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性的那一刻,你在做什麼?》
昨夜守著阿富汗的發展,時時刻刻,等到總統已經逃離的消息被証實,喀布爾的夕陽尚未落下,阿富汗政府已經宣告垮台。
一群人混亂又瘋狂地擠在機場,為了未來,為了求一缐生機。連美國在阿富汗最高指揮官,也無法從容,好好打包行李。他們錯估形勢,人只好擠在一堆大使館員工中,與外交人員一起搭乘軍事飛機,飛離他們不知道為什麼到達,如今也來不及感慨回首的荒土。
歷史上這樣的歷史時刻並不少見。
1949年國共內戰如此:1975年越戰如此:2011年突尼西亞動盪如此:1986年菲律賓馬可仕政權如此:1979年伊朗巴勒維二世如此。
戰爭、政權鬥爭,可以持續很久,可是最末篇章,總是以「一瀉千里」,突然演完了。
完了,就這兩個字。一個關鍵轉折點出現,軍心潰散了,戰士不戰而降,領導人求自保先溜了。
二十年的征戰,居然可以在兩天的時間總結。
人性在這短暫的、流星般的結局過程,赤裸裸到令人震驚也心疼。
而德國總理梅克爾是這個混亂局勢下,發言最清楚的領導人之一。她明白表示:德國必須緊急從阿富汗撤離10,000人,並警告阿富汗政局一夕間崩潰,將對未來帶來深遠影響。
梅克爾16日在基督教民主黨(CDU)閉門會議提出她對阿富汗情勢的憂慮。梅克爾表示,需要撤離的人數多達10,000人,包括2,500名為德國工作的阿富汗人員,以及人權運動者、律師等群體。她說:「我們正處於艱難時刻。現在,我們必須全力專注於救援任務。」
我近期主要閲讀書寫的書籍正是梅克爾傳記,昨夜之後,我開始想:柏林圍牆倒塌的歷史時刻,梅克爾在做什麼?
柏林圍牆倒塌時,她也是如我的昨夜,時時刻刻盯著紐約時報、CNN、BBC⋯⋯每十分鐘關注一個重大發展嗎?
在柏林圍牆事件之前她已經非常渴望西方的自由價值,一度動念「六十歲退休後」申請移民至西柏林。她的雙親不以為然,最後她打消了念頭,原因是:「只要想到有一天我可以拿到一本西德護照,東德會讓我不可忍受。」
為了維持心情平靜,32歲的她務實的在自己內心築起了柏林圍牆,不要渴望,以免痛苦。
就這樣她在東德度過了三十五年認命的人生。習慣了,她安穩的生活於德國東北荒寂的風光,準備在這裡耗上一輩子。
三十二歲時的梅克爾如一位平凡的科學家,她完全看不出任何跡象三年後柏林圍牆會倒塌:她沒有料到當時蘇聯已經經濟破產,一切即將改變,更看不出五年後蘇聯即將解體。
歷史時刻來了!就在她心中放棄申請西柏林護照後三年,柏林圍牆倒了。
梅克爾不是天縱英明型的人物,她的沉穩多過於遠見:這和丘吉爾剛好相反。
哈,她不但沒有親臨現場,參與反抗,也沒有守住電視廣播。
1989年11月九日,歷史性的一天,梅克爾正和一位女性朋友一起約好,享受蒸氣浴。她渾然不覺從年初開始的波蘭團結工聯⋯⋯已經預告了驚天動地的歷史事件。
她在一片迷霧的蒸氣浴中,和女友聊著生活瑣事。
直到走出蒸汽間,一名櫃台的女士告訴了她這個天大的消息,她才知道世界已經改變。
當然,那個時候的她不會預知這包括了她後半人生的全盤改寫。
一個平凡無奇、壓抑自己渴望西方價值的女人,三十五歲,踏出了芬蘭蒸汽室後,很快地改寫她的人生。
那一夜,她沒有回家,也不是前往柏林圍牆。她開著車子,穿越已經沒有人站崗的檢查哨,進入西柏林。那是她三年前的夢想之地,以為自己此生永遠到不了之處。
不知不覺中,她走進一間屋子,她並不認識屋子的主人,她介紹自己來自東德,主人和她歷史性地敬了一杯酒:之後什麼念頭也沒有,街頭到處是狂歡的人,那一天東西柏林徹夜未眠,而她,只是靜靜的回了家。
她錯過了歷史時刻,但即時到了西柏林與陌生人乾了一杯,所有的歷史都將改變,從此改寫。
她決定深思,自己的下一步人生。她不急著衝至事件現場,鋤頭是為了深墾未來的時代,不只敲下磚牆。
好好睡了一覺,第二天,她和妹妹一起去了西柏林最富盛名的大道:帝候大道,在人群中吶喊,歡樂⋯⋯
一個月之後,她跟著教會牧師介紹,加入「民主覺醒黨」。
第二年,36歲,她向任教大學請長假,成為新聞發言人。
她開始走上從政之路了!
這位不求快的女人,動作一點也不慢。她遵循自己心中的理念,可慢一步,可快一些。
就是這樣忽慢忽快的速度,一生不變對自由價值的堅定,關於自由從來不因權位或利害關係而放棄的女性,在二十一世紀成為典範。
僅管她錯過了柏林圍牆倒塌的歷史時刻,而且人泡在芬蘭浴中。
浴池的迷霧,沒有真正擋住她的眼睛。
緊急救援結局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這六天的拜登》孤獨是他的命運交響曲:上台七個月,已面臨排山倒海危機的總統/撰寫:陳文茜
IPCC剛剛發佈全球暖化第六次報告,它預告人類已控制不了地球在2030年後升溫攝氏1.5度。我們必須有所作為:採取迅速行動。拜登在和共和黨成功協商的基礎建設計劃中,放進了氣候及清潔能源計劃。
他覺得歷史的重擔正在他的身上:那是責任也是身為一個政治領袖感到自己可以為歷史帶來改變的使命榮譽交織的感受。
他説服不了頑強的共和黨人接種疫苗,或是戴口罩。於是,他簽署了第三針加強注射保護那些願意接種疫苗的「正常人」。
他以為新的歷史大任務即將開始,而新冠病毒只要明年藥物問世,新冠危機會慢慢解決。
但地球的運作是科學的:地球上的事務向來是不科學、不可預測的。
8月15日,塔利班士兵突然出現於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城市外。城外一大片擁有美製武器的阿富汗軍隊直接繳械投降,更糟的是那位美國訓練出來的經濟學家阿富汗總統加尼跑了:棄他的子民於不顧。
而以上所有發生的這一切,都不在美國主要軍事情報機構交給總統的預測範圍。
他們給拜登的報告指出:美國撤軍之後,阿富汗軍隊至少可以撐6-8個月,但最終塔利班戰勝,不可避免。
這是一個沒有邏輯的推論。如果塔利班上台不可避免,軍隊為何而戰?為未來自己被斬首報復而戰嗎?
無論如何,拜登及全球被認為無所不能的軍事情報單位,做了如此的判斷。
他們原本的結論:美國在911之前,阿富汗戰爭二十周年紀念日,可以有秩序的撤軍。如今911二十周年成為恥笑、愚蠢的代號。
事實上,拜登政府這個撤離時間表比川普總統2020年和塔利班簽署撤軍的協議,晚了三個月。
2020年2月29日川普政府和塔利班簽署和平協議,並且對外宣布2021年五月撤軍。
如今川普前總統,應該很高興坐在白宮被迫處理那個不能也不容易善後的山坡荒地國戰爭爛攤子的人,不是他。
阿富汗戰爭由小布希於2001年十月發動戰爭,歷經歐巴馬,川普,拜登。某個角度平實而言,當下的混亂結局,多數總統都很難避免。
那塊土地上沒有幾個可以相信的政治軍事人物,正如未來美國的CIA沒有幾個國際領袖會相信他們。
於是,拜登上任不到七個月,開始面臨如卡特總統時代伊朗人質危機的災難。
8/20日,一堆排山倒海的消息,攤在拜登面前。
#塔利班今天通過宣布戰勝美國來慶祝阿富汗的獨立日,他們將自己描述為“強大而驕傲的力量”。
#試圖逃離絕望的阿富汗人包圍了喀布爾機場,塔利班武裝分子駐紮在外,一些塔利班士兵開槍控制人群。而美國軍事力量不足以提供民眾從喀布爾到機場的安全通道,而且如果美國這麼做除了必須增兵和塔利班再打一個小戰爭之外,因此產生的難民人數,不是美國準備接納的人數。塔利班在機場外的管制,毆打民眾甚至開槍,説穿了,其實符合美國的利益。
#拜登週三表示美國軍隊可以在 8 月 31 日撤軍最後期限之後,必要時繼續撤離所有美國人,但根據CNN及WP、NYT 查核,美國和阿富汗塔利班的協議並沒有這一項。意思是:拜登在關鍵時刻,比較像歷來的美國總統,他為了美國的良好形象,説了善意的謊言。
#悲傷的消息包括8/16日爬上美國運輸機自空中墜落、粉身碎骨的人之中,有一位是阿富汗國家足球隊球員,他才17歲。
#隨著阿富汗局勢的爭奪惡化撤離,美國總統拜登正面臨著他擔任總統期間最艱困的日子。
CNN回顧過去五天拜登的處境。
第一天,當他獲知阿富汗最新情勢時,他獨自一個人坐在大衞營,抬頭盯著一排被 18 把空皮椅包圍的監視器,18台監視器正在播放來自阿富汗四面八方的消息:答案都是,完了!
那一刻開始,拜登陷入了他擔任總統七個月以來最可怕的日子,而且可能伴隨他一整個任期:如前總統卡特,並且可能徹底結束他連任的機會。
8月15日至16日,他在國內或是國外,所有最可靠的盟友,紛紛指責他領導無方,並陷美國長期聲譽於損害。
這些人,當然少不了投機者。民主黨人必須面對明年期中選舉,趕緊譴責拜登,劃清界線。美國主流媒體,不能接受如此荒唐的美國。參與聯合國維合部隊的各國領袖也在其國內,陷入困境,例如澳洲總理莫里森,他一方面誇口會照顧曾經與盟軍合作的阿富汗人,但也被澳洲媒體發現好幾架飛機是空的,它們主要帶來軍事物資,飛機走的時候,上面空無一人:或是乘載澳洲人撤離的飛機上,仍有空位。
英國首相Boris Johnson 當然不會放過和拜登劃清界線的機會:「我如此震撼美國的失能撤離」。之後,他承諾將收容二萬阿富汗難民。
他的話可信嗎?
事實上,過去十年,塔利班早已在巴基斯坦邊境恢復勢力,佔領部分省份,當地曾經和英軍合作的口譯人員,面臨報復,他們過去幾年,曾經依據英國的承諾,提出居留簽證申請,從來得不到回覆。於是走過邊境、走過北非,徒步通過非洲大陸,越過地中海生存下來,抵達法國加萊。他們以為這只是一場誤會,英國政府不會不承認自己的承諾,於是在英法海底隧道法國這一端,有一個難民營,都是阿富汗難民。他們已經在那裡等待英國政府接納,超過六年。
但別人可以玩兩手策略,川普可以説風涼話:惟獨坐在白宮的拜登,沒有模糊空間。
那個橢圓辦公室,如今更像一個監牢。
8/17日開始,白宮爭先恐後地通過簡報、演講和採訪,向公眾解釋阿富汗的混亂局面。
但長期偏向民主黨的CNN用以下字眼形容拜登:拜登本人仍然對他的決定毫無悔意,他對外界批評不屑一顧,並堅稱美國人民最後會支持他。
與此同時,白宮官員們試圖繼續他們的日常工作,安排在周三發布關於 Covid 疫苗接種加強針的公告,並明確表示拜登仍專注於他的國內議程,包括正在通過國會的基礎設施法案。
他們希望淡化遙遠的阿富汗,但沒有成功。
週四,拜登與民主黨議員的談話不是關於阿富汗,而是關於他的工作和基礎設施議程——這種態度是一種選擇,喀布爾發生了災難,但美國不能忘記如何保持前進,美國的再造及修復破碎的產業,不能因此停止。
美國,比阿富汗難民的人權重要。
拜登的助手仍然相信,絕大多數公眾支持總統從阿富汗撤軍的決定:一旦最初的混亂過去,這場永遠沒有結束戰爭、但必須結束的戰爭,終會引起美國人的共鳴或是諒解。
他們試圖強調本週其他成就——比如最新低失業救濟申請,還有疫苗接種率回升。
但這些,都被阿富汗令人震驚的畫面、美軍顏面掃地、及關於阿富汗人的悲傷故事掩蓋了。
CNN這麼描述拜登危機處理的失敗:拜登眾所周知的頑固也在本次事件中表現無遺。一位白宮官員承認拜登試圖解釋和管理危機並尋求民眾將轉移注意力至國內經濟及疫情,但這看起來沒有奏效也沒有好處。
甚至,適得其反。
紐約時報評論:到目前為止,總統對危機做出的本能反應是轉移指責和拒絕外界批評,但這並未平息圍繞著他是否為塔利班的接管做好適當準備的質疑。它玷污了拜登自己精心磨練的人道及外交老手的形象。
拜登自己對阿富汗正在發生的事,他的解釋如下:混亂是不可避免的,阿富汗政府軍是罪魁禍首。
這樣的措詞即使可能是阿富汗現實,但它掩蓋了拜登長期以來的主要政治特色:他是一個好人,他有同理心。
兩名官員向CNN透露:拜登的樂觀甚至使他認為他可以在週五後離開白宮。在此之前,他會就阿富汗問題接受專訪,而專訪時拜登將再度「根據美軍當地指揮官」的訊息,告訴美國人民,美國已從阿富汗撤離必要人員,一切已經取得進展,並重申他對結束美國最長戰爭決定的信心不變。
CNN根據一位了解拜登旅行的消息人士透露,他本來預計本周末回家,在德拉華州威明頓的家中度過週末:他只取消了原定於下週的霍博斯海灘度假。
本週三在白宮戰情室舉行的會議上,拜登在局勢緊張的會議上要求,美國國家安全團隊必須盡力在喀布爾國際機場恢復秩序。
週四,美國戰機運送數千名逃離塔利班的美國公民和阿富汗人離開該國。
此時,拜登才比較清楚大勢的災難,一切比他想像中嚴重太多。於是他更新了美國的人道救援計劃,現實地明訂可以將多少非公民帶到美國,以及第三國目的地的選擇。
據一位熟悉指令的官員告訴CNN,拜登指示負責喀布爾撤離的軍事指揮官,他不想看到飛機上有任何空座位。總統在會議上明確表示,他希望每架飛機,離開機場時必須客滿。
但這和前缐狀況不符,一位官員警告:這不是人道,而是當地機場疏散混亂,總統的指令並不可行,每次飛行是否發生載滿,和機場的秩序、時間點、危險都有關。
“我告訴他們,‘讓他們上飛機。讓他們逃離,讓他們逃離。如果可以的話,讓他們的家人也逃離,”拜登接受ABC美國廣播公司新聞採訪時表示這是他向團隊傳達的指示。
的確,與第一、二天危機時相比,喀布爾機場內目前疏散速度加快且相對平靜。
從塔利班週日進入喀布爾總統府的那一刻起,很明顯拜登自己上個月對撤軍將如何進行的預測,証明他們全盤錯誤。
在上周日,危機的第一天,大部分時間,華盛頓的政府官員都難以確定喀布爾當地究竟發生了什麼。
據知情人士向CNN透露,包括國務卿布林肯和國防部長奧斯汀在內,他們以視訊向國會緊急通報,但也只能提供大致輪廓。
即使美國駐阿富汗外交官逃離大使館後抵達了喀布爾機場,拜登的助手們想向他們要求提供資訊,他們也了解甚少。
想像白宮除了媒體報導之外,試圖了解 6,700 英里外發生的事情,什麼都不可獲得。這些美國大使館官員們只承認他們對塔利班的推進速度,措手不及。
尤其第二天早上,絕望的阿富汗人緊緊抓住一架即將起飛的 C-17 貨運飛機的機身,其中一些人在飛機起飛後墜落身亡,這讓拜登和他的助手們,心碎且首度動搖了處理危機的信心。
“我們震驚無語了,”一位白宮高級官員說。
於是,8/16日當天中午,拜登敲定了全國談話,他飛回白宮在東廳發表演說。
他承認阿富汗政府的垮台比預期的要快,承認戰爭的結束是“艱難而混亂的”。但他也將責任歸咎於阿富汗:阿富汗軍隊的崩
潰、總統的逃亡以及上一屆美國政府已經簽署的撤軍和平協議束縛。
“我堅決支持我的決定,”他說。 “阿富汗戰爭20 年後,我艱難地了解到,任何時刻,都不是撤軍的好時機。”
但他的言論幾乎沒有讓批評者平靜下來。
一天後,一位白宮高級官員表示,“對總統的戰略沒有質疑“,但白宮必須承認他們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解釋危機如何升級,以及美國政府為什麼被塔利班的勢力激增所蒙蔽。
不過,這位官員強調,目前政府應該專注於“向前看,而不是回顧”。
“是的,我們的能力受到質疑,”這位官員告訴 CNN。 “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方法是穩定機場,並儘我們最大的能力安全地撤離美國人以及與我們併肩作戰的阿富汗合作夥伴。”
在震驚、儘其所能、無情及長遠美國必須離開中東的交織圖像之中,沒有完美的結局。
留下的不只命運坎坷的阿富汗人民,還有才上台七個月,已形同跛腳的拜登。
他一直是孤單的人。從二十九歲失去妻子孩子、家人,一直到走進白宮。
孤獨,可能是拜登一生註定的命運交響曲。
緊急救援結局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八卦
【#過去24小時 11.12 敘利亞/土耳其/英國 🇸🇾🇹🇷🇬🇧】
拯救10萬人後:敘利亞「白盔隊」英籍創辦人,伊斯坦堡街頭身亡
「他拯救了別人,卻沒能拯救自己。」以深入內戰前線提供中立的醫療服務、並救回10餘萬戰區平民與傷患的敘利亞人道援助組織——「白盔隊」(White Helmets)——11日下午傳來不幸的消息。其組織的共同創辦人、英國籍的戰地救援專家詹姆斯.勒梅席爾(James Le Mesurier)周一在土耳其伊斯坦堡的自家公寓外,被發現慘死街頭。儘管當地警方已隨即與英國當局啟動聯手調查;但土耳其媒體卻引用遺族的發言報導,指勒梅席爾因見證敘利亞內戰的慘況而飽受折磨,面對國際輿論又有來自俄國與敘利亞的官媒抹黑,因此不排除長期累積精神壓力,會才讓這名備受敬重的人道英雄走向悲劇結局。
▌本節重點:
• 白盔隊的共同創辦者,勒梅席爾被發現死在街頭
• 頭部四肢多處開放性骨折,但當局判斷「意外墜樓」
• 英國陸軍上尉退役,曾在巴爾幹半島維和的國際專家
• 敘利亞內戰改變人生,成立NPO「緊急救援」支援救難
• 與土耳其、約旦救難隊合作,協助「白盔隊」的組建成立
• 「救人為使命」但也見證了內戰中屠殺轟炸、化武攻擊
• 敘利亞政府認定為「恐怖組織」,對白盔隊下達格殺令
• 俄軍眼中釘,「Double tab」空襲戰術專殺白盔隊
• 俄國宣傳死咬勒梅席爾的「英軍身份」,「他是MI6間諜!」
• 死前3天,俄國外交部才又公開點名「英國間諜說」
• 身心俱疲:內戰敗局已定,近兩年一直設法「救走白盔隊」
#白盔隊 #WhiteHelmets #英國 #土耳其 #敘利亞 #敘利亞內戰 #勒梅席爾 #JamesLeMesurier #戰地救援 #人道援助 #敘利亞民防隊 #俄羅斯
緊急救援結局 在 《緊急救援》 彭于晏辛芷蕾惺惺相惜互相角力欣賞譜出情緣 的八卦
《一兆遊戲》大 結局. 犯叔说影 New 52K views · 36:31. Go to channel · 中國人為什麼總是在期待皇帝!?天朝国民性为何如此恶劣?怎麽才能提高國民素質... 睡前歷史課 ... ... <看更多>
緊急救援結局 在 [請益] 緊急迫降的結局- 看板movie 的八卦
有雷啊!
有雷啊!
有雷啊!
有雷啊!
有雷啊!
有雷啊!
剛剛看完了緊急迫降。
我看的場次有女性觀眾,他們多數都哭哭了。
好,我要問問題了。
看完本片後,馬上來這裡看看各位的心得。
看到版友推文說機上乘客們最後還是掛掉了,因為最後一幕大家穿着白衣,空服員穿着制
服(我沒注意到),我只看到李秉憲穿白衣。
而且是由同事照顧那位組長,不是組長老婆。
但同事有跟李秉憲說話呀?
我看最後一幕飛機不知道是安全迫降還是衝出跑道?周邊都黑黑的,然後有救護車聚集過
來
所以來請教大家的看法,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2.78.70.17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60540434.A.21A.html
※ 編輯: peoplemore (112.78.70.175 臺灣), 08/15/2022 14:26:27
... <看更多>