攬、約聘、外包、臨時、派遣等在當代並不陌生的工作形式。不穩定無產階級跨越了以往的階級之分,以大學為例,有外包的藍領清潔工,也有一年一聘的白領「專案」教授,後者雖有博士學歷,在學術市場依然待價而沽,往往必須承接專任老師不想做的雜務,好換取明年的續聘。
不穩定無產階級的產生是全球化的後果,新自由主義的經濟學家認為,國家應該增加勞動市場的靈活度,將風險與工作的不安定性,轉移給勞工及其家屬去承受。
當大部分的工作,沒有未來職涯發展性,多數的大學畢業生被迫從事地位或收入低於自己能力的工作,整個社會充滿挫敗感,對於有著不同價值觀的他者包容性低,對於社會上相對弱勢的異己(同性戀、精神病患、移工、外配、女性)的容忍度也低。
心理學實驗發現,具備基本經濟安全性的人,比經濟不安全的人更為利他,更寬容、更注意平等。不穩定無產階級在公共議題上,無法設身處地換位思考,更容易吸引他們的是仇恨言論,「罷工」首先對照自己的無工可罷(所從事的不穩定工作,沒有成立工會的可能),接著引發的是因忌妒而生的憤恨情緒,空服員罷工符合兩要素:高薪以及高顏值,其實空服員的薪水也不是特別地高,但同為「新鮮人」,月領六、七萬與月領不到三萬,後者的剝奪感必須找個出氣筒。
高顏值更是引發廢魯宅的「厭女」情緒,PTT早是沃養一則則母豬醜事的沃土,社群媒體炫耀性質的單面扁平化(空姐穿美美紐約巴黎倫敦打卡)更誘發鍵盤後的憤恨情緒。資方的父權思維與網路的厭女風潮在此合流,共同為罷工空服員貼上「公主」的標籤,嬌縱任性的大小姐需要好好「管教」。
同樣是「端盤子」的,今天如果在地面上,一個在餐廳端盤子的員工被資方壓榨,被奧客糟蹋,所獲得的鄉民「同理心」必定遠勝於空服員。空服員的體力以及情緒勞動,因為加乘上這些令人忌妒的條件(貌美與薪水),於是不被認為值得同情。長榮的空服員清一色為女性,罷工的動能也帶點反抗日式管理威權家長(資方)的女力崛起,這本是值得鼓勵,民主社會向前的進步象徵,然而這個社會上有很大一部分人身處不穩定無產階級,於是便無法為別人的團結而喝采,而是不假思索脫口而出「不爽不要做」。
不爽不要做,沒有說出口的下一句是「奴隸換我當」,Guy Standing說:「不穩定無產階級沒有向上流動的管道,被迫在加深自我剝削以及無所依歸之間二選一。」以「奴性」批評這些人是沒有用的,長久的不穩定所帶來的不安全感,相較於「無所依歸」,加深自我剝削,成為一個乖順好用的奴隸,至少還有個歸所,雖然這歸所就像是氣候暖化下的北極冰層一樣,隨時有破裂的可能。
問題是,夠奴夠乖,再怎麼不合理的工作條件都硬吞下來,資方就會珍惜你這個人力嗎?有本書《清算:華爾街的日常生活》,作者是普林斯頓大學的人類學博士,碩士畢業時她到華爾街工作,進行田野觀察。讓她前往華爾街「臥底」的起心動念是,1994年,在全美有50萬名員工被裁員,大裁員高峰的一年,卻是美國企業營利最豐厚的一年。
企業並不是因為不賺錢而裁員,而是為了賺更多錢而裁員,書名清算「Liquidated」,字根是「Liquid」液體,最足以形容資本無常勢的無情本質。在股價交易主宰企業經營的現代,電影《全面開戰》裡的跨國汽車公司,工人在不景氣時自願減薪共體時艱,等到公司賺錢了,卻只因為沒達到股東要求的高獲利標準,寧願把廠關了,搬到羅馬尼亞以更便宜的人力替代。關廠後股票馬上飆漲,工人包圍總部抗議,經營者像錄音帶反覆播放的說詞:「要對股東交代」。
很弔詭的是,每逢罷工,要求薪資福利提升的員工,爭取權益成了「貪婪」,真正貪婪的資方,人們卻對之臣服,自願為奴。貪婪的定義隨人而定,「發大財」難道就不是「貪婪」嗎?人們可以隨著政客起舞琅琅上口,一個轉身卻指責他人要求加薪(合理範圍連發財都談不上)是罪不可赦的貪婪。發大財可以,「貪婪」卻不行?眼紅每次勞權的抗爭,這豈不是:「我過得很差,你憑什麼過得比我好?」
駱以軍說:
// 如果我們這個社會
在經過 旁觀一場勞資對決
結果被主流媒體操作成這樣
讓資方的高段公關可以按其意對社會散放
對資方一面倒的氣氛
我們這個社會
內稟的良善 同情 看不過去強凌弱
或基本的公民素養
真的大傷 而不自知
我們便可悲的只是自私而冷漠的
「別礙到我褔利 方便
你們吵你們的 快點結束」//
Guy Standing說:「在一個充滿系統性經濟不安全感以及焦慮感的社會中,妖魔化會更為簡單。人們的不安全感越高,就越容易煽動恐懼……越容易相信那些拿人錢財的專家刻意用語言與畫面編出來的故事。」
新自由主義從上世紀八○年代發展至今,創造了全球性的「不穩定無產階級」,所收穫的毒果實就是訴諸民粹、搧風點火的仇恨政治,從美國川普到義大利貝魯斯柯尼,歐洲極右派政黨的崛起,台灣也趕上這股災難潮流。
要不要繼續往下沉淪,希望我們還有得選擇。
#挺勞工
#長榮罷工加油
#試論寒流崛起與不穩定無產階級之關聯
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拍謝少年 Sorry Youth Facebook 八卦
來自我們很喜歡的記者/作家房慧真 的文章,即便我們對於現在的媒體充滿不信任,但依然非常非常需要對於時事、社會議題具有洞察力並能啟發我們思考的文章,媒體失能,那就靠自己傳播吧,好文分享給大家~
【不爽不要做,奴隸換人當】
最近剛讀完Guy Standing的《不穩定無產階級:一個因全球化而生的當代新危險階級》,稍微能了解在罷工新聞底下留言叫罵「不爽不要做」的人,是怎麼一回事?
「不穩定無產階級」(precariat)讀起來很抝口,其實就是承攬、約聘、外包、臨時、派遣等在當代並不陌生的工作形式。不穩定無產階級跨越了以往的階級之分,以大學為例,有外包的藍領清潔工,也有一年一聘的白領「專案」教授,後者雖有博士學歷,在學術市場依然待價而沽,往往必須承接專任老師不想做的雜務,好換取明年的續聘。
不穩定無產階級的產生是全球化的後果,新自由主義的經濟學家認為,國家應該增加勞動市場的靈活度,將風險與工作的不安定性,轉移給勞工及其家屬去承受。
當大部分的工作,沒有未來職涯發展性,多數的大學畢業生被迫從事地位或收入低於自己能力的工作,整個社會充滿挫敗感,對於有著不同價值觀的他者包容性低,對於社會上相對弱勢的異己(同性戀、精神病患、移工、外配、女性)的容忍度也低。
心理學實驗發現,具備基本經濟安全性的人,比經濟不安全的人更為利他,更寬容、更注意平等。不穩定無產階級在公共議題上,無法設身處地換位思考,更容易吸引他們的是仇恨言論,「罷工」首先對照自己的無工可罷(所從事的不穩定工作,沒有成立工會的可能),接著引發的是因忌妒而生的憤恨情緒,空服員罷工符合兩要素:高薪以及高顏值,其實空服員的薪水也不是特別地高,但同為「新鮮人」,月領六、七萬與月領不到三萬,後者的剝奪感必須找個出氣筒。
高顏值更是引發廢魯宅的「厭女」情緒,PTT早是沃養一則則母豬醜事的沃土,社群媒體炫耀性質的單面扁平化(空姐穿美美紐約巴黎倫敦打卡)更誘發鍵盤後的憤恨情緒。資方的父權思維與網路的厭女風潮在此合流,共同為罷工空服員貼上「公主」的標籤,嬌縱任性的大小姐需要好好「管教」。
同樣是「端盤子」的,今天如果在地面上,一個在餐廳端盤子的員工被資方壓榨,被奧客糟蹋,所獲得的鄉民「同理心」必定遠勝於空服員。空服員的體力以及情緒勞動,因為加乘上這些令人忌妒的條件(貌美與薪水),於是不被認為值得同情。長榮的空服員清一色為女性,罷工的動能也帶點反抗日式管理威權家長(資方)的女力崛起,這本是值得鼓勵,民主社會向前的進步象徵,然而這個社會上有很大一部分人身處不穩定無產階級,於是便無法為別人的團結而喝采,而是不假思索脫口而出「不爽不要做」。
不爽不要做,沒有說出口的下一句是「奴隸換我當」,Guy Standing說:「不穩定無產階級沒有向上流動的管道,被迫在加深自我剝削以及無所依歸之間二選一。」以「奴性」批評這些人是沒有用的,長久的不穩定所帶來的不安全感,相較於「無所依歸」,加深自我剝削,成為一個乖順好用的奴隸,至少還有個歸所,雖然這歸所就像是氣候暖化下的北極冰層一樣,隨時有破裂的可能。
問題是,夠奴夠乖,再怎麼不合理的工作條件都硬吞下來,資方就會珍惜你這個人力嗎?有本書《清算:華爾街的日常生活》,作者是普林斯頓大學的人類學博士,碩士畢業時她到華爾街工作,進行田野觀察。讓她前往華爾街「臥底」的起心動念是,1994年,在全美有50萬名員工被裁員,大裁員高峰的一年,卻是美國企業營利最豐厚的一年。
企業並不是因為不賺錢而裁員,而是為了賺更多錢而裁員,書名清算「Liquidated」,字根是「Liquid」液體,最足以形容資本無常勢的無情本質。在股價交易主宰企業經營的現代,電影《全面開戰》裡的跨國汽車公司,工人在不景氣時自願減薪共體時艱,等到公司賺錢了,卻只因為沒達到股東要求的高獲利標準,寧願把廠關了,搬到羅馬尼亞以更便宜的人力替代。關廠後股票馬上飆漲,工人包圍總部抗議,經營者像錄音帶反覆播放的說詞:「要對股東交代」。
很弔詭的是,每逢罷工,要求薪資福利提升的員工,爭取權益成了「貪婪」,真正貪婪的資方,人們卻對之臣服,自願為奴。貪婪的定義隨人而定,「發大財」難道就不是「貪婪」嗎?人們可以隨著政客起舞琅琅上口,一個轉身卻指責他人要求加薪(合理範圍連發財都談不上)是罪不可赦的貪婪。發大財可以,「貪婪」卻不行?眼紅每次勞權的抗爭,這豈不是:「我過得很差,你憑什麼過得比我好?」
駱以軍說:
// 如果我們這個社會
在經過 旁觀一場勞資對決
結果被主流媒體操作成這樣
讓資方的高段公關可以按其意對社會散放
對資方一面倒的氣氛
我們這個社會
內稟的良善 同情 看不過去強凌弱
或基本的公民素養
真的大傷 而不自知
我們便可悲的只是自私而冷漠的
「別礙到我褔利 方便
你們吵你們的 快點結束」//
Guy Standing說:「在一個充滿系統性經濟不安全感以及焦慮感的社會中,妖魔化會更為簡單。人們的不安全感越高,就越容易煽動恐懼……越容易相信那些拿人錢財的專家刻意用語言與畫面編出來的故事。」
新自由主義從上世紀八○年代發展至今,創造了全球性的「不穩定無產階級」,所收穫的毒果實就是訴諸民粹、搧風點火的仇恨政治,從美國川普到義大利貝魯斯柯尼,歐洲極右派政黨的崛起,台灣也趕上這股災難潮流。
要不要繼續往下沉淪,希望我們還有得選擇。
#挺勞工
#長榮罷工加油
#試論寒流崛起與不穩定無產階級之關聯
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選校] MIT/ UC Berkeley/ CMU選校煩惱- 看板studyabroad 的八卦
各位好~ 我今年申請了美國的資訊管理相關碩士都是要讀16month-2年左右的目前比較掙扎的offer是MIT/Berkeley/CMU 我的目標是希望可以在美國工作主要是target consulting ... ... <看更多>
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Re: [閒聊] 其實只要夠努力就能出國唸書- womentalk 的八卦
我也是窮二代不對應該是瓊n代n>3 g後來也到美國了關鍵就是大學讀電資學院 ... 很多啦讀博士畢業CP值不一定會比那些大學玩n年畢業去美國洗個資工碩士賺 ... ... <看更多>
美國 資 管 碩士 ptt 在 [心得] 在美留學/ 找工作相關心得(軟體) - 看板studyabroad 的八卦
應板主要求,把我去年找工作相關的心得貼上來。原文意旨為分享相關心得給朋友分享,
不免有所缺漏,還請各位補充、指教。
背景:2013 CMU 資管碩士畢,目前在某家很小 (<20人) 的軟體公司服務
---
關於在美國唸書/工作, 你可能想知道的幾件事。
https://tinyurl.com/studyaboard77
相關的文章已經想 PO 一陣子,遲遲覺得自己不夠格,在高手眼中可能貽笑大方。
但想起兩三年前自己的各種不確定,急待有人分享的那種迫切,我相信還是有些價值。
總之以下以自己為例,列出幾點在國外討生活的基本感想,歡迎更正/補充。
(適用於想要在美國念工科碩士、並且有留下來工作打算的申請者)
---
1. 美國碩士一般要準備 200 ~ 300 萬
美國碩士一般來說少有補助獎學金,一年半或兩年制的碩士唸下來,含生活費大約要
花費 200 ~ 300 萬台幣。當然生活優渥簡樸是看個人,但學費一般來說就會花掉
100 ~ 200 萬,這是無法避免的支出。
設籍台北市可以申請青年留貸,碩士 100 萬,博士 200 萬,十年免息:
https://www.edunet.taipei.gov.tw/ct.asp?xItem=1835938&ctNode=27377&mp=104001
---
2. 唸書、找工作,找工作、唸書
在這裡唸碩士,感受的強度真的前所未有。每週平均都有五個以上的作業,每天
上課以外,花在寫作業的時間大約都在 3~5 小時以上。(週末不一定,有時候
輕鬆一點可以運動一下,有時候必須要寫一整天)。熬過幾次通宵、搭過無數次凌晨
12點回家的校車(是的,凌晨有校車!),可喜的是即使披星戴月,校車上還是滿滿
的人,永遠不寂寞。在這樣的忙碌生活下,還是得擠出時間準備面試、找實習、找工作。
---
3. 現在最紅的專業是 Computer Science, 最紅的工作是軟體工程師
適逢在軟體起飛的浪頭上,現在美國大小公司都在缺軟體工程師。從公司網頁、IT、
手機App、資料探勘、廣告,軟體應用的範圍可以說是越來越廣、進展越來越快,
而且(至少到目前為止)還看不到減速的跡象。而這也造成了目前軟體工程師的缺額
遠遠大於其他工作,所以唸電機、資管,甚至是機械、數學的學生最後轉職成軟體
工程師的情況也越來越多。但是相對的,其他工作機會在美國就少了不少,如果
軟體工程師是10, 硬體工程師可能只有5, 剩下的職缺可能更低。
---
4. 即使軟體工程師缺很多,也不代表你一定找得到工作
職缺多是一回事,能被錄用又是另一回事。尤其以國際學生來說,美國公司錄取你
必須額外負擔申請工作簽證的費用(很多小公司甚至不願意為外國學生申請工作
簽證)。所以除非你能比美國當地人優秀,不然實在沒有必要為這個人多花錢。
另外能否拿到工作的因素眾多,可能包含學歷、成績、實力、身份、表達能力、甚至
是運氣!我就曾經與一家 startup 相談甚歡,據該 CTO 所述,面試結果也已經達標
,但最後礙于經費,只錄取了一位有五年工作經驗的競爭對手,所以運氣也很重要啊。
---
5. 軟體工程師的面試
在美國軟體工程師的面試標準都是三輪左右。一開始先遞履歷、上網申請,履歷被
挑中了就會開始約面試。第一輪有可能是 HR, 主要就是聊聊天,問過去經驗,
確定申請職位,然後是一些有標準答案的問題。HR手上會有一份題庫,他們也不
見得懂,就是照著問,你有回答到關鍵字就算正確。在這之後可能會有 1~2 輪
的電話/Skype 面試,主要考解題能力。以公司等級,題目難度差距也很大。
一般時間會是 45 分鐘,出了題目就會要求你立刻在共筆上作答,面試官可以即時看到
你敲進電腦的每一行字,然後針對你寫的 code 挑毛病,或是要求你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
等等。通過了電話/Skype 面試,就有可能被邀請到公司 onsite. Onsite 通常會有四輪
,形式跟電話面試類似,可能會要求你直接在白板上 coding. 面對面的交流能力就很
重要,若是埋頭苦幹最後寫出一篇漂漂亮亮的 code,對方很有可能會認為你是背答案。
(面試題目的範例:https://oj.leetcode.com/)
---
6. 100/10/1
這是我自己面試的實際數字。我大約投了超過 100 份履歷、面試了 10 多家公司,
最後真正拿到錄取的就是 1 家。當然我必須承認自己算是比較弱的那群,Coding
也是決定要轉職軟體工程師之後以 3 個月左右的時間練起來的(即使零零落落)。
所以真的沒有一到美國、名校畢業、躺著都可以滿手 offer 的道理。我身旁的
每一個人都是用盡了全力在準備,奮鬥了好幾個月,才好不容易有個好消息。
---
7. 薪資高、消費也高
軟體工程師在美國算是收入最高的行業之一,以我身邊朋友為例,新進工程師年薪
大約在 $75,000 ~ $11,0000 美元不等。通常以加州、西雅圖、紐約等地的薪資最高,
但這些地方的稅率和消費水準也高,所以真正能存的錢不見得會比其他地方多。以單身
工作者為例,薪水入手大概要先被扣掉 30% 以上的所得稅。另外以北加來說,每個月
的房租平均都要繳 $1,200 ~ $1,800, 若是外食每頓飯都是 $10 起跳(還不一定好吃)
。所以實際上真的沒有想像中那麼風光。
---
8. 美國這麼爽,你不回台灣了吧?
你可以舉 100 個留在美國的優點,但只需要 1 個理由就夠讓我回台灣。我的家人通通
都在台灣,我的朋友有 80% 以上也都在台灣,所以我實在無法下定決心的說我再也不
回去了。待在美國的這兩年,我錯過了不知道幾場摯友的婚宴、幾次家人的團圓。
與家人、朋友,甚至是情人的情感,始終是在美國工作、討生活的每個人所需要面對
的難題。
---
9. 如果你的唯一目標是留在美國工作,我勸你先做點研究
如上所述,現在美國最多的缺就是軟體工程師,其他的職位都很少、都很難、都很競爭!
說句難聽的,美國現在就是從世界各地找人來幫忙他們 coding, 所以提供各式各樣的
優惠條件來吸引工程師。如果你的目標是其他職位,除了做好研究也要做好心理準備,
你遇到的挑戰可能會是好幾倍 - 但不是不可能。
(中國的在美工作論壇:https://www.mitbbs.com/bbsdoc/JobHunting.html)
---
10. 即使目標不是在美工作,你還是可以出國唸書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理由。想來美國工作、想換教育環境、想增長視野,
都很好,只要對自己負責。說句難聽的話,你的學費/生活費又不是別人出的,他們
憑什麼管你。但是真的不要只是看中了軟體工程師的高薪,就決定要轉念 CS, 開始
寫程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才是王道,誰敢擔保科技業能再
紅幾年?
===
這已經是去年寫的文章,但現在看看大致上也還適用。有遺漏的歡迎補充,也希望
拋磚引玉,有更多不同產業 / 經驗的前輩、同學願意分享。謝謝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0.203.16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udyabroad/M.1432256542.A.01D.html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