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各國能源政策系列報導:新加坡
【新加坡面積僅720平方公里也無天然資源 電力幾乎全仰賴印尼與馬來西亞天然氣管線輸送發電 但2002與2004年兩次大停電 讓新加坡重新思考國家能源安全戰略 除高達30%電力備載容量 高電價及尖離峰電費差價迫使企業及民眾節能減碳 更興建多個天然氣儲存站確保能源安全 近年也積極發展再生能源 擁有世界最大的水浮太陽能實驗區 希望最終15-20%電力來自太陽能發電】
這是一個熱帶雨林裡的都市叢林,全年盛夏的新加坡,不能沒有冷氣,而都市叢林,必須要有越夜越美麗的能力,如果孫燕姿宏亮的歌聲是天賦異稟,面積只有720平方公里,沒有任何天然資源的的新加坡,靠的是什麼。
「新加坡超過90%的電力來源是靠天然氣進口,而且電力的需求預期將持續增加。」
位於天然氣產量大國,印尼和馬來西亞正中央的新加坡,本身不產一滴油,雖然自豪,是全世界第三大的煉油轉運港,卻一直沒有把煉油轉運商業模式,運用到天然氣上。
「在對天然氣的這麼高的依賴之下,對於開發多樣化的能源供應來源,是保護新加坡能源安全的當務之急。」
1965年從馬來聯邦獨立的新加坡,一直致力於外交上的和親睦鄰,以保障不需要任何儲藏成本的,近距離管路輸送的天然氣。
2002年的8月5日,2004年的4月13日和6月29日,新加坡分別連續發生了一小時以上的大停電,造成嚴重的商業損失,雖然新加坡的用電量一直走高,但是經查證幾起停電,都來自天然氣接收站安全閥的突然關閉,新加坡能源市場管理局規定,維持系統安全的最低儲備電量為30%,以每年三天的載量損失來計算,30%的備電需求,是為了因應電力系統發電機組的強制停電,但是停電事故徹底嚇醒了新加坡,把停電視為再也不能等的「起床號」。
「新加坡政府從2006年起,就著手計畫建立一個液化天然氣儲氣站,可以進口液化天然氣,來滿足新加坡未來的需要,於是在2009年成立新加坡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SLNG ),負責在裕廊島建造和營運,新加坡第一座液化天然氣儲氣站。」
即使沒有大型製造業,也不能讓停電,影響新加坡號稱是國際金融中心,行銷數據載量服務的完美形象,因此緊接著的全球金融危機,也沒有中斷新加坡決定要興建,液化天然氣儲氣站的目標。
「這是一個策略性的關鍵基礎設施,開啟了全世界的天然氣資源,來供應新加坡的能源需求。」
液化天然氣儲氣站的建造,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最擅長包裝和行銷的新加坡,當然不會癡癡的乾等。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讓我們歡迎榮譽資政李光耀先生。」
新加坡在發生金融海嘯的2008年年底,舉辦了第一屆「國際能源週」論壇(Singapore International Energy Week),由早已退休的前總理李光耀親自出席,老總理的加持,證明了原來在能源議題上後段班的新加坡,從此致力能源轉型的企圖心。
「我們希望與世界最好的標竿為基準,不然的話,是的,我們有石化工業,但是我記得高雄和台北的戶外,你會聞到硫磺和其他燃料的味道,所以我們決心要綠而乾淨,」已故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
因此在他執政的25年裡,從不毛之地,躍升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新加坡,從來沒有考慮過煤炭火力發電,而乾淨的核能發電,也因為人口稠密而不是選項。
「經濟成長的確需要能源 ,但是你必須要爭取一個平衡,在經濟的競爭力,能源自主和環保的永續性之間,你一定要聚焦在這三個元素上,從這個觀點很清楚的,每個國家都要找到它最好的能源組合 ,」新加坡工業部長S. Iswaran。
經濟競爭力,能源自主,環保永續,這三個座標孰前孰後,當然也隨著時代而演變消長。
「國際能源週」迄今已經辦了10屆,成為新加坡為能源問題集思廣益的平台,和每年檢視改進成效的最好櫥窗。
「新加坡計畫要蓋第二座液化天然氣儲氣站,總理李顯龍在今天為,裕廊島第一座液化天然氣儲氣站開幕時公開宣佈,這個斥資(新加坡幣)17億的儲氣站,從去年五月開始營運,是新加坡開發天然氣的多元供應策略的關鍵支柱,目前超過90%的電力供應來自天然氣,在儲氣站蓋好之前,實質上所有新加坡所需的天然氣,都從馬來西亞和印尼的天然氣管路提供,」主播。
雖然同樣蓋在裕廊島,它的運作完全不同於把煉油產業,主要外包給埃克森美孚的模式。
這個耗資將近13億美金的儲氣站,股東分別是貿易工業部和能源市場管理局,金融危機下投入鉅資的新加坡政府,當然要考慮用公帑投資的商業報酬。
「其他的相關服務,例如天然氣的卡車貨載,工業用氣的加工,天然氣的進口出口,可以在未來引進儲氣站,新加坡和液化天然氣儲氣站,有機會在這個持續成長的全球天然氣市場上,成為主要成員,儲氣站同時是一個服務平台也是催化劑,新加坡以其地理上極具戰略性的槓桿地位,和在經濟上優良的基礎建設,推動全球天然氣的通路,成為本地區天然氣的交易樞紐。」
截止2016年,液化天然氣(LNG)已經佔總進口量的25%,這是新加坡如何從被動的接受,天然氣運送中斷的停電威脅,到捍衛能源自主進而開門做生意的教材範本。
「更多的天然氣供應帶來一個新的市場效益,電力供應會更有競爭性,受益的會是消費者,」新加坡總理李顯龍。
從新加坡大刀闊斧的進行能源自主的轉型計畫起,「開發多元供應」的下聯對句是「節約用電」。
特別是在天然氣,隨著原油價格,飆漲到2008年的歷史新高,極度依賴的天然氣進口的新加坡,高電價當然是「節約用電」有效的辦法之一,新加坡家庭用電電費平均每度是台灣的兩倍。
「貿工部長易華仁在(2016)新加坡能源週的開幕儀式上,與16位夥伴簽署備忘錄,展開OPTIWATT試驗計畫,這項計畫通過需求管理,將尖峰時段的能源使用轉移到非尖峰使用,這樣將減輕能源系統在尖峰時期的用量以及負荷,」新聞旁白。
除了2001年起藉由開放電力市場的良性競爭,鼓勵用電量大的企業團體,以減少用量達到標準而享有自由比價的選擇之外,2015年更全面開放家庭用電自由比價,以不同時段的不同電價來影響用電習慣。
「因為當消費者更有效的用電,他們所剩下的電費,對這個系統也是有利的,因為長期來看,就不必為了擴大增建額外載電設施,來滿足其實每年只佔了很小的幾個百分點的,巔峰時段的需求 ,」能源市場管理局署長卓名宏。
除了新加坡電力公司集團外,市場上共有18家電力公司領照營運,包括再生能源商和小型獨立電力公司等,2016年新加坡的持牌發電總量,已攀升至13,405兆瓦,較2015年增加了3.0%,但是電價在成功轉型之後,不漲反跌。
天然氣雖然被視為比煤炭乾淨,但是仍然屬於化石能源,與李光耀所夢想「綠而乾淨」的新加坡相去甚遠。
「新加坡電力84%來自天然氣,另外12%來自原油,只有4%的再生能源,40%的電力用於工業,將近三分之一%用於商務產業,剩下就是家庭用電和交通,」Melissa Chong。
新加坡雖然有源源不絕的熱帶陽光,除了有溫度太高,影響太陽能板的吸收效益之外,新加坡有限的面積,已經無法推廣大型的太陽能園區。
「新加坡已經利用了所有太陽能可以利用的空間,甚至包括這個水域,這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水浮的太陽能實驗區,面積為一公頃。」
「我們最終應該可以達到,15% -20%的新加坡用電需求可以由太陽能來提供,」新加坡太陽能研究所副所長Thomas Reindl。
就在太陽底下,我們都被照射,發光,發熱。
這是一個新加坡女孩,她身上散發著亞熱帶雨林裡,新加坡不服輸,針對問題埋頭找答案的飽滿電力。
更多內容,請看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30的網紅Della & Joey 過生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景點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 阿里山是我們這次主要的行程,這次主要安排的也都是一些戶外的景點,雖然年假期間訂房的人很多,但實際到了現場之後沒有覺得擁擠,步道上的人並不多,阿里山上有滿滿的森林芬多精、聳立挺拔的神木群、遠方綿延的山脈、小火車、還能欣賞漂亮綻放的櫻花,我與家人們都非常喜歡,下次還要再來。...
線放電加工 在 張哲生 Facebook 八卦
2011年3月,身兼地球公民協會理事長及台灣獨奏家室內樂團(台灣獨奏家交響樂團之前身)團長的蘇振輝,邀請了低音歌王郭金發(1944-2016),在台灣獨奏家室內樂團(蕭邦享指揮)的伴奏下,詮釋其首本名曲《燒肉粽》。
「燒~~~菜粽」郭金發以驚人的長氣為這首歌劃下完美的句點,讓台下響起久久未歇的掌聲。郭金發表示,大家琅琅上口的燒肉粽傳唱了近50年,燒肉粽的歌詞已為大家所熟悉,他特別將歌詞修改為「燒『菜』粽」,讓不少茹素的聽眾,備感體貼與欣慰。
郭金發唱紅了《燒肉粽》,而這首傳唱半世紀的經典歌曲,也讓他被封為「肉粽歌王」,其實此歌的作者張邱東松(1903-1959)早在1949年就已創作出這首歌,最初的歌名是《賣肉粽》,但一發表便因為太過悲情而遭到禁唱,十多年後,郭金發在1967年的《寶島懷念的旋律 No.2》專輯裡重新詮釋此歌,紅遍大街小巷,後來他在1970年,因應1969年的賣座台語電影《燒肉粽》,將歌名改成《燒肉粽》再次收錄於當年推出的新專輯《最後的談判》裡頭,從此《燒肉粽》成為郭金發的代名詞,每當他走在街上被認出,就算人們叫不出他的名字,也會指著他說:「你是燒肉粽喔!」,後來這首歌還紅到日本去,1989年他接受 NHK 電視台的邀請,前往日本演唱《燒肉粽》。
《燒肉粽》的詞曲作者張邱東松生於1903年,張邱並不是複姓,他本姓張,因為兒時曾過繼給邱家而改姓邱,後因當醫生的生父不忍他在收養家庭未能受到栽培,遂將他接回家,將姓名疊上本姓而成為張邱東松。
張父非常重視教育,期許張邱東松未來能繼承救人志業,所以送他到台南的長榮中學就讀。未料在就學期間,張邱東松與音樂結上深厚的緣分,最後甚至放棄醫生這條路。愛上音樂讓他日後生計困難,為了生活,張邱東松開過西裝店、教人唱歌,也曾四處播放電影維生,有一段日子,他還在電影院裡擔任辯士(劇情解說員)。
1945年二戰結束後,台灣的政治與經濟都不穩定,物價飆漲,早上拿到的錢常常到了傍晚就不值錢了,那時候,張邱東松雖在學校擔任教職,生活已較為穩定,卻常感於平凡百姓的生活不易,便開始創作描述人民生活的寫實歌曲,他第一首發表的歌曲《收酒矸》,道盡了小百姓的清苦,獲得很大的迴響,卻因為太過負面、悲情,而被政府禁唱。
張邱東松夫人回憶道,1949年冬天的某個夜裡,任教台北市立女子初級中學(今台北市立金華國民中學)的張邱東松在批閱完學生的作業後,他們夫妻倆正在聊天的時候,忽然聽到外頭有蒼涼的聲音喊著「賣~肉粽」。當時她心想,饑腸轆轆的人聽到這親切的呼喊,必然心動,但又有誰去憐憫這些半夜討生活者的辛苦呢?於是她便建議老公張邱東松,為這小販寫一首歌。在當時,四萬元台幣只能換一元新台幣,《賣肉粽》深刻地描述了人們面對現實的無奈心情。
「自悲自嘆歹命人,父母本來真痛疼,乎我讀書幾落冬,出業頭路無半項,暫時來賣燒肉粽,燒肉粽~燒肉粽~賣燒肉粽!」歌詞同時道出張邱東松的心情,父親從收養人手裡接回他,他卻沒接受父親用心的栽培從醫,反而因為愛上音樂使得爾後的事業一路不順遂,所以這首歌可說是揉合了政經變動的時事,與個人生涯的心聲。
可惜的是,《賣肉粽》和《收酒矸》一樣因為太過悲情與寫實,而遭到禁唱。
1959年,深具音樂才華的張邱東松與世長辭,得年僅57歲,他所創作的《收酒矸》和《賣肉粽》成為時代的見證,傳達了小市民的心聲,將會由後世繼續傳唱下去。
1944年3月1日在台北大稻埕誕生的郭金發,在15歲(1959年)時,被自家皮鞋加工廠的師傅偷偷報名歌唱比賽,從此憑藉好歌喉拿了不少冠軍,他透露自己在那段參加歌唱比賽的日子裡,拿過的最大獎是「幸福牌腳踏車」,他說「那台腳踏車媲美現在的雙B轎車」。
1959年,郭金發隨洪德成(洪一峰的哥哥)學習吉他,雖只上了兩個禮拜的課,但他在學會音階和把位後,勤加練習,為往後的採譜與作曲奠下基礎。
1960年,16歲的郭金發已經令評審團覺得再讓他贏也沒意思,便不讓他參加比賽,當時的評審團主審葉俊麟老師更介紹他給三重正義北路「鈴鈴唱片」的老闆洪傳興。
1961年,17歲的郭金發正式出道,在鈴鈴唱片發行的合輯中演唱《夜都市半暝三更》、《東京午前三時》等4首歌,隨即以渾厚的低音走紅歌壇。
1963年,郭金發和鈴鈴唱片旗下的林春福、陳木、賴謙祺,組成了台灣第一個男聲四部合唱團「四奇士合唱團」,首創以四聲合音唱流行歌(郭金發負責唱低音部份),大受歡迎。不過,「四奇士合唱團」在「鈴鈴唱片」發了數張專輯之後便在1964年因成員各自之因素(當時當歌手的收入並不好)而告解散。
1964年,20歲的郭金發與交往3年的女友何櫻子結婚後,四奇士合唱團解散,郭金發隨即與「電塔唱片」簽約,可說是成家立業。同年,「金星唱片」和電塔唱片商借他灌錄了改編自日文歌曲,葉俊麟填台語詞的《溫泉鄉的吉他》,發行後廣為傳唱,成為北投溫泉區的代表歌曲。在歌而優則演的年代,這一年,郭金發和易原、周遊、陳楓合演了歐雲龍導演的台語電影《有話無地講》,隨後郭金發就入伍了,他在海軍服役時因歌唱專長被調到康樂隊,每三個月有一個星期的假期可回台北探望妻小。
在海軍服完一年的兵役後,1965年,他被調到藝工隊,從這時起,郭金發利用休假時間到電塔唱片錄歌並發行了數張專輯,這段期間他唱紅了《愛你入骨》、《𨑨迌人的目屎》、《最後的一封信》、《生命的太陽》等歌曲。
1966年10月,郭金發在退伍後第三天,便加入了「亞洲電影公司」籌拍的台語電影《慈母孤兒淚》之拍攝,電影上映後,當兵時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郭金發在隨片登台時造成了極大的轟動,他的知名度和行情也跟著水漲船高。
1967年1月,在電塔唱片發行的《郭金發:寶島懷念的旋律 No.2》專輯裡,首次演唱了他建議唱片公司收錄的《賣肉粽》(https://youtu.be/mzNa-7SfPys)。
不過,這首描寫市井小民討生活心聲的《賣肉粽》的第一句「自悲自嘆歹命人」讓當時的新聞局無法認同,因為「歹命人」跟政府追求的繁榮富裕境界有所出入,郭金發得知可能會被禁唱,在錄唱片時便把「自悲自嘆歹命人」改唱為「想起細漢真活動」,同時也把原本哀怨的旋律重編成輕快的節奏,才讓此歌逃過被再度禁唱的命運。
只不過,順利出版的《賣肉粽》仍然不行被隨意地在公開場合演唱,郭金發回憶道:「在後台有來一張公文,我印象中它是呼籲,若要演唱這首歌,就要介紹它的背景,必須說它是過去式,因為那時候台灣的經濟不好、環境差,所以才有這首歌曲,而眼前經濟已經好轉,台灣已經拚出經濟奇蹟⋯」才能夠公開演唱這首歌。由於當年的《戒嚴法》以及《出版法》給了警備總部查禁的權力,只要一句「不合時宜」就可以讓任何歌曲從此不見天日,於是郭金發為了讓歌曲能夠順利公開演唱,只好乖乖地照著公文的指示做。
後來《賣肉粽》在郭金發的詮釋下廣為人知、傳唱大街小巷,成了他的代表作,亦令他獲得了「肉粽歌王」的封號。
1969年,中國電視公司成立,郭金發被邀請主持「每日一星」節目,電視的傳播效力令他的知名度更加提升,是當時推行國語運動時間,少數受到電視台肯定的台語歌手之一。
在郭金發唱紅了《賣肉粽》之後,電影導演辛奇結合時事和這首歌的意境,在1969年拍了一部台語電影《燒肉粽》,電影由陽明、金玫、金塗、戴佩珊主演,同名主題曲《燒肉粽》由劉福助和當時只有11歲的陳淑樺演唱,後來這部電影大賣。於是,在1970年1月由「皇冠唱片」發行的郭金發專輯《最後的談判》裡,再度收錄了《賣肉粽》這首歌,但卻將歌名改成與電影同名的《燒肉粽》,從此以後,郭金發幾乎和「燒肉粽」畫上了等號。
1970年,郭金發開始嘗試詞曲創作,陸續發表了《飲者之歌》、《勸回頭》、《為什麼》、《命運的鎖鏈》(張宗榮作詞)等台語歌曲。
1971年,郭金發入股金都樂府,後來獨資經營時債台高築,甚至連員工薪水都發不出來。從下面這篇1972年10月17日《聯合報》第8版的報導可見一斑:
「做了一年多的歌廳老闆,賠了一些錢,郭金發想透了,也想開了,他決定還是自己唱。告別螢光幕一年以來,他躲在高雄當金都樂府的老闆,據說由於賠錢,他連心情都顯得沉重了,所以他又整裝回到了中視。」
1973年10月8日,郭金發的首次投資「金都樂府」竟因煤氣外溢引發大火而走入歷史,造成之損失高達新台幣一千六百餘萬元。(沒想到,43年後的同月同日,郭金發在舞台上演唱燒肉粽時,因心肌梗塞猝逝,這個巧合令人不勝唏噓!)
1974年,郭金發在新加坡「海燕歌劇院」演唱半年,以償還債務。
郭金發在離開「電塔唱片」後,曾在「皇冠」、「歌林」、「黎明」、「新黎明」等唱片公司發行專輯,二十年間所出的唱片加起來約有一百多張。
1987年,郭金發在「太笙唱片」發行兩張【台灣人歌謠系列】。
1998年,郭金發自費發行《百首金曲》。
2000年1月,郭金發跨足廣播界,就職高雄「快樂電台」。2002至2010年,他在「青春線上」主持「拼健康」節目。
2011年,郭金發在台北舉辦「百年台語經典歌謠──郭金發演唱會」。
2012年,郭金發在台北、高雄舉辦「伊的歌聲.咱的故事──郭金發演唱會」。
2013年,郭金發在台中舉辦「美聲金發──郭金發演唱會」,並發表新創作:《保護地球》、《賣菜阿桑陳樹菊》等作品。
除了《燒肉粽》,郭金發唱紅的歌曲還有《為什麼》、《行船的人》、《可愛的馬》、《溫柔鄉的吉他》等,而他也是第一位用12吋黑膠唱片推出台語專輯的歌手。
「這件事情都沒有人知道!」郭金發表示,1960年代的台語唱片都使用在8吋或10吋的黑膠唱片製作,他跟當時簽約的電塔唱片老闆說,「國語歌曲都用大張12吋,為什麼閩南語沒法做呢?」原來,12吋唱片雖然可以容納比較多首歌,但是成本也比較高,比較不好賣。
「我就想到一個藉口」郭金發故意跟老闆說,有別家唱片公司要找他去錄12吋的唱片,於是老闆一急,第一張12吋的台語黑膠唱片就這樣誕生了!
郭金發除唱歌外,還曾在高雄市九如路開了一家「郭金發燒肉粽」餐廳,並設計機器量產冷凍肉粽,行銷到全國的超市,甚至外銷日本,他曾自豪表示「外銷到日本去,我是第一人。」
2016年10月8日傍晚,郭金發受邀出席由鳳山區公所主辦,在高雄市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舉行的重陽節老歌音樂會,就在他高歌代表作《燒肉粽》拉長音時,突然身體不適(心肌梗塞)昏倒在舞台上,立刻沒了呼吸和心跳,雖在現場立即經人施予心肺復甦術急救並送醫,可惜在搶救一個多小時後仍回天乏術,在當天晚間7時19分宣告不治,享壽72歲。
線放電加工 在 張哲生 Facebook 八卦
這是在2016年10月27日的寶島低音歌王郭金發告別式上,所播放的追思影片,澎恰恰擔任引言人,細數郭金發在歌壇的輝煌身影,包括成為首位在國家音樂廳演唱的台語歌手、受邀到日本參加綜藝節目,此外,澎恰恰在影片裡生動地描述郭金發獻身歌壇五十餘載的歷程,及其鮮為人知、令人動容的小故事,讓觀者緬懷不已。
1944年3月1日在台北大稻埕誕生的郭金發,在15歲(1959年)時,被自家皮鞋加工廠的師傅偷偷報名歌唱比賽,從此憑藉好歌喉拿了不少冠軍,他透露自己在那段參加歌唱比賽的日子裡,拿過的最大獎是「幸福牌腳踏車」,他說「那台腳踏車媲美現在的雙B轎車」。
1959年,郭金發隨洪德成(洪一峰的哥哥)學習吉他,雖只上了兩個禮拜的課,但他在學會音階和把位後,勤加練習,為往後的採譜與作曲奠下基礎。
1960年,16歲的郭金發已經令評審團覺得再讓他贏也沒意思,便不讓他參加比賽,當時的評審團主審葉俊麟老師更介紹他給三重正義北路「鈴鈴唱片」的老闆洪傳興。
1961年,17歲的郭金發正式出道,在鈴鈴唱片發行的合輯中演唱《夜都市半暝三更》、《東京午前三時》等4首歌,隨即以渾厚的低音走紅歌壇。
1963年,郭金發和鈴鈴唱片旗下的林春福、陳木、賴謙祺,組成了台灣第一個男聲四部合唱團「四奇士合唱團」,首創以四聲合音唱流行歌(郭金發負責唱低音部份),大受歡迎。不過,「四奇士合唱團」在「鈴鈴唱片」發了數張專輯之後便在1964年因成員各自之因素(當時當歌手的收入並不好)而告解散。
1964年,20歲的郭金發與交往3年的女友何櫻子結婚後,四奇士合唱團解散,郭金發隨即與「電塔唱片」簽約,可說是成家立業。同年,「金星唱片」和電塔唱片商借他灌錄了改編自日文歌曲,葉俊麟填台語詞的《溫泉鄉的吉他》,發行後廣為傳唱,成為北投溫泉區的代表歌曲。在歌而優則演的年代,這一年,郭金發和易原、周遊、陳楓合演了歐雲龍導演的台語電影《有話無地講》,隨後郭金發就入伍了,他在海軍服役時因歌唱專長被調到康樂隊,每三個月有一個星期的假期可回台北探望妻小。
在海軍服完一年的兵役後,1965年,他被調到藝工隊,從這時起,郭金發利用休假時間到電塔唱片錄歌並發行了數張專輯,這段期間他唱紅了《愛你入骨》、《𨑨迌人的目屎》、《最後的一封信》、《生命的太陽》等歌曲。
1966年10月,郭金發在退伍後第三天,便加入了「亞洲電影公司」籌拍的台語電影《慈母孤兒淚》之拍攝,電影上映後,當兵時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郭金發在隨片登台時造成了極大的轟動,他的知名度和行情也跟著水漲船高。
1967年1月,在電塔唱片發行的《郭金發:寶島懷念的旋律 No.2》專輯裡,首次演唱了他建議唱片公司收錄的《賣肉粽》(https://youtu.be/mzNa-7SfPys)。
不過,這首描寫市井小民討生活心聲的《賣肉粽》的第一句「自悲自嘆歹命人」讓當時的新聞局無法認同,因為「歹命人」跟政府追求的繁榮富裕境界有所出入,郭金發得知可能會被禁唱,在錄唱片時便把「自悲自嘆歹命人」改唱為「想起細漢真活動」,同時也把原本哀怨的旋律重編成輕快的節奏,才讓此歌逃過被再度禁唱的命運。
只不過,順利出版的《賣肉粽》仍然不行被隨意地在公開場合演唱,郭金發回憶道:「在後台有來一張公文,我印象中它是呼籲,若要演唱這首歌,就要介紹它的背景,必須說它是過去式,因為那時候台灣的經濟不好、環境差,所以才有這首歌曲,而眼前經濟已經好轉,台灣已經拚出經濟奇蹟⋯」才能夠公開演唱這首歌。由於當年的《戒嚴法》以及《出版法》給了警備總部查禁的權力,只要一句「不合時宜」就可以讓任何歌曲從此不見天日,於是郭金發為了讓歌曲能夠順利公開演唱,只好乖乖地照著公文的指示做。
後來《賣肉粽》在郭金發的詮釋下廣為人知、傳唱大街小巷,成了他的代表作,亦令他獲得了「肉粽歌王」的封號。
1969年,中國電視公司成立,郭金發被邀請主持「每日一星」節目,電視的傳播效力令他的知名度更加提升,是當時推行國語運動時間,少數受到電視台肯定的台語歌手之一。
在郭金發唱紅了《賣肉粽》之後,電影導演辛奇結合時事和這首歌的意境,在1969年拍了一部台語電影《燒肉粽》,電影由陽明、金玫、金塗、戴佩珊主演,同名主題曲《燒肉粽》由劉福助和當時只有11歲的陳淑樺演唱,後來這部電影大賣。於是,在1970年1月由「皇冠唱片」發行的郭金發專輯《最後的談判》裡,再度收錄了《賣肉粽》這首歌,但卻將歌名改成與電影同名的《燒肉粽》,從此以後,郭金發幾乎和「燒肉粽」畫上了等號。
1970年,郭金發開始嘗試詞曲創作,陸續發表了《飲者之歌》、《勸回頭》、《為什麼》、《命運的鎖鏈》(張宗榮作詞)等台語歌曲。
1971年,郭金發入股金都樂府,後來獨資經營時債台高築,甚至連員工薪水都發不出來。從下面這篇1972年10月17日《聯合報》第8版的報導可見一斑:
「做了一年多的歌廳老闆,賠了一些錢,郭金發想透了,也想開了,他決定還是自己唱。告別螢光幕一年以來,他躲在高雄當金都樂府的老闆,據說由於賠錢,他連心情都顯得沉重了,所以他又整裝回到了中視。」
1973年10月8日,郭金發的首次投資「金都樂府」竟因煤氣外溢引發大火而走入歷史,造成之損失高達新台幣一千六百餘萬元。(沒想到,43年後的同月同日,郭金發在舞台上演唱燒肉粽時,因心肌梗塞猝逝,這個巧合令人不勝唏噓!)
1974年,郭金發在新加坡「海燕歌劇院」演唱半年,以償還債務。
郭金發在離開「電塔唱片」後,曾在「皇冠」、「歌林」、「黎明」、「新黎明」等唱片公司發行專輯,二十年間所出的唱片加起來約有一百多張。
1987年,郭金發在「太笙唱片」發行兩張【台灣人歌謠系列】。
1998年,郭金發自費發行《百首金曲》。
2000年1月,郭金發跨足廣播界,就職高雄「快樂電台」。2002至2010年,他在「青春線上」主持「拼健康」節目。
2011年,郭金發在台北舉辦「百年台語經典歌謠──郭金發演唱會」。
2012年,郭金發在台北、高雄舉辦「伊的歌聲.咱的故事──郭金發演唱會」。
2013年,郭金發在台中舉辦「美聲金發──郭金發演唱會」,並發表新創作:《保護地球》、《賣菜阿桑陳樹菊》等作品。
除了《燒肉粽》,郭金發唱紅的歌曲還有《為什麼》、《行船的人》、《可愛的馬》、《溫柔鄉的吉他》等,而他也是第一位用12吋黑膠唱片推出台語專輯的歌手。
「這件事情都沒有人知道!」郭金發表示,1960年代的台語唱片都使用在8吋或10吋的黑膠唱片製作,他跟當時簽約的電塔唱片老闆說,「國語歌曲都用大張12吋,為什麼閩南語沒法做呢?」原來,12吋唱片雖然可以容納比較多首歌,但是成本也比較高,比較不好賣。
「我就想到一個藉口」郭金發故意跟老闆說,有別家唱片公司要找他去錄12吋的唱片,於是老闆一急,第一張12吋的台語黑膠唱片就這樣誕生了!
郭金發除唱歌外,還曾在高雄市九如路開了一家「郭金發燒肉粽」餐廳,並設計機器量產冷凍肉粽,行銷到全國的超市,甚至外銷日本,他曾自豪表示「外銷到日本去,我是第一人。」
2016年10月8日傍晚,郭金發受邀出席由鳳山區公所主辦,在高雄市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舉行的重陽節老歌音樂會,就在他高歌代表作《燒肉粽》拉長音時,突然身體不適(心肌梗塞)昏倒在舞台上,立刻沒了呼吸和心跳,雖在現場立即經人施予心肺復甦術急救並送醫,可惜在搶救一個多小時後仍回天乏術,在當天晚間7時19分宣告不治,享壽72歲。
【關於 燒肉粽】
郭金發唱紅了《燒肉粽》,而這首傳唱半世紀的經典歌曲,也讓他被封為「肉粽歌王」,其實此歌的作者張邱東松(1903-1959)早在1949年就已創作出這首歌,最初的歌名是《賣肉粽》,但一發表便因為太過悲情而遭到禁唱,十多年後,郭金發在1967年的《寶島懷念的旋律 No.2》專輯裡重新詮釋此歌,紅遍大街小巷,後來他在1970年,因應1969年的賣座台語電影《燒肉粽》,將歌名改成《燒肉粽》再次收錄於當年推出的新專輯《最後的談判》裡頭,從此《燒肉粽》成為郭金發的代名詞,每當他走在街上被認出,就算人們叫不出他的名字,也會指著他說:「你是燒肉粽喔!」,後來這首歌還紅到日本去,1989年他接受 NHK 電視台的邀請,前往日本演唱《燒肉粽》。
《燒肉粽》的詞曲作者張邱東松生於1903年,張邱並不是複姓,他本姓張,因為兒時曾過繼給邱家而改姓邱,後因當醫生的生父不忍他在收養家庭未能受到栽培,遂將他接回家,將姓名疊上本姓而成為張邱東松。
張父非常重視教育,期許張邱東松未來能繼承救人志業,所以送他到台南的長榮中學就讀。未料在就學期間,張邱東松與音樂結上深厚的緣分,最後甚至放棄醫生這條路。愛上音樂讓他日後生計困難,為了生活,張邱東松開過西裝店、教人唱歌,也曾四處播放電影維生,有一段日子,他還在電影院裡擔任辯士(劇情解說員)。
1945年二戰結束後,台灣的政治與經濟都不穩定,物價飆漲,早上拿到的錢常常到了傍晚就不值錢了,那時候,張邱東松雖在學校擔任教職,生活已較為穩定,卻常感於平凡百姓的生活不易,便開始創作描述人民生活的寫實歌曲,他第一首發表的歌曲《收酒矸》,道盡了小百姓的清苦,獲得很大的迴響,卻因為太過負面、悲情,而被政府禁唱。
張邱東松夫人回憶道,1949年冬天的某個夜裡,任教台北市立女子初級中學(今台北市立金華國民中學)的張邱東松在批閱完學生的作業後,他們夫妻倆正在聊天的時候,忽然聽到外頭有蒼涼的聲音喊著「賣~肉粽」。當時她心想,饑腸轆轆的人聽到這親切的呼喊,必然心動,但又有誰去憐憫這些半夜討生活者的辛苦呢?於是她便建議老公張邱東松,為這小販寫一首歌。在當時,四萬元台幣只能換一元新台幣,《賣肉粽》深刻地描述了人們面對現實的無奈心情。
「自悲自嘆歹命人,父母本來真痛疼,乎我讀書幾落冬,出業頭路無半項,暫時來賣燒肉粽,燒肉粽~燒肉粽~賣燒肉粽!」歌詞同時道出張邱東松的心情,父親從收養人手裡接回他,他卻沒接受父親用心的栽培從醫,反而因為愛上音樂使得爾後的事業一路不順遂,所以這首歌可說是揉合了政經變動的時事,與個人生涯的心聲。
可惜的是,《賣肉粽》和《收酒矸》一樣因為太過悲情與寫實,而遭到禁唱。
1959年,深具音樂才華的張邱東松與世長辭,得年僅57歲,他所創作的《收酒矸》和《賣肉粽》成為時代的見證,傳達了小市民的心聲,將會由後世繼續傳唱下去。
線放電加工 在 Della & Joey 過生活 Youtube 的評價
✏️景點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
阿里山是我們這次主要的行程,這次主要安排的也都是一些戶外的景點,雖然年假期間訂房的人很多,但實際到了現場之後沒有覺得擁擠,步道上的人並不多,阿里山上有滿滿的森林芬多精、聳立挺拔的神木群、遠方綿延的山脈、小火車、還能欣賞漂亮綻放的櫻花,我與家人們都非常喜歡,下次還要再來。
如果有想看日出的人,記得前一天下午四點前要到阿里山車站二樓買票,或是也可以像我們一樣網路訂票,在前一天下午四點前現場取票也可以,如果想要早上看日出前買票的話,建議要提早40分鐘到現場排隊,因為名額有限可能會買不到票。
日出的火車最早發車時間會在前一天下午公告,阿里山車站內會標示發車時間,除了第一班車,之後陸續會有數班車每15分鐘發車一次,把阿里山站內的旅客送到祝山車站(我們這次到祝山車站那段剛好在整修,所以只到對高岳),如果要前往小笠原平台的話,到站之後要沿著右邊的標示繼續往上走。
住宿的部分如果碰上熱門假期,一定要提早3-4個月確認,我們這次因為人數比較多,訂房時每天飯店所剩的床位都不多,所以分成三間住宿,分別是櫻山大飯店、阿里山閣大飯店、禾楓別墅,特別要注意的是,如果坐在阿里山閣或是阿里山賓館,會需要遊接駁車接送上下山,這樣如果早上想看日出的話就要自行留意時間。
📍奮起湖
到了奮起湖之後,我們先到奮起湖大飯店買了奮起湖便當,之飽了才到老街走走,買點小吃、飲料,讓孩子在軌道與火車拍拍照、追逐玩耍,是一個不錯的拍照景點。
📍竹崎清水公園
因為剛好在住宿前往太平雲梯的路上,所以我就一併排進行程內。公園裡面空間頗舒適也滿寬廣,早上人不多,孩子們去了遊戲場,遊樂廣場在5-10月份會有水,小孩可以來這裡玩水,大人們則走了天空步道,裡頭有一些小攤販,肚子餓的話可以買點小東西吃,早上還這邊走走,讓孩子放放電還不錯。
📍太平雲梯/老街
老街除了些特色小吃,也可以買到一些當地的加工農產品,我們這次品嚐冬瓜妹的滷蛋、豆乾,草仔粿,口味都不錯。
逛完老街到太平雲梯,雲梯上的風景很不錯,如果體力夠的話建議可以走台大圈,可以看更多山景。雲梯上的風有點涼,記得加件外套。
唯一要注意的是交通問題,我覺得整個動線規劃沒有做得很好,停車可能會需要花時間找,上下山需要會車的地方也有可能會打結。
📍草本傳奇
這個點是我比較後來才排上去的,原本苦惱著最後一天的下午行程,找了很多資料才決定來到這邊,大家都玩得滿開心的,我很推薦給家族旅遊、一群好朋友自駕出遊、不喜歡塵囂打擾、喜歡山景的人。
草本傳奇這邊可以體驗不同的手作,這次因為設備和季節的關係,我們只能選擇製作天然防蚊薰香,手作結束之後會有他們自製的香料茶和小點心可以享用。
環境非常舒服,外頭是一片壯闊的山景和茶園景色,老闆也有說,不同季節來可以有不同的體驗,下次可以選擇候鳥過境或是螢火蟲的季節再去一次。
一人的費用是$350元,包含手作、點心的費用,手作的作品可以帶回家。
✏️餐廳/食物
📍游芭絲鄒宴餐廳
對行程第一站的餐廳就來到這間原住民風味餐廳,餐廳內景觀不錯,聽老闆娘說似乎也有重新裝潢,不過食物沒有特別驚艷,等待的時間也比較長(有可能是過年生意比較好)。
📍山賓餐廳
在阿里山上的餐廳,就在我們住宿不遠處,十分方便,不過用餐時段會有比較多人,需要到現場劃位登記。
我們點的是合菜,菜色沒有令人驚艷之處,就是一些山上的野味蔬菜,1500元的合菜有六菜一甜點一湯。
📍甕窯雞嘉義店
這家大家的評價都還好,覺得口味普通,不過價格平價,大家也吃得很飽。男友的爸爸說他比較推薦另一家菜公店土窯雞。
✏️交通
這次的交通是我們統一包車,尤其司機載我們南下以及到各景點去,這樣的好處就是不用擔心停車的問題,遇到不熟悉的路段或是山路也不需要太擔心,大家如果對包車資訊有興趣的話,我再另行分享哦!
✏️行程檢討
- 待在阿里山園區內的時間可以再更長一些,尤其要連同交通的時間一併考量,這次因為是直接驅車從北部南下,中途塞車的時間比較難掌控,所以行程從一開始就Delay,導致還有很多點沒有看到。
- 應該要在阿里山園區內購買遊園車的票給外婆,讓他一定上可以比較輕鬆一些,如果有帶長輩到阿里山的朋友可以在園區內的票亭買到遊園車的票券。
- 這次的行程安排有些太緊湊,如果要調整的話,我可能會把奮起湖抽掉,就在阿里山多待半天,可以把園區玩得更透徹,也比較不用舟車勞頓。
- 我發現這次行程中很多景點都沒有提供環保餐具,如果要到這些地方,建議自己帶環保餐具,就不用使用竹筷子了。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uUJGEkfJDs/hqdefault.jpg)
線放電加工 在 一鼓作氣_CNC線切割機分享(放電加工) - YouTube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CNC線切割機,不論硬度多硬,只要工件會導電就能切割。感謝觀賞~別忘了訂閱、分享、按讚。(還有小鈴鐺)FB紛絲專 ... ... <看更多>
線放電加工 在 放電加工影片 - YouTube 的八卦
2017中彰投分署-模具A班- 放電加工 教學影片.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