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的夢想驛站》
【百年前擘劃國家藍圖 國父孫中山"建國方略" 奠定中國基礎建設】
最近大家放了一個假是國父孫中山的誕辰紀念日,之所以今天他仍備受許多人的懷念,不是因為領導辛亥革命,而是他對國家的貢獻。他在海外奔走演講,感動很多海外華僑,讓他們對革命慷慨解囊。另一個是他在1919年完成的建國方略。當時他已經下台,將權力交給了袁世凱,他只跟袁世凱要求一件事情,他想做全中國的鐵路規劃師。於是在1919年完成了建國方略,這等於代表了整個中國的基礎建設的夢。
100年前在他腦中就已經預見了中國現代化的模樣,<建國方略>包含有六大計畫,共分33個部份。在這個龐大的總體構思中,孫中山提出全國將修建10萬英里的鐵路,以五大鐵路系統把中國的沿海、內地和邊疆連接起來。全國公路網的構想同樣龐大,總長度超過100萬英里。北方大港、東方大港和南方大港,分布在中國沿海,每個港口的規模都如紐約港那樣的世界水平。他希望能開鑿整修全國的水道和運河,大力發展內河交通,提出修建三峽大壩等世紀工程。
1919年2月,孫中山在上海寓所完成了<實業計畫>,日後與<孫文學說> <民權初步>合稱為<建國方略>。關於中國未來的發展,當時孫中山的宏大構想曾被不少人斥為空想,但這洋洋灑灑十餘萬言的建國藍圖,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學術上,都禁得起檢驗,因為不少受他革命情操感召的海外學子,都為這份計畫貢獻了良多。
實際上 為孫中山<建國方略>提供思想養料的,很多都是從海外歸來的華僑。從日本回來的有章太炎、朱執信、戴季陶、馬君武、胡漢民。美國歸來的有廖仲愷、胡適。他們從民主思想到國家體制,從經濟建設到民權民生等方方面面,都對<建國方略>的撰寫有著重大的貢獻。
當然還有許多名聲不顯的遺珠,成為默默推動中國現代化的推手,來自廣東的李文邦就是其中之一。那一年他就讀於美國史丹佛大學時,看到建國方略中關於南方大港的規劃,立刻產生濃厚的興趣。
1929年,李文邦即將畢業,中國政府的廣州治河委員會就找到了李文邦,請他回國參加黃埔港建設。李文邦馬上開始了<黃埔港計畫>的撰寫,此時孫中山已經逝世四年,<建國方略>在總理遺言中,成為最重要的建國指導方針,所有孫中山的追隨者都奉為圭臬。
1933年李文邦完成了<黃埔港計畫>,如今被珍藏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許多海外僑胞響應孫中山"實業救國"的精神,從港口到鐵路,都有他們出資出力的身影。
記載中的新寧鐵路位於中國廣東省新寧,1909年通車,全長133公里,有46座車站。這條鐵路的修築者,是來自廣東新寧的華僑陳宜禧。1860年,16歲的他從故鄉乘船到大洋彼岸,從幫傭少年逐步成為鐵路承包商。1889年,59歲的陳宜禧回國,立志要在故鄉的土地上修建一條鐵路。這份珍貴的歷史文件,就是孫中山任命陳宜禧為籌辦"銅鼓商埠委員"的大元帥令。
1917年他前往廣州謁見孫中山時,建議開闢銅鼓為商埠,開展對外貿易,並計畫把新寧鐵路北展佛山、南展築制欽州,遙接海南島,以利行旅貨運。孫中山大為嘉許,卻因時局動盪不安,願望終未實現。而福建的第一條公路,也是孫中山忠心的追隨者出資修建的。
陳清機是最早一批追隨孫中山的同盟會會員。1919年4月,他響應孫中山"實業救國"的號召,回國在家鄉安海創辦了泉安公路股份公司。1920年修建了安海到泉州的泉安公路,全長40公里。之後又開闢了近10條公路,累計公里數達100多公里。他還從國外購買三輛福特汽車運送乘客,這些路啟發了福建人對公路的認識,一百多年後,現在公路成網,四通八達。
哲人日已遠,但他嘔心瀝血撰寫的<建國方略>,依然永不過時。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https://youtu.be/aF6dUy6ExiI (參考後藏 #6扎什倫布寺昌珠寺與羅布林卡夏宮藏戲 ) 羅布林卡(藏語:ནོར་བུ་གླིང་ཀ,威利:Nor-bu gling-ka,藏語意為「寶貝園林」)是一座位於西藏自治區拉薩市西郊的古典園林。建於1740年代。全園占地面積36萬平...
美國鐵路總長 在 張哲生 Facebook 八卦
中華商場 1984 vs 2020
上圖由日本攝影師土井九郎攝於1984年,鏡頭往北望,前方為中華商場信段(第5棟),畫面中的天橋位於台北市中華路與成都路口,連結中華商場信段與義段(第6棟)。
下圖攝於2020年2月1日,謝謝黃子佼授權分享,他站在電視劇《天橋上的魔術師》所搭設的中華商場復刻場景留影,彷彿搭上了時光機回到30年前的西門町。
上圖畫面右側外牆有電影看板的大樓為新聲戲院(1968年1月29日開幕,1988年5月7日發生火災而成為廢墟,現為錢櫃KTV台北中華新館所在地。),內有新聲戲院與黎聲戲院,當時上映的電影,由右至左為《黛絲姑娘》(Tess)、《象人》(The Elephant Man)、《絕地封神榜》與《美國職業殺手》;其中《黛絲姑娘》與《象人》分別是1981年台北市電影票房的第11名與第32名,《絕地封神榜》與《美國職業殺手》則分別是1984年台北市電影票房的第47名與第66名。由此可知,此時《黛絲姑娘》與《象人》已是第二度在台上映。
《中華商場簡史》
二戰結束後,台北市中華路鐵路沿線搭建起一整片違章棚屋,聚集了一千餘戶無處容身的難胞,蕪雜零亂、殘破不堪,成為1950年代台北市的獨特景觀。
1959年,蔣中正總統指示整頓重建。
1960年,台北市政府決議將中華路鐵路東側的市集聚落改建為新式商場,並於同年7月1日起開始進行違建的拆除與商場的興建工作。
當時迫於經費不足的限制,因此以居民一次負擔的方式籌措改建經費。負責規劃興建施工的是陸根記營造,工程進展相當快速。
經過八個多月的施工,1961年4月22日,單一建築體呈長條狀,以連棟方式形成一長串排列的八座三層樓水泥建築正式落成啟用,由當時的台灣省主席黃杰命名為「中華商場」並題字,中華商場以八德做為各棟之名,成為當時台北市的新地標。
中華商場坐落在台北市中華路一段中央,北起忠孝西路口,南至愛國西路口,由八座三層樓建築所組成,由北而南以「八德」為名分段,分別為忠段、孝段、仁段、愛段、信段、義段、和段、平段,總長1,171公尺,興建經費總計為新台幣47,335,845元。曾為大台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公有綜合商場,緊鄰西門町,興盛一時。
八大座商場共可容納1,644個租戶,平均每戶只分得約2坪大的空間。中華商場為獨立八棟三層連成一線之房舍;一樓為商店,二、三樓為住家(後來二樓也幾乎成了商店)。
以早期中華商場第一棟「新美達照相材料行」的地址「中華商場忠段下東五七號」為例,得以一窺當時中華商場店家地址的陳述方式:
1. 中華商場以段為單位,而非我們現在慣用的棟。1961年落成的中華商場共有八大棟,以八德命名,從北到南依序為忠、孝、仁、愛、信、義、和、平,而忠段指的是八棟中華商場之中,位處最北邊的第一棟。
2. 「下東」意指位於東側的下層(一樓)。中華商場一樓的東側與西側分別為不同的店面,西側臨鐵路,東側面對寬廣的中華路,是大家較常在老照片裡見到的中華商場正面。
3. 中華商場的東側是單號,西側是雙號。一樓有單號與雙號,二樓跟三樓則只有單號(因為西側沒店面)。
1964年,台灣松下電器在西門町的中華商場信棟南端樓頂,豎立了當時台灣最大的霓虹燈,閃爍的霓虹燈提供了城市繁華的意象,也在民眾心中留下鮮明的記憶。
經過多年發展後,八棟商場租戶所經營的行業各具特色:
販售家用電器、音響與電子零組件的商家多位於忠、孝兩棟,1980年代隨著個人電腦產業興起,販售相關軟體、硬體與週邊設備的商家也開始出現;
玉器、琺瑯及台灣民俗藝品曾經是1970年代台灣中南部及日本遊客採購的重點,此類商家與販售古董、古玩及字畫的商家皆分布在仁、愛兩棟,郵票、古幣蒐集與交換專門店及相命、堪輿舖子則零星穿插其間;
信、義、和三棟有許多中國各地的小吃,著名的有「徐州啥鍋」、「真北平飯館」、「點心世界」等;
成衣、制服、牛仔褲、軍用衣料、老人茶館、旗幟徽章等相關商家則分佈於和、平兩棟。
1981年5月,中華商場20年租約期滿。原本台北市政府計畫就此將中華商場收回拆除,但在租戶的要求下又續約4年。
1984年,中華商場產權被台北市政府登記名下。
1985年5月1日之後,商場樓頂的大型霓虹燈開始進行拆除。之後,中華商場樓頂的廣告物便被完全拆除,西門鬧區的夜景也因此失色不少。
1986年,台北市西區新計畫出爐,中華商場拆除之聲漸起。
1990年,中華商場東側開挖捷運工程,中華商場生意一落千丈。
之後,為了因應市區重新規劃與捷運施工等需求,台北市政府於1992年10月20日開始拆除中華商場,從北往南一棟一棟地拆,八棟建築終於在10月30日被全部夷為平地,原址則配合中華路改造計劃,成為林蔭大道的一部分。
美國鐵路總長 在 張哲生 Facebook 八卦
中華商場 1984 vs 2020
上圖由日本攝影師土井九郎攝於1984年,鏡頭往北望,前方為中華商場信段(第5棟),畫面中的天橋位於台北市中華路與成都路口,連結中華商場信段與義段(第6棟)。
下圖攝於2020年2月1日,謝謝黃子佼授權分享,他站在電視劇《天橋上的魔術師》所搭設的中華商場復刻場景留影,彷彿搭上了時光機回到30年前的西門町。
上圖畫面右側外牆有電影看板的大樓為新聲戲院(1968年1月29日開幕,1988年5月7日發生火災而成為廢墟,現為錢櫃KTV台北中華新館所在地。),內有新聲戲院與黎聲戲院,當時上映的電影,由右至左為《黛絲姑娘》(Tess)、《象人》(The Elephant Man)、《絕地封神榜》與《美國職業殺手》;其中《黛絲姑娘》與《象人》分別是1981年台北市電影票房的第11名與第32名,《絕地封神榜》與《美國職業殺手》則分別是1984年台北市電影票房的第47名與第66名。由此可知,此時《黛絲姑娘》與《象人》已是第二度在台上映。
《中華商場簡史》
二戰結束後,台北市中華路鐵路沿線搭建起一整片違章棚屋,聚集了一千餘戶無處容身的難胞,蕪雜零亂、殘破不堪,成為1950年代台北市的獨特景觀。
1959年,蔣中正總統指示整頓重建。
1960年,台北市政府決議將中華路鐵路東側的市集聚落改建為新式商場,並於同年7月1日起開始進行違建的拆除與商場的興建工作。
當時迫於經費不足的限制,因此以居民一次負擔的方式籌措改建經費。負責規劃興建施工的是陸根記營造,工程進展相當快速。
經過八個多月的施工,1961年4月22日,單一建築體呈長條狀,以連棟方式形成一長串排列的八座三層樓水泥建築正式落成啟用,由當時的台灣省主席黃杰命名為「中華商場」並題字,中華商場以八德做為各棟之名,成為當時台北市的新地標。
中華商場坐落在台北市中華路一段中央,北起忠孝西路口,南至愛國西路口,由八座三層樓建築所組成,由北而南以「八德」為名分段,分別為忠段、孝段、仁段、愛段、信段、義段、和段、平段,總長1,171公尺,興建經費總計為新台幣47,335,845元。曾為大台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公有綜合商場,緊鄰西門町,興盛一時。
八大座商場共可容納1,644個租戶,平均每戶只分得約2坪大的空間。中華商場為獨立八棟三層連成一線之房舍;一樓為商店,二、三樓為住家(後來二樓也幾乎成了商店)。
以早期中華商場第一棟「新美達照相材料行」的地址「中華商場忠段下東五七號」為例,得以一窺當時中華商場店家地址的陳述方式:
1. 中華商場以段為單位,而非我們現在慣用的棟。1961年落成的中華商場共有八大棟,以八德命名,從北到南依序為忠、孝、仁、愛、信、義、和、平,而忠段指的是八棟中華商場之中,位處最北邊的第一棟。
2. 「下東」意指位於東側的下層(一樓)。中華商場一樓的東側與西側分別為不同的店面,西側臨鐵路,東側面對寬廣的中華路,是大家較常在老照片裡見到的中華商場正面。
3. 中華商場的東側是單號,西側是雙號。一樓有單號與雙號,二樓跟三樓則只有單號(因為西側沒店面)。
1964年,台灣松下電器在西門町的中華商場信棟南端樓頂,豎立了當時台灣最大的霓虹燈,閃爍的霓虹燈提供了城市繁華的意象,也在民眾心中留下鮮明的記憶。
經過多年發展後,八棟商場租戶所經營的行業各具特色:
販售家用電器、音響與電子零組件的商家多位於忠、孝兩棟,1980年代隨著個人電腦產業興起,販售相關軟體、硬體與週邊設備的商家也開始出現;
玉器、琺瑯及台灣民俗藝品曾經是1970年代台灣中南部及日本遊客採購的重點,此類商家與販售古董、古玩及字畫的商家皆分布在仁、愛兩棟,郵票、古幣蒐集與交換專門店及相命、堪輿舖子則零星穿插其間;
信、義、和三棟有許多中國各地的小吃,著名的有「徐州啥鍋」、「真北平飯館」、「點心世界」等;
成衣、制服、牛仔褲、軍用衣料、老人茶館、旗幟徽章等相關商家則分佈於和、平兩棟。
1981年5月,中華商場20年租約期滿。原本台北市政府計畫就此將中華商場收回拆除,但在租戶的要求下又續約4年。
1984年,中華商場產權被台北市政府登記名下。
1985年5月1日之後,商場樓頂的大型霓虹燈開始進行拆除。之後,中華商場樓頂的廣告物便被完全拆除,西門鬧區的夜景也因此失色不少。
1986年,台北市西區新計畫出爐,中華商場拆除之聲漸起。
1990年,中華商場東側開挖捷運工程,中華商場生意一落千丈。
之後,為了因應市區重新規劃與捷運施工等需求,台北市政府於1992年10月20日開始拆除中華商場,從北往南一棟一棟地拆,八棟建築終於在10月30日被全部夷為平地,原址則配合中華路改造計劃,成為林蔭大道的一部分。
美國鐵路總長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https://youtu.be/aF6dUy6ExiI (參考後藏 #6扎什倫布寺昌珠寺與羅布林卡夏宮藏戲 )
羅布林卡(藏語:ནོར་བུ་གླིང་ཀ,威利:Nor-bu gling-ka,藏語意為「寶貝園林」)是一座位於西藏自治區拉薩市西郊的古典園林。建於1740年代。全園占地面積36萬平方米,主要建築為格桑頗章、措吉頗章、金色頗章、夏典拉康、達旦明久頗章(新宮),有374間房,是西藏人造園林中規模最大、古蹟最多者。自七世達賴之後,歷世達賴在親政之前,均在此習文、學經、修習佛法;親政後每年夏季來此辦公。位於一個人工湖畔的湖心宮,稱得上是羅布林卡最美的地方,這裡古木參天,芳草遍地,宮殿、涼亭、水榭、回廊佈設緊湊,水池、草坪、林木、房舍相得益彰,亭臺樓閣幾乎完全是漢族的建築風格,走進這裡,仿佛走進了蘇州園林湖心宮也叫措吉頗章,主要建築物包括湖心宮和龍王宮。湖心宮平面為一長條形水池,但在這個大水池之內,又南北分為三個方形小島,在島的周圍和池塘繞以石欄杆,頗似漢地古典園林中“一池三島”的佈局方式。水池中造有湖心宮和龍王宮,通過跨水石橋既相連接兩宮,又可從中心島通達兩岸,體現了漢式園林小橋流水的意境。湖心宮南側一個小島則孤立于池中,島上只種植一些樹木以保持其自然生長的野趣,這與北京頤和園有些類似。湖心宮的屋頂採用了歇山式,黃琉璃瓦屋面。其建築細部,如青灰大理石雕刻的欄板、望柱、木雕的門窗、隔扇、以及彩繪幾乎都使用了漢族的傳統營造手法。湖心宮北面的龍王宮是漢、藏風格的混合結構,在攢尖屋頂的下部採用了漢式的斗拱結構,屋頂飛簷翹角,漢藏建築藝術在此結合的巧妙而自然。湖心宮水榭西面,有幢兩層樓的仲增頗章,這是達賴喇嘛讀書的地方。
青藏鐵路(藏語:མཚོ་བོད་ལྕགས་ལམ་,威利:mtsho bod lcags lam)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青海省西寧市至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的鐵路,全長1956公里,為II級單線鐵路,由青藏鐵路公司管理及營運。鐵路沿線共設有45個車站,位於西藏境內的車站均充滿了藏族特色,且無一相同。全線橋隧總長約占路線總長的8%,格爾木至拉薩段的凍土層行車時速最高為90公里,非凍土層時速最高160公里。目前旅客列車全程行車時間約為25小時。青藏鐵路沿線地質情況十分複雜,海拔4000多米以上路段共佔960公里,年連續凍土的地段有550公里,還有部分地段為島狀凍土及深季節凍土的地段。在這裡修鐵路有幾大難題:
高寒缺氧:青藏鐵路沿線年平均氣溫在0℃以下,氣溫最低可達−40℃。每吸一口氣得到的氧氣只有平地上的40%左右。為避免惡劣環境危害施工人員安全,青藏線沿途建立了高壓氧艙,和17座製氧站。施工期間未發生一例高原病死亡事故。
多年凍土:這裡的凍土不像美國阿拉斯加的那樣常年不化,而是在夏天地表凍土就融化成爛泥。青藏鐵路相應採取的設計準則為「主動降溫、冷卻地基、保護凍土」,儘量繞避有不良凍土現象的地段,建橋墩直通地底深處的高架橋、長達111公里的片石通風路基、路基上插灌有液氨的熱導管和水平的通風水泥管、路基上覆蓋遮陽板等。
生態脆弱:鐵路選線儘量避開野生動物棲息、活動區域,沿途修建了33個野生動物遷徙的通道。路基附近進行了草皮移植。
地震帶:唐古拉山地區是地震高發地區。鐵路沿途修建了幾十個自動地震監視器。

美國鐵路總長 在 Victoria Yeung l Travel Moments Youtube 的評價
El Chepe 官網:https://chepe.mx/ (有寫價錢和發車時間等)
購票要發 email 去一下電郵地址:
[email protected] 或 [email protected]
等官方回覆再作網上繳費/銀行轉帳
:::::::::::::::::::::::::::::::::::::::::::::::::::::::::::::::
如果一生人只能去一趟旅行,我就坐火車。
文字已無法形容我對坐火車的熱愛,可能是因為犯賤,火車開得慢,風景走得快,才懂加倍珍惜。再說就是人大了覺得能花一整天為坐火車而坐火車這事情很奢侈,不用逛景點,不用計劃事情,就坐在火車上,聽著轟轟的鳴笛,看著窗外風景緩緩移動,靜觀車廂內的人來人往,莫名的滿足。
Ferrocarril Chihuahua Pacífico(又名El Chepe)是墨西哥最後一條觀光鐵路,也是我一直很想坐的鐵路之一。鐵路的總長度雖然只有六百七十三公里,卻建有三十七座橋梁,八十三個山洞,還爬升到海拔二千四百公尺。火車從墨西哥北部城市 Chihuahua(奇瓦瓦)出發,跨越有美國大峽谷四倍之大的 Copper Canyon(銅峽谷),沿途風景盡是壯麗的山河峽谷與森林,終點站是 Sinoloa 省的沿海城市 Los Mochis(洛斯莫奇斯市)。
我把這次的鐵路旅程分成兩段,先是從Chihuahua 坐 Chepe Regional 到 Creel(克雷爾),一共五個多小時,在小鎮 Creel 停留數天,再從Creel 坐 Chepe Express 到 Los Mochis, 這段一共九個多小時。
Chepe Regional 是相對上平民化的火車,車上的乘務員大多只會說西文。我猜車上應該有大概只有一半人是像我這樣的遊客,另外的就是經常坐這路線穿城過市的當地人,像坐在我旁邊的一家四口,從發車一刻就睡到半死直至下車,也大概對像我這樣的遊客的興奮已見怪不怪。雖說她比較平民化,但Chepe Regional 列車上的設施已經很不錯,座位很舒服,有餐廳、酒吧,也有人推手推車賣零食和飲料。
Chepe Express 則是超豪華的觀光火車,價錢是 Chepe Regional 的兩倍,車廂的豪華程度也起碼是 Chepe Regional 的兩倍。車上有廚房、餐廳、兩家酒吧,會說英語的乘務員,車尾更有一個能把窗子打開的觀景車廂。
車上有一家叫 Urike 的餐廳,餐廳裏有固定的用餐時間。火車離開 Creel 不久,乘務員就走過來遞上餐牌,逐一詢問大家要不要在餐廳用膳。若有意在餐廳用膳就要先行點餐,好讓廚房預備。用膳時候到了,乘務員就會過來邀請有預訂餐膳的乘客到餐卡用膳。
縱使現在是節日的季節,但火車依然不滿座,而車上大部份的乘客都是墨西哥本土的遊客,有攜帶四名小孩的一家六口、很喜歡喝可樂的倆口子、很熱情又很主動向我關心香港情況來自墨西哥城的小伙子等。
九個多小時的旅程就這樣在美食、遊人的歡笑聲和對山河的讚嘆中渡過,而我,則在觀景車廂內呆待了大半的時間。從Divisidero 到 Temoris 一段的風景讓我很雀躍,火車越過一個又一個的山谷與河道,來得及拍照卻又來不及好好欣賞。
也是到近來才發現,大自然的力量原來這麼大。坐在火車上環顧山河壯闊,再想到自己微不足道,多疲憊的心也給療癒。或許生命本該像大自然,有溫柔的節奏,平靜,又偶有刺激。
突然很渴望這趟旅程會是永久,就這樣看著車窗外的風景渡日,聽著轟轟的鳴笛聲老去。我不知道渴望一直在路上這事情是否尋常,抑或就像我對坐火車的熱愛一樣,都是因為未曾擁有過, 才以為會加倍珍惜。
:::::::::::::::::::::::::::::::::::::::::::::::::::::::::::::::
? 更多Vlog
緬甸 Myanmar - 尋找最後一代的紋面婦女 (Chin Villages):https://youtu.be/InparppvU6s
格陵蘭 Greenland-格陵蘭 Greenland Ice Cap-冰帽健行露營篇:http://goo.gl/ccvJJF
Northern Lights over Greenland - 格陵蘭極光夜:https://goo.gl/FH5JHk
? my instagram:travelmomentss
? my facebook page:旅遊時刻 travel moments

美國鐵路總長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對荷蘭人而言,單車就是生活,全國有約1600多萬的人口,不過單車數量卻比人口還多,普及程度已超越一人擁有一部,在荷蘭踩車絕對輕鬆,一來荷蘭地勢普遍平坦,二來最重要是單車擁有專用的交通燈號與道路,以阿姆斯特丹為例,市內單車徑的總長度便已有450公里。阿姆斯特丹全城有 40% 的交通量由單車承擔,早上及放工時間,隨處便穿著西裝甚至套裝裙的男男女女踩單車,可能亦是多做運動的原因,荷蘭人予筆者的另一感覺便是身材普遍都較為苗條。荷蘭政府一直堅持「單車友善政策」,在城市發展時已經考慮到未來單車網絡的規劃,全方位推廣單車以減低過分依賴汽車。友善評分指標有政府倡導 (Advocacy)、當地的單車文化 (Bicycle Culture)、單車設施 (Bicycle Facilities)、單車基建 (Bicycle Infrastructure)、單車活動的推廣 (Bike Share Programme)、城市中騎單車的男女比例 (Gender Split)、單車安全觀念 (Perception of Safety)、城市規劃 (Urban Planning)、政府對推廣單車的政策 (Politics) 等。帶小朋友到阿姆斯特丹玩,一定不可以錯過Nemo-荷蘭最大的科學中心博物館。它的外形奇特有如一艘大船,一共有五層樓,每層都相當寬敞,館內大部分展品都可親手觸摸操作,還有許多新奇有趣的玩意,最適合好奇心旺盛的小朋友:從模型、遊戲、影片到表 演和工作坊,簡直可以說是包羅萬有!
荷蘭兒童從6歲就開始接受性教育,父母會大方地在閒談中給孩子解釋性問題,孩子對性器官的認識,如同對胳膊、手的認識一樣普通。性觀念如此開放的國家,其性犯罪率卻遠低於歐洲平均水準,荷蘭未成年少女未婚懷孕率更處於歐洲最低。荷蘭政府認為性應該是『正大光明』的,而佳典範當屬紅燈區。過去冒險家們在結束驚險或單調的旅程登陸後,酒後尋歡便成了首選娛樂。當還未發明電燈的時代,性工作者依靠蠟燭發出微光,夜色下更誘惑滿溢。紅燈區(Red-light district)一詞最早出現於18世紀的美國,當時妓女會將紅色的燈放在窗前,藉此吸引顧客。而另一說法則認為來自鐵路工所持的紅色燈籠,當他們光顧妓院時往往會將燈籠留在外面。

美國鐵路總長 在 世界上擁有最長鐵路網第一名是美國「這1國家 ... - YouTube 的八卦
民視快新聞】影音中心/邱雯馨報導 鐵路 是目前世界上最普遍的大眾交通運輸系統之 ... 目前世界上擁有最長 鐵路 網的前5名國家,第5名為加拿大, 總長 度為6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