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最新【當言論自由成為祭品——26年《蘋果日報》在港關上最後一盞燈】
「假如夏娃當初不是咬了蘋果一口,世上就沒有罪惡,也沒有是非,當然也不會有新聞。」這是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於1995年、香港主權移交前夕,向媒體述說的辦報理念。當時豪氣干雲的黎智英如今已在獄中,而咤吒香江26年的《蘋果日報》,這份親民主派大報,6月24日正式在政治的打壓下停刊。
內部員工表示,24日凌晨12時後,讀者無法再瀏覽網站內容,將留下一句停刊通知。23日晚上11時,許多讀者將車子停滿在壹傳媒大樓外周邊,聚集的人群以手機的燈光來送別《蘋果日報》。而最後一刊《蘋果》的頭版標題大字寫著「港人雨中痛別,我哋撐蘋果 (我們撐蘋果)」。
■香港言論與新聞自由快速萎縮,親自由和民主派媒體首當其衝
黎智英成立的壹傳媒(Next Media Group)(編按:2015年10月更名為Next Digital Limited),在1990年3月發行雜誌《壹週刊》,在1995年6月20日創立《蘋果日報》,成為香港最暢銷的中文報紙之一,在香港單日最高銷售量有50多萬份。高峰時期在2012年,集團合計約有5,000多名員工。當時它以全港首創的全彩色報紙印刷出版,打著「每日一蘋果,冇人呃到我(沒人能騙我)」的旗號,以大眾化、通俗的語言特色,配以搶眼、煽動的標題,快速拿下香港主流報紙的地位。近年因為黎智英的反共及自由立場,成為香港少數敢於批判北京和港府,同時也鮮明地支持香港反修例運動(台灣稱反送中運動)的傳統媒體 。
香港媒體近年的言論自由快速萎縮,不少做調查性與深度報導的媒體首當其衝。
《報導者》曾採訪前《明報》總編輯劉進圖,這位長期在香港做調查報導的新聞老將,2014年2月26日在港島遭2名歹徒重砍6刀,當時《明報》頭版的報頭和標題套黑,說那是「香港最黑暗的一天」。劉進圖回憶,2003年後,港媒受到的政治壓力愈來愈大,「2003~2013這10年間,媒體首當其衝⋯⋯一旦你批評北京,批評特區政府,中資機構,例如中國銀行就不在你的媒體投放廣告⋯⋯再後來華資的機構、國際的機構,如果它是重視大陸市場的,它也會迴避在北京批評的媒體投放廣告。」
近年立場親自由派與民主派的媒體,大量流失了廣告。其中香港《蘋果日報》每年投放大量資源報導六四周年、七一遊行等議題,也因而流失了紙本的廣告主,於是轉而在數位上爭取付費讀者。國際媒體關注港媒光譜的變化,2019年《紐約時報》採訪黎智英,當時以「香港媒體大亨黎智英(Jimmy Lai),一個有良心的攪局者」(A Hong Kong ‘Troublemaker’ With a Clean Conscience)來形容他,而當時受訪的黎智英說,廣告主的離開使得《蘋果》每年損失約4,400萬美元(約12億新台幣)的營收。
根據壹傳媒的財報,2011年至2014年財政年度,壹傳媒每年收入超過30億元港幣(約108億新台幣),但2016年後連續5個財政年度,累計虧損19.5億元港幣(約70億新台幣)。而《蘋果日報》的銷售量從最高峰的50幾萬份,到2020年不到10萬份;員工也從5,000多人的高峰,降至2020年9月30日約有2,000位左右的員工(其中香港1,228位,台灣866位),現在員工不多於800人。
雖然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開啟後,蘋果日報網站仍是港人追看的主流即時新聞平台,但同時,中國官媒開始鎖定並批判黎智英與他的媒體,《環球時報》就形容他是「大漢奸」、「亂港頭目」、「賣國者」、「被中國歷史唾棄者」。
2020年的5月29日,黎智英曾投書《紐約時報》,文章標題〈我的推文能威脅國家安全嗎?〉(Do My Tweets Really Threaten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強調港版《國安法》將終結港人的言論自由,只能說中國政府容忍的話。
■港版《國安法》以勾結境外勢力罪名,搜索《蘋果》編輯室並凍結資金
就在港版《國安法》於2020年6月30日落地後,8月港警派出上百人警力,對香港《蘋果日報》報館進行大搜查,並援引港版《國安法》下第29條罪行「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拘捕73歲的黎智英;2021年5月,香港保安局凍結黎智英持有的壹傳媒股份,以及黎智英所擁有的3間私人公司於當地銀行賬戶內的財產。
上週三(6月17日),港警第二度封鎖蘋果大樓,再次以「勾結境外勢力」罪名,拘捕包括行政總裁張劍虹、總編輯羅偉光、副社長陳沛敏等5名高層,保安局也在同日凍結壹傳媒集團旗下3間關聯公司、共1,800萬港幣的資產,港蘋即時陷入財政危機,管理層一度向保安局申請解凍銀行資金未果,沒有足夠金錢繼續營運下去。
此外,大量蘋果員工即日辭職,旗下網路平台在今(23)日正式宣告停止營運後,蘋果網站裡的各個頻道,包括《壹週刊》、《果籽》等品牌,在Facebook粉專留下告別聲明,內部人員表示,網站內容將在24日凌晨起全數被移除。但在最後一夜,《蘋果日報》仍堅持印刷出最後一份紙本,數量高違100萬份。
6月18日在香港股市中停牌交易的壹傳媒,在《蘋果日報》停刊後,復牌機會減低。根據《香港01》的報導,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規則》的規定,若主板上市的公司未能維持足夠的業務運作或資產,港交所便可根據指引決定是否能將其停牌或除牌;若主板公司因業務運作或資產問題而致連續停牌18個月,港交所可取消該公司的上市地位。有分析指出,在失去主要業務後,壹傳媒可能因業務或資金問題,遭港交所取消上市地位,又或因停牌超過18個月,而被取消上市地位。
■記者、讀者的哀悼,香港報界生態不再多元化
「很心痛、很傷心,這幾乎是香港唯一一份,敢於向政府對抗、為群眾發聲的報紙。」朱小姐是蘋果達20年忠實讀者,自倒閉危機消息傳出後,市面捲起數次的搶購潮,她每次都排隊買下一份紙本以示支持。
在《蘋果日報》港聞組工作逾10年的資深記者朗峰(化名)表示,觀察到其他業界同行,在2014年雨傘運動、及在2017年6月立法會議員因宣誓風波被褫奪議員資格後,不少報紙都減少人手、或減少篇幅報導示威或抗議的新聞。他以悼念1989年天安門廣場死難者、每年的六四燭光晚會作為例子,「蘋果是願意投放全公司人手和資源去做。由事前的人物訪問,到當天動員及部署等都報導,也到現場朴咪(現場訪問)不同年齡層及職業的市民。」
「以前公司與某些財團或地產商關係密切,不能報導它們的壞新聞,也禁止做反送中抗爭的周年回顧報導,」在去年8月大搜捕後才轉職至《蘋果》的記者心怡(化名)則透露,以前在親建制派的報社工作,經常要「掩埋良心」報導有利政權的論述,而且在反送中運動一周年後,只要是觸碰到「年輕人問題」,即便是軟性角度如「失業浪潮」也成了議題禁忌。她亦強調,針對一些批評香港警方的議題,建制媒體只允許固定同事處理,並大幅縮短文章篇幅,未能讓讀者了解事情的全貌。
「但在《蘋果》,只要你能向上司解釋到故事題目,你都可以做。」她預估到,《蘋果日報》倒閉後,最後一間親民主派的媒體倒下,第四權報導異見、監察及批評政府的空間將愈來愈少。另外,據她收到的行內消息指,不少建制媒體高層即將禁止聘請從《蘋果日報》離職的記者,意圖進一步扼殺記者的生存空間。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講師梁麗娟表示,《蘋果》正式關閉,意味著最香港會失去一份最敢言的報紙,「因為目前看來,它對政權及北京政府來說,最民主及最具批判性的聲音,」她強調,這一份異議報紙的象徵式死亡,亦預示著香港報界生態不再多元化,「特別是蘋果日報本來的讀者群廣大,代表大多數市民的不同聲音。」
■香港新聞自由指數創調查以來8年新低
香港記者協會在今年5月公布的「新聞自由指數」顯示,新聞從業員對香港新聞自由的評分下跌,創調查以來的8年新低。港版《國安法》在2020年6月30日訂立和實施後,警方持續搜查新聞機構,也讓新聞採訪工作寸步難行。
《蘋果日報》在1995年的創刊社論〈我們屬於香港〉中,有幾段是這麼寫的:
「我們要辦的是一份香港人的報紙。
尚有兩年香港的政權便要移交了,在這個時候辦報,不怕九七後情況有變嗎?我們怕。但我們不願意被恐懼所威嚇。我們更不願意被悲觀所蒙蔽。我們要積極樂觀地面對未來,因為我們是香港人!
在世界的資訊走廊上,香港雖然只是斗室一個,但我們清明通透,時刻與整個世界資訊交流:每一分、每一秒都受到世界傳媒注視、受世界輿論監察。在舉世眾目睽睽之下,誰敢貿然對香港胡作非為?
我們有緊扣世界脈搏的靈通資訊網絡,優良的自由法治傳統,無數世界級的人才⋯⋯我們對中國和世界貿易發揮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權衡利害,中國能不讓我們有一個自由充裕的生存空間?」
在下了連場暴雨後的晚上,《蘋果日報》在香港關上最後一盞燈。被關閉的命運,映照26年前的創刊詞,難免令人感傷。中共與港府連番打壓香港的新聞自由,有良心的媒體與新聞人已難有棲身之所。(文/李雪莉、金蕊;攝影/陳朗熹)
★閱讀並分享報導完整版:https://bit.ly/3d8ZMmw
#香港蘋果日報 #港蘋 #壹週刊 #壹傳媒 #停刊 #香港 #民主派 #中共 #港府 #新聞自由 #港版國安法 #AppleDaily #HongKong #我哋撐蘋果 #最後一夜
★事實從未如此重要,記錄關鍵時刻,#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同時也有6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豐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主持人:唐湘龍 × 陳鳳馨 主題:竟然,連巴菲特都看壞美國 節目直播時間:週二 14:00 本集播出日期:2020.08.18 #唐湘龍 #陳鳳馨 #巴菲特看壞美國 ----- 訂閱【豐富】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豐富 按讚【豐富】FB:http...
美元指數交易所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新加坡聯合早報》12/14(忽必烈、史特勞斯、忽冷忽熱、饅頭四F主播,助理主播西西里島)
* 週一(14日)是全美50州選舉人團的投票日。其中一些州將在當地時間週一上午10時(新加坡時間週一晚上11時)進行投票,大部分州屬將在當天下午投票。
美國選舉人團今天進行投票選出下屆總統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01214-1108637?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美國候任總統拜登正在考慮任命吉娜·麥卡錫(Gina McCarthy)出任美國國內氣候事務掌舵人。
路透社引述兩名消息人士稱,被冠以「氣候沙皇」(climate czar)的這個職位,主要負責協調美國各聯邦機構之間的氣候政策。
拜登預計本週公佈環保氣候及內政人選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01214-1108629?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美國總統川普再次表示將否決國防授權法案,宣稱中國將是這項法案的最大贏家。美國眾參兩院已在上周通過了這項法案,正等待川普簽署生效。
參議院本月11日以84票贊成、13票反對,壓倒性多數通過了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該法案8日也在眾議院以壓倒性多數票獲得通過。
川普反對法案對土耳其採購俄羅斯防空系統實施制裁,也不滿法案未納入終止《通信規範法》第230條,該條款賦予社交媒體公司豁免權,使它們不會因用戶在平台上發佈的內容而遭到法律追究。
國防授權法將在2021年編列美國7405億美元國防預算,內容涵蓋軍人薪資、裝備採購和外交事務等各個方面。其中確定啓動的「太平洋威懾計劃」被視為旨在威懾中國,加強美國在亞洲的防禦姿態。
川普表示將否決國防授權法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01214-1108606?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中國房價增速在11月放緩,各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漲幅也在當月回落。
路透社依據中國國家統計局今天(14日)公佈的數據測算,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指數在今年11月同比上漲4%,這是自2016年2月以來最低的增幅,今年10月的漲幅為4.3%。指數環比增幅則從10月的0.2%降低至11月0.1%。
中國房價增速在11月放緩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01214-1108638?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美國納斯達克股票交易所上週五(11日)稱,會將中國交建、中國鐵建、中國中車和中芯國際從其指數中剔除,以遵循美國政府限制購買這些公司股票的行政令。納斯達克在聲明中稱,這些未在納斯達克交易所交易的證券將於12月21日從相關指數中剔除。
中芯等四家中企被納斯達克剔除股指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01214-1108628?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隨著中國寬松貨幣政策的逐步退出和信用環境的進一步收縮,信用風險升溫或難避免。彭博社對18位來自銀行、券商和基金等金融機構的債券交易員和分析師進行的年度債市調查顯示,逾八成受訪者預計2021年違約事件將較今年增長,不僅持悲觀情緒的受訪者比例較三、四季度調查時更高,近期風險頻發的國企也罕見地被部分受訪者認為違約風險最大。
八成分析人料中國明年債市違約將增加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01214-1108622?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台灣在野黨國民黨立委李貴敏指出,今年1到11月的出口數據顯示,台灣出口增長4.2%,看似光鮮亮眼,但對中國大陸出口增長14%,佔台灣總出口的43.8%,創歷史新高。換言之,「政治仇中、經濟傾中」的傾向已進一步惡化,宛如燙手山芋。
台對大陸出口增14% 藍營批「經濟傾中」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01214-1108613?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據路透社報道,獲得美國國務院部分資助的「湄公河大壩監測」(Mekong Dam Monitor)平台使用衛星數據監測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大壩水位,並將從明天(15日)起向外界提供幾乎實時的訊息。
曾經美國研究報告指,中國的水壩蓄水方式不利於下游國家,但北京否認這項說法。在瀾滄江—湄公河下游國家,有6000萬人依靠這條河捕魚耕種。
美國資助瀾滄江中國水壩水位檢測項目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01214-1108615?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不能允許互聯網平台逃避金融監管 戴相龍:暫停螞蟻金融上市決策正確】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戴相龍認為,數字人民幣實行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等機構雙層運行,從逐步替代流通中現鈔起步,目前已在深圳等市、區試點,並準備在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上使用,可預期中國數字貨幣研發將走在世界前端。
* 【美國批准緊急使用輝瑞疫苗 特朗普:24小時內可開始接種】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週五批准了輝瑞冠病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總統川普即刻向美國民眾宣佈,首劑疫苗可在24小時之內施打 。
* 馬來西亞媒體傳出消息,指馬國內閣已經決定不與新加坡一起興建新隆高鐵,並準備獨自完成境內的高鐵建設。新的高鐵項目預料2022年開始興建。消息說,馬方準備賠償新方逾1億新元。
傳馬國決定獨自境內建高鐵 準備賠新加坡逾1億元 https://www.zaobao.com/znews/sea/story20201214-1108508?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美元指數交易所 在 Zass17 Facebook 八卦
2021年的2月19日, 出生於義大利的美國雕塑家Arturo Di Modica辭世, 享年80歲, 大家可能對這位藝術家不太熟悉, 不過他的作品您一定看過, 就是美國股市牛氣沖天的指標, 位在華爾街附近的鮑林格林公園的那隻超過3噸重(長約4.9米, 高約3.4米)的華爾街銅牛(Charging Bull).
1987年10月19日是著名全球金融市場恐慌的黑色星期一, 由道瓊工業指數單日暴跌22.6%為起點, 全球股市恐慌性下瀉, 這個絕望的氣息啟發了Arturo Di Modica, 他動心起念變賣家產及募款, 集資36萬美元完成這個股市沖天的象徵(取自股市上漲時稱為牛市的術語), 在1989年12月15日淩晨, Arturo Di Modica與30名朋友租用起重機將其放在華爾街紐約證券交易所門前的人行道上, 然後留下「我們用5分鐘搞定一切, 然後離開」的話語後就瀟灑消失.
這個切題的象徵非常受到紐約市民的喜愛, 不過在證券交易所門前實在太擋路啦, 一周後銅牛最終被安放在紐約公園的鮑林格林公園, 那邊草比較多也比較綠, 大家都知道, 華爾街這邊只有鈔票是綠的.
Photo from Internet
美元指數交易所 在 豐富 Youtube 的評價
主持人:唐湘龍 × 陳鳳馨
主題:竟然,連巴菲特都看壞美國
節目直播時間:週二 14:00
本集播出日期:2020.08.18
#唐湘龍 #陳鳳馨 #巴菲特看壞美國
-----
訂閱【豐富】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豐富
按讚【豐富】FB:https://www.facebook.com/RicherChannel

美元指數交易所 在 豐富 Youtube 的評價
主持人:唐湘龍 × 陳鳳馨
主題:今年最大隻的「黑天鵝」:拜登加稅!
節目直播時間:週二 14點
本集播出日期:2021.04.27
#唐湘龍 #陳鳳馨 #拜登加稅
-----
訂閱【豐富】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豐富
按讚【豐富】FB:https://www.facebook.com/RicherChannel

美元指數交易所 在 經濟一週 EDigest Youtube 的評價
豐盛金融黃國英10年前開始成立基金,截至2021年2月26日 ,累計連股息總回報為244.3603%(已扣管理費,惟未扣表現費),年回報達到20%,基金資產總淨值達到 3.42 億美元。回望呢10年,英Sir又有冇咩心得同難忘經歷?
有咁好表現,難怪網民經常討論佢嘅身家,佢自己就覺得過億身家一啲都唔係出奇事!
▼▼影片重點▼▼
00:00 9位數身家絕不出奇 錯失機會成「港版契爸」
03:15 投資無一鋪發達 不被清袋就有機
04:47 管1億到近30億 持倉越趨全球化
#黃國英 #美股 #Tesla #契媽 #Bitcoin #豐盛金融 #金融風暴 #大時代 #老虎基金 #騰訊 #經一拆局 #ED_E #經濟一週 #CathieWood #投資 #港股 #A股 #股票 #電動車
成為會員即送追揸沽貼士: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w6s7FZV9AOwznWA-_Bt3Q/join
▼▼查看更多▼▼
?下載全新《經濟一週》App ,盡享足本內容及獨家投資分析:http://p.nmg.com.hk/ackx09
全新聲音節目《經一開咪》:http://p.nmg.com.hk/cehuv1
喺屋企或喺辦公室都可以隨時聽,點擊收聽更多節目!
【經一拆局】► https://bit.ly/2MwYd4o
【Big Boss Theory】 ►https://bit.ly/2A3943e
【有樓生活】►https://bit.ly/2AJpCxm
【經一移民局】►https://bit.ly/2Y13Mxb
【理財真人Show】►https://bit.ly/3ePSVNb
追蹤《經濟一週》各大平台:
FB ►https://bit.ly/3cAI9J6
IG ►https://bit.ly/374j8Fq
TG ►https://t.me/edigesthk
Linkedin ►https://bit.ly/2XyvBO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