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15週年 ,我穿上15年前開播同一件衣服主持節目》
*當有一天,我更老了,別人問我:你這一生的代表角色是什麼?我會毫不遲疑地回答:「創辦及主持文茜的世界周報」。
*國際知識的傳播,國際新聞節目的主持人,對於我一生中其他的角色,或許相較之下不是那麼燦爛奪目。但我生命中追求的不是名位,不是自己成為權貴核心人物⋯⋯而是使命。我相信一個工作只要用心,堅持,長久下來會對社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所有的掌聲都會停止,但知識、思考、趨勢,它們深深影響眾人。一個人不該為自己的權位,掌聲而活。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離去,消失於人海,閤眼前該問一下:我這一生,留下了什麼,對社會有意義?
*十五年來,我念了三個博士學位:
1)第一個:關於人生的博士。當你不在乎名利權勢掌聲,你在人生守住一個角色,無時無刻,你的人生可以如此有意義。
2)第二個:歷史的見證博士。當你目睹金融風暴、歐債危機、阿拉伯之春⋯⋯你懂得大局勢、理解歷史的不同角度,看小人物的苦,也知道現實政治經濟的侷限,你比他者更懂得守住一份冷靜、一份思考,因而學會抽絲剝繭,預測未來。
3)第三個:堅持的博士。從第一集報導卡翠納颶風、專訪美國副總統高爾談他的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我自己出面募款、製作、撰稿「+-2度C」⋯⋯前所未有受邀在COP15時於巴黎大皇宮大廳直播主持文茜世界周報,⋯⋯一直至今,台灣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全球暖化,各媒體也紛紛製作專輯報導。一個人不要害怕成為先鋒,你可以為改變世界盡一份心力:只要堅持。
*世界周報15週年,我從47歲不算年輕時,主持到現在62歲⋯⋯走過那麼多地方,遇見那麼多不幸與試圖解決不幸的人,我採訪好幾位諾貝爾獎得主,天才院士,免疫醫療⋯⋯我走至難民收容中心,掏出身上所有的錢,買下也帶著飯店當天剩下的全部麵包分送他們⋯⋯我去了巴黎大皇宮主持節目,這是亞洲沒有人可以享有的榮耀,我訪問法國地位最崇高的神廚,去了Coco Chanel 的公寓,也是全球第一個在她的公寓直播節目的主持人。我也是第一個被邀請在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慧中心直播節目的人⋯⋯這些第一不只是同事們的共同榮耀,它代表著:你本以為孤寂的路,但只要堅持,相信它是對的,你會走出一條無與倫比的彩虹之路。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要了解歐洲怎麼看2020這種總統大選,可以先從歐洲怎麼看美國開始。我們常說歐美歐美,其實從歷史來看,從移民和探索到征服和開發,很多歐洲人會把美國看做歐洲的延伸,當初歐陸受到納粹統治的威脅時,美國出手相助,當時英國首相邱吉爾都說這是新世界拯救舊世界。二戰後,美國「馬歇爾計劃」把相當於今天1280億美元...
美國副總統幾歲 在 壯闊台灣 吳怡農 Facebook 八卦
【我們有好多的工作要做】
三個月前,沒有人認識我。
這三個月,為了讓大家在最短的時間內認識吳怡農,我做了很多伏地挺身、拉了很多單槓,在鏡頭前做了許多從沒想過參選需要做的事情。我的伏地挺身換來了三分鐘跟一百多萬人談國家安全的機會。對我來說,這是值得的,所以我很樂意。如果重來一次,我還是會這麼做。
我要感謝大家,在輕鬆、娛樂的畫面之後,仍然願意花一點時間,聽聽我比較嚴肅的政見跟理念。過去幾個月,大家給我很大的鼓勵,讓我知道,大家是在乎國家安全的。
我也要特別感謝兩個人,我今天能夠站在大家面前,都是因為他們:我的父親,吳乃德;我的母親,林惠英。他們從小教我「有些事情,比個人還要來得重要」。我爸爸一輩子就秉持著這個精神:參與民主運動、辦黨外雜誌,被標上「政治思想不正確」的標籤。
我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蔣經國去世;我在學校跟同學說,「蔣經國是壞人,因為他害我爸爸沒有工作」。也讓我媽媽被老師請去學校,看我們家裡出了什麼事。我萬萬沒有想到,命運會安排我在三十多年後,跟蔣經國的孫子,在民主政治的場域上成為競爭對手。
因為父母為我跟妹妹的付出,讓我十五歲有機會出國唸書。也因為出國唸書,在大學畢業後,在海外工作十年,在全世界最頂尖的投資銀行服務。那十年給我最大的收穫,就是給我機會看世界、瞭解世界。
幾年前,我離開所有這些,回到台灣,從頭開始。
我從公民記者做起,有兩、三年的時間,深入報導,寫政策評論,分析台灣國防的問題。朋友問我,為什麼放棄好的工作,回來走一條充滿不確定的路?
沒有人叫我回來,但我一直知道要回家。我在國外努力的十年,就是為了可以回家做有意義的事。
我在我們的家,看到了民間社會的力量;看到在各角落,愛護這個國家跟下一代的熱情。
我在南投,看到從921大地震,第一時間上山救災,就從沒離開的醫師夫婦。他們把所有的空閒時間,獻給當地的孩子,在校園當他們生命老師,教小朋友:在碰到挫折時,怎麼面對,讓每個孩子長大踏入社會時,路可以走得更順。他們對工作的熱情,讓我想起我的爸爸媽媽。
我在屏東的農場,看到一個為了愛護土地,堅持種有機無毒芒果的農夫。他的芒果很醜,被蟲咬,可是每顆都賣出去,因為他的朋友認同他愛家園的心。
我在台北,就在我們的中山區,看到一個從教育工作轉餐飲業的大哥。他把烏龍麵跟麵包店,當作社會企業經營。他讓最缺乏社會資源的年輕朋友,可以在餐飲業也有一番成就,當作一份事業。他相信,好的工作環境、好的企業文化,可以改變一個人生。這是他投資下一代的方式。
我在中山區的路上,遇到一對年輕夫妻,他們不只是人生的伴侶,也是創業的夥伴;他們做手工包包,品牌的第一個字,就是 DY:代表台灣。他們堅持在台灣設計,使用台灣物料,聘請台灣師傅。那位先生告訴我,這是他們守護台灣的方式。
不久前,我到了鄭南榕基金會。我在那裡,看到鄭南榕改寫聶魯達的詩句:
「如果我必須死一千次,我只願意死在那裡
如果我必須生一千次,我只願意生在那裡
我那小小多山的國家。」
台灣每個角落,就是有這麼多真心愛這個國家的人;用自己的方式,保護我們的國家,建設我們的家園。
今天,我們共同面對一個艱困的挑戰。
台灣非常了不起,是華人世界唯一自由民主的國家,經濟發展很好,高科技產業全世界頂尖之一,社會穩定安全,人民善良。可是,在國際社會中,台灣被霸凌、被孤立、被歧視,我們的國格、我們的人格,不被承認、不被尊重。
全世界只有台灣,這麼傑出,但是我們的運動員不能用自己國家的名稱參賽。只有台灣的運動員,獲獎時,升的不是自己的國旗,唱的不是自己的國歌。
我們的歌手、演員、商人,也不斷地被強迫,隱藏對台灣的認同、對國家的愛。只為了討生活,就被強迫去否認我們的家園,那是怎麼樣的感覺?
更嚴重的是,過去二十年,來自對岸的軍事威脅不斷升高;對台灣的滲透,也越來越過分——無論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或蔡英文執政,都從未停過。
面對這麼多的困難,國民黨最近提名了吳斯懷作為不分區立委。他跟中共政權友好,認同統一是兩岸的終極目標。只要吳斯懷成為立法委員,就會造成國安威脅。我們有太多的工作需要做,不可以等到1月11日再來防堵吳斯懷。所以我上週發起了 #全民下架吳斯懷 的運動;我們要求國民黨下架吳斯懷,要求國民黨尊重民意。
我的對手蔣萬安委員,是國民黨的明日之星,他背負著眾人的期待,希望他能改造國民黨。可是在這麼重要、攸關國家安全的議題上,他至今選擇沈默。
我們都知道,自己的國家要自己顧。沒有國,就沒有家。我投入選舉,就是要在我們的立法院,帶入不一樣的觀點,為大家把國家顧好。
我要跟大家報告:過去幾年,我在中央政府工作——行政院院長室、國安會。我看到國軍的行列中,充滿著跟民間一樣,愛這塊土地的人。
美國的軍人跟我說:跟台灣軍人聯合訓練,讓他們最累,因為我們的人不斷要求更多的訓練;到晚上還想夜訓。大家沒有看到,國軍中的弟兄姐妹們默默地為我們的國家爭氣。
最基層的軍隊幹部都希望國軍可以更好。我們需要重視他們的訓練、提升他們的教育;我們需要幫我們的弟兄姊妹們調整工作環境,改善軍中的管理文化,給他們發揮的舞台。
今天,沒有人叫我出來選舉,打一場這麼艱困的選戰,面對這麼強的對手。
沒有人叫我去南投。可是我聽到有一對令人敬佩的醫師夫妻,為偏鄉孩子付出,我不得不去。我選擇上山。
沒有人叫我去屏東。可是我聽說有一個可愛的農夫,我說我一定要去認識他。所以我選擇去屏東。
沒有人叫我去中山區的麵店。可是我聽到有這麼特別的企業家,所以我選擇去那裡打工,看他是玩真的還是玩假的(他是玩真的)。
今天,沒有人叫我出來選舉。可是如果你看到我所看到的一切,你也會出來選。因為你知道還有好多的工作要做。
你也會希望,國會裡有人,可以為山上的孩子、麵店裡的夥伴、軍中的弟兄姊妹,為這些人發聲。如果你看到我看到的一切,你就會知道,再困難,也非選不可。
明年一月,我們不只是在選立法委員、在選總統與副總統。更是在決定:我們要把我們的國家交付給誰,代表大家度過台灣所面對的困境。
所有的國家,所有的民族在面對危機時如何表現,決定了這個國家、這個民族能不能克服困難,讓自己更壯闊。
明年一月,怡農需要拜託大家,再給小英總統四年的時間。因為我們還有好多的工作要做。
明年一月,也拜託大家,給怡農一個機會。這個選區是可以被翻轉的,蔣萬安委員是可以被打敗的。我們需要更多願意為國家發聲的政治家——在關鍵的時候、即使可能衝擊個人政治生涯的時候,仍會選擇站在台灣這一邊的政治人物。希望大家給我機會當這個人。
讓我們一起努力,一起壯闊家園,一起壯闊我們的台灣。
美國副總統幾歲 在 黃培閎 HUANG Pei-Hung Facebook 八卦
(文有點長,先感謝大家耐心讀完)
因為1124選舉、公投日接近,最近有些選手、朋友在傳這個訊息:「為了運動員參賽權、必需反台灣正名」。Dcard也有一篇引起熱戰的文章,直指正名運動將直接影響運動員參賽權!
我過去是好多年的國家隊選手,在參與推動「東京奧運台灣正名」運動的過程中,我也一直在思考,這次的正名運動到底會對選手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老實說,如果是過去的我,可能真的覺得只要能出國比賽、好像叫什麼名字都沒太大的差別⋯。因為在我這個世代,在我成為選手之前,我們的國家隊就被叫做中華台北,但隨著時間久了、大家也習慣了,雖然長大後常常聽到選手在靠北說好不想被叫中華台北。剛好現在有個公投機會,我們想嘗試提出申請改名,可是有人說這樣會違反洛桑協議,好像有不能參賽的風險,那還是叫中華台北好了,「只要我能參賽,名字對我來說真的不那麼重要」,我猜想這就是目前在傳反對正名訊息的選手和教練的心聲吧!
長期下來,多數選手及教練面對中華台北這個名字,心態都是「沒有選擇的妥協」,這突然讓我想到一個很類似也很諷刺的背景,台灣選手即使長期遭到不友善、不公平的對待,面對各單項協會的心態是什麼?不也是「沒有選擇的妥協」嗎?教練為了學生的參賽權,向協會低聲下氣,選手為了自己的參賽權,忍氣吞聲,委屈一點沒關係,只要有機會能比賽就好⋯
台灣選手真的很卑微,為了能比賽,從國內到國外,委屈從來沒有少過!
回來談這次的正名公投,公投主文是「申請」以台灣為名參加國際賽事,重點在申請,而非違反洛桑協議規範的名稱「逕自改名」,就要強行在國際比賽叫自己台灣。這是一個完全不違法、也遵照程序的會員權利,最後如果申請不被接受,國際奧會決議不通過,會發生什麼事?就是維持現在中華台北的名稱!
有人又說,如果都知道國際奧會不會允許我們改名,我們為何要做?其實,我參與推動東京奧運台灣正名,一直都知道這個任務很艱難,只是如果我們繼續沈默、我們永遠就被打壓,推動公投、勇於發聲,是要讓國際社會知道,多數台灣人民用集體力量展現民主價值、想要爭取屬於自己的名字。
而洛桑協議是37年前、兩蔣威權時期時空背景下,所主導並選擇有Chinese 字眼而非Taiwan 的妥協產物,在那之前,我們就曾經用過三次台灣參加過奧運。37年後的今天,我們有能力藉由民主公投機制表達我們自己的聲音,向國際發出不平之鳴,這是我們表態的權利和自由。
有人說爭取正名會惹怒中國?大家要清楚一件事,中國不會因為我們不做正名、繼續用Chinese Taipei ,就不欺負我們,今天又發生一件讓人生氣的事就是例子,台灣電競選手因為國籍沒有選擇中國、而被取消資格。
有人又說,你看台中主辦東亞青運被取消了,所以我們要乖一點。實情是中國掌握東亞奧會過半數的席次,因此可以強硬取消整個賽事;如果中國在國際奧會的權力夠大,他們早就會要求我們改名 ,跟香港、澳門一樣,變成中國台灣、中國台北了,就跟先前中國霸道的要求全球航空公司把Taiwan 改成屬於中國一樣。只要台灣還以主權獨立的狀態存在的一天,中國就不會停止對台灣的打壓。
其實台灣在中國的壓迫下,國際處境從來沒有輕鬆過。但是,如果有稍稍注意國際新聞的各位,應該都會很容易發現,最近國際社會聯手對抗中國霸權、而且釋出對台灣友好支持的訊息不斷。美國總統川普是照三餐在「問候」中國,副總統彭斯在正式演講支持讚許民主台灣,波蘭電視台甚至還做節目聲援台灣,「say no to China , say yes to Taiwan」,這是在過去幾十年都難以想像的情況。
在這種國際普遍對中國強硬、對台灣友好的氣氛下,其實正是我們應該努力對外發聲的機會。倘若我們依照正常、合法的管道,用理性的態度向國際發聲,爭取民主國家對台灣的同情和支持,最後我們向國際奧會申請正名,就算不成功,怎麼會變成停權、運動員不得參賽的情況?
因為,最大關鍵是,國際奧會在奧運憲章的精神下,根本沒有任何正當理由,可以因為申請正名而取消任何國家、甚至地區運動員的參賽權利。連難民都可組隊參加奧運,何況是有主權、有領土、有2300萬人口的台灣?
說到這裡,如果你還是反對公投爭取台灣正名的努力,能不能給大家一個更有邏輯、更理性討論的理由,而不是從頭到尾就只有一個出於恐懼的理由和推論,就是:中國會不爽、會在奧會把我們除名、讓我們運動員不能出賽。
說實話,除非被中國統一,台灣不會有一刻不被中國打壓!「但國際奧會絕對不是中國說了算的地方」。
所以,說穿了,就是我們要不要努力開始出聲,讓國際社會知道,我們對「Chinese Taipei 」也很不爽?還是繼續隱忍,就為了所謂「只要爭取正名就可能會不能比賽」這個邏輯?
面對正名,中華奧會的態度顯然是反對的,否則不會在公投還在連署時就去向奧會告狀說,「台灣要用公投改名囉」,這當然得到奧會「不可以」的回覆。中華奧會雖然是民間組織,政府無權介入,但長期接受政府預算補助的中華奧會,還是有責任向國際奧會傳達台灣社會的聲音。如果正名公投過關,中華奧會不用擔心難以處理,只要很正面的向國際奧會表示,這是台灣人民經過民主程序、陳述意見的過程及結果,中華奧會有義務表達人民的意志,但在遵守洛桑協議的前提下,向國際奧會申請改名,並尊重國際奧會對於同意改名與否的最終決定。(但你們認為中華奧會會向國際奧會提出申請嗎⋯?)
如果運動員覺得自己的參賽權益最大,被協會欺負習慣了無所謂、在國際上被叫什麼名字也沒差,只要能比賽就好。如果連用理性、合法管道去努力、去爭取自己要叫什麼名字的勇氣和意願都沒有,那我們做為運動選手,還談什麼勇敢和價值?
最後,我還是想回到我的初心,對任何不公不義,「不再沈默、勇敢發聲」,請大家幫台灣正名努力發聲,就算身為選手的你,最在乎能不能比賽,但千萬不要忘記,你不只是個選手,你更重要的身分是台灣人。
# 1124選舉+公投
# 18歲就可以投公投
# 10、11、12不同意
# 13、14、15同意
沃草公投懶人包:https://goo.gl/UQ11yc
美國副總統幾歲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評價
要了解歐洲怎麼看2020這種總統大選,可以先從歐洲怎麼看美國開始。我們常說歐美歐美,其實從歷史來看,從移民和探索到征服和開發,很多歐洲人會把美國看做歐洲的延伸,當初歐陸受到納粹統治的威脅時,美國出手相助,當時英國首相邱吉爾都說這是新世界拯救舊世界。二戰後,美國「馬歇爾計劃」把相當於今天1280億美元的重建資金,其中四分之一給了英國;五分之一給了法國;十分之一給了西德。所以這種跨大西洋阻止共產主義蔓延的共識是一致的。
因為歐美這種國際秩序從杜魯門到歐巴馬,12位戰後美國總統,不論是民主黨或共和黨總統執政,歐美關係雖然曾受到考驗,但不曾崩壞,但我們先來看看歐洲是怎麼看川普的。他大喊「美國優先」,退出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對歐盟進口產品徵收大量關稅、對反歐的普丁俄羅斯採取和解政策、找北韓金正恩等獨裁者作秀,對法國總統馬克宏、德國總理梅克爾等支持民主的領導人反而沒有這麼在乎。德國《柏林日報》還報導,說美國前國安顧問波頓在新書中提到,川普曾稱梅克爾是「北約裡面最會跳踢踏舞的人」,就是說她很會閃躲,川普還在電話上向法國總統馬克宏抱怨,說德國是北約裡面糟糕透頂的夥伴。而且川普在支持英國脫歐的過程對歐盟充滿敵意,加上最近防疫不利、種族主義和警察暴力的帶來的分裂,應該都已經讓歐洲人感到越來越危險。
拜登則是歐巴馬時期的副總統,也是在美國參議院工作了36年的老將,對歐洲人來說,他就是一個多邊主義者和國際主義者。對受到脫歐、俄羅斯普丁還有川普威脅的歐洲來說,拜登當然比較有希望讓美國重回正軌。除此之外,拜登對歐洲還有特殊的個人情感,他曾經對媒體說自己的祖父曾告訴他:「喬,記住,你身上最好的一滴血是愛爾蘭血統」,他也講說走在愛爾蘭
梅奧郡巴利納的街道上有多感動,因為他的曾曾曾祖父在移民美國之前就住在那裡。所以有些英國人覺得他應該對英國有特殊的情感,上任後可能組成英美聯盟。
可是川普的祖父也出生在巴伐利亞王國,也就是今天的德國啊,他也自己說身上流著德國人的血。但是川普這個月就傳出川普要大量裁撤駐德美軍,從3萬4千多減少到2萬5千多。其實德國在戰後復甦很成功,現在德國算是富裕,所以這個駐軍並不是要保護德國的。在蘇聯解體將近30年後,美軍駐紮在德國其實是一種對歐洲承諾的象徵,除了對抗俄羅斯,也有到中東和非洲行動的便利。不只是這樣,川普上任以來,多次批評德國,還要求德國把國防開支提高到GDP的2%,還說柏林不這樣做的話就是拖欠。甚至去年,美國對歐盟徵收25%的鋼鐵關稅和10%的鋁關稅,這個做法大大影響了德國的汽車工業。他還威脅要對進口汽車徵收關稅,根本就是要激怒柏林。
所以德國人不反對川普連任都很奇怪,畢竟他一上任就讓美德戰後幾十年緊密的軍事合作關係變得很複雜。德國外長馬斯甚至說,就算川普下台,雙邊關係也很難修復。他強調說川普已經讓跨大西洋關係變得很糟。這不是說有一個民主黨總統的人就能改變,因為歐美關係已經出現了結構性的變化。
歐美這麼多年都是靠北約這個防衛合作組織形成一種西方的軍事力量。但是北約的章程裡面聲稱 「共同遺產 」是歐美團結的基礎,這句話對美國人來說,讀起來一年比一年古怪;尤其美國人口結構早就已經轉型。現在美國人口年齡中位數是38歲,大部分的人對於冷戰已經沒有什麼記憶,更不用說構成大西洋聯盟這種歐美同盟情感基礎的世界大戰了。
跟1948年相比,現在更多的年輕美國人是亞裔或拉丁裔。跟過去一個具有絕大多數歐洲血統的美國已經不同。但是毫無疑問的若拜登選上,他所主持的白宮會在氣候變化問題上與歐洲合作,緩和貿易分裂,不會像川普把歐盟當作另一個民族國家而反對。但是你說歐美會走得更近,現實來說大概很困難。
歐洲人感覺就是不喜歡川普也不care拜登,但至少拜登支持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對俄羅斯態度強硬,相信巴黎氣候變化協議,是伊朗核協議的堅定信徒。而且看起來外交老手拜登現在想要一把抓,除了對中國友好,在反對脫歐下,跟英國還有歐盟都想保持好關係。不過隨著美國疫情失控國力大傷,現在的國際局勢有可能讓拜登這樣左右嗎?這些都是未知數,前提還是他要先維持領先的民調而且拿下總統位置再說。你怎麼看川普與拜登的對決呢?歡迎告訴我們你的想法。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美國副總統幾歲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評價
大家好,我是范琪斐。美國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週落幕了,跟民主黨的線上大會不同,共和黨辦的是「實體」的,美國這些觀眾是會拍手會歡呼,還會噴口水!看電視畫面也沒多少人戴口罩,也沒有梅花座,看得我心驚膽跳,結果呢,會後果然又傳出4人確診的消息,跟6月時川普的「杜爾沙」(Tulsa)造勢會一樣,造成8人確診。
觀眾都已經這樣賣命演出了,台上的川貴人的演說當然要火力全開,一開頭他就講了:「美國選民從來不曾面對過如此黑白分明的抉擇,要在兩個政黨、兩個願景、兩套哲學和兩種理念間取捨。」,欸…美國社會今天對立這麼嚴重,還不就是你?結果就在川貴人發表這段談話的同時,一千公里外的威斯康辛州,馬上又上演了一場「佛洛伊德2.0事件」,把美國社會撕裂得更加嚴重。我們先來解釋一下事發的經過。
8月23日下午,在威斯康辛州城市「基諾沙」(Kenosha),警方接到報案說有人非法入侵,趕到現場後,發現29歲非洲裔男子布雷克(Jacob Blake)正在調停一起家庭糾紛,根據附近目擊者的說法,雙方交涉之後,警察就跟布雷克扭打成一團,還用電擊槍試圖制止布雷克,布雷克疑似是沒有聽從警方指示配合盤查,反而直接開了車門準備鑽進車裡,結果就在這時,一名白人警察從背後抓住他的衣服,近距離朝布雷克的胸腔腹腔連開7槍,而且布雷克三名不到10歲的幼子就在車上,眼睜睜看著爸爸被槍殺。這短短幾秒鐘到底發生什麼事?很抱歉,當地警察要等到2022年才會佩戴隨身錄影機。根據警方說法,布雷克當時承認他有刀,但畫面上可以看到布雷克兩手空空,後來警方才在駕駛座的地板上找到一把刀。被連開7槍的布雷克,奇蹟似的撿回一命,跟金鋼狼一樣猛,但他的律師和家人表示,布雷克的脊椎和腹腔被打碎,恐怕一輩子都沒辦法再站起來。
美國司法部對此事已經展開調查,但事件又掀起正反激辯,支持警方的人表示,明明是布雷克自己要拒捕的,誰知道他是不是要回車上抄傢伙,再轉身攻擊警察?何況布雷克正因性侵前女友、非法入侵被通緝中;反對派則反嗆,少在那邊腦補,而且有前科就不是人嗎?布雷克就沒有構成立即性的威脅啊,而且有必要朝人家背部連開7槍嗎?根本就是種族歧視、執法過當!
這起超有「既視感」的爭議事件,火速點燃了社會憤怒,民眾聚集在基諾沙舉行和平示威,但後來示威變調,「佛洛伊德事件」後的暴力衝突、搶劫、縱火慘況,又在基諾沙重演,當地連續好幾天陷入失控狀態,店鋪跟汽車都被燒毀。示威者用水瓶丟警察,警方則出動橡皮子彈和煙霧彈反擊。
就在案發兩天後的深夜,一群和平示威者沿著市中心街道喊口號,但在接近法院大樓時,現場傳出一陣槍響,一名手持長槍的白人少年突然攻擊人群,有人當場倒地,大家氣得追上去抓他,這名少年逃跑時摔倒在地上,結果他就朝追他的人連開多槍,造成2死1重傷。警方抵達現場的時候,他爬起來舉起雙手,從警方眼前溜走,一直到隔天才被逮,身分也曝了光。這名17歲少年名叫凱爾(Kyle Rittenhouse),根本不是當地人,當天他是從隔壁州跑來的,自稱是「地方武裝鄉勇」,因為看不慣「BLM暴動敗壞社會」,才會跑去「維持正義、守護社區秩序」。
凱爾聲稱要保護居民,結果最後反倒殺了人。不少人認為他根本就是「極右民兵」,藉機鬧事,網友還肉搜出他本來就是川普粉絲,曾經參加過川普的造勢活動。而保守派卻讚揚凱爾是「救國少年」,像是川普最喜歡的新聞台《Fox News》名主播卡森(Tucker Carlson)就說,都是因為民主黨地方政府放任人民趁火打劫,才會讓17歲的孩子挺身而出。這樣的言論也引發抨擊,說他們這些人根本法西斯、歌頌殺人暴行,總之,凱爾的「人設」又引發美國社會嚴重論戰。戰火還延燒到體育界。
當地緊張衝突延燒三天後,已經打入季後賽的NBA球隊,威斯康辛州的密爾瓦基公鹿隊,26日突然宣佈「罷賽」,要求警方給布雷克一個公道。結果導致當天原訂要舉行的三場比賽被迫取消,後續賽事也必須重新安排。公鹿罷賽後,包括波士頓塞爾提克、多倫多暴龍以及洛杉磯湖人,也都紛紛響應,這也是NBA球員們,對聲援BLM運動的最強烈表態。之後經過兩場會議的溝通後,球員們才跟老闆達成共識,恢復季後賽。
其實NBA球員有八成都是有色人種,他們會支持替布雷克發聲,完全不令人意外,但對於粉絲來說,疫情中有球賽看,是他們的精神支柱,罷賽這個舉動就讓許多球迷不滿,而聯盟內一些球員也批評公鹿「欠考慮」,例如湖人「詹皇」LeBron James就說,這次罷賽似乎沒有一個明確的宗旨和後續計畫,讓他當時感到有些沮喪。有趣的是,美國副總統彭斯去年才批NBA老闆從未替人權或自由發聲,還配合中國審查,宛如中共政權子公司,結果現在NBA選擇罷賽力挺平權,卻又被川普批評說,NBA這次又變成「政治組織」。NBA真的很衰,怎麼做都被罵。
川普向來對種族議題反應遲鈍…好啦,「不太敏感」,這次當然延續「佛洛伊德事件」的處理方式,又打出Law and Order「法律與秩序」牌。這個我們之前講過,再幫大家複習一遍,簡單來說就是五個字「亂世用重典」。川普在推特上放話說:「我們絕不忍受美國街頭的搶劫、縱火、暴力和違法行為。」還派遣聯邦執法部隊和國家警衛隊進駐,說「威斯康辛將恢復法律與秩序!」有網友反嗆:這場暴動不就是你執政3.5年來,無視種族不平等所釀成的苦果嗎?也有人酸他:怎麼沒看你譴責殺人的17歲少年,難道因為他是白人嗎?
不過根據《紐約時報》報導,部分威斯康辛州的居民,不滿家園被搶被砸、陷入火海,還真的開始認同起川普的Law and Order,覺得當地執政的民主黨政府太過軟弱,市長人呢?是消失了嗎?其實民主黨也是很糾結啊,擔心如果跳出來譴責示威活動,就是在打臉自己,因為他們先前明明說,可以同理示威者的憤怒。對於那些本來就支持川普的基諾沙居民說,過去幾天的動盪只會堅定他們挺川的決心,而民主黨政府無法有效掌控局勢,害怕表示出立場,都正在把中間選民推向共和黨的懷抱。還有居民聲稱,他們為了保護自己的店鋪,這輩子第一次買了槍。
布雷克事件不僅再度挑起黑白對立,還讓美國的兩種立場更加激進化。一半的美國人指控白人警察濫殺無辜黑人,另一半則無法接受「暴徒」四處趴趴走,而且也越來越有意願,用武力親手對付這些人,美國似乎出現了「內戰化」的跡象。民主制度是幹嘛用的?就是大家不要用打的,用協商,用選票來解決紛爭。但這三十多年來,美國社會對立越來越嚴重,以前只是在華府,議員噴噴口水戰,議事停擺,現在越來越多人不相信,我跟我鄰居的意見不同,是可以用談的,用法律用制度來解決,這種態度就像肺炎病毒一樣越散越廣。當訴諸武力成為解決爭端的主力時,這個民主制度還撐得下去嗎?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拒捕中七槍
#美國內戰化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美國副總統幾歲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 12/7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四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ros.is/JLQM4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1984年的10月21號,美國總統雷根,和看他的競選競爭對手,前副總統孟岱爾;他們舉辦了第二場「總統選戰」的全國電視轉播的辯論會。
雷根在那個時候依然很受歡迎,但是他的支持度,卻因為選民對他的「年齡」有一點疑慮;所以呢,有下滑的趨勢。
他在三個星期前的一個辯論會裡面,表現不太好,引發外界對於他心智健康的疑慮;而且他如果當選連任,他將會是美國史上,年紀最大的再任總統。
那個時候的他已經73歲了喔,然而呢,雷根在這最後辯論裡面的表現,經常被認為是這一次選戰的轉捩點。
他在這個場合底下,怎麼樣讓大家相信他,「年齡」並不是問題呢?
他有在很多的議題,像是外交政策或稅法裡面,猛烈的攻擊他的對手孟岱爾嗎?他其實沒有。
讓雷根贏得勝利的,是他把握時機展現自己的詼諧幽默;他神態自若的,拋出一連串先想好的俏皮話,炒熱整理現場的氣氛。
所以在主持人問他,「年齡對選戰是否構成問題?」的時候,他做出了舉世聞名的機智反應。
這一段回答他這麼說喔:「我不會把年齡,當做是這次選戰的議題;我不會為了政治目的,而拿對手的年輕、沒經驗,大作文章。」
其實相對於雷根,當年56歲的孟岱爾,根本已經不是毛頭小子;但是呢,孟岱爾後來表示喔,他在雷根說出的那一句話之後,那一刻他就知道自己輸了!
在那一個晚上,美國將近有七千萬人看這一場辯論。結束的時候,他們深信雷根的魅力;所以在這之前,對他所有的疑慮都已經化解。
可是在那一個晚上,整個美國是怎麼樣達成這樣的結論?這個結果,可能會有一點出乎我們一般人的想像。
雷根他本人並沒有改變我們對他的想法,只是現場觀眾的反應,卻改變了我們的看法。
在那個年代裡面,開始有電視轉播的辯論會,於是呢,透過電波、透過轉播,所傳送的笑聲,翻轉了我們對雷根的看法。
其實有心理學家,對這個現象做了延伸的研究,他叫做「史蒂夫.費恩」。
他找一群沒有看過這一場辯論的人,從兩種方式當中選擇其一,來觀看這一場辯論的錄影帶。
第一組的人,看到是辯論的剪輯片段,以及電視現場轉播時,觀眾的反應;而第二組看到的辯論片段,則聽不見觀眾的反應。
在這兩種情況底下,觀眾聽到總統的說辭其實都一樣,然而聽到觀眾笑聲的人,給雷根的評分高於孟岱爾。
然而另外一組呢,那些沒有聽到現場觀眾的笑聲跟反應的人,他們的看法卻覺得應該是孟岱爾能夠勝出。
所以從這個研究來看,我們會覺得雷根風趣幽默,並不一定是真的他這麼有趣;我們會覺得他有趣,是因為觀眾當中,有一小撮陌生人覺得他很有趣;於是我們受到了這樣的「社會暗示」的影響。
所以呢,透過這30多年前的例子,這不免讓我想到,雷根究竟做對了什麼?
第一個,他做對的事情是,他選擇了一個有高度的位置。他沒有選擇花很多的力氣,去提出他的健康證明,來證明自己的年齡不是問題;他換另外一個角度。
他站在一個更合理的位置,如同他說的那句話:「我不會把年齡,當作是這次選戰的議題;我不會為了政治目的,而拿對手的年輕、沒經驗,大作文章!」
所以喔,如果你想要在職場上面更上一層樓,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你要學會怎麼樣訂定自己的位置、怎麼樣幫自己站在一個相對合理的位置?
每當我們遇到別人的質疑跟挑戰的時候,我們常常要麼就是逃避、要麼就是掄起拳頭,跟別人死幹到底!
我們很少去想,對方提出的問題跟挑戰的背後,有沒有它的漏洞、有沒有它的合理性?或者是我能不能重新框架、定義他所提出來的質疑?
其實雷根的回應,充分的說明「年齡」對於他,根本不是問題;因為他還能夠做出這麼漂亮的反擊。
然而在他的回應裡面,卻暗示了對方的年輕、沒有經驗;儘管對方也是一個50幾歲的人,怎麼會年輕、怎麼會沒經驗呢!
所以這就是當你選擇站的位置,會決定你能夠走多遠;雷根顯然在這一點上面,他站對了一個位置。
而另外一個層面,就是「社會暗示」的部分。
在媒體轉播的推波助瀾下,你會發現,現場的幾百名觀眾,他們的反應卻左右了整個美國人,對於雷根的看法。
就好像是我們看電視節目,或者是脫口秀,都會有一些罐頭的笑聲;儘管理性上我們知道,這罐頭的笑聲根本就好假。
可是你能夠保證自己的笑點,之所以覺得好笑跟有趣,絲毫不受「罐頭笑聲」的影響嗎?
就好像是那些會讓你捧腹大笑的笑話,究竟是那個笑話本身很好笑;還是當你在聽笑話的同時,其他人捧腹大笑,於是你感受上覺得好好笑!
當然了!這樣的媒體效應,尤其以30多年後的今天,在網路世界裡面會更明顯,就是俗稱的「同溫層」嘛!同樣一群概念想法的人,他會彼此相互的強化。
可是現在問題來了,如果我沒有這一群人,如果我沒有暗樁,來幫我創造氣氛,那我該怎麼辦?我相信對大多數的人,在你的生活場域裡就是這個情況。
這個時候,我很喜歡分享一句話,叫做「你要先成為你想要的改變」!
我們常常有時候,會期待別人給自己更多的善意、別人給自己更多的寬容;但我們卻很少去思考,我們給別人有沒有足夠的善意?不是你的自我感覺,是別人有沒有接收到?
就好像是我遇過太多人,成天擺個臭臉,然後一直宣稱自己是好人。我相信他是好人,可是看上去沒人相信你是啊!
所以,如果你想要得到更多的善意,跟正面回饋;那你有沒有先「成為」那樣的人?
如果你想要這個世界給你更多的機會,那你有沒有先「成為」那個給別人機會,或者是值得別人給你機會的人?
我想喔,有時候思維的轉化,跟角度的調整,其實就像雷根反擊孟岱爾的那句話一樣;他沒有去爭論,到底73歲之於美國人民,是太老還是太小。
他直接點出了一個事實,叫做「這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到底在哪裡」?
所以,其實經過了3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根本也記不得,當年的那一場選戰的核心議題,到底是什麼?但是我們卻會記得,雷根他「重新定義了年紀」這件事。
所以我希望今天的分享,當你聽到這邊,可以思考一下,當你面對到別人的質疑跟挑戰的時候,你有沒有把自己的站位定清楚?
而第二個,你有沒有不斷、不斷的「成為」自己想要的改變?
在人生裡,說不準機會什麼時候會來;但是我可以確定的是,成功永遠是給有準備的人。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實體課程,是在12月7號開課的【寫作小學堂】。
不管「寫作」之於你的意義是什麼,我們會透過這一門【寫作小學堂】,讓書寫成為你生命當中最好的朋友。
並且透過回到文字的本質,讓你能夠寫出自己的風格,傳遞清楚你想傳遞的任何訊息。
12月7號的這一門課程,是我們今年的最後一期【寫作小學堂】;錯過的話就要等到明年4、5月之後了!
所以呢,我很希望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在我錄音的同時,名額已經在倒數了!很期待能夠在12月7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美國副總統幾歲 在 美國首位女副總統》賀錦麗改寫歷史| 中央社 - 遠見雜誌 的相關結果
美國 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在總統大選勝出後,他的副手加州聯邦參議員賀錦麗受到矚目,歷經漫長過程,一位女性、有色人種的亞非裔將成為副總統,將改寫美國 ... ... <看更多>
美國副總統幾歲 在 美國副總統 的相關結果
美國副總統 (英語:Vic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非正式簡稱:VP / VPOTUS)是美國聯邦政府行政分支中位階第二高的官員,僅次於美國總統;同時在美國總統繼任 ... ... <看更多>
美國副總統幾歲 在 美國副總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美國副總統 (英語:Vic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非正式簡稱:VP ... 《美國憲法》並沒有明確將美國副總統職位分配到任何一個分支,以致於政治學者就副總統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