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的夢想驛站》
【美國首席大法官 John Roberts貴族學校畢業典禮演講:希望你們可以有機會被背叛因此學到忠誠 遭受苦難學會同情 遇到挫折不會認為成功是理所當然】
<時代雜誌>盛讚,這是一篇"反傳統的演說",卻帶下"賞賜般的恩典"。
主講人是2005年任職至今的美國首席大法官羅伯茲,地點在私立初中名校Cardigan Mountain School的畢業典禮,台下,他的摯愛兒子也在畢業席上。
美國首席大法官羅伯茲:坐在後方的是你們的父母和監護人,兩三或四年前他們載著你來Cardigan,這條路徑卻是淚水之路,之後他們返回空蕩蕩又孤單的房子,所以我希望你們能起立,轉身,以熱烈的掌聲致謝。
擅長文字,公開發言,屢以機智和時機拿捏著稱的羅伯茲,開場即從非常個人的情感表達中,教孩子們"怎麼看""換個角度看"。
然後羅伯茲說,他不會窠臼的要畢業生"往前看",他要孩子們 有"往後看"的勇氣和智慧。
羅伯茲:若你回首在Cardigan的第一個下午,或許你會憶起,當時你很孤單,或許你會想起當時有點害怕,有點擔憂,但現在看看你們自己,你們身邊朋友環繞,彼此以兄弟相稱,你們也生發出信心,能步入下一個教育階段。回首這段信心的旅程,我想,你們會深深感激,不是因為你們每件事都成功,而是因為在朋友相扶持中,你們不怕失敗了。因為即使失敗,你能夠起身再試一次,再跌倒一次,你還是能起身,再試一次。如果你還是又跌倒了呢?嗯,要不要想想,換做別的事好了。
不是因為成功,是因為不害怕失敗,於是我們能有信心。
在Cardigan Mountain School,師生比4:1,學費和制服等雜費一年要價至少150萬元,接下來羅伯茲卻毫不留情地,打破這群天之驕子的幻想。
羅伯茲: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我希望你們不時受到不公平的對待,這樣你們才會理解"公平正義"的價值,我希望你們遭到背叛,於是才能了解"忠誠"的重要。抱歉這麼說,但我希望你們有時有孤單感,如此才不會將"朋友"視為理所當然。我希望你們不時遭逢厄運,於是你們能體會"機運"在生命裡的角色,因而了解 你的成功不完全是你配得的。他人的失敗,也不全然是他們配得的,而當你不可避免的遭逢失敗時,我希望你的對手會幸災樂禍,如此你才懂得"運動家精神"的重要。我希望你會被人忽視,如此你才了解"傾聽別人"的重要,最後,我希望你遭逢苦難,於是學會同理心。
祝福孩子們遭背叛、厄運、失敗甚至苦難,很少有父母說得出口。
但身為父親,羅伯茲說他痛苦地知道,失敗與挫折對生命有益。
《華盛頓郵報》盛讚這段話,比羅伯茲過去任何法院意見書,都還要精采。
這位侍立於帶領美國總統進入職分的重要人物,2005年獲美國總統布希提名為第十七任首席大法官,那年他50歲,成為美國史上200年來最年輕的首席大法官。
羅伯茲自小課業表現優異,哈佛大學歷史學學士以top honours畢業,哈佛大學法律博士以high honours,羅伯茲秉持保守派的司法理念,他在提名聽證會上如此說:
羅伯茲(時為2005年 被提名首席大法官):法官如同裁判,裁判不制定遊戲規則,但運用規則。
不過,讓許多美國人印象深刻的是這一幕,當2005年羅伯茲被提名為首席大法官時,現場轉播的時刻,羅伯茲當時才4歲的兒子突然跑到講台前手舞足蹈,羅伯茲夫人急忙低聲,帶著兒子離開。
後來羅伯茲說,兒子是在模仿「蜘蛛人」的射網動作,"這是人生",隨後他哈哈大笑。
謹守法律專業,卻沒有金字塔頂端人物的傲氣,在關鍵法案中常流露對律法之外的憐憫和同理。<華盛頓郵報>說,這讓美國人或許不認同他的立場,卻格外敬重他。
如慈父般,羅伯茲展現了能與社會各階層對話的能力,即使是對初中生也不例外。
隨後,他說要給年輕的15歲孩子們,兩個"小"建議,不是什麼大哲理,就是兩個"小建議"。
我知道你們是好青年,同時也是含著金湯匙的青年,若你剛入學時,來自普通家庭,你現在也等於含著金湯匙了,因為你在此受教育。但我忠告各位別覺得自己很行,當你接下來進到新學校後,主動走上前,向掃樹葉、剷雪、收垃圾的人介紹自己,請問他們的名字,在學校時用名字稱呼他們。還有,當你走在校園遇到不認識的人時,微笑、直視他們的雙眼,向他們說"哈囉"。
第二個我想給各位的建議,很簡單,但我認為它會對你們人生帶來重要影響。每個星期,你應該給一個人寫張字條,不是email,是一張字條,寫在紙上。只要花你10分鐘就能完成。隨便問個大人,若你不知道"郵票"是什麼的話,你把郵票貼在信封上,我再說,這每個星期只花你10分鐘。我現在可以幫你,我幫你想好了,你的第一張字條可以寫些什麼。你可以寫,"親愛的某某老師",給在這所學校教過你的老師,"我已經開始到新學校上學了,我們正在讀某本書"...
你們的小舉動會讓老師們非常感動,尤其對那些我們無法理解為何會選"教育初中男生"這種苦差事,為志業的人。
在談笑風生中,羅伯茲說的是當你把靈魂蹲低,低到,你能觸動到另一個人的靈魂時,那是生命最高貴的價值。
最後羅伯茲說,他挺喜歡的一首歌,Bob Dylan寫給他兒子Jesse的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冬夜,小食檔強記擠滿人,糯米飯、豬骨粥、腐竹糖水、喳咋……騰騰白煙直送暖笠笠。就憑幾樣小食,強記立足灣仔68年,獲食家青睞、米芝蓮推介。「以前爸爸賣糯米飯,是為我們一家七口飽肚;今日我賣糯米飯,是為強記的招牌。」寒風中,59歲的老闆吳少峰(阿細)僅穿短Tee,利落地裝飯。他在街頭成長,十三四歲就講「...
「羅秉成兒子」的推薦目錄:
- 關於羅秉成兒子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 關於羅秉成兒子 在 賴士葆 Facebook
- 關於羅秉成兒子 在 Facebook
- 關於羅秉成兒子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 關於羅秉成兒子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 關於羅秉成兒子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 關於羅秉成兒子 在 [討論]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原來是波波護航者- 看板medstudent 的評價
- 關於羅秉成兒子 在 羅秉成兒子-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06月|追蹤網紅動態 的評價
- 關於羅秉成兒子 在 羅秉成兒子-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06月|追蹤網紅動態 的評價
- 關於羅秉成兒子 在 羅秉成兒子、羅秉成黨籍、羅秉成太太在PTT、社群 的評價
- 關於羅秉成兒子 在 [討論]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原來是波波護航者- medstudent 的評價
- 關於羅秉成兒子 在 【劉盈秀/洪淑芬報新聞】羅秉成.NCC"無視法院判決造謠"工商 ... 的評價
羅秉成兒子 在 賴士葆 Facebook 八卦
蘇貞昌面對台鐵半世紀最嚴重的事故,蘇貞昌只表達很遺憾致上最大歉意,為什麼選擇性的不震怒?
為什麼米塔颱風無法立即連線縣市長就震怒?
為什麼台灣充斥大陸口罩就痛心震怒?
為什麼桃機員工接待觀光局官員兒子遭染疫就大聲譴責?
為什麼榮院院長答不出有幾個停車位就當場發飆震怒?
為什麼發生槍擊案就怒拔台南高雄兩位警察局長?
為什麼翁茂鍾日記詳述籠絡司法官、警調及公務員就大表憤怒?
蘇貞昌常刻意彰顯霸氣嚴厲、官威十足、動輒震怒,然而死了50個寶貴的生命,行政院難辭其咎,蘇貞昌選擇性的不震怒、避而不談究己,完全不動氣、不發怒、太冷血、太不合人性。因為認真檢討行政疏失及監督不周,他要負政治責任,因為戀棧不想下台,所以動心忍性,不敢苛責交通部,否則行政院拖不了關係。交通部送上來的局長為什麼不批,以致台鐵三個月來都是群龍無首,因為不是你要的人馬嗎?就像財政部呈報的公股行庫董總不是心中屬意的人選就不批?台鐵總體檢報告被放生,交通部自行上網公告,羅秉成還要狡辯再三更顯得心虛。
蘇貞昌手伸太長,凡事一把抓,整個行政院的組織文化就是凡事都要蘇貞昌拍板。愛耍官威耍魄力,然而疫苗採購至今尚未搞定、勞保快要破產不敢談改革、漏水流失率多年未改善至今旱象更嚴峻、能源政策荒腔走板…看得出來蘇貞昌很不想走,因此放任台鐵擺爛至此。這麼大的傷亡,蘇貞昌完全不覺得應該兼負政治責任,繼續坐在閣揆位子上沒有任何愧疚違和。
羅秉成兒子 在 Facebook 八卦
7月9日是湯姆漢克(Tom Hanks)的生日,今天就來複習《阿甘正傳》(Forrest Gump, 1994),不過,不是認識阿甘,是認識珍妮。
《阿甘正傳》是改編自溫斯頓.葛來姆(Winston Groom)的同名小說,由曾經導演過《回到未來》系列(Back to the Future, 1985, 98, 90)的勞勃·澤米基斯(Robert Zemeckis)執導,湯姆漢克與羅蘋·萊特(Robin Wright)主演,關於一個智商不高的善良小孩,卻因為有來自母親的鼓勵、自己的努力、相信上帝、還有傻人有傻福,於是一生順遂,甚至成名致富。
#導演與漢克的電影合作
湯姆漢克和導演澤米基斯在《阿甘正傳》之後,又在《浩劫重生》(Cast Away, 2000)合作,湯姆漢克以此電影獲得金球獎最佳男主角。此後,澤米斯基又導演動畫電影《北極特快車》(The Polar Express, 2005),這次,湯姆漢克則是擔任列車長、聖誕老人與旁白的配音。
除了漢克,飾演女主角珍妮的萊特也是有來頭,如果你曾經看過《紙牌屋》,應該也會認得這位總統夫人 Claire Underwood。
.
#阿甘與珍妮
小時候看《阿甘正傳》不懂為何珍妮不喜歡阿甘,也不懂為何珍妮始終不接受阿甘,只有在自己得到愛滋快過世之前,才跟阿甘求婚。當時,還覺得珍妮真是個自私的女人。
但是過了二十年,對於美國歷史與政治有些了解,也對於家庭和女性有更多的認識,再看《阿甘正傳》,就明白為何珍妮一直拒絕阿甘?
.
#阿甘祖先應該曾是地主
阿甘的母親雖然單親,但是他們家有幢南方的大房子,這是有家產的中產階級,過去或許是曾經畜奴的南方地主。阿甘的母親一方面出租家中多餘的房間,偶而也以姿色換取機會(兒子的入學資格等等)。
當母親提及阿甘的名字是如何取的,她是這樣說,因為成立三K黨的其中一名主席的姓氏是Forrest,為了與這位偉大的人物同名,於是將阿甘(這是姓氏)的名字取為 Forrest——這是曾經從事奴隸貿易的前邦聯軍隊將軍的姓氏。
由 Forrest 這個名字的連結,即可看出阿甘母親的南方地主價值觀,以及阿甘家庭的保守主義。
.
#珍妮是南方的貧窮白人
珍妮與阿甘來自不同的階級。珍妮住在田野中的一幢破房子,母親已經去世,父親則是酗酒又暴力的失業男子,還會性侵兩個年幼的女兒。珍妮從小就不曾感受過家庭的溫暖,受傷、抵抗、與逃脫反而才是珍妮生活的主調,而追求自由也成為珍妮一生的渴望。
成人之後的珍妮,於是走上嬉皮路線,吸毒、酗酒、性愛,參與各種解放運動,站在自由主義的一端,與阿甘的保守主義對立。
當然,珍妮肯定不會認為阿甘真的懂得他所代表的立場,就是主流的保守主義。但是,橫亙在兩人之間的距離,不僅是階級的差異,已經根深蒂固的價值觀,也是將兩人日漸愈遠的主因。
.
#珍妮不受眷顧比較可憐
以前看《阿甘正傳》,覺得阿甘傻人有傻福,只要乖乖聽話、認真工作,就能獲得上帝的眷顧,而一路順風。當時認為,珍妮真是不懂珍惜阿甘的愛,總是自私任性地投入壞男人的懷抱(其實是父親的影子),一再找理由與阿甘分道揚鑣。
但是再看一次《阿甘》,覺得珍妮真是倒楣可憐。她也是一直認真生活的真誠平凡人,到處打工,低頭忍辱,只是單純地想要活出自己的理想,找到一個舞台歌唱罷了。(只是,電影中的珍妮,政治不正確,於是無法受到眷顧。)
.
#真誠活在自由價值觀的珍妮
倘若珍妮真要濫用阿甘對她的愛,她盡可在阿甘發達之後,接受阿甘的求婚,自此過著貴婦人生。但是珍妮仍舊跟隨著自己的意志,保持著她一直秉持的自由主義,在幸福已經到來之際,放飛自我。
珍妮從小到大,沒有改變過初衷,始終活在同樣的價值觀。甚至,阿甘還必須感謝珍妮,因為「Run! Forrest, Run!」這句話。
.
#快跑的生存本能
每當阿甘遇到困境,珍妮就會以「快跑」鼓勵阿甘。相信這句話不只是珍妮對於阿甘的建議,也是她給自己的生存之道,尤其是在與隨時都可能施展暴力的父親生活在一起,「快跑、逃、躲避、與追求自由」絕對是她長久以來學會的第一種生存本能。
若說阿甘要感謝母親為他建立起的樂觀善良與敬神價值觀,阿甘肯定也要感謝珍妮在他大腦裡鍵入的「快跑」關鍵字。
因為無論是從小學的被欺侮、高中大學的橄欖球員、越戰救人、跨州長跑等等,如果不是珍妮的「快跑」關鍵字,傻傻楞在那兒的阿甘,肯定就不是那位成功富有的阿甘了。
.
#作者沒拿到分紅
《阿甘正傳》以五仟五百萬美金的預算拍攝,結果贏得六億八千萬的票房,導演與湯姆漢克都分別獲得四千萬美元的分紅,但是,小說的原著作者葛來姆,卻只有拿到35萬美元的劇本改編費。
雖然作者與派拉蒙電影公司已經談好分紅,但是派拉蒙當時的宣傳費支出過高,加減核算之後認定《阿甘正傳》是個賠錢貨,加上作者在合約上的分配協定,與演員的分紅方式不同,於是,最後作者分文未得,相當令人為他感到難過。
.
.
#每天陪你宅在家看一部好電影Day57
#第41部電影
#2021年7月10日
#阿甘正傳1994
#ForrestGump
#保守主義戰勝自由主義
#獲得67屆奧斯卡六項大獎
羅秉成兒子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冬夜,小食檔強記擠滿人,糯米飯、豬骨粥、腐竹糖水、喳咋……騰騰白煙直送暖笠笠。就憑幾樣小食,強記立足灣仔68年,獲食家青睞、米芝蓮推介。「以前爸爸賣糯米飯,是為我們一家七口飽肚;今日我賣糯米飯,是為強記的招牌。」寒風中,59歲的老闆吳少峰(阿細)僅穿短Tee,利落地裝飯。他在街頭成長,十三四歲就講「雷氣」行江湖;97年接老父棒,始見一個更大的江湖:一碗糯米飯,竟然走出灣仔,享譽十八區。自此投身飲食,他義無反顧。
強記美食位於駱克道和馬師道交界,是個樓梯底小鋪。食物放在幾架車仔上加工加熱;主打外賣,也設堂食;格局簡陋,摺枱膠凳只坐得下十四五人,不過一樣客似雲來,多是被糯米飯勾了魂。
蒸熟的糯米飯,先在熱氣騰騰的車仔上快速打鬆,混入油爆過的臘腸、膶腸、臘肉、蝦米和冬菇,撒上葱花,澆上自家調味豉油翻炒幾下,香氣瞬即飄滿街。
一碗飯紅紅綠綠端上來,很燙口!爽身不膩,香、甜、鹹、糯兼而有之,惹味十分。隨便問問客人,這個吃了40年,那個20年,都稱水準一直保持,難怪不同年代的食家如江獻珠、蔡瀾、歐陽應霽、林澄光都為它撰文。米芝蓮將小店歸入「街頭小食」一類,上月連續第四度推介;「我覺得有種滿足感,有種滿足感,起碼有人認同,這很重要的。」本來一臉嚴肅的阿細,開懷笑。
投入,經驗就出來了
強記一年四季都賣糯米飯,冬天日煮100斤米。「以前在街邊賣更多,最高紀錄在大寒賣280斤。食糯米飯暖胃的習俗,現在後生都不懂了。」阿細說。
阿細選用泰國米,透露新米和舊米有不同浸法。「熱天浸的水暖些,浸出來的米腍些;冬天水溫是冷的,浸出來的米硬些,那就看浸的時間長短。」他師承父親,但父親講得不仔細,選米浸米全憑自己摸索,「當你做一件事,你放心機去做,你會領略到很多經驗出來。」
他用本港一級臘味,蝦米和冬菇也要一級的。「用料要最靚,因為你有更好的師傅也無用,如果無好材料煮不出靚食物,不能腐朽化神奇。」從前父親的糯米飯沒冬菇,現在他一碗放一個,「擺個冬菇仔靚些,最重要是冬菇做得好吃。」阿細得意地解說。
強記賣的貴精不貴多。獨沽一味豬骨粥,用上新鮮連肉豬骨;淡菜洗完又洗去淨細沙,爆香才下煲;粥在車仔再滾時加入少量皮蛋,一碗粥特別綿。
糖水只三款:喳咋,香濃;綠豆沙,煲到起沙,下大把臭草平衡涼性;腐竹薏米糖水,順滑卻不漿口。豬皮蘿蔔炆得入味;來貨腸粉也特別加工煎出一層薄脆。這些烹煮講究分量和時間掌握,全是磨人的工夫。每日阿細六時多起身,煲糖水煮糯米飯三個小時左右,接着開鋪,中間瞌一陣,收鋪已經午夜。阿細坦言年紀大了,愈感辛苦,人做到愈來愈瘦。自己朝朝掌廚免不了,近年樓面就和三弟兩家人輪流做。
牛雜強,闖出名堂
早在父親年代,強記已是灣仔有名的街邊車仔檔。話說父親吳志強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從廣東寶安走難來港,做過電車車長、在羅素街開過大牌檔,因為爛賭輸光,1951年開始在鵝頸橋側賣牛雜和牛雜粥,街坊叫他「牛雜強」。1970年,益新飯店的大廚教他煮糯米飯,同時來自澳門的紅顏知己教他賣喳咋;從此,強記多了糯米飯和糖水。
「我十歲時已經坐在馬路欄杆『睇鬼』。哎呀!走鬼呀!跟着推入後巷。」半世紀前的慌亂,阿細歷歷在目。六七歲他就跟父親開檔,「他賣牛雜時,放下我們幾兄弟,我們是街童,找些紙皮盒已經玩一餐。」一家七口上柴灣公屋前,就住在鵝頸橋側的天棚木屋,「漏水就拿盆來接;我們真是捱過,豬油撈飯捱過,腐乳送飯又捱過。」
父母很早分開了,阿細在街頭長大,十三四歲就進入江湖。「那時灣仔有很多江湖人士,感染到甚麼都講『雷氣』。」阿細憶述輕狂歲月自己「想事不深入,想做就去做」。那時義氣先行,諢號「糖水細」的他,常常為朋友打架群毆。父親為口奔馳,有時勸他幫手看檔,「唔好咁百厭!」
阿細強調,那個階段過去了。「人大了,我已結婚,有兩個兒子,我也要為他們着想。」97年,他建議父親入鋪,「那時街邊檔已經式微,我們被市政拉了很多次,不斷罰錢、充公搵食架生。」就在長期擺賣的馬師道上租了現址小鋪位,同年他正式接手強記,帶着三弟少明做到今天。
「覺得很自豪,因為我爸爸很出名,那種自豪感跟在江湖的自豪感是兩回事。當我站在檔口,我知道客人來自四方八面,有的光顧了很久,我知道我需要放心機下去了。」
執着的基因
阿細第一碗糯米飯是父親煮的,味道早忘了,但父親的堅持深烙腦海:「八號風球或者傷了腿,他也堅持開工。六六、六七年暴動,沒巴士沒電車,周街『菠蘿』他也堅持搭貨車尾,由柴灣來到灣仔。」他發現父親煮得出色,不少人慕名而至。他「不想影衰爸爸」,着實有壓力。幸好他有爸爸的「執着」基因,若然失手食物煮不好,他整天都不開心。「有時回家望望大腿,為何紅了?因為糯米飯不熱不好吃,爐不熱就打不開糯米飯。」寒天企檔,站近火爐一晚,腿也炙紅了。
阿細回憶,入鋪初時自己很火爆。「我當這裏是武館,請了夥計,枱椅抹得不乾淨,我即刻反枱。」今天,24歲的大兒子Elvis有意接手家業,放工放假主動來跟他學師,第一樣就是學抹枱,「做飲食業一定要乾淨企理。」Elvis很認同。阿細指兒子降龍十八掌,一式也未得。12歲開始就來店幫手的Elvis道來實情:「我只能從旁看他煮飯。他對出品很執着很嚴格,最多讓我打飯——打鬆糯米飯。」
時間 親情
今天,強記的食客版圖由父親的香港十八區,拓闊至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遊客常常十盒八盒的外賣糯米飯。只是,近幾年米芝蓮的加持,父親已經看不到。
夜風吹來,店前樹搖、影動。阿細憶述:「我好記得爸爸走前一個月,我去拜阿嫲和祖先。爸爸搭着我膊頭。他說:『少峰,你如果不是選擇江湖那條路,你會很成功。』」父親一直無病無痛,2011年中風遽然離世。
日復日蒸煮煲,是漫長的修煉,火爆的阿細變得沉着內斂。「在江湖上有得有失:得的就是多了很多朋友兄弟;失是失去了時間,其實我應該放時間在爸爸的生意上。」往事並不如煙,父親一直在心頭。
「多少位呀?裏面有位坐的!」每次經過強記,都聽到老闆娘賣力揚聲,炒麵煎腸粉收錢如三頭六臂。阿細有時累了,走到馬路邊點煙提提神,但雙眼一直留駐小店,「我甚麼運氣也沒有,最好是娶了一個最好的老婆。」當年因為妻兒,他才決意轉投飲食江湖。
「以前很懶惰,常不開鋪。」兄弟其中一個想休息,就齊齊放假。客人經常摸門釘,又愛又恨。「現在大家有共識,都想留些東西給下一代,也不想爸爸辛苦留下的名字,或者這麼好的食物失傳了。」一年前,阿細榮升爺爺,對血脈親情、店號傳承更加在意。
在廚房,手只一對。當年阿細放棄了父親起家卻工夫繁瑣的牛雜,只是20年來不時有老街坊問他何時再賣。「以前牛雜很便宜,幾毫子一斤;現在一副賣千多元,來貨貴,賣不起錢……將來有機會,我會開一間正式的店鋪賣牛雜,讓街坊緬懷一下。」二十多個寒暑,阿細守着強記,將老父的美食發揚光大,但心裏,像一幅砌圖,尚欠一塊。
撰文:韓潔瑤
攝影:關永浩、梁偉德、陳秉謙
強記美食
地址:灣仔駱克道382號莊士企業大廈地下
電話:2572 5207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12:00nn-1:00am
http://bit.ly/2QJwQ7D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羅秉成兒子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一聲鳥鳴,劃破長空。
拍翅下,見三圍六村環抱出屏山一貌。蜿蜒着的屏山文物徑,古木蒼翠,偶爾幾幢青磚土瓦明清建築老房子,石牆上的斑駁,在無聲歲月中落地生根,盤踞在石縫磚隙中,一身老氣,對照出旁邊高聳的新型村屋,卻又顯得特別驕矜。
那是一千年以前的事兒。渺渺時空,茫茫人海,都從中原南下,先在江西再往廣東後遷居於此,得豐盛水土,自稱「客家」,勤儉刻苦,莫失莫忘,且保留了中原古韻。
天真地以為能攀星摘月的七層古塔「聚星樓」,某年風災後只剩下三層,靜默地立在原地。古雅風流倒映在地下出現的一口古井,那一汪清澈冰涼的水中育有搖頭擺尾色彩斑斕的錦鯉,只是架在井面的鐵柵欄狠狠地破壞了錦鯉圖的美感。曾有不少文人進士,寒窗苦讀浪漫軼事的覲廷書室,門前一對蒼勁有力的端莊黑字「德澤流芳、祟山毓秀」,仍舊雋刻在硃砂紅木上,以書香墨魂冷眼河山變改、戰火無情和世事更易,正是千古江山,英雄無覓。
尋常巷陌中,那株開得姹紫嫣紅的簕杜鵑,一樹紫紅放肆任性的開在三層高的村屋前,然而再矚目也不及寫着「屏山盆菜」的大字招牌。
惜舊。一碟一碗皆有情
招牌底下昏黃的舊店裏,一時被兩邊一列長架上堆放着過千的碗碟所震懾,罎罐碗碟、沙煲罌罉,銅皮木製陶瓷,公雞、萬壽無疆、蟠龍翻雲、清花等花紋,有些是民國,甚至清朝時候製的,全是舊食具,也有盆菜、九大簋古盛器。短毛頭圓臉兒的店主鄧聯興(聯哥),伸手把器笑謂:「全部都係呢條村好多家村屋拆嗰陣時丟嘅,我唔保留就冇㗎啦!」
聯哥是這盆菜店第三代傳人,也是屏山鄧氏的後人。隨時代變遷,圍村生活一點一滴改變了,舊東西正在消失中,他很想保留這裏的一事一物。碗碟叢中,電話猛烈又急促地響起,幾乎是從早到晚響不停,原來不少識途老馬惠顧過他,從此愛上那獨有的圍村客家風味,每年如燕歸來,都會在喜慶時節訂盆菜、九大簋。他拿起電話對客說︰「冇送貨㗎!對唔住!」
一般盆菜店為增生意,多設外送。聯哥寧願賺少些錢,卻堅持傳統,規定只可在鋪吃,或可訂在祠堂內的大地堂吃。「盆菜、九大簋屬於我哋圍村宴席菜,外送拎出去市區食,完全唔夾!要喺我哋條村食,咁先有風味!」他竭力保衛不單是一個失傳飲食,還有它的良美附景──
這天,就有村民大排筵席吃九大簋。「我有盆菜同九大簋,但九大簋佔咗生意嘅七八成。九大簋出面少做,係我至有!」聯哥、兒子Jeff、大廚及四五個女工,早在各有各活兒在忙,有的在巨型鑊前炒呀炒;有的將各款食物舀進銻盆,包上保溫錫紙;有的張羅執拾餐具和食物搬上貨車。眾人浩浩蕩蕩乘着車沿鄉村小路,直抵盛宴氛圍。
顯赫。祠堂寶地見昌盛
「九大簋,傳統喺祠堂食!」
頂着七百多年的歷史,鄧氏宗祠的雕樑畫棟,青磚紅瓦,在風霜刀劍下,仍汨汨細流着官宦世家一時的顯赫,鄧氏後人在此祭祖、慶祝節日喜事、父老子孫聚會等,無法撼動的熱鬧場面,記載着族人的昌盛,如一樹繁花。
繁花散落處,是這個過萬呎的大地堂前,擺好的二十多圍筵席,喜氣不言而喻。「通常我哋村民結婚、BB滿月、舊時新居入伙,同埋點丁燈,先會擺九大簋。傳統一圍枱人係雙數,所以要坐八仙枱。」八仙枱其實是四方枱,坐八個人,後期改為圓枱,人數再沒有規定。
開席了!祠堂門前的一根火苗,燃點藥引,數十萬台的紅衣鞭炮就措手不及在耳邊炸開,硝火及散開的紅衣頓時在空氣中飄飄而下,驚惶的心被期待開餐的興奮掩蓋。「喺祠堂擺酒近村屋,祠堂門前燒炮杖,村兄弟聽到炮杖聲,就知道開餐,走嚟食。」
上菜講次序,先來的是湯,其他出場不分先後,離不開雞鴨豬手冬菇……中間上子薑菠蘿,消滯去膩,最後才是小盆菜。「食到咁上下,主人家會逐枱敬酒,都係最長輩嗰個行先,譬如結婚,就由老爺奶奶率領。」
鄉情。添飯加菜作叮嚀
吃九大簋,味道其外,碗碗藏鄉情,像添菜,「主人家客氣啲,客人嚟到好似唔夠食,覺得唔好,會抽個裝食物嘅桶,譬如冬菇豬肉,睇吓邊啲唔夠,逐圍添加。」如有吃剩的菜,也會送給朋友親戚,充分如俗語說「又食又拎」般慷慨豪情。其他沒有請來的,主人家都會分給同巷,或隔離巷的鄉里,這份鄉土人情在城市裏,真正少見。
舊日請喜酒,取好事成雙,連餸菜也呈雙數,如「四簋」、「八簋」,但客家人認為九大簋的「九」與「久」同音,有長長久久之意頭,才有九缽。其實九大簋還有一款飯,加起來共十款,就是飯菜齊備,十全十美,人生的圓滿就捧在一手間,見證於觥籌交錯中。「以前唔係咁富有嘅,請食盆菜已經好好。係富貴人家,捨得使,先請九大簋,請最好嘅俾人食!」
昔時九大簋食材貴重,主人家一頓飯宴,揮擲千金萬丈豪氣。聯哥自小就見識有錢人排場,筵開百席是閒事,設流水席,大宴群親好友吃足三天三夜不足為奇,相比今天這樣的場面,當年盛況,由衷地帶點悲壯。
一碗。百菜百味筵席盛
「九大簋矜貴在每一樣餸都係獨立,唔似盆菜嘅食物混埋一齊,一菜一碗,比盆菜好食。」
簋,在古代是貴族放食物的器皿。他們客家人吃九大簋就用九個大簋放食物,後來簋經過演變,叫兩杉四缽。「杉,係大碟。缽,即係大湯碗。用碟同碗將餸分開嚟裝,唔好撈埋一齊。」
現時九大簋已全然以碗盛載,還因應時節調校不同菜式來宴客。「天冷天熱唔同,天熱煮清啲嘅好似梅子鴨,天冷煮南乳鴨,就濃啲。」口味的轉換,使人不易生厭。菜式獨立,百菜百味,使味蕾每次都有新衝擊,吃出其中的風味,這才是九大簋精緻之處。
近年在香港,大時大節吃盆菜愈演愈烈,愈趨普遍,但對吃九大簋,大眾多聞所未聞。
「做九大簋好少人識。譬如我同村都曾經有人做過,味道唔得,冇咗啦!美心啲大廚都嚟試食過,跟足啲餸推出,出晒報紙、電視,最後都係冇做。你唔係我哋圍村人,又唔係好似我做咗咁耐,係做唔到嗰種味!」聯哥帶點自豪說。
客家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九大簋菜式在不同村或會有差異,主要視乎村內有甚麼食材便用甚麼,如村有魚塘,便有淡水魚。或者宴席主人家的要求,捨得出錢的,便有山珍海錯。聯哥則身為屏山鄧族,傾盡識才,續承庥美。「我由細到大喺條村嘅九大簋大多都係呢九款,陳皮鴨湯、了酸豬手、黃酒雞、南乳鴨、炸門鱔、雞汁燴花菇、魚肉丸、子薑菠蘿、小盆菜,加埋雞鴨飯,總共十款。」
獨特。自家佳餚自家味
做九大簋,逐樣做,炆、炸、煮、燉、燴、滷、醃樣樣齊,比起盆菜,工夫多,利錢低,但聯哥廿多年來,仍恪遵一份客家人特色。其他人依循抄襲,卻做不到同樣的美味。他的九大簋味味是精品,首重用料精。「我哋嘅炆豬肉同了酸豬手,係用每朝劏嘅新鮮豬。」連炸門鱔都是新鮮即日捕,門鱔來價貴,外面會用較平宜的炸芋頭、炸花枝丸代替。「圍頭客家近海,舊時喺大埔東嘅海面有好多門鱔魚,所以我哋嘅九大簋一定有門鱔。」
再者,聯哥是元朗原居民,魚販和豬農必然將新鮮門鱔及本地新鮮豬先預留給他。而且坊間沒有多少人做九大簋,要煮出真正味道,他須用圍村傳統的獨有調味。「炆豬肉嘅麵豉醬,係用黃豆加麵粉自己整;黃酒雞嘅黃酒,用糯米同酒餅自己釀;子薑菠蘿嘅子薑,每年六七月啱時候用醋嚟醃,味道先正宗。」調味可說是做九大簋的靈魂,更重要還有手藝。
「煮九大簋,主角係做小盆菜嘅炆豬肉,豬肉炆得好,啲汁滲到入盆底嘅蘿蔔、豬皮同枝竹,成個盆菜都好味。」
他選腩肉和前胛,斬了件,燒熱巨鑊,下油,加入豬肉、香料、糖,之後加水。大灶火力猛,豬肉容易黐底,所以要揸起大鑊鏟不停攪動。一鑊豬肉,炆上一小時,來來回回翻廿多次。要懂得用力,不須太大力,順着力去剷。豬肉炒到六、七成熟,才下麵豉醬和南乳,既不黐底,醬料香味發揮得最好。他還有秘技,就是炆好的豬肉,不要趕着吃,攤放兩至三小時,更臻入味。
眾望所歸的炆豬肉,樣子紅彤彤,乾淨利落,不見有油水蔓延,鬆軟不油膩,吃時展露山賊氣質一口吃掉,入口的瞬間,豬皮帶點嚼勁,豬油與醬汁完美的邂逅,令嘴角上揚的味道,毋須言語,就有口水直流的魔性!
宗親。人人為我厚恩情
這無法停口的炆豬肉,手法技藝是傳承自聯哥父親,也是他人生的第一個大恩人。他父親以前在村裏務農,懂煮幾味撚手家鄉菜。遇有同村喜事要煮盆菜或九大簋,就會叫他來幫手。
「老竇完全係義務,永無托手踭,每次做完喜事,封番封利是仔,小小心意!唔會賺到錢。大家同村,你幫我、我幫你,人情味好好﹗」聯哥憶述說。聯哥十一歲起,就跟父親到祠堂煮九大簋,他充當小幫手,切菜起爐生火等。「我好鍾意做呢樣嘢,有得玩又有得食!」而父親負責掌勺,他看得多,慢慢學會了煮筵席菜。酒菜圍繞,鄉親為屏,長年累月浸淫在筵席的氣氛中,團聚的熱鬧、鄉里的恭親,種下對老鄉土深微綿邈的感情來。
九五年,其父因年邁而退休。「成條村都冇人做,我唔接手做,九大簋就會失傳!」他惟有繼承父親的衣缽,把手藝延續下去,也保留了當時碩果僅存的盆菜和九大簋。
「老竇係業餘,搵唔到食。我要開鋪,煮九大簋嚟做生意。」起初他的字號寂寂無名,三日打魚,兩日曬網,大拍烏蠅。同村的人知道他的難處,也念起他兩父子經常為村出心出力,都不時帶朋友回村,藉詞宴客,特意叫聯哥煮九大簋,讓他有生意可做。甚至容許他在富濃烈圍村色彩的祠堂擺席。
「最感激係同宗兄弟鄧達智,市區人先至認識我。」九五、九六年時著名時裝設計師鄧達智與傳媒、文化界,在圍村吃過聯哥煮的盆菜宴後,經過報道,盆菜開始廣受大眾認識,聯哥越見名氣,即使沒賣廣告,生意大旺。連明星周潤發、甄子丹、郭富城,政界唐英年、葉澍堃等名人都是常客。
人情,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交心而生。「老竇教我,對鄉親要好,因為同村都係兄弟,自家人,有力出力,有心出心。」他對父親的教誨,仍刻記在心。像是每年清明拜山祭祖,他一切都以村事為先,年年為此都推卻不少大宗的九大簋生意,也幫族人煮山頭。只要村裏要他幫手,他從來都是義不容辭。
每朝六七點,天邊方呈魚肚白,沉睡的鄉村,巷弄後小門半掩,漆黑中廚房亮着一團燈光,冒出縷縷煙霧,傳出咔嚓咔嚓聲響。一個肥圓身影,汗涔涔地已提起鑊鏟,鏟挖着鑊中豬肉,繁忙的氣力活早就展開了。聯哥臉上仍含笑說︰「我幾乎日日都咁早,一直做到晚上六七點,十二三個鐘㗎!但一啲都唔辛苦!」
他奮力以煙火、菜甜、肉香,留住屬於圍村風味的九大簋,以食物的味道譜寫宗族和鄉村人情的記憶,透過節日、慶典,寄語一代又一代人的祝福,不忘祖、不忘根,如一根無形的絲線,把人與人拉近了。
撰文:孟惠良
攝影:陳秉謙、魯雋華
屏山傳統盆菜
地址:元朗屏山塘坊村36號(屏山文物徑路口)
電話:2617 8000
營業時間:11am-9pm
詳情: http://bit.ly/2UxOwEC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網站: http://etw.hk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即刻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goo.gl/KwjNOE (@eat_travel_weekly)
羅秉成兒子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一間茶記竟有魚缸放置游水海鮮,有過千元的阿拉斯加蟹、加拿大波士頓龍蝦、星斑等等,森記餐室飯館可能是本地最豪華的茶記。老闆黎汝森(森哥)同樣是非一般人,曾於名人飯堂富萬年酒樓中式夜總會擔任大廚,是東湖海鮮酒家創辦人之一,座上的名人食客有李嘉誠、鄭裕彤、鄧肇堅爵士及賭聖葉漢等等,爵士湯、超人泡飯等家喻戶曉的富豪名菜,正是出自他手。
2012年退休結束東湖業務,以為從此閒雲野鶴,逍遙自在,沒想到2015年卻在長沙灣開了一家平民茶餐廳。店裏除了一般茶記食物,更不乏名貴菜式,如龍蝦、魚翅、西班牙伊比利亞豬等,高級酒樓質素和水準,但價錢卻平民得很,吸引不少街坊客人,當然亦有不少名人來光顧。
林作為了答謝麥玲玲師傅的提攜及早前幫他慶生,亦專程帶麥玲玲師傅來這裏大吃一餐。「我很喜歡吃茶餐廳,多選擇有ABCDE餐,包羅萬有。而這家表面是茶餐廳,實際臥虎藏龍,用料足價錢經濟,超級好吃。」林作說。
像中午的黃袍叉燒飯,五十元一碟還有飲品,脢頭肉厚切製成叉燒,腍滑有肉味,再配上滑蛋,能吃得一粒飯都不想術。每日供應的長者下午茶更便宜,15元至18元,包有飲品,價錢便宜得很,用料卻絕不馬虎。肉醬包,用的是西班牙黑毛豬的瘦肉,做成意大利肉醬,配上煎蛋、番茄、生菜,入口肉醬新鮮富香氣,啖啖肉;魚柳包,新鮮魚柳即炸,魚肉脆香中帶嫩滑,質素非常高。
自言已過了賺錢年紀的森哥,開店只為回饋社會,森哥:「 我見很多餐廳售賣的食物,在我眼中是不正常的,所以我就跟我兒子商量,不如開一間,食物正常,價錢又經濟的,能夠令街坊可以吃到有營養食物的餐廳。」
採訪:劉明慧
導演:陳秉謙
攝影:陳秉謙、方心悠、魯雋華
收音:霍建霆
剪接:陳秉謙
製作:Eatable production 食得製作
森記餐室飯館
地址:長沙灣東京街31號恆邦商業大廈地下3號鋪及1樓全層
電話:2361 0031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6:30am-12mn
詳情: http://bit.ly/2OTk19b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羅秉成兒子 在 羅秉成兒子-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06月|追蹤網紅動態 的八卦
找羅秉成兒子在Dcard與PTT討論/評價與推薦,提供羅秉成爭議,羅秉成背景,羅秉成出生地相關資訊,找羅秉成兒子就在追蹤網紅動態,熱門網紅排名,社群最新更新第一手情報 ... ... <看更多>
羅秉成兒子 在 羅秉成兒子-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06月|追蹤網紅動態 的八卦
找羅秉成兒子在Dcard與PTT討論/評價與推薦,提供羅秉成爭議,羅秉成背景,羅秉成出生地相關資訊,找羅秉成兒子就在追蹤網紅動態,熱門網紅排名,社群最新更新第一手情報 ... ... <看更多>
羅秉成兒子 在 [討論]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原來是波波護航者- 看板medstudent 的八卦
6/23凌晨補充:
之所以PO這篇,是因為偶然在YT搜尋當年波波影片時,看到這個人名子覺得好像聽過,
一搜尋才發現原來羅先生是有上過新聞的發言人,那PO在這而不是PO在政黑八卦之類的
板,是因為我覺得波波醫師是跟這跟板議題比較相關的事情,我曾以為PTT反波波是正常
的事情,畢竟當年PTT反波波絕對不是只有醫生和醫學院學生反對,只是沒想到這篇會被
看成捧柯啦,哈哈哈。
跟板上大神們比,小弟只是個考不上醫科的弱者,但當年唸書時一直有關注波波醫生的
議題,沒為什麼,只是覺得太多有錢人家子女不會唸書(比我成績還差),靠錢去波蘭洗
學歷回來,摸著良心講,你的家人如果給這種醫生看你會不會擔心?難道以後幫長輩掛號前
都還要一一查詢醫生是不是波波嗎?
想了一下,是不是因為我出來講波波的話題,傷害了一些人的利益,或是讓誰覺得刺眼?
那為什麼一口咬定是打綠捧柯呢,畢竟我通篇都沒提到柯阿?
那最近醫界有誰和柯槓上,不就是某婦產科體系了嗎,結果去搜尋了一下,那體系還真有
波波主治醫師,難道我是因為這樣才得罪某些人,活該被嗆的喔 XDDD。
最後也謝謝幫我說話的鄉民們!
=========================================================================
6/22原文
羅秉成先生,是行政院政務委員兼發言人(接丁怡銘),原來就是當年在立法院力戰台灣
各大學校醫學生的波波學生跟家長代表耶@@,不確定他的小孩是不是波蘭醫師就是了。
但感覺他不是律師身分出席而是家長代表。
羅政委的行政院網頁介紹
https://tinyurl.com/yat8k8ef
(2009年影片)外國醫學歷認証公聽會 - 國外學生代表羅秉承律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4nMdBwgQhE
網路上找到的發言逐字稿
羅秉成律師:
主席、各位委員。本人是羅秉成律師,容我引述黃達夫院長5月5日在蘋果日報上所講的
一段話作為開頭:在沒有證據的情形下,就說波蘭醫學生所接愛的教育比台灣差,不就是
偏見與歧視嗎?這樣的直覺反應不也違反了「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的醫學科學精神
?看到網路上眾多污名的言語,實在讓我看不到台灣醫學生是否具備最起碼的人文修養,
以及是非判斷的能力。雖然我是法界人士,但其中有一句話和法界的原則一樣,「有一分
證據、說一分話」。前面幾位先進,包括署長在內,都說醫療品質與安全優於一切,這點
不容否認,我們也都能接受這樣的看法,但請告訴我有什麼證據顯示91年修法後,從九大
地區回來執業醫生的素質比國內醫生差?尤其是今天並非審查外國人或是大陸的醫學生來
台學歷認證和國考的議題。
事實上,遠赴九大地區留學的都是我們台灣過去的學生,我們應該要公平對待他們。在修
法的過程中,有何正當性和實證基礎告訴我們,立法院在91年修正九大地區免經學歷甄試
後,產生了實務上什麼樣的弊端?前面很多醫界大老告訴我們,你們到底有什麼證據可以
證明從九大地區學成回國,經過國考的醫生並不夠格,至少舉出幾個例子來說明。否則如
此重大政策大轉彎,何以服人?外界難免會質疑行政機關有無其他的動機和目的。
剛才署長講了一句話,讓我這個學法律的人非常吃驚,他說他才不管什麼法律不溯既往的
問題,但大院不能不管,91年的醫師法也是經過你們修正通過,其中第四條之一規定,九
大地區得免經教育部的學歷甄試,當然有牽涉到溯及既往的問題。
在91年修法時,剛好有從菲律賓醫學院畢業回國的學生,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大院修定
醫師法第四條之一,把九大地區特定化,但以外地區的醫學院畢業後,仍需要通過國內的
學歷認證,難道這些問題當時沒有被拿出來討論嗎?當時九大地區的醫療品質沒有被質疑
過嗎?立法院其實通過的是條「白痴條款」嗎?
追根究底,根本就沒有任何問題,之所以被提出來,只不過是網路上流傳波蘭醫生留學回來如何如何,但內容實在是太針對性。但衛生署為了省事,乾脆
把九大地區的條件一掃而空,在國際間講究互惠及公平對待的同時,我們還要採取鎖國政
策嗎?難道我們不該吸納更多台灣出去的留學生回國嗎?事實上根據醫師法施行細則第十
二條的規定,本法中華民國91年1月18日修正生效前,已自本法第四條之一所定之地區或
國家以外國醫學系、牙醫學系畢業(或已入學學生)於本法修正生效後畢業……。這就是
所謂不溯既往條款,此次修法可以無視其存在嗎?此一條款並非只是道行政命令而已,大
院應該很清楚不溯既往對人民權利的保障是何等重要。本人引述曾有田大法官在釋字第六
百零五號協同意見書中提到,人民行為時所信賴立法秩序,如事後因立法者之政策考量予
以調整,原則上不得追溯變動先前法秩序下所保障之權益,否則即與「信賴保護原則」—
法治國之另一原則相牴觸。也就是說,現在只要是在九大地區內醫學院留學的台灣學生,
他們出國的留學權是按照現行法的規定,信賴該法律不會變動的情況下,才出國留學,況
且在出國前還先函詢教育部、考選部,包括衛生署等其他單位,都告訴他們出國留學沒有
問題,回國後免經學歷甄試,現在來個政策大轉彎,教他們情何以堪?我要強調的是,這
種信賴保護的利益,應該受到法律的絕對尊重。
=========================================================================
隨便節錄幾個羅先生語錄:
1. 看到網路上眾多污名的言語,實在讓我看不到台灣醫學生是否具備最起碼的人文修養,以
及是非判斷的能力。
2. 請告訴我有什麼證據顯示91年修法後,從九大地區回來執業醫生的素質比國內醫生差?尤
3. 遠赴九大地區留學的都是我們台灣過去的學生,我們應該要公平對待他們。
4. 在國際間講究互惠及公平對待的同時,我們還要採取鎖國政策嗎?難道我們不該吸納
更多台灣出去的留學生回國嗎?
==========================================================================
嗯,真心希望台灣不要有更多波波醫師了,但看來很難啊。
--
▓▓ ▓▓ ▓▓▓
▓▓ ▓▓ ▓
▓
▓ ▓▓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6.143.13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edstudent/M.1624294581.A.B3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