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斷異鄉🇻🇳🇬🇧
「他是個好人,只是想多分擔家計...」圖為一位越南農村的老父親,抱著自己年幼的孫子悲痛哭泣。老父親的兒子——現年30歲的Le Van Ha,被認為是英國貨櫃藏屍案的死者之一,為了能夠多賺點錢養家,Le Van Ha今年7月離開義安省(Nghe An)農村、最後輾轉來到英國;當初為了能夠送他出國,不僅繳出鉅額費用給人蛇集團,還抵押了家中土地而積欠龐大債務,成為難以負荷的壓力。無奈的是,Le Van Ha一家的悲劇並非個案,在越南偷渡者之中都有著相似的背景。
抱著孫子的Le Minh Tuan向《法新社》表示,Le Van Ha是先飛往馬來西亞,接著輾轉到土耳其、希臘、以及法國。過程中還會接到電話報平安,以為一切都很順利,但「並不曉得為什麼最後去了英國」,結局卻是如此。
「我老了...這些債務真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還完...」為了能夠送Le Van Ha出國,父親向人蛇集團繳交2萬英鎊(約新台幣80萬)的費用,對貧困農民來說是一筆天大鉅款,抵押了兩塊土地才勉強交付。但傳出兒子可能在貨櫃裡客死他鄉,崩潰的老父親只能抱著年幼的孫子哭泣,而為了偷渡費用而積欠的龐大債務,也是未來難以面對的沉重壓力。
起初在24日下午,英國埃塞克斯警方之所以先對外發布死者國籍為中國,原因是當時在確認遺體身分的過程時找到了中國的護照,但後來才發現這些護照造假;結果都還沒確認是否為中國籍的情形下,輿論卻已展開各種臆測,同時中國官媒還定調「英國必須負責」,更演變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對《CNN》的強硬態度。
未料事件後續突然翻轉,傳39具遺體之中有許多人是越南籍,但到底有多少人是越南人?身分為何?警方表示,待驗屍結果明朗後再行公布。但從事件發生以來,警方尚未仔細驗證就率先發布消息、導致資訊混亂不一,也為人所詬病。
19歲的越南女子Bui Thi Nhung,被認為可能是貨櫃藏屍案的死者之一,她在越南義安省的家人向《路透社》表示,Nhung今年8月時第一次離開義安省出國,路線先是抵達中國,而後再輾轉到德國、法國,最後在比利時向蛇頭繳交1萬美元、準備轉往英國。即便還沒有直接的證據,但Nhung的家人認為,她最後一定是從比利時登上了這批前往英國的死亡貨櫃。
「出國是活下去的唯一選擇。」《路透社》報導,Nhung的父親已死於癌症,母親也因為疾病而無法負擔經濟,欠缺找到好工作條件的Nhung,在親友支援下將她送出國工作、再寄錢回家,「這是唯一的辦法。」Nhung的叔叔向《路透社》說。但從事什麼樣的工作?Nhung的生活又是如何?外人不得而知。
「在越南時,我以為歐洲是粉色的,但結果其實是黑色。」這是Nhung還待在德國柏林時寫下的文字。
另一位25歲的越南女性Pham Tra My,也是依循著類似的路徑,她的哥哥向《BBC》表示,前往英國的行程是從10月3日出發,先搭飛機入境中國,停留幾天之後再轉往法國。路途中為避免走漏風聲,而鮮少能夠與家人保持聯繫。最後的訊息,卻已是在貨櫃藏屍案發生後,發送給母親的遺言:「媽媽對不起。我的出國之路失敗了,我很愛你們!我沒辦法呼吸,快要死了。對不起,媽媽。」
一連串的悲劇,讓越南總理阮春福(Nguyen Xuan Phuc)下令調查越南的人口販賣網路,但這個人口販運問題在越南早已行之有年,始終是未能根除的嚴重犯罪,尤以婦女兒童受害最深;這個調查宣示到底能解決多少問題依然存疑。
對於英國而言,這也是極為震撼的死亡悲劇。過往除了2000年的多佛慘案以外,幾乎沒有死亡人數如此之多、且又是來自亞洲的案例。偷渡移民的問題在歐洲和英國之間並非罕見,不過主要以來自東歐的族群為主(無論合法或非法的途徑)。
《BBC》的報導指出,偷渡英國的越南人主要是為了能夠留在英國工作,不管是低階的勞動、或是在地越南人社群拉攏入伙的美甲服務;而在英國本地的脫歐之後,原先的東歐勞動人口也將因為脫歐而離境、形成人力的空窗——但這是否足以構成偷渡的拉力、或是真的能夠承為勞動力的補充,之間的因果關係仍待檢驗。令英國社會憂心的是,這類的悲劇慘案,會不會越來越頻繁?
Photo Credit: AFP/越南人Le Minh Tuan,他30歲的兒子Le Van Ha可能是貨櫃藏屍案的死者之一。
#越南 #英國 #貨櫃 #貨櫃藏屍案 #偷渡 #移民 #人蛇集團 #人口販賣 #Vietnam #UK #Essex #Vietnamese #EssexLorryDeaths #國際新聞 #udnglobal #轉角國際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0萬的網紅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頻道:https://bit.ly/32WHzlI 加入會員支持我們:https://bit.ly/2PtaTM4 為抓反對派記者,白羅斯以炸彈威脅強迫客機降落,除了被歐盟等西方國家譴責、制裁,更衍生國際民航體系的安全問題;美韓會晤落幕,雙方在疫苗、半導體合作上達成共識,但外傳背後,文在寅面臨...
美中都在拉攏歐洲 在 Facebook 八卦
[歐超聯夭折!]講咗兩日就收工。嘻,大師都算冇點你。
TLDR:股價嘅嘢,多數冇死錯人。拜仁漢尼斯路明尼加嘅嘢,更加冇死錯人。
1. 真係極長,又亂,但,我當然係反對歐超聯嘅。現行嘅玩法固然唔多理想,亦有好多矛盾解決唔到,但歐超聯容許AC米蘭之類(得罪了)嘅球會去永續,本身已經十分搞笑。況且,歐超聯全無代表性,既不歐洲(三個國家),亦不超級(AC米蘭,well).現實亦明顯唔會過到政治法律等等關口。
==============
2. 2021比別人知得多。subscribe now(https://bityl.co/4Y0h)。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80,半年已1600人訂! 畀年費仲有85折
==============
3. 傳說中嘅「歐超聯」,講咗唔夠兩日,應該就可以收檔。6間英超會又話唔玩(可憐啲跟車太貼嘅球迷點面對其他球迷?),咁即係搞唔成啦。米蘭馬德里雙城記咩。
4. 在講落去之前,不忘貼返舊文(即係早兩日)講嘅嘢:
5. 「歐洲足協國際足協必然反制,禁晒你啲會踢國內聯賽,球員冇得踢歐國盃世界盃。你班武夫不過係帝王家屋簷前嘅堂前燕。12間球會因為冇錢要急於另起爐灶,就正暴露咗佢地冇錢,worst case 嘅,攬炒,可以燒幾耐?拜仁PSG似乎押注呢一邊」
6. 基本上你好快就會見到拜仁慕尼黑嘅漢尼斯路明尼加出嚟拎光環了,係咪好嘔心呢,不過佢地慣架啦。但真係,老奸巨滑嘛。
7. 呢啲,就係政治啦。冇錯,12間球會有嘅係錢(主要係收入,你講盈利其實冇乜),另外有水喉JP Morgan射住—但JP Morgan 同你非親非故,有事仲唔第一個走?
8. 固然,你見好多名宿,同埋球迷,都係反對嘅。但不得不十分cynic咁講句,不見得係因為你地反對就撤回。祖雲達斯嘅Agnelli (歐超聯推手之一)講得有道理的:扯,當年推歐聯,你班友咪又係反對。我覺得啱的,佢霸王硬上弓,我就唔覺得你班友真係杯葛唔睇。講真球迷多數都冇乜風骨,點會杯葛自己間會?將件事針對落某啲人就得。至於名宿云云,更加得罪講句,可以不理,影響力低過啲港女KOL。
9. 球員呢?如果佢地夠醒嘅,應該反對歐聯超(下面會解),因為歐超聯其中一個對付嘅,就係啲球員薪水不停升身價不停升。當然球員未必諗到咁多,而實務上梗係唔出聲,唔好伸個頭出嚟,同埋,有經理人搞掂啦。
10. 所以講到尾,最大阻力,一如所料係嚟自歐洲足協。歐洲足協國際足協最大嘅武器,始終係法律。大把嘢玩,除咗上面講,封殺你班球員唔畀你踢國內聯賽,唔畀你睇歐國盃世界盃(有球迷話:冇呢堆球星嘅世界盃邊有人睇)外,仲有大把嘢可以玩。例如有冇諗過,12間球會準備學NBA NHL咁推集體談判 salary cap,擺明係違反競爭法(下面慢慢解)。仲有你啲球員合約點計?好似早初冇話畀你自己搞一個嚟踢喎,咁你12間會堆球員,合約全部作廢,可以自由身走喎。仲有,你呢12間會,點簽人?你好多球員合約都要當地足協去ratify。何況,足協呢啲嘢,全部都有當地政府支持,法國政府固然稱讚球會唔入歐超聯,但連英國首相都出嚟反歐超聯的。
11. 不過而家事後講返,真係拎嚟出歐洲研究通識卷都得。背後折視咗好多好多嘅矛盾。原本想寫,但未寫呢個歐超聯已收皮。歐超聯未必係個好嘅解決方案,但即使歐超聯收皮,呢啲矛盾多數都仲存在。
12. 首先係,歐超聯先天已經不足,唔夠多人支持。唔止係講球迷同名宿,而係其他會。我見有個評論話,歐超聯既不歐洲,亦不超級。三個國家咋喎,有幾歐洲?仲要加埋AC米蘭呢啲全無戰績又唔見得有錢嘅球會,而上屆歐聯冠亞軍 拜仁慕尼黑 PSG 都冇份嘅,有幾超級? 唔好睇少呢樣嘢,你見最初咩G14又好,ECA又好,個代表性都大好多。而家你得12間會出嚟,兩回事。
13. 亦都扯到去足協腐敗呢部份。呢個係支持歐超聯嘅人(主要係球迷,12會就唔會講呢啲嘢,雖然大家心照)講嘅嘢,甚至話「歐足協食咗好多」(我唔知佢條數點計,實際上係好多去咗小國)。要講嘅係,足協固然好多貪污嘢。但歐超聯嘅重點不在此:難聽啲講句,你12會班友之前咪又係一齊搵食。仲有,如果真係針對歐足協體制或班友嘅,點解唔係齊齊咁多國搞個新嘅東西?而係三國小圈子?所以講到尾,都係為飛起啲小國啫。
14. 呢度帶到第三個問題。就係大會唔想同其他會分。無論係本土聯賽定歐洲賽,大會認為大家只係想睇皇馬對曼城,唔係史篤城對巴塞甚至史篤城對杜爾堡。點解要分畀你地?有人話會審美疲勞,個個星期都皇馬對曼城仲有乜好睇,我估就未必,你見NBA都年年係嗰啲隊打N咁多次,咪又咁多人睇。所以重點都係大會唔想分錢。
15. 之後再帶到又一個問題:大會點解咁莫財。短因固然因為係疫情,但大家都知球會差不多全部都唔會點賺到錢。講過了,全球最高收入嘅巴塞,放埋去全球最高收入嘅公司(蘋果)比,收入係人地0.5%都冇,更加唔好講盈利。而你計咩「市值」,應該冇一間球會可以大過300億港紙市值(FYI:有上市嘅曼聯,而家係200億),即係,冇一間大過一間維他奶(正係300億市值)。亦因為,根本冇一間收入多過維他奶。球會係一門被高估嘅生意。
16. 然後到另一個問題:球員薪水。固然存在即合理,但球員薪水不停升,正係球會永遠賺唔到錢嘅原因。死局嚟的:因為仲要有啲土豪(呢個又另一個課題),例如PSG當然要用高人工搶人,你唔去跟埋一份自然就唔夠踢。大家軍備競賽。而歐超聯點解決呢個問題?基本上就係好似NBA NFL 咁,封閉系統,集體(聯盟)同你傾—咁就唔再有咩轉會費呀之類,亦都會有類似薪酬上限嘅嘢。
17. 再帶去一個問題:歐聯位。呢個亦係本人最反對嘅位。由於以上講嘅嘢,球會收入已經唔多,又要高薪搶人—但一個唔該簽著啲水貨(自己填名),錢又洗咗歐聯位又冇,就好大件事的。一個唔該搞到降班仲大鑊。呢個正係好多球會想避免嘅嘢。
18. 呢個你由歐超聯嘅制度就見到(亦係我最反對嘅位):呢堆創會會員,係唔會降班唔會走嘅,永續阿仙奴熱刺。你話每年各國最好成績嘅入呢個歐超聯我都仲信服,而家呢堆會係永遠唔會走嘅,有冇搞錯?固然你阿仙奴熱刺有相當嘅收入(倫敦球迷有錢嘛,加上國際上多球迷),直接啲講我英超冇前四啫,但我去德甲法甲踢實有(有啩),咁做乜唔英超多幾個位先?呢部份我覺得都講得通—但,大佬,AC米蘭(得罪了)何德何能?佢地收入在意甲都前列,薪水更加畀得高(所以咪負債),但踢意甲都冇歐聯位,然後而家出嚟霸住個永續位?居然好意思?
19. 記住,歐超聯嘅重點,就係免除呢啲不確定性。大會唔會降班唔會冇歐聯。我見之前有評論講,啲美國佬覺得,下,乜你歐洲咁低能嘅?我地美國冇呢啲嘢架。點解要降班點解咁多不確定性。
20. 正因為咁,你見到歐超聯一話搞,星期一晚祖雲達斯同曼聯嘅股價即時狂升!年年有確定嘅收入喎!投資者最鍾意。(順手講埋,星期二晚啲股價即插,然後就話退出了,你話冇insider trading?)
21. 於是好多球迷會話,足球好睇正係因為有呢啲不確定性,有李斯特城捧盃呢啲神話。我覺得一半半啦,咁你見NBA亦係咁多人睇啫。
22. 亦都再深一層,去到歐洲(包埋英國)同美國嘅文化唔同。呢部份就最詭異,同大家想像唔到,在體育層面,美國十分社會主義,歐洲先係資本主義。咪講咗咯,美國嘅玩法係大聯盟,限制薪水,保障球會。歐洲唔係喎,有得暴富有神話,但亦可能豪門失手。今次歐超聯風波,美資擁有嘅球會,係大推手。出錢嘅亦係美資銀行。(而AC米蘭亦都變咗美資)
23. 最最最後,最廢,但都係要反思:足球是甚麼。其實都隨時代而變,唔係中二病,但如果四五十歲嘅,其實最有資格評論(我都略為後生)。因為剛好見證咗足球「商業化」嘅年代,甚至係「商業化」由盛轉衰(即係而家)。你睇英超聯,歐聯,都係九十年代嘅產物。背後多得全球化,新自由主義(包括波士文案,否則球員人工點會咁升?),亞洲中產堀起等等。而家又走到另一個轉角位了。
24. 真的,啲名宿之類,象徵係上一代嘅價值觀,「足球屬於社區」(應該好多人想笑)。我地年代嘅,一半一半,大家(在鬼佬眼中)都係glory hunting rich Asian,你去幾多次曼市馬德里同埋啲鬼一齊屌對家,都改變唔到呢種印象。但再新一代嘅,可能只係視呢啲嘢係娛樂,有得睇咪得咯,嘈乜?NBA都係咁睇啦,又係喎
25. 我見有啲講法,講到底球會係屬於球迷丫,定係搵錢工具一盤生意。咁呢啲二分法多數冇乜答案,但不如又諗下,NBA都係一盤生意啫,但又不見得脫離晒球迷丫,啲友都睇好開心架喎
26. 結論?都係冇乜結論,點解一定要有個結論?背後係太複雜,大家有唔同價值觀。不過剛夭折嘅歐超聯我就必定唔BUY(創會球會永續呢樣嘢實在好難接受,況且又冇代表性,得三個國家)。
27. 我個人覺得啦,而家成個生態,已經夠晒偏袒大會。你咩祖雲達斯跌到落意乙都話咁快彈返上嚟,曼聯利物浦之前冇歐聯,但因為底子好,亦係話咁快返返前列。拜仁PSG嗰啲在聯賽已經玩晒(但啲友話悶嘅,我又反擊你:你睇啲入場入數一路升喎),仲要不停去保護大會?似乎說不過去。
28. 真正嘅弔詭位,真係在熱刺阿仙奴之類。金錢有,如果飛去德甲法甲踢,前四應冇問題添。難免唔順超,因為佢地實力應該高過好多其他歐聯分組賽嘅球會。係咪分得太少位畀英超呢?
29. 歐洲足協近N年嘅方針,都似乎係關顧細國。呢個同國際政治都有啲似,「一人一票嘛,梗係拉攏啲非洲兄弟」。你話再要偏返向啲大會,都冇話唔得。但冒住畀人屌嘅風險我都講:不如踢多啲歐洲賽咯,大家happy.你話球員好累,我又真係有啲懷疑係咪克服唔到:輪換咯,你大會咁多錢,搵副選踢都夠照啦。
==============
2021比別人知得多。subscribe now(https://bityl.co/4Y0h)。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80,半年已1600人訂! 畀年費仲有85折
==============
美中都在拉攏歐洲 在 無限期支持陳水扁總統,台灣加油! Facebook 八卦
作者: 李木通(美洲台灣日報社長)
2018年最重要的國際事件就是「美中貿易戰」,在幾回你來我往激烈的交手,至今仍舊在火熱進行中。「美中貿易戰」絕不是偶發事件,而是「美中爭霸戰」的第一個戰場。
中國欲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霸主,已是司馬昭之心 路人皆知。中共大肆宣傳「2025中國製造」及「厲害了,我的國」,就是準備2025年「先進科技產業」要超越美國,2035年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2049年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霸主。為了達到目的,中共政權利用不公平的貿易政策,每年賺取大量外匯(絕大多數來自美國),並用強迫及盜竊方式奪取發達國家的「先進科技」。近幾年來,美國領導階層逐漸認清中共的眞面目,川普總統上任後展開反擊,祭出「印太戰略」全面圍堵中國。
美中兩國正處於交戰狀態
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在去年10月發表長篇演說,針對中國大力抨擊。他分別在經濟貿易、軍事、極權暴政、對外擴張、滲透美國內部等領域,說明中國正走上與美國對衝的道路。而美國絕不退縮,他說「在川普總統的領導下,美國使用我們的原則和政策,開始對於中國的行動展開決定性的反擊」。彭斯的演說有如聲討中共政權的「檄文」,等同於宣告美中進入「交戰狀態」。
至今,「美中爭霸戰」避開了軍事衝突,這是不幸中的大幸。軍事戰爭會有人員的犧牲及物資的損失,尤其是近代武器的破壞力,會帶給人類一場空前的浩刼。希望這場爭霸戰雙方保持理性,不要動武。目前美中兩國在政治、經濟、外交、文化等領域已經處於全面對抗狀態,而且會持續數年,一直到勝負分明為止。
美國開闢第二戰場
去年12月華為公司的副董事長兼財務長孟晚舟被捕,是美國反擊的第二戰場,也就是「5G通訊產業」龍頭的爭奪戰。歷史証明,掌握先進的科技是成為世界霸權的通路。擧例如下,葡萄牙是一個小國家,但是在大航海時代却擁有當時的先進科技「航海術」,成為重要的海上強國,是第一個擁有殖民地國家。1593年全盛時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共同瓜分世界 。另外一例, 17世紀時,荷蘭發明公司、銀行、保險、證券交易所等「先進經濟組織」,促使經濟繁榮,阿姆斯特丹成為是國際貿易中心。當時荷蘭的商船噸位占當時歐洲總噸位的3/4,擁有1.5萬艘商船,幾乎壟斷了海上貿易,史稱「海上馬車夫」。為了保護龐大的商船,荷蘭建立了強大的海軍,鼎盛時期總噸位超過英法兩國之和,成為當時的海上霸主。深知「先進科技」的重要性,中共政權不惜用強迫及盜竊方式奪取。
當今全球聚焦的先進科技有,5G通訊、機器人、智能汽車、生物科技等。其中最重要的是「5G通訊」,也是美中兩國必爭之地。美國在先進科技的戰略是「切割」,就切斷自由世界與中國在「先進科技」產業在生產上的聯繫(禁止零組件的交易),及成品的市場通路(禁用中國產品)。
台灣處於關鍵地位
台灣是「先進科技」產業的主要國家之一,尤其是在「電子產品」方面。台灣的「電子產品」又跟美國及中國的通訊產業鏈有密切的關聯性。因此台灣在美中「5G通訊」龍頭的爭奪戰,是處於「關鍵位置」。加上川普的「印太戰略」中,台灣也正處於「關鍵性的地理位置」,因此台灣在「美中爭霸戰」中有不可取代的地位,美中都盡力的在爭取台灣的合作。
去年中國積極的介入台灣的九合一選舉,利用網路滲透替特定候選人拉抬聲勢,並且利用台商挹注金援給特地候選人。國民黨在九合一選舉獲得壓倒性勝利,與中共的介入有相當程度的關聯。中共企圖利用國民黨操控台灣的意圖非常清楚。
川普上仼後,美國也在極力拉攏台灣,例如制定「台灣旅行法」、「國防授權法」、「亞洲再保証法」等友台法案。以及美國政府官員不斷稱讚台灣的「自由民主」,來對比中國的「獨裁暴政」。但是對於台灣的選舉,美國政府一直都相當自我克制,避免直接介入,這種情況明年可能會改變。
美國不會坐視台灣選出「親中總統」
1979年1月1日美制定「台灣關係法」以保護台灣的安全。40年來,「台灣關係法」保護台灣免於被中國併吞。現在美國正處於與中國交戰中,台灣應該站在那一邊,不是很清楚嗎?目前台灣總統大選的競選活動已經展開,竟然有些候選人會有「親中言論」,真是「匪夷所思」。
「美中爭霸戰」的結果決定未來數十年世界局勢,也就是決定目前美國所主導的「自由民主人權」的普世價值及「自由航行、自由貿易」規則,能否持續。川普政府正傾全力於打贏這場戰爭,不可能在這關鍵時刻讓台灣倒向中國。因此美國一定不會坐視台灣選出「親中總統」。
美國能影響台灣總統大選的方式可以推測如下:派高層官員訪台、宣布對台優惠政策如降低關稅等、派遣軍艦訪台、邀請台灣總統訪美、必要時聯合友邦正式宣布支持某特定候選人,並大力宣傳。
美國與中國都會介入明年的台灣總統大選,且一定會成為全世界注目的焦點。對選舉結果會有怎樣的影響,我們拭目以待。
美中都在拉攏歐洲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評價
訂閱頻道:https://bit.ly/32WHzlI
加入會員支持我們:https://bit.ly/2PtaTM4
為抓反對派記者,白羅斯以炸彈威脅強迫客機降落,除了被歐盟等西方國家譴責、制裁,更衍生國際民航體系的安全問題;美韓會晤落幕,雙方在疫苗、半導體合作上達成共識,但外傳背後,文在寅面臨特赦三星少主李在鎔的壓力;歐洲議會為了新疆人權議題,高票通過凍結剛談成沒多久的歐中投資協定,將為歐中關係增添變數。
#迫降客機是哪招
#美中都在拉攏歐洲
#頻道會員招募中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aXH9MGnmJA/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