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蔣勳佳士得畢生回顧展
【今年蔣勳正式退休了。2018 年適逢蔣勳七十歲之際,展覽將以蔣勳藝術人生為線索,展出其數年來的藝術創作、手稿檔、作品朗讀等,期間還將舉辦包括"天地有大美:文人.詩書畫.長卷"藝術講座等一系列活動。自2018-2019回顧藝術展,回溯了蔣勳半個世紀以來的美學探索】
{內文}
「天地有大美」,蔣勳首度在大陸的藝術個展。
常說辦畫展和辦婚禮一樣,一樣"疲於奔命"的蔣勳說,這回的畫展比較特別。他想說的是"生命",隨意卻又珍貴的生命當下。
(蔣勳\畫家.文學家)
我也覺得我自己的作品是從生活裡發生的,所以它如果全部擺在一起,擺在一個為了展覽而展覽的"目的性"很強的空間,我自己會覺得怪怪,因為我畫這些作品,我並沒有那麼偉大的說要為一個什麼,歷史見證這樣的東西,其實你到羅浮宮你會發現,很多人在羅浮宮裡不知道要看什麼,其實一直跑一直跑,然後蒙娜麗莎微笑那張畫前面,每次看我就覺得好荒謬,因為現在是自拍神器嘛,拍自己跟蒙娜麗莎,然後防彈玻璃 警衛什麼也看不見,因此我就覺得藝術有沒有一個可能,回到更生活裡面來
在已經111年歷史,濃厚英國古典主義風格的老安培洋行裡,數個角落 牆上蔣勳的詩書畫作,又輝映著窗外夏日已過的美意。我們慢慢體會,蔣勳盼望的"畫和心的對話"之感。
(蔣勳\畫家.文學家)
如果不是佳士得,我還不知道這張畫這麼好,(笑),開玩笑的
不過 70歲生日剛過的蔣勳,似乎還是有一股不能辜負畫展的勁兒,蔣勳將過去不少不輕易展出的作品全翻了出來。像是他在2012年,坐在歐洲火車裡,隨手用針筆點畫窗外的瑞士阿爾卑斯山。
(蔣勳\畫家.文學家)
那個路上忽然看到車窗外的風景,好震撼。那我身上其實連素描簿,什麼都沒有帶,我就拿著針筆,就開始在小筆記本上點,就畫出了這幾張色頁,所以我有時候跟學生說你們讀美術系的,我不是讀美術系,我不是科班出身,可是我比你們愛畫畫,我所有的工具 技巧都沒有,我都可以畫
像是他在45歲那年,幫自己在紙上繪出的「自畫像」;像是蔣勳21歲時畫的,過去從來沒有展過的「卡繆像」素描。
(記者vs. 蔣勳)
(在你再次看的時候 會不會勾起你那時候的生命),我自己看到那個畫,我笑起來說。"哈 蔣勳 你以前好文青喔",(笑),就是你會覺得18.9歲到20幾歲,文青會喜歡一些很感傷的東西,其實我自己離那個死亡跟老年還很遠很遠,可是那時候很奇怪,就畫了他的像,然後好喜歡卡謬,那這張像後來就用那個膠帶,貼在我的牆上,因為他是我的偶像,就像現在講的,我就是他的粉絲,他就是我的男神。(笑),(卡謬的異鄉人)寫得最美的一段是,當他那個黎明被押解到刑場的那個過程,他說他看到 從來沒有看過最美麗的星空,然後天上的星辰跟他的對話,我就畫了卡謬的像,我覺得我的文化裡,沒有(像卡謬)這樣的一個作家,打開我內心的心靈世界
從那麼"文青"的時候,從五十年前就開始,蔣勳似乎一直在找一個"榜樣",一個具備道德 社會責任,又能做自己的"榜樣"。一如蔣勳老師在自序中說的,'我常常想 "文人"如何定義”,於是有些反骨的明知文人的"軸"和"卷",很難在現代西式的美術館展出,但蔣勳依然把他半世紀以來的長卷 詩稿 書法,溫潤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蔣勳朗讀)
如果你是島嶼,我願是環抱你的海洋,如果你張起了船帆,我願是輕輕吹動的風浪
並且用文人最原始,可能最被世人快淡忘的朗讀,迴盪在展廳一角。
(蔣勳朗讀)
如果你遠行,我願是那路
以無聲的畫,有聲的話,蔣勳獨特又難得的,能和現場佇足的人們對話。
(蔣勳朗讀)
我願是滿山的杜鵑,只為一次無憾的春天
(蔣勳\畫家.文學家)
這是我長期以來,在畫畫裡得到的很大的一個喜悅,也同時是一個感傷。我一直很喜歡東方的一個長卷的形式,一面卷一面放,本身就在經歷一個時間移動的過程,而這個移動不可避免地讓你知道,繁華一直在過去
(蔣勳vs.現場畫廊觀賞者)
台灣,好特別的風景,我跑過很多歐洲的山 中國的山,很少山是這樣,真的是台灣的特色,就是那種年輕的,有種不安的 躁鬱的山的力量
畫展中最讓兩岸三地的觀賞者好奇的是,蔣勳在台東池上的隱居畫作。
(蔣勳\畫家.文學家)
海岸山脈跟中央山脈中間有一個長廊一樣的地方,我們叫"縱谷"
一幅「縱谷之秋」數百公頃的稻田芒花和山巒,在風中翻浪搖盪。
(蔣勳\畫家.文學家)
大概去年秋天的時候,我看到了山的擠壓,油畫去畫擠壓,跟東方譬如說,如果是一個元朝的畫家明朝的畫家畫擠壓,可能不一樣。因為東方很擅長是那根線條,那這個線條跟西方在光影上的觀察,其實非常非常不一樣,我在畫裡很想嘗試說,我可不可以把兩種東西都放在一起,就是山的山巒的渾圓,和裡面用黑色的線條,去畫它的起伏跟擠壓的關係,其實是用兩個不同傳統的東西放在裡面
在池上,除了生發出東西方美學激盪後的思維,蔣勳更創造出筆下不曾有過的"綠"。
蔣勳曾說,池上的"綠"讓他調色時,調了又調,因為那層次,像池上的生命一樣,又美又難深究。
(蔣勳\畫家.文學家)
我才會覺得,池上變成我新的學校,一個是學習自然秩序,我到池上剛開始畫畫,畫到晚上八點,肚子餓了就想應該去吃飯,我就到池上最重要的一條街 中山路,所有餐廳都關門,我一家家敲門,他們說"蔣老師你怎麼會這個時間來吃飯","我們五點鐘就吃完 八點鐘就上床",所以自然秩序在我身上已經不存在了,就是我如何重新知道,有黎明 有黃昏,有春夏秋冬,在裡面找到我自己生命的一個自然秩序
70歲該是從心所欲而不踰矩的年歲。
蔣勳說,生命多奇妙,他在四年前,受邀成為池上駐村藝術家,四年後,在七十歲的這一年,因著池上,他重新領悟生命底層的自然秩序和土地秩序。
(蔣勳\畫家.文學家)
我才了解到土地是分享的,農家你不可能只種自己的田,因為是別人幫你一起插秧,那收割也是一起收割,因為要搶收,在幾天內你就要收完,所以只收自己的田,這是叫自私,所以我到了池上以後我覺得,我在知識分子的環境裡,我忘了這兩件功課(自然秩序和土地秩序),那現在我剛開始做
腰彎得夠低時,原來我們才有自省的力量。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983年6月9日,在廣州解放北路象崗的建築工人在挖地基時意外發現了一座古墓,後經勘查,確定該墓屬於西漢時期南越國第二代王趙眜的陵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在第二代南越王趙眜的陵寢原址上修建而成,簡稱南博的博物館占地面積為1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8500平方米。展覽區經過設計,一...
羅浮宮 展廳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蔣勳佳士得畢生回顧展
【今年蔣勳正式退休了。2018 年適逢蔣勳七十歲之際,展覽將以蔣勳藝術人生為線索,展出其數年來的藝術創作、手稿檔、作品朗讀等,期間還將舉辦包括"天地有大美:文人.詩書畫.長卷"藝術講座等一系列活動。自2018-2019回顧藝術展,回溯了蔣勳半個世紀以來的美學探索】
{內文}
「天地有大美」,蔣勳首度在大陸的藝術個展。
常說辦畫展和辦婚禮一樣,一樣"疲於奔命"的蔣勳說,這回的畫展比較特別。他想說的是"生命",隨意卻又珍貴的生命當下。
(蔣勳\\畫家.文學家)
我也覺得我自己的作品是從生活裡發生的,所以它如果全部擺在一起,擺在一個為了展覽而展覽的"目的性"很強的空間,我自己會覺得怪怪,因為我畫這些作品,我並沒有那麼偉大的說要為一個什麼,歷史見證這樣的東西,其實你到羅浮宮你會發現,很多人在羅浮宮裡不知道要看什麼,其實一直跑一直跑,然後蒙娜麗莎微笑那張畫前面,每次看我就覺得好荒謬,因為現在是自拍神器嘛,拍自己跟蒙娜麗莎,然後防彈玻璃 警衛什麼也看不見,因此我就覺得藝術有沒有一個可能,回到更生活裡面來
在已經111年歷史,濃厚英國古典主義風格的老安培洋行裡,數個角落 牆上蔣勳的詩書畫作,又輝映著窗外夏日已過的美意。我們慢慢體會,蔣勳盼望的"畫和心的對話"之感。
(蔣勳\\畫家.文學家)
如果不是佳士得,我還不知道這張畫這麼好,(笑),開玩笑的
不過 70歲生日剛過的蔣勳,似乎還是有一股不能辜負畫展的勁兒,蔣勳將過去不少不輕易展出的作品全翻了出來。像是他在2012年,坐在歐洲火車裡,隨手用針筆點畫窗外的瑞士阿爾卑斯山。
(蔣勳\\畫家.文學家)
那個路上忽然看到車窗外的風景,好震撼。那我身上其實連素描簿,什麼都沒有帶,我就拿著針筆,就開始在小筆記本上點,就畫出了這幾張色頁,所以我有時候跟學生說你們讀美術系的,我不是讀美術系,我不是科班出身,可是我比你們愛畫畫,我所有的工具 技巧都沒有,我都可以畫
像是他在45歲那年,幫自己在紙上繪出的「自畫像」;像是蔣勳21歲時畫的,過去從來沒有展過的「卡繆像」素描。
(記者vs. 蔣勳)
(在你再次看的時候 會不會勾起你那時候的生命),我自己看到那個畫,我笑起來說。"哈 蔣勳 你以前好文青喔",(笑),就是你會覺得18.9歲到20幾歲,文青會喜歡一些很感傷的東西,其實我自己離那個死亡跟老年還很遠很遠,可是那時候很奇怪,就畫了他的像,然後好喜歡卡謬,那這張像後來就用那個膠帶,貼在我的牆上,因為他是我的偶像,就像現在講的,我就是他的粉絲,他就是我的男神。(笑),(卡謬的異鄉人)寫得最美的一段是,當他那個黎明被押解到刑場的那個過程,他說他看到 從來沒有看過最美麗的星空,然後天上的星辰跟他的對話,我就畫了卡謬的像,我覺得我的文化裡,沒有(像卡謬)這樣的一個作家,打開我內心的心靈世界
從那麼"文青"的時候,從五十年前就開始,蔣勳似乎一直在找一個"榜樣",一個具備道德 社會責任,又能做自己的"榜樣"。一如蔣勳老師在自序中說的,'我常常想 "文人"如何定義”,於是有些反骨的明知文人的"軸"和"卷",很難在現代西式的美術館展出,但蔣勳依然把他半世紀以來的長卷 詩稿 書法,溫潤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蔣勳朗讀)
如果你是島嶼,我願是環抱你的海洋,如果你張起了船帆,我願是輕輕吹動的風浪
並且用文人最原始,可能最被世人快淡忘的朗讀,迴盪在展廳一角。
(蔣勳朗讀)
如果你遠行,我願是那路
以無聲的畫,有聲的話,蔣勳獨特又難得的,能和現場佇足的人們對話。
(蔣勳朗讀)
我願是滿山的杜鵑,只為一次無憾的春天
(蔣勳\\畫家.文學家)
這是我長期以來,在畫畫裡得到的很大的一個喜悅,也同時是一個感傷。我一直很喜歡東方的一個長卷的形式,一面卷一面放,本身就在經歷一個時間移動的過程,而這個移動不可避免地讓你知道,繁華一直在過去
(蔣勳vs.現場畫廊觀賞者)
台灣,好特別的風景,我跑過很多歐洲的山 中國的山,很少山是這樣,真的是台灣的特色,就是那種年輕的,有種不安的 躁鬱的山的力量
畫展中最讓兩岸三地的觀賞者好奇的是,蔣勳在台東池上的隱居畫作。
(蔣勳\\畫家.文學家)
海岸山脈跟中央山脈中間有一個長廊一樣的地方,我們叫"縱谷"
一幅「縱谷之秋」數百公頃的稻田芒花和山巒,在風中翻浪搖盪。
(蔣勳\\畫家.文學家)
大概去年秋天的時候,我看到了山的擠壓,油畫去畫擠壓,跟東方譬如說,如果是一個元朝的畫家明朝的畫家畫擠壓,可能不一樣。因為東方很擅長是那根線條,那這個線條跟西方在光影上的觀察,其實非常非常不一樣,我在畫裡很想嘗試說,我可不可以把兩種東西都放在一起,就是山的山巒的渾圓,和裡面用黑色的線條,去畫它的起伏跟擠壓的關係,其實是用兩個不同傳統的東西放在裡面
在池上,除了生發出東西方美學激盪後的思維,蔣勳更創造出筆下不曾有過的"綠"。
蔣勳曾說,池上的"綠"讓他調色時,調了又調,因為那層次,像池上的生命一樣,又美又難深究。
(蔣勳\\畫家.文學家)
我才會覺得,池上變成我新的學校,一個是學習自然秩序,我到池上剛開始畫畫,畫到晚上八點,肚子餓了就想應該去吃飯,我就到池上最重要的一條街 中山路,所有餐廳都關門,我一家家敲門,他們說"蔣老師你怎麼會這個時間來吃飯","我們五點鐘就吃完 八點鐘就上床",所以自然秩序在我身上已經不存在了,就是我如何重新知道,有黎明 有黃昏,有春夏秋冬,在裡面找到我自己生命的一個自然秩序
70歲該是從心所欲而不踰矩的年歲。
蔣勳說,生命多奇妙,他在四年前,受邀成為池上駐村藝術家,四年後,在七十歲的這一年,因著池上,他重新領悟生命底層的自然秩序和土地秩序。
(蔣勳\\畫家.文學家)
我才了解到土地是分享的,農家你不可能只種自己的田,因為是別人幫你一起插秧,那收割也是一起收割,因為要搶收,在幾天內你就要收完,所以只收自己的田,這是叫自私,所以我到了池上以後我覺得,我在知識分子的環境裡,我忘了這兩件功課(自然秩序和土地秩序),那現在我剛開始做
腰彎得夠低時,原來我們才有自省的力量。
羅浮宮 展廳 在 柯志恩 Facebook 八卦
如此南院怎不令人失望?
故宮南院由於地處偏遠、定位不明,自開館2016年創下147萬參觀人次高峰,之後人數一路下滑、腰斬,被譏為「蚊子院」。為挽救人氣,故宮祭出各種參觀優惠,免費入館的理由琳瑯滿目,在炒短線、衝人氣的政策指導下,至今年9月底,南院參觀人數達79.6萬人,但真正購票參觀者僅占一成多(11%),更嚴重的問題是,在辦活動招攬來客為先下,將博物館專業拋諸腦後,更讓策展品質淪喪,已成為博物館界的一大笑話!
今之南院其活動重要性遠高於展覽,其荒謬程度實難想像,例如,印度月無印度展、新加坡月無新加坡展、神戶交融之美特展居然以兒童海底世界為出口,放一條幾十萬的沉船、讓兒童玩闖關遊戲,如此南院豈有專業可言?而神戶交換特展開幕式亦貽笑大方,不僅設於窄小空間,現場燈架電線外露,貴賓桌椅毫無規劃,致使外賓無所適從,還發生餐會現場工作人員阻擋貴賓用餐情事。而泰國展亦如出一轍,竟由非具策展人身份的教展科籌劃,且開幕當天並無泰國展覽展出,兩個月前在網路已被砲轟,又因策展人非專業,半年來因換展過於頻繁,連策展人都無法帶領導覽,致使負責導覽的志工紛紛請長假,不願意把自己的名聲跟著南院賠進去。
因為南院只求「來客率」,把觀光行銷列為第一要務,但是所推出的活動皆與南院博物館特質無關,最離譜的是南院在一個月前已經在博物館旁大興土木,從挖沙坑、水坑及興建溜滑梯,還發生工人跌進坑中的工安意外。水坑與沙坑對於嚴格要求衛生標準的博物館而言是一大忌,將來一旦有學童玩沙、玩水之後是否可讓其進入館內?誠如今年5月18日南院舉辦馬拉松賽,當天確實人潮湧現,但路跑結束,跑者滿頭大汗跑進展廳吹冷氣、喝水休息,讓參觀者怨聲載道;請問3200人是否都算「來客率」?這樣灌水的「來客率」又有何意義?而處長在泰國展上還開著噗噗車逛大廳,還於臉書炫耀說:「就是任性」!試問在故宮正館大廳、或巴黎羅浮宮、倫敦大英博物館,會有這種荒謬的場景嗎?
由於政治掛帥,近一年以來的南院舉凡各項活動皆與嘉義縣政府合作,但嘉義縣政府對南院並無絲毫投資,就軟硬體而言皆無任何挹注,即使以接地氣而言,南院亦不該自貶成為縣立單位,無怪乎有遊客留言將南院譏為嘉義縣立故宮南院活動中心。
南院並非沒有人才,而是主官本身無專業可言,程處長還在會議中提出專業不重要的觀點。在只講究政治正確的情況下,甚至出現任意拔擢非具有相關資歷的公務員。再者,南院的公務員與約聘人員流動率極高,有才者掛冠求去,無才者憑藉關係與顏色混進南院,故而南院已成為劣幣逐良幣之所在。
故宮在綠色執政下,院長一年一任已成為笑話,而南院因為政治正確拔擢不具專業的主管,由於欠缺博物館或藝術文化的背景,用地方政府的視野操作南院,在外行領導內行下,一味追求表面的來客率,導致本末倒置,內部怨聲載道。這樣的南院,即使砸再多的經費,花35億再蓋國寶館,就算「來客率」再亮麗,又有什麼值得誇耀的專業與品質?!
故宮南院淪縣立活動中心? 吳密察:會做有品質的展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4136232…
羅浮宮 展廳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1983年6月9日,在廣州解放北路象崗的建築工人在挖地基時意外發現了一座古墓,後經勘查,確定該墓屬於西漢時期南越國第二代王趙眜的陵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在第二代南越王趙眜的陵寢原址上修建而成,簡稱南博的博物館占地面積為1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8500平方米。展覽區經過設計,一般可以沿綜合陳列大樓—>南越王墓原址保護區—>主體陳列樓的順序來參觀。博物館的整體布局以南越王墓遺址為中心。古墓原址上蓋是採用鋼架結構和鍍膜藍色平板玻璃材料,取漢武帝茂陵覆斗形封土狀,製成的防雨防曬的保護棚罩。外圍環繞寬2.5米,周長為176米的方形連廊。進入保護棚,即可看到墓葬的上部結構以及回填夯土。中間有一條通往墓內的通道,連接陵墓的前室,參觀者可直接下到墓內觀察。綜合陳列大樓位於博物館入口的最前端,門口有由1300多塊紅色砂岩砌成的兩堵紅色砂岩石壁,高12米,寬35米。綜合陳列大樓面積4396平方米,共三層。一樓為服務台、遊客中心、貴賓廳、錄像資料廳、紀念品銷售廳等。二樓為藏枕專題陳列及展廳,三樓是臨時展覽,會不定期更換短期主題展覽。南越王墓原址保護區出口外為主體陳列樓小廣場,廣場上有三座仿巴黎羅浮宮的小金字塔狀藍色玻璃光棚。主體陳列樓位於博物館的北側,總面積4262平方米,共兩層五個展廳。絲縷玉衣是南越國文帝趙眜的殮服,為中國目前出土完整的西漢玉衣中唯一的一套絲縷玉衣。角形玉杯,是中國西漢時期的玉器精品,該角杯出土自墓主棺槨頭箱。用一整塊和田青玉雕而成,微透明.局部有紅褐色沁色。外形呈犀牛角形,口橢圓微折,腹中空。通長18.4厘米,口徑 5.9-6.7厘米,口緣厚0.2厘米,重372.7克。角杯紋飾是一條夔龍盤繞杯身,由杯口的陰刻線(亦稱游絲刻),向杯底逐漸過渡為淺浮雕,高浮雕,圓雕和透雕,且在空隙處以單線勾連雷紋補白。出土時有殘留的包裹用紅紗,加之出土於墓主棺頭箱可見墓主人生前珍愛此杯,但未發現底座,而此杯並不能立放桌面,對此杯用途有兩種看法,一是認為這是罰酒的酒杯,因為不能立放桌面,因此必須一飲而盡;二是認為這只是一件把玩的器物,並非實用酒具。是一件罕有而集所有玉器雕琢技藝於一身的玉器,因其珍貴已入選:國家文物局禁止出境展出64件/套文物名錄(2002年公佈的第一批)。
羅浮宮 展廳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羅浮宮Musée du Louvre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邊,原是法國的監獄,現在是羅浮宮博物館,擁有藝術收藏達3.5萬件,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臘羅馬等7個門類,主要收藏1860年以前的藝術作品與考古文物。盧浮宮始建於12世紀末(1190年),由法王菲力二世(「奧古斯都」)下令修建,最初是用作監獄與防禦性的城堡,邊長約90米,四周有城壕,其面積大致相當於今盧浮宮最東端院落的四分之一。當時的盧浮宮堡並不是法國國王的居所,而是被用來存放王室財寶和武器。14世紀,法王查理五世覺得盧浮宮堡比位於塞納河當中的城島(西岱島)的王宮更適合居住,於是搬遷至此。在他之後的法國國王再度搬出盧浮宮,直至1546年,弗朗索瓦一世才成為居住在盧浮宮的第二位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命令建築師皮埃爾•勒柯(Pierre Lescot)按照文藝復興風格對其加以改建,於1546年至1559年修建了今日盧浮宮建築群最東端的卡利庭院(Cour Carree)。擴建工程一直持續到亨利二世登基。路易十四時期曾令建築師比洛(Claude Perrault)和勒沃(Louis le Vau)對盧浮宮的東立面按照法國文藝復興風格(法國古典主義風格)加以改建,改建工作從1624年持續到1654年。1750年法王路易十五正式提出了拆除盧浮宮的計劃。但由於宮廷開支過大,缺乏足夠的金錢來僱傭拆除盧浮宮所需的工人,該宮殿得以倖存。1789年10月6日,巴黎的民婦集群前往凡爾賽宮,將法王路易十六挾至巴黎城內,安置於杜伊勒裡宮,該時期對盧浮宮進行了簡單的清理打掃工作。法國大革命期間,盧浮宮被改為博物館對公眾開放。拿破侖即位後,開始了對盧浮宮的大規模擴建,建造了面向裡沃利林蔭路的北翼建築,並在圍合起來的巨大廣場中修建了卡魯索凱旋門,作為杜伊勒裡宮的正門。拿破侖三世時期修建了黎塞留庭院和德農庭院,完成了盧浮宮建築群。拿破崙在征服歐洲各國的同時,將被征服國家的藝術品大量運往法國,送至羅浮宮(此時已改名為「拿破崙博物館」)展出,還增加了古羅馬和古埃及藝術品展廳。但隨著1815年拿破崙的第二次退位和終生放逐,羅浮宮藏品中約有5000多件藝術品被歸還給原來所屬國。此後的100多年裡,羅浮宮的收藏範圍不斷擴大,加入了東方(遠東)、亞述、古埃及等時代的藏品。隨著藏品數量的增多,展覽空間越來越小。1981年,法國政府決定將羅浮宮建築群的全部建築劃撥博物館,並對羅浮宮實施了大規模的整修。由華裔美籍設計師貝聿銘(1983年普利茲克獎得主,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the last master of high modernist architecture)設計的位於羅浮宮中央廣場上的透明金字塔建築。
羅浮宮 展廳 在 法國羅浮宮博物館|開箱全球最美藝術殿堂,一生必去朝聖地 的八卦
法國 羅浮宮 博物館#法國巴黎旅行#Louvre Museum歡迎按讚、訂閱、分享與開啟 ... 德農館(Denon Wing),二層| 法國浪漫主義與新古典主義,75-77 展廳 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